(讲座幻灯课件请在网上下载,让我们一起思考!) 高中生的认知发展 四川省凉山州教育科学研究所 谌 业 锋 ⊙ 四川省特级教师 ⊙ 凉山州专家型教师 ⊙ 凉山州学术和技术带头人 ⊙ 中学高级教师 ⊙ 中小学教育研究室主任 ⊙ 西昌学院客座教授 欢迎访问 业锋教育在线 http://www.lsyf.cn 谌业锋主页 http://lsyf.cn/jksyf.html (讲座幻灯课件请在网上下载,让我们一起思考!) QQ:178990915 电话:18981539788 E-mail:jksyf@163.com
高中生的认知发展 (一)感知 (二)记忆 (三)想象 (四)思维 (五)注意 (六)智力和能力 (七)认知规律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 四川省凉山州教育科学研究所 谌业锋 (一)感知 (二)记忆 (三)想象 (四)思维 (五)注意 (六)智力和能力 (七)认知规律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
(一)感知 1.高中生观察活动的发展特点 观察力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感知的能力。 高中生学习内容复杂,思维水平提高,自我意识增强,观察力的发展具有新的特点。
(1)目的更明确。 初中生往往是根据成人要求进行观察,带有被动性。 高中生自觉性增强,他们能主动地制订观察计划,有意识地进行集中的持久的观察,并能对观察活动进行自我调控。
(2)持久性明显发展。 高中生意志能力增强,能排除各种干扰,坚持长时间观察。有人以有意注意稳定时间作指标,对中学生的观察力进行研究。在一次飞机模型故障的观察中,初中学生平均坚持1小时35分钟;而高一学生平均能坚持3小时。
(3)精确性提高。 在观察活动中,高中生能全面深徼地了解事物的细节。既重整体辨认,又重细节辨信;观察的正确率逐步提高;对观察对象本质属性的理解逐步深化,并能用较准确的语言表达观察的过程和结果。 研究表明,高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的感受性已达到成人的水平,有的甚至超过成人。
(4)概括性更强。 由于高中毕业生抽象逻辑思维日趋优势,言语表达力发展,观察的概括住、深刻性明显提高,能概括事物的本质特点和规律。这是思维和感知同发展的结果。
2.高中生观察力的训练和培养 培养高中生的观察力要做到: 明确观察目的和任务; 提高观察的自觉性; 教给观察办法; 培养观察的浓厚兴趣; 重视多种分析器同参与; 加强观察、思维和语言协同发展。
(二)记忆 1. 记忆概述 记忆,在头脑中积累、保存和提取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它包括识记(编码)、保持、提取(再认和回忆)三个基本过程。 记忆可以分为陈述性记忆和程序性记忆,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
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目前得到公认的是记忆的三存储模型,该模型认为记忆加工有三个不同的阶段,它们分别是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感觉记忆又称感觉寄存器或瞬时记忆,短时记忆中的信息主要以声音代码的形式储存。
短时记忆的容量有限,只是七加减二个组块。组块是指人们最熟悉的认知单元,是人们通过对剌激的不断编码所形成的稳定的心理组合。短时记忆(STM)也称工作记忆,是信息加工系统的核心。信息在短时记忆中一般只保持20~30秒,但如果加以复述,便可以继续保存。
长时记忆(LTM)是信息经过充分的加工后,在头脑中保持很长时间的记忆。长时记忆的容量是个天文数字,几乎是无限的。人的各种知识经验就在长时记忆中构成了一个比较稳定的网络,在心理学中称为图式。
复述分两种:保持性复述和精细复述。 保持性复述是指一遍遍地重复识记材料,可以将信息在短时记忆中保持一段时间,使之处于活动状态。但不一定能将信息编人长时记忆永久保存。 精细复述是指将识记的材料与长时记忆中储存的信息建立起联系,便可以长期保存,到需要时比较容易地回忆起来。
2.高中生记忆活动的发展特点 (1)从记忆目的看,有意记忆占主导地位 有意记忆是有目的、有计划。需要意志努力的识记。人要获得完整的、系统的知识和技能,主要靠有意记忆。 中学生能自觉地、独立地提出较长远的识记任务,选择相应的识记方法,自我检查识记效果,总结经验教训,提高记忆水平。尽管中学生的有意识记占主导地位,但无意识记仍是不可缺少的。许多东西是通过无意识记,在轻松愉快中获得的。
(2)从记忆方法看,理解记忆(意义记忆)为主要识记方法 理解记忆是借助思维的力量,在理解事物意义和本质的基础上进行的识记。随着思维的成熟和语言的发展,中学生的理解记忆成为主要的记忆方法。 (3)从记忆水平看,抽象记忆占优势 随着语言和抽象思维的发展,学习内容的加深,学生要掌握大量科学概念,抽象记忆也随之发展起来,并在中学阶段居于优势地位。
3.高中生记忆力的训练和培养 (1)制定中短期的记忆任务,增强识记的目的性,培养记忆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2)掌握识记的方法 1)利用无意识记的规律组织记忆。 2)将所学的内容,安排在积极从事着的智力活动中(比如利用游戏手段),成为活动和思考的直接对象。 3)对有意义的材料,尽量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识记;对无意义的材料,尽量赋予人为意义后加以识记(即运用精细加工策略)。 4)指导学生采用尝试回忆法进行识记。
