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慈航智林紀念中學 中國文學科 資訊科技教材 文學史/中六級適用 單元六 唐文學史 設計:張偉蓉老師 二零零零年九月
目次 甲、唐詩 唐詩的興盛原因 頁3 唐詩的發展概況 頁6 近體詩的格律 頁14 近體詩中律詩的發展背景及經過 頁17 唐詩的興盛原因 頁3 唐詩的發展概況 頁6 近體詩的格律 頁14 近體詩中律詩的發展背景及經過 頁17 王維的詩歌風格 頁19 王昌齡的詩歌風格 頁21 李白的詩歌風格 頁22 杜甫的詩歌風格 頁23 白居易的詩歌風格 頁26 目次
乙、唐代古文運動 10. 李商隱的詩歌風格 頁29 唐代古文運動產生的原因 頁31 唐代古文運動的發展概況 頁33 韓愈的古文理論 頁37 10. 李商隱的詩歌風格 頁29 乙、唐代古文運動 唐代古文運動產生的原因 頁31 唐代古文運動的發展概況 頁33 韓愈的古文理論 頁37 韓愈能夠成為唐代古文運動傑出領導者的原因 頁39 韓愈對古文運動的影響 頁40 韓愈的古文特色 頁42 柳宗元的古文理論 頁44 柳宗元對古文運動的影響 頁45
丙、唐代傳奇小說 9. 柳宗元山水游記的特點 頁48 10.唐代古文運動對後世的影響 頁49 唐代傳奇小說的興盛原因 頁51 9. 柳宗元山水游記的特點 頁48 10.唐代古文運動對後世的影響 頁49 丙、唐代傳奇小說 唐代傳奇小說的興盛原因 頁51 唐代傳奇小說的發展概況 頁53 唐代傳奇小說的分類 頁54 唐代傳奇小說對後世文學的影響 頁56
唐詩 唐詩的興盛原因 (1) 社會方面 唐代前半期,社會安定,經濟富裕,文人往來,百官游讌,酬唱流傳,蔚為風氣。 天寶亂後,繼以藩鎮之禍,生活流離困苦,鬱結之情,正可用詩歌來抒發。 詩人地位轉移,文學創作已不限於宮廷貴族,詩人多來自民間寒士,他們有深厚的生活經驗,加強了詩歌的生命力。
(2) 政治方面 唐代君主,多喜風雅,上好下甚,於是詩歌 風靡一代。 唐代以詩取士,因此詩風非常普遍。 (3) 文化方面 漢胡民族血統的融和,為唐詩增強了活力。 唐代統治者對儒、佛、道和其他外來文化,皆兼收並蓄,思想禁錮少。
(4) 文學方面 唐以前的詩歌創作,為唐詩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詩體的演進,時五、七言律絕詩初形成,尚有擴闊發展的空間。
唐詩的發展概況 初唐時期(618-712年) 1. 宮廷詩人如陳叔達、上官儀等仍受齊梁形式主義詩風的影響,詩人追求辭藻與格律,風格浮艷。 1. 宮廷詩人如陳叔達、上官儀等仍受齊梁形式主義詩風的影響,詩人追求辭藻與格律,風格浮艷。 2. 五、七律的形成,確立近體詩與古體詩的分別。代表作家有沈佺期及宋之問。 3. 初唐四傑及王績突破了齊梁浮艷的詩風,開拓詩歌的思想內容。 4. 陳子昂倡導詩歌革命,提倡建安風骨及風雅寄興。
盛唐時期(713-765年) 1. 邊塞詩派 (1)描繪塞外風光、征人生活、抒寫征人思婦之情。 (2)多用七言歌行體。 (3)表現積極、樂觀的人生觀,富有浪漫主義氣質,雄奇之風。 (4)代表詩人有王昌齡、岑參及高適。
2. 山水田園詩派 (1)描繪山水風光、田園歸隱生活的樂趣。 (2)多用絕句、五律。 (3)表現佛道消極的思想,風格恬靜淡雅,樸素自然。 (5)代表作家有王維及孟浩然。
3. 浪漫主義詩人 (1)兼具邊塞、山水兩派之長。 (2)風格多變。 (3)無論五、七言,長短皆有出色之作。 (4)代表詩人李白。
4. 現實主義詩人 (1)詩歌取材現實生活,富有現實主義精神。 (2)技巧日趨凝鍊。 (3)開拓樂府詩的創作範疇。 (4)代表詩人杜甫。
