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1980年代的诗歌 概述: 诗歌发展分期:80年代有两个诗歌发展的阶段。 1、1978年之前,为诗歌的裂变、孕育期;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供瘤动脉超选插管 的临床价值探讨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第一医院介入科 顾建平 年 5 月 · 上海 在肿瘤的介入性诊疗工作中, 供瘤动脉的超选插管有其重要的 临床意义。
Advertisements

大家族的生存秘密 付俊 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03 级 学号: 大家族的生存秘密 节肢动物门昆虫纲的物种从数量和种类 来说都占了地球上物种数量和种类的绝大 多数。但教材上并没有给出具体的介绍。 这篇论文将从昆虫的生存特性和生理特 点来介绍地球上昆虫繁盛的原因。
钟培宁 观察和探究 活动一 : 观察同一植 物的 “ 相同 ” 叶子, 是否 完全一样 ?
▲ 走 近 高 考 ▲ 笑 谈 高 考 ▲ 轻 松 备 考 走近高考 ● 高考是选拔人才的基础方式 ● 高考就是一次常规考试 ● 是知识技能和心理品质的考察.
LOGO 考研英语导学 Speaker : Lanshire. 课程目录 一 考研英语的重要性 & 难度分析 二 近 15 年命题趋势变化分析 4.
专题六 语文课程标准修订对“实验稿”作了哪些修改和调整
第三章 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
——Windows98与Office2000(第二版) 林卓然编著 中山大学出版社
第九章 金融资本 第一节 借贷资本和利息 第二节 货币需求与供给 第三节 股份资本 第四节 保险业资本 第五节 金融衍生产品.
倾听、识别与表达:改善人际沟通的策略 主讲: 《大众心理健康与自我成长》培训系列课程 精神分析师 心理咨询师 四川南岛心理咨询研究所
山东英才学院 SHANDONG YINGCAI UNIVERSITY
终极理论梦之社 宣传PPT 终极理论梦之社 来到高中,在全新的平台上,我们广泛交友.
第八章 1980年代的诗歌 概述: 诗歌发展分期:80年代有两个诗歌发展的阶段。 1、1978年之前,为诗歌的裂变、孕育期;
情人节快乐 返 回 目 录 上一页 下一页.
新生代诗人.
星 星 变 奏 曲 江 河.
星星象征着光明,象征着美好的事物,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星星变奏曲》,去感受诗人对光明渴望的情感。
神 女 峰 舒 婷.
电子信息类专业英语.
第三十八章 朦胧诗运动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地下诗歌写作成为新时期朦胧诗运动的先声。新时期文学中在价值论与形式论上第一次引起极为尖锐评论的,是朦胧诗。“三个崛起”的讨论、争论甚至是批判,是集中的体现。朦胧诗的人道主义思潮与诗歌重现朦胧美,诗重新与1949年以前的诗歌接轨。 回目录.
朦胧诗.
中国当代文学 主 讲: 柳 应 明.
2. 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递交《入党申请书》后的思考 主讲:杨苏 教授
对 培训者 培训的理解 丁革建
《小学教育学》 模块二 小学教育源流 第五单元 小学教育走向的探究成果分享 自主学习指南.
1、环境中直接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做 。它可以分为 和 两类 。
第二单元 走进大自然 第5课 春天来了 B案 执教:吉林省长春市高新区长春高新第一实验学校 李雪莲.
第二单元 走进大自然 第5课 春天来了 B案 执教:吉林省长春市高新区长春高新第一实验学校 李雪莲.
苏教版(国标本)第六册 习作四 南京市五老村小学   王咏慧.
远和近 顾城.
第三篇 组织工作.
孙中山破陋习.
第一章 商品 第一节 价值创造 第二节 价值量 第三节 价值函数及其性质 第四节 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与利己利他经济人假设.
                                                                                                                                                                
