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国传统文化 视野下的现代企业管理.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一编 伦理学概述 第一章 什么是伦理学 第一节 “ 伦理 ” 、 “ 道德 ” 概念的语义学分析 从伦理道德出发对人类行为和品质的分 类 伦理学的界定 伦理学或道德哲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道德学说的层次性及其分类.
Advertisements

1.“ 百家争鸣 ” 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 百家争鸣 ” 的含义: 所谓 “ 百家 ” :是泛指,意为数量多, 主要分为: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名家、阴 阳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等十家。 所谓 “ 争鸣 ” :指当时不同思想流派的学者或思 想家针对当时社会上和学术上的各种问题,他们 著书立说,广收徒,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
深圳市高级中学丁要贤 2016年9月3日 2016年9月3日 2016年9月3日 第 单元 中国古代思想宝库.
荀子 墨子 韩非子 孙膑 墨家 法家 兵家 孔子 老子 庄子 道家 孟子 儒家 诸子百家出现在哪一时期? 背景如何? —— 春秋战国.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新规范伦理学的 研究对象、任务和方法 本章主要内容 1 、道德的含义 2 、规范伦理学的基本问题 3 、规范伦理学的基本特征.
中共咸宁市委党校 邓如松. 孔子是一位历史巨人,《论语》是孔子等人的言论 汇集,是孔子思想和言行的写照,是儒家经典,是 可以发掘利用的思想宝库。我们应当学习研究孔子 和《论语》,从中吸取知识和思想营养。
第 1 课 “ 百家争鸣 ” 和 儒家思想的形成. 一、 “ 百家争鸣 ” 局面的出现 具体原因: ( 1 )政治上:周王室衰微,士大夫阶层的崛起; ( 2 )经济上: 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的崩溃 ; ( 3 )思想文化:从 “ 学在官府 ” 到 “ 学在民间 ” ; 1. 背景: 根本原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
走进经典名句 — 五年级中华经典晨诵. 1. 子曰: “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 乎 ?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 人不 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2. 子曰: “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 师矣。 ” 复习.
第 十 二 課. 【 GE─ 雅典奧 運的由來】 【羅家倫】
“ 张应杭东方管理智慧 ” 专题讲座之 —— 如何提升领导力 —— 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视野 张 应 杭 浙江大学法学院 / 管理学院 教授 兼:美国南哥伦比亚大学 MBA 课程讲座教授 & 澳门科技大学管理学院 MBA 兼职导师
第一单元复习 课前准备:这些内容你还能表述下来吗?回顾一下,课上期待你的表现? 1、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主张、百家争鸣的影响?
儒家思想的精神内涵 道德讲座.
张应杭《国学智慧系列》之 儒道禅与现代管理.
兼:美国南哥伦比亚大学MBA课程讲座教授
佛教、佛学和佛教哲学漫谈 主讲人 陈全新 湖北医药学院思政部 电话: QQ:
必修二经济文明史可以使人们熟悉物质文明的发展 必修三思想文化史能继承历史上的思想文化成果
佛教.
以“职业人格”为核心, 全面构建“双四维”德育体系
第10课 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
山东英才学院 SHANDONG YINGCAI UNIVERSITY
中年以后的人生享受.
老子智慧启迪 读“道”悟人生 杨成红 “圣人之道,为而弗争。” “是以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老子《道德经》导读 第三讲 老子的宇宙哲学观(二).
从宇宙到人生 谈 老子.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郑州五中 薛春颖.
《论语》精选.
国学智慧与现代管理 “中国式管理” 系列精品课程之一
儒家文化视域下的人生价值诉求 ——向古人学习做人的学问
曲阜孔府. 曲阜孔府 曲阜孔府 曲阜孔庙 曲阜孔林 一、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思想上:提出“仁”的学说。 教育上:创办私学、注意     “因材施教”、主     张“温故而知新”。
第 8 课 美国经济的发展.
递交《入党申请书》后的思考 主讲:杨苏 教授
兼: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客座教授
五年规划 医路前行.
第二章 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春秋战国时期)经济思想
道德形而上学 赵敦华 3月24日.
大道无为 ——道家思想与企业管理.
武汉大学孔子与儒学研究中心 哲学学院 郭齐勇教授
《道德经》智慧 清华大学 王晓毅教授 ——《道德经》智慧——.
儒道哲学与修身智慧 暴庆刚.
孔子的修养之道 ﹎﹎﹎﹎﹎﹎﹎﹎﹎﹎﹎﹎﹎﹎﹎﹎﹎﹎ 爱众亲仁 博学笃行 长沙民政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龙江
高中历史必修三 文化史专题.
第四章 国际货币体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必修(Ⅲ)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人教版必修三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阶段评估检测(一) 阶段评估检测(二) 阶段评估检测(三) 阶段评估检测(四) 阶段评估检测(五) 阶段评估检测(六)
信仰危机与 传统文化价值复兴 北京大学 陈浩武.
第一章 商品 第一节 价值创造 第二节 价值量 第三节 价值函数及其性质 第四节 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与利己利他经济人假设.
兼:美国南哥伦比亚大学MBA课程讲座教授
Harvard ManageMentor®
心理学 和 新纪元运动.
本节我们结合AD5724驱动时序给大家介绍一下状态机在实际工程中的使用。
责任与使命 2014级人文萃英班向湘蜀 39套论文答辩模板
多元文化概論.
新中国成立以后,历史上的邪教、帮会经人民政府的打击,退出了历史 舞台。
企业文化内涵体系 持续循环 企业标志 品牌力:…… 服务力:…… 品牌力/服务力 潜规则是…… 1、品质 2、战略 1、价值 2、绩效
第六课 我 的 国 家.
§6.7 子空间的直和 一、直和的定义 二、直和的判定 三、多个子空间的直和.
PROJECT NAME 项目名称 张三 安徽xx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礼courtesy Value of the Month每月一德.
“中国梦”要“热宣传”更需“冷思考”.
户名:CIRS KOREA 账号 :WOORIBANK
责任与使命 2014级人文萃英班向湘蜀 39套论文答辩模板
教师职业道德 主讲:王兰英 课件制作:林彬(湖北教育学院).
金融支持精准扶贫 基于激励机制的一个设计 李鑫 刘乾坤 中国人民银行绵阳市中心支行.
国 际 法 第 一 讲 主讲人: 兰州大学法学院李晓静.
祝愿我们的国家和党永远强大, 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 让我们一起为党呐喊,为党祝福!.
第二章 宪法与政治制度 陈 云.
请添加标题 请添加作者.
§2 自由代数 定义19.7:设X是集合,G是一个T-代数,为X到G的函数,若对每个T-代数A和X到A的函数,都存在唯一的G到A的同态映射,使得=,则称G(更严格的说是(G,))是生成集X上的自由T-代数。X中的元素称为生成元。 A变, 变 变, 也变 对给定的 和A,是唯一的.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基于中国传统文化 视野下的现代企业管理

