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实验 (代谢部分) 指导教师:王国彦.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胎儿窘迫 重点内容 ①定义; ②病因; ③病理生理; ④诊断依据; ⑤处理原则。. 一、定义:胎儿在宫内缺氧危及胎儿健康和生命者称胎儿窘迫, 多发在临产后,也可见于妊娠晚期。 二、病因:母体血氧含量不足。 1) 导致胎儿缺氧的母体因素有 ①微小动脉供血不足:如妊高征等 ②红细胞携氧量不足:如重度贫血、一氧化碳中毒等;
Advertisements

中医护理 —— 鱼腥草 护理 1334 班 小组成员:郭丽丹 43 杨专 39 张建 35 李晓敏 27 陈燕红 25 张良州 8 分工合作: 收集整理 43 郭丽丹 35 张建 27 李晓敏 讲解 39 杨专 25 陈燕红 8 张良洲.
第四章 基础护理操作技术 中 国 医 科 大 学朱 闻 溪中 国 医 科 大 学朱 闻 溪 中 国 医 科 大 学朱 闻 溪中 国 医 科 大 学朱 闻 溪.
实验十八 碘量法测定维生素 C 的含量. 维生素 C 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 组成胶原蛋白的重要成份, 加速术后伤口愈合  增加免疫力,防感冒及病毒和细菌的感染  预防癌症  抗过敏  促进钙和铁的吸收  降低有害的胆固醇,预防动脉硬化  减少静脉中血栓的形成  天然的抗氧化剂.
客家娘酒 生命科学院 062 第二组 组长:李宗权 组员:林立强 李嘉豪 郑灿明 李耀斌 程惠源.
肝脏谷丙转氨酶活力测定. 一、实验目的 掌握谷丙转氨酶的测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 谷丙转氨酶作用于丙氨酸及 α- 酮戊二酸,生成谷氨酸与丙 酮酸。丙酮酸与 2.4- 二硝基苯肼作用,生成二硝基苯腙,此 物在碱性溶液呈红棕色,与经同样处理的标准丙酮酸比色, 求得丙酮酸的生成量以表示酶的活性。
第七章 氨基酸代谢. NH 2 -CH 2 -COOH + ½ O 2  H-CO-COOH + NH 2 第一节 Amino acid degradation 1. 氧化脱氨基 氨基酸在酶的作用下脱去氨基生成相应酮酸的过 程,叫氧化脱氨基作用 甘氨酸氧化酶 一. 氨的去路.
植物生理 植物细胞生理基础 同工酶. 学习目标 Click to add title in here Click to add title n here  掌握同工酶的概念。  了解同工酶的意义。
常见鱼病的诊断与防治 主讲:黄志秋.
第7章 隔离技术 厦门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基础护理教研室.
生活护理技术 项目一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项目二 排泄护理技术 项目三 促进呼吸功能护理 项目一 冷热疗法 项目二 标本采集 项目三
学习情境三 分娩护理 任务二 异常分娩妇女的护理 子任务1 产力异常.
血清总胆红素和结合胆红素的测定 董雷鸣.
实验二十七 磷、胆红素测定.
食品分析 实验.
实 验 七 微生物的分离、培养和菌种保藏.
微生物菌种保藏.
实 验 七 微生物的分离、培养和菌种保藏.
产后出血产妇的护理.
葡萄糖 合成 肌糖元 第六节 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 一、糖类代谢 1、来源:主要是淀粉,另有少量蔗糖、乳糖等。
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 制作:王殿凯.
片剂中抗坏血酸(Vc) 含量的测定 ——直接碘量法 基础化学实验I(无机化学与化学分析实验) 化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实验六 手工制香皂.
碘量法应用与实例:维生素C含量测定.
药 物 分 析 实 验 实验三 典型化学药的特殊杂质 和相关物质检查.
实验二、灯的使用、玻璃管加工和塞子钻孔.
粪 便 检 查 主讲老师:沈萍.
