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足阳明胃经 (一)经脉循行 体表:起于鼻翼旁,上行眼眶下缘,折回下行口角,在下颌角前分成两支,一支上额角,另一支下沿颈前外下行缺盆,循乳中,夹脐旁两寸,经下肢前缘下行,止于足次趾外侧端。胫部支脉从膝下三寸至中趾外侧,跗部支脉从足背至大趾内侧端,与足太阴脾经相接。 体内:属胃,络脾。入上齿龈。
鼻旁 鼻根 旁纳太阳 下循鼻外 入上齿 环唇 交承浆 大迎 颊车 上关 额颅 下颈 循喉咙 下缺盆 下膈
◆ 在头面部沿目中线下行至口角旁,循下颌骨向外至下颌角分成两支,一支循耳前上额角,另一支沿颈前外侧下缺盆。 ◆ 在胸部沿第二侧线下行,即乳中线或锁骨中线,距前正中线4寸。 ◆ 在腹部沿第二侧线下行,距前正中线2寸。 ◆ 在大腿沿髂前上棘与髌骨外侧缘连线下行。 ◆ 在小腿沿胫骨前缘外1寸下行(丰隆在胫骨前缘外2寸)。 ◆ 在足部沿踝横纹中点与足次趾外侧端连线循行。
(二)主要病候 肠鸣腹胀,水肿,胃痛,呕吐或消谷善饥,口渴,咽喉肿痛,鼻衄,胸及膝髌等本经循行部位疼痛,热病,发狂等症。 (三)主治概要 脾胃疾病:胃脘痛,呕吐,腹胀,肠鸣,痢疾。 头面五官疾病:头痛,口眼歪斜,齿痛,面痛,牙关紧闭。 外经病:乳痈,膝痛,下肢痿痹,脚气。
(四)腧穴 本经共45穴:承泣、四白、巨髎、地仓、大迎、颊车、下关、头维、人迎、水突、气舍、缺盆、气户、库房、屋翳、膺窗、乳中、乳根、不容、承满、梁门、关门、太乙、滑肉门、天枢、外陵、大巨、水道、归来、气冲、髀关、伏兔、阴市、梁丘、犊鼻、足三里、上巨虚、条口、下巨虚、丰隆、解溪、冲阳、陷谷、内庭、厉兑。
四十五穴足阳明,承泣四白巨髎经, 地仓大迎下颊车,下关头维对人迎, 水突气舍连缺盆,气户库房屋翳寻, 膺窗乳中下乳根,不容承满出梁门, 关门太乙滑肉门,天枢外陵大巨里, 水道归来达气冲,髀关伏兔走阴市, 梁丘犊鼻足三里,上巨虚连条口底, 下巨虚下有丰隆,解溪冲阳陷谷同, 内庭厉兑阳明穴。大趾次趾之端终。
承泣 Chengqi STl 定位:在面部瞳孔直下,当眼球与眶下缘之间。 作用:疏风清热,明目止痛。 主治:眼睑跳动、目赤肿痛、夜盲、口眼喎斜、迎风流泪。 应用:配睛明治疗近视。 操作:紧靠眶下缘直刺0.3~0.7寸;不宜灸。针刺时,应缓慢进针,不宜提插,以防刺破血管,引起眶内出血。
四白 Sibai ST2 定位:目正视,瞳孔直下,当眶下孔凹陷中。 取法:可用指甲切按到眶下孔。 作用:祛风明目,通络止痛。 主治:目赤痛痒,目翳,迎风流泪,眼睑瞤 动,口眼歪斜,头面疼痛。
应用: 目赤肿痛目痒配太阳、太冲、合谷。 眼睑瞤动、口眼歪斜配阳白。 头痛、目眩配涌泉、大杼。(《资生经》) 操作: 直刺或斜刺0.2~0.5寸。不宜灸。直刺从眶下孔刺入,不可深刺,不宜提插,针宜细,出针后用干棉球揉按针孔。《铜人》:“凡用针稳审方得下针,若针深即令人目乌色。”
地仓 Dicang ST4 定位: 口角外侧,上直瞳孔。 作用:祛风通络。 主治:口眼歪斜,口角瞤动,齿痛,流涎, 唇缓不收。 《灵光赋》:“地仓能止口流涎”
应用: 口眼歪斜配颊车(《玉龙歌》)。 口角瞤动配颧髎。 唇缓不收、流涎配水沟、承浆。 操作: 向颊车方向平刺0.5~1.5寸。 备考:手阳明、足阳明、阳跷脉交会穴。
颊车 Jiache ST6 定位: 下颌角前上方一横指,咀嚼时咬肌隆起,按之凹陷处。 作用:祛风清热,启利牙关。 主治: 口眼歪斜,颊肿,齿痛,牙关紧闭,口角瞤动。
应用: 口眼歪斜配地仓、水沟、承浆、听会、合谷(《图翼》) 。 牙关紧闭配承浆、合谷(《图翼》) 。 齿痛配下关、合谷。 面颊肿痛配内庭。 操作: 直刺0.3~0.5寸,治口眼歪斜向地仓平刺1~1.5寸。
下关 Xiaguan ST7 定位:当颧弓与下颌切迹所形成的凹陷中。 取法:在耳屏前约1寸,颧弓下缘与下颌切迹之间凹陷。合口有孔,张口即闭。 作用:祛风止痛,聪耳启关。 主治: 牙关紧闭,下颌关节痛,口眼歪斜,面痛,齿痛,耳鸣耳聋,聤耳。
