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与进化.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 二 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第 一 节 减 数 分 裂 和 受 精 作 用 主讲:广州市玉岩中学 杨美玲.
Advertisements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江苏省南通第一中学 李伟. 对象 : 时期 : 特点 : 结果 : 进行有性生殖的动植物 从原始的生殖细胞发展为成熟的 生殖细胞的过程中 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 分裂两次 一、减数分裂的概念 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 比原始的生殖细胞减少了一半.
第四节 RNA 的空间结构与功能. RNA 的种类和功能 核糖体 RNA ( rRNA ):核蛋白体组成成分 转移 RNA ( tRNA ):转运氨基酸 信使 RNA ( mRNA ):蛋白质合成模板 不均一核 RNA ( hnRNA ):成熟 mRNA 的前体 小核 RNA ( snRNA ):
第2节 染色体变异 (第一课时) 二中 锋.
1、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和a)也随之分离。 GO 没有减数分裂就没有遗传规律。
DNA 的 复 制.
生殖细胞.
减数分裂与生殖细胞的形成 复习课.
必修二 遗传与进化 第 五 章 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 第 2 节 染 色 体 变 异 滁州市 滁州中学 晋元生.
最新考纲 高频考点 1.基因重组及其意义Ⅱ 2.基因突变的特征和原因Ⅱ 3.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Ⅰ 4.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 5.人类遗传病的类型Ⅰ 6.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Ⅰ 7.人类基因组计划及意义Ⅰ 1.基因重组在杂交育种和基因治疗疾病方面的应用 2.基因突变类型的判断(碱基的缺失、增添或替换)及其对性状影响的分析.
减数分裂.
第六章 遗传和变异 1.植物叶肉细胞内遗传物质的载体不包括( ) A.染色体 B.质体 C.线粒体 D.核糖体
§6.3 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 §6.3 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 人类染色体显微形态图 ♀ ♂ 它们是有丝分裂什么时期的照片? 在这两张图中能看得出它们的区别吗?
生命的物质基础.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
C 1.关于生物体内的遗传物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细菌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 B.病毒的遗传物质主要是RNA
问 题 探 讨 1.DNA的中文全名是什么? 2.为什么DNA能够进行亲子鉴定? 3.你还能说出DNA鉴定技术在其他方面的应用吗?
22-1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高中生物课件 ——复习.
教学目标 1. 掌握基因的含义,以及基因、DNA、染色体之间的关系 2. 理解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转录、翻译的含义、过程)
第4章 基因的表达 第1节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第2节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第20讲 基因的表达 长阳一中 黄家国.
基因的表达 凌通课件.
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 高三备课组(2011届) 必修二 第二章 第一、二节 减数分裂和染色体学说.
减数分裂中的染色体行为 第一课时 金塘中学:张仕男.
必修二  第五章 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
高三二轮复习课件 专题七 变异、育种与进化 大连开发区第八高级中学 刘岷.
第4节 生物的变异 一、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生 物 的 变 异.
学案 细胞的增殖 核心术语——(记准、写准、理解透,把握内涵和外延) 1.细胞周期(分裂期、分裂间期)
第5章 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 第1节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二、基因重组 1、定义: 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重新组合。 2、类型: 基因自由组合 基因交叉互换 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第2节 染色体变异.
第2章第1节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第1课时.
第5章 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 第1讲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考纲说明: 1、基因重组及其意义(Ⅱ) 2、基因突变的特征和原因(Ⅱ)
第一节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减数分裂 制作:乌海市第十中学 史姝婉.
第2节 染色体变异 旧知回顾 染色体结构变异 染色体数目变异 缺失、增加、移接、颠倒 染色体变异 个别染色体增减 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增减.
第 二 章 第 一 节 减 数 分 裂 和 受 精 作 用 龙江一中 李洪发. 第 二 章 第 一 节 减 数 分 裂 和 受 精 作 用 龙江一中 李洪发.
遗传、变异与进化的复习.
基因重组.
第四单元 生物变异与育种 第1讲 生物的变异.
第二单元 第一讲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讨论: 1.分离定律适用于几对基因控制着的几对相对性状? 2.一对相对性状中如何确定显隐性的关系?
欢迎光临指导.
拇指竖起时弯曲情形 1、挺直2、拇指向指背面弯曲 食指长短 1、食指比无名指长 2、食指比无名指短 双手手指嵌合
专题11 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综合.
基 因 工 程 (一轮复习) 佛山市第一中学 黄广慧.
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 生物组 温青.
第8章 遗传密码 8.1 遗传密码的基本特性.
一、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 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
专项考能集训(四)  碱基含量及DNA复制有关的计算.
第四章 基因的表达 第1节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第二节 DNA分子的结构.
第3章 基因的本质 第1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雌性(2n) 雄性(2n) 精子(n) 卵子(n) 生殖 受精卵(2n) 个体发育 幼体 成体(2n) (减数分裂) 受精 作用 胚胎发育
超越自然还是带来毁灭 “人造生命”令全世界不安
有关“ATP结构” 的会考复习.
基于高中生物学理性思维培养的实践性课例开发
基因 遗传物质的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 肤色 基因 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眼皮单双 血型 控制生物性状 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DNA 的 复 制.
第 二 章 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基因信息的传递.
第三节 转录后修饰.
电影《侏罗纪公园》中恐龙复活的场景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能不能像电影《侏罗纪公园》中描述的那样,利用恐龙的DNA,使恐龙复活呢?
细胞分裂 有丝分裂.
五.有丝分裂分离和重组 (一) 有丝分裂重组(mitotic recombination) 1936 Curt Stern 发现
讨论:利用已经灭绝的生物DNA分子,真的能够使灭绝的生物复活吗?
第二章 组成细胞的分子 第3节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第二课时).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遗传与进化

