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 微藻的培养基配制 一、实验目: 掌握微藻的培养基配制方法。 以海水单胞藻培养液通用配方“f/2”为例.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胎儿窘迫 重点内容 ①定义; ②病因; ③病理生理; ④诊断依据; ⑤处理原则。. 一、定义:胎儿在宫内缺氧危及胎儿健康和生命者称胎儿窘迫, 多发在临产后,也可见于妊娠晚期。 二、病因:母体血氧含量不足。 1) 导致胎儿缺氧的母体因素有 ①微小动脉供血不足:如妊高征等 ②红细胞携氧量不足:如重度贫血、一氧化碳中毒等;
Advertisements

中医护理 —— 鱼腥草 护理 1334 班 小组成员:郭丽丹 43 杨专 39 张建 35 李晓敏 27 陈燕红 25 张良州 8 分工合作: 收集整理 43 郭丽丹 35 张建 27 李晓敏 讲解 39 杨专 25 陈燕红 8 张良洲.
护理基本技术 第十二单元 冷热疗技术 雅安职业技术学院护理系 Tel :
玉田三中 化学组. 生活中的这些物质 …… 酸的 食醋、酸奶和某些水果都是 酸的,你是如何知道的?
第三节 排气护理. 一、肠胀气病人的护理 肠胀气是指胃肠道内有过多的气体积聚,不能 排出。 1. 心理护理 2. 适当活动 3. 必要时遵医嘱给药或行肛管排气 4. 健康教育.
第四章 基础护理操作技术 中 国 医 科 大 学朱 闻 溪中 国 医 科 大 学朱 闻 溪 中 国 医 科 大 学朱 闻 溪中 国 医 科 大 学朱 闻 溪.
客家娘酒 生命科学院 062 第二组 组长:李宗权 组员:林立强 李嘉豪 郑灿明 李耀斌 程惠源.
老年性阴道炎 湘乡市人民医院妇科 湘乡市人民医院妇科 郭雨良. 病因 1 、发病原因 主要原因是因卵巢功能衰退,体内雌激素 水平低落或缺乏,阴道上皮细胞糖原减少, 阴道内 pH 值呈硷性,杀灭病原菌能力降低。 同时,由于阴道粘膜萎缩,上皮菲薄,血 运不足,使阴道抵抗力降低,便于细菌侵 入繁殖引起炎症病变。另外,个人卫生习.
氨基酸转换反应 ( 一 ) 血液中转氨酶活力的测定 一. 目的 : 了解转氨酶在代谢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及其在临 床诊断中的意义, 学习转氨酶活力测定的原理和方 法。 二. 原理 : 生物体内广泛存在的氨基转换酶也称转氨酶, 能 催化 α – 氨基酸的 α – 氨基与 α – 酮基互换, 在氨基酸 的合成和分解尿素和嘌呤的合成等中间代谢过程中.
芦荟汁酶解液 乳酸菌发酵饮料的研制 上海市奉贤区育秀实验学校 陈力. 2 设想的由来 3 问题的出现 由于芦荟含有较多的凝胶大分 子物质,加热、调酸等会影响 胶体稳定性,出现变色和沉淀 等现象。
综合实验 再思考 —— 原电池 金属的电化学腐蚀 实验 义乌市第五中学 龚姗姗.
6.4 芳酸及其酯类药物的分析.
常见鱼病的诊断与防治 主讲:黄志秋.
药物溶媒 生理盐水还是葡萄糖?.
第一节 排尿护理.
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三) 物质酸碱性的测定.
环境分析中六价铬与总铬的测定 陕西省环境监测中心站 分析测试中心 主讲人:蔺凯 2011年9月28日.
生活护理技术 项目一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项目二 排泄护理技术 项目三 促进呼吸功能护理 项目四 冷热疗法 项目五 标本采集 项目六
腰部劳损.
中医美容保健.
第八章 对氨基苯甲酸酯类和酰苯胺类局麻药物的分析
6、食品中功能性成分的检测 6. 1 概述 6. 2 活性低聚糖及活性多糖的测定 6. 3 茶多酚、类黄酮物质的测定 6
第7章 隔离技术 厦门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基础护理教研室.
妇产科 主讲教师:张佳.
第5章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细胞中每时每刻都进行着许多化学反应,统称为细胞代谢。.
生活护理技术 项目一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项目二 排泄护理技术 项目三 促进呼吸功能护理 项目一 冷热疗法 项目二 标本采集 项目三
植物组织培养 Plant tissue culture.
膳食调查与评价 1.
学习情境三 分娩护理 任务二 异常分娩妇女的护理 子任务1 产力异常.
基础化学实验IV(仪器分析实验)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食盐中的碘含量.
血清总胆红素和结合胆红素的测定 董雷鸣.
