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共產中國與兩岸關係 第一節 共 產 革 命.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四章 第二節 冷戰時期的世界. 冷戰初期的世界 ( 一 ) 冷戰時代的來臨 1. 形成背景: 二次大戰後期,蘇聯共黨勢力大肆擴張 2. 美國的因應措施 A. 協助歐洲經濟復甦-馬歇爾計劃 (1947) B. 採圍堵政策:組成北大西洋公約組織 - 1950 年,簡稱 NATO (軍事同盟組織)圍堵北大西洋公約組織.
Advertisements

主講人:許文昌 所長 歐亞不動產估價師聯合事務所 不動產估價師簡介不動產估價師簡介. 民國 89 年 10 月 4 日總統令公布「不動產估價 師法」。 民國 90 年起考選部辦理不動產估價師證照 考試,迄今舉辦六次高考、三次特考,共 錄取 377 人。 自民國 94 年 10 月 6 日起全面實施簽證制度。
學習重點: 1. 國共第一次合作的背景和形 式如何? 2. 北伐的經過如何? 3. 國民黨內部及其與共產黨的 關係出現了怎樣的變化? 4. 國共分裂後共產黨採取甚 麼策略應付國民黨?
1 第二章 第二節 聯俄容共的政策 時代背景 原由及考量 與反對及埋疑慮 影響與矛盾. 2 前言 國民黨的躍動貫穿了一部 中國現代史,國共之爭, 支配了現代中國人的命運 ……
國民革命軍北伐 北伐的背景 軍閥各據一方 袁世凱死後,軍閥割據混戰,國家四分五裂。 1926 年,兩系三派形成鼎足之勢,役此對立。 兩系三派軍閥 直系吳佩孚 佔據華中 直系孫傳芳 盤踞東南 奉系張作霖 割據東北.
第六課.
民主國家的政治發展 一般都以推動自由化和民主化建立一個民主政治體制。 一個國家政治現代化的過程.
課題九 中華人民共和國內政和外交 1)認識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內政概況 2)認識中華人民共和國與蘇/俄、 美、英、日等國的外交關係及
東華三院吳祥川紀念中學 國情教育活動系列 ( ) 國慶特輯.
毛澤東時代的 社會主義現代化.
2. 國家的政治體制 1.
第四章 第六章 第六章 中共的崛起與發展 History 第一節 國共合作與對抗 第二節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立.
第十章 分 配 理 論 INDEX 第一節 所得分配的基本概念 第二節 生產要素的需求 第三節 分配的邊際生產力理論
第一篇 中華民國的建立與發展 第三章 戰後復員與國共內戰.
文化大革命的結束:從林彪事件到天安門事件
高中歷史 第四冊 3-2.
第二節 俄國大革命與共產黨的極權統治 本節學習重點 1.明白社會主義興起的情形 2.了解俄國二月革命與十月革命發生的原因、過程與結果
課題九 中華人民共和國內政和外交 1)認識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內政概況 2)認識中華人民共和國與蘇/俄、 美、英、日等國的外交關係及
第5章第1節 改革開放的展開.
國共內戰.
第五章 中華民國的建立與發展 第一節 革命與建國 第二節 新文化與新思潮 第三節 從中原到臺灣.
Bank 3.0 證券產業發展趨勢 與數位化應用 富邦證券 副總經理 郭永宜 (行銷暨商品督導)
     中共政治 潘兆民  東海大學 通識教育中心.
第一章 國共第一次合作     (1924至1927年) 第二章 國共十年武裝對立     (1927至1937年) 第三章 國共第二次合作     (1937至1945年)
第九章 戰後臺灣的政治、外交演變 第三節國際局勢與兩岸關係
財法系學生主要考試種類與科目-普考類 一、法院書記官 (高中畢業即可報考)
鞏固政權之五大運動 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
社會主義的發展 工業革命 資本主義社會 社會主義的改革 烏托邦的社會主義 激進的馬克思主義 代表 主張 著作 主張 行動 《共產黨宣言》
