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态与功能 中国医科大学生理教研室 白 霞.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补 血 补血剂, 适用于血虚的病证。血虚与心、肝、 脾最为密切。症见面色萎黄,头晕目眩,唇爪色 淡,心悸,失眠,舌淡,脉细,或妇女月经不调, 量少色淡,或经闭不行等。常 用补血药如熟地、 当归、芍药、阿胶、龙眼肉等为主,根据病证的 需要和药物的特性,适当地配伍活血祛瘀、补气、 或理气之品组成方剂。 代表方剂.
Advertisements

1 出血性疾病 Disorders of Hemostasis 2 3 第一节 概述 l 出血性疾病是指由于人体的止血、 凝血功能发生障碍而导致临床上 皮肤、粘膜、内脏的自发性出血 或轻微损伤后出血不止的一组疾 病。
第九章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生理学 --- 血液 Physiology--- Blood. 白细胞 (Leukocyte,white blood cell) 定义 --- 为一类有核血细胞。 ×10 9 /L( /ul) 。 WBC 大于 1 万增多。 WBC 分类: 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
 第九章 人体内的物质运输. 依靠输血维持生命的孩子 重型 β— 地中海贫血 血液 第一节 感知血液.
血液和淋巴 山东大学医学院组胚教研室 Blood and Lymph.
生理学教研室 王晓燕 山东协和职业技术学院. 第三章 血液 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 血细胞生理  血液凝固  血型于输血.
第五章 血 液 血 液 生 理 第一节 体液与内环境 一体液 体液 细胞内液 —2/3 细胞外液 —1/3 占体重的 60%--70% 二、内环境 —— 细胞外液 稳态: 维持稳态的生理意义:
血液检查 ( 下 ). 二. 白细胞计数和 白细胞分类计数 白细胞起源、发育阶段 干细胞 祖细胞 前体细胞 成熟细胞.
第三章 血液 第三章 血液 长江大学医学院生理教研室 长江大学医学院生理教研室.
第 七 章 物质在生物体内的运输. 一、植物的运输系统 二、动物的运输系统 三、人的血液循环系统.
第三章 血 液 细胞外液的 4/5 在血管外 组织液 1/5 在血管内 血液 血液是一种流体组织,在体内不断循环,是内环境中最活跃 的部分, 是沟通各种组织液与物质交换的场所。 血液功能: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 - 气体和物质交换、散热; 参与生理性止血 参与机体防御功能.
血液 BLOOD 血液 细胞内、外液 体液 细胞外液 细胞内液 占体重的 60% 细胞直接生活的 液体环境,具体环境 内环境 为细胞内各种生化 反应进行的场所 组 织 液 4/5 血 浆 1/5.
骨 髓 干 细 胞 ↓ 白系祖细胞 淋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 定向白系祖细胞 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等 ↓(生成、释放) 可识别白系前体细胞
第三章 血 液 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 第二节 血 细 胞 生 理 第三节 生 理 性 止 血 第四节 血型与输血原则
第一节 抗原 基础医学院 医学概论教研室 主讲: 于智泉.
凝血与抗凝血平衡紊乱.
第十一章 血 液 的 生 物 化 学 Hemal Biochemistry.
第三章 血 液 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 第二节 血 细 胞 生 理 第三节 生 理 性 止 血 第四节 血型与输血原则.
BLOOD §1 血液的组成与理化特性 § 2 血细胞生理 § 3 生理性止血 § 4 血型与输血原则 暨南大学医学院生理教研室王跃春.
CHAPTER 3 BLOOD.
人体生理学 第三章 血液 Chapter 3 Blood 灵台电大工作站 李晓凤.
第 十 六 章 血液的生物化学 Hemal Biochemistry.
红细胞平均指数 P32 临床检验基础教研室 程杨艳.
第九章 凝血与抗凝血平衡紊乱 (Coagulation-anticoagulation disturbances) 内容纲要:
流动的组织 血液 岳阳市第十中学 王瑕.
第三章 血液(Blood) 体液 体内的液体。(占体重60%) 细胞内液 细胞外液 血量 人体内血液的总量。占体重7  8%