一、实验原理 氨基移换酶也称转氨酶,为广泛存在于生物机体内的酶,其作用为催化α-氨基酸的α- 氨基与α- 酮酸的α- 酮基互换。因此在氨基酸的合成和分解,尿素和嘌呤的合成等中间代谢过程中有重要作用。转氨酶的种类甚多。 任何一种氨基酸进行转氨作用时,都由其专一的转氨酶催化,它们的最适pH接近7.4。
第四组 成茜 吕含 马云飞 彭爽 邱雯 苏俐霞 施阳 孙路
第十七章 栓剂.
氨基酸的分离鉴定——纸层析法.
食物中主要成分的检验.
食物中主要营养成分的检验 上海市第二初级中学 王颖. 食物中主要营养成分的检验 上海市第二初级中学 王颖.
食物中主要营养物质的鉴定 汪岱华 黄耀佳 张雯婧
盆腔炎的护理 梅剑娟.
水中碘的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测定法.
实验三 马铃薯多酚氧化酶制备 及性质实验.
模块九 牛乳掺假检验 学习任务 1. 查阅资料,总结牛乳中掺假物质的种类 2. 查阅资料,总结牛乳中掺假物质的检测方法
实验五 细胞膜的通透性 目的要求 实验用品 观察细胞膜的通透性及各类物质进入细胞的速度 了解膜通透性的一般规律
专题3 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 课题1 菊花的组织培养.
实验3 邻甲苯胺法测定血糖.
Analytical Chemistry Experiment
EDTA标准溶液配制与标定 水总硬度的测定.
促胃肠动力药物筛选 —离体组织、器官水平药物筛选
水的总硬度及钙镁离子含量的测定.
培养基、试剂的配制及 细菌纯化培养.
化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Northwest University 基础化学实验I(无机化学与化学分析实验) 工业纯碱总碱度的测定.
混合碱的分析(双指示剂法) 一、实验目的 学习双指示剂法测定混合碱中碱组分含量的原理和方法 掌握HCl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方法.
硅酸盐中SiO2、Fe2O3、Al2O3、CaO和MgO的测定
Synthetic Chemical Experiment
胚胎原位杂交检测基因的时空表达模式.
复分解法制备硝酸钾.
重点化学方程式复习 Cl2+2NaOH=NaCl+NaClO+H2O Cl2+2OH-=Cl-+ClO-+H2O
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 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标本的制备与观察 徐志浩 遗传与基因工程教研室 院系楼西侧一楼 2016年.
3.9.1 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自学) 酸碱滴定法的应用实例 混合碱的测定(双指示剂法) 3.9 酸碱滴定法的应用
实验四 蛋白质呈色反应、沉淀反应 等电点测定
你有过呕吐的经历吗? 你感到胃液是什么味道的?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温州市第十四中学 李雅.
Synthetic Chemical Experiment
陕西省陕建二中 单 糖 授课人:庄 懿.
四、标准加入法 (Q=0) 序 号 测定液浓度 c c c 测定液体积 V V V 标液浓度 cS cS cS
第五节 缓冲溶液pH值的计算 两种物质的性质 浓度 pH值 共轭酸碱对间的质子传递平衡 可用通式表示如下: HB+H2O ⇌ H3O++B-
化学反应速率与活化能的测定.
盐酸溶液中氯化氢含量的测定.
铁矿(或铁粉)中全铁含量的测定 (无汞定铁法)
过氧化氢含量的测定.
遗传病的分析3 培养细胞的染色体制备.
碘量法 测定铜合金中铜的含量.
第三节 水溶液的酸碱性及pH计算 一、水的质子自递反应 水的质子自递反应: 水分子是一种两性物质,它既可 给出质子,又可接受质子。于是在水
病理生理学教研室 细胞信号通路检测(一) 总蛋白提取.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生物化学实验 (代谢部分) 指导教师:王国彦