目 录 专题要略 ……………………………………………(3) 主干线索 ……………………………………………(4) 目 录 专题要略 ……………………………………………(3) 主干线索 ……………………………………………(4) 要点剖析 ……………………………………………(10) 真题体验 ……………………………………………(37)

专题要略 本专题内容主要包括生物的生殖和发育、遗传与变异、生物的进化,以及细胞质遗传、基因的结构等内容。 关于生殖细胞形成,涉及细胞增殖的内容。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被子植物个体发育,这部分知识从细胞水平上探讨了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是联系遗传和变异的基础。历年的高考题中,遗传学的知识都是考查的重点,考题常常涉及遗传基本规律的实质及实践运用,常见人类遗传病的遗传图解的书写、分析及计算,各种育种方式的方法、原理及流程设计等内容。 返回目录

主干线索 1.生物的生殖细胞的形成 返回目录

主干线索 [答案] 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 原始生殖细胞→成熟生殖细胞 一 两 2.生物的遗传与变异 遗传物质基础 返回目录

主干线索 遗传的基本定律: 返回目录 分离定律 自由组合定律 亲本性状 一对 两对(或多对)相对性状 基因位置 位于同源染色体上 非等位基因位于不同的同源染色体上 F1的配子 2种 2n种(如2对基因时,4种),比值相等 F2表现型及比例 2种,显∶隐=3∶1 (3∶1)n(如2对基因时,4种,分离比为9∶3∶3∶1) F2基因型 3种 3n种(如2对基因时,9种) F1测交后代分离比 1∶1 2对基因时,1∶1∶1∶1 实质 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开 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应用 作物育种和预防遗传病 ①杂交育种②由于基因重组,引起变异,有利于生物进化 联系 在生物性状的遗传过程中,两大遗传定律是同时进行,同时起作用的。在有性生殖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互不干扰;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分配到不同的配子中。 返回目录

主干线索 基因工程:基因拼接技术或DNA重组技术。 返回目录

主干线索 [答案] 间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或有丝分裂间期) 原料、酶、能量、模板 鸟枪 反转录 限制性内切酶 DNA连接酶 运载体 增添、缺失或改变 分裂间期DNA复制 频率低,有害,多 返回目录

