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 革 热 Dengue Fever.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登 革 热 Dengue Fever. 一、概述 登革病毒引起 伊蚊传播 发热性急性传染病 临床特征: 为突起发热,头痛、全身 肌肉、骨骼和关节痛,极度疲乏、皮 疹、淋巴结肿大及白细胞减少。
Advertisements

疟疾( malaria) : 人体疟原虫经按蚊媒介传播的常见寄生虫 病。 人体疟原虫经按蚊媒介传播的常见寄生虫 病。 疟原虫 肝细胞发育繁殖 红细胞内寄 生增殖 红细胞周期性大批破坏 发病。 疟原虫 肝细胞发育繁殖 红细胞内寄 生增殖 红细胞周期性大批破坏 发病。 临床特征:周期性定时发作的寒战、高热、
黄热病 杨亚荣. 黄热病概述  黄热病属于国际检疫的传染病之一  黄热病是一种由黄热病毒引起,蚊媒传播的急性 传染病  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黄染、出血等  进入肝肾损伤期,病死率可高达 20% ~ 40%  本病在中南美洲和非洲的热带地区流行  亚洲没有本地病例.
脊髓灰质炎的诊断和治疗 淮安市第三人民医院杜俊秋. 无脊灰国家 无脊灰国家 2000 年,世界卫生组织确认中国已消灭脊 髓灰质炎,中国成为 “ 无脊灰国家 ” ; 2000 年,世界卫生组织确认中国已消灭脊 髓灰质炎,中国成为 “ 无脊灰国家 ” ; 11 年后的 2011 年 8 月,中国新疆出现了.
第三节 排气护理. 一、肠胀气病人的护理 肠胀气是指胃肠道内有过多的气体积聚,不能 排出。 1. 心理护理 2. 适当活动 3. 必要时遵医嘱给药或行肛管排气 4. 健康教育.
第四章 基础护理操作技术 中 国 医 科 大 学朱 闻 溪中 国 医 科 大 学朱 闻 溪 中 国 医 科 大 学朱 闻 溪中 国 医 科 大 学朱 闻 溪.
登革热 ( Dengue Fever ) 首都医科大学第九临床医学院 北京佑安医院 感染性疾病教研室 梁连春.
狂犬病 狂犬病晚期的犬. 一、狂犬病病原 : 狂犬 病毒属于弹状病毒, 75×180nm 大小,外层为含脂 质的囊膜,内部为含核蛋白的 核心,对脂溶剂敏感,为单链 RNA 病毒。病毒主要存在于感 染动物的唾液和脑组织。 狂犬病病毒结构.
产褥期管理及护理 第三组 主讲人:吴建梅. 【 产褥期妇女的生理变化 】 (一)生殖系统生殖系统 (二)乳房 泌乳 (三)血液循环系统血液循环系统 (四)消化系统 (五)泌尿系统 (六)内分泌系统 (七)腹壁 第五章 产褥期管理.
泌尿系结石病人的护理. 1. 详述对泌尿系结石病人的护理评估和护理措 施。 2. 说出泌尿系结石病人存在的护理诊断 3. 概述对泌尿系结石病人的护理目标和护理评 价。 4. 能对泌尿系结石病人进行护理评估,并能应 用护理程序实施整体护理。 5. 能对泌尿系结石病人的病情变化、治疗反应 进行观察和初步分析处理。
中东呼吸综合征疫情防控方案 (第一版) —— 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 概况 2012 年 9 月首次报告了 2 例临床表现类似于 SARS 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病例,此后中东、 欧洲相继报告了多例该病病例。 2013 年 5 月 23 日,世界卫生组织将这种新型冠 状病毒感染疾病命名为 “ 中东呼吸综合征.
饮食营养与癌症 西南医院营养科 龚茜芬 联系电话: 一、概述 恶性肿瘤即癌症,连续多年以来居我国死亡前 列, 肺癌、肝癌、结直肠癌、乳腺癌、膀胱癌等恶 性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一直呈明显上升的趋势 ,其中肺癌和乳腺癌上升幅度最大,过去 30 年分 别上升了 46.5% 和.
健康生活方式从我做起健康生活方式从我做起. 英年早逝的精英 人民的音乐家 —— 施光南 心血管意外,倒在钢琴旁 享年 49 岁 代表作:《祝酒歌》 《月光下的凤尾竹》 《希望的田野上》 《吐鲁番的葡萄熟了》
第四章 临床免疫 第一节 超敏反应 第二节 免疫学检测 第三节 免疫学防治. 一、 概述 指机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发生以生 理功能紊乱或组织细胞损伤为表现的特异性 免疫应答,称超敏反应。 2. 类型 1. 概念 分为四型:Ⅰ型、Ⅱ型、Ⅲ型和Ⅳ型。 第一节 超敏反应.
荨麻疹类皮肤病 扬州大学医学院皮肤性病学教研室 冯永山. 第一节 荨麻疹 俗称 ‘ 风疹块 ’ ,是由于皮肤、粘膜小血管反 应性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产生的一种局限 性水肿反应。
肝炎病毒.  熟悉肝炎病毒的类型;所含核酸除乙型肝 炎病毒为 DNA 外,其他型均为 RNA ;熟悉 5 个型肝炎病毒的生物学性状;掌握 5 个型肝 炎病毒的传播途径和致病性;掌握乙型肝 炎病毒的抗原组成;熟悉乙型肝炎病毒的 微生物学检查法;掌握乙型肝炎病毒抗原 和抗体检测结果的临床分析;熟悉 5.
客家娘酒 生命科学院 062 第二组 组长:李宗权 组员:林立强 李嘉豪 郑灿明 李耀斌 程惠源.
