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傷害 之 預防與治療 奇美醫學中心 社區醫療部 運動傷害科 吳重達
運動之目的: 健康 強身、健美 對抗老化 防止骨質疏鬆
強身: 正常飲食 規律生活 良好運動習慣
健美:重量訓練 判定標準: 外觀 體重 皮下脂肪 身體質量指數 (BMI): 體重÷身高2
BMI:20-25 歲 男生:22.0-23.0 女生:19.9-21.0
運動的好處: 增加肌力、耐力、柔軟度 保持關節活動能力 鍛練身體反應能力、改善 感覺 整合及肌肉協調 增進平衡反應 減少跌倒的機率
運動的好處: 提高心肺功能及新陳 代謝的速度 可降低血壓、減輕心 臟負荷量 增加心輸出量以及最 大攝氣量 體能因而獲得改善
運動的好處: 減慢骨質疏鬆的過程 消耗熱量,產生控制 體重的功效 對輕度糖尿的病人可 幫助血糖的控制 減慢衰老速度,保持 老年人的心理健康
運動量? 每週至少三次 每次至少三十分鐘 心跳? 呼吸次數?
何種運動適合我?
個人性 團隊性
接觸性 非接觸性
爆發性 耐力性
瞭解、 遵守運動規則
裝備
場地、設備
運動傷害 意外 過度使用
生物力學:疲乏 (Fatigue)
生物力學: 頻率 (Frequency) 疲乏 (Fatigue):拉橡皮筋模式
意外傷害
過度使用傷害
受傷結果: 出血、炎性反應:紅、腫、熱、痛 受傷 出血 疼痛壓痛 腫脹 組織修復受阻 組織壓力上揚
受傷結果:痛的惡性循環 過度負擔 組織受傷 發炎 繼續運動 疼痛 休息 痊癒
組織癒合: 必要條件:良好的血液循環 輔助條件:固定、消腫、 Vitamin C、藥物?
組織癒合: 治療需配合時間,漸進式最佳 可依上述設定恢復運動、工作之時間表 初級癒合:傷後二週,纖維平行排列, 只能承受極輕度外力 次級癒合:傷後二至六週,纖維開始形成 初級雙螺旋構造,可承受輕度外力 三級癒合:六週以上,初級雙螺旋構造形 成更進一步之雙螺旋構造, 可承受漸進式之外力增加 治療需配合時間,漸進式最佳 可依上述設定恢復運動、工作之時間表
組織固定後遺症: 關節僵硬、攣縮,肌肉萎縮 最高容忍時間: 肩關節 :二週 肘關節 :三週 腕關節 :六至八週 手指關節:二週 肩關節 :二週 肘關節 :三週 腕關節 :六至八週 手指關節:二週 膝關節 :六週 踝關節 :六週
急性傷害處理原則: PRICE 原則 繼續進行應有之治療與復健 P (PREVENTION,PROTECTION):預防、保護 遵守規則,使用適當護具,選擇適當場地, 充分熱身,量力而為,事後拉筋、冷卻運動 R (REST):患部休息、有些傷需固定 I (ICE):冰敷患部,以碎冰塊加少量水最佳; 大範圍敷15-20分鐘,隔至少40分鐘可重覆 C (COMPRESSION):壓迫患部 E (ELEVATION):抬高患肢 傷害緊急處理後仍應由醫師確立診斷後 繼續進行應有之治療與復健
活力性休息:
冰敷 患部抬高
確立診斷後之處理: 手術-復健-門診追蹤-恢復運動 傷害可用保守療法治療者: 藥物、復健、冰敷、門診追蹤-恢復運動 傷害需開刀者: 保守療法失敗:
慢性傷害處理原則: 需經醫師處方,治療師執行 便視同急性傷害,以急性傷害處理原則處理 關節活動度訓練,肌力訓練,柔軟度訓練、按摩…等 凡患部有動過,例如又去運動或做完復健, 便視同急性傷害,以急性傷害處理原則處理 復健: 關節活動度訓練,肌力訓練,柔軟度訓練、按摩…等 各式熱療:超音波、紅外線、微波、短波…等 各式水療 冷、熱交替法
冰敷的道理何在? 急性傷害、傷害復健後因此必需冰敷 運動後冰敷是避免傷害,保養身體之良 方。例如投手冰敷肩、肘關節, 跑者冰敷膝關節、足跟腱…等 受傷 出血 疼痛壓痛 腫脹 組織修復受阻 組織壓力上揚
冰敷的生理學: 酵素活性降低 血管收縮、降低血腫 反應性表面血管擴張 降低疼痛 降低肌肉痙攣 降低肌肉、韌帶之彈性 穿透力皮下 2-4 公分
冰敷:碎冰塊、冰囊、彈性繃帶、 痱子粉 冰敷包 冰浴 冰按摩
冰敷:冰堡 化學物 腐蝕性
冰敷:噴霧式冷凍劑 局部皮膚止痛 Ethylchloride, Ethylfluoride 價格?效益?安全?時效性?
