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机械零件的疲劳强度 强度准则是设计机械零件的最基本准则。强度问题分为静应力强度和变应力强度。绝大多数通用零件都是在变应力下工作的,各式各样的疲劳破坏是通用零件的主要失效形式。本章讨论零件在变应力下的疲劳强度问题。 基本要求 重点、难点 主要内容
基本要求 1.理解疲劳曲线及极限应力曲线的意义及用途,能绘制零件的极限应力简化线图; 2.理解疲劳极限应力图的来源及意义; 3.掌握影响机械零件疲劳强度的主要因素,会查用附录中的有关线图及数表; 4. 会用公式计算稳定变应力时的安全系数。
重点: 机械零件疲劳强度计算疲劳曲线、极限应力线图、单向稳定变应力时机械零件的疲劳强度计算 难点: 非稳定变应力时的安全系数的计算
3.1疲劳断裂特征 3.2疲劳曲线和极限应力图 3.3 影响机械零件疲劳强度的主要因素 3.4许用疲劳极限应力图 3.5 稳定变应力时安全系数的计算 3.6规律性非稳定变应力时机械零件的疲劳强度
计算准则: 1.安全-寿命设计: 2.破损-安全设计: 允许零件存在裂纹并缓慢扩展,但须保证在规定的工作周期内,仍能安全可靠的工作。 在规定的工作期间内,不允许零件出现疲劳裂纹,一旦出现,即认为失效。 2.破损-安全设计: 允许零件存在裂纹并缓慢扩展,但须保证在规定的工作周期内,仍能安全可靠的工作。
3.1 疲劳断裂特征 疲劳断裂过程: 疲劳断裂截面: 疲劳断裂有何特征? 变应力下,零件的强度失效形式: 疲劳断裂。 1) 疲劳源的产生; 3.1 疲劳断裂特征 变应力下,零件的强度失效形式: 疲劳断裂。 疲劳断裂过程: 1) 疲劳源的产生; 2)微裂纹的扩展直至断裂。 疲劳断裂截面: 疲劳断裂有何特征? 1)断口处无明显塑性变形; 2)断裂时,最大应力远低于材料的强度极限,甚至比材料的屈服极限还低;
影响疲劳断裂的主要因素:应力σ和应力循环次数N。(疲劳曲线σ—N曲线) 故变应力下,零件的极限应力既不能取材料的强度极限也不能取屈服极限,应为疲劳极限。 影响疲劳断裂的主要因素:应力σ和应力循环次数N。(疲劳曲线σ—N曲线)
表示循环次数N与疲劳极限间关系的关系曲线。 3.2 疲劳曲线和疲劳极限应力图 3.2.1 疲劳曲线 1.概念 1) 疲劳曲线 表示循环次数N与疲劳极限间关系的关系曲线。 2) 疲劳极限 循环特性为r的变应力,经过N次循环,材料不发生破坏的应力最大值。 3) 循环基数N0
2.典型的疲劳曲线 (1)有限寿命区 低周循环疲劳区: N<103(104) 高周循环疲劳区: N>=103(104)
疲劳曲线方程: (3.1) 循环N次的疲劳极限为: (3.2)
(2)无限寿命区(N>=N0) 3.关于疲劳曲线方程的几点说明: (1)循环基数N0 与材料和硬度有关。钢的硬度越大,N0 越大。 硬度>350HB, 如钢:硬度<=350HB,
(2)指数m 由疲劳曲线方程求得:
图3.4 3.2.2 疲劳极限应力图 图3.6 (3)不同r时的疲劳曲线形状相似,r愈大σrN也愈大。 (4)多数钢的疲劳曲线类似图3.2,当需作疲劳曲线,可仿图3.2作出. 3.2.2 疲劳极限应力图 疲劳极限应力图用来表示材料在相同N和不同的r下的疲劳极限。坐标:σm- σa 图3.6 1 塑性材料的极限应力图如
2 脆性材料、低塑性材料的极限应力图如图3.7 简化疲劳极限应力图:
3.3影响机械零件疲劳强度的主要因素 3.3.1应力集中的影响 用有效应力集中系数 Kσ 、Kτ来考虑应力集中对疲劳强度的影响。 对应力集中的敏感与零件的材料和硬度有关: 钢的强度极限愈高,敏感系数q值愈大,对应力集中愈敏感,见图3.10。铸铁q=0,Kσ =Kτ 若在同一截面上同时有几个应力集中源,采用其中最大有效应力集中系数进行计算。
3.3.2 尺寸的影响 3.3.3 表面状态的影响 零件尺寸的大小对疲劳强度的影响可以用尺寸系数εσ和ετ来表示。 3.3.2 尺寸的影响 零件尺寸的大小对疲劳强度的影响可以用尺寸系数εσ和ετ来表示。 尺寸愈大,对零件疲劳强度的不良影响愈显著。 3.3.3 表面状态的影响 零件加工表面质量对疲劳强度的影响可以用表面状态系数βσ和βτ来表示。 图3.13钢的强度愈高,表面愈粗糙,表面状态系数愈低,疲劳强度愈低。所以用高强度钢时表面应有较高的加工质量。
3.3.4综合影响系数 试验证明:应力集中、零件尺寸和表面状态都只对应力幅 有影响,对平均应力没有明显影响。为此,将此三个系数合并为一综合影响系数。 (3.7) 计算时,零件的工作应力幅要乘以综合影 响系数或材料的极限应力幅要除以综合影响 系数。
