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螺 旋 体 螺旋体是弯曲呈螺旋状、运动活泼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结构与细菌相似,如有细胞壁、原始核,以二分裂方式繁殖,对抗生素敏感等。 其中致病性螺旋体主要有钩端螺旋体属、疏螺旋体属、密螺旋体属等3个属。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 病因及发病机制 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病因 上胃肠道疾病 门脉高压引起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上胃肠道邻近器官或组织的疾病 全身性疾病.
Advertisements

支原体科 无胆甾原体科 螺原体科 支原体属 脲原体属 支原体目 支原体目的类别 支原体的生物学特性 一、形态结构 二、培养特性 三、抗原结构 四、抵抗力.
先天性梅毒 Irina Tabidze, MD, MPH and Thad Zajdowicz, MD, MPH STD/HIV Division Chicago Dept of Public Health.
客家娘酒 生命科学院 062 第二组 组长:李宗权 组员:林立强 李嘉豪 郑灿明 李耀斌 程惠源.
分子生物学部分开发实验 植物遗传亲缘关系研究.
第十一章 第26节 梅毒(syphilis) 2009年6月6日星期六.
Department of pathogenic Biology of Gannan Medical University
性病诊断标准和报病要求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 预防保健科.
第二十八章 肝炎病毒.
实验二十七 磷、胆红素测定.
梅毒血清学 筛查结果的解释 检验科.
实验四 病原性球菌的检验 病原性球菌,又称化脓性球菌,根据革兰染色性的不同,分为两类: G+球菌: 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链球菌等。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
性病诊断标准和报病要求 锡林郭勒盟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冀 昌 龙.
三种中国南海红树林内生真菌 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
第八章 病原学诊断 细菌学诊断 病毒学诊断 真菌学诊断.
实验七 霉菌个体、群体形态观察.
HIV病毒与艾滋病实验室检测 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检验实验中心 贺政新.
肺结核.
葡萄糖 合成 肌糖元 第六节 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 一、糖类代谢 1、来源:主要是淀粉,另有少量蔗糖、乳糖等。
医学微生物学 实验四.
第22章 螺旋体 (Spirochete).
第二十二章 螺旋体 要求掌握: 1、掌握钩端螺旋体的致病性及防 治原则; 2、熟悉梅毒螺旋体的致病性,检 验方法及防治原则;
其他原核微生物.
抗痛风药的作用、分类及典型抗痛风药的结构、理化性质和临床用途 蔡楚璇 广东省潮州卫生学校
第二十一章 衣原体 要求掌握:   1、衣原体的概念   2、沙眼衣原体亚种和所致疾病   3、衣原体的独特繁殖周期.
第17章 螺旋体 spirochete 病原教研室.
碘量法应用与实例:维生素C含量测定.
PCR检测HBV DNA 滁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谢瑞玉.
学校常见出疹性疾病的鉴别诊断及治疗 厦门市中小学卫生保健所 陈雪琳
血涂片制备染色及白细胞形态观察 临床检验基础与输血教研室.
糖尿病流行病学.
食物中主要营养物质的鉴定 汪岱华 黄耀佳 张雯婧
免疫荧光细胞化学 冷雪飞.
ELISA检测原理及方法 杭州赫贝,专业实验外包服务 联系人:李海龙
实验六 细胞核和线粒体的荧光观察.
医学微生物学 实验五.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
特异性免疫过程 临朐城关街道城关中学连华.
第31章 其他病毒 人乳头瘤病毒 Human Pagilloma Virus.
第 二 十 二 章 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实验八 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和 e抗体测定.
疟疾基础知识 中国援加纳医疗队.
实验3 邻甲苯胺法测定血糖.
第四节 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1. 良性肿瘤 (1) 局部压迫和阻塞:消化道、肺、脑 (2) 继发改变:溃疡、出血、感染 (3) 分泌激素:
螺旋体(spirochete) 是一类细长、柔软、螺旋状、运动活泼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致病性螺旋体主要有下述3个属:
第23章 病毒感染的实验室 诊断技术.
微生物检验 1.标本直接检查 (1)抗原检查 利用免疫荧光技术和 ELlSA法检测发病初期患者血液 及脑脊液中乙脑病毒抗原,结 果阳性有早期诊断意义。
第二十章 虫媒病毒 arbovirus 共同特点 (1)直径20~60nm。单股RNA。20面体立 体对称。有包膜,表面有血凝素。
流式细胞术 在微生物学中的应用 彭公峰
第八部分 传染病的免疫学检测 一 、伤寒、副伤寒血清学诊断 (一)肥达(Widal)试验 方法:试管法
培养基、试剂的配制及 细菌纯化培养.
病原学- 乙型肝炎病毒(HBV) 双股DNA病毒 三种病毒颗粒 小球型和管型颗粒,直径22nm, 由HBsAg组成
胚胎原位杂交检测基因的时空表达模式.
第二节 免疫球蛋白的类型 双重特性: 抗体活性 免疫原性(抗原物质).
梅毒的实验诊断程序与临床管理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刘莉莉
第三部分 补体及C反应蛋白测定 一、总补体活性的测定(溶血实验):
囊虫病 Cysticercosis.
第四章 缺 氧 概念:组织得不到氧气,或不能充分 利用氧气时,组织的代谢、功 能,甚至形态结构都可能发生 异常变化,这一病理过程称为 缺氧。
免疫印迹技术ENA测定.
第一部分 免疫球蛋白测定 一、IgG、IgA、IgM的测定 1、单向免疫扩散法(RID)
胸腔积液 pleural effusion 正常人胸腔内有3-15ml液体,在呼吸运动时起作用,胸膜腔中的积液是保持一个动态(产生和吸收的过程)平衡的状态。若由于全身或局部病变破坏了此种动态平衡,致使胸膜腔内液体形成过快或吸收过慢,临床产生胸腔积液(简称胸液)
第五章 微生物感染的检查方法 与防治原则 潘建平 教授 浙江大学医学院.
过氧化氢含量的测定.
遗传病的分析3 培养细胞的染色体制备.
BAFF在活动性SLE患者T细胞中的表达:
细胞分裂 有丝分裂.
病理生理学教研室 细胞信号通路检测(一) 总蛋白提取.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十七章 螺 旋 体 螺旋体是弯曲呈螺旋状、运动活泼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结构与细菌相似,如有细胞壁、原始核,以二分裂方式繁殖,对抗生素敏感等。 其中致病性螺旋体主要有钩端螺旋体属、疏螺旋体属、密螺旋体属等3个属。

