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注册会计师审计目标 第二节 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的认定 和具体审计目标 第三节 审计过程和审计业务约定书 第四章 审计目标和审计过程 第一节 注册会计师审计目标 第二节 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的认定 和具体审计目标 第三节 审计过程和审计业务约定书
第四章 第一节 注册会计师审计目标 一、一般目的的审计和特殊目的的审计 一般目的的审计指会计报表审计。 特殊目的审计业务,是指注册会计师接受委托,对列财务信息进行审计并出具审计报告的业务: (一)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以外的其他基础(简称特殊基础)编制的财务报表; (二)财务报表的组成部分,包括财务报表特定项目、特定账户或特定账户的特定内容; (三)合同的遵守情况; (四)简要财务报表。
第四章 第一节 注册会计师审计目标 二、 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 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是注册会计师通过执行审计工作,对财务报表的下列方面发表审计意见: (一)财务报表是否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 (二)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第四章 第一节 注册会计师审计目标 三、财务报表审计的作用 财务报表审计属于鉴证业务,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意见旨在提高财务报表的可信赖程度。
第四章 第一节 注册会计师审计目标 四、合理保证 1、 注册会计师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执行审计工作,能够对财务报表整体不存在重大错报获取合理保证。 2、 由于审计中存在的固有限制影响注册会计师发现重大错报的能力,注册会计师不能对财务报表整体不存在重大错报获取绝对保证。导致固有限制的因素主要包括: (一)选择性测试方法的运用; (二)内部控制的固有局限性; (三)大多数审计证据是说服性而非结论性的; (四)为形成审计意见而实施的审计工作涉及大量判断; (五)某些特殊性质的交易和事项可能影响审计证据的说服力。
第四章 第一节 注册会计师审计目标 3、 审计工作不能对财务报表整体不存在重大错报提供担保。 四、合理保证 3、 审计工作不能对财务报表整体不存在重大错报提供担保。 4、审计意见不是对被审计单位未来生存能力或管理层经营效率、效果提供的保证。
第四章 第二节 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的认定 和具体审计目标 一、审计具体目标 审计具体目标是审计总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它包括一般审计目标和项目审计目标。一般审计目标是进行所有项目审计均必须达到的目标;项目审计目标则是按每个项目分别确定的目标。具体审计目标的确定,有助于注册会计师按照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收集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并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确定应收集的证据。
第四章 第二节 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的认定 和具体审计目标 一、审计具体目标 审计具体目标是审计总体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是实施审计具体工作应达到的目标,它应能指导审计人员进行具体的审计工作。它的确定必须根据审计目标的要求和被审单位管理当局的认定。审计目标与管理当局的认定密切相关,因为审计人员的基本职责就在于确定管理当局的认定是否正确。
第四章 第二节 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的认定 和具体审计目标 二、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对会计报表的认定 1、认定是指管理层对财务报表各组成要素的确认、计量、列报作出的明确或隐含的表达。 2、注册会计师对所审计期间的各类交易和事项运用的认定通常分为下列类别: (一)发生:记录的交易和事项已发生,且与被审计单位有关; (二)完整性:所有应当记录的交易和事项均已记录; (三)准确性:与交易和事项有关的金额及其他数据已恰当记录; (四)截止:交易和事项已记录于正确的会计期间; (五)分类:交易和事项已记录于恰当的账户。
第四章 第二节 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的认定 和具体审计目标 二、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对会计报表的认定 3、注册会计师对期末账户余额运用的认定通常分为下列类别: (一)存在:记录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是存在的; (二)权利和义务:记录的资产由被审计单位拥有或控制,记录的负债是被审计单位应当履行的偿还义务; (三)完整性:所有应当记录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均已记录; (四)计价和分摊: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以恰当的金额包括在财务报表中,与之相关的计价或分摊调整已恰当记录。
