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染料基础 一、染料的概念 染料是指一类能溶于水,对纤维有亲和力的有色物。 染料必须具备的三个基本条件 1、能溶于水;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仪 器 分 析 实 验仪 器 分 析 实 验 主讲人:刘江涛 重庆师范大学 化学学院.
Advertisements

氨基酸转换反应 ( 一 ) 血液中转氨酶活力的测定 一. 目的 : 了解转氨酶在代谢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及其在临 床诊断中的意义, 学习转氨酶活力测定的原理和方 法。 二. 原理 : 生物体内广泛存在的氨基转换酶也称转氨酶, 能 催化 α – 氨基酸的 α – 氨基与 α – 酮基互换, 在氨基酸 的合成和分解尿素和嘌呤的合成等中间代谢过程中.
仪器分析 第四章 中国矿业大学 化工学院 应化系 紫外吸收光谱分析.
染料的颜色与结构的关系 张晓莉.
第八章 染料.
第3章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ltraviolet and visible spectrophotometry; UV-vis )
实验二十七 磷、胆红素测定.
课程要求: 每次课后都要做1~2题与上课内容相关的练习,学委按学号排好,交到研究生助理师兄师姐处。 课程成绩 期末笔试60%,平时成绩40%
维生素A结构和性质、鉴别试验.
3.5.2 过氧化物交联 缩合交联的优点: 缩合交联的缺点: 如何来制备高强度的硅橡胶? 如:管材,垫圈。 基胶流动性好;易于封装,密封。
(Ultraviolet Absorption Spectroscopy)
第七章 三萜以及苷类 定义 三萜(triterpenoids)是由30个碳原子组成的萜类化合物。(指基本骨架,不包括糖),可认为是由6个异戊二烯缩合而成的。 分类 从结构上分两大类:四环三萜 五环三萜 存在形式:游离形式(苷元) 苷的形式(与糖结合)
第十章 吸光光度法 吸光光度法(Absorption Photometry)是一种基于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而建立起来的一种分析方法。包括可见吸光光度法、紫外-可见吸光光度法和红外光谱法等。 吸光光度法同滴定分析法、重量分析法相比,有以下一些特点: (一)灵敏度高 吸光光度法测定物质的浓度下限(最低浓度)一般可达1-10-3%的微量组分。对固体试样一般可测到10-4%。如果对被测组分事先加以富集,灵敏度还可以提高1-2个数量级。
第九章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实验一 利用紫外吸收光谱检查药物维生素C的纯度
第九章 阳离子染料 张晓莉.
第一章 光谱技术 作 者: 王 英 联系电话:
第二节 比色法和可见分光光度法 一. 概述 (1) 比色法和可见分光光度法的特点 比色法: 在分析化学中, 利用比较
第二节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方法 定性鉴别 纯度检查 一、定性分析 二、定量分析 单组分的定量方法 多组分的定量方法.
纺织化学电子教案 ----纺织工程专业 第五章 胺 染料 青岛大学.
Instrumental Analysis
染料化学 主讲:张 晓 莉.
第一章 商品 第一节 价值创造 第二节 价值量 第三节 价值函数及其性质 第四节 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与利己利他经济人假设.
Automatic biochemical analyzer
实验3 邻甲苯胺法测定血糖.
由中心离子和单齿配位体(如 NH3, Cl-, F-等)形成,分级络合
                                                                                                                                                                
