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细节 重基础 做好高三化学复习的有效性 乌鲁木齐市高级中学 刘 军 联系电话: 年高考化学复习策略讲座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一、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及其解法 二、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的简单应用 三、 小结及作业 §6.2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
Advertisements

2014 年职称英语等级考试 综合类精讲班 主讲:叶老师. 职称英语考试与复习方法 一、职称英语考试 1. 职称英语考试的特点: a 综合英语分为 A B C 级 b 职称英语考试和教材的关系 c 可以借助字典 d 送分( 分) (1) 词汇选项(可能送 3—8 分) (2) 阅读判断.
1 计算机软件考试命题模式 计算机软件考试命题模式 张 淑 平 张 淑 平. 2  命题模式内容  组织管理模式 − 命题机构和人员组成 − 命题程序  试卷组成模式.
▲ 走 近 高 考 ▲ 笑 谈 高 考 ▲ 轻 松 备 考 走近高考 ● 高考是选拔人才的基础方式 ● 高考就是一次常规考试 ● 是知识技能和心理品质的考察.
大学英语等级考试 听力攻略 主讲: 外语教学部 秦诗雨 大学英语等级考试交流群:
有谋 有效 有模 有样 温二外化学组命题的一点体会. 考什么? 怎么考? 效果如何? 高考“ 热点 ” 在哪儿? 命题时要做到 “ 热点重击 ” ! 命题时要思考 :
专题六 语文课程标准修订对“实验稿”作了哪些修改和调整
2011高考备考建议 2017年3月1日星期三.
计算机网络教程 任课教师:孙颖楷.
——Windows98与Office2000(第二版) 林卓然编著 中山大学出版社
山东英才学院 SHANDONG YINGCAI UNIVERSITY
2016杭州中考科学试卷分析 杭州中考.
扎实有效训练 提高教学质量 —谈谈小学毕业班教学工作 钦州市子材小学 陈琼辉 2016年4月21日
2015届常德市高三化学复习研讨会 高 考 理 综 化 学 分 析 2017年3月18日星期六.
专题2 第一单元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 第2课时 同分异构体.
关于本门课程.
常用逻辑用语复习课 李娟.
七十一中化学科一模分析 71中 冯桂英.
食物中主要营养成分的检验 上海市第二初级中学 王颖. 食物中主要营养成分的检验 上海市第二初级中学 王颖.
浅谈高三历史 二轮复习.
新高考 新变化 新向导 ——新课标全国卷命题特点与备考策略 袁志辉 QQ: Tel:
第一章 商品 第一节 价值创造 第二节 价值量 第三节 价值函数及其性质 第四节 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与利己利他经济人假设.
陕西省2016年中考数学 数与代数 统计与概率 复习策略 榆林高新一中 张亚飞.
                                                                                                                                                                