云南大学 2015年 学生社会服务计划 往期活动剪影.
第一节 旅游规划的意义和种类 第二节 旅游规划的内容 第三节 旅游规划的编制 第四节 旅游景区规划
基督徒 和 心理学.
色彩 · 对比.
10,000 Reasons (Bless the Lord) 一万个原因 (来頌讚上帝)
哈利路亚 敬拜歌曲: 1)奉主名来的是应当称颂的 2)同路人 3)这一生最美的祝福
心理学 和 新纪元运动.
第十章 方差分析.
自从我认识耶稣 zi cong wo ren shi ye su
语文园地二.
Reading of English-American Literature
相似三角形 石家庄市第十中学 刘静会 电话:
责任与使命 2014级人文萃英班向湘蜀 39套论文答辩模板
个性创意化通用PPT模板 Bgswomen.taobao.com(传奇VISUAL).
企业文化内涵体系 持续循环 企业标志 品牌力:…… 服务力:…… 品牌力/服务力 潜规则是…… 1、品质 2、战略 1、价值 2、绩效
获奖类别: 获奖题目: 获奖学生: 指导教师: 研究内容:(400~500字,2~3幅插图)
§6.7 子空间的直和 一、直和的定义 二、直和的判定 三、多个子空间的直和.
Logo 思维 力量 商务展示·企业内训.
《我爱你中国》 万先金.
第二节 函数的极限 一、函数极限的定义 二、函数极限的性质 三、小结 思考题.
TEM8人文知识 ——英语国家概况部分讲解 上外贤达学院 昌兰华.
大良红岗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
生词 คำศัพท์ 1. 楚辞 chǔcí บทกวีของรัฐฉู่ 2. 诞生 dànshēng กำเนิด ; เกิดขึ้น
基因信息的传递.
“中国梦”要“热宣传”更需“冷思考”.
画梦女孩,她的灵魂不属于这个世界 Akiane
责任与使命 2014级人文萃英班向湘蜀 39套论文答辩模板
教师职业道德 主讲:王兰英 课件制作:林彬(湖北教育学院).
老师,您好!.
从社交网络游戏中发现艺术的灵魂 Brad MacDonald 麦泊然 艺术总监
国 际 法 第 一 讲 主讲人: 兰州大学法学院李晓静.
§2 自由代数 定义19.7:设X是集合,G是一个T-代数,为X到G的函数,若对每个T-代数A和X到A的函数,都存在唯一的G到A的同态映射,使得=,则称G(更严格的说是(G,))是生成集X上的自由T-代数。X中的元素称为生成元。 A变, 变 变, 也变 对给定的 和A,是唯一的.
辞典类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牛津在线英语大辞典
Sssss.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八章 1980年代的诗歌 概述: 诗歌发展分期:80年代有两个诗歌发展的阶段。 1、1978年之前,为诗歌的裂变、孕育期; 2、1978——1985为诗歌的生长期。 当时的诗歌写作环境有了许多改善,尤其在诗歌的资源方面有所拓宽。 诗歌在当时有了一定的发展,也预示着今后诗歌的裂变。青年诗人以及朦胧诗内部诗人,矛盾越来越加剧,以后又分裂为后朦胧诗派,或称为新生代诗人。

第一节:“归来者”的诗歌与新现实主义诗歌 一、诗歌的两个诗人群体: 1、归来者(复出诗人):分两类 1)指七月派诗人牛汉、曾卓等、九叶诗人辛迪、陈敬荣等。 2)在57年被打成右派的一大批诗人,如艾青、公刘、胡昭、林希等。 2、青年诗人的新现实主义诗歌: 李瑛:《一月的哀思》,通过怀念周恩来,写出他的光辉品质从而更好地批判四人帮,表达诗人对总理无限的哀思。 雷抒雁:《小草在歌唱》歌颂烈士张志新。诗歌依然保持着现实主义精神,回归“五四”以来新诗传统。 叶文甫:《将军你不能那样做》 ,写于1979 写,向权力政治发出挑战。

三、代表诗人 1、雷抒雁(1942—2013)陕西人。《小草在歌唱》表达对张志新烈士的崇敬,对四人帮的憎恨。另有《掌上的心》表达复杂的心情。富于思考,思想深刻,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寻找突破。

2、公刘:(1927—2003)江西南昌人。诗歌汲取中国古典诗歌的精华和外国诗歌中的营养成分。《哎,大森林》内容是对四人帮的批评,对现实的反思;艺术特色上采用叠句的手法,强化作品激愤的意味,感情色彩浓郁,更增加了诗歌的战斗力和思索的力量。 公 刘