Presenter: 宫曦雯 Partner: 彭佳君 Instructor:姚老师
光学谐振腔的损耗.
第三讲 势箱模型.
ACD/ChemSketch软件在有机化学教学中的简单应用
紫外-可见分子吸收光谱法 Ultraviolet and Visible Absorption Spectrometry
龙湾中学 李晓勇 学习目标: 能根据所给溶液写出单一溶液、混合溶液中的电荷守恒关系式。
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三、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 基本要点: ABn分子或离子的几何构型取决于与中心A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目。 价层电子对=σ键电子对+孤对电子对
Visible Spectrophotometry and Ultraviolet Spectrophotometry
常用仪器分析方法概论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电势分析法.
第二章 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法.
第8章 静电场 图为1930年E.O.劳伦斯制成的世界上第一台回旋加速器.
第三章 辐射 学习单元2 太阳辐射.
基准物质(p382,表1) 1. 组成与化学式相符(H2C2O4·2H2O、NaCl ); 2. 纯度>99.9%; 3. 稳定(Na2CO3、CaCO3、Na2C2O4等) 4. 参与反应时没有副反应.
从物理角度浅谈 集成电路 中的几个最小尺寸 赖凯 电子科学与技术系 本科2001级.
第7讲 自旋与泡利原理.
第九讲 光学材料 作业: P313: 10.5, 10.6, 10.7, 10.9, 10.10, 10.11,
一、驻波的产生 1、现象.
药物的跨膜转运.
电影海报设计 ——巧用“分层云彩”滤镜.
你有过呕吐的经历吗? 你感到胃液是什么味道的?
激光器的速率方程.
第十一章 配合物结构 §11.1 配合物的空间构型 §11.2 配合物的化学键理论.
第15章 量子力学(quantum mechanics) 初步
有关“ATP结构” 的会考复习.
光合作用的过程 主讲:尹冬静.
离子反应.
四、标准加入法 (Q=0) 序 号 测定液浓度 c c c 测定液体积 V V V 标液浓度 cS cS cS
§5.3 泡利原理和同科电子 一、确定电子状态的量子数 标志电子态的量子数有五个:n,l,s,ml,ms。
物理化学 复旦大学化学系 范康年教授 等 2019/5/9.
一 测定气体分子速率分布的实验 实验装置 金属蒸汽 显示屏 狭缝 接抽气泵.
第18 讲 配合物:晶体场理论.
H核磁共振谱图解析举例 解析NMR谱: 共振信号的数目,位置,强度和裂分情况 信号的数目: 分子中有多少种不同类型的质子
Astrid Schödel 全球质量管理总监
守恒法巧解金属与硝酸反应的计算题.
第二章 染料的结构与颜色 主要内容 2.1 光与色 2.2 有机化合物的发色理论 2.3 染料分子发色体系结构与颜色的关系
§17.4 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一. 德布罗意假设(1924年) 波长 + ? 假设: 实物粒子具有 波粒二象性。 频率
§2.4 典型化合物的红外光谱 1. 烷烃 C-H 伸缩振动(3000 – 2850 cm1 )
FH实验中电子能量分布的测定 乐永康,陈亮 2008年10月7日.
细胞分裂 有丝分裂.
项 目 九 分 光 光 度 分 析 黄根成.
实验十八 图谱解析实验 根据谱图,推定未知苯系物的结构
第三章 紫外和可见吸收光谱 §3.1 基本原理 电子跃迁: * ,n* , * , n* 能量大,波长短,远紫外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三章 染料基础 一、染料的概念 染料是指一类能溶于水,对纤维有亲和力的有色物。 染料必须具备的三个基本条件 1、能溶于水; 第三章 染料基础 一、染料的概念 染料是指一类能溶于水,对纤维有亲和力的有色物。 染料必须具备的三个基本条件 1、能溶于水; 2、对纤维具有亲和力; 3、具有颜色。 颜料 颜料是指一类不能溶于水,对纤维没有亲和力的有色物。 颜料可依靠黏合剂的作用机械地黏着于纤维上,故又称涂料。

二、 染料的发展与分类 1、染料的发展 天然染料(植物染料、矿物染料) 合成染料(1856年英国珀金苯胺紫) 偶氮染料(1862年起) 直接染料(1884年刚果红) 靛蓝(1879年) 蒽醌类还原染料( 1901年波蒽)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合纤的发展,合成了许多新的染料。 Oeke-Tex Standard 100 (生态纺织品标准)

Oeke-Tex Standard 100 (生态纺织品标准) 1992年颁布,1997年、1999年修定,2002年新版。 该标准对纺织品上的有害物含量作出了明确规定。 该标准强调致癌染料、强致癌性芳香胺染料、致敏染料 禁止在下列四类纺织品中使用。 A 直接与皮肤接触的纺织品; B 不与皮肤直接接触 的纺织品; C 婴幼儿用纺织品; D 装饰用纺织品。

2、染料的分类 (1)化学分类 按染料分子的化学结构中特征基团进行分类。 化学分类共分8类。 ①偶氮 ②蒽醌 ③靛类 ④酞菁 ⑤硫化 ⑥甲川 ⑦三芳甲烷 ⑧杂环 这一分类方法有利于掌握染料的结构特点及合成途径,适用于染料生产者。

偶氮染料 染料分子结构中都含有偶氮基(-N=N-),联接芳环而成共轭 体系(发色体系)。 1、品种最多,产量最大,色谱最全,占染料的总数60%以上,包括直接、活性、分散、酸性、阳离子染料等。 2、按所含“-N=N-”的数目,可分为单、双、多(三个以上)偶氮染料,其中单、双偶氮类居多。 普施安橙MX-G 直接冻黄G