主干线索 方向性等 基因自由组合与互换 缺失,重复,倒位,易位 21三体综合征 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方向性等 基因自由组合与互换 缺失,重复,倒位,易位 21三体综合征 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答案] 种群 基因频率的 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 突变和基因重组 自然选择 生殖隔离 返回目录

要点剖析 1.减数分裂过程的分析 (1)减数分裂各期的染色体、DNA、同源染色体、四分体等数量计算 ①给出减数分裂某个时期的分裂图,计算该细胞中的某种结构或物质的数目 a.染色体的数目:染色体的数目=着丝点的数目。 b.DNA的数目:DNA数目的计算分两种情况:当染色体不含姐妹染色单体时,一条染色体上只含有一个DNA分子;当染色体含有姐妹染色单体时,一条染色体上含有两个DNA分子。 返回目录

要点剖析 c.同源染色体的对数:在减Ⅰ分裂前的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期为该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一半,而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期和配子时期由于同源染色体已经分离进入到不同的细胞中,因此该时期细胞中同源染色体的数目为零。同源染色体在减Ⅰ分裂以前有,减Ⅱ分裂各期及以后无。 d.四分体的个数:在含有四分体的时期(四分体时期和减Ⅰ中期),四分体的个数等于同源染色体的对数。四分体在四分体时期和减Ⅰ中期有,其他各期无。 ②利用减数分裂某个时期细胞中的某种结构或物质的数量,计算在其他各期的数目 返回目录

要点剖析 a.染色体的数目:在间期和减Ⅰ分裂期与体细胞相同,通过减Ⅰ分裂减半,减Ⅱ分裂后期暂时加倍,与体细胞相同,减Ⅱ前、中、末期为体细胞中的一半。 b.DNA数目:在减Ⅰ前的间期复制加倍,两次分裂依次减少一半。 ③关于配子的种类 一个性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以精原细胞为例),如果在四分体时期染色体不发生交叉互换,则可产生4个、2种类型的配子,且两两染色体组成相同,而不同的配子染色体组成互补。有多个性原细胞(设每个细胞中有n对同源染色体)进行减数分裂,如果在四分体时期染色体不发生交叉互换,则可产生2n种配子。 返回目录

要点剖析 (2)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数目变化的曲线图 返回目录

要点剖析 2.被子植物和高等动物个体发育的概况 返回目录

要点剖析 3.从生殖方式的角度来理解几种新技术 (1)试管婴儿 这是一种体外受精,受精卵在体外发育一段时间后,将胚胎移植到子宫内继续发育成完整个体。其实质应属于有性生殖,与人类正常生殖情况相比,只是改变了受精的场所而已。 (2)克隆 以克隆动物为例,其一般过程是将体细胞的细胞核移到去核的卵细胞中,将这种组合式卵细胞移植到子宫内,逐渐发育成为一个新个体。克隆的实质为体细胞培养繁殖,属于无性生殖。 返回目录

要点剖析 (3)组织培养 ①体细胞组织培养 植物体细胞在离体的情况下,在组织培养基上经细胞分裂、细胞分化逐渐形成一个新植株。其原理是利用了植物体细胞的全能性,实质属于无性生殖。 ②花药离体培养 成熟花粉不经过受精,直接经组织培养为单倍体植株。与体细胞培养不同,其实质是有性生殖细胞离体培育为新个体,属于有性生殖。 返回目录

要点剖析 (4)病毒的生殖 病毒的生殖方式是复制,应属于无性生殖。 4.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与遗传规律的关系 从细胞水平上看,遗传规律发生在经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对于真核生物而言,减数分裂是遗传基本规律的基础,基因的分离定律、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都是减数分裂过程中,随着染色体的规律性变化,染色体上的基因随之进行规律性变化的结果。 具体来说,在减数分裂第—次分裂过程中,联会的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对应片段部分发生交叉互换,结果会使每条 返回目录

要点剖析 染色体上都含有对方的染色体片段,这是基因互换的基础。后期,当同源染色体被纺锤丝牵引移向两极时,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也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子细胞,这是基因分离定律的基础。在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组合而自由组合,这是自由组合定律的基础。 遗传规律本质上是指基因在上下代之间的传递规律。 经过减数分裂所形成的配子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减少了一半,没有同源染色体,也就不存在等位基因了(同源多倍体 返回目录