冰敷:冷凍壓迫系統 價格?效益?安全?時效性? 神經損傷
冰敷注意事項: 凍傷 神經損傷 過敏 間隔時間 至少30-40分鐘
熱敷的道理何在? 組織軟化 組織放鬆
熱敷的生理學: 熱傳導: 熱毛巾、熱敷包、熱敷墊 輻射:經介質 如空氣 紅外線 避免皮膚接觸、可大範圍治療 對流:利用溫差 漩渦水療 對流:利用溫差 漩渦水療 轉換:利用電、磁場、聲波 超音波、 短波、微波
熱敷的生理學: 有效治療溫度:40-45 C 血管擴張 增加腫脹 止痛 降低肌肉痙攣:清除Prostaglandin, Histamine ,Bradykinin 痛的惡性循環降低 升高肌肉、韌帶、關節囊之伸展性 降低引起關節軟骨發炎之酵素
熱敷何時使用? 熱敷的種類 組織不再腫脹時 復健治療前 配合伸展 運動前 熱毛巾、熱敷包、熱敷墊 石蠟浴、水療、漩渦水療 超音波 短波、微波、紅外線 各式軟膏
復健: 主動的過程 疾病、傷害、手術 改變了身體的某些因子 正常化這些因子 狀況得到改善 再調整成正常、或更好
復健:肌力、肌耐力、柔軟度 傳統式復健:長時間固定 緩慢的治療性運動 現代化復健:早期給受傷組織壓力 監控式壓力 漸進式壓力
復健原則: 了解、評估傷勢 了解、尊重組織癒合法則 了解該運動員運動之生物力學 經由上述設立復健目標與時間表
肌肉強化與耐力訓練原則: 決定傷害的嚴重度 測試受傷肌肉靜態與動態之強度 監測該肌肉靜態與動態之進步 漸進式地加入運動技巧訓練 運動員恢復運動並監測其表現 2-3月後再測試查覺殘餘之缺損、 防止傷害再發生
肌肉強化與耐力訓練: 等長性訓練:早期復健 動態性訓練: 等張性訓練:啞鈴、沙包 等速性訓練:機器 阻力對抗 :治療師
固定式腳踏車: 增進心肺功能 下肢復健 復健前之熱身
復健用橡皮筋: 踝關節傷害
活動度與柔軟度訓練:伸展操 快速反覆性伸展 (Ballistic) 靜態性伸展:20-60秒 (Static) PNF (Proprioceptive Neuromuscular Facilitation Stretch):需二人 慢慢地伸展至終點, 維持住 最大的阻抗性、等長性肌肉收縮 維持5-10秒 放鬆、再由伴侶做進一步伸展
伸展: 預防傷害 避免、降低肌肉酸痛 增強技巧 放鬆肌肉
運動之原則 充分熱身、伸展 量力而為 收身、整理、伸展 冰敷
運動前準備: 依個人能力選擇運動 寬鬆的衣服及合適的 運動鞋 選擇安全的運動環境 吃飯前後一小時內 不宜運動 運動前應先做暖身運動
熱身: 提高肌肉溫度降低傷害 提高血液溫度:肌肉供氧量增加 改善活動度 降低因突然劇烈的動作引起的傷害 大熱身 局部熱身 技術熱身
熱身的型式: 相關性熱身 非相關性熱身 15-30分鐘、出汗 效果可持續45分鐘 訓練前 10-15 分鐘完成 比賽前 5-10 分鐘完成