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 第三十五讲 授课老师:安宝燕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甲型 H1N1 流感 定义 甲型 H1N1 流感是由甲型 H1N1 流感病 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甲型 H1N1 流感病毒 包含有猪流感、禽流感和人流感三种流感 病毒的基因片段,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 传播。
杜曾庆 主任医师 1983年8月毕业于昆明医学院医疗系,毕业后分配到昆明市儿童医院从事临床工作,现任内一科主任。
肝硬化病人的护理.
甲型H1N1流感 Influenza 田纯学 长阳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09年5月.
埃博拉出血热防控方案解读 太和医院宣传健康教育中心
政府疾病管制機構與專家學者也提出自保之道 ,從建構民眾自身防疫觀念做起,避免疫情再擴 大。
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 第十四讲 授课老师:龚启明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登 革 热 Dengue Fever 中山三院传染病教研室
腰部劳损.
中医美容保健.
流行性乙型脑炎 (Epidemic encephalitis B)
第7章 隔离技术 厦门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基础护理教研室.
医院感染 诊断标准 鲁山县人民医院 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
麻 疹 感染性疾病科 马伏英.
生活护理技术 项目一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项目二 排泄护理技术 项目三 促进呼吸功能护理 项目一 冷热疗法 项目二 标本采集 项目三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中 医 内 科 学.
饮食与健康.
第十三章 运动损伤的急救 掌握运动损伤的急救方法 第一节 急救的概述 急救:是对意外或突然发生的伤病事故,在现场进行 紧急的临时性医疗。
学习情境三 分娩护理 任务二 异常分娩妇女的护理 子任务1 产力异常.
血清总胆红素和结合胆红素的测定 董雷鸣.
学习目标 肾综合症出血热常见护理诊断及医护合作性问题和护理措施。 掌握 肾综合症出血热的临床表现、处理要点。
实验五 致病性球菌的鉴定.
单元九 种猪常见疾病(4).
乙脑的预防和控制.
第23章 病毒的感染与免疫.
流行性腮腺炎 XX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XX区健康教育所 XXX.
青奥会保障—— 埃博拉出血热防控 秦淮区疾控中心 2014年8月14日.
新生儿黄疸.
产后出血产妇的护理.
苏科版八上 第一节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2) 血 液 姜堰市张甸初中 单春网.
托幼机构疫苗针对疾病防控及 预防接种管理 石景山区疾控中心计划免疫 杨咸枝 年3月7日.
高血脂 CHENDEFANG
高淳区沧溪中学初一备课组. 高淳区沧溪中学初一备课组 蝌蚪能够变成青蛙,刚出生的婴儿会吮吸乳汁,还有人遇到寒冷的刺激会打哆嗦,引起上述行为的是一种物质——激素。 激素是由人体的内分泌腺分泌的一些物质。
埃博拉出血热诊疗方案解读 湖南省人民医院 祝益民.
陈旧性会阴Ⅲ度裂伤 护理查房 妇科一病区.
埃博拉出血热防控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卫生应急中心 2014年8月4日
实验二十二 运动性疲劳的生化判断.
流行性乙型脑炎 中山大学传染病教研室 陈幼明.
粪 便 检 查 主讲老师:沈萍.
Q 热 Q热(q fever)是Q热立克次体所致的急性传染病,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主要传染源是牛、绵羊、犬、马等家畜,呼吸道是主要的传播途径。与病畜密切接触,饮用含病毒的奶或被污染的水等无法可致病。对人可引起一种急性的有时是严重的疾病,其特点是突然发生,剧烈头痛、高热,并常呈现间质性的非典型肺炎。人群普遍易感,病后有持久免疫力。
钩 端 螺 旋 体 病 Leptospirosis 四川大学附属华西医院 雷学忠.
盆腔炎的护理 梅剑娟.
急性右心衰 西医机能中心.
第四节 雾化吸入法 inhalation.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 麻醉教研室、麻醉科 邓小明
几种常见传染病的诊疗规范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谭德明.
周围静脉输液、输血 南通大学护理学院基础护理教研室.
書報討論 題目:登革熱.
梅毒的实验诊断程序与临床管理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刘莉莉
模块八 发动机总成装配与试验 单元1 发动机总成装配 单元2 发动机的磨合 单元3 发动机竣工验收.
床上洗头.
实验性肺水肿 安徽医科大学 病理生理学教研室.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登 革 热 Dengue Fever