(3)合理地组织复习。 1)及时与经常复习。及时复习就是在学过之后马上复习。 2)复习方式多样化。 3)复习分量要适当,避免过度疲劳,又要适度“过度学习”(过度学习50%效果最佳) 4)复习时要对学过的知识进一步加工,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形成知识网络(即运用组织策略)。
(三)想象 1. 想象概述 (1)什么是想象:人根据头脑中的已有表象经过思维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新颖性和形象性是想象的的基本特征。
(2)想象的种类 1)根据有无预定目的分无意想象(极端形式——梦)和有意想象 2)根据创造程度与新颖水平分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和幻想、科幻、理想、空想 3)病态的想象:妄想
(1)高中生有意想象迅速发展。 表现为能自主地确立想象的目的任务,并能围绕目的去展开想象。 例如,高中生创造性作文,能进行完整的构思,突出主题,成文速度快。 实验证明经过有目的的训练,当场命题作文,高一学生最快的能在17分钟内写出800字左右的好文章。
高中生能根据生活的需要,进行具有社会意义的小制作,小发明。他们的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社会理想进一步发展,并能有计划地安排自己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去实践自己的理想。
(2)高中生想象的创造性水平逐步提高,创造性想象日益占优势。 随着实验操作技能和实践能力的提高,特别是通过课外活动的锻炼,高中生成功地进行发明创造的人数明显地增多,不少人在文艺创造方面显露才华,有些高中生开始树立远大的理想。
(3)想象的现实性增强。 高中生的想象很丰富,并且,随着抽象逻辑思维的深刻性、批判性和辩证性的发展,想象逐步摆脱具体性、虚构性,日益变得抽象、概括、现实。 但是,不切实际的想象还时有发生,个别学生胡思乱想,意志薄弱,在错误思想干扰下,甚至走上歧途。
3.高中生想象力的培养 (1)培养和保护好奇心 (2)丰富表象的储备 (3)正确引导幻想 (4)挖掘想象的潜力 (5)进行联想训练 (6)加强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的培养 (7)培养对艺术的兴趣
4.对高中生理想的引导和教育 (1)在高中生的理想结构中,已经出现了人所具有的四种理想,即职业理想、生活理想、道德理想和社会理想。
(2)高中生理想发展的过程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①高中生正处于理想的逐步确立阶段 ②概括性理想越来越占重要地位 ③理想具有较强的社会性和现实性 ④理想开始更多地受内在心理因素的制约
(3)影响高中生理想发展的因素 1)内部因素: ①身心的成熟; ②自我意识的水平; ③需要; ④兴趣。
2)外部因素: ①榜样的影响(社会榜样的影响主要以感染、暗示、模仿三种基本形式表现出来) ②家庭的影响(家庭对子女理想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一是家长本身成为子女的榜样,二是指导子女对理想的选择) ③社会文化的影响(包括社会现实、社会舆论、社会教育和社会活动等影响) ④学校教育的影响
(四)思维 1. 思维概述 思维是人脑对于客观事物概括的间接的反映。其特点是概括性、间接性、思维和语言有密切关系。 (1)思维方法主要包括: 分析与综合(主要的过程);比较;抽象与概括
(2)思维的分类: 1)按思维过程所凭借中介的不同把思划分为直觉动作思维(如幼儿利用掰手来数数)、具体形象思维(如做几何题目时,需要做辅助线)和抽象逻辑思维(利用言语符号形成的概念来进行思维) 2)常规思维与创造性思维 3)根据思维活动探索目标的不同方向,划分为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 4)求异思维、求同思维
2.高中生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 抽象逻辑思维明显占优势,并向理论型抽象逻辑思维发展,辩证思维基本形成。 具体分析如下:
(1)抽象逻辑思维逐步占优势 l)运用理论假设进行思维。中学生一般能摆脱具体事物的限制,运用概念、提出假设。检验假设来进行抽象逻辑思维。 2)思维具有更强的预见性。中学生在思维过程中已有预见性特征,即能在复杂活动或问题解决之前有计划、有策略。 3)中学生的思维具有形式化的特征,高中生的形式运算思维占优势地位。
4)对思维的自我意识和监控能力显著增强。中学生在思维活动中具有一定的自我意识或自我监控能力,即表现为中学生不但能考虑如何解决问题,还能对自己的思维进行自我反省、自我调控,确保思维的正确性和高效率。 5)思维的创造性提高。突出表现在他们能不断提出新的假设、理论,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和批判性明显增强。
(2)辩证逻辑思维基本形成 1)高中生辨证逻辑思维迅速发展 2)高中生不同形式的辩证思维水平的发展比较(辨证概念发展较早,辨证判断其次,辨证推理出现最晚) (3)思维的完整结构基本形成、并趋于稳定
3.高中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1)创造性思维的基本特征包括: ①敏感性——指敏锐地认识客观世界的性质。 ②独创性——指按照不同寻常的思路展开思维,达到标新立异效果的性质。 ③流畅性——指能够迅速产生大量设想或思维速度较快的性质。 ④灵活性——指能产生多种设想、通过多种途径展开想象的性质。
