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教学有效性刍议 赵占良 2010年10月
什么是教学的有效性? 关于有效教学:有效/无效?(是否存在无效教学?) 高效/低效?(低效算不算“有效”?) 正效/负效?(负效算不算“有效”?正效或负效的判定取决于教育理念) 有效究竟是指什么——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
有效教学的概念 国外:“有效教学是能够产生有效学习的教学” “有效教学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成功地达成了预定的学习目标的教学” “有效教学是能够提高学生的学术成绩的教学” “有效教学是通过有效的教学准备、有效的教学活动和有效的教学评价来促进学生学习与发展的教学”
有效教学的概念 国内:“凡是能够促进学生的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结果的教学活动都可称为有效教学” 沿用经济学“效果、效率和效益”的概念来解释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是师生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最优的速度、效益和效率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上获得整合、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从而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教学活动。
个人观点:有效首先是有效果,即在达成教学目标上是有效果的;有效果并不见得都是对学生的发展有益的,因此还要在有效果的基础上追求学生的收益,对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正面的积极的影响,即有效益;在有效益的基础上还需要追求单位时间内尽可能多的效益,即有效率。 当然,过于功利的追求也需慎行,更要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生命体验。
效率越高越好?——换位思考
慢与快
有效教学的标准 国际研究提出关于有效教学的五条标准: 师生共同参与创造性活动(设定学习任务) 语言发展(学科素养提高) 情境化教学(与社会或个人生活真实情境相联系) 挑战性活动(对学生的思维形成挑战) 教育性对话(有效提问,学生有充分表达机会)
教学有效性的内涵 教学目标的有效性 教学内容的有效性 教学设计的有效性 教学过程的有效性(含教学策略、媒体选择等) 教学评价的有效性
以下重点讲三个问题: (1) 教学目标的有效性 (2)利用教材内容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3) 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一、教学目标的有效性
教学目标的确定应以课标为依据 三维目标与科学素养的要求是一致的 知识——精选作为公民科学素养基础的生物学知识,构建突出人与生物圈的知识体系,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 能力——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为核心,以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为基础。 情感——渗透STS教育思想,深化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例1 初中教材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教材八个单元都是讲生物圈中的生物: 生物和生物圈 生物和细胞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生物圈中的人 例1 初中教材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教材八个单元都是讲生物圈中的生物: 生物和生物圈 生物和细胞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生物圈中的人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 生命在生物圈中的延续和发展 健康地生活
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认识生物 第一节 生物的特征 第二节 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 第二章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第一节 生物圈 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认识生物 第一节 生物的特征 第二节 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 第二章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第一节 生物圈 第二节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第三节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影响 第四节 生态系统 第五节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第一单元的突出特点 核心是建构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这一概念。 “生物——环境——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生态系统——生物圈”是本单元的内在逻辑顺序。 初步建构生物圈的概念,为后续各单元的学习打基础。 理解这一编写思路是确定本章各节的有效的教学目标的基础。
例2 高中教材必修1第一章第一节 节标题:从生物圈到细胞 知识目标就是建构“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这一核心概念。 例2 高中教材必修1第一章第一节 节标题:从生物圈到细胞 知识目标就是建构“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这一核心概念。 两个支架: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在各个层次生命系统中,细胞是最基本的(它是其他层次生命系统的基础,同时又是最微小的)。