第三章 血 液 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的流体组织,在心 脏和血管内不断地循环流动。 功能?内环境?
第二章 血 液 (Blood Physiology)
第十一章:血液 (blood-system).
有人说我笨, 其实我不笨, 脱去竹笠戴草帽, 化工生产逞英豪。.
高中《生命科学》拓展型课程第三章第二节 孟德尔遗传定律的扩展 (第二课时) 罗店中学:晏牡丹.
第三章 出血与血栓的检测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实验诊断学教研室.
苏科版八上 第一节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2) 血 液 姜堰市张甸初中 单春网.
第一节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2) 血 液 江阴市长寿中学 徐利国 0709.
第三章 血 液 Blood.
止血与凝血障碍检查 复旦大学中山医院 血液科 徐建民.
Coagulation-anticoagulation disturbances
(Coagulation and Anti-coagulation Disturbance)
实验诊断 血栓与止血检验.
第六篇 血液系统疾病 出血性疾病.
Coagulation and anticoagulation imbalance
Overview [haiˈdrɔlisis ] 1. 轮流地, 交替地 [ɔ:l,tə:nitli] 电.
第十四章 血液的生物化学 Hemal Biochemistry.
第三章 血 液.
流动的组织 血液.
二、骨髓和血细胞发生(概述) 出生前造血器官 卵黄囊 肝 脾 骨髓 出生后造血器官 骨髓 ——红、粒、单、血小板 淋巴器官 ——淋巴细胞
第五章 血液生理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第三节 血细胞生理 第四节 血液凝固 第五节 免疫系统 第六节 血型与输血原则.
第三章 血液 (blood) 董 俊 长沙医学院生理教研室.
第三章 血液( BLOOD ) 主讲教师 : 张志方
第二节、血友病 甲型血友病 乙型血友病 丙型血友病.
凝血機轉 a指的是酵素的active type(活化態) 12 (表面因子) 7 (促凝血酶原激酶原) (3,因子 III) 11
第三章 出血、血栓与止血检查.
血液生理.
第三章 血液 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的流体组织;任何器官缺血都可造成组织的损伤甚至危及生命;同时,许多疾病会导致血液成分或性质改变,又是临床诊断的重要依据。 血液在心血管系统中不断循环流动,是内环境中最活跃的部分,成为沟通各部分组织液以及和外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 具有运输、缓冲、维持体温相对稳定、参与生理性止血和防御功能.
第十六讲 超敏反应(19) 一、概述 1. Hypersensitivity (allergy,anaphylaxis) 该物质
第十章 第一节 血液和血型(两课时).
特异性免疫过程 临朐城关街道城关中学连华.
疲劳 苍白 贫血 贫 缺乏 软弱无力 心悸 红细胞计数 血红蛋白 低于正常标准 头晕. 疲劳 苍白 贫血 贫 缺乏 软弱无力 心悸 红细胞计数 血红蛋白 低于正常标准 头晕.
促进凝血因子形成药.
人体生理学 Human Physiology
第三章 血 液 blood.
第二节 免疫球蛋白的类型 双重特性: 抗体活性 免疫原性(抗原物质).
第五章 血液生理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第三节 血细胞生理 第四节 血液凝固 第五节 免疫系统 第六节 血型与输血原则.
软骨与骨 Cartilage ﹠ Bone.
第三部分 补体及C反应蛋白测定 一、总补体活性的测定(溶血实验):
由IgG或IgM类抗体与细胞表面的抗原结合,在补体、吞噬细胞及NK细胞等参与下,引起的以细胞裂解死亡为主的病理损伤。
第四章 缺 氧 概念:组织得不到氧气,或不能充分 利用氧气时,组织的代谢、功 能,甚至形态结构都可能发生 异常变化,这一病理过程称为 缺氧。
第十三章 Chapter 13 B淋巴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 (B-cell immunity)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形态与功能 中国医科大学生理教研室 白 霞