应用: 耳鸣耳聋配阳溪、关冲、液门、阳谷。(《甲乙经》) 聤耳配耳门、听宫、翳风、外关。(《针灸学简编》) 牙关紧闭配合谷。 下颌关节痛配翳风。 操作: 直刺0.5~1.2寸。闭口针刺,针刺后不要张口。 备考:足阳明、足少阳交会穴。
头维 Touwei ST8 定位:额角发际直上0.5寸。 作用:祛风泻火,止痛明目。 主治: 头痛,目眩,目痛,迎风流泪,眼睑瞤动,视物不明。
应用: 前头痛配合谷、太阳。 侧头痛配率谷、风池。 眩晕配百会(灸)。 迎风流泪配攒竹、阳白。 眼痛配大陵(《千金方》), 操作: 向上平刺0.5~1寸。禁灸(《甲乙经》:禁不可灸。) 备考:足阳明、足少阳、阳维交会穴。
人迎 Renying ST9 定位: 在颈部喉结旁,当胸锁乳突肌的前缘,颈总动脉搏动处。 作用:通调经气,散结平喘。 主治: 咽喉肿痛、高血压、头痛、瘰疬、饮食难下、胸消气喘。 应用:配内关、郄 门治疗治疗心脏神经官能证。 操作:避开颈总动脉直刺0.2--0.4寸;不宜灸。
乳根 Rugen ST18 定位: 在胸部,当乳头直下,乳房根部,第5肋间隙,距前正中线4寸。 作用:宽胸理气,通乳化淤。 主治:乳痈、乳汁少、胸痛、咳嗽、呃逆。 应用:配膻中、少泽治疗乳汁不足。 操作:沿肋间隙向外斜刺0.5—0.8寸,直刺0.4寸;可灸。
天枢 Tianshu ST25 定位:脐中旁开2寸。 作用:调理肠腑,利湿调经。 主治:腹痛,腹胀,肠鸣,泄泻,痢疾,便秘,肠痈,热病,疝气,水肿,月经不调。
应用:腹痛配关元。(《千金方》) 腹泻配大肠俞、足三里。 便秘配支沟。 痢疾配上巨虚、合谷。 月经不调配水泉。(《百症赋》) 操作:直刺1~1.5寸。妊娠禁针灸。 备考:大肠募穴。
归来 Guilai ST29 定位: 在下腹部,当脐中下4寸,距前正中线2寸。 作用:调经止带,理气止痛。 主治:少腹疼痛、经闭、痛经、子宫下垂、白带、疝气、茎中痛、小便不利。 应用 :配子宫、关元、三阴交治前列腺炎。 操作:直刺0.8--1.2寸;可灸。
伏兔 Futu ST32 定位: 在髂前上棘与髌底外缘连线上,髌底上6寸。 作用:温经散寒,通络止痛。 主治: 腿痛,下肢痿痹,脚气,疝气,腹胀。
应用:下肢痿痹配足三里、丰隆、解溪。 腿痛配髀关、犊鼻。 脚气配风市、犊鼻、膝眼、足三里。 操作: 直刺1~2寸。
梁丘 liangqiu ST34 定位: 屈膝,在髂前上棘与髌骨外上缘连线上,髌骨外上缘上2寸。 作用: 舒筋活络,理气止痛。 主治: 急性胃病,下肢不遂,乳痈。 应用:配犊鼻、阳陵泉治疗膝关节疼痛。 操作: 直刺1~1.5寸。 备考:郄穴 。
犊鼻 Dubi ST 35 定位: 屈膝,在髌韧带外侧凹陷中。又名外膝眼。 作用: 通经活络,理气止痛。 主治: 膝痛,曲伸不利,下肢麻痹等下肢、膝关节疾患。 应用:配梁丘、膝眼治疗膝关节炎。 操作: 向后斜刺0.5~1寸。
足三里 Zusanli ST36 定位: 髌骨下缘下3寸, 胫骨前缘外一横指。 取法:同侧手张开虎口围住髌骨外上缘,四指直下,中指尖为穴。 作用:健脾和胃,安神补虚。 主治: 胃痛,呕吐,腹胀,肠鸣,消化不良,泄泻,痢疾,便秘,疳积,下肢痿痹,脚气,水肿,癫狂,虚劳羸瘦。
应用:脾胃病 - 胃脘痛配中脘、内关。 腹胀、吐泻配脾俞、天枢。 乳痈配梁丘、期门、内关、肩井。 下肢痿痹配髀关、解溪。 治疗各种虚证,为保健要穴 操作: 直刺1~2寸。 备考:合穴,下合穴。
上巨虚 Shangjuxu ST37 定位:当髌骨下缘下6寸,胫骨前缘外1横指。 取法:足三里下3寸。 作用:调理肠胃,疏经行气。 主治:腹痛,腹胀,痢疾,泄泻,便秘,肠痈,下肢痿痹,脚气。
应用:腹痛、泄泻配天枢、大肠俞。 便秘配支沟、天枢。 肠痈配阑尾穴。 操作:直刺1~2寸。 备考:大肠下合穴。《灵枢·本输》指出:“大肠、小肠皆属于胃”。所以大肠、小肠下合穴均在胃经上。