3.4 许用疲劳极限应力图 3.4.1 许用疲劳极限应力图 3.4.2 工作应力增长规律 许用疲劳极限应力图 图3.17 3.4 许用疲劳极限应力图 3.4.1 许用疲劳极限应力图 许用疲劳极限应力图 图3.17 工作点C(σm,σa)必须落在安全区内。 3.4.2 工作应力增长规律 常见的工作应力增长规律: 图3.18 1) 如转轴的弯曲应力;
2) 3) 如气缸盖的螺栓联接 如车辆减震弹簧,由于车的质量先在弹簧上产生预加平均应力,车辆运行中的振动又在弹簧产生对称循环应力; 常将第一种称为简单加载;后两种称为复杂加载。极限应力点C`的确定, 见图3.18。
3.5稳定变应力时安全系数的计算 3.5.1 单向应力状态时的安全系数 ( r=常数) 以塑性材料为例。 疲劳强度计算方法: 1) 应力法; 1) 应力法; 2) 安全系数法 3.5.1 单向应力状态时的安全系数 ( r=常数) 以塑性材料为例。
1.图解法, 当工作应力点C 落在疲劳安全区: 因r=常数,由三角形相似,故
当工作应力点C1落在塑性安全区: 上述图解法也适用于求切应力时的安全系数。
2. 解析法 若C落在疲劳安全区,由A` B`两点坐标,求得A`E直线方程式:
(3.11) 式中 当C落在塑性安全区: (3.12)
注: (1)因无法判断工作点所在区域,为安全计,疲劳强度和屈服强度安全系数都计算 也适用,不必验算屈服强度安全系数. (2) 对脆性材料和低塑性材料,式(3.11) 也适用,不必验算屈服强度安全系数.
3.5.2 复合应力状态时的安全系数 1.塑性材料 塑性材料零件在对称循环弯扭复合应力状态, 疲劳强度安全系数: (3.19) 3.5.2 复合应力状态时的安全系数 1.塑性材料 塑性材料零件在对称循环弯扭复合应力状态, 疲劳强度安全系数: (3.19) 屈服强度安全系数: (3.20)
2.低塑性和脆性材料 建议弯扭复合应力疲劳强度安全系数: (3.21) 因非对称循环应力可以折算成当量对称循环应力,故式3.19、3.21也适用于非对称循环复合应力安全系数计算。
3.6 规律性非稳定变应力时的 机械零件的疲劳强度 3.6.1 疲劳损伤积累假说 图3.22 为一零件的规律性非稳定变应力直方图 假说: 3.6 规律性非稳定变应力时的 机械零件的疲劳强度 3.6.1 疲劳损伤积累假说 为一零件的规律性非稳定变应力直方图 图3.22 假说: 在每一次应力作用下,零件寿命就要受到微量的疲劳损伤,当疲劳损伤积累到一定程度达到疲劳寿命极限时,便发生疲劳断裂。
线性疲劳损伤积累计算提出: 应力每循环一次,造成零件一次寿命损伤,故其总寿命损伤率: 零件达到疲劳寿命极限时,理论上F=1。试验表明:F=0.7~2.2 零件表面有残余压应力的F可能大于1;表面有残余拉应力的F可能小于1,为计算方便,通常取1。 注: 在进行疲劳寿命计算时,可以认为: 小于疲劳极限 的应力对疲劳寿命无影响。
3.6.2 等效稳定变应力和寿命系数 非稳定变应力下零件的疲劳强度计算: 1)先将非稳定变应力折算成单一的与其F相等的 3.6.2 等效稳定变应力和寿命系数 非稳定变应力下零件的疲劳强度计算: 1)先将非稳定变应力折算成单一的与其F相等的 等效稳定变应力(简称等效应力); 2) 按稳 定变应力进行疲劳强度计算。 常取等效应力σV=非稳定变应力中作用时间最长的和(或)起主要作用的应力。 例如图3.22b中取 对应 的等效循环次数 和材料发生疲劳破坏时的极限循环次数
根据总寿命损伤率应相等的条件,可列出: 已知 时, 上式各项的分子和分母相应乘以 可得: (3.23)
设等效循环次数 Nv 时的疲劳极限为 由 可得: 式中
计算KN时也可将式(3.24)中变应力换为相应的载荷,但应注意它们间的换算关系: 注: 计算KN时也可将式(3.24)中变应力换为相应的载荷,但应注意它们间的换算关系: 受拉(压)、弯、扭时, 对于接触强度,两圆柱体接触时, 3.6.3 规律性非稳定变应力时安全系数的计算步骤 1 取等效应力 σV= σi非稳定变应力作用时间最长和(或)起主要作用的应力。
3. 求等效循环次数时的寿命系数 KN和疲劳极限 并取 的应力幅 和平均应力 相应地等于 的应力幅 2 .求等效循环次数 3. 求等效循环次数时的寿命系数 KN和疲劳极限 4 . 按等效应力计算疲劳强度安全系数; .按最大非稳定变应力计算塑性材料屈服强度安 全系数。
NN
c) N a) N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