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課 自我與社會 壹、自我的形成 貳、人格的類型與發展 參、青少年的發展 肆、青少年的壓力與調適.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生涯發展與職業輔導 學 生:戴佑如 學 號: 授課老師:陳斐娟教授 報告日期: 96 年 11 月 15 日.
Advertisements

升中四選科 注意事項 【 2008 家長講座】 香港小童群益會 英皇書院駐校社工 鍾威文 (Raymond)
心理课堂欢迎您 江苏省淮阴中学 赵霞 大风吹 活动规则: 我说: “ 大风吹。 ” 大家回应: “ 吹什么? ” 我将说出一个特征,请具有该特征的同学立刻 站起来,比如:我说 “ 吹所有女生。 ” 那么就请 女生站起来。活动继续。
感情豐富的雙魚座 衝動的白羊座. 雙魚 處女 巨蟹 天秤天蠍 金牛 雙子 魔羯 水瓶 射手獅子 牡羊.
生 长 发 育. 教学内容 本课程讲述人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过程,人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 生理、心理特点 包括两大部分: 胚胎学:受精卵 → 胎儿娩出前 生长发育:出生 → 死亡.
爱情的缘起与定义 爱情是人类的一种发明 爱情也是人性的一面镜子.
自我認識與生涯興趣探索 通識教育中心 王環莉老師.
新高中課程 其他學習經歷、學生學習概覽及 選科
公民與社會第一冊 翰林版 第一章 自我的成長與準備成為公民 授課教師:梁雅雯
智力測驗計分與解釋 輔導老師 黃曉樺.
医 学 心 理 学 杨霞 2001年10月 1.
第三章 精神分析治療理論與技術 指導教授 林美蓉老師 組員: 吳伶玫 簡家燕 林雨潔 蕭淳方 侯洽守.
生涯規劃 第七組 鄭惇伊 汪靜姿 莊雅婷 黃馨玫.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所心理研究室,教授、博导
规划职业生涯 把握精彩人生.
第五讲 自我探索—职业兴趣.
臺北市立大安國中教師研習 青少年生涯輔導概論 郭瓈灔 老師 102年10月23日.
單元一:自我、社會與文化 主講人:梁蕙蓉.
中國人壽 徐真真.
幼兒社會發展與活動設計.
课程:《儿童心理学》 第 一 章 绪 论 上海电视大学 贾 凡.
第七章 大学生人格特质 本章重点: 基本人格理论 影响大学生人格形成的因素 人格测验 大学生和谐人格塑造 宋怡.
Chp 2 行為與心理的生物基礎.
字如其人 心手相通 ——笔迹分析技术 理解和描述人类的人格有两个基本的假设,一是个人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行为;二是这些特点可以被评估和测量。由此,人格测验可以分为投射测验和客观测验两大类。
梁雅雯老師 公1+社4 社會化與人格發展 自我的形成 梁雅雯老師
生涯規劃與發展 (二) 郭思妤 老師.
我的职业规划生涯 11日语班 阮真.
欢迎各位.
休閒心理學 教學目標: 本課程旨在協助學生明瞭休閒心理學的意義,藉此進入瞭解體驗經濟之內涵,以期衍生創意、規劃、行銷休閒產品之專業能力。
第一課 自我與社會 陳貞如老師.
思政部:蔡小葵老师 探索自我.
台首大幼教系104(上)教學大綱 學科名稱:教育心理學 授課教師:曾火城.
多元化科學教學策略工作坊 吳木嘉 小學校本課程發展組.
第 二 课 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理论.
勇敢作數碼父母 梁永泰.
行政院衛生署藥物食品檢驗局 醫療器材審查員 陳羿羚
壹、自我的成長 貳、通過儀式與成年禮 參、對成為成年公民的期待
性格與情緒.
社會發展與教育 社會發展是指個體從小到大,在社會化的歷程中,人格發展的過程。也就是個體從一個自然人,經由與社會環境中人、事、物之間的互動,學習合乎社會規範的態度、觀念與行為,而成為一個社會人的發展歷程。 教育在社會發展上的意義:配合兒童社會發展的心理原則,實施社會規範教學,培養兒童推己及人的德育、群育基本精神。
第七章 浪漫與殺手﹝婚前性行為,墮胎﹞   I.婚前性行為 「少年人,你要逃避淫行。」--- 聖經.
社會發展論 社會發展 (social development):個體在成長階段,受到社會文化因素的影響,使其社會行為隨年齡與學得經驗的增加而產生改變的歷程。
幼兒社會學 幼兒的社會化.
使用者經驗設計 User Experience Design
大數據與我 4A 陳駿榜.
人事心理学 Personnel Psychology
創意管理 一. 組織設計與創意 1.各種組織設計對創意之影響 3hrs 2.團隊的建立(成員組合考量) 3hrs 3.團隊的溝通 3hrs
突破機構 青少年使用ICQ 行為調查.
第1課 自我與社會 你正在比嗎? 1~4歲 比可愛 5~7歲 比聰明學藝 8~12歲 比成績(國小)13~15歲 比cool(國中)
這是什麼? 圖案分別代表了什麼意義? 1 圖片來源: 1.
經濟學 學經濟.
新高中 通識教育科 教案設計分享會 沙田循道衛理中學 許文忠老師 2019/4/25.
國民中學生涯發展教育推動理念與實務 報告人: 新北市立五峰國民中學羅珮瑜 103/08 1.
把你的換帖的CO進來 一個設計者的心路歷程:聯合報企畫林懷駿.
維高斯基( ) Langford, P. (2005). Vygotsky's developmental and educational psychology. Hove England ; New York: Psychology Press.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張德銳、丁一顧、李俊達、 簡賢昌、高紅瑛
教育概論 教育原理與制度試題解題與分享 第五組
第一講 哲學系 林火旺教授 倫理學 第一講 哲學系 林火旺教授
做門徒的挑戰 – 新舊的衝突 歷史、文化、社會、家庭 衝突是因改變而來的現象 問題的所在:新的是什麼?
花王集團.
貳.企業願景、使命與目標(1/3) 願景 利害關係人 內部利害關係人 外部利害關係人 高階領導者必須創立一種以顧客為焦點的、清晰可見的價值
程式語言與邏輯:主題示範 報告人:國立台灣師大附中 李啟龍 老師 學年度資訊科技概論研習.
第1課 自我與社會 壹、自我的意義與發展 貳、人格類型與發展 參、青少年發展 肆、壓力與調適 章首頁歌 圖照來源.
由Facebook看SNS的現況與未來發展趨勢
超我服務 Service Above Self
優質形象建立與溝通技巧 魏麗敏.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 北京师大公民与道德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檀 传 宝
苦海救生: -義工督導技巧.
台灣全球運籌發展協會 亞洲供應鏈助理管理師證照課程.
第貳章 幼兒的社會化 陳薏如 老師.
On Liberty: Chapter 1 Introductory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一課 自我與社會 壹、自我的形成 貳、人格的類型與發展 參、青少年的發展 肆、青少年的壓力與調適