第四章 第二节 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的认定 和具体审计目标 二、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对会计报表的认定 4、注册会计师对列报运用的认定通常分为下列类别: (一)发生以及权利和义务:披露的交易、事项和其他情况已发生,且与被审计单位有关; (二)完整性:所有应当包括在财务报表中的披露均已包括; (三)分类和可理解性:财务信息已被恰当地列报和描述,且披露内容表述清楚; (四)准确性和计价:财务信息和其他信息已公允披露,且金额恰当。
第四章 第三节 审计过程和审计业务约定书 一、审计程序 审计程序是审计人员从开始到结束的整个过程中采取的系统性工作步骤。 审计程序包括 第四章 第三节 审计过程和审计业务约定书 一、审计程序 审计程序是审计人员从开始到结束的整个过程中采取的系统性工作步骤。 审计程序包括 准备阶段(计划阶段) 实施阶段(现场工作阶段) 终结阶段(报告阶段)
第四章 第三节 审计过程和审计业务约定书 二、注册会计师审计程序—-计划阶段 1、 初步了解被审单位的基本情况 2、 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 第四章 第三节 审计过程和审计业务约定书 二、注册会计师审计程序—-计划阶段 1、 初步了解被审单位的基本情况 2、 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 3、 初步评价被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 4、 确定重要性 5、分析审计风险 6、 编制审计计划
第四章 第三节 审计过程和审计业务约定书 三、了解被审单位基本情况 1、被审单位基本情况包括 被审计单位所有者及其构成 组织结构 第四章 第三节 审计过程和审计业务约定书 三、了解被审单位基本情况 1、被审单位基本情况包括 被审计单位所有者及其构成 组织结构 生产与业务流程 经营管理情况和经营风险 所处经济环境、所在行业的情况 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 会计报表编报环境 适用的法规 以前年度接受审计的情况 财务会计机构及工作组织 其他与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相关的事项
第四章 第三节 审计过程和审计业务约定书 三、了解被审单位基本情况 2、注册会计师应当了解的被审计单位所处经济环境的情况主要包括: 第四章 第三节 审计过程和审计业务约定书 三、了解被审单位基本情况 2、注册会计师应当了解的被审计单位所处经济环境的情况主要包括: (一) 国民经济的景气程度; (二) 利率和资金供求状况; (三) 通货膨胀水平及币值变动情况; (四) 政府的财政、货币、税收、贸易等政策; (五) 汇率及外汇管制。
第四章 第三节 审计过程和审计业务约定书 三、了解被审单位基本情况 3、注册会计师应当了解的被审计单位所在行业的情况主要包括: 第四章 第三节 审计过程和审计业务约定书 三、了解被审单位基本情况 3、注册会计师应当了解的被审计单位所在行业的情况主要包括: (一) 市场供求与竞争; (二) 经营的周期性或季节性; (三) 产品生产技术的变化; (四) 经营风险; (五) 行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六) 行业的关键指标及统计数据; (七) 环保要求及问题; (八) 行业适用的法规; (九) 行业特定会计惯例及问题; (十) 行业其他特殊惯例。
第四章 第三节 审计过程和审计业务约定书 三、了解被审单位基本情况 4、注册会计师可采用以下方法了解被审计单位情况: 第四章 第三节 审计过程和审计业务约定书 三、了解被审单位基本情况 4、注册会计师可采用以下方法了解被审计单位情况: (一) 利用以往审计的资料与经验; (二) 与被审计单位高级管理人员等讨论; (三) 与被审计单位内部审计人员讨论并复核内部审计报告; (四) 与曾为被审计单位及所在行业其他单位提供服务的注册会计师、律师等讨论; (五) 与被审计单位以外的有关专家、监管机构、金融机构及客户等知情人讨论;
第四章 第三节 审计过程和审计业务约定书 三、了解被审单位基本情况 4、注册会计师可采用以下方法了解被审计单位情况: 第四章 第三节 审计过程和审计业务约定书 三、了解被审单位基本情况 4、注册会计师可采用以下方法了解被审计单位情况: (六) 查阅与被审计单位所在行业相关的资料; (七) 了解对被审计单位有重大影响的法规; (八) 实地察看被审计单位的生产经营场所及设施; (九) 查阅被审计单位相关的会议记录、以前年度的年度报告等文件。
第四章 第三节 审计过程和审计业务约定书 四、审计业务约定书 第四章 第三节 审计过程和审计业务约定书 四、审计业务约定书 1、审计业务约定书,是指会计师事务所与被审计单位签订的,用以记录和确认审计业务的委托与受托关系、审计目标和范围、双方的责任以及报告的格式等事项的书面协议。 签署审计业务约定书的目的是为了明确约定双方的责任与义务,促使双方遵守约定事项并加强合作,以保护会计师事务所与被审计单位的利益。 审计业务约定书具有经济合同的性质,一经约定双方签字认可,即成为会计师事务所与委托人之间在法律上生效的契约。
第四章 第三节 审计过程和审计业务约定书 四、审计业务约定书 第四章 第三节 审计过程和审计业务约定书 四、审计业务约定书 2、会计师事务所在承接审计业务时,应当考虑其自身能力和能否保持独立性,并与委托人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
