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胰岛素及口服降血糖药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相对或绝对不足或引起的代谢紊乱性的疾病。 Ⅰ型--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IDDM) ; Ⅱ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NIDDM) 。 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糖尿病的药物有胰岛 素和口服降血糖药。
第一节 胰岛素 (Insulin;Ins)
人胰岛素结构
猪胰岛素结构
【体内过程】 1. 口服易被消化酶消化。皮下给药吸收快,作用迅速。为延长作用时间,可加入碱性蛋白和锌制成中效和长效胰岛素制剂。 2 【体内过程】 1.口服易被消化酶消化。皮下给药吸收快,作用迅速。为延长作用时间,可加入碱性蛋白和锌制成中效和长效胰岛素制剂。 2.肝肾中灭活,半衰期为10分钟,但生物效应可维持数小时。
【药理作用】 1、糖代谢:降低血糖 2、脂肪代谢:促进脂肪合成并抑制其分解 促进细胞膜对葡萄糖的转运,增加外周组织 对糖的摄取; 加速葡萄糖的酵解和氧化; 促进糖原的合成和贮存,抑制糖原分解和异生。 2、脂肪代谢:促进脂肪合成并抑制其分解 从而减少游离脂肪酸和酮体生成。
3、蛋白质代谢: 促进蛋白质的合成,抑制蛋白质的分解。 4、促进K+内流 Ins可激活Na+-k+-ATP酶 ,促进K+进入细胞 内,降低血钾。
【临床用途】 对各型糖尿病均有效。 (1)IDDM(I型糖尿病) 胰岛素是唯一的治疗药物须终身服药。 (2)NIDDM (II型糖尿病) 经饮食控制及口服降血糖药无效者。
(3)糖尿病急性并发症 ①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②非酮症高血糖高渗性昏迷 给予足量的胰岛素;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纠正高血糖、高渗状态,不宜使用大量胰岛素。
极化液 (4)糖尿病伴有合并症 (5) 细胞内缺钾(GIK) 糖尿病合并重度感染、高热、妊娠和手术等。 GS +Ins+Kcl可促进血液中钾进入细胞内。 极化液
【不良反应】 1、低血糖及低血糖休克: 口服糖水;重者立即静注50%GS抢救。 2、过敏反应: 3、胰岛素抵抗: 4、局部反应: 可用组胺受体阻断剂处理;严重者用GCS。 3、胰岛素抵抗: 4、局部反应: 注射部位出现炎症,皮下硬结,皮下脂肪萎缩。
第二节 口服降血糖药 一、磺酰脲类(胰岛素分泌促进药) 二、双胍类 三、胰岛素增敏剂 四、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一 磺酰脲类 甲苯磺丁脲 格列苯脲(优降糖) 格列吡嗪 格列齐特(达美康) 一代 二代 三代 氯磺丙脲
【 药理作用及机制】 1、 降血糖作用: 特点:对胰岛功能尚存的病人有效,可降低 正常人的血糖。 (1)刺激胰岛ß细胞分泌胰岛素; (2)降低血清糖原水平; (3)增加靶组织与胰岛素的结合能力。
2、对水排泄的影响: 3、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格列本脲、氯磺丙脲能促进ADH的分泌。 第三代药物能降低血小板粘附力,对预防或减轻糖尿病人微血管并发症有一定作用。
【临床用途】 2型糖尿病: 用于胰岛功能尚存且单用饮食控制 无效Ⅱ型糖尿病; 尿崩症:氯磺丙脲与氢氯噻嗪合用。
【不良反应】 1、胃肠道反应: 2、过敏反应: 3、肝损伤: 4、持久的低血糖: 老人和肝肾功能不良DM者忌用。
二、双胍类 常用药物有: 甲福明 (二甲双胍) 苯乙福明(苯乙双胍)
【药理作用】 特点:对正常人血糖无影响,而对胰岛功能 正常或丧失的糖尿病患者可明显降低血糖。 原理: 促进脂肪组织摄取GS 阻碍食物的吸收
轻症II型糖尿病,尤其是肥胖和单用饮食控制无效者 【用途】 轻症II型糖尿病,尤其是肥胖和单用饮食控制无效者 【不良反应】 胃肠道反应常见。危及生命的不良反应为乳酸血症。
三、胰岛素增敏剂 —— 罗格列酮 改善胰岛素抵抗及降低血糖 改善脂质代谢紊乱及防治II型糖尿病的血管并发症 保护及增强胰岛细胞功能
四、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阿卡波糖(拜糖平) 【作用机制】 阿卡波糖 双糖 单糖 GS 多糖 为新型口服降血糖药,降低餐后血糖明显。 吸收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患者在受到感染、外伤、手术等应激因素时,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糖代谢紊乱,脂肪分解加速,酮体生成增多,出现酮血症和酮尿称酮症,乙酸和β-羟丁酸均为较强的有机酸,机体产生酸中毒,统称酮症酸中毒。
糖尿病高渗性昏迷是糖尿病的急性严重并发症之一,临床以极度高血糖、血浆渗透压升高、严重脱水、无明显的酮症、伴有神经损害为主要特点。
糖 尿 病 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