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本P129 庖丁解牛 庄子
翻译 丁厨师给梁惠王宰牛。手所接触的地方,肩膀所倚靠的地方,脚所踩的地方,膝盖所顶的地方,哗哗作响,进刀时发出豁豁的声音,没有不合音律的。合乎(汤时)《桑林》舞乐的节拍,又合乎(尧时)《经首》乐曲的节奏。 梁惠王说:“嘻,好啊!(你解牛的)技术怎么会高超到这种程度啊?” 庖páo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yǐ,砉huā然向然,奏刀騞huō然,莫不中zhòng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zhòng《经首》之会。 文惠君日:“嘻,善哉!技盖(=盍)至此乎?”
翻译 厨师放下刀回答说:“我所爱好的,是(事物的)规律,(已经)超过(一般的)技术了。开始我宰牛的时候,眼里所看到的没有不是全牛的。三年以后,不再能见到整头的牛了。现在,我凭精神和牛接触而不用眼睛去看,视觉停止了而精神在活动。依照(牛的生理上的)天然结构,击入(牛体筋骨相接的)大的缝隙,顺着(骨节间的)空处进刀,依照牛体本来的样子(构造),尚且不曾拿刀碰到过筋脉经络相连的地方和筋骨结合的地方,更何况大骨呢!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hà0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xì,导大窾kuǎn,因其固然,技(=枝)经肯綮qìng之未尝(碰),而况大軱gū乎!
翻译 技术好的厨师每年更换一把刀,(是用刀硬)割断筋肉;一般的厨师每月(就得)更换一把刀,(是用刀)砍断骨头。如今我的刀(用了)十九年了,所宰的牛有几千头了,但是刀刃(的锋利)就象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那牛的骨节有间隙,而刀刃很薄;用很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节),宽宽绰绰地,它对运转(游动)刀刃必然是有余地的啊!因此,十九年来,刀刃还象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 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zhé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xíng。彼节者有间jiàn,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翻译 虽然是这样,每当碰到(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我看到那里很难下刀,就小心翼翼地提高警惕,目光因为这个而(停止)集中在那里,动作因为这个而缓慢下来。动起刀来非常轻微,豁啦一声(牛的骨和肉一下子)解开了,就象泥土散(卸)落在地上一样。(我)提着刀站立起来,为此举目四望,为此志得意满,(然后)把刀擦抹(拭擦)干净后收藏起来。” 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chù然为戒,视为(之)止,行为(之)迟,动刀甚微,謋huò然已解,如土委(于)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缮)刀而藏之。
梁惠王说:“好啊!我听了厨师的这番话,懂得了养生的道理了。” 翻译 梁惠王说:“好啊!我听了厨师的这番话,懂得了养生的道理了。”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读本P132 伶官传序 欧阳修
翻译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唉!国家兴盛与衰亡的道理,虽然说是天命(决定的),难道说不是(由于)人事(造成的)吗?推究庄宗取得天下和他失去天下的原因,就可以明白这点了。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翻译 世人传说晋王临死时,拿三枝箭赐给庄宗并且告诉他说:“梁国,是我的仇敌;燕王,是我扶持而立的,契丹与我订立盟约结为兄弟,可是后来都背叛我而(去)投靠(归顺)了梁。这三件事(三个人),(是)我留下来的遗憾。(我)给你三支箭,你千万(一定)不要忘了你的父亲的遗志!”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翻译 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之)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庄宗接受了箭并且把它收藏在祖庙里。以后宗庄出兵打仗,便派手下的随从官员,用猪羊到祖庙里去祭告,(从宗庙里)恭敬地取出那三枝箭来,用漂亮的丝织口袋装着,背着它在军前开路,等打了胜仗回来,仍旧把箭收进宗庙。 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之)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翻译 当他用绳子绑住燕王父子,用木匣装着梁国君臣的头颅,走进祖庙,把箭交还到晋王的灵座前,并且把成功(的喜讯)(向先王)禀告,他那神情气慨,(是多么)威风(骄盛)!等到仇敌已经消灭,天下已经安定,一个人在夜里呼喊(发难),作乱的人四面响应,他慌慌张张向东出逃,还没见到乱贼,部下的兵士就纷纷逃散,君臣们你看着我,我看着你,不知到哪里去好;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chóu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
翻译 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到了割下头发来对天发誓,眼泪流下沾湿衣襟,又是多么衰败差劲啊!难道说是(因为)取得天下困难而失去天下容易(才象这样的)吗?或者说推究他成功与失败的迹象(原因),而都是由于人事呢?《尚书》上说:“骄傲自满会招来损害,谦虚谨慎能得到益处。”忧虑操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逸享乐可以使自身灭亡,这是自然的道理啊。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 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翻译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作《伶官传》。 因此当他强盛的时候,全(普)天下的豪杰,没有谁能和他抗争;等到他衰败的时候,几十个乐官围困他,就自己丧命国家灭亡,被天下人耻笑。(人生的)祸患常常是从细微的事情累积起来的,而智勇双全的人(或人的才智勇气)往往被他溺爱的事物所困扰,难道只是溺爱伶人才如此吗?于是写下了《伶官传》。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作《伶官传》。
1、B(看;副词,反而,却 ;拜访) 1、下列加点词的含义各不相同的一组是 A.而皆背晋以归梁 B.君臣相顾,不知所归 君臣相顾,不知所归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C.忧劳可以兴国 D.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 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 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天下事有难易乎 1、B(看;副词,反而,却 ;拜访)
