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学院会计系 《高级财务会计》课程组.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内容说明:  本培训内容根据 2001 年注册会计师考 试辅导教材《会计》一书和《企业会 计制度》(财会[ 2000 ] 25 号)相关 内容编写.
Advertisements

会计实务案例. 复式记账基本原理 有借必有贷, 借贷必相等 资产 = 负债 + 所有者权益 对发生的每项经济业务至少要在两个相互联系的账户上以相等 的金额作双重的记录 所有账户之间的数字存在平衡关系,可以进行试算平衡
第 6 章 固定资产 6.1 固定资产的概念 固定资产是指同时具有以下特征的有形资产:为生产商品、 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二持有;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 年度。 6.2 固定资产的计价方法 (一)历史成本(原始价值) 1. 外购:买价、税费、运输费、装卸费、安装费等。 2. 自行建造:建造过程中发生的全部支出,包括建造过程.
财务管理 / 第六章 / 第三节 sv.hep.com.cn sve.hep.com.cn 第三节 利润分配 一、利润分配的原则 必须严格遵照国家财经法规进行企业利润分配。 必须正确处理分配与积累的关系,增强企业后劲。 必须坚持维护所有者权益的完整。 必须适当考虑企业经营者和职工利益。
第 7 章 利润形成及分配 利润的概念及其构成 利润形成 利润的概念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期间的经营成果。 营业利润 营业利润是企业利润的主要来源,营业利润主要由主营业务 利润和其他业务利润构成。 营业利润=营业收入.
04-6 利润和利润分配的核算 第一节 利润的核算 第二节 利润分配的核算 练习题. 第一节 利润的核算 利润是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是一个 会计期间内全部收入减去全部费用后的数额。 一、利润的计算 主营业务利润 = 主营业务收入 - 主营业务成本 - 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其他业务利润 =
2012 年长春高新技术产业股 份(集团)有限公司 小组成员:胡佳英 杨玲 陈依云 骆朱岚. 长春高新技术产业集团概况 : 年末流动资产合计( ) 年末流动负债合计( ) 存货( 0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 资产总额(
第一部分:关于所得税会计中会计与税收处理不同造成资产、负债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的差异
知识点113 资产负债表的编制和应用.
第十七章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 贾晋黔.
如何看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 融 资 财 务 部 侯学军 2015年6月26日.
第十章 财务报表 资产负债表 (财务状况) 利润表 (经营成果) 总 账 明细账.
第二章 会计科目与账户 第二节 会计等式与会计事项.
第三节 内资企业所得税的会计核算 本节主要内容 1、永久性差异与暂时性差异 2、会计科目的设置 3、应付税款法的会计处理
第十二章 财务报表 第一节 财务报表概述 第二节 资产负债表 第三节 利润表 第四节 现金流量表.
房地产年定报培训 (财务状况表) 开发区统计局、调查队 2014年12月.
单项选择题 判断题 陈 琳.
《财务管理》 企业财务分析——认识报表.
初级会计实务 课程负责人:黄春蓉.
第六章 财务报表 第一节 财务报表概述 第二节 资产负债表 第三节 利润表 第四节 现金流量表.
第十二章   会计规范体系与会计工作组织 内蒙古财经学院会计学院.
中级财务会计(二) 章丘电大 韩敏.
第十四章 资产负债表与利润表 本章结构 财务报告概述 所得税 利润表与利润分配表 资产负债表 MS1 Lesson summary 5.
第九章 财务会计报告 财务会计报告概述 资产负债表 利润表 财务报表的报送、汇总和审批 财务会计报表的分析.
财务报表 第十章.
第九章 财务会计报告.
第十五章 会计调整 2013.
《基础会计学》课件 第四章 企业基本经济业务的核算 (下) 《基础会计学》教学课件.
第六章 利润 主讲教师 郝志文.
任务五 利润形成与财务成果的核算 《基础会计》
第九章 收入、费用和利润 第四节 利润分配 一、利润分配 二、利润分配的核算.
项目十四 利润及其分配的核算.
第十章 财务成果 ——资金双向变化的结果.
第五章 借贷记账法下主要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