⑤精确性——指能周密思考、满足详尽要求的性质。 ⑥变通性——指运用不同于常规的方式对已有事物重新定义或理解的性质。 综上所述,敏感性、独创性、流畅性、灵活性、精确性和变通性是典型的创造性思维所具备的基本特征。其中尤以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为主。
(2)高中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发展 的一般趋势。 1)创造性思维能力随年级升高而增强。 2)发散思维的三个特性具有不同的发展速度。 流畅性较易,发展速度较快;变通性较难,发展较慢;独创性难度最大,发展最慢。 3)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具有明显的个别差异。
4. 高中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结构日趋完整。 高中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以其结构和功能的完善为标志。结构的完整性表现为:求同与求异思维的协同发展。 创造性思维以求异思维为主要成分,以求同思维为必要成分。在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两者总是密切联系,相互配合的,两者的关系越协调,创造力越强。
5. 高中生创造性思维品质的发展。 思维的敏捷性从初二开始明显发展起来。到高中阶段,由于高中生抽象逻辑思维基本成熟,辩证思想迅速发展,抽象概括能力大有提高,思维形式化,思维过程简缩,思维更加敏捷。 高中生思维的流畅性和灵活性有很大发展。思维起点活,能用多种法则、公式、原理去解决新问题,思维过程更加灵活;迁移能力增强,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产生新想法的数量多、种类多。
独创性是创造性思维最本质的特征。高中生的独创性有了明显的发展。高中生独立意识增强,思维的深刻性和批判性有很大发展。高中生的任务主要是学习前人的创造成果,为将来的创造打下更坚实的基础,加之独创该的难度极大,因此,多数高中生思维的独创性表现不很明显,不很成熟,水平也不很高。 他们的思维较片面,好走极端,好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高中生鉴别力还不很强,缺乏主见,易受错误思想的影响,在困难时,易动摇。
6. 影响高中生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因素 智力、动机、兴趣、自主性、人生观和世界观
7.思维的品质及其培养 思维的品质: 深刻性、灵活性、敏捷性、创造性。 另有: 从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入手,是提高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1)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思维的敏捷性是指思维的速度,它反映了思维的概括化、内化和简化的程度。 思维敏捷性的培养常用的方法有两个: 第一个是在各科教学中对学生提出速度要求,利用青少年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加强速度比赛的训练。 第二是教师要教会学生提高速度的要领和方法。例如,数学教学中运用“速算”的方法,让学生在思维活动中通过具体化达到“熟能生巧”,一旦“生巧”,既能丰富教学知识,又能锻炼思维品质。
(2)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思维的灵活性有以下几种表现 1)思维方向灵活,能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运用多种方法来思考问题; 2)思维过程灵活,能自觉运用各种法则、公理、定理等;
3)思维内容灵活,能举一反三, 形成知识的迁移。 思维的灵活性与发散思维有直接关系,因而应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入手,提高其思维灵活性。 例如,数学教学中的“一题多解”、语文教学中的“一字多词”等都属于发散思维的范畴。学生从各种解法中找出规律,便能举一反三,比盲目多做题效果要好。 因此教师应精选例题,按其类型、深度编选适量的习题,启发学生一题多解,进而发展其思维灵活性。
(3)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思维的深刻性反映在学生的学习中就是善于概括归纳、逻辑抽象性强、能抓住事物本质、开展系统的理性活动。 有的学生具有解答各种问题的现成知识经验,但不能独立分析面临的新问题,也就是缺乏深刻抽象的思维,因而原有的知识经验用不上。
所以,教师应该先培养学生对材料的概括、归类能力,这种归纳概括能力通常是在学习中外言语和其他间接经验的过程中提高的,因此教师就应注重在概念与原理的教学中增强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一般可以通过下面几个方式进行:
