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涵建设: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的重中之重 ——对16号文及新评估方案解读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1 计算机软件考试命题模式 计算机软件考试命题模式 张 淑 平 张 淑 平. 2  命题模式内容  组织管理模式 − 命题机构和人员组成 − 命题程序  试卷组成模式.
Advertisements

商学院教学办 工作汇报 王景峰 2014年6月25日.
认真贯彻评估20字方针 抓好学校自评关键工作 —谈学校迎评促建的体会 丁 德 全 2008年4月9日石家庄
专题六 语文课程标准修订对“实验稿”作了哪些修改和调整
高职专业内涵建设及人才培养方案的整体性设计
某某某的 个人简历.
校第六届“新天瑞”杯创业计划大奖赛 赛前培训
高等职业院校 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及其导向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李学雷 2011年4月8日.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
创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 引领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
实用英语课程 整体说课方案.
山西省2012年度高等职业院校专业评估工作培训会
——Windows98与Office2000(第二版) 林卓然编著 中山大学出版社
牛 健 教育部高等学校高职高专英语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第一讲 职业教育专业建设研究 职业教育专业析义与属性 职业教育专业调研与论证 职业教育专业的内涵建设 周 旺
新一轮评估有关文件解读 李 畅 2011 年7月.
以“职业人格”为核心, 全面构建“双四维”德育体系
工程建设基本程序 项目决策 初步设计 技术设计 施工图设计 招投标 项目实施 竣工验收.
山东英才学院 SHANDONG YINGCAI UNIVERSITY
《计算机应用基础》校级精品课程 崔虹燕 上海立达-台北城市机电与信息学院.
XXXX学院2014年度 本科教学工作总结 2015年1月15日.
评估《实施细则》解读 与《采集平台》的使用 丁 德 全 Tell: (H) Emai:
迎接全国高等院校工商管理硕士(MBA)水平评估 工作安排会议
“2+1”人才培养模式 改革提要 柳坤文
省级示范院校建设的若干问题 沈斐敏 教授 博导 福建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职业学校专业建设的逻辑路径 赵丽生
网页设计师的职业成长规律 主讲:刘万辉 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李克东 广东省高等学校教育技术中心 主任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 所长
2013年度述职报告.
职称:***(博导、教授、副教授、讲师)
教育硕士课程 课程特色 提供具弹性修课组合 配合不同知识背景的学员 融合个人经验及新知识 促进学员专业提升.
个人简历 MY RESUME 某某某 格式填充更换图片,点击设计一键换色,.
一支独秀不是春, 百花齐放春满园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以重点专业为龙头,全面推进专业群建设与改革”情况汇报 2008年10月.
《旅游英语》课程 师资队伍.
姓 名 出生年月 所在学科 最高学历/位 专业 毕业学校 成果内容 本人业绩 (一)教学内容
高等职业教育校内实践教学 (课程)基地建设
区级课题汇报 (初期) 汇报人:建平中学周宁医 2008年9月27日.
第四节 会计职业道德建设.
精品课程申报与评审.
综合布线技术与实践教程 第九章:综合布线系统工程网络分析 课程网站:
示范院校 专业建设的思考 钱 泉 森 2012年3月.
《小学教育学》 模块二 小学教育源流 第五单元 小学教育走向的探究成果分享 自主学习指南.
商业银行客户经理 教师 李琳.
牢固树立专业建设的核心地位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 院长 刘宪亮.
会计学专业基础课堂之 基础会计(初级会计) 安徽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企业ERP沙盘应用.
“基于时政热点问题,政史地学科横向统整”的拓展型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
商务礼仪课程整体介绍 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管理系 市场营销教研室.
《环境监测》整体设计介绍 课程负责人:钟彩霞 彭刚华.
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 评估的实践与思考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 孙百鸣 电话: 手机:
新方案评估与专业建设 番禺职业技术学院 陈春梅 2009年1月
关于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 吉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高树德
成本会计实务精品课程 建设与体会 徐州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李辉 2012年8月3日.
《工商模拟市场实训》 ---十年磨一剑,铸就国家精品课程
深度访谈 周玉丰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介绍 信息工程学院 孙俊国
沈翔 美国Qwest国际通信公司高级工程师
姓名 Tel: My Skill 技能1 技能2 技能3 技能4 技能5 技能6.
《产品设计工程应用》课程 陈兴波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设计学院/工业设计专业.
内容摘要 ■ 课程概述 ■ 教学安排 ■ 什么是操作系统? ■ 为什么学习操作系统? ■ 如何学习操作系统? ■ 操作系统实例
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申报指南.
网页设计与制作 —— 学习情境二:网页模板设计
中小学美术课程·教材·教法 主 编:尹少淳 授课教师:黄卫霞.
2015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机械类专业课程“创新杯”
企业文化内涵体系 持续循环 企业标志 品牌力:…… 服务力:…… 品牌力/服务力 潜规则是…… 1、品质 2、战略 1、价值 2、绩效
更新教学理念,提高教学有效性 感城中心学校 陈利平.
研究生教育优秀工程(二期)评估 专项建设项目情况
教师职业道德 主讲:王兰英 课件制作:林彬(湖北教育学院).
教师职业道德 主讲:王兰英 课件制作:林彬(湖北教育学院).
高中物理“平抛运动的应用” 点评专家:谭一宁.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内涵建设: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的重中之重 ——对16号文及新评估方案解读 内涵建设: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的重中之重 ——对16号文及新评估方案解读 汇报人:刘跃南 2009年3月