§3.7 热力学基本方程及麦克斯韦关系式 热力学状态函数 H, A, G 组合辅助函数 U, H → 能量计算
ACD/ChemSketch软件在有机化学教学中的简单应用
龙湾中学 李晓勇 学习目标: 能根据所给溶液写出单一溶液、混合溶液中的电荷守恒关系式。
龙湾中学 李晓勇 学习目标: 能写出单一溶液、混合溶液中的质子守恒关系式。
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第八章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盐类的水解.
强碱弱酸盐-醋酸钠的水解 为什么会显碱性? 盐电离出的酸根是弱酸的酸根,能同水电离出的氢离子结合,导致水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浓度大过氢离子。
3.6.2 滴定分析对化学反应的要求及滴定的方式与分类(自学) 基准物质与标准溶液(自学)
Synthetic Chemical Experiment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关于提高试卷讲评课效率的探讨 温州八中 尤秀女.
第三单元 从微观结构看物质的多样性 同分异构现象.
实用网络营销基础 冯英健 2006年8月6日 首页.
强酸(碱)溶液 一元弱酸(碱)溶液 多元弱酸(碱)溶液 两性物质 混合酸碱溶液 各种体系[H+]浓度的计算
过程自发变化的判据 能否用下列判据来判断? DU≤0 或 DH≤0 DS≥0.
计算机及办公软件应用 ©2013 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
3.8.1 代数法计算终点误差 终点误差公式和终点误差图及其应用 3.8 酸碱滴定的终点误差
1.5 函数y=Asin(ωx+φ)的图象.
实验 二、配合平衡的移动 Cu 2+ + NH3 Cu(NH3)4 HCl Na2S Zn EDTA NH3 深蓝色消失
问1:四大基本反应类型有哪些?定义? 问2:你能分别举两例吗? 问3:你能说说四大基本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类别吗?
用计算器开方.
你有过呕吐的经历吗? 你感到胃液是什么味道的?
在行动 中学习 在研究 中成长 凌 蕙.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分数乘法(一).
第一单元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 第2课时 有机物结构的表示方法
光合作用的过程 主讲:尹冬静.
陕西省陕建二中 单 糖 授课人:庄 懿.
离子反应.
第五节 缓冲溶液pH值的计算 两种物质的性质 浓度 pH值 共轭酸碱对间的质子传递平衡 可用通式表示如下: HB+H2O ⇌ H3O++B-
物理化学 复旦大学化学系 范康年教授 等 2019/5/9.
氧化还原反应.
人教版必修一 第二章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
第18 讲 配合物:晶体场理论.
高中化学专题复习 化学用语与常用计量(一) 河北省宣化县第一中学 栾春武.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0×5=?.
温州中学选修课程《有机化学知识拓展》 酯化反应 温州中学 曾小巍.
守恒法巧解金属与硝酸反应的计算题.
第三节 盐类的水解 第一课时 盐类的水解 江西省金溪一中 龚美菊.
试卷质量评价要素分析 按照安徽农业大学本科试卷评价表: 一、试卷(命题)质量(40分) 二、卷面质量(10分) 三、试卷评阅(40分)
我们能够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用途非常广泛
第 二节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FH实验中电子能量分布的测定 乐永康,陈亮 2008年10月7日.
元素化合物知识教学策略研究 江苏省溧阳中学 王澄
2009化学试卷分析 海口市第一中学 王玉辉 2009年9月22日.
高中物理“平抛运动的应用” 点评专家:谭一宁.
实验十八 图谱解析实验 根据谱图,推定未知苯系物的结构
Sssss.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抓细节 重基础 做好高三化学复习的有效性 乌鲁木齐市高级中学 刘 军 联系电话:18997959523 2010年高考化学复习策略讲座 抓细节 重基础 做好高三化学复习的有效性 乌鲁木齐市高级中学 刘 军 联系电话:18997959523 2010年3月13日

一、2007——2009年高考化学卷分析 新疆高考化学试卷模式的演变: “3+2”模式:八十年代末——2001年 “3+理综”模式: 2002年、2003年(起步摸索) 2004年、2005年、2006年(多套并存) 2007年——2010年(渐入佳境) 新课程模式:2011年——

(一) 2007年高考化学(全国理综Ⅱ) 题目背景知识的陌生度不大,大都是中学化学基础的主干知识,没有偏、难、怪题,试题知识覆盖面宽,视角广阔,思维含量高,旧题出新意,新题含旧路,整套试题难度适中,层次分明。但总体上,难度高于以往。

2007年高考化学(全国理综Ⅱ)试题双向细目表 化学原理概念 元素化合物 有机化学 化学实验 化学计算 题号 6、7、8、9、10、11、26、27 12、29 28(1)、(2)、(3) 13、28(4) 赋分 66 21 11 10 权重(%) 61.1% 19.4% 10.2% 9.3% 考纲规定

(二) 2008年高考化学(全国理综Ⅱ) 2008年化学试题形式、结构都与2008年考试大纲相一致,侧重了对基础理论部分的考查。没有明显生题和偏题,试题难度与2007年相当,试题区分度较高。