概 述

概述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由伊蚊传播的急性传染病。临床以高热,肌肉骨关节痛,极度乏力,皮疹,出血倾向淋巴结肿大及白细胞减少为特征。 登革(dengue):西班牙语,意指装腔作势。描写本病急性期由于关节疼痛,其步态好像装腔作势的样子。

病 原 学

病原学 黄病毒科、黄病毒属成员 黄病毒科: 虫媒病毒:由吸血昆虫或节肢动物叮咬敏感脊椎动物而传播的病毒 登革病毒的分类地位 黄病毒属、瘟病毒属、肝病毒属 黄病毒属成员:登革病毒、乙脑病毒、黄病毒、西尼罗病毒、丙肝病毒等 虫媒病毒:由吸血昆虫或节肢动物叮咬敏感脊椎动物而传播的病毒 A组虫媒病毒:甲病毒属(马脑炎病毒、基孔肯亚病毒) B组虫媒病毒:包括登革热、乙脑病毒等

病原学 登革病毒的形态结构 形态结构: 病毒基因组: 球形、37-50nm 脂质包膜、包膜外有表面蛋白等突起物 病毒核心由病毒基因组RNA和结构蛋白组成 病毒基因组: RNA病毒 基因组大小为11Kb左右 4个结构基因和7个非结构基因

病原学 病毒形态模式图2 病毒形态模式图1 电镜下病毒形态结构

病原学

病原学 登革病毒的血清型 4种血清型(serotype):DENV1-4 每种血清型又可分2-4种基因型(genotype )

病原学 登革病毒对寒冷的低抗力强,在人血清贮存于普通冰箱可保持传染性数周,-70℃可存活8年之久; 但不耐热,50℃30min或100℃2min皆能使之灭活; 不耐酸、不耐醚。 用乙醚、紫外线或0.05%福尔马林可以灭活。