总论: 中国传统文化 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启迪

中国传统文化 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启迪 一、管理学与中国特色的管理智慧 1、管理学的“中国智慧热”: 2、中国古代文化传统的形成 中国传统文化 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启迪 一、管理学与中国特色的管理智慧 1、管理学的“中国智慧热”: 中国传统智慧与领导力的提升 2、中国古代文化传统的形成 与儒道佛三教合一 中国传统文化内容博大,我们主要讨论儒道佛的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 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启迪 道家强调自然的力量: 儒家强调伦理的力量 : 中国传统文化 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启迪 儒家强调伦理的力量 :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 道家强调自然的力量: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25章)的思想。 佛家强调信仰的力量: 苦、集、灭、道“四谛”说,从本质上可以归结为一种由觉而悟,从而拥有信仰的过程。

中国传统文化 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启迪 二、中国古代文化的基本内容及其对企业管理的智慧启迪 1、从领导力的生成看古代管理智慧 中国传统文化 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启迪 二、中国古代文化的基本内容及其对企业管理的智慧启迪 1、从领导力的生成看古代管理智慧 2、古代文化讨论的六大智慧问题 (1)善恶之辩 孟子:性善论;“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孟子·告子》)。

中国传统文化 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启迪 告子:性不善不恶论; 荀子、韩非子:性恶论。 中国传统文化 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启迪 告子:性不善不恶论; 荀子、韩非子:性恶论。 传统人性论的观点集中体现于《三字经》的开篇句:“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 这个传统对我们现代企业管理的启迪可以归结为:在领导力中培养注重心性控制的觉悟力。

中国传统文化 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启迪  这个传统对我们现代企业管理的启迪可以归结为: 在领导力中培养“仁者爱人”的亲和力。 ( 2)人我之辩 中国传统文化 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启迪 ( 2)人我之辩 儒家、佛家:利他主义,“禹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孟子·滕文公》)。 杨朱:利己主义 , “拔一毛利天下,不为也。”  这个传统对我们现代企业管理的启迪可以归结为: 在领导力中培养“仁者爱人”的亲和力。

中国传统文化 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启迪 (3)义利之辩 儒家、佛家:尚义反利,主张“见利思义” (《论语·宪问》)。 中国传统文化 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启迪 (3)义利之辩 儒家、佛家:尚义反利,主张“见利思义” (《论语·宪问》)。 儒家不反对利,孔子就说:“富而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论语·述而》)。 但反对不义之利,即“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中国传统文化 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启迪 儒家的经典语录: “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孟子·梁惠王》) 中国传统文化 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启迪 儒家的经典语录: “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孟子·梁惠王》)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述而》)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