如何透過學校課程培養小學生 的批判思考能力
大躍進‧人民公社( ) 大躍進─一個以增產為目標的群眾運動 人民公社─共產主義社會制度 目的:改善人民生活、盡快「超英趕美」
中國國民黨黨歌 課題二 國共分合 國共第一次合作 國共分裂與十年對立 國共第二次合作的實現 《探索中國史》5 乙部 課題二 國共分合.
柬埔寨 U 王詩惠.
     中共政治 潘兆民  東海大學 通識教育中心.
觀光對環境的影響 王志明.
華人社會中的教育改革 孔繁盛 二零零五年上學期
電子商務基本概念 電子商務的定義 1-1 電子商務的特性 1-2 電子商務的演進 1-3.
企業願景 經營報告 報表分析 經營介紹 企業概述. 企業願景 經營報告 報表分析 經營介紹 企業概述.
Nokia:廣告 「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
台灣對中國的投資 WTO 與兩岸經貿投資專題.
★發展國際一流大學及頂尖中心研究計畫★.
京都議定書 為了抑制人為溫室氣體的排放,防制氣候變遷,聯合國於1992年地球高峰會舉辦
塞   尚 法國人稱十七世紀為「大世紀」(1625~1700),因為此時期的法國在「太陽王」路易十四的中央集權統治下,握有凌駕歐洲諸國的政治主導權,而在藝術文化上,光耀史冊的歷史人物陸續登上歷史舞台,建構起延續至今的法國文化基礎。
班級:財金二丙 學號:4A 姓名:廖偉伶 教師:陳曉蓉
分題二 中國的現代化與轉變 第 4 章 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 專題 2﹕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中州科技大學 班級 : 運促一乙 學號 : D 姓名 : 簡嘉興.
台灣的人口 教學者:李蕙娟 年級:二年級.
從歷史與行銷的角度看 台北市長選舉的新突破
朝鮮 獨立 宣言書 美國 獨立 宣言書 比較 崔然鴻 在美 詩人.
公民與社會第二冊 第八章 臺海兩岸關係的演變.
香港如何割讓給英國? 1842年起,香港受英國管治,直至1997年6 月30日. 歷時 155年。 你知道當中的原因嗎?
競爭情報 LinkedIn and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Putting Social Networking to Real Use by RogerPhelps 圖資四 B 鄭艾妮 B 蒲碩瑩 B 楊淑涵.
國立成功大學(農業) 報告人 協同主持人 林翰佑
縱橫詞組.
第 7 章 主要商業功能.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張德銳、丁一顧、李俊達、 簡賢昌、高紅瑛
Welcome to Who Wants to be a Millionaire
中國近代史( ) 圖表分析.
Chinese Internet Marketing Opportunity
做門徒的挑戰 – 新舊的衝突 歷史、文化、社會、家庭 衝突是因改變而來的現象 問題的所在:新的是什麼?
     中共政治 潘兆民  東海大學 通識教育中心.
工商界簡介 企業與宗教 我的見證及體驗 Q & A.
貳.企業願景、使命與目標(1/3) 願景 利害關係人 內部利害關係人 外部利害關係人 高階領導者必須創立一種以顧客為焦點的、清晰可見的價值
P106.
超我服務 Service Above Self
ABC 2009 北美華人基督徒教育大會 Access Bible Convention 後現代學生的特色 如何向後現代學生傳福音.
中華人民共和國( ) 內容重點 大躍進運動前的中國 大躍進運動 三面紅旗 毛澤東《十年總結》 文革前的政治形勢.
社會﹝第一冊﹞ 單元十一:古早台灣人 單元十二:逐鹿台灣 單元十三:唐山過台灣 單元十四:大船入港.
營運模式.
談判管理學會:思辨(二) 從黑格爾到 中國產業調整的思維 黃春興
社會領域教學 相關網路資源介紹.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六章 共產中國與兩岸關係 第一節 共 產 革 命