流 行 病 学

流行病学 传染源 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 未发现病毒携带者; 患者在发病前6~18小时至病程第6天,具有明显的病毒血症,可使叮咬的伊蚊受染。 在流行期间,轻型患者数量为典型患者的10倍,隐性感染者为人群的1/3,隐性感染者多,可能是重要的传染源。

流行病学 传播媒介:伊蚊 海南、东南亚诸国----埃及伊蚊. 广东、太平洋岛屿----白纹伊蚊 在32℃ 时病毒在蚊体内复制8--14天后即具有传染性(病毒分布到蚊体全身:唾液腺、肌肉和细胞),传染期长者可达174日。具有传染性的伊蚊叮咬人体时,即将病毒传播给人。 有学者在捕获的伊蚊卵巢中检出登革病毒颗粒,可经卵将病毒传给下一代(意见不一),推测伊蚊可能是病毒的储存宿主。

流行病学 伊蚊 埃及伊蚊 白纹伊蚊

流行病学 易感性与免疫力: 新流行区:人群普遍易感,以青壮年为主; 地方性流行区:以儿童为多; 不同型别的登革热病毒感染无交叉免疫力,因此可以发生二次感染; 感染一种病毒型产生的免疫对同型毒株免疫力可持续1-4年,对异型病毒的免疫则短暂且不可靠; 感染登革病毒后,对其他B组虫媒病毒,也产生一定程度的交叉免疫,如登革热流行后,乙型脑炎发病率随之降低。

流 行 特征

流行特征 流行形式 地方性流行 主要在东南亚和加勒比海地区 病毒在宿主和媒介中长期循环,而成为地方性疫源 长年有病例发生且出现规律性季节高峰 病毒类型交替或同时流行 输入性流行 我国登革热流行属于输入类型 伊蚊密度达到一定水平且自然条件(如气温、雨量等)合适时,一旦有传染源输入,就有可能引起登革热局部暴发或流行。 突发性、季节性、单一病毒型别流行

流行特征 地理分布 流行季节 周期性 均在伊蚊(主要是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的地理分布区内 市镇人口集中地区,发病与布雷指数有关。 雨量、气温、媒介伊蚊密度以及叮咬活动 我国主要在3-11月份;广东5月起发生病例,8-9月高峰,11月起停止;海南岛全年都有病例,高峰在7-10月。 周期性 4-5年

流行特征 我国登革热流行史 1871 厦门 75%居民发病 1928~1929年,在广州及珠江三角洲、厦门、杭州、宁波、上海、台湾和香港等地流行。 1940年,上海至南通等地、广州、潮汕地区流行本病,山东烟台及东北地区有散发病例。 1944~1945年,沿海地区福州,内地湖北汉口(30%居民受感染)。 1978~1997年,我国发生登革热及登革出血热有10次不同程度的流行,报告病例700,540例,死亡513人。 1999年,福州仓山城门。 2004年,福州台江、闽侯、连江局部暴发。

流行特征 周边国家多为登革热高发区,将持续面临境外输入的压力,再次发生大规模登革热疫情的可能性日益加大,形势非常严峻。 我国的登革热疫情形势 伊蚊生长适宜的气候条件——广泛分布 周边国家高发,输入危险持续存在 早期诊断困难,隐性感染者多 疫苗?

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

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 登革病毒 伊蚊 临床症状 人 体 第二次病毒血症 再次释放入血 释放入血 第一次病毒血症 毛细血管内皮细胞 人 体 第二次病毒血症 毛细血管内皮细胞 单核-巨噬细胞系统 再次释放入血 释放入血 单核-巨噬细胞系统 淋巴组织 第一次病毒血症 再定位

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 机体产生的抗登革病毒抗体与登革病毒形成免疫复合物,激活补体系统,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 体内各类T细胞的激活并释放细胞因子IL-2, IFN-γ,组胺,过敏素C3a、C5a等,产生一系列免疫反应 同时抑制骨髓中白细胞和血小板系统,导致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和出血