第二节 朦胧诗与新潮诗 一、朦胧诗的产生与命名 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朦胧诗开始出现。如食指的《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这些诗采用象征、隐喻、暗示等手法写作,代表诗人有舒婷、顾城、北岛等。 1980年8月号《诗刊》在问题与讨论专栏发表部队作家章明的文章《令人气闷的“朦胧”》,认为象征诗歌晦涩难懂。诗坛开始讨论朦胧诗这种创作现象。

二、三崛起理论:谢冕的《在新的崛起面前》1980《光明日报》;孙绍振《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1981、3《诗刊》;徐敬亚《崛起的诗群——评我国诗歌的现代倾向》 1983、1 《当代文艺思潮》。 三崛起理论奠定了诗歌创作的理论基础,影响很大。谢冕强调有一个新的诗歌群体已经产生了;孙绍振研究了这种诗歌现象及其美学原则在哪里;徐敬亚注意了诗歌的现代主义特征和倾向。

三、朦胧诗发展的三个阶段 1、前朦胧:70年代末期,如食指《这是四点零八分北京》;白洋淀诗群;芒克、多多、北岛在1978年底出版一个民间的诗歌油印刊物《今天》。此刊发表小说、诗歌,主要作者有芒克、食指、舒婷、江河、杨炼、顾城等。 2、朦胧诗:活跃在1978-1984年,有顾城、北岛、舒婷等大量诗人及其作品。 3、后朦胧诗:1983年以后出现转型,反思朦胧诗,以后复出的诗人创作的诗歌。

四、朦胧诗的思想艺术特征: 1、思想特征:1)对五四文学传统的修复,从人道主义、个性主义的价值角度对动乱年代的苦难历史、人性毁灭、理性沦丧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与批判。 2)作为人的觉醒,对自由人格的追求,对个体价值的肯定,对主体情感的宣泄。表现了新一代在走出传统人格模式的过程中的痛苦蜕变与自我反思。如顾城的《我唱自己的歌》。 3)价值与信念的重建。在人们的思想、认识等价值观念发生巨大变裂时代,对重建一代人思想价值有特别意义。如舒婷的《致橡树》。

2、艺术特征:1)对现实主义审美范式的突破,对诗歌艺术由写实——写意,具体——抽象的恢复;从表达层面来看,是物象——意象,明晰——模糊。 2)表达上的朦胧性。摆脱了以往现实主义诗歌直抒胸臆的传统方式,代之以主体情感内在情绪的流动和结构变化。通过意象、形象的辐射而显现出意义的多重性。

第三节 朦胧诗的主要作者 一、舒婷的诗歌《神女峰》 一)、作者舒婷:原名龚佩瑜,1952年生,福建人。著有《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最后的挽歌》、《始祖鸟》,散文集《心烟》等。 舒婷诗浓郁的女性主义气氛,以隐喻的方式曲折地表达恋爱的双方在相互依恋中所具有的自我独立性。诗人借一艘双桅船的口吻,向那连绵的海岸倾诉了自己的思慕,诗歌意境深远,含蓄深刻。风格忧伤而不绝望,沉郁而不沉闷。

二)、《神女峰》作品分析: 《神女峰》是作者在长江上看到神女峰美景后,有感而发创作的。全诗分为三部分,第一段写了诗人看到神女峰的一系列动作,第二段写了诗人的情感,第三段则进一步抒发了澎湃的情感。神女峰是屹立在江边悬崖上的一座小山峰,它的命名来源于一个古老的传说,是古代女性坚贞忠诚的化身。这座巫峡挺立的山峰,在一般游客眼里,只是一片美丽的风景,而作者却赋予了它新的意义。

“挥舞的花帕”代表了世俗中对女性贞洁的观念,而突然收回的手则昭示了诗人心中的惊醒与悸痛。从“紧紧捂住自己的眼睛”能看出诗人为神女代表的受封建思想桎梏的古代女性伤心落泪。 “心真的能变成石头吗”一句,拨开了覆盖在神女峰传说中表面的虚化,揭示了女性内心不为人所知的悲凉。 进一步对这种散发着男权气息的“妇道妇德”进行了彻底的解构“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作者从一个女性的眼光,用悲天悯人的情怀写出了复杂细致的情感,体现了女性独有的敏感细腻,在一些常被人们漠视的常规现象中发现尖锐深刻的诗化哲理,并把这种发现写得既富有思辩力量,又楚楚动人。