第一節 共產革命 學習重點 中共的崛起 從鄉村包圍城市 建國初期的統治 從大躍進到文化大革命

中共的崛起 (一) 背景因素 1.第一次大戰期間,俄國發生革命,列寧 奪權,建立共產政治體制 2.中國正處於新文化運動時期,知識分子 盼早日改造中國社會,趕上歐美 3.1919年蘇俄發表對華宣言,表示願放棄 帝俄時期奪自中國之權益→頗受中國知 識界好感

(二) 中國共產黨成立 1. 時地:民國10年/1921—上海 2. 蘇俄派人指導:魏金斯基(Viotinsky) 3. 最高領導人:陳獨秀 李大釗

(三) 發展與擴張 1.第一次國 共合作—國民黨「聯俄容共」 A.協助國民黨改組、北伐 B.深入社會,發展群眾(城市工人) 2.投入積極全國性的工人運動—1925年「五卅慘案」後 3.國民黨「清黨」使其重挫—民國16 A.陳獨秀被迫下臺 B.中共開始在各地武裝暴動

抵制洋貨 五卅慘案發生後,全國各地 均發生抵制英、日貨品風潮

五卅運動的宣傳畫 反映軍閥與帝國主義 對中國人民的殘害

從鄉村包圍城市 (一) 農村革命 1.轉變:1927年國民黨「清黨」後,在 各地武裝暴動失敗後 1.轉變:1927年國民黨「清黨」後,在 各地武裝暴動失敗後 2.往農村發展根據地: A. 以江西 井崗山為據點 B.在各地成立「蘇維埃」,建立紅軍 3.1931年成立「蘇維埃共和國」

蘇 維 埃 主要組成分子:農民 以「土地改革」為號召:沒收地主的土地, 重新分配 改善工人的勞動條件:A.採行八小時工作制 B.規定最低工資 蘇 維 埃 主要組成分子:農民 以「土地改革」為號召:沒收地主的土地, 重新分配 改善工人的勞動條件:A.採行八小時工作制 B.規定最低工資 人民政治參與 A.規定16歲以上的公民有選舉與被選舉權 B.中共組織在做出決策之前,可進行民主討論

中共蘇區召開第一次代表大會 1931年11月,中共蘇區第一次代表大會在江西 瑞金召開

長征路上的毛澤東 毛澤東

遵義會議舊址

4.兩萬五千里長征 A.起因:國民黨展開五次圍剿 B.毛澤東取得領導地位:貴州 遵義會議 C.最後落腳陜北

(二) 東山再起 1.抗戰爆發初—國 共聯合抗日 A.發表〈共赴國難宣言〉 B.受國民政府改編 2.抗戰期間—發展茁壯 A.在華北、江南擴充農村根據地 B.將黨組織深入社會基層-透過整風方式 C.繼續爭取農民支持-透過減租減息、 豁免賦稅等手段 3.抗戰結束後—已足以和國民黨抗衡

(三) 重返城市 1.搶先接收東北 A.在蘇俄扶持下 B.與國民政府爆發內戰 3.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949年10月1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1949年10月1日, 毛澤東在天安門 城樓上宣布成立 「中華人民共和 國」,並向世界 宣告「中國人民 已經站起來了!」 毛澤東的共產黨 接掌中國(00’00)

建國初期的統治 (一) 一黨專政 1.對內—一元化領導 A.實行中央集權 B.透過黨組織深入社會各角落 2.對外—向蘇俄「一面倒」 A.成為蘇俄共產陣營-冷戰形成後 B.韓戰爆發-發起志願軍「抗美援朝」 C.與西方世界漸行漸遠

美軍榴彈砲 摁 1950年夏韓戰爆發,朝鮮半島北緯38度線附近的美軍砲陣地

(二) 經濟重組 1.農村 A.建國初:公布〈土地改革法〉 a.全面沒收地主土地、耕畜、農具 b.派土改工作隊深入農村 B.1953年:將農民納入農業生產合作社 a.農民所得按勞力分配 b.土地和耕具歸公 C.1957年:實現農業集體化-廢除土地 私有制度

2. 城市 A. 建國初:為了恢復城市繁榮 a. 暫時容許私營事業 b. 沒收外國資本與國民政府企業 B 2.城市 A.建國初:為了恢復城市繁榮 a.暫時容許私營事業 b.沒收外國資本與國民政府企業 B.1953年:全面實行「向社會主義過渡」 a.引進蘇俄的計畫經濟 b.消滅私有制經濟- 全面集體化 c.建立重工業與國防工業 d.擴大國營事業的規模 e.統一收購、配售糧食

企業公私合營 1956年中國對資本主義 工商業的改造基本完成 。城市中的私營企業幾 乎完全消失,改以公私 合營的方式,納入國家 工商業體系。

(三) 社會改造 1.建國初-控制基層社會 2.韓戰爆發後- A.運用民族情緒,接管西方國家在華的 教堂、醫院、學校、外資企業 B.陸續掀起政治運動→替中共清除動亂 勢力,鞏固政權 3.1957年-以「反右運動」批鬥知識分子 A.社會的批判力量蕩然無存 B.共黨的一元化領導地位無可挑戰