1)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感性知识 科学的概念是抽象思维的产物,为青少年提供具体的生动的感性材料,将会有助于他们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教师应该注意挖掘和利用学生生活中已有的感性经验为教学服务。
例如,在物理课上,老师在讲物体的沉浮条件时,可以先在学生面前出示分别盛有水银、自来水和盐水(浓度较大)的三个玻璃杯,让学生猜一猜,如果在三个杯中分别放入薄铁块和鸡蛋会出现什么情况。 在学生思维活跃,积极发表自己见解的时候,教师进行演示。当学生亲眼见到铁块浮在水银上、一只鸡蛋沉在水里,另一只鸡蛋在盐水中上浮时,就会等待老师“解谜”。这时教师再讲授有关沉浮条件的知识,学生很快就能理解并掌握原理了。
2)适当运用变式 变式就是在保持本质属性不变的前提下,有计划地变换材料的非本质属性,从而突出本质属性的方法。运用变式教学,可以防止学生思维定势的形成。比如在几何教学中,教师经常把等腰三角形的底边画在下面(标准图形),但学生因此很容易形成一种定势,当底边出现在上面或一边时就会发生解题困难。 正确的教学方法应该是:除了让学生看标准图形外,再看一两个非标准图形,以利于其对于概念或原理的全面、正确归纳。
3)要适时做出语言概括 在教学实践中,不失时机地对概念做出本质上的概括,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适时是指对概念或原理进行本质概括时要掌握好时机。过早学生尚未理解,使掌握原理流于形式;过迟既浪费时间又影响知识的及时整理和巩固。 一般最好在学生具备了相应的感性知识、对抽象原理基本理解时,及时用精辟语言定义概念,明确原理。
4)让学生自觉应用概念和原理 这种应用包括用自己的话重述概念或原理,也包括把概念和原理在新的情景中加以应用。 无论哪一种,都必须建立在对概念、原理的正确概括和理解上才能做到。 因此,这是检验和培养学生思维深刻性的重要途径。
(五)注意 1. 注意概述 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注意的功能有:选择功能;保持的功能;调节和监督功能。 根据在注意的过程中,是否具有目的性和意志的参与,可以把注意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三种。
2.注意的品质 注意的广度即注意的范围、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注意的选择性。 (1)注意的范围 注意的范围又称注意的广度,是指在同一时间内,人所能清晰把握注意对象的数量多少方面的特征。知觉的对象越多,注意的范围越广。
注意范围主要受下列因素的影响。 ①知觉对象的特点。注意对象越相似,越集中,排列越有规律,注意范围就越大。 ②人的活动任务和知识经验。活动任务越简单,注意的范围就越大;活动任务越复杂,则注意范围就越小。
(2)注意的稳定性 注意的稳定性又叫注意的持久性,是指人的心理活动持久地保持在一定事物或活动上的特性。这是注意在时间上的特征。 注意集中的持续时间愈长,注意的稳定性愈高。注意的稳定性并不意味着它总是指向于同一个不变的对象,而是说行动所接触的对象和行动本身可以变化,但活动的总方向保持不变。
例如,学生做作业时,看参考书、写字、演算等,这些活动都服从于完成作业这一总任务,仍表现为注意的稳定性。与注意的稳定性相反的一种现象是注意的分散即分心,是指心理活动没有完全保持在当时所应该指向和集中的对象上。
保持注意稳定的条件如下: ①注意对象的特点。 一般来说,内容贫乏、单调而静止的对象,就不易稳定注意。例如,只看一个静止的字,难以维持注意;看内容丰富多变的小说,注意就能长时间保持。
②活动的组织安排。 活动多样化,并且不同的活动交替进行,以及不断出现新内容,提出新问题,可较长时间地保持注意的稳定。如看地图,如果只看一个点就不能持久,如果沿河流或铁路线所经城市不断前进,就能较持久地稳定注意。
③人自身的特点。 一个意志坚强、善于控制自己的人,就能与干扰作斗争,保持稳定的注意。
(3)注意的分配 注意的分配是指人在同时进行两种或多种活动时,能够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或指在从事某种活动时,同时把心理活动指向两种或几种不同的动作上去的特征。 实现注意分配的条件有: ①人对活动的熟练程度; ②活动间的关系; ③活动的性质。
(4)注意的转移 注意的转移是根据新的活动目的和任务,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去的特征。如上完一节语文课后,主动把注意转移到下一节数学课。
注意的转移与注意的分散有着本质的区别。 注意的转移是根据新任务的需要,主动地把注意转移到新的对象上,使一种活动合理地代替另一种活动,是一个人注意灵活性的表现。 注意的分散是由于受到无关刺激的干扰,使自己的注意离开了需要注意的对象,而不自觉地转移到无关活动上。
影响注意转移的因素包括: ①原来活动的吸引力。原来的活动如果是自己感兴趣的,就会有极大的吸引力,那么注意的转移就困难。 ②新活动的特点。对于新活动的意义理解肤浅,或不符合人的兴趣,那么即使先前活动的吸引力不强,也不能顺利地实现注意的转移。 ③人的神经系统活动的灵活性。神经系统活动灵活性强的人,就能在必要的情况下顺利地把自己的注意从这一对象转移到另一对象上。
3.高中生注意力的特点 ①注意目的性发展的特点:有意注意已占主要地位,他们能够有意地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注意,使之指向和集中于需要学习的事物中。 ②注意稳定性发展的特点:注意稳定性到高中阶段增长速度逐渐缓慢,并趋于成熟。