3. 中唐時期(766-824年) 早期: (1) 多唱和應制之作,浮艷之風再起,格調不高。如大歷十才子。 (2) 劉長卿及韋應物沿王維、孟浩然的道路發展而形成山水詩派。 後期: (1) 元稹及白居易倡新樂府運動,形成社會詩派。 1. 內容題材反映人民生活。 2. 多用七言歌行體。 3. 詩歌主題明確,以敘事為主。 4. 語言通俗淺白。
(2) 韓愈及孟郊另闢蹊徑對抗浮靡詩風,形成險怪派: 1. 內容多抒寫個人不幸和社會不合理現象。 2. 多用古體。 3. 多同拗體,務去陳言。 4. 詩歌散文化、議論化。
晚唐時期(825-907年): 1. 唯美主義詩風興起,齊梁之風再起: (1)情詩為主導,富有濃厚的修感色彩。 (2)用語華麗,好用典故,講求技巧象徵。 (3)代表詩人有李商隱及杜牧。 2. 詩歌諷刺時弊,繼承中唐新樂府運動: (1)內容抨擊現實,諷刺尖銳。 (2)多用五言古體,好用樂府創作。 (3)語言通俗質樸。 (4)皮日休及陸歸蒙為當時的代表作家。
近體詩的格律 句數: 句式: 近:絕詩每首四句;律詩每首限定八句,排律則八句以上。 古:無此規定 近:句子長短全首一致,不是五言,就是七言。 每句的平仄都有規定。 古:每句句子沒有嚴格規定 無此規定
用韻: 近:只可押平聲韻。 不可換韻。 用韻限於一韻部。 除首句外,只可在偶句用韻 古:平聲韻、仄聲韻俱可 不限 每句均可用韻
對仗 近:每首必有對仗。律詩中間兩聯必須對仗;絕詩可用對仗,可以不用。 古:可有可無,並無規定
近體詩中律詩的發展背景及經過 1. 南北朝文學作品注重對偶和平仄,對律詩的發展影響深遠。 2. 南齊永明之世,周顒、沈約創四聲八病之說。 3. 影響所及,當時詩人作詩講究聲律,世稱永明體,這是由古體演變到近體的重要橋樑。 4. 唐初上官儀倡「六對」、「八對」之說,將前人對偶之法,加以總結歸納,對律詩的發展頗有影響。
5. 唐初四傑,所作律詩甚多,促進了律詩的發展。 6. 沈佺期、宋之問在前人實踐的基礎上,加以琢磨,去粗取精,把律詩的格式固定下來。
王維的詩歌風格 1. 為山水田園詩人,有詩佛的稱號。 2. 作品可分前後兩期 前期:表現了積極的人生態度,抒寫政治懷抱,如《詠不遇》。 邊塞、游俠之作。如《觀獵》、《老將行》。 山水詩多寫雄奇壯麗之景,如《終南山》。
後期:大量創作田園山水詩,描寫隱居避世生活,如《山居秋暝》、《渭川田家》。 3. 擅寫五言詩,不論是五絕或五律,都有出色之作。 4. 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善於構圖取景,形象鮮明。 5. 富有音樂美。 6. 意境清幽,神韻悠長,滋味無窮。 7. 語言精練貼切。
王昌齡的詩歌風格 為邊塞詩人,有七絕聖手之譽。 2. 描寫邊塞戰地的生活片斷,如《從軍行》、《出塞》、《采蓮曲》、《閨怨》。 3. 擅長寫七言絕詩。 4. 善於融情入景,借景抒情。 5. 善於刻畫人物,心理細膩動人。
李白的詩歌風格 詩風浪漫; 富個性,有強烈的主觀抒情色彩; 氣勢豪邁奔放; 內容表現出蔑視庸俗、不媚權貴的精神; 想像豐富奇特; 極度誇張; 比喻生動; 結構奇特; 自然率真。
杜甫的詩歌風格 寫當時實況,有詩史之稱。 取材於政治興亡、社會治亂、飢餓貧窮、戰事徭役和貧富懸殊 詩中有儒家思想,悲天憫人,又被尊稱為詩聖。 眾體兼善/五、七言古體、律詩、絕句,無所不工。 往往用不同的詩體,表達不同的內容。敘事多用較少格律限制,便於鋪敘描寫的古體詩,抒情則多用近體。
6. 開創「即事命篇」的新樂府詩。 7. 詩的風格豐富多姿,有時雄渾奔放,有時沉鬱悲涼,有時辭藻富麗,有時平易質樸。 8. 主題的風格多是「沉鬱頓挫」。 9. 語言精煉。 10. 用字準確,形象生動。 11. 善於運用民間口語。 12. 善寫人物對話和獨白。
13. 善於選取有典型意義的人物事件來描寫。 14. 杜詩敘事,重於客觀描述,讓故事本身直接感染讀者,而少發議論。 15. 善於抒情/善於把抒情和敘事結合/善於把抒情和寫景結合,寄情於景,情景交融。