汇报提纲 一、“16号文”重在内涵建设 二、内涵建设与新评估指标 三、关于新评估方案基本点

一、“16号文”重在内涵建设 文件要点 ---(16号文件中的关键词) 推行力度 ---(教育部推行主要措施)

“16号文”的要点及关键词 1.明确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 ; 2.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产学合作; 3.育人为本,强化职业道德 ; 4.专业改革与建设:以区域服务为重(区域经济建设社会发展); 5.以工学结合为人才培养模式、课程改革、教学模式改革的切入点; 6.课程改革的核心是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以真实的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选取、整合、序化教学内容,强调与行业合作开发); 7.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 8 .积极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教学模式; 9 .工学结合,加大校内生产性实训比例,强调半年顶岗实习 ; 10.校企合作,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 11.双师结构与双师素质;加强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12.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用人单位参与教学质量评价,重视实践教学管理; 13.示范院校建设,强化服务社会; 14.领导能力建设,增强战略思维和科学决策能力 。

教育部贯彻“16号文“的主要措施 全方位、系统推进: 建设100所示范性院校; 建设1000门高职“工学结合”精品课程; 建设一批实训基地; 表彰“教学名师” 、“优秀教学团队”; 启动新的评估方案,开展评估工作; 组织全国性技能大赛;

二、内涵建设与新评估指标 看“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宏观设计” 看“课程中观设计” 看“课程微观教学设计与实施” 看“教学团队建设” __重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6看) 看“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宏观设计” 看“课程中观设计” 看“课程微观教学设计与实施” 看“教学团队建设” 看“校内教学的环境建设” 看“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要点: 人才培养方案及重点专业剖析  (1)专业设置与定位 (2)课程设置与理念? (3)课程体系的构建? (4)课程目标与内容选择? 

评估指标要求 剖析 指标 关键剖析 要素 要点说明 1. 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模式 1.1专业设置与定位 专业名称规范、科学;专业设置的针对性、灵活性、适应性;合作企业或社会用人单位参与专业建设。 1.2专业建设规划与实施 专业建设规划符合学校整体发展规划;专业建设实施方案具体,措施得力;能辐射带动相关专业发展。 1.3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人才培养目标明确,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合理;把工学结合作为改革的切入点,充分体现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要求。