③注意广度发展的特点:已达到成人的水平了,能看到4~6个客体。 ④注意分配能力的发展特点: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根据不同活动的性质和任务,较好地分配自己的注意,已日趋成熟。 ⑤注意转移能力发展的特点:得到较快发展。大多数学生能自觉地根据活动任务把注意从一种对象转移到另一种对象上。
4.高中教学中注意力的培养 教育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注意 教师应该使教学形式多样化,力求新颖而有趣。 千篇一律的、老一套的教学方法容易使学生产生腻味,而新颖的,特别是与学生的兴趣相联系的教学活动最能引起学生的注意。
(2)激活学生的思维,稳定注意 当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以后,他们的心理活动就会指向教师的讲述,他们的思维就会围绕教学的思路展开,注意力就会保持稳定。思维的激活常常是由问题引起的,充满悬念的问题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这种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可以转化为探索问题的强大动力,从而促进学生对所提问题深究到底。
教师在提出问题的时候还要注意两点: 一是所提的问题要难易适度,既不是不假思索就能回答的,也不是其难无比,不可高攀的。 二是所提的问题要新颖有趣,提问最重要的就是要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3)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 发展有意注意 学习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但就其性质来看,不是所有的学习内容都是学生感兴趣的,即使采用较多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教具来吸引学生,也不一定能使学生的注意维持长久。 因此,教师要加强对青少年学习目的性的教育,使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奋斗目标,促进有意注意的发展。
教师在开始讲授一门新的课程时,要向青少年说明该学科的学习目的、学习任务及其重要性,让青少年充分认识到这些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有重要影响。 青少年对学习的目的与意义的认识越清楚,越深刻,在学习过程中越能加强意志努力,维持有意注意。
5.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1)根据注意的外部表现了解学生的听课状态 (2)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活动 第一,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第二,注重讲演、板书技巧和教具的使用。 第三,注重教学内容的组织和教学形式的多样化。
(3)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活动 第一,提高活动的目的性。 第二,激发学习动机。 第三,训练良好的注意习惯。训练良好的注意习惯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能高度集中注意而不分心和能迅速转移注意而少惰性。
(4)运用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相互交替的规律组织教学活动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适当地运用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转换的规律,把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交融在每一个认识活动中。
(六)智力和能力 1.智力及其分布特点 智力是一种综合的认识能力,它包括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力等五个基本因素,抽象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创造力是智力的最高表现。
据研究,智力在同龄人口中基本上呈常态分布:两头小,中间大。即智力很高和智力很低的人都是极少数,而智力中等的人占绝大多数。在现代典型的智力测验中,设定主体人口的平均智商为100,则根据一定的统计原理,一半人口的智商,介于90-110之间,其中智商在90-100和100-110的人各占25%。 研究显示,男性智商平均高于女性5%,不过男人智商的离差大,女人智商的离差小。所以,聪明人和傻子多分布在男人中。
2.能力结构的个别差异及教学运用 (1)能力是人顺利实现或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的个性心理特征。
(2)能力的分类如下: 1)根据能力的范围将能力划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 一般能力也称为智力,是指在不同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比较一致的能力。例如,思维力、想象力、记忆力、观察力、创造力等都属于一般能力。 特殊能力只在特定的专业活动中发挥作用,是顺利完成某种专业或特殊活动所必须的心理条件。如音乐能力、艺术能力、运动能力、绘画能力等均属特殊能力。