白居易的詩歌風格 1. 作品題材豐富,有反映現實、揭露社會的諷諭詩,感遇抒情的感傷詩,抒發歸隱田園之樂的閑適詩及雜律。 2. 主題明確,一吟悲一事,而且詩用小序,詩末「顯其志」。 3. 善用細節和心理描寫去刻畫人物形象。 4. 敘事、議論和抒情結合。 5. 布局完整,取材見心思。
6. 語言通俗淺白,老嫗能解。 7. 平和淺近,但點欠蘊藉含蓄之美。
李商隱的詩歌風格 1. 作品題材多樣,有反映現實、抨擊政事的政治詩,借古諷今的詠史詩,感懷身世的述懷詩及表現了纏綿悱惻的愛情詩 2. 多用比興象徵手法,寄托深遠。 3. 用典工巧貼切,靈活多樣。 4. 語言清新明麗,用字錘鍊講究。 5. 擅長七言詩,七律的作品成就較高。
6. 吸取前人的技巧,形成了深遠情邈的風格。 7. 綺麗精工。
唐代古文運動 唐代古文運動產生的原因 中唐時期面對外憂內患,國家危機的刺激,士子提倡儒學復古運動,企圖透過文體改革,宣揚儒家思想,以阻遏佛老思想的流行,以穩定國勢。 要求文體改革,扭轉當日文風的主張日漸強烈,古文運動便是文學本身發展的必然結果。
唐代古文運動的發展概況 甲、韓柳前 1. 南北朝 蘇綽及劉勰反對靡艷輕浮的文風。 2. 隋朝 李諤上書,力陳齊、梁文體之弊。 3. 唐天寶之前 (1)陳子昂要求扭轉文壇風氣。 (2)李百藥、魏徵批評六朝淫靡的文風。 (3)張說、蘇頲寫作氣體雄渾的古文。
4. 天寶以後 (1) 蕭穎士提出「凡所擬議,必希古人」。 (2) 李華要求文章本乎五道、源於五經。 (3) 韓會認為文章的作用是敘損益、助教化、陳善惡、備勸戒。 (4) 柳冕強調文章宗經尊聖,以儒家思想指導文學創作。 (5) 獨孤及主張憲評六藝,文師兩漢。 (6) 梁肅、元結亦要求文章救世勸俗。
乙、韓柳時 1. 韓愈提倡儒學,排斥佛老。 2. 韓愈主張思想復古,文章復古,反對駢文,要求文以載道。 3. 韓愈高舉改革旗幟,其百折不回的精神,感召許多時人支持他。 4. 韓愈努力提拔後進,領導古文運動。 5. 柳宗元支持。 6. 韓、柳二人既有理論,復有優秀作品示人。
丙、韓、柳後 1. 李翱一派強調孔孟之道,忽略文章技巧。 2. 皇浦湜一派追求文字的新奇,忽略內容。 3. 古文運動走向衰落之途。
韓愈的古文理論 文以載道:要求文道合一而以道為主。主張為道而學文,為道而作文。(道乃儒家之道) 宣揚儒家,攘斥佛老。 破駢為散:反對六朝以來的駢儷文風,主張恢復三代兩漢自然質樸的文體。 詞貴獨到:反對抄襲文風,要求語言革新,言「詞必己出」、「唯陳言之務去」。 文從字順
6. 提出「不平則鳴」:指出文學作品與作家的生活環境的關係。 7. 文氣說:認為寫古文必須以氣勢為先,要有充足的文氣必須加強道德修養。 8. 重視作家的修養:認為文章是作家品德的反映,故強調作家立行立品。
韓愈能夠成為唐代古文運動傑出領導者的原因: 承前人之經驗。 意志堅強,大力提倡古文。李漢《昌黎先生集序》語:「時人始而驚,中而笑且排,先生志益堅。」 既有理論,復有優秀作品示人。 得文友,後進支持。如李翱、皇浦湜、張藉、孟郊等
韓愈對古文運動的影響 1. 理論建立: 繼承元結、李華、柳冕的文學主張,為古文運動提供一套古文理論。其文以載道、文從字順的主張,為古文創作提供了方向。 2. 創作實踐 他的創作,與理論相結合,為當世提供了示範作用,建立散文的新標準。
3. 提拔後進 韓愈曾任國子博士等職,領導天下文壇,又敢於培養青年作家,擴大古文運動的隊伍。 4. 其他 百折不回的精神,雖受排擠,仍高舉古文運動的旗幟。
韓愈的古文特色 內容豐富。 形式多樣/眾體兼長。 不落俗套/力求創新/構思奇巧。 詞鋒銳利/雄奇奔放/氣勢磅礡/汪洋恣肆。 曲折多變/波瀾起伏。 想像豐富。 感情充沛.。
8. 析理透闢。 9. 筆觸幽默。 10. 句法駢散交錯