蒽醌染料 染料分子结构中含蒽醌基本结构 结构类型较多,分子结构较复杂,数量上仅次于偶氮染料,约占染料总量的20%~30%,价格较高。 分散紫 还原蓝RSN

靛类染料 1、靛蓝结构类 染料分子结构中含有靛蓝基本结构。 2、硫靛结构类 染料分子结构中含有硫靛基本结构。 还原红5B 靛蓝

酞氰染料 酞氰染料品种不多,多为色泽鲜艳的翠蓝和绿色等,日晒牢度特别优良,可达八级。 酞氰染料的结构是由4个1,3-二亚氨基二氢异吲哚单体缩合而成的环状化合物,简写PC。 PC可以和Cu,Fe,Mn,Cr,Co等络合形成CuPC,FePC等。 酞菁蓝 酞菁

硫化染料 硫化染料的分子具有较复杂的含硫结构,因为其制造是由芳胺或酚类加硫磺或多硫化钠经熔融硫化而成,其结构目前仍未确定。 据推测,硫化染料分子结构可能含有多硫键、噻唑,噻蒽和吩噻嗪酮等结构。 硫化染料的品种不多,主要是蓝、黑、棕,但成本低,用量很大。

甲川染料 染料的发色体系依靠碳原子的单双键结构形成共轭体系。 染料的主要品种是阳离子染料和分散染料,例: 阳离子艳红5GN和分散坚牢黄。

三芳甲烷类染料 染料分子中含有三芳甲烷结构(三个芳基连结在一个碳原子上),包括碱性和阳离子染料的红、紫、蓝等。如碱性蓝G。 这类染料色泽鲜艳,但在棉上日晒牢度较差,耐酸碱性能差。 在分子上引入磺酸钠基,也可成为酸性染料,如酸性湖蓝V。 三芳甲烷 酸性湖蓝V

杂环染料 结构有: 呫吨、 吖啶、 吖嗪、 噻嗪 吖啶 呫吨 吖嗪 噻嗪

这一分类方法有利于掌握染料的应用特点,适用染料使用者。 (2)应用分类 按染料的应用特点进行分类。 应用分类目前主要有11类。染料主要应用类别 ①直接染料 ②活性染料 ③还原染料 ④可溶性还原染料 ⑤硫化染料 ⑥不溶性偶氮染料 酸性染料 酸性媒染染料 酸性含媒染料 分散染料 阳离子染料 毛用染料 棉用染料 涤用染料 腈用染料 这一分类方法有利于掌握染料的应用特点,适用染料使用者。

三、染料的命名 方法: 三段命名法 冠称 +色称 +尾注 = 1、冠称 即染料应用类别的名称。故又称属称或属名。 (1)普通属名 即共用的类别名称。 如直接、活性、酸性染料等 (2)专用属名 染料制造厂家专用的类别名称。 注:同一类别的染料,不同厂家有不同的专用属名。 Remazol(赫斯特) Pricion(卜内门) Sumifix(住友) 活性染料 Cibacron(汽巴) Sunfix(五荣) Levafix(拜耳)

2、色称 即染料上染纤维后所得染品颜色的名称。 (1)物理色词:红、橙、黄、绿、青、蓝、紫、黑 等; (2)自然现象色词:天蓝、海蓝、湖蓝、金黄等; (3)动物色词:鼠灰、驼色等; (4)植物的名称:橘红、桃红、玫红、草绿等。 为区分色彩上的差异,可在色词前加上适当的修饰 词,如,老、嫩、深、浅、亮、暗、艳等。

即对染料的性能加以说明。常用英文字母表示。 (1)说明染料的色光、用途等 R 表示带红光; V 表示带紫光 G 表示带绿光; Y 表示带黄光 3、尾注 即对染料的性能加以说明。常用英文字母表示。 (1)说明染料的色光、用途等 B 表示带蓝光或青光; R 表示带红光; V 表示带紫光 G 表示带绿光; Y 表示带黄光 L 表示耐光性好; D 表示适用于染色;或表示色泽稍暗; P 表示适用于印花或染纸。

