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定族群肥胖防治策略 學齡前兒童
前言 學齡前是飲食生活習慣養成的重要時期 學齡前肥胖的兒童有較高的機率成長為肥胖的成人
關鍵問題 國內學齡前兒童過重與肥胖的盛行率有增加的趨勢 1997-1999年 過重6.72-8.18%,肥胖3.69-10.58% 2005-2008年 過重7.23~11.02%,肥胖8.84%~14.52%
關鍵問題 飲食問題 體能活動過少、螢屏時間過多 睡眠時間過少 蔬果、全穀類攝取不足 含糖飲料、大份量高糖、高油點心攝取過多 電視食品廣告影響食物購買與攝取 體能活動過少、螢屏時間過多 睡眠時間過少
關鍵問題 家長教養方式、角色模範、食物可近性與可獲性 幼兒園飲食供應內容
策略文獻回顧 兒童層面 飲食 體能活動、看電視 睡眠時間? 適當主食份量 不同烹調方式、改變食物攝取型態 多次重複嘗試新食物 白開水取代含糖飲料(加強在校供應) 體能活動、看電視 理想體能時間不確定 適當教育可降低看電視時間 降低看電視時間以減少肥胖,需更長介入時間 睡眠時間?
策略文獻回顧 環境層面 家庭 幼兒園 社區 家長介入可改善飲食行為,降低肥胖成效有待進一步研究 營養教育介入可改善飲食行為 降低幼兒BMI,成效不明顯 社區 鼓勵學童走路上下學,提升體能活動(成效研究不多) 降低電視之高油、高糖點心廣告有成效
目標、策略與方法 健康飲食 體能活動 睡眠 學齡前兒童肥胖之危險評估
健康飲食 目標一: 策略一 鼓勵及支持以母乳哺育至少六個月 鼓勵攝取多樣化、均衡之營養食物, 提昇完全母乳哺育至少六個月,之後適度添加副食品持續哺餵母乳至1歲 方法: 母嬰同室 實施WHO嬰兒配方食品行銷規範 哺乳室之設立
目標二 策略二 確保所有學齡前兒童可獲得健康飲食 策略 訂定幼兒園餐食、點心、及飲料之供應評鑑基準 確保幼兒園提供營養均衡與適當份量之幼兒飲食 確保幼兒園飲食及飲水之安全衛生 目標二 確保所有學齡前兒童可獲得健康飲食 策略 政府機關適時提供健康食物(蔬果、全穀)給學齡前兒童
健康飲食 目標三 策略 協助家長幫助學齡前兒童食用健康飲食 衛生及教育專家制訂指引協助家長如何餵養學齡前兒童 幼兒園園長、教師及廚師應接受相關訓練與教育,瞭解學齡前兒童之飲食、份量,除應用在幼兒園外,並適時諮商家長
體能活動 目標一 限制學齡前兒童的screen time以及食物與飲料之行銷廣告 策略一 策略二 衛生署、農委會、及NCC應持續訂定相關食品廣告規範,減少學齡前兒童受其影響
體能活動 目標二 持續應用社會行銷理論提供預防學齡前兒童肥胖之相關訊息與策略 策略一 國健局應持續執行以社會行銷理論規劃之計畫提供懷孕婦女及學齡前學童主要照顧者預防兒童肥胖
體能活動 目標三 提昇學齡前兒童體能活動 策略一 策略二 於幼兒園之評鑑中規範幼兒每週活動時間,鼓勵幼兒園辦理戶外教學活動 鼓勵縣市政府增加社區綠地及戶外活動場所
睡眠 目標一 策略一 策略二 提倡學齡前兒童適當睡眠時間 教育機關應規範幼兒園提供學齡前兒童適當睡眠時間 訓練衛生及教育人員有關學齡前兒童充足睡眠時間之諮商技巧
學齡前兒童肥胖之危險評估 目標 策略 評估及長期監測學齡前兒童之生長 醫療人員長期監測學齡前兒童之身高、體重、身體質量指數,並標註在兒童保健手冊之生長曲線 醫療人員必須注意學齡前兒童之身體質量指數是否超過85百分位、生長數度是否過快,家長之體位是否影響學齡前兒童之體位
監測指標 過程指標: 幼兒園餐食、點心、及飲料之供應評鑑基準 幼兒園(保母系統人員)相關人員接受肥胖相關講習規範電視食品廣告規範 學齡前兒童飲食、體能活動指引 學齡前兒童體能活動、睡眠時間、靜態活動指引 社區綠地、活動空間建設 學齡前兒童體位監測規範、系統
監測指標 成效指標: 學齡前兒童蔬果攝取量 學齡前兒童含糖飲料攝取量 學齡前兒童高營養密度、低能量食物攝取量 學齡前兒童體能活動時間 學齡前兒童靜態活動(看電視、3C使用)時間 幼兒園符合評鑑標準比率 幼兒園遵行飲食、體能活動指引比率 幼兒園園長、教師、廚師受訓、講習之比率 學齡前兒童體位追蹤比率、監測系統使用比率
監測指標 Outcome: 學齡前兒童肥胖盛行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