第十三章 审计报告 【学习目标】 1.了解审计报告的含义、特征、种类和作用; 2.理解审计意见的形成;
第九章 非会计报表信息的利用与分析 本章主要介绍审计报告、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 关联方交易、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前期差 错更正等非会计信息的分析。
商学院会计系 《高级财务会计》课程组.
单项选择题1 财务报表审计是注册会计师通过执行审计工作对( )发表的审计意见。 A.会计资料及其他有关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 B.经济活动
知识点110 固定资产管理(折旧).
“鸭梨”山大,小心 “加速折旧”哦! Made by 石瑛.
中公教育湖南分校 地址:长沙市建湘南路36号芙蓉国际黄金之城6楼
第二节 固定资产的后续计量 一、固定资产折旧 二、固定资产后续支出.
中级财务会计形考作业答案 形考作业习题二: A商品确认的价格:1500元 B商品确认的价格:1400元
第七章 固定资产 本章结构 固定资产的性质与分类 固定资产的增加 固定资产的折旧 固定资产的修理 固定资产的减少
第三章 固定资产.
六、特殊情况下的会计处理 (三)减免所得税的会计处理 计提所得税时: 借:所得税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减免所得税时:
固定资产折旧 欧少霞.
第八章 所得税 衡阳财工院会计系 高级会计实务课程组.
欢迎各位专家莅临指导.
第二章 工程经济分析的基本要素 教师:武科 副教授.
第14章 会计变更与差错更正.
12 利润形成与分配的会计处理.
第十四章 会 计 调 整 上饶职业技术学院.
第九章 财务会计报告 【学习目标】 编制财务会计报告是各种会计核算方法运用的最终结果。通过对本章的学习,要求了解财务会计报告的含义,以及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主要内容,理解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内容和基本结构,重点掌握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编制方法。
第三章 应收及预付款项 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练习.
第九章 财务会计报告 【学习目标】 编制财务会计报告是各种会计核算方法运用的最终结果。通过对本章的学习,要求了解财务会计报告的含义,以及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主要内容,理解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内容和基本结构,重点掌握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编制方法。
投资性房地产.
会计学专业基础课堂之 基础会计(初级会计) 安徽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财务绩效评价计分方法 1、基本指标计分 财务绩效定量评价的基本指标计分是按照功效系数法计分原理,将评价指标实际值对照相应行业标准值,按照规定的计分公式计算各项基本指标得分。    (1)单项指标得分= 本档基础分 调整分 + 本档基础分=指标权数×本档标准系数 功效 系数 实际值-本档标准值 调整分=
资产负债表的编制 大丰职教中心 张春平.
内容讲解 第二节 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 一、资产负债表 二、利润表 ●.
第10章 财务报告 内 容 导 图 财务报告是财务会计最具影响意义的一种方法。它既是对其他会计方法应用的延续,也是最终实现会计目标的主要手段。财务报告也是会计循环的一个关键环节。本章主要介绍财务报告的基本概念及其种类,企业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列示方法,以及财务报表附注的披露方法。 事项 交易 会计账簿.
Unit 7 财产清查结果的处理: 库存现金 一、清查结果处理步骤 核准金额,查明原因 调整账簿记录,做到账实相符 进行批准后的账务处理
第10章 收入、费用和利润 4/9/2019.
只有坚持了别人坚持不了的坚持, 才能收获别人收获不了的收获!. 只有坚持了别人坚持不了的坚持, 才能收获别人收获不了的收获!
1、某项目变动对总资产的影响是用某项目本年
第七章 投资性房地产 主讲:孙文静.
扬智科技 (股票代号: 3041) 2016年第4季法人说明会 2017年03月17日
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及差错更正.
第十章 财务报表 主讲老师:晓菲老师.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商学院会计系 《高级财务会计》课程组