柳宗元的古文理論 文以明道:要求文章注意內容,不應單求形式技巧。認為文章作用乃闡明聖人之道。 重視作家的修養:認為「文以行為本」。又認為作文時,一定要抱有嚴肅的態度,去「二心」,除「二氣」。 要求文章反映現實,緣事而發。 反對模擬:指出文貴乎創新,言「學者務求其諸道而遺其辭」。 為文方法:主張取原五經,旁參諸子而家,臨文時注意「六法」。
柳宗元對古文運動的影響 1. 理論建立: 提出文學理論,補韓愈之不足,以「文以明道」支持韓愈,更提出為文之法,為後世學古文者提供方便之門。 2. 創作實踐: 從創作上推動古文運動的成功,既建立散文的新傳統,也擴大了散文的範圍。
3. 提拔後進: 柳宗元也曾扶掖後輩,教導他人寫作,對當時文壇影響極大。 4. 其他: 羽翼韓愈,助輟愈推動古文運動。
柳宗元山水游記的特點 體物入微/能把握自然景物本身的特徵 善用比喻/形象生動 往往寄寓作者幽憤之情 雄深雅健/簡明峻潔
唐代古文運動對當時及後世的影響 因韓、柳諸人致力於古文創作,唐代的古文運動得到了很好的成績; 元、白一派的社會詩,受他們理論的影響; 古文影響唐代傳奇的發展; 提倡平淡質樸的散文,使空虛華美的駢文遭受打擊而一度衰落; 直接影響到宋代的古文運動,而其對散文的影響更遠及清代;
6. 由於重視古文,經史遂成為文學的正統; 7. 偏重於文學的實際功用,而輕視美的價值; 8. 造成後代貴古賤今的觀念。
唐代傳奇小說 唐代傳奇小說的興盛原因 前代小說的影響 城市經濟繁榮,對文娛的需要 都市經濟繁榮,提供主題素材 溫卷 文人開始有意識地寫小說 古文運動的影響
7. 變文詩歌的影響 8. 佛經/道教思想/歷史傳記的影響
唐代傳奇小說的發展概況 1. 初唐時期:數量少,質數不高, 六朝志怪小說的影響還很重。 2. 中唐時期: 六朝志怪小說的影響還很重。 2. 中唐時期: 作者蔚起,作品數量多,質數高,從內容到形式都顯得豐富多采; 神鬼怪異遺風雖末掃淨,但現實生活氣息已壓倒神鬼氣息。當時以諷刺、愛情、歷史小說為主。 3. 晚唐時期:神怪氣氛復盛,與現實生活逐漸疏遠,出現了許多表現豪士俠客的作品。
唐代傳奇小說的分類 1. 志怪/諷刺小說 舉例──沈既濟《枕中記》、李公佐《南柯太守傳》等。 1. 志怪/諷刺小說 舉例──沈既濟《枕中記》、李公佐《南柯太守傳》等。 2. 愛情小說 舉例──蔣防《霍小玉傳》、白行簡《李娃傳》、元稹《鶯鶯傳》等。
3. 歷史小說 舉例──郭提《高力士傳》、姚汝能《安祿山事跡)、陳鴻《長恨歌傳》、《東城老父傳》、無名氏《李林甫外傳》等。 4. 俠義小說 舉例──薛調《無雙傳》、裴鍘《崑崙奴傳》、袁郊《紅線傳》、杜光庭《 髯客傳》等。
唐代傳奇小說對後世文學的影響 甲、為後世提供豐富的創作題材 1. 戲曲 (1)《柳毅傳》為元尚仲賢《柳毅傳書》,李好古《張生煮海》所襲用。 (2)《鶯鶯傳》則為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王實甫《西廂記》提供素材。 (3)《長恨歌傳》為白樸《梧桐雨》、洪昇《長生殿》所取用。
2. 小說 (1)宋元話本小說的題材多承自唐傳奇。 (2)明白話小說,如「三言二拍」也吸取唐傳奇的材料。 (3)清筆記文言小說也有取材於唐傳奇。 3. 詩歌 唐傳奇的人物故事成為後世詩人吟詠的對象。
乙、影響小說的發展 1. 開拓小說的生命:唐傳奇正式建立小說的規模,而作家亦有意識去創作小說,提高了小說的地位。 2. 啟導後世小說的體裁: (1)宋代傳奇便直接啟源於唐傳奇。 (2)影響後世文言小說的創作。 (3)唐傳奇融合詩歌、議論、記事於一身, 影響白話小說的形成。
3. 擴大小說的創作範圍:小說中多樣的題材、人物,成為後世提供寶貴的創作經驗。 4. 藝術技巧借鑑後世:其完整的結構、借故事寓褒貶的筆法、人物形象的塑造,皆為後世提供借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