要点剖析 生物例外)。经过受精作用形成的合子,以及由合子发育成的新个体的所有体细胞中,染色体数又恢复到亲本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有了同源染色体,也就会有等位基因或成对的基因了。子代基因型中的每对基因(包括等位基因)都分别来源于双亲。 遗传规律尽管发生在配子形成过程中,但必须通过子代的个体发育由性状表现出来。 5.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 (1)格里菲思实验:格里菲思用加热的办法将S型菌杀死,并用死的S型菌与活的R型菌的混合物注射到小鼠身上,小鼠死了(由于R型菌在S型菌的转化因子的作用下,变成了S型菌)。 返回目录

要点剖析 (2)艾弗里实验说明DNA是“转化因子”:将S型细菌中的多糖、蛋白质、脂类和DNA等提取出来,分别与R型细菌进行混合;结果只有DNA与R型细菌进行混合,才能使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并且DNA含量越高,转化越有效。艾弗里实验的结论:DNA是转化因子,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的遗传变化的物质,即DNA是遗传物质。 (3)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①过程:吸附→侵入→复制→组装→释放。 ②结果:DNA中P的含量多,蛋白质中P的含量少,蛋白质中有S而DNA中没有S,所以用放射性同位素35S标记一部分噬菌体的蛋白 返回目录

要点剖析 质,用放射性同位素32P标记另一部分噬菌体的DNA。用35S标记蛋白质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后,细菌体内无放射性,即表明噬菌体的蛋白质没有进入细菌内部;而用32P标记DNA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后,细菌体内有放射性,即表明噬菌体的DNA进入了细菌体内。 ③结论:进入细菌的物质,只有DNA,并没有蛋白质。新的噬菌体中的蛋白质不是从亲代连续下来的,而是在噬菌体DNA的作用下合成的。说明了遗传物质是DNA,不是蛋白质。此实验还证明了DNA能够自我复制,在亲子代之间能够保持一定的连续性,也证明了DNA能够控制蛋白质的合成。 返回目录

要点剖析 6.DNA的特性及有关计算问题 (1)DNA的特性 ②多样性:DNA中的碱基对的排列顺序是千变万化的。碱基对的排列方式:4n种(n为碱基对的数目)。 ③特异性:每个特定的DNA分子都具有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这种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就构成了DNA分子自身严格的特异性。 返回目录

要点剖析 (2)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在碱基含量计算中的应用 ①在双链DNA分子中,不互补的两碱基含量之和是相等的,占整个分子碱基总量的50%。 ③在双链DNA分子中,一条链中的不互补的两碱基含量之和的比值[(A+T)/(G+C)]与其在互补链中的比值和在整个分子中的比值都是一样的。 (3)DNA复制的计算规律 每次复制的子代DNA中各有一条链是其上一代DNA分子中的, 返回目录

要点剖析 即只有一半被保留。一个DNA分子复制n次则形成2n个DNA,但含有最初母链的DNA分子只有2个,可形成2×2n条脱氧核苷酸链,最初的脱氧核苷酸链只有2条。子代DNA和亲代DNA相同。假设x为所求脱氧核苷酸在母链中的数量,形成新的DNA所需要的游离脱氧核苷酸数为子代DNA中该脱氧核苷酸总数2nx减去其在最初母链中的数量x(n为复制次数)。 (4)核酸种类的判断:首先根据有无T或U,来确定该核酸是不是DNA,又由于双链DNA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G=C,单链DNA不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来确定是双链DNA还是单链DNA。 返回目录

要点剖析 7.关于配子种类及计算 (1)一对纯合基因(或多对基因均纯合)的个体只产生一种类型的配子; (2)一对杂合基因(Dd)的个体产生两种配子(D、d)且二者产生的几率相等; (3)n对杂合基因产生2n种配子,配合分支法即可写出这2n种配子的基因。 例如:AaBbCc产生23=8种配子:ABC、ABc、aBC、aBc、AbC、Abc、abC、abc。 返回目录

