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 考场作文应试技巧 技巧一 快速审题立意.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1 、谁能说说什么是因数? 在整数范围内( 0 除外),如果甲数 能被乙数整除,我们就说甲数是乙数的 倍数,乙数是甲数的因数。 如: 12÷4=3 4 就是 12 的因数 2 、回顾一下,我们认识的自然数可以分 成几类? 3 、其实自然数还有一种新的分类方法, 你知道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的学.
Advertisements

因数与倍数 2 、 5 的倍数的特征
3 的倍数的特征 的倍数有 : 。 5 的倍数有 : 。 既是 2 的倍数又是 5 的倍数有 : 。 12 , 18 , 20 , 48 , 60 , 72 , , 25 , 60 ,
2 和 5 的倍数的特征 运动热身 怎样找一个数的倍数? 从小到大写出 2 的倍数( 10 个): 写出 5 的倍数( 6 个) 2 , 4 , 6 , 8 , 10 , 12 , 14 , 16 , 18 , 20 5 , 10 , 15 , 20 , 25 , 30.
南京市溧水区第三高级中学 许令周 时评类作文写作指导. 初步认识 “ 时评 ” 文体 “ 时评 ” 是 “ 时事评论 ” 与 “ 时政评论 ” 的略称,是针 对现实生活中的重要问题直接发表意见、阐述观 点、表明态度的新闻体裁。 “ 时评 ” 可以取材于新闻报道,也可以就 “ 身边 ” 事、 “ 心头.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本节课我们主要来学习 2 、 3 、 5 的倍数特征,同学们要注意观察 和总结规律,掌握 2 、 3 、 5 的倍 数分别有什么特点,并且能够按 要求找出符合条件的数。
2 、 5 的倍数的特征. 目标 重点 难点 关键词 2 、 5 的倍数的特征 1 、发现 2 和 5 的倍数的特征。 2 、知道什么是奇数和偶数。 能判断一个数是不是 2 或 5 的倍数。 能判断一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 奇数、偶数。 返回返回 目录目录 前进前进.
重庆市九龙坡区走马小学 邓华. 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下面哪些数是 2 的倍数?哪些数是 5 的倍数? 2,5的倍数的特征:只看个位上数就能进行判断。 2的倍数:个位上是0,2,4,6,8的数。
练一练: 在数轴上画出表示下列各数的点, 并指出这些点相互间的关系: -6 , 6 , -3 , 3 , -1.5, 1.5.
2 、 5 的倍数特征 集合 2 的倍数(要求) 在百数表上依次将 2 的倍数找出 并用红色的彩笔涂上颜色。
29 手捧空花盆的孩子. 盆 位 分 芽 煮 并 宣 盛 选 规 丝 表 要 没 孩 挑 选挑 选.
“ 深山藏古寺 ”. 切题永远是第一要求 ! 作文的审题立意 近 5 年浙江卷高考作文题目 2010 年 2011 年 2009 年 2012 年 2013 年 “ 标题 + 炼意 ” 作文 “ 材料 + 炼意 ” 作文 (命意作文)
Chapter 3: SQL.
§3.4 空间直线的方程.
高考作文全国卷与广东卷 对比分析.
以“职业人格”为核心, 全面构建“双四维”德育体系
圆的一般方程 (x-a)2 +(y-b)2=r2 x2+y2+Dx+Ey+F=0 Ax2+Bxy+Cy2+Dx+Ey+ F=0.
《解析几何》 乐山师范学院 0 引言 §1 二次曲线与直线的相关位置.
6.9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2) 加减消元法 上虹中学 陶家骏.
情人节快乐 返 回 目 录 上一页 下一页.
阅读领航 便民生活 绿色科技 追风小队.
证券投资技术分析.
10.2 立方根.
递交《入党申请书》后的思考 主讲:杨苏 教授
学年第一学期 期末上交材料说明 2015年1月23日.
对 培训者 培训的理解 丁革建
观看视频,结合所学,思考回答: 1.当今世界的基本特征有哪些?视频反映了哪一特征? 2.我们如何做,才能促进文明的多彩、丰富?
高考作文备考策略 朱红彪
作文训练.
初三记叙文全命题作文 审题训练 泰兴市洋思中学 刘金玉
读懂作文题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准确、深刻.
《小学教育学》 模块二 小学教育源流 第五单元 小学教育走向的探究成果分享 自主学习指南.
1 我们的民族小学 ——课内阅读热点点津.
1、环境中直接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做 。它可以分为 和 两类 。
苏教版(国标本)第六册 习作四 南京市五老村小学   王咏慧.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儿童乐园 王秀梅.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2015年高考作文主题猜想 及模拟材料审题训练 授课:贺州高中 曾春晖.
在PHP和MYSQL中实现完美的中文显示
Unit 4 Where’s my schoolbag?
BUSINESS POWERPOINT THE Scenery DESIGN.
整合思维导图的初中英语教学设计 主讲人:卢璐.
Activity 1 看图片,讨论下面的问题: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比例 比例的意义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线段的有关计算.
相似三角形 石家庄市第十中学 刘静会 电话:
责任与使命 2014级人文萃英班向湘蜀 39套论文答辩模板
4.2 证明⑶.
12.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2) 大连市第三十九中学 赵海英.
欢迎返校! 2016 返校之夜.
用计算器开方.
第三单元:角的度量 线段 直线 射线 北京市东城区府学胡同小学 胡益萌.
§6.7 子空间的直和 一、直和的定义 二、直和的判定 三、多个子空间的直和.
Logo 思维 力量 商务展示·企业内训.
怜悯人的主 11月30日~12月3日 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 新加坡广州 广州阜阳 阜阳利辛.
TEM8人文知识 ——英语国家概况部分讲解 上外贤达学院 昌兰华.
“中国梦”要“热宣传”更需“冷思考”.
找 因 数.
责任与使命 2014级人文萃英班向湘蜀 39套论文答辩模板
论文题目写在这里 题目太长分两行写也可以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指导老师
第四章 UNIX文件系统.
Reading Training 授课教师:王立民.
位似.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 上册 轴对称 高效课堂编写组 高向玲.
请添加标题 请添加作者.
5.1 相交线 (5.1.2 垂线).
第八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 8 、7 、6加几 北京市宣武师范学校附属第一小学 冉 梅.
Sssss.
校园之路.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二讲 考场作文应试技巧 技巧一 快速审题立意