2)根据能力的形成方式划分为模仿能力和创造能力。 模仿能力是通过长期观察他人的示范性行为,而逐渐形成的对事物做出相仿反应的能力。创造能力是利用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 创造力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能力。一般来说,模仿在前创造在后,因而模仿力是创造力形成的前提和基础。
3)根据能力的特殊功能划分为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交能力。 认知能力是接收、加工、储存与应用信息的能力,它反映在人的认识活动中,是获取各种知识的心理潜能。操作能力指操纵、制作能力,该类能力以具体的操作实践为基础,又成为顺利掌握操作技能的重要条件。社交能力反映在人际交往中,它是加强人际沟通、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言语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判断决策能力等都是社交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4)根据能力在人一生中的不同发展趋势划分为流体能力和晶体能力。 流体能力或流体智力是在信息加工和问题解决过程中所表现的能力。一般人在20岁以后,流体能力的发展达到顶峰。 晶体能力是指获得语言、数学知识的能力,它决定于后天的学习,与社会文化有密切关系。晶体能力在人一生中是持续发展的。
(3)能力的个别差异 能力的个别差异主要表现在: 能力的水平差异、能力的类型差异和能力的表现早晚差异。
1)能力的类型差异 主要表现在知觉、记忆、言语和思维类型方面存在着差异。 在知觉方面,有综合型(即知觉的概括性和整体性强,但分析能力弱)、分析型(知觉的分析能力强,对事物的细节能清晰的感知,但对事物的整体知觉差)和分析综合型;
在记忆方面,有视觉型(视觉识记的效果好,如画家)、听觉型(如音乐家,听觉识记的效果好)和运动型(有运动觉参加时识记效果好,如运动员); 在言语、思维方面,有生动的思维言语型和逻辑联系的思维言语型。 能力的类型差异给教育的启示:能力的类型并不能代表能力的高低,只代表能力的倾向;观察学生特殊能力的倾向并给予适当的激发和关怀
2)能力发展的水平差异 能力水平的差异给教育的启示: 能力发展的水平差异主要是指智力上的差异,它表明人的能力发展有高有低。 研究发现,就一般能力来看,在全世界人口中,智力水平基本呈常态(正态)分布,即智力极低或智力极高的人很少,绝大多数的人属于中等智力。 能力水平的差异给教育的启示: 教育的着眼点放在中间能力水平的大多数学生上;因材施教。对能力高的学生给予特殊教育,对能力低的学生给予特殊照顾。
3)能力发展早晚的个别差异及教学运用 能力表现的早晚差异; 有少年早慧、中年成才和大器晚成型; 能力发展的早晚差异的教育启示: 关注有特殊能力的儿童并加以特殊教育; 注意在平凡儿童身上找闪光点; 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儿童。
3.智力在学业成就中的作用 智力与学生的学业成绩存在着中等程度的相关。 (1)从概念角度宏观把握智力与学业成就 从智力机能方面讲,智力好的学生能很好的适应学校环境。
从智力的特性方面来说,智力好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交好,他对经验的理解,分析关系,推断相关联的事物的心理能力较强,那么他接受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会相应的较强,也容易获得较好的学业成就。 从智力综合潜能论讲,智力好的学生各种基本认知能力较好,这有利于他认识知识,掌握知识,从而获得较好的学业成就。 可见,智力对学业成就有一定的影响。当两个同学努力程度一样时,智力好的人会比智力差的人获得更好的学业成就。
(2)从不同的学习阶段微观把握智力与学业成就 智力性因素对中学生的学业成就可以进行更为有效的预测”“高中生的主要心理因素与学业成就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 高中生掌握了更多的非智力因素,那么,此时的智力因素往往通过非智力因素对学业成就产生间接影响,很显然,智力水平对学业成就的影响在此时所占的比重比小学时要小得多。
“研究表明,男女大学生在学业成就,尤其是学习成绩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差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内因有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外因有社会文化影响以及大学教育程度的弊端”,从这个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大学生的的学业成就除了受智力因素制约外,还受到了性别、社会文化、大学教育制度等诸多非智力因素的制约,那么智力因素变成了诸多因素中的一个小部分,它对学业成就的影响力远不如中小学。