食品分析 实验.
大肠杆菌生长曲线的测定 水、环境中微生物的测定
2015年北京协和医院检验 科生物安全培训.
微生物菌种保藏.
产后出血产妇的护理.
精品课程 项目三 培养基的配制 咸宁职业技术学院.
导入新课 大自然为我们创造了千姿百态的植物,许多植物都会开出鲜艳、芳香的花朵。 牡丹 月季.
高血脂 CHENDEFANG
推测:胃液中一定存在 能消化肉块的物质. 推测:胃液中一定存在 能消化肉块的物质 第5章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第1节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高淳区沧溪中学初一备课组. 高淳区沧溪中学初一备课组 蝌蚪能够变成青蛙,刚出生的婴儿会吮吸乳汁,还有人遇到寒冷的刺激会打哆嗦,引起上述行为的是一种物质——激素。 激素是由人体的内分泌腺分泌的一些物质。
陈旧性会阴Ⅲ度裂伤 护理查房 妇科一病区.
实验二十二 运动性疲劳的生化判断.
第三章 细胞工程实验室配置及基本技术 §1 实验设置 §2 基本技术要求-无菌环境与无菌操作 §3 培养条件 §4 离体培养的营养需求.
食品微生物学实验.
实验六 手工制香皂.
运动对血压、脉搏、呼吸 及乳酸含量的影响 人体机能实验中心.
第五章 花卉的栽培和管理 露地花卉 温室花卉 花期控制 无土栽培 花卉生产的经营管理和产品销售 第六节 花卉病虫害及综合防治措施.
专题一 传统发酵技术应用 专题二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 专题一 传统发酵技术应用 专题二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粪 便 检 查 主讲老师:沈萍.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典型药物.
盆腔炎的护理 梅剑娟.
第六章 灰分及几种矿物元素的测定 西昌学院轻化工程学院.
第9章 酶法分析 一、 液化酶活力的测定 1、原理 液化酶作用于淀粉糊时,能迅速切断淀粉分子组成的巨大网状结构,使醪液粘度降低,便于输送,因此液化酶在酒精生产中是一种不可缺少的酶,测定它的含量,对指导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液化酶能将淀粉分子链的α-1,4-葡萄糖苷键切断成链长短不一的糊精及少量麦芽糖和葡萄糖,而使淀粉对碘呈蓝紫色的特异反应逐渐消失。以该颜色消失的时间计算每小时可水解可溶性淀粉的克数计算酶活力。
其他类抗生素.
拜城县人民医院护理部 张伟伟 护士群号: 欢迎新护士加入我们的“天使之声”群
专题3 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 课题1 菊花的组织培养.
天然石灰石中氧化鈣含量之測定.
成才之路 · 生物 人教版 · 必修1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促胃肠动力药物筛选 —离体组织、器官水平药物筛选
细胞工程学实验内容 ★ 实验一 植物细胞培养基的种类及配制 ★ 实验二 植物愈伤组织的诱导 ★ 实验三 植物愈伤组织细胞的培养.
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 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标本的制备与观察 徐志浩 遗传与基因工程教研室 院系楼西侧一楼 2016年.
第四课时.
水泥熟料中游离氧化钙的测定 徐仁
难点辨析题 下列哪一项表明病毒属于生物 A.具有细胞结构       B.由有机物构成 C.能独立完成新陈代谢    D.能在寄主内繁殖.
床上洗头.
金属的化学性质.
成员:2008级生物工程 王佳宁 2008级生物工程 漆亚乔 2008级生物技术 李芮
柑橘皮中黄酮两种提取方法的探索 及含黄酮类饮料生产工艺改进
实验性质:设计 实验类别:本科基础 实验学时:4 实验教师:温晓玫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实验一 微藻的培养基配制 一、实验目: 掌握微藻的培养基配制方法。 以海水单胞藻培养液通用配方“f/2”为例

二、实验原理 藻类的培养液必须具备藻类的生长繁殖所需要的各种营养元素,并且营养盐的比例应该符合藻类生长繁殖的需要。不同种类的微藻对营养盐的质和量的需求不同,各有其特殊性,因此,制定某种微藻的一个培养液配方时,首先必须进行一系列的试验,了解这该种藻类对营养的要求,并在使用中验证配方的效果,加以改进,使配方达到更理想的水平。藻类对营养盐的需求也有很多共同点,因而一些培养液配方(如F/2)可应用于多种藻类的培养。