实验一 氨基转移反应的定性鉴定 实验目的 1. 学习一种鉴定氨基移换作用的简便方法及其原理; 2. 进一步掌握纸层析的原理和操作技术; 1.  学习一种鉴定氨基移换作用的简便方法及其原理; 2.  进一步掌握纸层析的原理和操作技术; 3.  了解氨基移换作用在中间代谢中的意义。

实验原理 氨基移换酶也称转氨酶,它能催化α-氨基酸的氨基与α-酮酸的α-酮基互换,这种作用称为氨基移换作用。它在生物体内蛋白质的合成与分解等中间代谢中,在糖、脂肪、蛋白质三类物质代谢的相互联系、相互转化上,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任何一种氨基酸进行转氨作用时,都由其专一的转氨酶催化。它们的最适pH接近7.4。在各种转氨酶中,以谷氨酸—草酰乙酸转氨酶(简称谷草转氨酶、GOT)及谷氨酸—丙酮酸转氨酶(简称谷丙转氨酶、GPT)活力最强。它们催化的反应如下:

上述两种酶均广泛存在于生物机体中,在正常人血清中也有少量存在。机体发生肝炎、心肌梗塞病变时,血清中转氮酶活力显著增加,在临床上转氨酶活性的测定有重要意义。测定转氨酶活性的方法很多,如分光光度法,纸上层析法及光电比色法等。 本实验利用纸层析法,检查由谷氨酸和丙酮酸在谷丙转氨酶的作用下所生成的丙氨酸,证明组织内氨基移换作用。为了防止丙酮酸被组织中其它酶所氧化或还原,可加碘乙酸或溴乙酸抑制酵解作用或氧化作用。

试剂和器材 1. 试剂 (1) 实验动物----家兔 (2) 1/15mol/L磷酸缓冲液(pH=7.4) 1.  试剂 (1) 实验动物----家兔 (2) 1/15mol/L磷酸缓冲液(pH=7.4) (3) 1%谷氨酸溶液(用KOH中和至中性) (4) 1%丙酮酸溶液(用KOH中和至中性) (5) 0.1%碳酸氢钾溶液 (6) 0.05%碘乙酸溶液 (7)15%三氯醋酸溶液

(8) 标准丙氨酸溶液(0.1%) (9) 标准谷氨酸溶液(0.1%) (10)0.1%水合茚三酮乙醇溶液 (11)酚溶剂:在大烧杯中,加蒸馏水40ml,再加入新蒸馏的无色的苯酚150g。在水浴中加热搅拌,混合至酚完全溶解。将该溶液倒入盛有100ml蒸馏水的500ml分液漏斗内,轻轻振荡混合,使其成为乳状液。静置7-10h,乳状液变成两层透明的溶液,下层为被水饱和的酚溶液(即酚溶剂),放出下层,贮存在棕色试剂瓶中备用。

2.  器材 (1) 解剖刀、剪及镊子。 (2) 解剖盘。 (3) 表面皿。 (4) 匀浆器。 (5) 台秤。 (6) 离心管和离心机(台式) (7) 试管及试管架 (8) 恒温水浴 (9) 毛细玻璃管

(10)直尺 (11)2H铅笔 (12)层析滤纸(国产新华1号滤纸) (13)电热鼓风干燥箱 (14)层析用具:玻璃钟罩、层析缸和小烧杯。 针、线、喷雾器。

操作方法 1.  酶液的制备 将兔击晕,迅速解剖,取出肝脏,在低温条件下剪碎。用表面皿称取1.5g肝脏,放入匀浆器中,再加入3ml磷酸缓冲液。研成匀浆后,倒入离心管中,在2500r/min的条件下,离心5min,取上清液,即为制备的酶液。

2.体外氨基移换反应 取2支试管,编号。向1号试管中加入15%三氯醋酸溶液10滴和酶液10滴,混匀,静置15min,做对照管。向2号试管中加入酶液10滴,然后向1、2号试管中各加入1%谷氨酸溶液10滴、1%丙酮酸溶液10滴、0.1%碳酸氢钾溶液10滴和0.05%碘乙酸溶液5滴,混匀,放入37℃-40℃恒温水浴中保温1.5-2h。在保温过程中,将试管摇荡几次。保温完毕后取出试管,立即向第2号试管中加入15%三氯醋酸溶液10滴以沉淀蛋白质终止酶反应。将2支试管的内容物分别离心,2500r/min,5min。将上清液转移到试管中,用塞塞紧放置于低温处备用。

3.纸上层析法检查 两人合用一张滤纸(宽15cm,长20cm),在其一端距边缘1.5cm处,用铅笔轻画一条与纸边平行的直线做为层析基线,在基线上每隔2cm用铅笔点一小点,共8点,点外画一半径为1.5mm的小圆圈。如图所示:

每人4个点(标准丙氨酸溶液、标准谷氨酸溶液、对照上清液、样品上清液)。点样时,将毛细管口轻轻触到滤纸上,使每种溶液分别形成直径为2-3mm的圆斑,每次点样后,自然风干或吹风机吹干,再点下一次,重复3-4次,点样量应均匀相等。完成点样后,将滤纸卷成圆筒,用线将两端缝合,并留一宽缝,以免接触产生毛细现象。缝好后放入层析罩内。

用被酚所饱和的水溶液,平衡20min后,用带小漏斗的玻璃管从层析罩上加饱合酚试剂25ml于层析缸内。然后,立即盖紧塞子,当溶剂前沿达到距滤纸上端约2.5cm处,取出滤纸,晾干或吹干,以除去酚溶剂,用喷雾器向滤纸均匀喷洒0.1%茚三酮乙醇溶液,放入60-80℃烘箱中显色10-15min。 氨基酸与茚三酮反应,在滤纸上呈现紫红色斑点。