诗歌反映了女性对自身自由和解放的追求,同时批判了以人的幸福做为牺牲品的旧道德。在男权社会里,女性一直处于被动地位。男性按自己的道德标准把女性定格在贤妻良母的位置上,以妇德来约束女性的行为。长期以往,女性不得不认同这些规范,并慢慢转化为自身道德律令。被人赞誉为贞洁的典范,受后人膜拜,但却不能享受生命的快乐,这种荣誉是虚伪的 “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是对真正爱情和生命的向往和追求,是对男权主义文化的声讨。诗歌多愁善感,委婉地表达了作者面对神女峰这千年流传的人间神话进行的“背叛”。 全诗呈现出与传统诗歌不同的审美特征。对人的自我价值的重新确认,对人道主义和人性复归的呼唤,对人的自由心灵奥秘的探险构成了全诗的思想核心。 最后以全新的观念对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作了反传统的全新的剖示。这首诗并不是一首闺怨诗,而是提出了新的希望,大胆追求幸福。

三)、舒婷诗歌的艺术特征: 1)对于女性的自我价值与尊严的肯定和确认,对女性人格独立和人性思想的追求和张扬,表现了女性爱情中微妙的心理状态。 2)以自我为核心,建造了一个全新的抒情形象,明显地带有个人、时代复合的特征。 3)在单纯的外观下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层次,构成多元、立体的情绪结构。 4)作品具有女性气韵和柔美的形态,女性心理的曲折、复杂、忧伤。既欢乐又充满迷茫,情绪极为细腻而亲切。

《双桅船》分析: 舒婷这首“朦胧”诗的代表作以隐喻的方式曲折地表达了恋爱的双方在相互依恋中所具有的自我独立性。 诗人借一艘双桅船的口吻,向那连绵的海岸倾诉了自己的思慕,诗歌意境深远,含蓄深刻,读者在阅读中可以悟出不同的诗美,既可以将其看作是情思委婉的爱情诗,又可以将其视为深情缱绻的爱国诗,抑或还可理解为别具一格的言志诗。

二、顾城的诗歌 一)1956.9生于北京。朦胧诗创作中突出而重要的作家。“文革”开始诗歌写作,1977年重新进入纯净写作。1987年应邀出访欧美文化交流、讲学。1988年赴新西兰,讲授中国古典文学,被聘为奥克兰大学亚语系研究员。后辞职隐居激流岛。1993.10于新西兰北部所居小岛重伤其妻谢烨后自杀。 著作主要有《黑眼睛》(1986,人民文学出版社)、《英儿》(与谢桦合著小说)(1994,北京华艺出版社)、《灵台独语》(1994,敦煌文艺出版社)、《顾城诗集》、《顾城童话寓言诗选》,《顾城舒婷诗选》、《顾城诗全编》(其父编)。

二)作品分析: 1、《远和近》表现人与人之间习惯的戒惧心理和人对自然原始的亲切感。虽只有短短的六句,却容纳了对历史反思的丰富内涵。“远”、“近”:是物理距离概念,这是客观存在。但在情感作用下产生的心理距离却不同,“远”可以变“近”,“近”可以变“远”。诗中用“你”、“我”、“云”心理距离的变换,曲折地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戒备以及诗人对和谐、融洽的理想人际关系的向往、追求。诗中的“你”、“我”、“云”三个意象都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 “你”、“我”都生活在客观现实中、同属于社会的组成人员,“云”则象征着美丽淳朴的大自然。“你看我时很远”,这是地近心远,“咫尺天涯”:“你看云时很近”,这是地远心近,“天涯若比邻”。诗人这种“人远天涯近”的辩证感情方式已成为人审美理想的发展的方式。这首诗看似信手拈来,实则匠心独运,给人的印象是:自然、工巧,不矫饰。

