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生命的旋梯上 ——记F.H.C.Crick 陈翡翠(02生物本四).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 法規暨訴願審議委員會 102 年度原住民身分法實例演練講習: 原住民身分認定及救濟程序.
Advertisements

本校自民國 78 年於顏前校長世錫任內創設本系 設立鑑識科學學系大學部,專責鑑識人才之培養, 為目前國內唯一專門培育鑑識科學人才、研究鑑識 科學學術之大學學系,設系剛滿 20 年。自 85 年於姚 前校長高橋任內,設立鑑識科學研究所招收碩士生 ,民國 88 年於謝前校長瑞智任內先後獲內政部、教.
第二节 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1. 什么叫做遗传? 2. 什么叫做性状? 3. 性状是由什么决定的?
DNA 的 结 构 DNA 的 结 构. 课 前 提 问 1.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阶段: 2. 遗传物质的特点: 3. 证明 DNA 是主要遗传物质的实验什么 ? 4. 如果噬菌体 DNA 用放射性 31 P 标记,请问, 在正常细菌体内合成的子代噬菌体 DNA 中, 是否全部含有放射性 31.
第二章:生物科學與食品 第三節:基因改造食品.
第三章 现代教育与人的发展.
第21课时 生物圈中的微生物 考 点 聚 焦 专 项 突 破 1.
國民中學 自然與生活科技 第二冊 第3章 生殖 3-1 細胞分裂 3-2 無性生殖 3-3 有性生殖.
学校核心发展力 上海市建平中学 程红兵.
必修二 生物 (人教版).
想一想 议一议 P74 我们常吃的蘑菇有根、茎、叶吗? 它们的生长是否需要光? 为什么说它们是真菌而不是植物呢?
三次科技革命 学习目标: 1.知道三次科技革命的时间、标志、发源地、理论基础、主要成就、主要特点及影响。 2.培养归纳历史知识的能力
2012年高考说明要求 考纲解读 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Ⅱ 掌握DNA与RNA组成、结构和功能的异同点 理解遗传信息转录、翻译过程的区别和联系以及学会有关图形的识别 学会基因表达过程中有关碱基和氨基酸数量关系的计算、推导.
王永慶遺產分配 第三組民法報告 4970T011 劉昭妤 4970T037 吳品怡 4970T090 袁如意
台南在地美食文化介紹 台南市鳳凰城文史協會 理事長 歐財榮.
一、作者概說:    王壽來,民國三十八年生,山西省 五臺縣人,中興大學 法律系畢業,美國 喬治城大學碩士、臺灣師範大學 美術研究所碩博士。長期從事文化與外交工作,現任文建會 文化資產總管理處籌備處主任。   王壽來靈感多取自生活經驗,善用中外名言,描繪人生百態。著有《公務員快意人生》、《藝術‧收藏‧我》、《公務員DNA》、《和世界偉人面對面》等書。
王平 教授/博士生导师 可逆储氢材料(金属氢化物、配位金属氢化物) 可控放氢材料(化学氢化物、分子晶体化合物)
必修二 遗传与进化 第三章 基因的本质 第二节 DNA分子的结构 巢湖市 和县一中 张勇.
DNA分子的结构. DNA分子的结构 回眸历史 1953年,美国科学家沃森(J.D.Watson,1928—)和英国科学家克里克(F.Crick,1916—2004),共同提出了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 这是20世纪继爱因斯坦发现相对论之后的又一划时代发现,它标志着生物学的研究进入分子的层次。因为这项“生物科学中最具有革命性的发现”,两位科学家获得了1962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探索DNA双螺旋结构的竞赛 上课教师:王玲.
DNA--不朽的双螺旋 DNA分子的结构 杨家坪中学 王占旭 中关村的DNA雕塑.
第2章 探索生命 第1节 生物学是探索生命的科学 本资源来自初中学科网(
DNA分子的结构.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
第二章 遗传的分子基础.
C 1.关于生物体内的遗传物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细菌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 B.病毒的遗传物质主要是RNA
第2节 DNA分子的结构.
问 题 探 讨 1.DNA的中文全名是什么? 2.为什么DNA能够进行亲子鉴定? 3.你还能说出DNA鉴定技术在其他方面的应用吗?
导入新课 波能绕过障碍物产生衍射。既然光也是一种波,为什么在日常生活中难以观察到光的衍射现象呢?.
DNA分子的结构 DNA模型构建 碱基相关规律 课后练习 DNA分子结构 沃森和克里克构建了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
高中生物学必修Ⅰ 分子与细胞 前 言.
Content 学案2 DNA分子的结构.
北师大版(2012教材)生物八下 现代生物技术.
第二节 DNA分子的结构.
§3—2 DNA分子的结构 【问题探讨】DNA分子双螺旋结构 坐落于北京中关村高科技园区的 DNA 雕塑,以它简洁而独特的双螺旋
DNA分子的结构.
DNA分子的结构 胶州市第一中学 裴浩莲.
22-1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DNA分子的结构.
教学目标 1. 掌握基因的含义,以及基因、DNA、染色体之间的关系 2. 理解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转录、翻译的含义、过程)
第4章 基因的表达 第1节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第2节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基因的表达 凌通课件.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及对性状的控制.
1、环境中直接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做 。它可以分为 和 两类 。
关注生物技术的 伦理问题.
组织学与胚胎学.
2015年高考历史质量分析报告 兰州市外国语高级中学 杨彩玲.
肝功能正常的小三阳注意事项.
突變 突變是指遺傳物質發生改變, 而影響到性狀的表現 例:白化症.
司法机关.
生物组 温青.
生物五界的分類方式.
园林专业本科阶段课程拓扑图:平台期课程 通识 12 数学 14 物理 4 化学 11 英语 6 政治 14
第8章 遗传密码 8.1 遗传密码的基本特性.
Metabolic biomarker signature to differentiate 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 from chronic pancreatitis Gut, 2017, Jan (IF=14.921) 汇报人:王宁 IMI CONFIDENTIAL.
苏晨汀博士 (Dr. Chenting Su) 苏晨汀博士, 1999年毕业于Virginia Tech, 获市场营销学哲学博士学位。曾任教于加拿大University of Victoria 商学院 ( ),现任香港城市大学市场营销系主任,博导。目前致力于研究中国营销渠道冲突及管制机制和消费者选择及决策模型,他的研究成果发表在Journal.
第四章 基因的表达 第1节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人是由什么发育而来的? 一个受精卵.
第二节 DNA分子的结构.
第四专题 遗传物质和遗传病 阅读材料 温州中学白荣宣.
超越自然还是带来毁灭 “人造生命”令全世界不安
遗传物质--核酸 核酸分子组成 核酸分子结构.
AD相关LncRNA调控及分析方法研究 项目成员:魏晓冉 李铁志 指导教师:张莹 2018年理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作品成果展示
物理化学 复旦大学化学系 范康年教授 等 2019/5/9.
竺可桢杰出学者讲座系列(十五)——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蒲慕明教授
非同源染色体:不是同源染色体的两条染色体
Ec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ESA)
基因信息的传递.
证据运用 第八章 证据的运用 第一节 证据体系的结构及运用规则.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走在生命的旋梯上 ——记F.H.C.Crick 陈翡翠(02生物本四)