评估指标要求 主要评估指标 关键要素 说 明 建议重点考察内容 数据库相应编号 5.特色 专业建设 5.1特色 说 明 建议重点考察内容 数据库相应编号 5.特色 专业建设 5.1特色 从建设目标、培养模式、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实践教学、教学设计与教学方法、师资队伍、社会服务等方面体现出的特色。 专业设置 特色专业建设规划 现场专业剖析 7

国家精品课程标准 课程宏观设计----课程设置(10分) ①课程定位(性质与作用)   课程体系符合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相关技术领域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本课程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起主要支撑或明显促进作用,且与前后续课程衔接得当。 ②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   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

人才培养模式的变化? -颠覆性、突破性、结构性 关键词: 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 工学结合、工学交替 生产性实训、顶岗实习 工作过程  关键词:    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       工学结合、工学交替       生产性实训、顶岗实习       工作过程       真实的工作环境       双师团队        ……

二、内涵建设与新评估指标 看“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宏观设计” 看“课程中观设计” 看“课程微观教学设计与实施” 看“教学团队建设” __重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6看) 看“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宏观设计” 看“课程中观设计” 看“课程微观教学设计与实施” 看“教学团队建设” 看“校内教学的环境建设” 看“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要点: 1.体现工学结合深度 (1)对“工学结合”认识; (2)课程本质变化(突破性); (3)课程开发水平: 2.学习情景设计(大纲) (1)设计理念与思路; (2)“学习情景”载体的选择; (3)内容序化及体系的科学性;

评估指标要求 主要评估指标 关键要素 说 明 建议重点考察内容 数据库相应编号 3.课程建设 3.1 课程内容 说 明 建议重点考察内容 数据库相应编号 3.课程建设 3.1 课程内容 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设置课程体系和选择教学内容。 课程教学目标 校企合作开发课程 7.2 7.5 3.3主讲教师 基础性课程以具有专业背景的校内专任教师主讲为主;实践性课程主要由企业、行业技术技能骨干担任的校外兼职教师讲授为主。 授课教师情况 6.1 6.2

国家精品课程标准 课程中观设计----课程内容选择与表现(25分) ③内容选取 (针对性和适用性 )    根据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选取教学内容(针对性),并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适用性)。 ④内容组织 (组织与安排)    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科学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教、学、做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实训、实习等教学环节设计合理。 ⑤表现形式 (教材及相关资料 ) 选用先进、适用教材,与行业企业合作编写工学结合特色教材,课件、案例、习题、实训实习项目、学习指南等教学相关资料齐全,符合课程设计要求,满足网络课程教学需要。

工学结合课程的本质变化? -行动导向、体验性学习 工作流程、学习情景 …… 关键词: 项目导向、任务驱动(见案例) 工作过程  关键词:    工作流程、学习情景   项目导向、任务驱动(见案例)       工作过程      …… 采用行动导向理论进行课程开发,其体系结构和内容结构都发生根本性变化

二、内涵建设与新评估指标 看“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宏观设计” 看“课程中观设计” 看“课程微观教学设计与实施” 看“教学团队建设” __重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6看) 看“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宏观设计” 看“课程中观设计” 看“课程微观教学设计与实施” 看“教学团队建设” 看“校内教学的环境建设” 看“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各教学环节中 (1)教学设计; (2)教学方法与手段; (3)教学实施环节; (4)课程考核; (5)15分钟教学录像

评估指标要求 主要评估指标 关键要素 说 明 建议重点考察内容 数据库相应编号 3.课程建设 3.2教学方法手段 说 明 建议重点考察内容 数据库相应编号 3.课程建设 3.2教学方法手段 能有效设计“教、学、做”为一体的情境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灵活多样,能有效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模拟教学;考核方式灵活、恰当。 课程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手段考试/考核方法授课地点 7.2 3.4教学资料 选用优秀新版教材;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实训教材;教辅资料充足,手段先进。 选用教材 校企合作开发教材馆藏图书资料校园网 7.5 3.2 3.4