第八章 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 教学内容 退 出 退 出 课程提示 课程提示 课程提示 课程提示 课程提示 课程提示 案例分析 第八章 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 课程提示 课程提示 课程提示 课程提示 课程提示 课程提示 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 本章小结 本章小结 本章小结 本章小结 本章小结 相关准则 相关准则 相关准则 相关准则 测试题 测试题 测试题 退 出 退 出 教学内容

案例导入 张江高科(600895)主营业务为物业经营,在园区内建造了大量的厂房和办公用房,房产租赁情况良好。公司拥有的物业规模将达到65万平方米以上,相关机构研究表明,按照公允价值法的市价重估,公司房地产重估价值增值约40亿元。《投资性房地产》准则的实施,无疑使其会计报表中所反映的资产价值更加符合实际。

第八章 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 差错更正 本章要点: 1、会计政策变更的条件; 2、会计政策变更的会计处理; 3、会计估计变更的会计处理; 4、前期差错更正的会计处理; 5、会计估计变更的条件。

重点与难点 课程重点:会计政策变更的会计处理; 会计估计变更的会计处理; 课程难点:前期差错更正的会计处理  课程重点:会计政策变更的会计处理; 会计估计变更的会计处理; 课程难点:前期差错更正的会计处理 解决方法:结合具体业务分析讲解,并组织课堂演练,同时推荐学生课外阅读相关资料。

第一节 会计政策变更 一、会计政策变更的概念   (一)会计政策的概念   会计政策,是指企业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中所采用的原则、基础和会计处理方法。企业采用的会计计量基础也属于会计政策。  

第一节 会计政策变更 (二)会计政策变更的概念   会计政策变更,是指企业对相同的交易或事项由原来采用的会计政策改用另一会计政策的行为。   企业的会计政策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如需变更的,应当在附注中说明。

第一节 会计政策变更 二、会计政策变更的条件   企业采用的会计政策,在每一会计期间和前后各期应当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会计政策变更并不意味着以前期间的会计政策是错误的,而是由于情况发生了变化,或者掌握了新的信息,积累了更多的经验,使得变更会计政策能够更好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如果以前期间会计政策的运用是错误的,则属于差错,应按前期差错更正的规定进行处理。

第一节 会计政策变更 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企业可以变更会计政策:   (一)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等要求变更;   (二)会计政策变更能够提供更可靠、更相关的会计信息。   以下各项不属于会计政策变更:   1.本期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与以前相比具有本质差别而采用新的会计政策;   2.对初次发生的或不重要的交易或者事项采用新的会计政策。

第一节 会计政策变更 三、会计政策变更的会计处理   (一)企业根据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等要求变更会计政策的,应当按照国家相关会计规定执行。   (二)会计政策变更能够提供更可靠、更相关的会计信息的,应当采用追溯调整法处理,将会计政策变更累积影响数调整列报前期最早期初留存收益,其他相关项目的期初余额和列报前期披露的其他比较数据也应当一并调整,但确定该项会计政策变更累积影响数不切实可行的除外。

第一节 会计政策变更 追溯调整法,是指对某项交易或事项变更会计政策,视同该项交易或事项初次发生时即采用变更后的会计政策,并以此对财务报表相关项目进行调整的方法。

第一节 会计政策变更 追溯调整法的运用通常由以下几步构成:   1.计算会计政策变更的累计影响数   留存收益包括当年和以前年度的未分配利润和按照相关法律规定提取并累积的盈余公积。调整期初留存收益是指对期初未分配利润和盈余公积两个项目进行调整。   会计政策变更累积影响数,是指按照变更后的会计政策对以前各期追溯计算的列报前期最早期初留存收益应有金额与现有金额之间的差额。

第一节 会计政策变更 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通常可以通过以下各步计算获得:   第一步,根据新的会计政策重新计算受影响的前期交易或事项;   第二步,计算两种会计政策下的差异;   第三步,计算差异的所得税影响金额;   第四步,确定前期中每一期的税后差异;   第五步,计算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   2.相关账务处理   3.调整报表相关项目   4.报表附注说明

第一节 会计政策变更 (三)确定会计政策变更对列报前期影响数不切实可行的,应当从可追溯调整的最早期间期初开始应用变更后的会计政策。   在当期期初确定会计政策变更对以前各期累积影响数不切实可行的,应当采用未来适用法处理。未来适用法,是指将变更后的会计政策应用于变更日及以后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或者在会计估计变更当期和未来期间确认会计估计变更影响数的方法。例如,企业因账簿、凭证超过法定保存期限而销毁,或因火灾、水灾等不可抗力以及因盗窃、故意毁坏等人为因素而毁坏、遗失等,可能使当期期初确定会计政策变更对以前各期累积影响数不切实可行。