第六节 血液

一、血液的组成 血浆 plasma 水,电解质,小分子化合物,蛋白质 2.血细胞 blood cells 红细胞 (RBC) 白细胞 (WBC) 血小板 (TC)

血细胞比容: 血细胞占全血的容积百分比。 男:40% ~ 50% 女:37% ~ 48%

二、血液的理化特性 (一)比重和粘滞性 1. 比重: 全血:1.050 ~ 1.060,取决于血细胞数量 血浆:1.025 ~ 1.030,取决于血浆蛋白含量 2. 粘滞性:(以水为1) 全血:4 ~ 5,取决于红细胞比容高低 血浆:1.6 ~ 2.4, 取决于血浆蛋白含量

(二)血浆渗透压 osmotic pressure 1.晶体渗透压: 血浆中晶体物质,如NaCl等所形成的渗透压。 生理作用: 维持细胞内外水平衡和细胞正常形态。

2.胶体渗透压: 血浆蛋白等高分子物质所形成的渗透压称胶体渗透压,主要来自白蛋白。 生理作用: 维持血管内外水的平衡和血浆容量。

(三)血浆PH 1.PH: 7.35 ~ 7.45 2.血浆中的缓冲物质 NaHCO3/H2CO3 Na2HPO4/ NaH2PO4

三、血细胞及其功能 (一)红细胞 red blood cell 1.数量、形态及功能 (1).数量: 男:4.5 ~ 5.51012/L 血红蛋白(Hb)含量: 男:120 ~ 160g/L 女:110 ~ 150g/L

(2).形态 (3).功能 ①. 运输O2和CO2 ②. 对机体产生的酸碱起缓冲功能

2.红细胞的生理特性 (1)可塑变形性 (2)渗透脆性 红细胞在低渗盐溶液中发生膨胀、破裂和溶血的特性称为红细胞渗透脆性。

(3).悬浮稳定性 红细胞稳定悬浮于血浆中不易下沉的特性。 通常以第一小时末红细胞沉降距离来表示红细胞的沉降速度,称为红细胞沉降率 (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ESR),即血沉。男: 0~15mm/h 女: 0~20mm/h 血沉加速是红细胞叠连的结果。叠连形成快慢的因素不在于红细胞本身,而在于血浆成分的改变。

3. 红细胞生成原料 (1). 铁和蛋白质:缺铁性贫血 (2) 3.红细胞生成原料 (1).铁和蛋白质:缺铁性贫血 (2).叶酸和维生素B12: 叶酸和维生素B12缺乏: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维生素B12的吸收需内因子的参与。 内因子缺乏:维生素B12吸收障碍

4. 红细胞生成调节物质 (1)爆式促进激活物 (2)促红细胞生成素 erythropoietin, EPO 肾脏产生,促进红细胞生成 (3)雄性激素

(二)白细胞 white blood cell 1. 分类及正常值 (1)总数:(4. 0~10 (二)白细胞 white blood cell 1.分类及正常值 (1)总数:(4.0~10.0)×109/L (2)分类: 中性粒 嗜酸粒 嗜碱粒 单核细胞 淋巴细胞

2.生理特性 (1).变形运动及渗出性 (2).游走性 (3).化学趋化性 (4).吞噬

3.WBC功能 (1).中性粒:吞噬作用 (2).嗜碱粒:释放多种生物活性物质 (3).嗜酸粒:限制嗜碱粒和肥大细胞在速 发过敏反应中的作用; 参与对蠕虫的免疫反应 (4).单核细胞:吞噬 (5).淋巴细胞:T:细胞免疫 B:体液免疫

(三)血小板 1.数量 正常值: (100~300)×109/L < 50 ×109/L 有出血倾向 2.生理特性 (1)粘附: 血小板粘着于非血小板表面 (2)聚集: 血小板之间相互粘着 (3)释放: 血小板受刺激后,主动外排生物活 性物质的现象。 (4)收缩: 与血小板收缩蛋白有关。 (5)吸附: 血小板表面可吸附凝血因子 :

3. 血小板的生理功能: (1)参与生理性止血的全过程 (2)参与凝血 (3)促进和抑制纤维蛋白溶解 (4)维持血管内皮的完整性

第七节 生理止血

生理止血: 血管损伤后血液从血管中流出,几分钟内自行停止的现象。 出血时间: 自血液从血管中流出到其自行停止的时间,正常1—3 分钟

生理性止血的过程: (一)血管收缩 (二)血小板止血栓的形成 (三)血液凝固

生理性止血过程示意图 :

第八节 血液凝固与抗凝血

(一) 凝血因子 血液凝固: 血液由流动的液体状态变成不能流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是由多种凝血因子参与的、复杂的酶促反应过程。 共14种,其中国际命名的12种,此外有前激肽释放酶和高分子激肽原。

国际命名的凝血因子 编号 中文名 英文名 因子Ⅰ 纤维蛋白原 fibrinogen 因子Ⅱ 凝血酶原 prothrombin 编号    中文名      英文名 因子Ⅰ    纤维蛋白原 fibrinogen 因子Ⅱ   凝血酶原 prothrombin 因子Ⅲ   组织因子 tissue thromboplastin 因子Ⅳ   钙离子 Ca2+ 因子Ⅴ    前加速素 proaccelerin 因子Ⅶ     前转变素 proconvertin 因子Ⅷ    抗血友病因子 antihemophilic factor.AHF 因子Ⅸ    血浆凝血活酶成分 PTC 因子Ⅹ Stuart-Prower factor 因子Ⅺ    血浆凝血活酶前质 PTA 因子Ⅻ    接触因子 contact factor 因子ⅩⅢ    纤维蛋白稳定因子 fibrin-stabilizing