壹、自我的形成 一、社會化與「自我」的形成 (一)自我的形成 1.「自我」就是個人心目中對自己的認知與評價。 a. 顧里的「鏡中之我」 b. 米德(G. Mead)的兩個「我」 c. 佛洛依德(Sigmund Freud)三個「我」 (二)社會化:學習社會規範與期待的過程,就是社會化。

顧里的「鏡中之我」 (1)「鏡中之我」即是藉由與他人的互動,想像自己在他人心中的形象或評價,以產生自我的觀念。 (2)「鏡中之我」形成步驟 想像自己的容貌或行為出現在他人腦海中的景像。 想像他人對自己的容貌或行為的評斷。  藉由他人評價,形成對自我的感覺和反應。

米德(G. Mead)的兩個「我」 (1)自我是從社會互動中產生的。 (2)主觀的、未社會化的、本能潛在的、具創造力的我,稱為「主我」 (I)。 (3)客觀的、已社會化的我,稱為「客我」(Me)。 (4)社會化的過程就是「主我」與「客我」之間相互協調的問題。

(5)在主我與客我互相激盪時,容易以「重要他人」(如父母、老師等)為自我抉擇的參考。 (6)米德以「概括化他人」的概念,來稱社會大眾對於一個人的自我期待與評估。

佛洛依德(Sigmund Freud)三個「我」 本我(id) 超我(ego) 自我(superego) 意義 生物的我 道德的我 真實的我 原則 快樂原則 完美原則 現實原則 內涵 原始的衝動、內在的驅力 道德規範、社會約束的力量 本我與超我間的調節器 作用 追求個人慾望的立即性滿足 管制或壓抑本我的衝動,以滿足社會的期待與要求 協調本我與超我,使個體在現實環境中得到滿足

