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 我所知道的康橋 指導老師:羅 夏美老師 組員:翁瑜軍、洪乙民、郝如萱 陳芷榆、吳禺萱
徐志摩基本簡介 1986年1月15日出生於浙江海寧富裕家庭,曾留學英國,卒於1931年11月19日,享年34歲。 原名章垿,字槱森,後改字志摩,著名武俠小說作家金庸的表兄。 新月派現代詩人,散文家。 一生追求「愛」、「自由」與「美」(胡適語)
徐志摩的婚姻 18歲時由父母安排,與15歲的張幼儀結婚。對徐志摩來說,這段婚姻並不美滿。張幼儀遠渡重洋到了英國後,才發現徐志摩在旅英期間邂逅了林長民的女兒林徽因(原名林徽音)。後來張幼儀與徐志摩離婚。然林徽因卻選擇了梁啟超之子梁思成。 徐志摩留學後回到北平,常與朋友王賡相聚。王賡的妻子陸小曼,對徐志摩影響甚大。陸小曼聰慧活潑,是獨生女,父親陸寶曾是日本名相伊藤博文的得意門生,回國後任賦稅司。徐志摩和陸小曼在北平交際場相識相愛,並談及婚嫁。
徐志摩的求學 徐志摩一生曾與多間大學結緣,1915年考入上海滬江大學、後轉讀國立北洋大學(今天津大學)、美國克拉克大學、哥倫比亞大學、英國倫敦大學,但直至1922年3月,他與張幼儀離婚後,轉入劍橋大學國王學院供讀(旁聽)七個月,這一短暫經歷對徐志摩卻影響至深。
作品風格 他的散文晶瑩蘊藉、詞采絢爛,富於情趣。他的詩融和歐美詩律及中國詩的難格,形成一種新抒情詩體,在奔放曲折中能充分運用俗語、民歌的複疊調。他的翻譯能作到流暢、正確。
主要作品 詩集:志摩的詩、猛虎集、雲遊。 散文集:落葉、巴黎的鱗爪、自剖、翡冷翠的一夜、秋、翡冷翠山居閒話。 小說散文集:輪盤。 另有戲劇-卞昆岡(與陸小曼合寫)、日記-愛眉小札、志摩日記,譯著-曼殊斐爾小說集等。
徐志摩與康橋 他曾說離美國後,仍一如草包,但住在劍橋時,每天忙著散步、划船、騎自轉車、抽煙、閒談、吃五點鐘茶、嚐油烤餅、看閒書,回國時發現自己原先只是一肚子顢頇。他在《吸煙與文化》 一文曾說:「我的眼是康橋教我睜的,我的求知慾是康橋給我撥動的,我的自我的意識是康橋給我胚胎的。」 劍橋的一景一物,自此成為徐志摩的創作靈感泉源。 1922年,徐志摩從劍橋留學歸中國後,曾作新詩《康橋,再會罷!》 1926年,徐志摩再度抵達英國,發表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橋》 1928年他第三次遊歷劍橋後,寫成《再別康橋》,這亦是徐志摩短暫人生中最後一次到訪劍橋,作品完成後3年,他在飛機意外中罹難身亡。
康橋
康河
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橋(節錄) 靜極了,這朝來水溶溶的大道,只遠處牛奶車的鈴聲,點綴這個週遭的沉默。順著這大道走去,走到盡頭,再轉入林子裏的小徑,往煙霧濃密處走去,頭頂是交枝的榆蔭,透露著漠楞楞的曙色,再往前走去,走盡這林子,當前是平坦的原野,望見了村舍,初青的麥田,更遠三兩個饅形的小山掩住了一條通道。
我所知道的康橋賞析 文章描述康橋初春時節的自然風光,及漫遊其間的樂趣。全文從康橋從清晨到黃昏,從林間小徑到村舍,從原野到河邊,嫵媚的風光及漫遊其間的樂趣。筆調熱情活潑,詞采華美絢麗,充分流露出徐志摩對康橋的深情與懷念。
新詩-再別康橋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 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雲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中的新娘; 波光裡的豔影,在我的心頭蕩漾。 軟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搖; 在康河的柔波裡,我甘心做一條水草。 那樹蔭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間,沉澱著彩虹似的夢。 尋夢撐一支長篙,向青草更青處漫溯, 滿載一船星輝,在星輝斑斕裡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別離的笙簫 夏虫也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橋!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 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 S.H.E-再別康橋
再別康橋賞析 他在撰寫《再別康橋》後似乎意識到那次「再別」,其實是一次訣別。 他說:「這是我第三次對康橋表達最深切最難捨離的感情,或許未來的時日裡,她只能永存在我的內心深處了!」他夫子自道,離開劍橋時,雖然仍聽機械的轟鳴和看見不少高樓大廈,但這首詩是特意向雲彩、金柳、柔波、青草和星輝作告別,跳出人與人之間離別的俗套,減少「傷離別」的味道。而全詩中所指的「輕輕」、「悄悄」、「沉默」是要營造寂然無聲的氣氛,減少沉重感,而多一點飄逸。
資料來源 維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wiki/%E5%BE%90%E5%BF%97%E6%91%A9 http://zh.wikipedia.org/zh-tw/%E5%86%8D%E5%88%A5%E5%BA%B7%E6%A9%8B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CHOaX2wx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