政 治 運 動 鎮壓反革命運動:企圖解決社會犯罪與 政治上的反對勢力 思想改造:要求知識分子徹底反省 鎮壓反革命運動:企圖解決社會犯罪與 政治上的反對勢力 思想改造:要求知識分子徹底反省 三反運動:整頓國家機構和企業幹部的 腐化問題 A.反貪汙 B.反浪費 C.反官僚主義

從大躍進到文化大革命 (一) 大躍進的災難 1.毛澤東的企圖心 A.將中國打造成一個社會主義化的國家 B.憑藉熱情與勞力突破國力「超英趕美」 宋教仁

3. 生產情形 A. 農業:由於地方浮報成果→政府錯認 農村有大量餘糧,而大幅提高 徵購糧食的額度 B. 工業:全民大煉鋼 a 3.生產情形 A.農業:由於地方浮報成果→政府錯認 農村有大量餘糧,而大幅提高 徵購糧食的額度 B.工業:全民大煉鋼 a.浪費許多人力物料 b.耽擱了農地的收成 4.結果 A.造成嚴重的大飢荒,數千萬人死亡 B.毛澤東被迫辭去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劉少奇 5.劉少奇與鄧小平上臺 A.採溫和的改革措施 a.縮減人民公社的規模與功能 b.放寬僵化的集體控制 c.允許有限度的經濟活動 B.成效:社會活力漸復甦 劉少奇 鄧小平

大躍進報導 〈人民日報〉報載各地農產產量大幅成長

(二) 文化大革命 (1966~1976) 1.背景:大躍進失敗後,毛澤東退居幕後 2.發起奪權鬥爭 A.批判黨內幹部的官僚作風 B.指責黨內外還存在著的「走資當權派」 C.號召人民群眾掀起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 3.手段: A.利用「紅衛兵」批鬥中共幹部、知識分子 B.高喊「革命有理,造反無罪」 C.大舉展開「破四舊」運動─破壞文物書籍

破 四 舊

4.影響: A.教育停頓 B.經濟停滯 C.文化倒退 D.殘害心靈

5.發展 A.文革初期:a.解除鄧小平職務,劉少奇 遭批鬥致死 b.指定林彪為接班人→後因 權力衝突而逃亡墜機死亡 B.文革後期:a.再度起用鄧小平,也重用 江青等「四人幫」為牽制 b.1976年群眾悼念病逝的周 恩來→演變成示威事件, 鄧小平再度下野 周恩來 周恩來

慶祝文化大革命大會

毛澤東與林 彪 文革期間,林彪的名字被列入 中國共產黨黨章,被稱為「毛 主席的親密戰友和接班人」。

6.文革結束(1976) A.毛澤東病逝 B.國務總理華國鋒逮捕「四人幫」 張春橋 王洪文 姚文元 江青 1980年,中共最高人民法院特別法庭開庭審判

(三) 對蘇、美關係的變化 1.大躍進之前-已因蘇俄新領導人赫魯雪夫 採行溫和路線而出現爭執 1.大躍進之前-已因蘇俄新領導人赫魯雪夫 採行溫和路線而出現爭執 2.大躍進期間-兩國裂痕加深,蘇俄甚至撤 走在華的技術顧問 3.1964年後-與蘇俄緊張關係有增 無減 A.赫魯雪夫遭政變罷黜 B.中國試爆原子彈成功 赫魯雪夫

4. 文革期間 A. 1969年:與蘇俄爆發東北邊疆武力衝突- 「珍寶島事件」 B 4.文革期間 A.1969年:與蘇俄爆發東北邊疆武力衝突- 「珍寶島事件」 B.1971年:取代中華民國在聯合國大會的席 位-中國與美國聯合制蘇之思維 C.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森訪問北京-簽訂 〈上海公報〉 首位辭職的總統 尼克森 (00’00)

珍寶島事件 1969年,中 蘇邊界發生流血衝突,圖中蘇聯坦克 侵入珍寶島,當地漁民奮勇抵抗

中華人民共和國代表第一次出席聯合國大會 1971年10月25日,第26屆聯合國大會通過由中華人民 共和國取代中華民國案時,中國代表露出勝利的笑容

美國總統尼克森訪問北京 1972年毛澤東在中南海會見來訪的美國總統尼克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