二、「身體」與「心理」的社會特質 (一)「身體意象」反映社會需求 1. 個人對自己身體的整體評價就是「身體意象」。  1. 個人對自己身體的整體評價就是「身體意象」。  2. 現代社會中,美的價值觀往往會隨著時空而轉變。因此,只要注意身體健康及內在修為,對於身材並不需要感到自卑。

(二)「自我意識」反映社會規範  1. 個人注意到自己的某些特徵傾向,就是「自我意識」。  2. 自我意識中,屬於個人私密不為人知的部分就是「私密自我意識」;能被別人觀察出來的部分就是「公眾自我意識」。

貳、人格的類型與發展 一、人格的意義  1. 個人在不同時間、場合中所表現出來的行為模式與思考習慣,往往反映出個人的心理特質,此種心理特質即人格。  2. 簡言之,人格即是內在自我的外顯表現。

二、人格的類型  1. 愛森克(H. Eysenck)的分類   (1)「內向-外向」:用來區分一個人社會性的程度,內向者比較喜歡獨自感受內心波動,外向者則比較勇於表達。   (2)「穩定-不穩定」:區分一個人情緒性的程度。

愛克森提出的四種人格類型

2.賀蘭(John Holland)教授  (1)從生計發展與職業選擇角度所從事的分類,強調個人的事業要與個人的性格協調。  (2)賀蘭教授將人格特質區分成:務實型(realistic)、研究型(investigative)、 社交型(social)、保守型(conventional)、創業型(enterprising)及藝術型(artistic)等六種導向。

(3)這種分類主要是針對個人生涯規劃時,具體提供分析「自我概念」(self-concept) 及選擇就讀大學相關科系的參考,以利個人未來工作生涯的規劃。

三、人格發展 (一)艾瑞克森(Erik Erikson)-危機發展階段理論(identity crisis) 1. 人格發展的八個階段 嬰兒期(信任與不信任)、幼兒期(活潑主動與羞怯懷疑)、嬉戲期(自動自發與退縮內疚)、學齡期(勤奮進取與自貶自卑)、少年期(自我統合與角色混亂)、青年期(友愛親密與孤僻疏離)、成年期(精力充沛與頹廢遲滯)、老年期(完美無憾與悲觀絕望)。

2. 每個階段都有其重要的發展任務或發展危機,若能在發展過程的關鍵階段完成發展任務,將有助個人日後的成長。

參、青少年的發展 一、認知發展方面 (一)皮亞傑(J. Piaget)認為青少年已發展至形式運思期,能運用抽象的、合於形式邏輯的推理方法思考,思維能力已臻於成熟。 (二)青少年的認知發展伴隨著強烈的自我中心現象,容易流於武斷,而堅持自己的看法。

二、道德發展方面 柯爾堡(L. Kohlberg)「三時期六階段」理論,青少年已具有成人法治觀念的基礎,但因無法對道德情境做有效的判斷,所以處於似是而非的矛盾階段。 三、情緒發展方面 (一)情緒起伏大,容易有情緒困擾。 (二)必須注重與學習對自己的情緒管理。

四、群性發展方面 (一)艾瑞克森的危機發展階段理論中,強調青少年階段是發展團體認同的階段,與朋友的關係更甚於父母。 (二)應慎選益友,且不能偏廢父母及同儕團體的支持力量。

肆、青少年的壓力與調適 一、壓力的意義與形成 (一)壓力是一種刺激 (一)壓力是一種刺激    1. 壓力就是「人在面臨各種刺激時所產生的反應之歷程」;引起人壓力反應的刺激,就是壓力的來源。 2. 常見的壓力來源:個人內在、外在環境。

(二)壓力是一種反應   1. 生理反應方面:造成身體的不適。 2. 心理反應方面:造成情緒反應。 3. 行為反應方面:造成不安定 的行為舉止,或調適性的行 為。

(三)壓力是一種動態的歷程與結果    1. 壓力是一種動態的過程,壓力來源與壓力反應之間互為因果的關係。 2. 壓力本身沒有絕對的好壞,人們對於壓力的正負面評價,會因為需求、價值觀與性格而有所不同。

二、情緒管理與壓力調適 (一)體察自己的情緒,檢視造成壓力的原因,並避免在情緒中輕易做出決定,是情緒管理的第一步。 (二)適當表達情緒,讓對方了解自己的感受。 (三)合宜紓解情緒,讓自己釐清想法以面對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