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才培养的一些思考 黄达人 2016.5 苏州
很高兴受西交利物浦大学的邀请,在高等教育创新年会上发表关于人才培养的一些观点。 我自2010年底卸任中山大学校长以来,凭借着自己的兴趣,到今天大概与250多位国内外大学的管理者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副产品是在商务印书馆出版了五本访谈录:《大学的声音》、《高职的前程》、《大学的治理》、《大学的转型》和《大学的根本》。
在《大学的声音》出版以后,我的一位老朋友告诉我,他读大学的女儿,在读完整本书后就说,“大学校长想着一流大学的多,想着学生的少”。 让我感触很深。 我自认为对学生的感情是真挚的,但是退下来的时间越长,越觉得在任的时候对学生的关心还不够。 与学生对大学校长的期望相比,我们做的还远远不够。
在完成《大学的声音》、《高职的前程》、《大学的治理》和《大学的转型》等四本关注大学宏观层面的访谈录以后,我希望能够认真地探讨一下人才培养这个看起来比较具体的话题,于是就有了《大学的根本》这本访谈录。 我重点访问了十几位国内一流大学的院长,他们都曾在国内接受教育,又到海外深造,并任教于国外高校,然后又回到国内,像“四个一”:施一公、饶毅、钱颖一和陈十一等。
还访问了几位对人才培养工作有深刻理解的大学校长,像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张杰、南京大学校长陈骏、时任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时任浙江大学校长林建华以及西北工业大学校长汪劲松。 请他们谈谈人才培养工作的理念以及他们在教学改革方面的做法,尤其是在本科教学方面。
清华大学经管学院钱颖一院长在对比中美大学后得出的结论是:我们对美国著名大学在认识上有一个误区,就是只关注其学术研究水平,却忽略了他们的本科教育,而后者才是这些大学特别厉害的地方。 目前,国家和很多省份都在推进“双一流”建设。社会上有一个说法,认为是三个“一流建设”,除了“一流大学”、“一流学科”还有“一流本科”。我认为,其实是没有必要的,因为“一流本科”是“双一流”的内在要求或最基本要求。
在这方面不少校长有清醒的认识,南京大学就把提高本科教学质量作为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基础工程。陈骏校长认为,“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应该有个水到渠成、瓜熟蒂落的过程,不能急功近利。如果能安下心来重视本科教育,从校长到教师都重教爱生,大学就不会浮躁,就能正本清源,回归大学之道。” 上个星期,我在武汉大学参加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工作,李晓红校长告诉我,武汉大学要把本科人才培养作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优势提出来。
中国大学发展到现在,不重视教学的大学管理者应该是没有的,但是对教学改革,往往是雷声大雨点小,口号多行动少,宏观多微观少。 我认为,我们还远没有达致真正重视教学的境界。 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评价大学的指标体系。 我也了解到,西交利物浦大学发布了衡量国内大学育人质量的ILEAD指标。 因此,今天谈人才培养工作,我想首先从指标开始讲起。
一、从USNEWS的两个排行榜说起
最近,我和研究助手一起研究了世界三大大学排行榜之一的USNEWS(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发现了一个现象:
在USNEWS发布的2015年全球最佳大学排行榜(Best Global Universities)中,波斯顿大学(Boston University)名列第37位,比北京大学还高出两位,而波斯顿学院(Boston College)则榜上无名; 同样是USNEWS发布的美国国内大学排行榜(National Universities Rankings)中波斯顿大学排在第41位,而波斯顿学院排在第30位。
为什么这两所大学在国际和国内的排行榜中表现会如此不同? 我认为,原因在于两个排行榜不同的指标体系。
Global research reputation 12.5% Regional research reputation Ranking Indicator Weight Global research reputation 12.5% Regional research reputation Publications 10% Books 2.5% Conferences Normalizes citation impact Total citations 7.5% Number of publication that are among the 10 percent most cited Percentage of total publications that are among the 10 percent most cited 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on Number of Ph.D.s awarded 5% Number of Ph.D.s awarded per academic staff member How U.S. News Calculated the Best Global Universities Rankings 摘自http://www.usnews.com/education