第一节 钩端螺旋体 是人畜共患病,鼠类和猪是储存宿主。在肾中存在,随尿排出,污染水和土壤,人类接触污染疫水。穿透皮肤粘膜侵入,并引起血症,产生如内毒素等物质,引起钩端螺旋体病,出现发热、头痛肌痛、眼结膜充血等中毒症状,患者有全身毛细血管损伤和微循环障碍,并引起肝肾功能损害。由于血清型、毒力数量不同以及免疫水平差异,有①流感伤寒型;②黄疽出血型;③肺出血型;④脑膜脑炎型;⑤肾功能衰竭型;⑥胃肠炎型等类型。

应用显微镜凝集试验和凝集素吸收试验,可 进行血清群和型的分类。问号状钩端螺旋体 可分为25个血清群、273 个血清型,其中我 国至少存在19个血清群、74个血清型。我国 目前使用的问号钩端螺旋体参考株有14群15 型。

微生物特性 螺旋细密和规则,一端弯曲使菌体呈问号状 故名钩端螺旋体。G-,但不易着色。常用 Fontana镀银染色法,被染成棕褐色。暗视 野显微镜下可见活泼运动、折光性强而成白 色的钩端螺旋体。 内鞭毛紧紧缠绕在原生质圆柱体表面呈螺旋 状,使钩端螺旋体活泼地沿长轴旋转运动。

培养特性 营养要求较高,常用含10%兔血清的Korthof培养基,兔血清除促进钩端螺旋体生长外,尚有中和代谢产物毒性的作用。最适生长温度为28℃~30℃,最适pH为7.2~7.6,人工培养基中生长缓慢。在液体培养基中,分裂一次需8~lOh,培养一周左右,呈现为半透明云雾状生长,但菌数仅相当于普通细菌的1/10—1/100。