名师传道 一、单则材料的快速审题立意 1.从抓关键句入手 有的材料为突出中心,有时会在材料中设置关键句(开头句、结尾句、反复出现的句子),抓住这些关键句,就能把握材料主旨,准确理解材料,正确立意。如:

(2014年高考湖南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被誉为“最美乡镇干部”的某乡党委书记,在一个其他人不肯去、去了也待不到两年的地方,一干就是八年,以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率领村民发奋图强,将穷乡僻壤建设成了美丽乡村。面对洒满心血与汗水的山山水水,他深有感触地说:“心在哪里,风景就在哪里。” 请根据上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材料最后一句“心在哪里,风景就在哪里”即为关键句。

2.从材料情感倾向入手 有的材料在叙述、说明或评论某个事物时,明显地流露出作者的情感倾向,这样我们可从此入手来审题立意。如: (2014年北京卷)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北京过去有许多“老规矩”,如“出门回家都要跟长辈打招呼”“吃菜不许满盘子乱挑”“不许管闲事儿”“笑不露齿,话不高声”“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做客时不许随便动主人家的东西”“忠厚传世,勤俭持家”等,这些从小就被要求遵守的准则,点点滴滴,影响了一辈辈北京人。

世易时移,这些“老规矩”渐渐被人们淡忘了。不久前,有网友陆续把一些“老规矩”重新整理出来贴到网上,引发了一片热议。 “老规矩”被重新提起并受到关注,这种现象引发了你哪些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700字。 “老规矩”中哪些是应该摒弃的?哪些是值得传承的?重提“老规矩”就真的能让现在的人们“有规矩”或“守规矩”吗?其感情倾向不言自明。

3.从辨明关系入手 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事物间的关系主要有依存关系(如学与问)、主次关系(如奉献与索取)、取舍关系(如自强与自卑)和条件关系(如继承与创新)等。辨明这些关系,有利于立意构思作文。如: (2014年高考广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黑白胶片的时代,照片很少,只记录下人生的几个瞬间,在家人一次次的翻看中,它能唤起许多永不褪色的记忆。但照片渐渐泛黄,日益模糊。

数码技术的时代,照片很多,记录着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可以随时上传到网络与人分享。它从不泛黄,永不模糊,但在快速浏览与频繁更新中,值得珍惜的“点滴”也可能被稀释。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本题从影像与人的日常生活关系角度设题,材料以影像在不同时代与生活关系的不同呈现形态为表述对象,隐含了对科技与人的关系的探讨。