要点剖析 8.基因的结构与基因的表达 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在染色体上呈间断的直线排列,每个基因中可以含有成百上千个脱氧核苷酸。基因的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就代表遗传信息。 (1)基因的表达 中心法则,是遗传信息从DNA传递给RNA,再从RNA传递给蛋白质的转录和翻译的基因表达的过程。 ①转录:是在细胞核内进行的,它是指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 返回目录

要点剖析 ②翻译:是在细胞质中进行的,它是指以信使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 ③遗传密码:信使RNA上决定一个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的碱基,叫做密码子。转运RNA(tRNA):它的一端是携带氨基酸的部位,另一端有三个碱基(即反密码子),都只能专一地与mRNA上的特定的三个碱基(密码子)配对。 有两个密码子AUG和GUG除了分别决定甲硫氨酸和缬氨酸外,还是翻译的起始信号,称起始密码子。另外,还有三个密码子 返回目录

要点剖析 UAA、UAG、UGA,它们并不决定任何氨基酸,但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却是肽链延长的终止信号,称终止密码子。 遗传信息的表达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过程中,是通过转录和翻译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遗传物质通过遗传信息的表达控制个体发育过程。 如图: 返回目录

要点剖析 (2)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基因结构的比较 原核细胞基因的结构: 真核细胞基因的结构: 返回目录

要点剖析 相同点:均有编码区和非编码区(起调控作用)。 不同点:原核细胞的基因中编码区是连续的,无外显子和内含子之分;真核细胞的基因中编码区是不连续的,分为能编码蛋白质的外显子和不能编码蛋白质的内含子。 在真核生物中,DNA、mRNA的碱基数及蛋白质的氨基酸数之间6∶3∶1的数量关系中,DNA片段的碱基数其实是该基因片段中外显子至少含有的碱基数目。 9.细胞核遗传与细胞质遗传 细胞核遗传:染色体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载体,且染色体在细胞核内,是受细胞核内遗传物质控制的遗传现象。 返回目录

要点剖析 细胞质遗传:线粒体和叶绿体也是遗传物质的载体,且在细胞质内,是受细胞质内遗传物质控制的遗传现象。细胞质遗传有着不同于核遗传的几个特点: (1)细胞质遗传的物质基础:叶绿体、线粒体、质粒等细胞质结构中的DNA。 (2)细胞质遗传的主要特点是:母系遗传;后代不出现一定的性状分离比。 (3)细胞核遗传和细胞质遗传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不可分割的,共同控制生物的性状。 返回目录

要点剖析 核质互作杂交育种——三系配套是杂交水稻的一种培育方法,其过程和原理图示如下: 返回目录

要点剖析 10.遗传育种的方法 (1)诱变育种:用物理或化学因素处理生物,诱导基因突变,提高突变频率,从中选择培育出优良品种。如青霉素高产菌株的培育。 (2)杂交育种:利用生物杂交产生的基因重组,使两个亲本的优良性状组合在一起,培育出所需要的优良品种。如用高秆抗锈病的小麦和矮秆不抗锈病的小麦杂交,培育出矮秆抗锈病的新类型。 (3)单倍体育种:利用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再经人工诱导使染色体数目加倍,迅速获得纯合体。单倍体育种可大大缩短育种年限。 返回目录

要点剖析 (4)多倍体育种:用人工方法获得多倍体植物,再利用其变异来选育新品种的方法。通常使用秋水仙素来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从而获得多倍体植物。如三倍体无籽西瓜和八倍体小黑麦的培育(6n普通小麦与2n黑麦杂交得4n后代,再经秋水仙素使染色体数目加倍至8n,这就是八倍体小黑麦)。 11.生物进化理论 (1)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 内容有四方面: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达尔文认为长颈鹿的进化原因是:长颈鹿产生的后代超过环境承受 返回目录