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 病理改变 肝、肾、心、脑的退行性变 心内膜、心包、胸膜、腹膜、胃肠粘膜、肌肉、皮肤及中枢神经系统不同程度的出血 皮疹活检见小血管内皮细胞肿胀、血管周围水肿及单核细胞侵润瘀斑中有广泛血管外溢 脑型患者可见蛛网膜下腔和脑实质灶性出血,脑水肿及脑软化 重症患者可有肝小叶中央灶性坏死及淤胆

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 病毒的细胞分离 登革病毒的核酸检测 病毒抗体的检测 临床实验室的辅助检测

标本的采集和处理 实验室检查 标本的类型 尽快送到实验室检测(当地CDC) 低温保存(病毒易被热灭活) 避免溶血和泄漏,影响检测 血清、血浆、全血(2-5ml) 尸体组织:肝、肺、脾、淋巴结、胸腺、血液 尽快送到实验室检测(当地CDC) 低温保存(病毒易被热灭活) 24-48小时:4℃ 长时间:-70℃ 避免溶血和泄漏,影响检测 做好样本的标记:姓名、性别、年龄、发病日期、采样日期、主要临床症状、联系电话等

病毒的细胞分离 实验室检查 细胞: C6/36细胞 材料:急性期血清、蚊或组织悬液 培养周期:32ºC培养5-7天/代,3代 免疫荧光法检测登革病毒抗原 阴性需再盲传2代

实验室检查 病毒分离的优缺点 高特异性、检测的金标准 敏感性差 繁琐、费时 常用PCR方法替代

登革病毒的核酸检测 实验室检查 RT-PCR法 荧光PCR 病毒RNA提取 逆转录反应 特异性核酸扩增 凝胶电泳 特异性引物扩增 定性检测、定量检测

病毒核酸检测的优缺点 实验室检查 高特异性、高敏感性 快速:4-5小时 可直接判定病毒的型别 只能用于急性期标本 易受实验室污染导致假阳性结果

实验室检查 病毒抗体的检测 病毒抗体的酶标法检测 病毒抗体的快速检测 免疫层析(ICT)或金标法 主要采用捕获法ELISA实验 全血、血清、血浆 急性期或恢复期标本 同时检测IgG和IgM抗体 敏感性优于金标法 3个小时出结果 病毒抗体的快速检测 免疫层析(ICT)或金标法 全血、血清、血浆 急性期或恢复期标本 同时检测IgG和IgM抗体 >90% 敏感性和特异性 15 分钟出结果

病毒抗体的免疫荧光检测 实验室检查 标本类型:血清、血浆 主要用于病毒IgG抗体的检测 必须制备抗原片,质量不好掌握 适用于急性期标本和恢复期标本 单份抗体》1:80具有诊断参考意义 双份血清4倍以上增长可确诊 需要有经验的实验室人员

实验室检查 抗体产生: IgM:病后5天 80% 病后10天 99% IgG:较IgM稍后几天,10-15天 可产生血凝抑制抗体、中和抗体、补结抗体

实验室检查 各种检测方法适用条件 病毒感染 发病 病毒血症消失 病程 潜伏期 急性期(病毒血症) 恢复期 难以发现 急性期标本: 病毒分离 核酸检测 IgM检测 NS1抗原检测 恢复期标本: IgM、IgG检测

临床实验室的辅助检测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检测 凝血时间测定 转氨酶 血细胞压积(容积增加20%以上) 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减少) 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相对计数(增多) 凝血时间测定 转氨酶

临 床 表 现

临床表现 潜伏期:3-14天,通常5-8天。 分型: WHO:典型登革热 登革出血热:无休克的登革出血热 我国分型:典型登革热 轻型登革热 重型登革热 登革休克综合征

临床表现 (一)典型登革热 发热:成人起病急骤,24小时内体温可高达40 ℃,下降至正常,1天后又再上升,称双峰热或马鞍热;面潮红、结膜充血、浅表淋巴结肿大;儿童起病较慢,症状较轻,体温也较低。 疼痛:头、眼球后、腰背部,周身骨、肌肉、关节 疼痛; 皮疹:3-6天出现,持续3-4天,为多样性皮疹。 出血:5-8天,牙龈、鼻、皮下、消化道、沁尿系、 浆膜等。 消化道症状:纳差恶心呕吐。

