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平衡协调功能的评定 长沙民政学院康复系 张晓霞
目的与要求 1、了解步态分析的概念。 2、理解步态分析的目的,适应症,禁忌症。 3、掌握正常步行周期的基本构成。 4、理解步态分析常用的参数及行走运动学。 5、了解步态分析的步骤。 6、学会RLA步态分析表的应用,掌握其注意事项。 7、掌握行走能力的评定。 8、掌握常见病理步态的原因及表现。
一、步态分析的基本概念 (一)步态 (二)步态分析 (三)步行周期
二、正常步行周期分期 RLA分期方法:站立相 5个分期;迈步相 3个分期 站立相 1、首次着地 步行周期和站立相的起始点,足跟着地 1、首次着地 步行周期和站立相的起始点,足跟着地 2、负荷反应期 重心边足跟转移至足底的过程,双支撑期 3、站立中期 重心位于支撑面正上方,单腿支撑期 4、站立末期 单腿支撑期 5、迈步前期 第二双支撑期 6、迈步初期 对侧下肢支持体重 7、迈步中期 从膝关节最大屈曲摆动到小腿与地面垂直时 8、迈步末期 与地面垂直的小腿向前摆动至该侧足跟再次着地之前
三、步态分析常用的参数 1、步长 与身高成正比,左右对称反应步态不对称的敏感指标 2、跨步长 左右两个步长相加 1、步长 与身高成正比,左右对称反应步态不对称的敏感指标 2、跨步长 左右两个步长相加 3、步宽 步宽越窄,步行的稳定性越差 4、足偏角 5、步频 步数/Min 6、步行速度 行走距离/Min
四、行走运动学 (一)行走中的下肢运动 1、髋关节 迈步相中期 髋关节屈曲角度最大30度 1、髋关节 迈步相中期 髋关节屈曲角度最大30度 2、膝关节 两次屈曲和两次伸展;迈步相末期,站立中期,伸展;站立相早期15度,迈步相早期60度,屈曲 3、踝关节
四、行走运动学 (二)行走中身体其它部位的运动 1、躯干 前后旋转运动和上下垂直运动,左右侧方运动 2、骨盆 前后旋转运动和上下运动 1、躯干 前后旋转运动和上下垂直运动,左右侧方运动 2、骨盆 前后旋转运动和上下运动 3、上肢 前后交替摆动
五、步态分析的目的 异常步态的障碍诊断 异常步态的程度 比较不同种类的辅助具,矫形器,下肢侥幸手术的作用以及对于步态的影响
六、适应症和禁忌症 (一)适应症 中枢神经系损伤 骨关节疾病与外伤 下肢的肌力损害 其它 (二)禁忌症 严重的心肺疾病 下肢骨折未愈合
七、步态分析步骤 了解病史 了解病情主诉 体检 对步态障碍的发生原因进行鉴别诊断 步态观察 分析产生原因 1、观察内容 步态的总体情况 了解病史 了解病情主诉 体检 对步态障碍的发生原因进行鉴别诊断 步态观察 分析产生原因 1、观察内容 步态的总体情况 识别步行周期的对象与分期特点 观察身体各部位情况
七、步态分析步骤 2、观察方法――重点理解 1】确定观察角度 2】观察分析表的应用 RLA步态分析依据评定表14-3,适用于检查所有类型的行走运动障碍。 注意几点:在表中由黑格子,浅灰 格子和空白格子 3、结果分析 各个关节活动在步行周期中常见的异常表现,可能原因以及提示进一步的检查,供同学们自学,查表备用。
九、行走能力的评定 1、功能独立性测量-FIM评分,七分制 每一项最高分七分,最低分一分,得分依据: 患者的独立程度 对于辅助具或辅助设备的需求 他人给予帮助的量 2、行走能力的评定依据:行走的距离,辅助量 3、评分标准
十、常见病理步态的原因及表现 (一)疼痛 共同特征:1】跨步长缩短 2】步行速度下降 3】站立时间相对缩短 1、髋关节疼痛的步态 1】站立相,患侧站立时间缩短 2】迈步相,患侧屈髋外展,外旋 3】尽量避免足跟着地 2、膝关节疼痛的步态:轻度屈膝,足尖着地 3、踝关节疼痛的步态:跨步长明显缩短,正常足跟-足尖运动的模式消失
十、常见病理步态的原因及表现 (二)肌无力 臀大肌无力-挺胸凸腹的臀大肌步态,足跟着地,伸髋,肩关节后撤,胸凸腹 臀中肌无力-Frendelenburg步态,下肢离地侧骨盆下降,躯干向支撑腿侧侧弯 髋关节屈肌无力-跛行步态 股四头肌痲痹-对足跟着地的影响,膝反张 胫前肌无力-足前部拍击地面,足下垂,足尖着地,或全足底同时着地,迈步时见跨阈步态 腓肠肌无力-蹬离动作爆发力减弱,身体前移力量减弱,下肢迈进减弱,步幅缩短,步速下降
十、常见病理步态的原因及表现 (三)畸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