2008年高考化学(全国理综Ⅱ)试题双向细目表 化学原理概念 元素化合物 有机化学 化学实验 化学计算 题号 7、9、10、12、13、26(1)(3)(4)(5)、27 8 6、29 28 11、26(2) 赋分 54 6 23 13 12 权重(%) 50.0% 5.6% 21.3% 12.0% 11.1% 考纲规定 35% 15% 20%

(一) 2009年高考化学(全国理综Ⅱ) 注重考查化学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仍注重对主干知识的考查,没有明显生题和偏题,但试题总体难度加大。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考查力度加大。

2009年高考化学(全国理综Ⅱ)试题双向细目表 化学原理概念 元素化合物 有机化学 化学实验 化学计算 题号 8、28 6、7、9、10、13、27(1)(2)(5)、29 12、30 (2)(3)(4)(5) 8、28 11、27(3)(4)、30(1) 赋分 54 18 21 15 权重(%) 50.0% 16.7% 19.4% 13.9% 考纲规定 35% 15% 20%

二、高考命题思路分析 (1)高考命题思想 注重对化学素养(科学意识、思维品质、人文思想)的考查;有利于课改;与生产实际相联系。 (2)高考试卷模式 (一)试卷结构、题型、内容稳中求新; (二)化学学科热点问题内容常考常新 (三)社会热点问题成为命题的背景 (四)实验探究凸显创新精神 (五)新课程高考软着陆。

试卷结构和题型基本稳定,分值分配趋于合理 (一)试卷结构、题型、内容稳中求新; 试卷结构和题型基本稳定,分值分配趋于合理 试卷 结构 Ⅰ(客观题) Ⅱ(主观题) 单选题 实验题 无机题 有机题 计算题 总题数 8 1 2 题分值 48 约15 约30 1. Ⅰ、Ⅱ卷分工明确 Ⅰ卷侧重考查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内容覆盖面大; Ⅱ卷以主观题型为主,侧重考查化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Ⅰ卷选择题 (二)化学学科热点问题内容常考常新 (1)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2)电解质溶液 (3)氧化还原反应 (4)化学实验 (5)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6)有机 (官能团的性质,结构的推导) (7)其它(2个热点) ( 阿氏常数,化学平衡和反应速率)

(二)化学学科热点问题内容常考常新 Ⅱ卷非选择题 实验题: 有机题 1.基本操作 1.同分异构结构简式的书写 2.综合设计 2.有机物的燃烧规律 3.有机物的聚合及单体的推断 4.有机框图题 无机题 1.电解质溶液 计算题 1.混合物的计算 2.化学平衡 2.综合计算题 3.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4.无机框图题

考点方面: 1. 传统热点:历年高考中常考知识点 (二)化学学科热点问题内容常考常新 考点方面: 1. 传统热点:历年高考中常考知识点 2. 在重难点上: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对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掌握不牢,而这一环节占到50%(50分),必须引起重视.

2008年各省市高考化学《基本理论》知识点考查统计 全国1 全国2 上海 广东 北京 江苏 山东 四川 重庆 宁夏 天津 次数 物质结构化学键 7、10 11 2、4、 1 8、27(1) 10 8 周期律、周期表 9、27 8、27 23 13 10、26 7 29 26 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21、25 8、15、20、24 12、27(4) 18、20 14 25 17 电解质溶液 6、12 7、9、28 11、14、20 9、11、17、18 6、11、27(2) 8、10、12、15、17 15、29 7、9 9、11 分值 51 58 42 52 54 30 39 20 38 比例 46% 52% 35% 33% 45% 36% 31% 39% 24%

(三)社会热点问题成为命题的背景 知识来源于社会,又服务于社会。试卷通过大量高新科技、社会和生活的背景试题的考查,力图引导学生关注高新科技的发展,逐步培养自己初步运用化学视角去观察生活、生产和社会中的各类有关化学问题的能力,将在社会和实践活动中得到的知识再一次回归社会,体现试题的实际应用价值。