进行微藻培养时,可根据培养藻类对营养的要求,选用合适的配方,在消毒水中按配方加入各种营养物质配成。所加肥料应保持清洁,某些不清洁肥料必须消毒,预防敌害生物通过肥料污染。

绿藻培养液配方: ①海洋三号扁藻培养液(海洋研究所,1960): NaNO3 0.1g 2Na3C6H5O7﹒ 11H2O 0.02g K2HPO4 0.01g Fe(SO4)3(1%溶液) 10滴 海水 1000ml ②亚心形扁藻培养液(湛江水产学院): NaNO3 0.05g 维生素B12 200mμg KH2PO4(1%溶液) 0.005g 人尿 2ml FeC6H5O7 0.2ml 维生素B1 200μg 海水 1000ml 培养亚心形扁藻及其他绿藻使用,多用于小型培养和中继培养,如能加入海泥抽出液20ml,效果更好。

硅藻培养液配方: ①艾伦-内尔森(Allen-Nelson)培养液{Allen,E.J.et al (1910)}: A. KNO3 20.2g 纯水 100ml B. Na2HPO4.12H2O 4.0g CaCl.6H2O 4.0g HCl(浓) 2.0ml 纯水 80ml FeCl3(溶液) 2.0ml B液的配制法:先把氧化钙4g溶解于40ml纯水中。另外把磷酸氢二钙4g溶解于40ml纯水中,再把三氯化铁溶融液2ml,缓慢滴入,摇动,产生白色沉淀,加热,缓慢滴入浓盐酸2ml,沉淀的白色沉淀即重新溶解。把以上两溶液混合。 使用时,取A液2ml和B液1ml,加入1000ml海水中,充分混合后加热消毒,消毒后静置24h,然后将上层清夜倒出使用。

培养液是根据培养液配方配制的。为了减少每次称量的麻烦,固体的营养元素一般都配成母液(如浓缩1000倍的母液),在使用时,只要吸取一定的量加入培养液中即成。主要营养元素可以单项营养元素配成母液,也可以分成若干组,每组2种或多种营养元素同配在一起。微量元素和辅助生长有机物质也多种组合在一起,配成母液。在浓营养溶液中一般生物因不能忍受而死亡。

三、实验材料及用具 1、器材 电炉;灭菌锅;pH计 500ml 试剂瓶(每组5个); 玻棒、500ml烧杯、50ml容量瓶(每组一个)/牛皮纸、细绵绳 2、试剂: 蒸馏水、海水 各种试剂 NaNO3; NaH2PO4;FeCl3 EDTA;Na2SiO3.9H2O;盐酸硫铵素(VB1) ;Biotin VH

三、实验步骤 (一) F/2 (+ Si)培养基母液的配制(用去离子水配制) 1.A液 500 ml 1000倍 NaNO3 37.5 g; NaH2PO4 2.5 g 2.B液 500 ml 1000倍 Fe-EDTA 2.5 g (FeCl3 1.6 g + EDTA 0.9 g) 3.C液 500 ml 1000倍 Na2SiO3.9H2O 10 g

4.D液 500 ml 1000倍 盐酸硫铵素(VB1) 5 mg (试剂 50 mg/ml取100 μl) Biotin VH 0.025 mg (试剂 0.1 mg/ml取250 μl) VB12 0.025 mg (试剂 0.25 mg/ml取100 μl) 先用维生素分别用纯水溶解混合,稀HCl将pH调到4.5~5.0,最后用纯水稀释至1升。膜过滤后冰冻保存。 5.E液 500 ml 1000倍 CuSO4.5H2O 0.0098 mg; ZnSO4.7H2O 0.022 mg CaCl2.6H2O 0.01 mg; MgCl2.4H2O 0.180 mg Na2MoO4.2H2O 0.0063 mg A、B、D、E高压灭菌备用

(二)海水处理 (三)F/2培养基配制 沉淀 —— 砂池过滤 ——(抽滤)——灭菌(海水放于三角瓶中,置于电炉上煮沸,可杀来一般细菌) 1000 ml (1升) F/2 (+ Si)培养基 = 1000 ml (1升)过滤灭菌海水 + 1ml A液 + 1ml B液+ 1ml D液+ 1ml E液 (+ 1ml C液) 注意:煮沸的海水放置凉后(50度以下)再加母液,否则会出现沉淀。