第一节 会计政策变更 【例8-1】20×7年1月1日,甲股份有限公司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对建造合同的收入确认由完成合同法改为完工百分比法,公司保存的会计资料比较齐备,可以通过会计资料追溯计算。假设所得税税率为33%,税法按完工百分比法计算收入并计入应纳税所得额。该公司按净利润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两种方法计算的税前会计利润见表16-1。

第一节 会计政策变更 表8-1不同方法确认的建造合同税前会计利润 单位:元 第一节 会计政策变更 表8-1不同方法确认的建造合同税前会计利润 单位:元 年度 完工百分比法 完成合同法   20×3年以前 2000000   1500000   20×3年   1200000   1000000   20×4年   900000   1200000   20×5年   1000000   800000   20×6年   1300000   1100000   20×7年   1500000   1600000   [针对该题提问]

第一节 会计政策变更 根据上述资料,甲股份有限公司的会计处理如下:   (1)计算改变建造合同收入确认方法后的累积影响数,见表l6-2

第一节 会计政策变更 表8-2改变建造合同收入确认方法后的累积影响数 单位:元 第一节 会计政策变更 表8-2改变建造合同收入确认方法后的累积影响数 单位:元    年度完工百分比法完成合同法税前差异所得税影响税后差异20×3年以前2000000150000050000016500033500020×3年120000010000002000006600013400020×4年9000001200000-300000-99000-20100020×5年10000008000002000006600013400020×6年1300000110000020000066000134000小 计6400000560000080000026400053600020×7年15000001600000-100000-33000-67000总 计7 9000007200000700000231000469000

第一节 会计政策变更 甲股份有限公司在20×7年以前按完工百分比法计算的税前利润为6 400000元,按完成合同法计算的税前利润为5 600000元,两者的所得税影响合计为264 000元,两者差异的税后净影响额为536 000元,即为该公司由完成合同法改为完工百分比法的“累积影响数”。

第一节 会计政策变更 (2)会计处理   ①调整会计政策变更累积影响数   借:工程施工                800000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536 000       递延所得税资产              264 000   ②调整利润分配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536 000×10%) 53 600     贷:盈余公积                 53 600

第一节 会计政策变更 (3)报表调整   甲股份有限公司在编制20×7年度的财务报表时,应调整资产负债表的年初数(见表l6-3);利润表、股东权益变动表的上年数(见表l6-4、表16-5)也应作相应调整。20×7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表的期末数栏、股东权益变动表的未分配利润项目上年数栏应以调整后的数字为基础编制。

第一节 会计政策变更 表8-3 资产负债表 会企01表 编制单位:甲股份有限公司 20×7年12月31日 单位:元 第一节 会计政策变更  表8-3      资产负债表              会企01表   编制单位:甲股份有限公司 20×7年12月31日      单位:元    资产 年初余额 负债和股东权益 年初余额 调整前 调整后 调整前调整后……      ……  存货9 80000010600000 盈余公积17000001753 600       未分配利润6000001082400……      ……  

第一节 会计政策变更 表8-4 利润表 会企02表 编制单位:甲股份有限公司 20×7年度 单位:元 第一节 会计政策变更 表8-4   利润表     会企02表 编制单位:甲股份有限公司     20×7年度        单位:元      项 目  上期金额  调整前  调整后  一、营业收入  18000000  18500000    减:营业成本  13000000  13300000  ……      二、营业利润  3900000  4100000

第一节 会计政策变更   ……      三、利润总额  4060000  4260000    减:所得税费用  1339800  1405800  四、净利润  2720200  2854200  ……    

第一节 会计政策变更 表8-5 股东权益变动表 会企02表 编制单位:甲股份有限公司 20×7年度 单位:元 第一节 会计政策变更  表8-5           股东权益变动表     会企02表   编制单位:甲股份有限公司     20×7年度        单位:元      项 目  上年金额  …… …… 盈余公积  未分配利润 ……  一、上年年末余额   1700000  600000      加:会计政策变更    53600  482400        前期差错更正          二、本年年初余额   1753600  1082400    ……        

第一节 会计政策变更 (4)附注说明   20×7年甲股份有限公司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对建造合同的收入确认由完成合同法改为完工百分比法。此项会计政策变更采用追溯调整法。20×6年的比较报表已重新表述。20×7年运用新的方法追溯计算的会计政策变更累积影响数为536000元。会计政策变更对20×7年损益的影响为减少净利润67000元,对20×6年度报告的损益的影响为增加净利润134000元,调增20×6年的期初留存收益402000元,其中,调增未分配利润361800元(402000×90%)(教材此处的金额是按照85%计算的,但是前面给的盈余公积提取比例是10%,所以此处这个金额不对)。