要点剖析 能力(过度繁殖);它们都要吃树叶而树叶不够吃(生存斗争);它们有颈长和颈短的差异(遗传变异);颈长的能吃到树叶生存下来,颈短的因吃不到树叶而最终饿死了(适者生存)。 (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基本内容也有四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改变基因频率;隔离导致物种形成。 种群基因频率改变的原因:基因突变、基因重组、自然选择。生物进化其实就是种群基因频率改变的过程。突变和基因重组使生 返回目录

要点剖析 物个体间出现可遗传的变异。种群产生的变异是不定向的,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种群的繁殖使有利变异基因不断积累,不利变异基因逐代淘汰,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一定方向缓慢进化。因此,定向的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返回目录

真题体验 例1 (2008·北京)无尾猫是一种观赏猫。猫的无尾、有尾是一对相对性状,按基因的分离定律遗传。为了选育纯种的无尾猫,让无尾猫自交多代,但发现每一代中总会出现约1/3的有尾猫,其余均为无尾猫。由此推断正确的是( ) A.猫的有尾性状是由显性基因控制的 B.自交后代出现有尾猫是基因突变所致 C.自交后代无尾猫中既有杂合子又有纯合子 D.无尾猫与有尾猫杂交后代中无尾猫约占1/2 返回目录

真题体验 [解析] 依据题意,无尾是显性性状(A),有尾是隐性性状(a),符合基因分离定律。但无尾猫自交后代总是出现无尾猫与有尾猫,且比例总是接近2∶1,这说明无尾猫是杂合(Aa)的且纯合(AA)致死。 例2 (2006·江苏)与无性生殖相比,有性生殖的后代具有较强的适应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后代继承了双亲的遗传物质 B.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复制更容易发生差错 [答案] D 返回目录

真题体验 C.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基因重组产生了不同类型的配子 D.更容易产生新的基因型 [解析] 与无性生殖相比,有性生殖的后代具有较强的适应性,是因为后代继承了双亲的遗传物质,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基因重组产生了不同类型的配子,更容易产生新的基因型,使后代具有更强的生活力和变异性。 [答案] B 返回目录

真题体验 例3 (2006·广东)右图为高等动物的细胞分裂 示意图。图中不可能反映的是( ) A.发生了基因突变 B.发生了染色体互换 示意图。图中不可能反映的是( ) A.发生了基因突变 B.发生了染色体互换 C.该细胞为次级卵母细胞 D.该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 [解析] 本题考查了减数分裂示意图的识别与分析,涉及了生殖发育及遗传的有关内容。A是正确的,因为图示中同一个着丝粒分开后的两条染色体的相同位置分别有了B和b基因,可能是突变来 返回目录

真题体验 的;B也是有可能的(尽管图中未表示),因为这肯定是一个减数分裂图形,在减数分裂的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可能出现染色体互换,从而导致基因的重组;C是不可能的,如果是次级卵母细胞的分裂,其细胞质分裂应该是不均等的。 例4 (2006·江苏)下图甲为被子植物种子形成过程的某一阶段,乙为脊椎动物个体发育过程的某一时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答案] C 返回目录

真题体验 A.甲中1部位的细胞继续分裂和分化,发育成胚 B.被子植物在达到开花年龄后,其营养器官的生长就会停止 C.乙中的细胞继续分裂、移动和分化,可发育成原肠胚 D.卵裂期胚的细胞数目增多、体积增大 返回目录

真题体验 [解析] 甲中的1为球状胚体,其细胞继续分裂和分化,发育成具有子叶、胚芽、胚轴、胚根的胚;被子植物在达到开花年龄后,生殖生长开始进行,但其营养器官的生长还在继续;乙为囊胚期,其中的细胞继续分裂、移动和分化,可发育成原肠胚;卵裂期胚的细胞数目增多,由于细胞分裂较快,没有时间生长,因此体积基本不变。 例5 (2006·全国Ⅱ)已知病毒的核酸有双链DNA、单链DNA、双链RNA、单链RNA四种类型。现发现了一种新病毒,要确定其核酸属于上述哪一种类型,应该( ) [答案] AC 返回目录