临床表现 (二)轻型登革热 疼痛轻少疹或不出,不出血,淋巴结大,1-4天,似流感。在流行期多见。 (三)重型登革热 早期如典型登革热,3-5天时突然加重; 剧烈头痛、呕吐、谵妄、昏迷、抽搐、大汗、血压骤降、颈强直、瞳孔散大等脑膜脑炎表现。有些病例表现为消化道大出血和出血性休克。 此型病情凶险,进展迅速,多于24h内死于中枢性呼吸衰竭或出血性休克 罕见,但病死率高。

临床表现 登革出血热 分为两型 登革出血热 登革休克综合症

临床表现 登革出血热 开始表现为典型登革热。 2-5天后出现严重出血倾向,如束臂试验阳性、皮肤瘀斑、鼻衄; 严重者呕血、咯血、尿血、便血等。常有两个以上器官大量出血,出血量大于100ml; 如治疗不当,不及时,即进入休克,可于4-24H内死亡。 血液浓缩,CMV增加20%以上,PLT<100×109/L,WBC增高,有的病例出血量虽小,但出血部位位于脑、心脏、肾上腺等重要脏器而危及生命。

临床表现 登革休克综合症 具有典型登革热的表现; 在病程中或退热后,病情突然加重,有明显出血倾向伴周围循环衰竭。 表现皮肤湿冷,脉快而弱,脉压差进行性缩小,血压下降甚至测不到,烦燥、昏睡、昏迷等。 病情凶险,如不及时抢险,可于4~6小时内死亡。

诊 断

诊断 登革热诊断原则 流行病学资料:流行区夏秋雨季大量高热病例时应想到本病例。 临床特征:急性起病,高热、骨关节及肌肉疼痛、皮疹、出血倾向、淋巴结肿大。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WBC下降,第4~5d降至低点2×109/L),退热后1周恢复正常, PLT下降,最低可达13×109/L; 脑型,CSF为无菌性改变。 血清学检查:IgM可早期诊断,双份血清滴度升高4倍以上可确诊。 病原学检查

诊断 登革热诊断标准 1、生活在登革热流行地区或15d内去过流行区,发病前5~9d 曾有被蚊虫叮咬史。 2、突然起病,畏寒、发热 (24~36h内达39~40℃,少数患者表现为双峰热),伴疲乏、恶心、呕吐等症状。 3、伴有较剧烈的头痛、眼眶痛以及肌肉、关节和骨骼痛。 4、伴面部、颈部、胸部潮红,结膜充血。

诊断 5、表浅淋巴结肿大。 6、皮疹:于病程5~7d 出现为多样性皮疹( 麻疹样皮彦、猩红热样疹)、皮下出血点等。皮疹分布于四肢躯干或头面部,多有痒感,不脱屑。持续3d~5d。 7、少数患者可表现为脑炎样脑病症状和体征。 8、有出血倾向(束臂试验阳性),一般在病程5~8d牙龈出血、鼻衄、消化道出血、皮下出血、咯血、血尿、阴道出血或胸腹腔出血。

登革热病例类型 诊断 疑似病例:具备上述1、2和3,加上4-8之一以上者。 临床诊断病例:疑似病例 加末梢血检查:血小板减少(低于100×109/L)。白细胞总数减少,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分类计数相对增多 (登革热流行已确定) 。 或再加单份血清特异性IgG抗体阳性 (散发病例或流行尚未确定)。

登革热病例类型 诊断 实验确诊病例: 登革热:临床诊断病例加 血清特异性IgM抗体阳性; 恢复期血清特异性IgG抗体比急性期有4倍及以上增长; 从急性期病人血清、血浆、血细胞层或尸解脏器中分离到DV或检测到DV抗原。三项中的任一项。