2008年高考试题知识考查点 分析 知识点 5 12 6、11 9 8 29 2008年试题知识点分析 北京 全国I 天津 重庆 全国II 天津 重庆 四川 环保、生活、技术 5   6 7  6 反应热和热化学方程式 12  11 26 13 物质的量、化学基本计算 26⑸27⑷ 26 13 11 12  29 27⑸ 6 13 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 26 27 8  9 11 氧化还原   27 28 29  9 10 物质结构与晶体结构  8 7 10 27 10 29⑵⑶ 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 13 26 弱电解质电离平衡影响因素 6、11  7 电化学基础 12 26⑶ 元素周期律应用 9 9,27 元素及其化合物 7 26 27 28 26,27 实验基本操作、综合实验 9,26 27 7 28 13 28 8,27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和有机物 25 8 29 6,29 11、28 1229 16

(四)实验探究凸显创新精神 (1)大多数高考实验题的选材来源于对教材实验的改进和衍变,体现了“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的命题思想”。 (2)实验题命题体现了不同程度的装置创新、条件创新和方法创新。 (3)注重考实验原理性知识和实验操作过程 (4)高考实验题更有利于做过实验的且有实际操作经验的考生。

三、对高三化学复课的启示 ①双基掌握不够扎实; ②审题能力弱; ③思维能力差; ④答题不规范; ⑤文字组织和表述能力差; ⑥运算能力弱、粗枝大叶 另:乌鲁木齐地区高考一模点评

(一):明确高考考试命题指导思想要求 一是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是要求考生关注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理论联系实际。并能分析解决联系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问题。

(1)夯实基础,把握主干知识 (一)三大基础理论 (二)两大基本反应规律 (三)常见元素的单质及重要化合物 (四)有机化学基础 (五)化学基本实验

特点: (1)基本理论分值占化学卷总分的30%-50%,是高考复习中的重中之重。其中电解质溶液考查的次数最多 (2)试题几乎涉及所有重要的知识点,且有的内容是常考不懈。这部分知识如:物质结构与化学键、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化学反应速率及化学平衡、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pH的简单计算、盐类的水解、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离子共存、离子浓度比较)等。

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 分析问题和解决(解答)化学问题的能力 运用实验等方法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 能力要求 (2)注重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的统一 能力测试是高考不变的主题。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不仅需要知识、技能、方法的传授,更需要帮助学生了解知识形成过程,寻找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方法,引导、鼓励学生利用所学知识,通过实验手段、运用数学工具,学习如何分析、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积累经验,从而有效地提高智力和综合能力。 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 能力要求 分析问题和解决(解答)化学问题的能力 运用实验等方法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

(3)关注实验与探究能力的培养,重视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实验能力包括: 按实验方案用正确实验操作程序完成实验的能力、通过感官和仪器观察实验现象的能力; 记录、分析实验现象、对实验结果或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得出结论的能力; 为说明、验证或解决某个问题设计特定的实验方案(包括绘制实验装置图)的能力。 高中理科课程的宗旨—— 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实验的作用——体验科学研究过程,了解科学探究方法 教学方法——将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作为学生学习的对象,将学科核心知识融入科学探究、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

(二)教学中注意 1.研读大纲,知范围 2.吃透教材,抓落实 3.注重能力,抓应用 4.强化实验,抓表达 5.综合模拟,抓规范 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考纲要求: (1)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实质,了解元素周期表(长式)的结构(周期、族)及其应用。 (2)以第3周期为例,掌握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如:原子半径、化合价、单质及化合物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以I A 和Ⅶ A 族为例,掌握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二)教学中注意 1.研读大纲,知范围 2.吃透教材,抓落实 3.注重能力,抓应用 4.强化实验,抓表达 5.综合模拟,抓规范 6.加强审题,抓严谨 7. 培养习惯, 重细节

四、2010年备考建议 对老师的要求: 1.加强知识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研读考纲,把握高考的动向;研究历年高考题 2.加强集体备课、发挥集体的力量 固定的时间讨论教学计划和实施计划的具体方法 3.注重有效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知识复习课 、讲评课、专题课