(七)认知规律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 1.直观教学的类型及意义 类型: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言语直观。 实物直观是指客观事物本身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官而产生的映象,如观察各种实物标本、实物,演示各种实验,实际测量以及参观访问等。
模象直观是指实物、事物的模型和图像,它是实际事物的模拟品,如模型、图片、图表、图画以及幻灯、电视、电影等。 言语直观是通过教师对事物的形象化的言语描述引起想象进行的,言语直观可利用表象和再造想象,唤起学生头脑中有关事物形象的重现或改组,从而造出新形象。
实物直观具有鲜明性、生动性和真实性,有利于学生确切地理解教材、掌握教材,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掌握得快,也不易忘记。实物直观的缺点是,事物的本质特征难以突出、内部不易细察、动静难以控制,不易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观察。 模象直观就可以摆脱实物直观的局限性,根据教学目的的要求对实物进行模拟、放大、缩小、突出重点,可以变静为动或变动为静,把快变慢或把慢变快,也可以变死为活、变远为近,从而把难以呈现的对象在学生面前呈现出来。
模象直观还可使抽象难懂的东西,成为具体的易认识的东西。但是,模象直观不是实物,难免导致学生获得的知识不很确切,因此在制作和使用教具时,要注意教具中的事物与实际事物之间的正确比例。 言语直观可以不受客观条件的限制,不受时间、地点、设备的限制,但它不如感知那样鲜明、完整和稳定,它容易中断、动摇、暗淡,甚至不正确。教师在进行直观教学时,要根据教学目的的要求,从教学内容的实际出发,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2.教学的目的性 教学的目的性原则,要求师生明确每一教学活动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及其对实现中学教育总目标的意义,使一切教学影响有利于学生德、智、体等方面的发展。 教学目的性原则是教学活动总的指导原则,一切教学措施都应服从于、服务于教学目标的要求,一切教学活动都应围绕教学目标展开,从而为实现总体的教育目标服务。
教学目的性原则反映了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的规律,也是反映了现代教学论关于教学的认识功能、发展功能相互联系的内在规律。 巴班斯基把这一原则表述为“相互联系地解决学生的教养、共产主义教育和一般发展任务的教学目的性原则”,唐文中主编的《教学论》认为,“目的性原则”是指“整个教学过程要有利于教学目的的实现,积极促进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健康发展”。
贯彻教学目的性原则有如下要求。 ①强化目标意识。 师生都应增强参加教学活动各个环节的目的性、自觉性。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采取多种方式,把教学目标内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激励学生达标愿望,指导学生实现目标的方法,检查自己达标的情况,进而认识每一具体目标的实现与逐步实现学科教学目标与总体教育目标的关系。
②综合规划教学任务。 各学科、各单元教学目标的制定要统一考虑教学的认识、教育、发展三位一体的任务,充分发挥教学的教育性,把科学知识的教学与思想、道德教育有机地统一起来,选择智力价值高的教学内容,启发引导学生的积极性,把知识、技能的教学与发展学生智能和各种心理素质结合起来;讲究教学卫生,改善教学条件,科学安排教学活动,合理地用脑,控制学生学习负担,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③在知识、技能的教学过程中, 全面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过程中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良好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的发展都应当建立在系统的科学知识、技能的学习训练基础上。离开知识、技能的传授和学习,思想品德教育、能力的培养等等都是空的。 但知识、技能的掌握只是教学任务的一个方面,教学应在传授与学习系统知识、技能的基础上,全面完成德、智、体等各方面的任务。
3.教学的逻辑性、抽象性和严密性 4.创造力的培养 (1)注意诱发学生创造意识,形成创造思维的习惯。 1)注意营造有利于学生创造意识形成的问题教学环境 2)注意利用创造成果激励学生的创造意识
教师在教学中: 要合理的选用一些适合学生认知水平的科学发明、技术创新成果辅助教学并且仔细介绍其发现与创新的过程。并概括出他们的价值意义,以此来激励学生的创造精神。 要经常展示一些新颖的、富有创造性的学习成果和生活小发明,运用发生在学生周围的具体事例来刺激学生的创造欲望,感染学生的创造热情,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
3)注意让学生了解创造的意义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充分引导学生认识、领悟创造的价值意义,感受创造的魅力; 要让学生了解创造能力的形成不仅可以使学生养成有效的学习策略,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广义学习成绩和思维的灵活性、广阔性和敏捷性,并且对学生形成科学的“三观”都有积极的意义。