教学目标的确定应以课标为依据 三维目标与科学素养的要求是一致的 知识——精选作为公民科学素养基础的生物学知识,构建突出人与生物圈的知识体系 能力——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为核心,以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为基础。 情感——渗透STS教育思想,深化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教学目标确定----案例1 第二节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教学目标 第二节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1)说出非生物因素影响生物的生活。 (2)举例说明生物和生物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能力方面:通过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初步学会设计对照实验,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形成爱护动物的情感,确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案例1改进版 知识方面:(1)说出非生物因素影响生物的生活; (2)举例说明生物和生物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能力方面(1)尝试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作出假设; (2)进行对照实验,说出对照实验的设计要点; (3)运用表格准确地记录数据. (4)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1)取放鼠妇时动作轻柔,实验结 束后能将鼠妇释放到自然环境中; (2)如实记录观察数据。
案例2 关注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 教学目标: 1.举例说出什么是合理营养,教育学生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2.尝试设计一份营养合理的食谱。 3.关注食品安全。 4.认同环境保护与食品安全之间的统一性。 (引自人教网)
案例2 关注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 教学目标 1.举例说出什么是合理营养 2.关注食品安全 3.尝试运用有关合理营养的知识,设计一份营养合理的食谱,关心长辈的饮食。 4.认同环境保护与食品安全之间的统一性。
案例2改进版 关注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说出什么是合理营养,举例说出营养不合理的做法及其危害 2.列举现实生活中的食品安全问题 能力目标:设计一份营养合理的食谱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关注合理营养 2.关注食品安全
案例3: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知识目标 简述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写出ATP的分子简式,解释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能力目标 通过分析ATP与ADP的相互转化及ATP的利用,以及对实际问题的实验设计,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阅读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情感目标 渗透热爱自然和热爱生命的情感。
案例3: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点评:知识目标清晰明确,符合课标要求。 能力目标生拉硬拽,拔得过高。 情感目标过于宽泛,未反映本节课特点。 提示:教材P89页:“细胞内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是生物界的共性”。
关于教学目标设计 知、能、情三方面 针对具体教学内容各有侧重 表述明确具体 用行为动词表述 教学目标不能僵化,注意其生成性。
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的表述 少用课标中高水平要求的目标动词,如确立、形成、养成。 尽量不用课标中未列出的目标动词,如培养、提高、发展等。 注意目标的阶段性。 每一节课都是有限目标。如“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应改为科学探究的某一环节的能力目标。
二、利用教材内容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吃透教材意图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例1 教材中的探究活动
初中教材中科学探究活动类型 实验 探究 观察与思考 调查 资料分析 设计 演示实验 拟订计划 课外实践 技能训练 模拟探究 进一步探究 实验 探究 观察与思考 调查 资料分析 设计 演示实验 拟订计划 课外实践 技能训练 模拟探究 进一步探究 制作 模拟制作 ?把“实验”改成让学生自主设计好吗?
例说“探究”的设计意图
本探究主要是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重点了解对照实验设计的要点。
本探究在科学方法上是测量的方法。是运用工具进行观察的一种方法。 在知识目标上主要是通过了解植物对环境湿度的影响,来认识生物对环境也有影响。
本探究在科学方法上,是进一步让学生练习对照实验的设计。 此对照实验比第一个探究更为典型。 更好地让学生理解作假设往往是设计实验的基础。
此探究在科学方法上,是让学生学习抽样检测的方法:取样的必要性、样本大小、随机取样、求平均植等。 要探究的不是发芽率,而是怎样测发芽率才科学合理。
探究根的什么部位生长最快(96页)
本探究在科学方法上,是进一步练习测量的方法。 需要持续较长时间进行观察,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吗 综合考查本学期学习 的科学方法和技能。
本探究开放度最大,是完全让学生自主进行的一个全过程的探究。可以为学生提供综合运用本册书所学科学方法进行探究的机会。 需要一定化学知识,教师要注意引导。
首先要明确探究的问题(由学生提出) 不同的小组可以探究不同的问题。 探究方案依问题而定。 要重视本探究的讨论题。
例1 教材中的探究活动(高中)
第一节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问题探讨”分析渗透现象,为本节打基础 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是作为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来讲的,这与原教材不同 第一节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问题探讨”分析渗透现象,为本节打基础 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是作为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来讲的,这与原教材不同 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重点是弄清楚水分跨膜运输的特点,以及膜的特性。这是高中生物第一个“探究”,在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等环节均需要较多指导。因此教材中提供了参考案例 结合其他实例说明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
例2 部分引言、习题的设计意图 一、初中教材
单元引言说明何谓”生物圈中的人”
节引言体现”先行组织者”作用
章引言和节引言都体现了先行组织者的作用
章引言作为”先行组织者”. 节引言激发兴趣,体现问题驱动.