实验二 单细胞藻类的培养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材料及用具 掌握单细胞微藻的实验室培养(藻种培养)方法,细胞生长曲线观察。 实验二 单细胞藻类的培养 一、实验目的 掌握单细胞微藻的实验室培养(藻种培养)方法,细胞生长曲线观察。 二、实验材料及用具 1、实验材料:小球藻(500ml)、等鞭金藻、扁藻 2、实验仪器:可见分光光度计、显微镜(1部/组)、血球计数板(一个/组)、电炉、灭菌锅、pH计、 500ml烧杯(1个/组)、胶头滴管(3支/组)、 250ml锥形瓶(每组3个)、牛皮纸、细绵绳 3、试剂:蒸馏水、海水、碘化钾

三、实验步骤 1、培养基配制:见实验一 2、接种:一般培养的接种量为1/3~1/5. 3、计数:分光光度计测定500nm(OD500)和750nm(OD750)吸光值;细胞计数板计数。 4、每天测定一次,分别绘制以OD值和细胞绝对数目为纵坐标、时间为横坐标的生长曲线,分析细胞数目与OD500和OD750的相关性。 5、观察并描述微藻不同生长时期的特点

小球藻 扁藻 球等鞭金藻

1、血球计数板计数方法:

1毫升水体藻细胞=计算平均值×10,000×藻稀释倍数 (1) 搅拌:由于藻类细胞在培养液中分布不均匀,所以在取产前必须进行搅拌,搅拌后立即取样。 (2)固定、稀释:运动细胞需加碘液杀死才能计数。如细胞浓度过大,计数困难,需把水样稀释到适宜的程度。(附:鲁哥氏液(Lugol‘s Solution)又称碘液,常用的配方是:将6克的碘化钾溶于20毫升水中,待完全溶解后加入4克碘,摇荡,待碘完全溶解后,加入80毫升蒸馏水,贮存在棕色试剂瓶内。) (3) 计数板与盖玻片洗净擦干――盖好盖玻片――摇荡藻液――吸取藻液(干的微吸管)――迅速加样――1分钟后低倍镜下计数-计数任何对角两大格(加盖玻片后每一大格即形成一个体积为0.1立方毫米的空间),然后取其平均值。每个样品须重复计数两次。 1毫升水体藻细胞=计算平均值×10,000×藻稀释倍数

2、分光光度计定量法 比色皿用75%酒精消毒后,将藻液摇匀,倒入2/3体积,在两个波长下测定吸光度值。注意分光光度计测定前要调零和调满度。 作业: 1、分别绘制以OD值和细胞绝对数目为纵坐标、时间为横坐标的生长曲线(三张图),分析细胞数目与OD500和OD750的相关性(两次相关性),比较哪个波长下的密度值更能代表藻细胞数目。 5、观察并描述微藻不同生长时期的特点。

实验三 藻类细胞叶绿素的提取和细胞色素的观察 一、实验目的 掌握大型和微型海藻叶绿素测定方法。观察比较不同门藻类的叶绿 素的吸收光谱。 叶绿素含量是衡量大型海藻生长状态的指标之一。浮游植物叶绿素 含量,可用来初步估量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力,并进行估量水域初级 生产力。也适用于评价实验室单种生长状况。

二、实验材料及用具 1、实验材料:海带、 裙带菜、紫菜、小球藻、球等鞭金藻等,选4种藻 2、实验仪器:紫外分光光度计(208实验室) 3、实验器材:研钵(每组一套)、15ml离心管(每组4支-依藻种类定)、 15ml刻度试管(每组4支)、0.45m的滤膜(每组3个),抽滤装置, 离心机(或用20ml针管和滤膜器) 4、试剂:丙酮(分析纯)、MgCO3

三、实验步骤 1、抽滤: 减压过滤5ml的藻类培养液到玻璃纤维滤片上,约加0.1g MgCO3 细粉,使均匀覆盖于薄膜上,倒入水样抽滤,注意避免高温、强光及压力过高,水滤完后,应继续抽气数分钟,以尽量吸尽滤膜上水分。 2、储存:将折膜放入样品储存装置中,置黑暗、干燥、低温处保存。 3、研磨和提取: 把滤膜放到一个组织研磨管内的底部,加入2-3ml的 90%丙酮,把杵插入管内,研磨,在弱光下将滤得的试样研磨1到2min,再用5ml的90%丙酮把杵上和研磨管内的东西洗入15ml的有螺旋盖的离心管内,静置于暗处10min,使色素充分被提取。(观察叶绿素荧光)