(2)注意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1)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创造思维是思维活动的一种高级思维形态,它是思维个体在能接纳和容忍不同意见的意识环境下,结合敏捷、变通、独创和流畅等思维特性去展现思考的一种过程。 它是对事物产生分歧性、独特性和新颖性的思考,并同时赋予它独特性的意义。在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重学生思维的发展过程和发展形态,要刻意的去培养学生创造思维,启动学生的创造历程。
①在教学中要重视知识理论的教学,让学生积累发展创造思维所必须的知识理论。 学生具有足够的理论和知识基础,才能活跃脑筋、充分调动记忆、激发创造思维因子。
②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知识理论传授的创新性。只有教师运用灵活的、新颖的手段进行‘点拨’、‘启导’才能使教学过程呈现创造的气氛和活力,才能诱发学生的创造意识,激活学生的创造思维。 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创新教学环境中积累培养创新能力的技巧,以助于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的开发。因此教师要努力提高理论教学水平,优化理论教学设计。
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培养思维模式的多样化。在教学中,通过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不同角度、不同方位、不同层次性来启发学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对问题思考的变通性和换位性。
2)注意开展教学创造活动 创造活动是创造思维表现和运做的场所,是提供给创作者观察、研究、表达、操作的“舞台”。学生的创造能力从总体上来讲是创造思维与实践活动结合的成功体现。
只有创造思维和创造活动结合才能检验创造思维的纬度和信度,才能体现创造思维的价值。 换过来说,学生创造能力形成的前提必须是自主的参与创造活动,从创造活动中优化创新思维,质跃自我创造思维的主观能动性,从而达到创新能力的发展与提高。
3)注意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实践能力是一种把知识、思想运用到实际活动中的一种能力,其实质是对知识、思想的运用能力。 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环节中,实践能力培养是不可忽视的环节。
华南师范大学教科院杨宁老师在《历史地实践地透视美国教育》一文中提到: “美国的基础教育的成功之处在于‘做’字,他们强调学生学习与实际结合,强调学生自己动手,积极探索,主动发现,注意教育教学的生活化、操作化和情景化。正是在‘做’的过程中学生掌握了知识,发展了思维,培养了能力。”
高中生的认知发展 (一)感知 (二)记忆 (三)想象 (四)思维 (五)注意 (六)智力和能力 (七)认知规律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 四川省凉山州教育科学研究所 谌业锋 (一)感知 (二)记忆 (三)想象 (四)思维 (五)注意 (六)智力和能力 (七)认知规律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
欢迎访问 业锋教育在线 相逢就是缘,愿与大家成为朋友! 谌业锋主页 电话:18981539788 QQ:178990915 谢谢大家! http://www.lsyf.cn http://lsyf.cn/jksyf.html 相逢就是缘,愿与大家成为朋友! 电话:18981539788 QQ:178990915 E-mail:jksyf@163.com 微信号:lsjksyf 业锋教育在线 谌业锋主页 谢谢大家!
⊙ 四川省特级教师 ⊙ 凉山州首批专家型教师 ⊙ 凉山州学术和技术带头人 ⊙ 中学高级教师 ⊙ 凉山州教科所中小学教育研究室主任 ⊙ 西昌学院数学教育、教育心理学客座教授 ⊙ 中国数学会会员 ⊙ 中国教育学会会员 ⊙ 中国心理学会会员 ⊙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会员 ⊙ 四川省教育学会中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 四川省教育学会教育心理专业委员会理事 ⊙ 四川省中学数学学科中心组成员 ⊙ 四川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组成员 ⊙ 凉山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指导组成员 ⊙ 凉山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学科指导组成员 ⊙ 凉山州教育学会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会理事长 ⊙ 凉山州教育学会数学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