抵抗力 对热抵抗力弱,60℃、1min即死亡。0.2%来苏、l:2000升汞、1%石炭酸经10~30min被杀灭。 对青霉素敏感。钩端螺旋体在夏秋季酸硷度中性的湿土或水中可存活20天以上,甚至数月之久,这在本菌的传播上有重要意义。

标本采集 钩端螺旋体可从临床标本、携带者和自然界的水中分离获得。 标本采集包括血液、尿和脑脊液,发病早期(1周内)血液的阳性率高,1周后尿和脑脊液等的阳性率高。感染6~10天取血可检出抗体,在病程第3或4周达最高水平,此后抗体水平逐渐下降,血清学诊断则需在病程早期及恢复期分别采集血清,作双份血清试验。

标本直接检查 1.取急性期病人血以4000r/min离心45— 60min,取1滴沉淀物置玻片上,加盖 玻片后作暗视野检查。也可用Fontana 镀银染色法染色后观察。

2.核酸检测 采用同位素或生物素、地高辛 标记的特异DNA探针法,检出标本中钩 端螺旋体的核酸,较培养法快速、敏感。 若先用PCB技术先行扩增,再用探针确 定,则敏感度更加提高。

分离培养 取钩端螺旋体血症期的病人血液2ml或发病后第2周的无菌弱碱性尿沉渣接种于Korthof培养基中,28℃孵育,因系需氧生长,故靠近培养液面呈半透明雾状混浊。 取培养物作暗视野检查,观察有无螺旋体生长。连续观察30d,如无生长方判为阴性

抗体检测 显微镜下凝集试验是常用的方法。 (1)抗原制备:取标准菌株4—7天的培养物,每 视野50~60条活钩端螺旋体。

(2)方法与结果:取病人血清以56℃,30min灭 活后稀释,每个稀释度0.1ml 血清中加入 等量活菌抗原,30℃2h后,取1滴覆盖玻片, 暗视野显微镜下若有抗体存在,则钩体凝集 成团,数减少,菌体溶解。 结果判定:50%以上菌体凝集或溶解为“2+” 为血清效价。达1:300以上才有诊断意义 或效价增高4倍以上,则可确诊本病。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用ELISA法和IgM斑点-ELISA法等间接检测钩体病人血清中特异性抗体,用于该病的快速诊断。 包被抗原用钩端螺旋体培养物经超声波破碎,15000r/min离心20min,用于包被的抗原浓度以20μg/ml为好。被检血清OD值为阴性对照的2倍,即为阳性。

动物试验 动物是分离钩端螺旋体的敏感方法,尤其适用于有杂菌污染的标本。 方法是将标本接种于幼龄豚鼠或金地鼠腹腔。接种3~5d后,可用暗视野显微镜检查腹腔液;亦可在接种后3~6d取心血检查并作分离培养。动物死后解剖,可见皮下、肺部等有大小不等的出血斑,肝、脾脏器中有大量钩端螺旋体存在。

第二节 疏螺旋体属 有3~10个稀疏而不规则的螺旋,运动活泼。 对人致病的主要有伯氏疏螺旋体、回归热螺旋体、奋森螺旋体等。

一、伯氏疏螺旋体 是莱姆病的主要病原体,1977年在美国莱姆镇发现,从硬蜱及患者体内分离出伯氏疏螺旋休。 1985年我国在黑龙江省林区首次发现莱姆病,1988年从病人血液中分离出病原体,迄今已有十多个省和自治区证实有莱姆病存在。

传播媒介是硬蜱,伯氏疏螺旋体可在蜱的中肠生繁殖,叮咬时使宿主感染。 经3~30d潜伏期,在叮咬部位可出现慢性移行性红斑。经2-3周,皮损消退,留有斑痕与色素沉着。 早期症状有头痛发热、肌痛等。 80%未经治疗的可发展至慢性关节炎、慢性神经系统异常,严重者可同时出现皮肤、神经、关节、心等多脏器损害。