4、离心:(2000g)5min,离心, 5、测定: 将上清液用90%丙酮定容25ml,在分光光度计上,用1cm的比色皿分别读取750nm、663nm、645nm、630nm波长的吸光度,并以90%的丙酮作校正吸光度测定。 6、计算:分别从663、645、630nm时的光密度值,减去750nm时的光密度值,再除以液槽光程(厘米),即为D663、D645、D630的值。下式计算叶绿素在90%丙酮中的含量。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工作组推荐公式 Chla(mg/ml)=11.64*D663-2.16*D645+0.1D630 Chlb(mg/ml)=3.94*D663+20.97*D645-3.66D630 Chla(mg/ml)=5.53*D663-14.81*D645+54.22D630

7、叶绿素吸收光谱的测定:将提取的叶绿素放于(石英)比色皿中,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400nm-750nm波段的吸收光谱。 三、作业: 1、计算几种藻类的叶绿素含量 2、比较并说明不同藻类的叶绿素吸收光谱有何异同,并分析原因

实验四 微藻的分离方法 ---微吸管分离法 一、实验目的 实验四 微藻的分离方法 ---微吸管分离法 一、实验目的 1、单胞藻类的培养,首先需要有藻种。原始的藻种是从天然水域混杂 的生物群中,运用一定的方法,把所需要的个体,分离出来,而获得单 种培养。 2、若藻种受敌害生物及其他杂藻的污染也要通过分离进行纯化。 本实验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单胞藻的分离方法,掌握单细胞藻类的微吸 管法分离技术。

二、实验材料及用具 1、实验材料:扁藻,球等鞭金藻或小球藻 2、实验仪器:显微镜 3、实验器材:细玻璃管或毛细管;载玻片;小试管;脱脂棉;纱布;酒 精灯 4、试剂:灭菌海水;F/2培海水养基

三、实验步骤 1、采样 :水样可取自天然水域、养殖池、湖泊、溪流及特殊水域环境等。此外,培养水生生物的或储水的各种容器、水池,均可能生长大量浮游或附着藻类,也是采样的理想场所。 2、拉制微吸管:选直径5毫米的细玻璃管,或者其它任何适合拉成毛细管的巴氏滴管,用镊子夹住滴管的前端,放在酒精喷灯的外焰上,直到玻璃变软,迅速移离火焰,同时快速拉成毛细管。

三、实验步骤 3、分离:镜检待分离的藻液,调藻液浓度为5-6个藻细胞为宜,在已灭菌的载玻片上滴加6滴消毒培养液,另取一载玻片滴一滴稀释的待分离藻液,在显微镜下用微吸管吸取所需的藻细胞,放在第一滴消毒水中,清洗,再用微吸管吸取所需的藻细胞放在备有培养液的试管中。 4、将装有藻细胞的试管置于适宜的条件下培养。

实验五 微藻的分离方法 ---平板分离法 一、目的: 学生掌握平板分离单藻种的方法。 适用于能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的种类。

二、 实验材料: F/2海水培养基;琼脂糖; 玻璃棒;培养皿(每个同学一副);干燥箱、高压灭菌锅、电炉;封口膜

三、 实验步骤: 1、平板培养基的制备:该培养基的制备包括调配、融化、分装、灭菌四个步骤。 调配:按分离种类的需要选用合适的营养盐配方配成培养液,加1%琼胶(又称冻粉),琼胶剪成细片,加入培养液中浸泡12小时。 融化:把培养液加热,不断搅拌,使琼胶完全融化。在加热过程中,水分要蒸发不少,在加热完毕应以淡水补充蒸发掉的水分。 分装:稍冷后即分装于培养皿中,装的厚度依培养皿大小而定,在0.3-0.5厘米之间。

三、 实验步骤: 2、平板分离方法:经灭菌的固体培养基冷却后,培养基凝固成固体状态,即可进行分离。(显微观察待分离的藻液并调节藻液浓度为1000-5000个/毫升) 划线法:把一个金属接种环在酒精灯火焰上灭菌后,蘸取需要分离的藻液轻轻地在平板上划折线。 喷雾法:将需要分离的藻液稀释,装入经消毒过的小型喷雾器中,打开培养皿盖,把藻液喷射在培养皿表面形成分布均匀的一薄层水珠。 涂布法:滴1-2滴自然采集物于琼脂的边缘。用一弯玻璃棒(将棒浸入70%酒精溶液,放在火焰上点燃并移离火焰;重复几次。)在无菌条件下将滴在琼脂上的自然采集物滴平涂在琼脂表面上。

3、将待分离的藻液喷在固体培养基上,然后盖好,放在光亮处培养。

实验六 褐藻胶的提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