第四章 第三节 审计过程和审计业务约定书 四、审计业务约定书 3、业务约定书的基本内容 第四章 第三节 审计过程和审计业务约定书 四、审计业务约定书 3、业务约定书的基本内容 审计业务约定书的具体内容可能因被审计单位的不同而存在差异,但应当包括下列主要方面: (一)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 (二)管理层对财务报表的责任; (三)管理层编制财务报表采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 (四)审计范围,包括指明在执行财务报表审计业务时遵守的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以下简称审计准则); (五)执行审计工作的安排,包括出具审计报告的时间要求;
第四章 第三节 审计过程和审计业务约定书 四、审计业务约定书 3、业务约定书的基本内容 (六)审计报告格式和对审计结果的其他沟通形式; 第四章 第三节 审计过程和审计业务约定书 四、审计业务约定书 3、业务约定书的基本内容 (六)审计报告格式和对审计结果的其他沟通形式; (七)由于测试的性质和审计的其他固有限制,以及内部控制的固有局限性,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某些重大错报可能仍然未被发现的风险; (八)管理层为注册会计师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和协助; (九)注册会计师不受限制地接触任何与审计有关的记录、文件和所需要的其他信息; (十)管理层对其作出的与审计有关的声明予以书面确认;
第四章 第三节 审计过程和审计业务约定书 四、审计业务约定书 3、业务约定书的基本内容 (十一)注册会计师对执业过程中获知的信息保密; 第四章 第三节 审计过程和审计业务约定书 四、审计业务约定书 3、业务约定书的基本内容 (十一)注册会计师对执业过程中获知的信息保密; (十二)审计收费,包括收费的计算基础和收费安排; (十三)违约责任; (十四)解决争议的方法; (十五)签约双方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权代表的签字盖章,以及签约双方加盖的公章。
第四章 第三节 审计过程和审计业务约定书 四、审计业务约定书 3、业务约定书的基本内容 第四章 第三节 审计过程和审计业务约定书 四、审计业务约定书 3、业务约定书的基本内容 如果情况需要,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在审计业务约定书中列明下列内容: (一)在某些方面对利用其他注册会计师和专家工作的安排; (二)与审计涉及的内部审计人员和被审计单位其他员工工作的协调; (三)预期向被审计单位提交的其他函件或报告; (四)与治理层整体直接沟通; (五)在首次接受审计委托时,对与前任注册会计师沟通的安排; (六)注册会计师与被审计单位之间需要达成进一步协议的事项。
第四章 第三节 审计过程和审计业务约定书 四、审计业务约定书 3、业务约定书的基本内容 第四章 第三节 审计过程和审计业务约定书 四、审计业务约定书 3、业务约定书的基本内容 如果负责集团财务报表审计的注册会计师同时负责组成部分财务报表的审计,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下列因素,决定是否与各个组成部分单独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 (一)组成部分注册会计师的委托人; (二)是否对组成部分单独出具审计报告; (三)法律法规的规定; (四)母公司、总公司或总部占组成部分的所有权份额; (五)组成部分管理层的独立程度。
第四章 第三节 审计过程和审计业务约定书 四、审计业务约定书 3、业务约定书的基本内容 第四章 第三节 审计过程和审计业务约定书 四、审计业务约定书 3、业务约定书的基本内容 对于连续审计,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是否需要根据具体情况修改业务约定的条款,以及是否需要提醒被审计单位注意现有的业务约定条款。
第四章 第三节 审计过程和审计业务约定书 五 确定重要性 1、重要性的概念 第四章 第三节 审计过程和审计业务约定书 五 确定重要性 1、重要性的概念 重要性取决于在具体环境下对错报金额和性质的判断。如果一项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可能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依据财务报表作出的经济决策,则该项错报是重大的。
第四章 第三节 审计过程和审计业务约定书 五 确定重要性 2、重要性的确定 第四章 第三节 审计过程和审计业务约定书 五 确定重要性 2、重要性的确定 注册会计师应当运用职业判断确定重要性。 在计划审计工作时,注册会计师应当确定一个可接受的重要性水平,以发现在金额上重大的错报。 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较小金额错报的累计结果可能对财务报表产生重大影响。 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财务报表层次和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包括披露,下同)认定层次的重要性。 注册会计师应当在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基础上确定重要性,并随着审计过程的推进,评价对重要性的判断是否仍然合理。
