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中日战争: 本课考点回顾 1894年-——1895年 日本VS中国 1894年9月 黄海大东沟 黄海海战 致远舰管带邓世昌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二讲 列强的铁蹄: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Advertisements

第四单元 近代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请根据课本第四单元目录,找出单元线索。
中国近现代史 中国近现代史 主讲:王晓凤 老师 任课单位:孟津县平乐高中 时间: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第一章 第一节 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第二节 抵御外国武装侵略 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第三节
19世纪60年代——20世纪初 近代化的探索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开端 技术 制度 思想.
政 法 干 警 文化综合-历史 主讲:孙铎铭.
必修(Ⅰ) 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甲午中日战争 □事件简介 □历史资料 □视频点播.
专题一 中国近代的被侵略 史与中国人民的抗争史
专题二、三 近代中国民主革命 侵华史、抗争史和探索史 侵华史 专题线索: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抗争史 中法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刘公岛历史悠久,扼守京津门户,横踞海上,形成天然屏障,是扼守东陲海疆的军事重地。这里是中国近代第一支海军、清政府北洋水师的诞生地,也是中日甲午战争的古战场,著名的黄海海战就发生于此。因此,刘公岛素有“不沉的战舰”之称。今天,就让我们共同重温那段耻辱而又悲壮的历史 。
概念: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形态) 理解:有主权但不完整,有封建经济也有资本主义经济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第一节、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第二节 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第三节 侵略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中日甲午战争 与《马关条约》 Sino-Japanese War of 1894 and the Treaty of Shimonoseki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一章.
热烈欢迎各位领导 老师指导! 陈淑英 2010年11月.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这副沉痛的挽联,是光绪皇帝为哀悼民族英雄邓世昌而撰写的。邓世昌是在甲午海战中牺牲的清朝将领。他指挥的致远舰中弹沉没后,邓世昌坠身入海。随从递给他救生圈,他坚决不接,决心与战舰共存亡。他的爱犬飞速游来,衔住他的衣服,使他无法下沉。邓世昌几次用力把爱犬赶走,但它死死衔住不放。邓世昌狠了狠心,用手将爱犬按入水中。不一会,他们就一起沉入碧波……
第一单元 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 侵略 《南京条约》 火烧圆明园 《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 抗争 虎门销烟 《海国图志》
8 鸦片的背后. 8 鸦片的背后 鸦片,非禁不可! 中英《南京条约》 1.通商。清朝政府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 2.赔款。清政府向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 3.割地。割香港岛给英国。 4.改制。废除清政府原有的自主贸易制度。 5.丧权。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需与英国.
甲 午 中 日 战 争 第3课 甲午中日战争.
第3课 左宗棠收复新疆甲午中日战争.
  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英、法等西方列强先后发动了一系列侵华战争,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为维护国家主权,进行了英勇的抗争。
第一节 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一、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1.历史特征 (1)从个别国家到列强争相侵略。 (2)从以商品输出为主到以资本输出为主。 (3)从局部宰割到扶植代理人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 (4)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逐渐加深。 2.主要表现:西方列强先后发动了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
I think therefore I am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Ⅰ教案 欧阳德全编写
第14课 书利华教育网 和八国联军侵华.
八国联军侵华.
第二单元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时期 第4讲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欢迎来到历史课堂.
第六课 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课程标准 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 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学习视点 1.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马关条约》给中国带来了哪些危害? 3.八国联军侵华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第15课 义和团运动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课堂小结 巩固练习.
第一学习主题 第4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八国联军侵华 《辛丑条约》 课堂小结.
第4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学习目标   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
第 12 课 甲午中日战争 和八国联军侵华.
甲午中日战争: 第3课考点回顾 1894年-——1895年 日本VS中国 1894年9月 黄海大东沟 黄海海战 致远舰管带邓世昌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列强纷纷在中国土地上 划分势力范围,中国面 临着亡国灭种的危机。.
一、甲午中日战争 世界: 资本主义 帝国主义 日本: 扩张政策 (根本原因) 1.背景. 一、甲午中日战争 世界: 资本主义 帝国主义 日本: 扩张政策 (根本原因) 1.背景.
模块: 中国近代史 主题 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卖国贼? 淮军创始人 洋务运动 北洋舰队 东方的俾斯麦.
那段尘封的岁月 承载了中华民族多少屈辱 回首往事 有无数优秀中华儿女 为民族的独立与尊严进行了不屈的抗争 让我们一起走进那段历史长廊
二 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第1讲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南京条约 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 割地 割香港岛 割辽、台及附属岛屿 赔款 2100万银元 2亿两白银 4.5亿两白银 开埠
甲午中日战争.
落后就要挨打.
落后就要挨打.
七年级上册历史总复习 第一主题 列强的侵略和 中国人民的抗争.
1840年 列强的炮火 染红了东方千年的不夜天 落日才葬了亡魂 火漆封印的一册册条约 又扼住了中国的咽喉 坍塌的残垣断壁 为风云蒙上血泪
中国近代史(1840—1949)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 旧民主主义革命(1840—1919) 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中国近代史.
第五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思想政治课 多媒体教学软件
《中国近现代史纲》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巍然屹立在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见证了共和国的光荣历史。碑上所刻的十五幅巨型浮雕,生动地浓缩了此前一个多世纪优秀中华儿女为实现祖国富强、民族振兴而付出的,充满血与泪、剑与火的艰辛努力。 你们知道其中第一幅浮雕的内容是什么吗? 知道是谁领导这场伟大的斗争吗? 知道近代中国与西方国家的第一次文明冲突吗?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论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一 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二.
第15课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第15课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甲午战争与民族危机的加深
左宗棠收复新疆 和甲午中日战争 第一学习主题 第3课 杜集中心学校小组自主六环节导学案 左宗棠收复新疆 黄海战役中的邓世昌
只有当一个民族真正站起来的时候, 才能正视和反思她曾经遭受的屈辱……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天干地支知多少.
第12课 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课标要求 列举1894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华的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重庆垫江实验中学校 刘延广.
考点10 熟知表示历史时段的常用词汇或习惯用法,恰当运用它们表述,说明历史事件(C)
铭记历史 珍爱和平 商学院: 班 主讲人: 杨涛 助讲人:顾泽阳 陈艺元 周洋 王璐
1840年后中国社会主义的变化 11840年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原因:.鸦片战争的爆发和《南京条约》的签订,时间是1840年,标志性事件鸦片战争 年新中国成立标志着中国成为新民主主义社会 原因:新中国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时间1949年,标志性是新中国的成立.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甲午中日战争: 本课考点回顾 1894年-——1895年 日本VS中国 1894年9月 黄海大东沟 黄海海战 致远舰管带邓世昌 时间: 甲午中日战争: 日本VS中国 双方: 时间: 1894年9月 黄海大东沟 地点: 重要战役: 黄海海战 致远舰管带邓世昌 将领: 1895年4月 时间: 日本马关 地点: 《马关条约》 结果: 李鸿章、伊藤博文 代表: 割、赔、开、设 内容: 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影响:

落后就要挨打

熊代表沙皇俄国 太阳代表日本国 肠代表德国 虎代表英国 鹰代表美国 哈蟆代表法国

第一单元 侵略与反抗 第5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廊坊阻击战、保卫天津战、围攻西什库教堂和外国使馆 “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 file: 姓名 义和团 曾用名 义和拳 籍贯 山东 出生年月 1898年 家长 朱红灯 家庭住址 山东平原县 兄弟 农民、手工业者 政治态度 首次起义 平原大捷 反对八国联军的斗争 廊坊阻击战、保卫天津战、围攻西什库教堂和外国使馆 结果 在中外反动势力的镇压下失败 扶清灭洋

清政府招抚义和团 义和团的反抗 (毁洋物杀洋人) 引起列强的极度不满, 联合镇压义和团, 八国联军侵华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原因: 镇压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 过程: 结果: 《辛丑条约》 ①八国联军侵华和义和团廊坊大捷 英、法、美、德、意、奥、日、俄 ②天津的失陷和八国联军侵占北京 结果: 《辛丑条约》

八国联军司令、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1840-1929) 英国远东舰队司令,海军中将。经八国联军及列强驻天津领事授权,西摩尔于1900年6月10日凌晨,率2000兵力自塘沽下舰,兵锋直指北京,对中国不宣而战。