凝血因子的特点: 1. 除因子Ⅳ是Ca2+外,其余均为蛋白质; 2. 除Ⅲ外,其它因子均存在于血浆中, 且大多在肝内合成; 3 凝血因子的特点: 1.除因子Ⅳ是Ca2+外,其余均为蛋白质; 2.除Ⅲ外,其它因子均存在于血浆中, 且大多在肝内合成; 3.因子Ⅱ,Ⅶ,Ⅸ,Ⅹ的合成需维生素K, 为依赖维生素K的凝血因子。

(二)凝血过程 1. 血液凝固的基本步骤 凝血酶原酶复合物(Xa,Ca2+,Ⅴa,PF3)形成 ↓ 凝血酶原 (Ⅱ) 凝血酶(Ⅱa) ↓ 纤维蛋白原(Ⅰ) 纤维蛋白(Ⅰa)

2.两条凝血途径 (1).内源性凝血途径 ①.所有参与凝血的因子均来自血液; ②.始动因子是因子Ⅻ; ③.因血管内皮露出胶原纤维 (或血液接触带负电荷的异物)而启动; ④.形成凝血酶原激活物过程涉及的因子多, 因而耗时长,比外源凝血慢。 缺乏 Ⅷ. Ⅸ. Ⅺ分别称为甲型、乙型和丙型血友病

(2).外源性凝血途径 ① 由血液外组织因子 (tissue factor,TF,FⅢ) 进入血液所启动的凝血过程; ② 始动因子是因子Ⅲ ; ③ TF是血管组织损伤释放出的,属辅因子, 与Ⅶ结合并使Ⅶa催化效力增加千倍; ④.形成凝血酶原激活物过程涉及因子少, 因而耗时短,比内源凝血快。

(三)抗凝血与纤维蛋白溶解 1. 血液中的抗凝因素 (1)血管内膜光滑完整 (2)血液循环不息 (3)血管壁可产生前列环素(PGI2) (4)血液中存在一些天然的抗凝血物质

抗凝血酶Ⅲ: 血浆糖蛋白;与凝血酶及凝血因子Ⅸ~Ⅻ活性中心结合 肝素: 一种粘多糖,可与抗凝血酶Ⅲ结合 抗凝血酶Ⅲ: 血浆糖蛋白;与凝血酶及凝血因子Ⅸ~Ⅻ活性中心结合 肝素: 一种粘多糖,可与抗凝血酶Ⅲ结合

2. 纤维蛋白溶解(自学) + + 纤溶酶原激活物 纤溶酶原 纤溶酶 纤维蛋白(原) 降解产物 纤维蛋白(原) 纤溶酶原激活物 抑制物 纤溶酶抑制物 + 纤维蛋白(原) 降解产物 纤维蛋白(原)

第九节 血型与输血原则

血型通常是指红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的类型。 一、ABO血型系统 (一)ABO血型系统的抗原和抗体 1.抗原(凝集原):存在于RBC膜上,有A,B抗原 2.抗体(凝集素):存在于血清中,有抗A,抗B抗体 3.红细胞凝集:不同血型者的血相混合时,发生红细 胞凝集成簇的现象

抗A、抗B为天然抗体,属IgM抗体,分子 量大,不能通过胎盘 (二)ABO血型的分型 血型 红细胞膜上的凝集原 血清中的凝集素 A型 A 抗B B型 B 抗A AB型 A + B 无 O型 无 抗A + 抗B 血清中不含与自身RBC抗原相对抗的抗体 抗A、抗B为天然抗体,属IgM抗体,分子 量大,不能通过胎盘

(二)ABO血型的鉴定 抗B 血清 抗A 血清 抗A抗B 血清 B 型 A 型 AB 型 O 型

二、Rh血型系统 (一)Rh抗原:D; E; e;C;c五种 通常将RBC膜上有D者称为Rh(+); 余者为Rh(-) 人血液中不存在抗Rh的天然抗体,只有当Rh(-)血型者接受Rh(+)血液后,才能产生抗Rh抗体;主要为IgG,分子量小,可通过胎盘

三、输血: (一)输血原则: 1.准备输血时先鉴定供血者与受血者血型 2.血型相符的输血前也必须作交叉配血检验 3.反复输血的受血者还要检测供血者与受血 者Rh血型 4.不同血型间输血只在紧急情况下进行, 但要注意输血量、速度及受血者的反应

(二)交叉配血试验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