真题体验 A.分析碱基类型,确定碱基比率 B.分析碱基类型,分析核糖类型 C.分析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分析碱基类型 D.分析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分析核糖类型 [解析] 本题考查遗传物质的结构和特点。DNA和RNA的组成中五碳糖不同,碱基种类有所不同,双链结构的都符合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数量特点应为A=T(U),C=G。通过B只能确定是DNA还是RNA,不能确定单链或双链;通过A既能确定是DNA还是RNA,也能确定是单链还是双链。 [答案] A 返回目录

真题体验 例6 (2006·江苏)赫尔希通过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实验包括4个步骤:①培养噬菌体,②用35S和32P标记噬菌体,③放射性检测,④离心分离。实验步骤的先后顺序为( ) A.①②④③ B.④②①③ C.②①④③ D.②①③④ C [解析] 由于DNA中含有P元素,但多数蛋白质不含有P元素(99%的P都存在于DNA分子中);只有蛋白质中含有S元素,而DNA中不含有S元素。因此,在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设计了一个巧妙实验: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和检测。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先要用35S和32P标记噬菌体,然后培养噬菌体,再离心分离,最后检测放射性。 返回目录

C 真题体验 例7 (2007·上海)下列有关遗传病的叙述中, 正确的是( ) A.仅基因异常而引起的疾病 B.仅染色体异常而引起的疾病 例7 (2007·上海)下列有关遗传病的叙述中, 正确的是( ) A.仅基因异常而引起的疾病 B.仅染色体异常而引起的疾病 C.基因或染色体异常而引起的疾病 D.先天性疾病就是遗传病 C [解析] 变异分为可遗传变异和不遗传变异。可遗传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先天性疾病不全是遗传病,比较典型的例子是:母亲在妊娠3个月内感染风疹病毒,会引起胎儿先天性心脏病或先天性白内障。再如一种减轻妊娠反应的药“反应停”导致胎儿发生海豹肢畸形。在这种情况下,就不能认为是遗传病。 返回目录

真题体验 例8 (2008·全国Ⅰ)已知某种限制性内切酶在一线性DNA分子上有3个酶切位点,如图中箭头所指。如果该线性DNA分子在3个酶切位点上都被该酶切断,则会产生a、b、c、d四种不同长度的DNA片段。现有多个上述线性DNA分子,若在每个DNA分子上至少有1个酶切位点被该酶切断,则从理论上讲,经该酶酶切后,这些线性DNA分子最多能产生长度不同的DNA片段种类数是( ) A.3 B.4 C.9 D.12 返回目录

真题体验 [解析] 本题考查了基因工程方面的内容。每一种限制性内切酶切割DNA后会留下特征性的黏性末端,同时一次切割后,会把DNA分割成两个片段,且不同的内切酶切后的片段不一样,如果将图中的三个切割位点从左至右切,最左边的一个切点可产生两个片段,即a和右边的b+c+d段;如果只第二个箭头处切,就有a+b和 c+d段;如果只从第三个箭头处切,就有a+b+c和d段;第一、第二个箭头处同时切,就有a、b和c+d段;第二、第三个箭头处同时切,就有a+b和c、d段;第一、第三个箭头处同时切,就有a、b+c、d段三种片段;第一、第二、第三处同时切,就有a、b、c、d三种片断。 [答案] C 返回目录

真题体验 例9 (2007·全国Ⅱ)下列有关基因工程中限制性内切酶的描述,错误的是( ) 例9 (2007·全国Ⅱ)下列有关基因工程中限制性内切酶的描述,错误的是( ) A.一种限制性内切酶只能识别一种特定的脱氧核苷酸序列 B.限制性内切酶的活性受温度影响 C.限制性内切酶能识别和切割RNA D.限制性内切酶可从原核生物中提取 [解析] 限制性内切酶是一种在特殊脱氧核苷酸序列处水解双链DNA的内切酶。限制性内切酶广泛运用于基因工程技术中,人们常常称它为“基因的剪刀”。一种限制性内切酶只能识别一种特定的 返回目录