Ranking Indicator Weight 全球研究声誉 12.5% 地区研究声誉 发表在高水平、高影响力杂志上的论文数 10% 主要是文科的学术研究文集 2.5% 主要是工程和计算机科学的学术会议 标准化论文引用影响指数 论文总被引次数 7.5% 高被引论文数量 高被引论文百分比 国际合作论文数 被授予的博士数 5% 每位博导毕业的博士生数量 How U.S. News Calculated the Best Global Universities Rankings 摘自http://www.usnews.com/education
Undergraduate academic reputation 22.5% Retention Faculty resources Ranking Indicator Weight Undergraduate academic reputation 22.5% Retention Faculty resources 20% Student selectivity 12.5% Financial resources 10% Graduation rate performance 7.5% Alumni giving rate 5% How U.S. News Calculated the 2016 Best Colleges Rankings 摘自http://www.usnews.com/education
教师对学生的投入,特别指教师对于学生的时间上的投入,“老师与学生待在一起的时间越多,学生越愿意去学习” 20% 生源状况 12.5% Ranking Indicator Weight 本科生的学习表现 22.5% 大一、大二学生保有率 教师对学生的投入,特别指教师对于学生的时间上的投入,“老师与学生待在一起的时间越多,学生越愿意去学习” 20% 生源状况 12.5% 生均教育投入,指的是花在每一个学生课程、科研、服务等方面的经费,其中不包含花在体育运动、宿舍、医疗等方面的钱 10% 毕业生表现 7.5% 校友捐赠率,这是“反映学生满意度的一个间接指标” 5% How U.S. News Calculated the 2016 Best Colleges Rankings 摘自http://www.usnews.com/education
通过以上两个指标体系就可以看出,USNEWS在全球大学排行榜中测量的指标偏重于学术影响力,里面主要是论文发表数量、引用率等等。 在这些方面,以工科为特色的学校会比较吃亏,不能真实反映学校实力。 但是在美国国内大学排行榜中,关注的全部都是学生。 USNEWS这两个排行榜充分说明了在关注什么。
二、大学的本质在于平等地对待 每一个学生
2014年,中山大学举行90周年校庆,校庆的主题是“平等地对待每一位校友”。 我认为,这体现了大学的本质,即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曾经有老师说,在一流大学,只要把100个学生中的前25个培养好就足以保证学校的声誉了。 但我认为,无论什么样的大学,都应该关注每一个学生,因为他们对于每个家庭而言就是100%。
在访问的过程中,我经常问的一个问题是,在国内高校实行的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计划、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等等,在国外的高校是否也存在? 对此,我是怀疑的。 我总认为,我们的教学计划适合本校大部分学生。 但在大学里,总有那么几个天才的学生以及一些成绩不那么好的学生。
是否可以考虑,给予成绩好的学生自由选择的空间,也就是现在经常说的“每人一张个性化的课表”,而不是把这批学生聚集起来,给他们制定教学计划; 对于所谓的“差生”,不要因为他们在学习上、生活上有一些小问题就动不动地一棒子打死,认为是差学生,做出退学的处分。 我认为,给这部分同学留空间,其实就是给他们留一条活路。
关于国外高校有没有拔尖人才培养计划这个问题,直到去年下半年我在浙江大学讲教学,结束后竺可桢学院的一位副院长告诉我,美国很多公立大学都成立了荣誉学院,还送给我一本书,我认真读了以后,找到一些答案。 在美国大学的荣誉学院里,提供一种针对优异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计划,它侧重于学术人才的培养,其目标是通过各种方式向这些学生提供多样化课程,以培养学术精英。
一方面,荣誉学院里会开设一些专门的荣誉课程,而且是请学校里最为著名的教授来授课,都是小班授课,授课方式多为讨论式,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教授的关注与指导,每个学生都能更多的科研实践。 另一方面,学生在选课时充分尊重个性,选择的荣誉课程甚至可以替代专业核心课的学分,真正做到了一人一张课表。 我认为,荣誉学院的这种做法,本质是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为什么要明确大学本质? 我认为,这涉及到学校本位和教育本位的问题。 从学校本位出发,我们往往追求办学上的成绩,把注意力集中在前25%的学生身上,在乎量化指标,关心大学的排名; 但是从教育本位出发,才会真正地以学生为本,关心每一个学生,重视教学。