联系生活经验,再呈现“先行组织者”,使导言成为联系已知和未知的桥梁。
引言为抛锚式教学提供“锚”。
引言用填表活动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教师可通过学生填表的情况来了解学生头脑中原有的传染病概念,使教学更有针对性.
此引言的意图是让学生围绕鸟的生殖和发育进行联想,提出问题,培养提出问题的能力,而不是让学生回答问题.
练习的第1题仍是让学生参考模拟情境提出问题,而不是回答问题.
第5题意在培养求异思维,具体答案不是最重要的.
第2题答案不唯一,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具有开放性。
例2 部分引言、习题的设计意图 二、高中教材
“细胞的生命活动需要能量,能量的供应和利用都需要经过复杂的化学反应”。这是本章的核心概念,也是上位概念(先行组织者),又是本章内容的逻辑起点。
注意章引言的“先行组织者”作用
教学中如何处理章引言,关系到教学有效性。 课堂上忽略章引言,直接进入第一节的现象屡见不鲜。 没有上位概念统领,没有中心问题驱动,教学内容就会零散,学生即使学习了具体知识,也不易形成完善的知识结构。
高中教材部分习题 必修1第一节:拓展题 1.人工合成脊髓灰质炎病毒,是否就是人工组装生命?2.人工合成病毒的研究,应该肯定还是应该否定? 必修1第一节:拓展题 1.人工合成脊髓灰质炎病毒,是否就是人工组装生命?2.人工合成病毒的研究,应该肯定还是应该否定? 应注意题目的开放性,培养学生思维取向的开放性,纠正非此即彼、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
这道思维拓展题意在训练辩证思维。 教学有效性应将思维训练有效性纳入其中。
“技能训练”题目大多有较大的思维力度,应给予重视。
三、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提问的目的 “提问是为了教师更顺畅地讲授”?----以教师为中心。 提问是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表面化、形式化。 提问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片面。
提问的目的 诱导学生参与教学,引起注意,激发兴趣,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 帮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知识。 启发学生的思维,改进思维品质,培养思维能力。 提供练习和反馈机会,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有效提问的原则 1 指向性:指向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 2 适切性:问题难度适宜,与大多数学生的年龄特征特别是认知水平相适应,处于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有一定的思维力度,忌过难或过易;问题大小适宜,笼统抽象的问题要分解为若干具体的问题,忌宽泛或零碎;问题数量适宜,忌过少(“满堂灌”)或过多(“满堂问”)。 3 启发性:联系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创设情境,引发认知冲突,引导学生思考。 4 明确性:问题的表述清晰明确,便于理解和回答。
5 层次性:问题链围绕核心问题整体设计,在内容上由浅入深;在逻辑上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在难度上有一定梯度。 6 时滞性:发问后应给学生一定的候答时间(平均3秒以上),让学生有较充分的思考。 7 交互性:(1)教师的发问要与学生的反馈紧密呼应。(2)以教师问学生答为主,也鼓励学生问,老师答;或学生问,其他同学答;或学生答,其他同学质疑。(3)在预设基础上,适当体现生成性。
8 平等性:师生平等----发问时以与学生一起思考的口气发问;理答(教师对学生作答的回应)应有明确的结论,同时抱有平等的态度;理答应伴随积极的评价。生生平等----问题设计面向全体学生,让差生也有作答机会,也能获得成功的乐趣。 参见崔允漷主编《有效教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1版
结束语 依据课程标准,吃透教材意图,提高教学目标的有效性。 教材从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出发,在知识内容、探究活动、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内容上都有许多不同与传统教材的特点,需要在教学中梳理、探索和挖掘,充分发挥教材作为主要教学资源的价值,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教材给学生的主动学习和自主探究留下很大空间,也给教师的创造性教学提供了许多空间。 以问题驱动学生的学习过程,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期待老师们在改革探索中取得丰厚的成果,使生物教学更加优质高效!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