真题体验 脱氧核苷酸序列。作为一种酶,其活性同样受温度影响。到目前为止,细菌是限制性内切酶,尤其是特异性非常强的I类限制性内切酶的主要来源。 例10 (2007·上海)能在细胞分裂间期起作用的措施是( ) ①农作物的诱变育种 ②用秋水仙素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③肿瘤的治疗 ④花粉离体培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C [解析] DNA复制,是在分裂间期S期,DNA复制出现差错即基因突变;各种细胞器的增殖也是在细胞分裂间期发生的。化疗治 返回目录

真题体验 疗肿瘤的原理也是抑制DNA的复制。因此①③符合题意。 例11 (2006·天津)紫外线具有杀菌和诱变功能。用相同剂量、不同波长的紫外线处理两组等量的酵母菌,结果见下表。 A.260 nm;酵母菌存活率较低 B.260 nm;酵母菌突变数多 C.280 nm;酵母菌存活率高 D.280 nm;酵母菌突变数少 [答案] A 紫外线波长(nm) 存活率(%) 突变数(个) 260 60 50~100 280 100 0~1 返回目录

真题体验 [解析] 诱变育种是利用物理、化学因子去提高突变率,以期从中挑选出人们所需的新的优良性状。260 nm时酵母菌的存活率低、突变数大,因而突变率高,所以选B。 例12 (2006·江苏)人的线粒体基因突变所致疾病的遗传特点是( ) A.基因控制,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男性和女性中均可表现 B.基因控制,但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 男性和女性中均可表现 C.突变的基因属于细胞质遗传,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只在女性中表现 [答案] B 返回目录

真题体验 D.突变的基因属于细胞质遗传,后代一定不出现性状分离 例13 (2006·全国Ⅰ)采用基因工程技术将人凝血因子基因导入山羊受精卵,培育出了转基因羊。但是,人凝血因子只存在于该转基因羊的乳汁中。以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体细胞中凝血因子基因编码区的碱基对数目,等于凝血因子氨基酸数目的3倍 [解析] 线粒体遗传属于细胞质遗传,仍然受基因控制,但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后代不会出现一定的性状分离比,符合母系遗传的特点,性状遗传特点是无性别之分。 [答案] B 返回目录

真题体验 B.可用显微注射技术将含有人凝血因子基因的重组DNA分子导入羊的受精卵 C.在该转基因羊中,人凝血因子基因存在于乳腺细胞,而不存在于其他细胞中 D.人凝血因子基因开始转录后,DNA连接酶以DNA分子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mRNA [解析] 本题以生物工程之核心基因工程为命题点,综合考查相关知识。A项没有考虑内含子;C项将目的基因导入到了受精卵中,所有体细胞中都应含有;D促进合成信使RNA的应是RNA聚合酶。 [答案] B 返回目录

真题体验 例14 (2006·江苏)关于青霉素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青霉素是青霉菌生长代谢中重要的初级代谢产物 例14 (2006·江苏)关于青霉素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青霉素是青霉菌生长代谢中重要的初级代谢产物 B.用紫外线、激光、化学诱变剂处理青霉菌再经筛选的方法可以选育高产菌种 C.发酵罐接种后必须进行灭菌处理 D.在青霉菌生长的稳定期,活菌数不再增加,青霉素产量也不再增加 [解析] 青霉素不是青霉菌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不属于初级代谢产物,而属于次级代谢产物;发酵罐应该在接种前灭菌处 返回目录

真题体验 理,如果接种后进行灭菌处理,就会使菌种一起死亡。在青霉菌生长的稳定期,活菌继续在产生,只不过产生的活菌数与死亡的菌数达到动态平衡。在稳定期,活菌数达到最高峰,细胞内大量积累代谢产物,特别是次级代谢产物,某些细胞的芽孢也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 [答案] B 返回目录

祝您高考成功! 老鳖逗弄河蚌,被咬,老鳖怎么弄都弄不掉,它只能忍痛拖着河蚌来回爬,青蛙见了敬佩的说:乖乖,鳖哥混大了,出入都夹着公文包哪。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