中国传统文化 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启迪  这个传统对我们现代企业管理的启迪可以归结为: 墨子:“皆相爱,交相利”。 中国传统文化 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启迪 墨子:“皆相爱,交相利”。 杨朱:利即义,“利为实,义为虚。” 主张超越“天下熙熙,皆为利去; 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现实人生。  这个传统对我们现代企业管理的启迪可以归结为: 在领导力中培养“士魂商才”的定力。

中国传统文化 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启迪 (4)欲理之辩 中国传统文化 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启迪 (4)欲理之辩 儒家:节欲(孔子)、寡欲:“养心莫善于寡欲”(《孟子·尽心》)、不使可欲(孟子)、主欲(荀子)等。 道家:无欲,“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老子》3章) “无欲则刚”;“知足之足常足”。(老子) 佛家:禁欲,“欲海为苦,回头是岸”。

中国传统文化 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启迪 反对纵欲主义: 《列子·杨朱》中有这样的记载: “人之生也,奚乐哉?为美厚尔,为声色尔!” 中国传统文化 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启迪 反对纵欲主义: 《列子·杨朱》中有这样的记载: “人之生也,奚乐哉?为美厚尔,为声色尔!” “一为寿,二为名,三为位,四为货。有此四者,畏鬼畏人,畏威畏刑,此之谓遁人也。”  这个传统对我们现代企业管理的启迪可以归结为: 在领导力中培养“以理节欲”的自制力。

中国传统文化 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启迪 (5)有无之辩 中国传统文化 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启迪 (5)有无之辩 儒家:“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易经》)“奋乎百世之上,百世之下,闻者莫不兴起也”(《孟子·尽心》) 道家:“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老子) 佛家:“有为有,无为无。”(慧能)  这个传统对我们现代企业管理的启迪可以归结为:在领导力中培养“识有知无”的智慧力。

中国传统文化 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启迪 (6)生死之辩 三不朽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为不朽。”(《左传》) 中国传统文化 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启迪 (6)生死之辩 三不朽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为不朽。”(《左传》) 这是儒家德性立身,德性存世,德性流芳的做人理念。  这个传统对我们现代企业管理的启迪可以归结为:在领导力中培养让人心悦诚服的人格魅力。

中国传统文化 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启迪 三、中国古代文化传统对现代企业管理文化建构的现代意义 1、中国古代文化的“东学西渐” 中国传统文化 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启迪 三、中国古代文化传统对现代企业管理文化建构的现代意义 1、中国古代文化的“东学西渐” 新儒家(成中英)和新道家(张绪通)以及“中国禅”在美国及欧洲的兴起。 2、传统文化之现代意义的歧义 肯定派(以汤因比、成中英等为代表) 否定派(以胡适为代表)

中国传统文化 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启迪 近代以来的我国学说思想的主题一直主张以“西学为用”,但1989年是一分界线。 传统伦理现代意义之 中国传统文化 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启迪 近代以来的我国学说思想的主题一直主张以“西学为用”,但1989年是一分界线。 传统伦理现代意义之 开掘的基本原则: 以社会实践需求为标准,遵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 中国共产党最新执政理念中的民族复兴精神。

分论之一: 儒家文化与 领导力中德性的力量

儒家文化与德性的力量 一、儒家伦理思想的发展历程 1.发展历程 其发展历程大致经历四个阶段: 其创始人是孔子 ; 集大成者为孟子。 其发展历程大致经历四个阶段: 诞生于春秋战国,发展至汉代在董仲舒“独尊儒术”的主张下成为主导文化。 勃兴于唐宋:唐太宗“德主刑辅”的治国方略,曾经带来盛唐气象。

儒家文化与德性的力量 衰弱于明清:“五四”运动对孔孟之道的全盘否定。 复兴于现代:西方新儒学的兴起和当今中国的儒学热。 2.儒家德治思想的现代意义 孔子“为政以德” (《论语•为政》)的主张与中国共产党“德法并举”的现代管理理念。 德性就是力量。

儒家文化与德性的力量 二、儒家德性思想的基本内容 1.德性立身 这是儒家关于德性的总原则。 孔子有“三达德”之说:“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孟子有仁、义、礼、智“四端”说。 董子则有“五常”说:仁、义、礼、智、信 。

儒家文化与德性的力量 2.以和为贵 这是儒家关于人际关系方面的德性原则。 “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子路》) “君子和而不流””。(《中庸》)

儒家文化与德性的力量 这是儒家关于做事方面的德性原则。 3.中庸为美 这是儒家关于做事方面的德性原则。 中者,以中为用; 所以孔子讲“过犹不及” (《论语•先进》);“不得中行而与之……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论语•子路》)。 “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论语•尧曰》) “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论语•子路》)

