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远 教授 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 微生物学教研室 《感染性疾病》 第三节 感染与抗感染免疫 李明远 教授 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 微生物学教研室
主 要 内 容 抗感染免疫机制 1、固有免疫 2、适应性免疫 抗细菌感染免疫 1、抗胞外菌感染的免疫 2、抗胞内菌感染的免疫 抗病毒感染免疫 3、感染的结局与免疫的持续时间 主 要 内 容
抗感染免疫机制 一、固有免疫: 1、特点: 2、组成: (1)屏障结构: 包括皮肤黏膜、血脑、胎盘屏障。 作用: 机械性阻挡、 作用: 机械性阻挡、 分泌杀菌物质、 正常菌群拮抗。
(2)吞噬细胞: 包括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及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趋化 黏附 吞入 杀灭与消化 完全吞噬与不完全吞噬 组织损伤 吞噬杀菌过程 趋化 黏附 吞入 杀灭与消化 吞噬作用的后果 完全吞噬与不完全吞噬 组织损伤
吞噬细胞吞噬杀菌过程
(3)体液因子: 补体、溶菌酶、乙型溶素、防御素
二、适应性免疫 1.体液免疫 --- 抗体 ---- 抑制病原体黏附 ---- 调理吞噬作用 ---- 中和细菌外毒素 ---- 抗体和补体的联合溶菌作用 ---- ADCC作用(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 的细胞毒效应激活NK细胞)
2. 细胞免疫 细胞毒性T细胞(CTL), CD4+Th1细胞 3. 黏膜免疫:M细胞与sIgA
抗细菌感染免疫 一、抗胞外菌感染的免疫 以中性粒细胞的吞噬、补体的调理溶菌 及特异性抗体为主。 二、抗胞内菌感染的免疫 以中性粒细胞的吞噬、补体的调理溶菌 及特异性抗体为主。 二、抗胞内菌感染的免疫 特异性细胞免疫是其主要的防御机制。
抗病毒感染免疫 固有免疫 干扰素 NK细胞 适应性免疫 体液免疫 病毒中和抗体 血凝抑制抗体 补体结合抗体 细胞免疫 细胞毒性T细胞 CD4+Th1
干扰素(Interferon, IFN) 干扰素是由病毒或其他干扰素诱生剂诱使人或动物细胞产生的一类糖蛋白,作用于机体细胞,可表现出抗病毒、抗肿瘤及免疫调节等多方面的生物活性。
天然干扰素α 、β、γ三型的特性比较 型别 诱生剂 产生细胞 编码的基因位于 pH 2.0 56℃ 种特异性 IFN-α 病毒 主要为白细胞在诱生剂刺激下产生 第21号染色体 稳定 低 IFN-β 有机聚合物 主要为成纤维细胞在诱生剂刺激下产生 强 IFN-γ T细胞促分裂剂,抗原 主要为致敏淋巴细胞在诱生剂刺激下产生 第12号染色体 不稳定
干扰素抑制病毒蛋白翻译的两种途径示意图
适应性免疫
(一)体液免疫 病毒中和抗体(virus neutralizing antibodies):指针对病毒某些表面抗原的 抗体。此类抗体能与细胞外游离的病毒结合 从而消除病毒的感染能力。主要是直接封闭 与细胞受体结合的病毒抗原表位,或改变病 毒表面构型,阻止病毒吸附、侵入易感细胞。 中和抗体不能直接灭活病毒,形成的免疫复 合物可被吞噬清除。有包膜的病毒与中和抗 体结合后,可通过激活补体导致病毒裂解。
IgG、IgM、IgA三类免疫球蛋白都有中和抗体的活性,但特性不同。IgG是唯一能通过胎盘的抗体。生后6个月的婴儿保留母体的IgG,较少患病毒性传染病。IgM不能通过胎盘。如在新生儿血中测得提示有宫内感染。IgM也可作早期诊断。SIgA存在于黏膜分泌液中,可阻止病毒的局部入侵。
(二)细胞免疫 CTL:可通过其抗原受体识别病毒感染的靶细胞,裂解和细胞凋亡靶细胞,达到清除或释放在细胞内复制的病毒体,从而在抗体的配合下清除病毒,因此被认为是终止病毒感染的主要机制。 活化的Th1:可通过分泌IFNγ、 TNF 多种细胞因子发挥抗病毒作用。
抗病毒免疫持续时间 抗病毒免疫持续时间的长短因病毒种类而不同,具有以下特点: 1.型别单一、可产生病毒血症的病毒,产生的免 疫力较为牢固,且持续时间较长。如水痘、天花、腮腺炎、麻疹、脊髓灰质炎病毒和乙型脑炎病毒等。 2. 无病毒血症的局部或粘膜感染,免疫力短暂,可多次感染。如流感病毒、鼻病毒等。 3.易发生抗原变异的病毒,免疫力短暂,如流感病毒。
复习思考题 1、简述抗胞外菌感染的免疫机制。 2、什么是干扰素?它有哪些生物学活性? 简述干扰素激活及其抗病毒机制 3、简述NK细胞及中和抗体的抗病毒机制。 4、抗病毒免疫的持续时间与哪些因素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