第一节 会计政策变更 【例8-2】长江公司系上市公司,该公司于2007年12月建造完工的办公楼作为投资性房地产对外出租,至2009年1月1日,该办公楼的原价为3300万元,已提折旧120万元,已提减值准备180万元。2009年1月1日,长江公司决定采用公允价值对出租的办公楼进行后续计量。该办公楼2009年1月1日的公允价值为2800万元,该公司按净利润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33%。2009年12月31日,该办公楼的公允价值为2900万元。假定2009年1月1日前无法取得该办公楼的公允价值。假定会计和税法计提折旧金额相等。   要求:(1)编制长江公司2009年1月1日会计政策变更的会计分录;    (2)将2009年1月1日资产负债表部分项目的调整数填入下表;    (3)编制2009年12月31日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及确认递延所得税的会计分录。(答案金额用万元表示)   [针对该题提问]

第一节 会计政策变更 【答案】   (1)   借:投资性房地产-成本     2800     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    120     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    180     递延所得税资产       66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134     贷:投资性房地产         3300   借:盈余公积          13.4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13.4

第一节 会计政策变更 (2)2009年 1月1日资产负债表部分项目的调整数 第一节 会计政策变更 (2)2009年 1月1日资产负债表部分项目的调整数    项目金额(万元)调增(+)调减(-)  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   -120  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   -180  投资性房地产   -500  递延所得税资产   +66  盈余公积   -13.4  未分配利润   -120.6

第一节 会计政策变更 (3)   借: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  100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100   借:所得税费用           33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         33   应说明的是,一般来说,会计政策变更的追溯调整不会影响以前年度应交所得税的变动,也就是说不会涉及应交所得税的调整;但追溯调整时如果涉及暂时性差异,则应考虑递延所得税的调整,这种情况应考虑前期所得税费用的调整。

第二节 会计估计变更   一、会计估计变更的概念   (一)会计估计的概念   会计估计,是指企业对其结果不确定的交易或事项以最近可利用的信息为基础所作的判断。   (二)会计估计变更的概念   会计估计变更,是指由于资产和负债的当前状况及预期经济利益和义务发生了变化,从而对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或者资产的定期消耗金额进行调整。例如,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由年限平均法改为年数总和法。   企业据以进行估计的基础发生了变化,或者由于取得新信息、积累更多经验以及后来的发展变化,可能需要对会计估计进行修订。会计估计变更的依据应当真实、可靠。   

第二节 会计估计变更 二、会计估计变更的会计处理   企业对会计估计变更应当采用未来适用法处理。   (一)会计估计的变更仅影响变更当期的,其影响数应当在变更当期予以确认。   (二)会计估计的变更既影响变更当期又影响未来期间的,其影响数应当在变更当期和未来期间予以确认。   (三)难以对某项变更区分为会计政策变更或会计估计变更的,应当将其作为会计估计变更处理。

第二节 会计估计变更 【例8-3】甲公司2006年12月20日购入一台管理用设备,原始价值为100万元,原估计使用年限为10年,预计净残值为4万元,按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由于固定资产所含经济利益预期实现方式的改变和技术因素的原因,已不能继续按原定的折旧方法、折旧年限计提折旧。甲公司于2009年1月1日将设备的折旧方法改为年限平均法,将设备的折旧年限由原来的10年改为8年,预计净残值仍为4万元。甲公司所得税采用债务法核算,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33%。   要求:(1)计算上述设备2007年和2008年计提的折旧额;    (2)计算上述设备2009年计提的折旧额;    (3)计算上述会计估计变更对2009年净利润的影响。   [针对该题提问]

第二节 会计估计变更 【答案】   (1)设备2007年计提的折旧额=100×20%=20(万元)   设备2008年计提的折旧额=(100-20)×20%=16(万元)   (2)2009年1月1日设备的账面净值=100-20-16=64(万元)   设备2009年计提的折旧额=(64-4)÷(8-2)=10(万元)   (3)按原会计估计,设备2009年计提的折旧额=(100-20-16)×20%=12.8(万元)   上述会计估计变更使2009年净利润增加=(12.8-10)×(1-33%)=1.876(万元)