管理学中的四个效应 鲶鱼效应 长尾效应 蝴蝶效应 破窗效应 详见《化学教学》2010.2

高三化学试卷评课的十忌十宜 忌拖延滞后,宜趁热打铁 忌准备不足,宜精心准备 忌面面俱到,宜重点讲评 忌就提论题,宜归类讲评 忌不讲方法,宜过程评析 忌一言之堂,宜师生互动 忌讲而不练,宜跟踪补偿 忌目无学生,宜有的放矢 忌批评挖苦,宜激励唤醒 忌增加负担,宜轻装上阵 详见《化学教育》2010.1

复习方法: 第一轮:根据课本编排顺序进行系统复习(纵向) 夯实基础,系统构建化学知识结构。 第二轮:专题讲座与专题训练(横向,即多方联系) 培养综合能力,提高化学综合素质。 第三轮:综合训练,查漏补缺 提高实战能力

第一轮注意: 以课本为中心,按照教材的结构体系,进行系统的单元复习。 1.重视教材,以本为纲 善于抓住基础,理解基础,掌握基础。复习中切忌往高、难两方面延伸,不做难题、偏题、怪题 2.抓好基础、全面复习 3.精选习题、分析反馈 集体备课、精选习题、认真考试、重视讲评 1. 审题要仔细 2.书写要规范 3. 基础要扎实 4. 思维要灵敏 5. 表达要清楚 6.实验要重视

第二轮注意: 重点是知识的系统化、条理化、结构化和网络化;培养和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综合能力、迁移能力、运用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 分块归纳,专题讲座、强化训练。重点放在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上

60% 6 有机物的燃烧规律 100% 10 官能团与有机物性质及有机物的合成 Cl,S,N,C,Na,Mg,Al,Fe等元素的单质及化合物 70% 7 化学键,晶体类型及性质 电化学知识 盐类的水解 无机框图题 溶液浓度,离子浓度的比较及计算 判断离子方程式的正误 离子共存与鉴别问题 90% 9 氧化还原方程式的书写及配平 氧化性,还原性与稳定性,活泼性的比较 核外电子排布,化学式推导 热化学方程式 阿佛加德罗常数 物质的量,摩尔质量,微粒数,体积比,密度比 化学与STS,环境保护,化学与新技术 重现率 重现次数 热点(重点) 知识

专题1、 氧化还原相关概念和应用 (1) 认识几对概念 (2) 氧化性、还原性的相互比较 (3) 氧化还原方程式的书写及配平 (4) 同种元素变价的氧化还原反应(歧 化、归中反应)(N、S、Cl、Fe等元素) (5) 电化学中的氧化还原反应

专题2.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表的认识 (1) 主族元素的阴离子、阳离子、核 外电子排布 (2) 同周期、同主族原子的半径大小比较 (3) 电子式的正确书写、化学键存在 (4)晶体的类型及性质

专题3. 阿伏加德罗常数与阿伏加德罗定律及推论 (1)阿伏加德罗定律及推论、 (P、V、T)条件下对“物质的量、摩尔质量、微粒数、体积比、密度比” (2) 熟悉NA常考查的微粒数目中固体、得失电子、中子数等内容。

专题4.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离子方程式书写正误的判断 专题5.化学能量 (1) 热化学方程式的正确表达(状态、计量数、能量关系) (2) 化学变化中的能量交换关系

专题6. 离子的鉴别、离子共存 (1) 离子因结合生成沉淀而不能大量共存 (2) 因能反应生成气体而不能大量共存 (3) 因能生成难电离的弱电解质 (4) 因相互发生氧化还原而不能大量共存 (5) 因双水解、生成络合物而不能大量共存 (6) 弱酸的酸式酸根离子不能与强酸、强碱大量共存 (7) 题设中的“酸碱性、颜色”等