運動中: 速度不宜太快,熟練後 再慢慢增快 伸展肌肉的運動宜慢 有點累但又不致於太累 危險動作需避免 要安排適量休息
運動中: 強度及時間要依個人的 體能慢慢地增加 理想的心跳率 -(220-年齡)×80% 70歲的銀髮族來說,達到 運動量的心跳應該在 (220-年齡)×60% -(220-年齡)×80% 70歲的銀髮族來說,達到 運動量的心跳應該在 每分鐘90-120
運動中:若感不適立即停止運動 頭暈 氣促 心悸 胸痛 臉色蒼白 盜汗
運動後: 五至十分鐘的緩和運動 運動結束後3到5分鐘就恢復 正常心跳 運動結束後15分鐘沒有回復 到運動前的心跳, 或是出現心悸過喘的情況, 代表下次運動需減量 運動後肢體有灼熱、疲倦的感覺, 但關節應不受影響, 且應於24小時內恢復
運動“熱”病 EXERTIONAL HEAT ILLNESSES 脫水 Dehydration 中暑 Heat Stroke 熱衰竭 Heat Exhaustion 中暑性抽痛 Heat Cramps 運動性低血鈉症 Exertional Hyponatremia
預防: 教育:運動員、教練、父母、醫療人員 提供場地醫療 運動前體檢 個人史:喝水狀況、體重變化、藥物、過去史 醫療人員可依狀況干預運動之進行
脫水:體重 2% 口乾 渴 易怒、暴躁、無聊、無趣 頭痛、頭暈 抽筋、十分疲累 表現走樣
脫水: 移至陰涼處補充水分 靜脈注射 注意運動時水分補充
中暑 (Heat Stroke): 激烈運動與環境溫度 中心溫度昇高 中樞神經異常 可能造成組織傷害
中暑 (Heat Stroke) : 肛溫 >40度 意識、情緒變化、痙攣、警覺性變差 惡心、嘔吐、腹瀉 頭痛、頭暈、力不從心 皮膚潮熱或乾燥 心跳加速、血壓降低、呼吸加快 脫水 殺氣騰騰、好鬥
中暑 (Heat Stroke) : 迅速全身冷卻 高溫之程度與時間決定預後 重要器官衰竭: 腦、心、腎、肌肉 死亡 後遺症
熱衰竭 (Heat Exhaustion): 心輸出量降低 無法繼續運動 協調性喪失、頭暈、昏倒 脫水 頭痛、惡心、嘔吐或腹瀉 胃腸絞痛或持續肌肉抽筋
熱衰竭 (Heat Exhaustion) : 移至陰涼處或冷氣房 移除多餘衣物或裝備 肛溫降至度以下 雙腳墊高 補充水分與電解質 監測心跳、血壓、呼吸、 體溫、意識狀態 如無改善迅速轉送
中暑性抽痛 (Heat Cramps): 嚴重肌肉疼痛 持續性抽筋: 運動中、運動後 補充水分、鈉離子 輕度肌肉伸展、放鬆、按摩
運動性低血鈉症: 腦、肺水腫 過度補充水分 頭痛 持續性惡心、嘔吐 四肢浮腫 中樞神經變化: 意識改變、意識迷糊、 昏迷、痙攣、認知功能受損
運動性低血鈉症: 無法測血鈉 停止水分補充 緊急輸送至醫院 急診處理 補充鈉離子 利尿劑 監測血鈉濃度
謝 聆 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