第二节 会计估计变更 【例8-4】ABC公司于2007年1月1日起开始计提折旧的管理用设备一台,价值84000元,预计使用年限为8年,预计净残值为4000元,按直线法计提折旧。至2011年初,由于新技术发展等原因,需要对原估计的使用年限和净残值做出修正,修改后该设备预计尚可使用年限为2年,预计净残值为2000元。   [针对该题提问]

第二节 会计估计变更 ABC公司对上述会计估计变更的处理方式如下:   (1)不调整以前各期折旧,也不计算累积影响数。   (2)变更日以后发生的经济业务改按新的估计提取折旧。   按原估计,每年折旧额为10000元,已提折旧4年,共计40000元,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为44000元,则第五年相关科目的期初余额如下:   固定资产       84000   减:累计折旧       40000     固定资产账面价值   44000

第二节 会计估计变更 改变预计使用年限后,2011年起每年计提的折旧费用为21000元[(44000-2000)÷2]。2011年不必对以前年度已提折旧进行调整,只需按重新预计的尚可使用年限和净残值计算确定年折旧费用,有关会计处理如下:   借:管理费用     21000     贷:累计折旧     21000

第二节 会计估计变更 (3)附注说明。   本公司一台管理用设备,成本为84000元,原预计使用年限为8年,预计净残值为4000元,按直线法计提折旧。由于新技术发展,该设备已不能按原预计使用年限计提折旧,本公司于2011年初将该设备的预计尚可使用年限变更为2年,预计净残值变更为2000元,以反映该设备在目前情况下的预计尚可使用年限和净残值。此估计变更影响本年度净利润减少数为7370元[(21000-10000)×(1-33%)]。

第三节 前期差错更正 一、前期差错的概念   前期差错,是指由于没有运用或错误运用下列两种信息,而对前期财务报表造成省略或错报。   (一)编报前期财务报表时预期能够取得并加以考虑的可靠信息;   (二)前期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时能够取得的可靠信息。   前期差错通常包括计算错误、应用会计政策错误、疏忽或曲解事实以及舞弊产生的影响,以及存货、固定资产盘盈等。

第三节 前期差错更正  二、前期差错更正的会计处理   企业应当采用追溯重述法更正重要的前期差错,但确定前期差错累积影响数不切实可行的除外。对于不重要的前期差错,可以采用未来适用法更正。前期差错的重要程度,应根据差错的性质和金额加以具体判断。   追溯重述法,是指在发现前期差错时,视同该项前期差错从未发生过,从而对财务报表相关项目进行更正的方法。追溯重述法的会计处理与追溯调整法相同。   确定前期差错影响数不切实可行的,可以从可追溯重述的最早期间开始调整留存收益的期初余额,财务报表其他相关项目的期初余额也应当一并调整,也可以采用未来适用法。

第三节 前期差错更正 企业应当在重要的前期差错发现当期的财务报表中,调整前期比较数据。   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核算   (1)本期发现前期重要差错涉及损益调整的事项   (2)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涉及损益调整的事项   会计政策变更涉及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的事项,通过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的科目来核算。   【例8-5】A公司2008年度的财务会计报告于2009年4月20日批准报出。A公司按净利润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2009年3月20日,A公司发现2007年和2008年行政管理部门的固定资产分别少提折旧200万元和100万元(达到重要性要求)。   要求:对上述差错进行会计处理,并将相关调整数填入下表。(假定不考虑所得税费用的调整。)   [针对该题提问]

第三节 前期差错更正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300     贷:累计折旧       300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30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300   借:盈余公积       30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30

第三节 前期差错更正 2008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表相关项目调整数 单位:万元 第三节 前期差错更正 2008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表相关项目调整数      单位:万元    项目年初数期末数调增  调减调增调减累计折旧200  300  盈余公积  20  30未分配利润  180  270  2008年度利润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相关项目调整数   单位:万元    项目上年数本期数调增调减调增调减管理费用200  100  未分配利润年初调整数       18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20  10