专题7. 溶液浓度、离子浓度的比较及计算 (1) 善用微粒的守恒判断 电荷守恒 (2) 电荷守恒中的多价态离子处理 (1) 善用微粒的守恒判断 电荷守恒 (2) 电荷守恒中的多价态离子处理 (3) 物料守恒中离子与水解产物的综合考虑 (4) 浓度的计算请遵循定义(公式)规范表达

专题8. pH的计算 (1) 遵循定义(公式)规范自己的计算过程 (2) 理清题设所问的是“离子”还是“溶液”的浓度

(1) 能计算反应速率、理解各物质计量数与反应速率的关系 专题9.化学反应速度、化学平衡 (1) 能计算反应速率、理解各物质计量数与反应速率的关系 (2) 理解外界条件的改变对“反应速率”和“平衡移动”的关系 (3) 理解“反应速率”的“改变”与“平衡移动”的“辩证关系” (4) 遵循反应方程式规范自己的“化学平衡”相关计算过程 (5) 平衡移动中的“等效平衡”理解(难点)

专题10. 电化学知识 (1)能正确表明“原电池、电解电镀池”及变形装置的电极位置 ,知道“原电池、电解电镀池”的工作原理 (2) 能正确书写常见电池的电极反应式 (3) 能写出各“电解电镀池”电极的电极反应方程式 (4) 了解常见离子的电化学放电顺序 (5) 能准确利用“得失电子守恒”原则计算电化学中的定量关系

专题11. 盐类的水解 (1) 盐类能发生水解的原因 (2) 不同类型之盐类发生水解的后果(酸碱性、浓度大小等) (3) 盐类水解的应用或防止(胶体、水净化、溶液制备) (4) 对能发生水解的盐类溶液加热蒸干、灼烧的后果 (5) 能发生完全双水解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1) 总体上借助价态变化的转化反应来认识 专题12.Cl、S、N、X、P、Na、Mg、Al、Fe等元素的单质及化合物 (2) 容易在无机推断题中出现,注意上述元素的特征反应 (3) 注意N中的硝酸与物质的反应,其体现的酸性、氧化性是考查的的重点 (4) 有关Al的化合物中则熟悉其两性反应(定性、定量关系) (5) 有关Fe的化合物则理解Fe2+和Fe3+之间的转化、Fe3+的强氧化性

专题13.有机物的聚合及单体的推断 (1) 根据高分子的链节特点准确判断加聚反应或缩聚反应 (2) 熟悉含C=C双键物质的加聚反应 (3) 熟悉含(-COOH、-OH)、 (-COOH、-NH2)、酚醛之间的缩聚反应

专题14.同分异构体的书写 按官能团的位置异构、类别异构、条件限制异构顺序一个不漏的找齐 (特别是有关芳香酯类的同分异构体的书写) 本内容最应该做的是作答后,能主动进行一定的检验

专题15.有机物的燃烧 (1) 能写出有机物燃烧的通式 (2) 燃烧最可能获得的是C和H关系 专题16.完成有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 有机化学推断题中,往往要求完成相互转化的方程式 (2) 注意方程式中要求表示物质的结构简式、表明反应条件、配平方程式

专题17.有机物化学推断题和有机合成题的解答 (1) 一般出现以醇为中心,酯为结尾的推断关系,所以复习时就熟悉有关“醇”和“酯”的性质反应(包括一些含其它官能团的醇类和酯) (2) 反应条件体现了有机化学的特点,请同学们回顾有机化学的一般条件,从中归纳相应信息,可作为推断有机反应的有利证据 (3) 从物质发生反应前后的官能团差别,推导相关物质的结构 (4)信息推断题和有机合成题的解答

专题18.化学实验 专题19.化学计算 专题20.要关注课本中的工业流程图 专题21.多关注各种图表题

第三轮注意: 1.突出重点,强化双基及主干知识的复习 2.回归课本,梳理基础知识查遗补缺 3.看纠错本、浏览重点、热点问题 4.选做真题注意答题技巧与规范 5.调整心态

联系电话:18997959523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