(2)表示染料的浓度和力份等 浓度: conc-----------表示浓 H.C.-----------表示高浓 ex.conc------- 表示特浓 Double--------表示双倍浓 力份: 染料生产厂家以某一质量分数作为力份标准(力份视为 100%),与其相比而确定的相对浓度。 染料力份是一个相对值,不是染料含量的绝对值,它是将 标准染料的力份定为100%,与标准染料在相同条件下染色, 若染得色泽深浅相同时所需要的染料量为标准染料量的0.5 倍,则力份为200%,若是2倍,则力份是50%。 所以工厂对每批商品染料要加以检验,标定力份,如: 50%、100%、200%等。

(3)表示染料的物理状态 pf 表示细粉状 s.f. 表示超细粉状 gr 表示颗粒状 paste 表示浆状 liq. 表示液状 pdr 表示粉状 pf 表示细粉状 s.f. 表示超细粉状 gr 表示颗粒状 paste 表示浆状 liq. 表示液状 p.f.f.d 表示染色用细粉状 p.f.f.p 表示印花用细粉状

四、 染料的颜色及其影响因素 (一)染料的颜色 (二)影响染料颜色的因素

(一)染料的颜色 1、染料颜色的形成 (1)光与色 染料的颜色是染料对光的作用在人们视觉上的反映。 光是一种电磁波,不同的光具有特定的波长和频率。 人们视觉能感知仅为可见光,其波长为380~780nm。 太阳光经三棱晶折射后能产生一条连续的有色光谱。

电磁波谱图:

太阳光色散 光的互补 互补色光 两种特定波长的光按一定强度比例混合,能成为白光。

各种波长的光的光谱色及其补色 380~435 紫 黄绿 435~480 蓝 黄 480~490 绿蓝 橙 490~500 蓝绿 红 光的波长(nm ) 光谱色 补色 380~435 紫 黄绿 435~480 蓝 黄 480~490 绿蓝 橙 490~500 蓝绿 红 500~560 绿 紫和紫红 560~580 黄绿 紫 580~595 黄 蓝 595~605 橙 绿蓝 605~780 红 蓝绿

十二色相环

物体的颜色是物体对光的作用在人们视觉上的反映。 物体吸收了某种波长的光线而表现出其补色的颜色。 物体对光(可见光)非选择性吸收,呈现为消色; (2)物体色的形成 物体的颜色是物体对光的作用在人们视觉上的反映。 物体吸收了某种波长的光线而表现出其补色的颜色。 物体对光(可见光)非选择性吸收,呈现为消色; 物体对光(可见光)选择性吸收,呈现为彩色。 消色 彩色

2、染料颜色的基本特征 色调:较确切表示某种颜色色别的名称。区别颜色的深浅。 (单色取决于最大吸收波长、混色取决于相对含量) 定量描述物体的颜色----色的三要素 色调:较确切表示某种颜色色别的名称。区别颜色的深浅。 (单色取决于最大吸收波长、混色取决于相对含量) 纯度:彩色和消色成分比例。区别颜色鲜艳度。 (单色光最高,白、灰、黑最低。) 亮度:有色物体反射光的强度。区别颜色的浓、淡。 (反射率高,亮度也高。) 如:翠蓝 色调(λmax)500 nm 纯度 30% 亮度 32% 除上述数值外,还可以采用标准色图比色法来命名,如孟塞尔法、奥斯瓦德法等。

3、染料的发色理论 经典 发色理论 近代

(1)经典发色理论 1865年引入了苯环的概念; 1868年提出了将色素的颜色和化学结构联系起来,认为颜色和不饱和性有关 ; 1876年提出发色团学说,认为有色化合物必须含有一种可能产生颜色的基团,这些基团可称为发色基团,都是一些不饱和基团 ,例如: 1888年有人提出醌构理论,即有色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含有邻醌基或对醌基形成的结构 。

经典发色理论的结论 染料分子中均含有发色团(或发色体)和与其相联的助色团,其中发色团为不饱和共轭体系;助色团为极性基团。 经典发色理论的缺陷 仅从现象上对染料的发色作了解释,并没有从本质上 对此进行说明。

(2)近代发色理论 染料产生颜色是跟染料分子轨道中电子的跃迁有关; 染料分子受到光照后,分子中的电子吸收光能,就能从 “基态”跃迁 “激发态”; 电子激发态与电子基态间的能量差称为电子跃迁能; △E=E1-E0=hc/  当入射光的光子能量正好等于电子跃迁能时,这一光子的能量就能被电子吸收,完成电子的跃迁。