第三节 前期差错更正 【例8-6】A公司2008年12月31日发现2007年有一项行政管理部门使用的固定资产漏提了折旧,数额为100万元,所得税申报中也未包括这项费用。A公司所得税税率为33%,按净利润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假定税法允许2007年少计提的折旧可调整应交所得税。  要求:(1)编制更正上述差错的会计分录;    (2)将会计报表相关项目调整数填入下表。

第三节 前期差错更正 【答案】   (1)编制更正上述差错的会计分录   ①调整少计提的折旧: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100     贷:累计折旧        100   ②调整应交税费:   借: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33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33   ③转入未分配利润: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67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67   ④调整利润分配:   借:盈余公积        6.7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6.7

第三节 前期差错更正 (2)填表 2008年会计报表相关项目年初数或上年数的调整 第三节 前期差错更正 (2)填表   2008年会计报表相关项目年初数或上年数的调整    项目年初数上年数累计折旧+100  应交税费-33  盈余公积-6.7  未分配利润-60.3   管理费用  +100所得税费用  -33提取盈余公积  -6.7

第三节 前期差错更正  三、前期差错更正所得税的会计处理   (一)应交所得税的调整   按税法规定执行。具体来说,当会计制度和税法对涉及的损益类调整事项处理的口径相同时,则应考虑应交所得税和所得税费用的调整;当会计制度和税法对涉及的损益类调整事项处理的口径不同时,则不应考虑应交所得税的调整。

第三节 前期差错更正 (二)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调整   若调整事项涉及暂时性差异,则应调整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   【例8-7】甲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企业。所得税采用债务法核算,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33%,按净利润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2007年5月20日,甲公司发现在2006年12月31日计算A库存产品的可变现净值时发生差错,该库存产品的成本为1000万元,预计可变现净值应为700万元。2006年12月31日,甲公司误将A库存产品的可变现净值预计为900万元。要求:编制与上述会计差错有关的会计分录。   [针对该题提问]

第三节 前期差错更正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200     贷:存货跌价准备     200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66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66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134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134   借:盈余公积       13.4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13.4   应注意的是,在应试时,若题目已经明确假定了会计调整业务是否调整所得税,虽然有时假定的条件和税法的规定不一致,但是也必须按题目要求去做。若题目未作任何假定,则按上述原则进行会计处理。

第三节 前期差错更正 【例8-8】20×8年l2月31日,ABC公司发现20×7年漏记了一项固定资产的折旧费用l50000元,但在所得税申报表中扣除了该项折旧。假设该公司20×7年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33%,采用会计方法计提的折旧额与按照税法规定计提的折旧额相同。除该事项外,无其他纳税调整事项。该公司按净利润的l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第三节 前期差错更正 (1)分析错误的后果   20×7年少计折旧费用  150000   少计累计折旧      l50000   多计净利润      150000   多提法定盈余公积   l5000   (2)会计处理   ①补提折旧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l50000     贷:累计折旧         l50000   ②将“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的余额转入利润分配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15000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l50000   ③调整利润分配有关数字   借:盈余公积        l5000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l5000   (3)报表调整(略)

第三节 前期差错更正 (4)附注说明   本年度发现20×7年漏记固定资产折旧150000元,在编制20×7年与20×8年可比的财务报表时,已对该项差错进行了更正。由于此项错误的影响,20×7年虚增净利润及留存收益150000元,少计累计折旧l50000元。

本章小结 会计政策,是指企业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中所采用的原则、基础和会计处理方法。企业采用的会计计量基础也属于会计政策。   会计政策变更,是指企业对相同的交易或事项由原来采用的会计政策改用另一会计政策的行为。   企业的会计政策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如需变更的,应当在附注中说明。本章讲述了会计政策变更的会计处理;会计估计变更的会计处理;前期差错更正的会计处理。

本章适用的会计准则 中国会计准则 《企业会计准则第28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 》 国际会计准则 5 固定资产 本章适用的会计准则 中国会计准则 《企业会计准则第28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 》 国际会计准则 《IAS——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 《IFRS——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

关键术语 会计政策 会计估计变更 差错更正 追溯调整法 会计政策变更累积影响数 留存收益 未来适用法

本章思考题 1.什么是会计政策,什么是会计政策变更 ? 2.会计政策变更的条件 ? 3. 什么是追溯调整法?追溯调整法的运用通常由几个步骤构成 4.什么是未来适用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