登革热病例类型 诊断 登革出血热:登革热确诊病例加 多器官大量出血。 肝肿大。 血红细胞容积增加20%以上。 登革体克综合征:登革出血热加 伴有休克。

鉴 别 诊 断

鉴别诊断 鉴别诊断: 1、登革热:流感、麻疹、猩红热。 2、登革出血热:钩体病、败血症、流行性出血热。

鉴别诊断 麻疹 猩红热 发热第3-4天开始出疹 发热后第2天开始发疹 耳后、发际 额、面、颈 始于耳后、颈及上胸部,24h内迅速蔓及全身 耳后、发际 额、面、颈 胸、背、四肢 手掌、 足底,3-5天出齐 皮疹初为淡红色斑丘疹,大 小不等,高出皮肤,呈充血性皮疹,压之退色,以后部分融合成暗红色 科普利克斑 猩红热 发热后第2天开始发疹 始于耳后、颈及上胸部,24h内迅速蔓及全身 弥漫性充血的皮肤上出现分布均匀 的针尖大小的丘疹,压之退色,伴有痒感 48小时达高峰,继之依出疹循序开始消退,2-3d内退尽 疹后脱屑

治 疗

治疗 治疗原则 早发现、早隔离、早就地治疗。 对症支持治疗; 一般治疗; 预防性治疗(预防出血、休克出现) 。

治疗 一般治疗及隔离 急性期卧床休息; 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在有防蚊设备的病室中隔离至完全退热为止(一般起病后7天)。 对症治疗 高热时用物理降温,慎用止痛退热药以防止在葡萄糖-6-磷酸酶(G-6PD)缺乏者中引起溶血。 对于病毒血症严重的患者可短期使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如强的松5mg每日3次。

治疗 对症治疗 有大量出汗、呕吐、腹泻而致脱水者,应及时补液。尽可能使用口服补液,不宜大量补液以防止出现脑炎样症状。 有出血倾向者,可采用一般止血药物如安络血、止血敏、维生素C和K。严重上消化道出血者可口服凝血酶、雷尼替丁等。 脑炎样病例应及时快速注射甘露醇等脱水剂,每6h一次,同时静脉滴注地塞米松。也可静脉滴注低分子右旋糖酐及速尿,与甘露醇交替使用。呼吸中枢受抑制者应使用人工呼吸机。

治疗 登革出血热的治疗 以支持对症治疗为主,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儿童补液可按每日100mL/kg,内含等量生理盐水与5%葡萄糖液。 休克病例要快速输液以扩充血容量,并加用血浆或白蛋白,但不宜输入全血,以免加重血液浓缩。 可静脉滴注糖皮质激素,以减轻中毒症状和改善休克。 有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证据者按DIC治疗。

治疗 出血倾向:安络血、止血敏、维生素C及K等止血药物。大出血输新鲜全血或红细胞悬液和血小板,大剂量维生素K1静脉滴注,口服云南白药等,严重上消化道出血者可口服甲氰咪呱。 休克:快速输液以扩充血容量,并加用血浆和白蛋白,合并DIC的患者,不宜输全血,避免血液浓缩。 脑型:20%甘露醇250~500ml,快速静脉注入,同时静脉滴注地塞米松,以降低颅内压,防止脑疝发生。

治疗 抗病毒治疗:在起病3-5天内(病毒血症期),可适当应用病毒唑等抗病毒药物。 如病毒唑0.5-1.0加5%500mlGS静脉滴注,每天一次。

登革热病例临床管理

登革热病例临床管理 发热、头痛、皮疹、粘膜出血病人应提高警惕 询问15天来的外出史情况与蚊虫叮咬情况 病人白细胞、血小板情况 东南亚、美洲 广东、海南 居家周围环境与蚊虫密度,防蚊措施等 病人白细胞、血小板情况 可能病例及时采血做登革热相关检测

登革热病例临床管理 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和实验室确诊病例均作为传染源对待 病人住院隔离期限从发病日起不少于6d 隔离室应有防蚊设施如纱窗、纱门、蚊帐等;有条件的单独远离其它病区(蚊虫的活动范围) 医院周边的伊蚊孳生情况 在周边100m 范围内定期杀灭成蚊和清除伊蚊孳生地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