下巨虚 Xiajuxu ST38 定位:在小腿前外侧,髌骨下缘下9寸,胫骨前缘外1横指。 取法:上巨虚下3寸。 作用:通降腑气,通经行气 主治:小腹痛,腰脊痛引睾丸,泄泻,痢疾,乳痈,下肢痿痹。
应用:配天枢、气海治腹痛。 配幽门、太白治痢疾(《资生经》)。 操作:直刺1~1.5寸。 备考:小肠经下合穴。
丰隆 Fenglong ST40 定位: 外踝尖上8寸, 胫骨前缘外两横指。 作用:化痰宁神,健脾和胃。 主治: 痰多,咳嗽,哮喘,胸痛,头痛,咽喉肿痛,呕吐,便秘,水肿,癫狂,痫证,下肢痿痹。
应用: 痰多咳喘配肺俞。(《聚英·玉龙赋》) 痰湿头痛配阴陵泉。 水肿配复溜。(《资生经》) 痫证配照海、陶道。 操作:直刺1~1.5寸。 备考:络穴。
解溪 Jiexi ST41 定位:在足背与小腿交界处的横纹中央凹陷中,当拇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 作用:健脾化湿,利水通络。 主治:头痛,眩晕,癫狂,腹胀,便秘,下肢痿痹,目赤,胃热谵语。
应用: 头痛、眩晕配承光。(《资生经》) 腹胀配血海、商丘。(《资生经》) 小儿麻痹后遗症(足下垂)配足三里、阳陵泉。 操作: 直刺0.5~1寸。 即针尖向足跟方向直刺。 备考:五输穴之一:经穴。
内庭 Neiting ST44 定位: 第二、三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取法:足背第二、三趾间缝纹端。 作用:健脾和胃,清泻胃火。 主治: 齿痛,口歪,喉痹,鼻衄,腹胀腹痛,胃痛吐酸,痢疾,泄泻,热病,足背肿痛。
应用: 腹胀腹痛配委中。 痢疾、泄泻配天枢、上巨虚。 齿痛,咽喉肿痛配合谷。 操作:直刺或斜刺0.5~0.8寸。 备考:荥穴。
厉兑 Lidui ST45 定位: 在足第2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指寸)。 作用:醒脑开窍,清胃化痰。 主治: 面肿、齿痛、口喎、鼻衄、胸腹胀满、热病、多梦、癫狂。 应用: 配百会、水沟、中冲治中暑晕厥不省人事。 操作: 浅刺0.1寸。 备考:井穴。
足阳明胃经小结 经脉走向:起于鼻翼旁(迎香),到目眶下沿目中线下行(四白、地仓),在下颌角前分成两支,一支上额角(颊车、下关、头维),另一支下缺盆,循乳中,夹脐旁两寸(天枢),沿下肢前侧下行(伏兔、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丰隆),经足背(解溪、内庭),止于足次趾外侧端。胫部支脉从足三里到中趾外侧,跗部支脉到大趾内侧端,与足太阴脾经相接。 体内路径:属胃,络脾。联系的脏腑包括胃、脾、膈、鼻、上齿、口唇、喉咙。
2. 取穴要点: 目中线取四白、地仓。 下颌角前上方取颊车。 下颌切迹取下关。 额角发际直上半寸取头维。 脐旁两寸取天枢。 髌底外端上方6寸取伏兔。 胫骨前缘外一横指取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两横指取丰隆。 踝横纹中央取解溪。 第二、三趾缝纹端取内庭。
3. 主治要点: 脾胃病:腹胀,腹痛,泄泻,胃痛,便秘,呕吐。 头面五官病:目赤肿痛,口眼歪斜,齿痛,眼睑瞤动。 外经病:下肢痿痹,脚气,膝痛,乳痈。 4.特殊作用: 天枢治大肠病,妇科病。 足三里治虚证。 上巨虚治大肠病症。 丰隆治痰湿证。 内庭治胃火证。
足阳明经头面部穴位主治比较 下关 口疾(齿痛、牙关紧闭、口角瞤动、口角歪斜) 下颌关节痛、耳疾 颊车 面颊肿痛 地仓 唇缓不收、流涎 四白 目疾(目赤肿痛、流 泪、眼睑瞤动) 头疾(头痛) 面痛 头维 目眩
5.操作要点: 四白、头维禁灸。 头维平刺。 天枢妊娠禁针灸、肠麻痹慎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