2、《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是顾城的代表诗作之一。集中体现了他追求一个纯净、和谐,没有矛盾,使人心情愉快的另一世界的审美理想。 孩童时的遭遇,使理想的梦破灭了,但他仍然执着地追求幻想,希望在另一世界中重新实现。诗人以一个孩子的眼光和心灵去观察和感受世界,希望用彩色蜡笔在幻想的世界勾画出一幅幅色彩斑斓的人生蓝图,画下“笨拙的自由”、“永远不会流泪的眼睛”、“没有痛苦的爱情”。然而这幻想的美好蓝图在现实世界中难能实现,诗人回到现实,“没有领到蜡笔”,指“我”的理想蓝图并没有得到社会的认同,因而“我”在绝望中“只有撕掉那一张张心爱的白纸”。“白纸”指“自我”、生命或没有写出的诗。但诗人没有停止对幻想的追求。最后一节再次点明,“我”是“一个被幻想妈妈宠坏的孩子”我任性,将仍然执着地追求。 顾城孤独地坚守着孩子般纯净的童话,运用丰富的想象,为人们描绘了“孩子”眼里的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冲突。他似乎看清了这个世界,但却任由着自己的想法,固执地编织自己的梦。

三)艺术创作特征: 1、顾城是个长不大的童话诗人。前期作品具有孩子般的纯净、童稚的心态。如《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后期比较艰涩,接近于后现代主义诗歌风范。 2、顾城的诗歌用儿童的话语在诗歌文本里构筑了一个理想化的精神家园,并体现出自然倾向和理想化色彩。例如《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 3、意象新奇,想象丰富,常常选择细小的自然物象,以生命体验为核心来表现一种纯净的境界。

三、江河、杨炼的文化诗歌 朦胧诗发展的余脉,体现了文化寻根艺术特征。 一)江河:1、原名于友泽,1949年生,北京人。蒙胧诗代表之一。 1980年《上海文学》发表处女作《星星变奏曲》,诗集《从这里开始》、《太阳和他的反光》等,诗作中灌注了厚重的历史文化内容,以《纪念碑》等政治抒情诗和古代神话组诗《太阳和它的反光》赢得社会瞩目。 2、艺术特征:1)作品具有思辨的色彩,有气势雄伟、沉郁悲壮的抒情基调。2)形式上较多地采用铺陈排比的句式章法,可看出惠特曼、艾青等影响的影子。

二)杨炼:1、《今天》杂志的主要作者。1955年生于瑞士。1983年以长诗《诺日朗》出名,1988年被中国内地读者推选为“十大诗人”之一。杨炼属于当代中国最早达成诗的自觉的个体诗学,并用以指导自身写作的诗人。诗歌较早深切体验并透彻反思母语现实和文化的双重困境,由此拓开一条决绝的向诗之路。如《太阳,每天都是新的》、《大雁塔》等。现居伦敦,继续从事文学创作。。 2、艺术特征:1)诗歌追求生命的象征,强调自由精神。2)繁复密集的意象,以及由意象来演绎的理念。3)多重空间结构的建造。4)诗意语言的极限扩张。

四、诗人海子及其作品: 一)海子原名查海生,当代青年诗人。 1964年生于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高河镇查湾村,1979年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1982年开始诗歌创作。1983年毕业分配至中国政法大学哲学教研室工作。1989年3月26日在山海关附近卧轨自杀。 在诗学观念上,海子深受尼采、海德格尔等人的影响,相信“酒神体验”的力量,相信“大地”原始伟大的本质力量;在艺术观念上,他又特别认同凡高、荷尔德林那种疯狂的气质。

二)海子作品分析: 海子诗歌的基本主题是“歌唱生命的痛苦,令人灵魂战抖”。无论在时代上还是诗歌风格上,海子都和朦胧诗人相去甚远。 1984年的《亚洲铜》,表现出诗人的热爱和痛惜,对于一切美好事物的眷恋之情,对于生命的世俗和崇高的激动和关怀。 1985 年的《麦地》有宗教式虔诚的情怀,博大的情怀表现了诗人对物质与精神完美和谐统一的理想境界的渴望。 1989年3月14日的《春天,十个海子》诗中充满着一种绝望的、执着地认同死亡的情感,但这种绝望并不显得颓废,而是显得非常壮美,这与他的内心气质和后来的命运是有关。