第四章 第三节 审计过程和审计业务约定书 五 确定重要性 第四章 第三节 审计过程和审计业务约定书 五 确定重要性 3、重要性的作用:在确定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以及评价错报的影响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重要性。 4、重要性与审计风险的关系 审计风险是指审计人员未能发现超过某一重要性水平的错报的风险。 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之间存在反向关系。重要性金越小(指金额小、比例低),审计风险越低;重要性金额越高,审计风险越高。注册会计师在确定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时应当考虑这种反向关系。
第四章 第三节 审计过程和审计业务约定书 五 确定重要性 第四章 第三节 审计过程和审计业务约定书 五 确定重要性 5、降低重要性水平 在确定审计程序后(具体审计计划中确定的审计程序),如果注册会计师决定接受更低的重要性水平(金额更小),审计风险将增加。注册会计师应当选用下列方法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 (一)如有可能,通过扩大控制测试范围或实施追加的控制测试,降低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并支持降低后的重大错报风险水平; (二)通过修改计划实施的实质性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降低检查风险。 在评价审计程序结果时,注册会计师确定的重要性和审计风险,可能与计划审计工作时评估的重要性和审计风险存在差异。在这种情况下,注册会计师应当重新确定重要性和审计风险,并考虑实施的审计程序是否充分。
第四章 第三节 审计过程和审计业务约定书 五 确定重要性 注册会计师应当评估在审计过程中已识别但尚未更正错报的汇总数是否重大。 第四章 第三节 审计过程和审计业务约定书 五 确定重要性 6、评价错报的影响 注册会计师应当评估在审计过程中已识别但尚未更正错报的汇总数是否重大。 尚未更正错报的汇总数包括: (一)注册会计师已识别的具体错报,包括在以前期间审计中已识别但尚未更正错报的净影响额; (二)注册会计师对不能明确识别的其他错报的最佳估计数,即推断误差。 如果认为尚未更正错报的汇总数可能是重大的,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通过扩大审计程序的范围或要求管理层调整财务报表降低审计风险。
第四章 第三节 审计过程和审计业务约定书 五 确定重要性 第四章 第三节 审计过程和审计业务约定书 五 确定重要性 7、总结 我们认为,上述会计报表符合《企业会计准则》和《xx会计制度》的规定,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地反映了贵公司2000年12月31日的财务状况和该年度经营成果以及现金流量,会计处理方法的选用遵循了一贯性原则。---审计报告 重大方面 意味着审计师只对重要的财务信息承担责任
第四章 第三节 审计过程和审计业务约定书 六、分析审计风险 (1)审计风险的概念 第四章 第三节 审计过程和审计业务约定书 六、分析审计风险 (1)审计风险的概念 审计风险(Audit Risk)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而审计人员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 (2) 采取不当的审计行为引起的风险: 误受险: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而发表不当审计意见; 误拒险:报表公允表达而发表不当审计意见; 其他:如被审计单位经营失败而起诉CPA审计失败。
第四章 第三节 审计过程和审计业务约定书 六、分析审计风险 (1)审计风险的概念 第四章 第三节 审计过程和审计业务约定书 六、分析审计风险 (1)审计风险的概念 审计风险(Audit Risk)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而审计人员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 (2) 采取不当的审计行为引起的风险: 误受险: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而发表不当审计意见; 误拒险:报表公允表达而发表不当审计意见; 其他:如被审计单位经营失败而起诉CPA审计失败。
第四章 第三节 审计过程和审计业务约定书 六、分析审计风险 (3) 审计风险形成的三个环节 第四章 第三节 审计过程和审计业务约定书 六、分析审计风险 (3) 审计风险形成的三个环节 固有风险(Inherent Risk):假设有关被审项目的内部控制制度完全不存在的情况下,该项目发生差错(例如会计人员在记录数据时少写了一个零)的可能性; 控制风险(Control Risk):某项目在发生差错的情况下,未被相关内部控制制度发现(例如已有的错误记录没有被复核人员所发现)的可能性。. 检查风险(Detection Risk):差错在未被内部控制制度发现并予以纠正的情况下,又未被审计人员检查发现的可能性。
第四章 第三节 审计过程和审计业务约定书 六、分析审计风险 检查风险对审计工作的要求 审计人员严格执行审计程序,以减少检查风险; 第四章 第三节 审计过程和审计业务约定书 六、分析审计风险 检查风险对审计工作的要求 审计人员严格执行审计程序,以减少检查风险; 寻找最佳成本效益点,以便尽可能减少审计工作量,同时获得能够满足审计风险期望值的检查风险要求。