国家精品课程标准 课程微观设计--教学模式、方法与手段(20分)  课程微观设计--教学模式、方法与手段(20分)  ⑥教学模式。重视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有针对性地采取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等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 (职教本质属性) ⑦教学方法。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案例分析、分组讨论、角色扮演、启发引导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提高教、学效果。对教学特别是实践教学效果的评价进行合理设计(职教规律探索) ⑧教学手段。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建立虚拟社会、虚拟企业、虚拟车间、虚拟项目等仿真教学环境,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取得实效。(现代手段应用)

二、内涵建设与新评估指标 看“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宏观设计” 看“课程中观设计” 看“课程微观教学设计与实施” 看“教学团队建设” __重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6看) 看“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宏观设计” 看“课程中观设计” 看“课程微观教学设计与实施” 看“教学团队建设” 看“校内教学的环境建设” 看“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要点: 1.注重教师队伍的“双师”结构 (专任教师中“双师”素质教师和有企业经历的教师比例) 2.加大专业教师中企业兼职教师比例(符合教学实施的要求即: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企业兼职教师讲授) 3.建设一批优秀教学团队; 4.表彰一批教学名师(带头人和教学骨干)。

评估指标要求 主要评估指标 关键要素 说 明 建议重点考察内容 数据库相应编号 2.师资队伍 2.1专任教师 说 明 建议重点考察内容 数据库相应编号 2.师资队伍 2.1专任教师 基础课专任教师注重学历、职称提高;专业课专任教师强调技能水平提高及增加企业一线工作经历。 专任教师基本情况 6.1 2.2兼职教师 从行业、企业聘请技术能手,承担实践技能课程的比例逐渐提高,并注重对他们教学能力的培训。 兼职教师基本情况 6.2

国家精品课程标准 ⑨主讲教师(师德、能力与水平) 课程教学团队—主讲教师、队伍结构(20分)  课程教学团队—主讲教师、队伍结构(20分) ⑨主讲教师(师德、能力与水平) 师德高尚、治学严谨;执教能力强,教学效果好,参与和承担教育研究或教学改革项目,成果显著;与企业联系密切,参与校企合作或相关专业技术服务项目,成效明显,并在行业企业有一定影响。 ⑩教师队伍结构(“双师”结构、专兼职比例 ) 专任教师中“双师”素质教师和有企业经历的教师比例、专业教师中来自行业企业的兼职教师比例符合课程性质和教学实施的要求;行业企业兼职教师承担有适当比例的课程教学任务,特别是主要的实践教学任务。

二、内涵建设与新评估指标 看“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宏观设计” 看“课程中观设计” 看“课程微观教学设计与实施” 看“教学团队建设” __重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6看) 看“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宏观设计” 看“课程中观设计” 看“课程微观教学设计与实施” 看“教学团队建设” 看“校内教学的环境建设” 看“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要点: 1.建设主体多元化的原则:与行业企业共建真实的生产性实训基地 (探索组合模式); 2.开发虚拟工厂、虚拟车间、虚拟工艺、虚拟实验(现代信息技术); 3.提倡由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支持,以企业为主组织实训(它方为主); 4. 加大校内生产性实训比例。

二、内涵建设与新评估指标 看“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宏观设计” 看“课程中观设计” 看“课程微观教学设计与实施” 看“教学团队建设” __重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6看) 看“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宏观设计” 看“课程中观设计” 看“课程微观教学设计与实施” 看“教学团队建设” 看“校内教学的环境建设” 看“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要点: 1.校企深度融合:要紧密联系行业企业,改善实习基地条件。 2.与校内实训基地统筹规划,布点合理,功能明确,为课程的实践教学提供真实的工程环境。 3.能够满足学生了解企业实际、体验企业文化及顶岗实习的需要。 4.加强校外顶岗实习力度(示范院校不少于半年)