二、多则材料的快速审题立意 1.求同分析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各则材料的内涵有相同处的材料。其方法是逐则分析材料的内涵(或意义点),然后比较几则材料的内涵,找出共同点,这共同点就是立意所在。如: (2013年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中国作家丰子恺:孩子的眼光是直线的,不会转弯。 英国作家赫胥黎:为什么人类的年龄在延长,而少男少女的心灵却在提前硬化。 美国作家菲尔丁(原卷如此。应为“英国作家戈尔丁”——编者注):世界正在失去伟大的孩提王国,一旦失去这一王国,那就是真正的沉沦。

综合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所思所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 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②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③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④不得抄袭、套作。 三位作家的话表面上都谈的是“童心”,实际是在谈人类社会在物质发展的过程中人性中最美好的东西正在消失。可据此立意。

2.求异分析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各则材料的内涵相对相反,构成鲜明对比的材料。其方法是先分析各则材料的内涵,再比较出相异点,这相异点就是立意所在。如: (2012年高考广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醉心于古文化研究的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经说过,如果可以选择出生的时代与地点,他愿意出生在公元一世纪的中国新疆,因为当时那里处于佛教文化、印度文化、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和中国文化等多种文化的交汇地带。 居里夫人在写给外甥女涵娜的信上说:“你写信对我说,你愿意生在一世纪以前……伊雷娜则对我肯定地说过,她宁可生得晚些,生在未来的世纪里。我以为,人们在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趣而且有用的生活。”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定文体。 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材料涉及多个人物,汤因比认为人的生活需要物质也需要文化,涵娜、伊雷娜都对现实不满,居里夫人则认为人在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趣而且有用的生活。这些相异之处正是立意所在。

3.辩证分析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各则材料的内涵相互对立,且各则材料的观点都有道理,却又不全正确的材料。对此,不能简单地肯定或否定某则材料的观点,而应做辩证分析,归纳出一个辩证的观点作为论点,论述时突出一个方面,不能平均使用笔墨。如: (2013年高考安徽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的人看到已经发生的事情,问:“为什么会这样?” 我却梦想一些从未发生的事情,然后追问:“为什么不能这样?” ——萧伯纳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本次作文属于思辨性作文,可从所提供的材料的两问之间的辩证关系去立意。第一问针对“已经发生的事情”,具有现实意义;第二问针对“从未发生的事情”,是“梦想”的内容。我们从中可以得出“人既要脚踏实地,又要勇于追求梦想”“心怀梦想,探索未来”的主题。另外,材料中,“有的人”向前看,“我”向后看,将二者结合立意:迈步向前别忘时时往后看看、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等。

4.综合分析法 有的多则材料,各则材料的内涵不相同也不相反或相对,却都有片面的一面,如果偏于一点立论,文章势必片面而缺乏说服力。针对这类材料就要用综合分析法,将各则材料的内涵加以分析,综合归纳出一个全面正确的观点来。如: (2010年新课标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一种热带观赏鱼,在小鱼缸里不管养多长时间只能长到三寸来长,然而把它放在大水池里,不到两个月就能长到一尺长。 狼是一种好奇心很强的动物,它们对周围环境总是充满好奇,从而不断体验,发现食物,躲避危险,顽强地生存下来。 心理学家罗森塔尔随机挑出一批学生作为“最有前途者”,然后将名单交给班主任,由于老师对这些学生寄予更大期望,八个月后,学生的成绩有明显提高。 以上现象启示人们认识到,人才成长是有一定规律的。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第一则材料写一条热带鱼,点明了环境的巨大作用,即环境可以造就人;第二则材料写狼具有极强的好奇心,不断体验,从而顽强生存下来,强调了内在动力的重要性;第三则材料写的是外在评价对人成长的重要性。我们可以围绕“环境”“内在动力”“外在评价”三个方面分别立意,分别谈三者对人的成长的影响或作用;也可以把材料看作一个整体,谈人才成长要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如环境、内在动力、外在评价等,不能单独强调某一方面或忽视某一方面。

实战演练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央视主持人白岩松在领取第九届长江奖后说过这样一句话:“万众欢腾的时候,要学会倾听;一片沉寂时,要勇敢地说出自己的心声。” 以上这句话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明确立意,自定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 抄袭。

写作指导:所给的这句话有两个关键词,一是“倾听”,二是“说出”。“万众欢腾”和“一片沉寂”都是社会现状的表现。在人云亦云的潮流面前,要静下心来倾听,倾听需要敏锐的判断力;在万马齐喑的时候,应该有勇于承担责任的精神,大声为社会的正义、进步呼喊。这都需要我们有自己的思考以及对独立人格的追求。在风云变幻的现代社会,我们需要成为独立思考者,而不是盲目跟风者。可以在“责任意识”“独立思考”“独立人格”“坚守本心”“学会辨别”等方面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