实验二 脂肪酸的β-氧化 实验目的 1.了解脂肪酸的β-氧化作用; 2.  通过测定和计算反应液内丁酸氧化生成丙酮的量,掌握测定β-氧化作用的方法及其原理。

实验原理 根据β—氧化学说,机体组织能将脂肪酸氧化生成乙酰辅酶A。两分子乙酰辅酶A可再缩合成乙酰乙酸。在肝脏内,乙酰乙酸可脱羧生成丙酮,也可还原生成β-羟丁酸。乙酰乙酸、β-羟丁酸和丙酮总称为酮体。酮体为机体代谢的中间产物。在正常情况下,其产量甚微;患糖尿病或食用高脂肪膳食时,血中酮体含量增高,尿中也能出现酮体。

本实验用新鲜肝糜与丁酸保温,生成的丙酮可用碘仿反应测定。在碱性的条件下,丙酮与碘生成碘仿。反应式如下: 2NaOH+I2→NaIO+NaI+H2O CH3COCH3+3NaOI→CHI3+CH3COONa+2NaOH 碘仿 剩余的碘,可用标准硫代硫酸钠滴定。 NaOI+NaI+2HCl→I2+2NaCI+H2O I2+2Na2S2O3→Na2S4O6+2NaI 根据滴定样品与滴定对照所消耗的硫代硫酸钠之差,可以计算由丁酸氧化生成丙酮的量。

试剂和器材 1. 材料 动物:家兔 2. 试剂 (1)Locke氏溶液:取0.9g氯化钠、0.042g氯化钾、0.024g 1.  材料 动物:家兔 2.  试剂 (1)Locke氏溶液:取0.9g氯化钠、0.042g氯化钾、0.024g 氯化钙、0.015g碳酸氢钠及0.1g葡萄糖,溶于水中,稀释到100ml (2)0.1mol/L碘溶液:称取12.7g碘和约25g碘化钾,溶于水中,稀释到1000ml,混匀,用标准硫代硫酸钠溶液标定.

(3)pH7.6,mol/L的磷酸缓冲液. (4)0.2mol/L丁酸溶液:取18ml正丁酸,用1mol/L氢氧化纳溶液中和至pH=7.6,并稀释至1000ml。 (5)15%三氯乙酸溶液。 (6)10%氢氧化钠溶液。 (7)10%盐酸溶液。

3.  器材 玻璃皿 锥形瓶(50ml) 试管及试管架 移液管(2.5ml) 漏斗 微量滴定管(5ml) 剪刀及镊子 小台秤 恒温水浴

操作方法 击毙动物(家兔),迅速放血,取出肝脏,在玻璃皿上剪成碎糜。 取50ml锥形瓶2个,各加入3ml Locke氏溶液和2ml pH7.6的磷酸缓冲液。在一个锥形瓶中,加入3ml0.2mol/L丁酸溶液,另一个锥形瓶作为对照。取约0.5g肝组织两份(相等重),分别置于两个锥形瓶内,混匀,于37℃恒温水浴内保温。

保温2小时后,取出锥形瓶,各加入2ml 15%三氯乙酸溶液,在对照瓶内追加3ml 0 保温2小时后,取出锥形瓶,各加入2ml 15%三氯乙酸溶液,在对照瓶内追加3ml 0.2mol/L丁酸溶液。混匀,静置15min后过滤,分别吸取5ml滤液,放入另外两个锥形瓶中,各加5ml 0.1N碘溶液和10%NaoH 5ml,摇匀后静置10分钟加入5ml 10% HCl中和。然后,用0.1mol/L硫代硫酸钠溶液滴定剩余的碘,滴至浅黄色时,加几滴淀粉溶液作指示剂。摇匀,并继续滴到蓝色消失,记录滴定样品与对照所用的硫代硫酸钠的毫升数,并按式计算样品丙酮含量:

丙酮含量=(B-A)×0.9667×10 5 式中,B为测定对照实验所消耗的0.1mol/L硫代硫酸钠溶液ml数;A为滴定样品所消耗的0.1mol/L硫代硫酸的溶液ml数;0.9667为1ml 0.1mol/L硫代硫酸钠溶所相当的丙酮mg数。

思考题: 1.什么叫氨基移换(或转氨基)作用? 试说明该作用得特点,及在中间代谢中得意义. 2.为什么说脂肪酸β-氧化实验的关键是制备新鲜的肝糜? 3.什么叫酮体?为什么正常代谢时产生的酮体量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