评估指标要求 主要评估指标 关键要素 说 明 建议重点考察内容 数据库相应编号 4.实践教学 4.1顶岗实习 说 明 建议重点考察内容 数据库相应编号 4.实践教学 4.1顶岗实习 顶岗实习覆盖率高;顶岗实习时间原则上不少于半年。 专业顶岗实习记录 校外实习基地 4.2 7.4 4.2实践教学课程 体系设计 实践教学作为专业教学的重要核心环节,纳入课程体系的整体设置中,理论教学应与实训、实习密切联系,实践类课时占总教学时间的50%以上;行业、企业参与教学方案设计。 专业课程设置 专业产学合作 7.2 7.5 4.3教学管理 校内实训、校外实习、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建设完善;安排有专职校内实训、校外实习指导教师和政治辅导员。 校内外实践教学管理 教学质量管理 专职教学管理人员 专职学生管理人员 8.1 8.2 8.3 4.4实践教学条件 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条件能够满足教学计划的安排,实践教学经费有保障;行业、企业参与实践教学条件建设。 校内实训基地 实践教学经费 专业合作 社会捐助 4.1 5.2 9.3 4.5双证书获取 有相应职业资格证书专业的毕业生获取“双证书”的人数达到毕业生的80%以上。 专业职业资格证书 7.3

国家精品课程标准 实践教学环境建设—校内外基地建设(10分) ⑾校内实训条件(设备与环境 ) 实训基地由行业企业与学校共同参与建设,能够满足课程生产性实训或仿真实训的需要,设备、设施利用率高。 ⑿校外实习环境(建设与利用 ) 与校内实训基地统筹规划,布点合理,功能明确,为课程的实践教学提供真实的工程环境,能够满足学生了解企业实际、体验企业文化的需要。

三、关于新评估方案基本点 ---新方案的基本观点 ---新方案的实施要点 ---新方案的操作难点 ---新方案的准备重点

(一)新方案的基本观点 贯彻16文落实、重在建设 内涵 简化学校准备、重在保持 强调平等交流、重在探究 常态 量化少规则粗、突出一个 原因 活字

(二)新方案:实施要点 加强16号文件学习 重视专家队伍建设 编制符合地方需要的评估细则 全面推行数据管理平台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16号文”,扎实推进高职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为目标,组织新方案的宣传和实施。

(二)新方案:实施要点 加强16号文件学习 重视专家队伍建设 编制符合地方需要的评估细则 全面推行数据管理平台 要点: (1)突出高职教育理念的更新 (2)突出方法的科学性 (3)强调“平台”的核心功能 (4)强调专家的自身素养 (5)强调院校的主动参与 (6)强调在“实操”中培训

(二)新方案:实施要点 加强16号文件学习 重视专家队伍建设 编制符合地方需要的评估细则 全面推行数据管理平台 要点: 评估基本门槛的设定;评估结论与导向重点; 评估专家队伍的组成;评估时间及操作程序: 评估操作基本规范等。

(二)新方案:实施要点 加强16号文件学习 重视专家队伍建设 编制符合地方需要的评估细则 全面推行数据管理平台 要点: 建立自我约束机制(常态) ---公开、透明、开放; 要求所有高职院校均要使用数据库。

(三)新方案:专家操作要点 新方案对评估专家的要求更高: ------内涵、方法及经验 1.专家阅读资料:依据学校提供材料及数据平台,了解学校情况,发现亮点和查找不足-(从果开始); 2.专家预备会议:交流情况,明确分工, 探究问题,明确重点--(果); 3.专家个人策划:交流重点(工作思路、访谈提纲)-(探因途径); 4.专家分组工作:(平等交流、方法灵活)-(探因); 5.专家组会议:交流讨论情况、专家各自评价、汇总结果、讨论评估结论和反馈意见--(因)。 6.专家意见反馈: 专家组意见、专家个人意见.

(四)新方案:学校准备重点 1. 构建基础数据平台,并将相关资料归档; ------(常态化、长效机制) 2. 对照“门槛”条件,完善硬件建设; 3. 全面学习16文,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深化改革; 4. 以特色专业建设为龙头,精品课程建设为抓手,加强专业建设(专业优化、模式、课程、教学团队、校内基地); 5. 以评估为契机,全面规范教学管理(完善“四个体系”);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