2、C P272(你的;副词,就;副词,竟然,却;副词,才;副词,才;副词,就。) 2、下列各句中的“乃”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①尔其无亡乃父之志 ②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 ③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④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⑤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⑥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 A.① ③ B.② ④ C.④ ⑤ D.① ⑥ 2、C P272(你的;副词,就;副词,竟然,却;副词,才;副词,才;副词,就。)
3、从特殊句式的角度看,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部分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 ②请其矢,盛以锦囊 ③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 ④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相同 C.①与②不相同,③与④相同 D.①与②不相同,③与④也不相同 3、B( ①与②为状语后置,③为陈述句,④为被动句。)
4.C (本:推原,推究)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原:推究 B.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 组:丝编的绳索 C.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本:本来 D.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困:围困 4.C (本:推原,推究)
5、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古今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A.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B.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shū祸 C.真州逐之城门外,几彷徨死 D.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5.B[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大家认为我去一趟就(是)可以解除祸患。]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 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 B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C.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 D.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 6、A ( A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都是介词,译为“拿,用”。B项中“其”,前一个是副词,表示祈使,相当于“应当””一定”;后一个是代词,代他(庄宗)。C项“之”,前一个是助词,译为“的”;后一个是助词,主谓间。D项“夫”,前一个是助词,用在句首,表示对某事发表议论;后一个是语气词,表示感叹。)
7、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活用情况不同类的一项是 A.一夫夜呼,乱者四应 B.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 C.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D.函梁君臣之首 7.D (D项名词活用为动词,用匣子装。A、B、C三项中加点词都是名词用作状语。)
8.B (第二段没有任何议论。) 8、下列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总结了后唐庄宗李存勖xù得天下而后失天下的历史教训,阐明了国家盛衰取决于人事,“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讽谏北宋统治者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 B.本文第二段语势比较平缓,有叙有议,与第一段的“盛”和“得天下”相照应,欲抑先扬,为下文张本。 C.作者以“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来收束全文,着眼于历史教训,强调了“逸豫亡身”不只限于“伶人”,语重心长,意味深远。 D.本文用平实的语言生动地叙说事例,深入地说明事理,语言平易近人,自然晓畅,叙事不枝不蔓,议论简明扼要,句式整齐,言简意丰,发人深省。 8.B (第二段没有任何议论。)
9、A 9、下面对这两段文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第二段可分两层。第一层写晋王赐矢授命,第二层写庄宗报仇复命。 C.第三段展开议论。“可谓壮哉”“ 何其衰也”两句大起大落,作了强烈的对照。 D.2-4段文字,前为叙事,后为议论。前面叙事欲扬先抑,为下文张本;后面议论先猛然一升,随后又陡然一降,戛然而止。 9、A
(1)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3分) 10、翻译下列句子。(18分) (1)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2)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3)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10、翻译下列句子(18分) (1)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3分) 译文:这三件事(三个人),(是)我留下来的遗憾。(我)给你三支箭,你千万不要忘了你的父亲的遗志! (2)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3分) 译文:忧虑操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逸享乐可以使自身灭亡,这是自然的道理啊。 (3)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2分) 译文:你们看廉将军与秦王相比,谁(哪一个)更厉害)?
10、(4)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译文: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的变故。 10、翻译下列句子。(18分) (4)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5)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6)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10、(4)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译文: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的变故。 (5)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译文: 或者说推究他成功与失败的迹象,而都是由于人事呢? (6)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译文:(人生的)祸患常常是从细微的事情累积起来的,智勇双全的人(或人的才智勇气)往往被他溺爱的事物所困扰,难道只是溺爱伶人才如此吗?
下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