微生物特性 1.疏螺旋体,两端稍尖。运动活泼,在培养 基中,不规则地缠绕一起,呈卷圈状。周 浆鞭毛数不等。与运动有关。G-易着色。 Giemsa或Wright染色均佳。 2.抗原成分 主要的有鞭毛蛋白(40kD)、外膜 蛋白A(OspA)、B(OspB)和C(OspC),60kD 抗原。40kD鞭毛蛋白既是免疫原,也是致 病原之一。

3.营养要求高,培养基需含有长链饱和与不 饱和脂肪酸、葡萄糖、氨基酸和q清蛋白等。 微需氧,5%—10%C02促进生长。适宜温度 为35℃。生长慢, 1代需18h,需培养1~3 周观察到生长情况。

微生物检验 1.标本采集 早期取病损皮肤组织、淋巴结抽 出液、血液。 2. 直接用暗视野显微镜,观察关节滑膜液、脑 1.标本采集 早期取病损皮肤组织、淋巴结抽 出液、血液。 2. 直接用暗视野显微镜,观察关节滑膜液、脑 脊液、尿液等标本中螺旋体的形态和运动, 因数量太少,故在实验室诊断中价值不大。 用于蜱内脏组织检查,检出率较高。

3.核酸检测 用PCR技术检查DNA,方法快速、敏感性高, 用已知引物,以标本中螺旋体质粒 DNA片段 为模板,扩增后形成309bp的DNA分子(是编 码OspA的基因片段),经琼脂糖电泳证实。 此DNA分子在所有伯氏疏螺旋体菌株中均可 被检出,而其他菌种则为阴性。

4.分离培养 标本接种在BSK复合培养基中,33℃孵育。 BSK培养基是含有牛血清白蛋白(BSA)和热灭活兔血清等营养丰富的液体培养基,通常从感染的脾中分离螺旋体较易,而从损伤皮肤中分离较难。 因分裂1代需12h以上,需培养2-3周可观察生长情况。

5.抗体检测 间接免疫荧光法(IFA):将螺旋体在BSK中培养5-7天,离心8200rpm 30min收集螺旋体,稀释至200个螺旋体/高倍镜视野。取20μl悬液于玻片上,干燥后用丙酮固定5min。待检血清以PBS倍比稀释,加于玻片10~15μl稀释血清,湿盒内37℃孵育 30min,洗后加荧光素标记抗人IgG。IFA操作简便实用,但类风湿性关节炎和其他螺旋体病可出现假阳性反应。

6.动物试验 常用的实验动物有小白鼠,金地鼠和兔等。以螺旋体悬液感染,可出现与人类相似的皮损症状,血培养亦阳性,抗体效价显著升高,可作为良好的动物模型,常用新西兰白兔。 动物试验虽是一种经典的方法,但较繁琐,有生物危害。

二、回归热疏螺旋体 是引起人类回归热的病原体。 根据回归热传播媒介不同,分为两类:一为虱传回归热,或称流行性回归热,其病原体为回归热疏螺旋体。另一为蜱传回归热热,又称地方性回归热。 我国流行的回归热主要是虱传型。

流行性回归热主要通过人体虱在人类中传播。当虱吸吮病人血液后,螺旋体从中肠进入血淋巴大量繁殖,不进入唾液或卵巢。人被虱叮咬后,因抓痒将虱粪压碎,经皮肤创伤进入人体。

侵入人体后,先在内脏繁殖,经一周左右的潜伏期,大量流入血液,引起菌血症型发热、肝、脾肿大,出现黄疽;持续一周左右,骤然退热,血中螺旋体消失,隔一周或数日又发热,血中出现螺旋体。如此反复发作与缓解可达3~10次,故称回归热

取发热期外周血1滴,加盖玻片用暗视野显微镜观察,螺旋体运动活泼;为红细胞直径的2-4倍,螺旋稀疏不规则,呈波状。 如发热期未能查到螺旋体,取抗凝血0.1ml接种乳鼠腹腔,每日取尾静脉血镜检,1~3天可查到大量疏螺旋体。抗原易自发变异,使其血清学诊断十分困难。