汕头大学以学生为中心,转专业的例子。 教务处长说每一个政策都先考虑学生的需求。 温州大学肯恩学院学生宿舍的例子。
作为学校要有人才培养的定位,但同时要尊重学生的选择。 南京大学提出“三三制”的教学改革计划就是以因材施教为出发点的,提出了“三个阶段、三个方向”。 我想,作为大学,应该有不同的路径供学生选择。
三、关注指标背后的意义
作为大学的管理者,究竟要不要关注指标? 南方科技大学校长、时任北京大学工学院院长陈十一认为,通过指标去评价大学,就像选美一样。选美有标准,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选出不同的美女。但更重要的是内在的东西。 我想,没有人能潇洒到不关注指标,但是应该深入地研究指标背后的意义。
比如说,国际化这个指标,很多人认为是通过留学生的占比来体现的。 香港大学前校长徐立之和原香港大学副校长李焯芬分别在不同场合讲到国际化问题,指的国际生是非本地生,内地的也算。 对此,西北工业大学汪劲松校长说,所谓国际化,很简单,就是三个字,“跟谁玩”。 一个学校的老师和学生在国际上和那些学校在交流,就体现了这个学校的国际化水平。
我很赞同,我在后面还加了三个字,“玩什么”,同样是交流,向别人学习和与别人合作是两种不同的程度。 同时,要想让学生能够参与国际竞争,既可以派出学生出国交流,也可以吸引留学生进来营造多元环境。 但是,我们往往看到的却是把留学生“圈养”起来。
又如,研究型这个提法,有人认为主要用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比例来体现。 也有人认为,研究型就是要在科学研究上做出成绩。 我认为,研究型大学,强调的是,即使是本科生,也要注重通过科研来培养学生。
这次武汉大学李晓红校长就告诉我们:让本科生加入到科研团队,把以科研带动人才培养作为研究型大学的重要标识。 我认为,这是抓住了研究型大学的本质。 陈骏校长也表示,南京大学下一步的一个工作重点是研究性教学,突出科学研究对于人才培养的支撑作用,强调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人才的大学教学。
实际上,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并不矛盾。 澳门大学赵伟校长:美国国家科学基金的使命不仅是支持科学研究,更重要的是通过一视同仁地对所有学校提供支持,从而帮助他们培养人才。
四、重视独立设置中外合作办学 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样本意义
三月份,我应邀对四所高校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进行评审。 我提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国内高校要对中外合作办学的意义进行再评价。 是通过引进国外优质的教学资源如教学管理、课程、师资、质量保障体系、评估制度等等,推动国内合作高校进行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的水平;还是以国际合作的名义做成高收费的项目?
我认为,随着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越来越多,我们应该将关注点从数量转向质量,着重提升中外合作办学质量,突出合作办学对学校教学改革的推动作用。 在引进国外优质教学资源方面,不仅仅让一部分学生获益,通过合作办学,切实提高国内高校的教学质量,使得全体学生从中获益。
我也曾经访问了国内三所独立设置的中外合作办学高校:宁波诺丁汉大学、西交利物浦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 据我所知,它们是目前仅有的三所已有毕业生的独立设置中外合作办学高校。 通过这三个样本高校现状的观察,可以发现有哪些东西值得我们借鉴、有什么问题值得我们重视和关注。
根据访谈的情况,起草了一份教育咨询报告; 后来,《中国教育报》的编辑联系我说,领导指示在教育咨询报告的基础上增加内容,要求全文刊登在《中国教育报》上,标题就叫《我们向中外合作办学学什么?》
这三所高校对于英国的高等教育体系有着比较多的借鉴,其中特别值得关注的是英国大学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宁波诺丁汉大学出试卷、改试卷的例子。
我总是说,我们进行的每一项改革,都应该时不时地停下来,回过头来看一看,做这件事的初衷是什么? 这样才不至于走着走着迷失了方向。 我们说“不忘初心”,对于大学而言,这个“初心”就是人才培养。
北京大学林建华校长对此有一段很精彩的话:大学是需要守正创新的。我们现在提创新比较多,管理体制创新、培养机制创新等,面对未来的挑战,大学必须要创新。但大学更要守正,要坚守大学的核心使命,坚守大学的核心价值。人们经常会犯的一个错误是“走的太远,忘记了为什么出发”。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