第四章 第三节 审计过程和审计业务约定书 七、编制审计计划 第四章 第三节 审计过程和审计业务约定书 七、编制审计计划 (1)审计计划是审计人员为了达到预期的审计目标,在实施审计程序之前编制的工作计划。它是审计人员在审计实施阶段的工作指南。 (2)审计计划包括: 计划审计工作包括针对审计业务制定总体审计策略和具体审计计划 总体审计策略用以确定审计范围、时间和方向,并指导制定具体审计计划。 具体审计计划比总体审计策略更加详细,其内容包括为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项目组成员拟实施的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
第四章 第三节 审计过程和审计业务约定书 七、编制审计计划 (3)总体审计策略 总体审计策略的制定应当包括: 第四章 第三节 审计过程和审计业务约定书 七、编制审计计划 (3)总体审计策略 总体审计策略的制定应当包括: 确定审计业务的特征,包括采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特定行业的报告要求以及被审计单位组成部分的分布等,以界定审计范围; 明确审计业务的报告目标,以计划审计的时间安排和所需沟通的性质,包括提交审计报告的时间要求,预期与管理层和治理层沟通的重要日期等;
第四章 第三节 审计过程和审计业务约定书 七、编制审计计划 (3)总体审计策略 总体审计策略的制定应当包括: 第四章 第三节 审计过程和审计业务约定书 七、编制审计计划 (3)总体审计策略 总体审计策略的制定应当包括: 虑影响审计业务的重要因素,以确定项目组工作方向,包括确定适当的重要性水平,初步识别可能存在较高的重大错报风险的领域,初步识别重要的组成部分和账户余额,评价是否需要针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获取审计证据,识别被审计单位、所处行业、财务报告要求及其他相关方面最近发生的重大变化等。 在制定总体审计策略时,注册会计师还应考虑初步业务活动的结果,以及为被审计单位提供其他服务时所获得的经验。
第四章 第三节 审计过程和审计业务约定书 七、编制审计计划 (3)总体审计策略 注册会计师应当在总体审计策略中清楚地说明下列内容: 第四章 第三节 审计过程和审计业务约定书 七、编制审计计划 (3)总体审计策略 注册会计师应当在总体审计策略中清楚地说明下列内容: 向具体审计领域调配的资源,包括向高风险领域分派有适当经验的项目组成员,就复杂的问题利用专家工作等; 向具体审计领域分配资源的数量,包括安排到重要存货存放地观察存货盘点的项目组成员的数量,对其他注册会计师工作的复核范围,对高风险领域安排的审计时间预算等; 何时调配这些资源,包括是在期中审计阶段还是在关键的截止日期调配资源等; 如何管理、指导、监督这些资源的利用,包括预期何时召开项目组预备会和总结会,预期项目负责人和经理如何进行复核,是否需要实施项目质量控制复核等。
第四章 第三节 审计过程和审计业务约定书 七、编制审计计划 (3)总体审计策略 注册会计师应当根据实施风险评估程序的结果对上述内容予以调整。 第四章 第三节 审计过程和审计业务约定书 七、编制审计计划 (3)总体审计策略 注册会计师应当根据实施风险评估程序的结果对上述内容予以调整。 总体审计策略的详略程度应当随被审计单位的规模及该项审计业务的复杂程度的不同而变化。在小型被审计单位审计中,全部审计工作可能由一个很小的审计项目组执行,项目组成员间容易沟通和协调,总体审计策略可以相对简单。
第四章 第三节 审计过程和审计业务约定书 七、编制审计计划 (4) 具体审计计划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第四章 第三节 审计过程和审计业务约定书 七、编制审计计划 (4) 具体审计计划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11号--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的规定,为了足够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注册会计师计划实施的风险评估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 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31号--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的程序》的规定,针对评估的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注册会计师计划实施的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 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以下简称审计准则)的规定,注册会计师针对审计业务需要实施的其他审计程序。
第四章 第三节 审计过程和审计业务约定书 七、编制审计计划 (5)审计过程中对审计计划的修改 第四章 第三节 审计过程和审计业务约定书 七、编制审计计划 (5)审计过程中对审计计划的修改 计划审计工作并非审计业务的一个孤立阶段,而是一个持续的、不断修正的过程,贯穿于整个审计业务的始终。 由于未预期事项、条件的变化或在实施审计程序中获取的审计证据等原因,注册会计师应当在审计过程中对总体审计策略和具体审计计划作出必要的更新和修改。
第四章 第三节 审计过程和审计业务约定书 八、实施阶段 研究和评价内控制度 修订审计计划 验证账户余额 评价审计证据 第四章 第三节 审计过程和审计业务约定书 八、实施阶段 研究和评价内控制度 修订审计计划 验证账户余额 评价审计证据 九、终结阶段 终结现场工作 编写审计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