1916年6月8日 生于英国的北安普敦。 1937年 从伦敦大学毕业后 继续攻读物理学博士。 二战结束后, 转而研究生物学。

1953年 建立DNA双螺旋模型, 被誉为本世纪生物学上最重大的发现。 论文《DNA分子结构—一种可能的结构》 , 发表之后 , 他回到蛋白质 研究工作上, 同年完成博士 学位。

指出DNA具有双螺旋结构和自我复制机制。 事实证明,克里克和沃森的发现有着 划时代的意义。

后来的科学家们以他们的成果为基础, 成功地研究出了 基因疗法、转基因作物、生物克隆技术 和DNA鉴定技术,因而克里克被生物学界 喻为20世纪最有影响的科学家之一。

克里克和 弗农·英格冉姆 (Vernon-Ingram)一道, 发现了遗传物质在 决定蛋白质特性上 的作用, 因此被誉为 “分子生物学之父”。

1959年 克里克成为英国皇家学会的 成员之一, 并与他人一起共同创办了 剑桥丘吉尔学院。

1962年 与美国生物学家沃森(James D.Watson), 英国生物学家威尔金斯(Maurice Wilkins) 一同获得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

1958年, 克里克提出了两个学说, 奠定了分子遗传学的理论基础。 第一个学说是“序列假说”, 认为一段核酸的特殊性完全 由它的碱基序列决定。

第二个学说是“中心法则”, 认为遗传信息只能从核酸传递给核酸, 或从核酸传递给蛋白质, 而不能从蛋白质传递给蛋白质, 或从蛋白质传回核酸。

著作 《论分子和人》以及 多科学方面的论文 。 1966年 转向生命起源的研究, 提出了生命的化学起源 并非地球上惟一的事件。

克里克 在破译遗传密码上也做出了重大贡献。 1961年 克里克等人用遗传学的方法证明, 蛋白质中1个氨基酸的顺序是由 3个碱基编码的(这称为1个密码子)。

同年, 美国分子遗传学家尼伦伯格和 马特哈伊破解了第一个密码子。 1966年, 64个密码子被全部破解, 人类从此有了破解遗传 奥秘的密码表。

1976年 克里克正式加入 Salk研究所, 将心力投注于 生命现象里另一个谜题 —意识的性质。 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心得 汇集在《惊异的假说》中。

到1966年, 他觉得分子生物学的基础 已经差不多全部勾勒出来, 于是转向其他的兴趣领域: 先是胚胎学,然后是对大脑、 神经及意识的研究。

克里克热爱享受生活。 虽然他喜欢做实验, 但他也表示一天到晚 闷在实验室里实在无法忍受。

在一次访谈中, 克里克承认自己当年选择 新的研究领域时, 希望最好能够不做实验。 当然,这个愿望始终 未能完全满足。

生活中的克里克 一点也没有大师的架子, 他为人谦和、幽默 而且风度翩翩。 沃森就曾表示: “他把我当成他的家人, 和他在剑桥那小房子里 同甘共苦两年是一种幸运。” 弗朗西斯·克里克(左)与詹姆斯·沃森一起

当时, 主要有3个实验室在 同时研究DNA分子模型。

第一个实验室 是伦敦国王学院 的威尔金斯、 弗兰克林实验室。 他们用X射线 衍射法研究 DNA的晶体结构, 根据得到的 衍射图像, 可以推测分子 大致的 结构和形状。

第二个实验室 是加州理工学院 化学家鲍林的实验室。 第三个是沃森和克里克 的“不务正业”的研究小组。

这3个实验室之间的 明争暗斗、互相竞争, 由于沃森风靡全球的自传 《双螺旋》而广为人知。 沃森

2004年7月28日, 弗朗西斯·克里克因结肠癌 在美国圣迭戈市一家医院病逝。 享年88岁。

完美双螺旋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