 *, n* 跃迁产生的吸收锋在200nm附近 ; n *跃迁产生的吸收锋在200~400nm范围内。 电子跃迁 E ∏* ∏ ¦σ n σ* * 跃迁产生的吸收锋在150nm附近 ;  *, n* 跃迁产生的吸收锋在200nm附近 ; n *跃迁产生的吸收锋在200~400nm范围内。

光子所具有的能量与其频率成正比,即与波长成反比。 E=hc/ 染料分子基态到激发态的能级差(5.2×10-19-2.5×10-19j) 与可见光波长(380~780nm)相对应,所以染料可以吸 收可见光的光子能量进行跃迁。 染料对可见光进行选择性吸收,使染料呈现了颜色。

4、染料溶液对光的吸收定律 (1)Lambert –Beer定律 染料溶液对光的吸性程度与光的性质、染液的浓度和光透过染液液层的厚度有关。 lg(I0/I) =ε· d · c I0 —入射光强度; I — 出射光强度; c — 溶液浓度; d — 光线通过溶液时通道长度,cm; ε — 摩尔消光系数或摩尔吸收率; lg(I0/I) —称为消光度(E)或光密度(D)或吸光度(A)。

当我们用不同波长的光照射染料稀溶液(c、d等于常 数),测得一系列的摩尔吸光系数ε,如用入射光波 (2)染液的吸收光谱曲线 当我们用不同波长的光照射染料稀溶液(c、d等于常 数),测得一系列的摩尔吸光系数ε,如用入射光波 长作横坐标,ε作纵坐标,可得一吸收光谱曲线。它 是染料的一种特征曲线。 深、浅色效应 λmax1 λmax2 浓、淡色效应 εmax1 εmax1

孔雀绿的吸收光谱 孔雀绿:吸收带在红光区和紫光区

孔雀绿彩釉碗(明正德)

(3)染液浓度的测定 表征:吸收波长 测量:U/V Spectrophotometer 原理:Lambert-Beer 方程

(二)影响染料颜色的因素 影响因素 = 染料结构 + 外界条件 + 光源 + 视觉 外界条件的影响 染料分子结构的影响 1、共轭双键的数目 2、共轭体系内的极性基团 3、分子的离子化 4、染料分子的共平面性 5、染料内络合物的生成 1、溶剂或介质 (极性、pH值) 2、染料浓度 3、温度 4、光照

n=1 无色 n=2 黄色 n=3 橙色 n=4 红色 1 、共轭双键的数目 共轭双键越长,共轭体系越大,则选择吸收的光线 波长也越长,产生深色效应. 如: ( C H = ) n n=1 无色 n=2 黄色 n=3 橙色 n=4 红色

2、共轭体系内的极性基团 共轭体系的两端,若存在极性基团(强的供、吸电子 基团)时,吸收光量子向长波方向移动,产生深色效 应。 max 如: 255 颜 色 逐 渐 加 深 268 275 315

3、分子的离子化 化合物在介质的作用下发生离子化,生成电荷,使供 电子基团的供电子性或吸电子基团的吸电子性加强, 吸收光谱向长波方向移动,产生深色效应。 如:

4、分子的共面性和对称性 当分子和所有的基团都处于同一平面和对称时,共轭 效应才能得到最大的发挥;电子云在整个分子中的流 动性得以增强,激化能降低,产生深色效应。 如: 无色 黄色

5、分子内络合物的生成 与金属离子形成螯合环,使得整个分子体系能量降 低,引起颜色变深。 如:

溶剂或介质的影响 4-硝基-4/-二甲氨基偶氮苯在不同溶剂中的最大吸收波长 碱性品绿在不同PH值溶液中颜色的变化 白色 绿色

染料浓度的影响 染料浓度越大,染料聚集度越大,染料分子中电子 的跃迁能越大,染料吸收光波的波长越短,染料颜 色越浅。 结晶紫在不同聚集态下的最大吸收波长 结晶紫单分子态:λmax = 583nm 结晶紫二聚体:λmax = 540nm

温度的影响 染液的温度影响染液中染料的聚集度,从而影响 染料的颜色。 染液温度越高,染料聚集度越小,染料颜色越深。 染料的颜色会随着温度的高低产生可逆性变化, 这一现象称为热变色性。

光照的影响 具有顺反结构的染料,在光照下反式结构会转变 成顺式结构。 反式和顺式结构的染料吸收的光的波长不同,因 而显示的颜色也不同。 这种现象称为光致变色性。 反式 λmax=550nm 顺式 λmax=485n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