三、奋森疏螺旋体 有3—8个不规则疏螺旋,形态与回归热螺旋体类似。G-,运动活泼。专性厌氧,常与梭杆菌寄生于牙龈部。 一般不致病,只有当人体抵抗力显著降低时,两种菌繁殖,协同引起奋森咽峡炎、牙龈炎、口颊坏疽、溃疡性口腔炎等。 用棉拭子从病灶处取材,涂片染色镜检,可见G-螺旋体与G-梭杆菌共存。

第四节 密螺旋体属 螺旋细密、规则两端尖,数目多;包括致病性和非致病性两大类。 致病密螺旋体有苍白和品他密螺旋体两个种。

苍白密螺旋体又分3个亚种:苍白亚种、地方亚种和极细亚种,它们分别引起梅毒、是性传播疾病。地方性梅毒通过污染餐具传染,雅司病经直接接触患者皮肤受损部位而传染,二者的临床症状与梅毒相似,但不是性传播疾病。 品他密螺旋体引起人类品他病。

一、梅毒螺旋体 引起梅毒。人是惟一传染源。先天性梅毒通过胎盘由母体传染胎儿,获得性梅毒经性接触传播。也可经输血引起。 获得性梅毒,临床上分为三期:Ⅰ期无痛性硬下疳。多见于外生殖器;Ⅱ期梅毒疹,全身淋巴结肿大; Ⅲ期损害全身组织和器官。

先天性梅毒,又称胎传梅毒。引起胎儿全身性感染,导致流产或死胎;或出生呈现马鞍鼻、先天性耳聋等特殊体征。

微生物特性 1.形态与染色 有8~14个致密规则小螺旋, 两端尖直运动活泼,G-,但不易着染。 Fontana镀银染成棕褐色。在光镜下易于 1.形态与染色 有8~14个致密规则小螺旋, 两端尖直运动活泼,G-,但不易着染。 Fontana镀银染成棕褐色。在光镜下易于 查见。在暗视野显微镜下,可观察标本形 态和运动方式。

2.电镜下观察,有细胞壁和细胞膜。细胞壁外有包膜,细胞膜内为含细胞质和核质的螺旋形原生质圆柱体。绕着3—4根周浆鞭毛或内鞭毛 ,与运动有关。 3.不能在无活细胞的人工培养基中生长繁殖。 4.抵抗力极弱。对温度和干燥特别敏感,4 ℃3天死亡。 保存4 ℃3天血液就无传染梅毒的危险。

梅毒螺旋体检验 1.直接显微镜检查 初期梅毒,取下疳分泌物;二期梅毒取梅毒疹、病灶渗出物或局部淋巴结穿刺液,将上述检材置于玻片上用暗视野显微镜检查,如见有呈现运动活泼,沿其长轴滚动、屈伸、旋转、前后移行等的螺旋体即有诊断意义。

2.核酸检测 用PCR技术直接检测临床标本中梅毒螺旋 体的特异性DNA片段,用于检测的引物和 探针是编码外膜蛋白4.7kD的基因,其扩 增产物经斑点印迹,或电泳以Southern 印 迹法鉴定。

3.抗体检测 (1)非密螺旋体抗原试验 多用牛心肌的心脂质作为抗原,测定病人血 清中的反应素。初期梅毒病灶出现后1-2周时, 阳性率为53%~83%,二期梅毒的阳性率可 达100%,晚期梅毒的阳性率58%-85%,胎 传梅毒的阳性率为80%- 100%。

1)性病研究所实验室 (VDRL)玻片试验 所用抗原(0.03%心拟脂、0.21%卵磷脂、0.9%胆固醇,用无水乙醇配制)0.3ml加入装有0.3ml缓冲盐水的小瓶内(10—15ml容积),加塞混匀。再加2.4ml缓冲盐水即为抗原悬液,待检血清经56 ℃ 30min灭活,滴加于玻片的漆圈内加等量抗原液,摇转玻片5min充分混匀反应后观察结果。有大片絮状凝聚物为 (3+),中等凝聚物为(2+),细小凝聚物为(+),液体混浊为(—)。