意大利、法国、德国 日本、美国、英国指挥官

奥匈、沙俄、德国 日本

英、美、法、沙俄士兵 英属殖民地孟加拉士兵

八国联军司令官的合影

清军炮阵地 大沽口炮台的守军与侵略军激战

日军首先攻占了西北炮台。 大沽炮台被联军炮火彻底摧毁,守军阵亡千余人。

八国联军在天津登陆

侵略北京的八国联军

1900年8月15日,慈禧太后挟光绪仓皇出逃

德国船只装运大炮来华作战 日本海军陆战队抢先开进中国,他们后来成了联军主力。

八国联军进入紫禁城

巷战后的街道 战争后满目废墟的北京

被八国联军炮火毁坏的北京齐化、正阳门

八国联军斩杀中国官员 听命于联军的巡捕将义和团团民押往刑场

俄军在屠杀中国百姓

各国公使、商人纷纷进宫,坐在乾清宫的龙椅上,过了片刻皇帝瘾。

德军在颐和园

瓦德西 “所有中国此次所受毁损及抢劫之损失,其详数将永远不能查出,但为数必极重大无疑。” “中国群众……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 “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 “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原因: 镇压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 过程: 结果: 《辛丑条约》 ①八国联军侵华和义和团廊坊大捷 英俄德法,美日意奥 ②天津的失陷和八国联军侵占北京 结果: 《辛丑条约》

二、《辛丑条约》的签订 1901年 1、时间: 2、内容: 3、影响:

李鸿章和庆亲王奕劻代表清政府与列强各国签约

        《辛丑条约》签订图   1901年9月7日清政府与德、俄、英、法等十一个帝国主义国家签订了空前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这就是李鸿章和庆亲王奕劻代表清政府与各国列强签约时的情景。

一批不平等条约      1901年9月7日清政府与德、俄、英、法等十一个帝国主义国家签订了空前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辛丑条约》文本局部

内容 危害 经济 赔款白银4.5亿两 政治 严禁人民反帝 军事 拆毁炮台;驻扎要地 外交 划定使馆界 加剧人民的贫困和经济的凋敝 清政府进一步成为列强的帮凶 清政府完全处于列强控制,失去军事自主权 清政府处于列强监控下 影响:《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朝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条约签定后,列强承认慈禧太后执政合法,同意“两宫仍旧临朝”。慈禧挟光绪皇帝于1902年1月3日回到北京。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原因: 镇压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 时间: 1900年——1901年 过程: 1901年 结果: 《辛丑条约》 ①八国联军侵华和义和团廊坊大捷 过程: 英俄德法,美日意奥 ②天津的失陷和八国联军侵占北京 1901年 时间: 结果: 《辛丑条约》 内容: 赔;禁;拆;划 影响: 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朝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李大钊在《圆明园故址》中写道:“圆明两度昆明劫,鹤化千年未忍归。一曲悲笳吹不尽,残灰犹共晚烟飞。”这里的“两度劫”发生在 ①鸦片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中日甲午战争 ④八国联军侵华 A②③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④ 中国近代史上俄国是侵略中国的主要国家之一。下列外国列强侵华史实中俄国参与的有 ①鸦片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对新疆的争夺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①②③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中国古代以干支纪年,其中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西、戌、亥”,千支纪年方法一直延续到现在,如1894年是甲午年,1898年是戊戌年,由此推算,1901年应该是 A.庚子年 B.己亥年 C.辛丑年 D.辛亥年

在中国近代,下列哪一条约签订以后出现了下图局面?(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西方人送来了一份令人不堪忍受的礼物祝贺中国进入20世纪”。这份“礼物”是指( ) A.列强在华办厂 B.“门户开放”政策 C.列强在华兴修铁路 D.《辛丑条约》 (2010·湖南岳阳)7.《辛丑条约》签订后,一本启蒙读物中这样写道:“这中国,哪一点我还有份;这朝廷,原是一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长官……”下列《辛丑条约》的条款中,最能体现“替洋人,做一个守土长官”观点的是( ) A.中国赔款白银4.5亿两 B.拆毁大沽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扎在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C.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由各国派兵保护 D.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2010·山东滨州)8.“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始”。下列内容与梁启超所述史实在同一条约的是 A.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B.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 C.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D.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对下面年代尺上提供的时间,解读准确的是( ) A.1842年,中英之间爆发鸦片战争 B.1895年,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1901年,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 D.1901年,中国被迫签订《辛丑条约》 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后,慈禧太后批准了《议和大纲》,说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这说明( )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中国割让了黑龙江北岸大片国土 C.北洋舰队的失利使中国无力再战 D.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侵略 反抗 鸦片战争 林则徐、关天培英勇抗敌 第二次鸦片战争 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阿古柏侵略新疆 左宗棠收复新疆 甲午中日战争 邓世昌黄海海战 八国联军侵华 义和团英勇抗击八国联军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 Y 完全沦为 大大加深 开始沦为 条约 O 南京条约 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 X

开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1840—1842) 《南京条约》 大大加深半殖民地化 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 《马关条约》 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八国联军侵华(1900—1901) 《辛丑条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