海子是一个抒情诗人。他曾说过,抒情就是血。他的所有作品都呈红色,都是用血浸泡过的,都是经过了火烙后生成的。海子的抒情诗写得很美,充满了神启式的灵悟意味,笔下的事物放射着不同凡响的灵性之光。 海子的诗歌世界是非常复杂的,他的诗歌观念是对古代史诗、近代抒情诗、浪漫主义诗歌和现代主义诗歌理念的综合。从思想上,他接近于一个存在主义者;从情感上,他接近于一个浪漫主义者;从精神上,他接近于一个“狂人”式的先知;从认知方式上,他又是一个充满神性体验色彩的理想主义者。 在写作手法上,海子的很多手法都是原创型的,和朦胧诗的常用技法有极大差别。海子并不属于第三代等任何诗歌流派,他是自新诗诞生以来少有的独立自足、具有世界眼光的天才型诗人。

第四节 新生代诗人及其作品 一、新生代诗(第三代诗)出现的背景是对朦胧诗的反动,意在消解历史文化的崇高意义。 1、对建构东方现代史诗的热情及超越,强调新传统主义,如非非主义诗歌。生活、抒情的粗鄙化、生活化、市民化,造就了平民主义世界观。 2、成长起来的大学生诗歌是新生代诗产生的温床。校园诗分为两类: 1)具有明显口语化的诗,刻意表现现实生活,抒情有些苍白,有些空洞,略显平庸。 2)具有叛逆思想、哲理性,对生活思考的诗。 二、第三代诗歌的美学特征 1、逃离文化,反文化、非文化。 2、追求回到语言本身、能指的语言策略(能指意为语言文字的声音,形象;所指则是语言的意义本身)。强调诗歌的口语化,反对语意的深度感。

三、新生代诗两个代表性群落: 1、“他们”诗社是由韩东在南京发起的,有于坚、丁当等人,及民间刊物《他们》。 主张主体降解,客体还原,主张反璞归真,回到民间和原始的东西,回到生命的真实和诗歌的本身。道德倾向是反文化,刻意表现粗俗,不登大雅之堂的场景。消除语言装饰。 2、非非主义1986、5 在成都成立,创办了非非杂志,强调前文化状态,强调自由,人的精神直接呈示的状态。代表人物有周伦佑、李亚伟等。策略主张是对创作、意识还原;逃避知识、思想、理性、意义;超越逻辑、语法。

四、代表诗人: 1、韩东(1962—),南京人,1984与于坚等人创办“他们”杂志社。反对贵族化,提倡回到能指,语言本身。如《山民》、《大雁塔》等,不重视诗歌的意义。 同杨炼的文化诗歌《大雁塔》比较,杨的《大雁塔》是民族命运的象征,民族落难历史的见证;韩东的《有关大雁塔》在美学精神上反崇高,追求平民化。

2、伊沙(1966—)原名吴文健。四川省成都人。1989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任教于西安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已经出版的诗集有《饿死诗人》、《伊沙这个鬼》《野种之歌》、《车过黄河》等 。 伊沙从语词探索和结构技术层面对口语诗艺作了有益尝试,对日常口语的倾心与转化,将情景叙述中的人生体验纳入多样结构策略之中,拓宽了现代汉诗,特别是先锋诗歌的后现代美学视野,大大提升了口语诗的艺术品质。《车过黄河》体现的喜剧精神、谬误推理的认识论、语言的快乐原则使其诗有明显的调侃和拒绝的倾向。

3、于坚,1954年生于昆明。诗人、作家。云南省文联专业作家。有诗集《诗六十首》、《对一只乌鸦的命名》、《于坚的诗》等。强调口语写作的重要性 。 1984年创作的《尚义街六号》证明其诗学在于口语式语言的有效运用:着力塑造都市平民形象;以“重建日常生活的尊严”为诗学的最高境界。他说,真正好的诗就像塔一样,塔基广大,语言直接、简单,让很多人有感觉,被打动,可以进入,但诗真正的核心,它要表达的最隐秘的部分,是一层层往上升的。于坚的诗歌是民族性的,有让中国传统文化回归的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