2)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 卡片试验(RPR) 用活性炭颗粒吸附VDRL抗原。与反应素结合形成黑色凝集块,可肉眼观察结果。 取待检血清加于环状卡圆圈内,加VDRL抗原致敏活性炭1滴,旋转摇匀8min,观察结果。在白色底板出现明显黑色凝集颗粒为阳性,试验结果用肉眼很容易判断,不需显微镜,也易于推广。

可将标本倍比稀释进行半定量试验。对评价疗效和判断是否再感染有价值。

(2)密螺旋体抗原试验 用密螺旋体抗原检测病人血清中特异性抗体,由于梅毒螺旋体、雅司螺旋体等抗原性相似,所以用血清学试验不可能区别这些密螺旋体及其所致疾病。

1)荧光密螺旋体抗体 吸收试验(FTA-ABS) 先用吸收剂去除病人血清非特异性抗原,提高特异性,稀释成不同稀释度,加于预先涂有梅毒螺旋体抗原的玻片上,置湿盒内,37 ℃孵育30min,洗片后再用荧光素标记的羊抗人丙球蛋白抗体,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阳性者可见发荧光的梅毒螺旋体。FTA-ABS试验具高度特异性和敏感性,在第一期梅毒的头几天就可测出特异性抗体。

2)梅毒螺旋体荧光抗体 双染色试验(FTA—ABS-DS) 用 Nichol株梅毒螺旋体作抗原,用四甲基异硫氰酸若丹明结合的抗人球蛋白抗血清及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结合的抗梅毒螺旋体球蛋白双重染色,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检测血清中的抗TPlgG抗体。

FTA-ABS-DS法无论对早期梅毒或晚期梅毒都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且阳性出现时间早。一期梅毒阳性率达90%,晚期梅毒的阳性率为95%。对确诊病人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1.7%和92.o%,但技术要求较高,且较费时费钱,因此多用于实验室试验。

3)抗梅毒螺旋体抗体的微量 血凝检测(MHA-TP) 用抗原致敏红细胞作间接血凝试验是检测抗体最简易的方法,所用抗原是用梅毒螺旋体(Nichols株)提取物去致敏经醛化处理的绵羊红细胞,病人的血清先与非致病性Reiter细胞。血清若含有抗体则与这些细胞反应形成平铺孔底的凝集;用非致敏红细胞作对照,以除外非特异性凝集。

4)ELISA 用Nichols株为抗原,以超声波击碎。此法可用于各期梅毒诊断,灵敏度为96%,对感染血清灵敏度为95%。与荧光抗体双吸收法(FTA-ABS-DS)比较,两法符合率为96%。 ELISA试剂具有价廉、保存时间久且稳定(4个月)等优点,是目前梅毒血清学诊断试验的首选方法。

5)免疫印迹试验 (immuno-blotting test) 将梅毒螺旋体抗原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后,再将凝胶中的抗原经电转移至硝酸纤维薄膜上,将膜切成1.5mm宽小条。试验时加病人血清20μ l(1:100稀释),置摇床上室温过夜,次日用洗涤液洗3次后,加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抗人IgG抗血清(1:500稀释),室温作用1小时后,加底物显色5min后用蒸馏水冲洗,终止反应。出现蓝色区带为阳性。

WHO推荐用VDRL、RPR法对血清进行过筛试验,出现阳性者用FTA-ABS、FTA-ABS-DS、MHA-TP、ELISA和免疫印迹试验等方法做确认试验。

先天梅毒很难诊断,可用RPR半定量试验每月检测1次,连续6个月,检测反应素效价,或用VDRL定量试验查抗体效价变化。如效价增高或稳定在高水平,表明是先天梅毒。如抗体是来自母体 lgG,通常在2~3月内消失。

二、其他密螺旋体 有苍白密螺旋体地方亚种、极细亚种以及品他密螺旋体,分别引起地方性梅毒、雅司和品他病。大多发生于经济较落后地区的儿童。

微生物学检查,可从皮肤标本直接在暗视野显微镜下观察有无密螺旋体。也可用血清学试验检测血清中有无相应抗体。 由于与梅毒病原体形态、抗原结构,DNA同源性基本相同,无法区别。因此,查到密螺旋体及血清试验阳性只能诊断为密螺旋体感染,还必须结合临床表现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