儒家文化与德性的力量 4.克己复礼 这是儒家关于对己方面的德性原则。 孔子说“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 《论语•子路》) 王阳明有“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一说。 孔子曾经提出克己的三大目标指向:“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论语•季氏》)

儒家文化与德性的力量 5.诚信无欺 这是儒家关于交往方面的德性原则。 诚者,言必成之谓;信,人言也。言必信,行必果。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论语•述而》)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诚者天之道,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离娄》)“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孟子•尽心》)

儒家文化与德性的力量 三、儒家德性思想的现代意义 1.现代意义的歧义 海外新儒家全盘肯定的观点;如成中英认为儒家文明的精髓主要体现于:人与自然关系问题的“天人合一”;人与社会关系问题的“人我合一”;人与自我关系问题的“情理合一”。 大陆西化论者基本否定的观点。 我们应该辨证地看待儒家德性思想的现代意义。

儒家文化与德性的力量 (1)德治的管理境界: 2.从现代管理的角度理解其现代意义 “仁者爱人”的人道思想 “仁者不忧”(《论语•子罕》)“仁人无敌于天下”(《孟子•尽心》) (涩泽荣一:《“论语” 与算盘——商务圣经》,1994) 孔夫子主义(Confucianism)在西方世界的流行。

儒家文化与德性的力量 (2)德治的管理方法:  仁者的自我修养之道:正人先正己。“修己以安人”(《论语•宪问》)  仁者的用人之道:任人唯贤。“是以惟仁者宜在高位。”(《孟子•离娄》)  仁者的控制之道:由道而德。“夫道若大路然”(《孟子•告子》),“行路有得于心谓之德。”(朱熹)

分论之二: 道家的管理之道与 领导力中的智慧力

道家的管理之道与 领导力中的智慧力 一、道家发展史的简要考察 1.道家之学的产生 道家的管理之道与 领导力中的智慧力 一、道家发展史的简要考察 1.道家之学的产生 创始人: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25章)的思想。 集大成者:庄子则提出“不刻意”的命题。(《庄子•刻意篇》) 2.道家的衰落与复兴 道家在几经曲折之后具有复兴的趋势。林语堂在《中国人的智慧》一书中把道家的智慧称为“自然”的智慧。

道家的管理之道与 领导力中的智慧力 二、道家“道法自然”的智慧 与内蕴的管理之道 1.道家的基本义理: (1)天道自然 道家的管理之道与 领导力中的智慧力 二、道家“道法自然”的智慧 与内蕴的管理之道 1.道家的基本义理: (1)天道自然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25章)。 但道是什么? 老子说:“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老子》16章)

道家的管理之道与 领导力中的智慧力 (2)崇尚无为 自然是无为的: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老子》37章) 道家的管理之道与 领导力中的智慧力 (2)崇尚无为 自然是无为的: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老子》37章)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老子》64章) “不刻意而高”。(《庄子•刻意篇》) 李约瑟认为“无为”的实质是禁止反自然的行为(1963)。

道家的管理之道与 领导力中的智慧力 (3)信奉变易 自然是变化的: “反者,道之动。”(《老子》40章) 道家的管理之道与 领导力中的智慧力 (3)信奉变易 自然是变化的: “反者,道之动。”(《老子》40章) 这一思想可追溯至《易经》,讲“易为不易之则”。 所以,自然的力量在这里体现为变化的永恒性。

道家的管理之道与 领导力中的智慧力 (4)虚心知足 自然是虚静的: “夫恬淡寂寞,虚无无为,此天地之本而道德之质也。”(《庄子•刻意篇》) 道家的管理之道与 领导力中的智慧力 (4)虚心知足 自然是虚静的: “夫恬淡寂寞,虚无无为,此天地之本而道德之质也。”(《庄子•刻意篇》) “致虚极,守静笃。”(《老子》16章)

道家的管理之道与 领导力中的智慧力 2.管理之道的具体开掘 (1)自然而然的原则 “道法自然。”(《老子》25章) 道家的管理之道与 领导力中的智慧力 2.管理之道的具体开掘 (1)自然而然的原则 “道法自然。”(《老子》25章) 天道自然的观点:“天之自高,地之自厚,夫何修也?” (《庄子•田子方》) 所以,道家认为天道是无为而无不为的。  领导力中自然而然的人生法则和处事之则。

道家的管理之道与 领导力中的智慧力  领导力中有所不为的人生法则和处事之则。 道家的管理之道与 领导力中的智慧力 (2)有所不为的原则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老子》22章)“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老子》81章) 而且,这个思想也为道教所推崇。元朝时的道士丘处机向忽必烈献清净无为之策,曾受特别礼遇。  领导力中有所不为的人生法则和处事之则。

道家的管理之道与 领导力中的智慧力 (3)相辅相生的原则: 即太极思维 原则(西方人亦称“太极管理”模式)

道家的管理之道与 领导力中的智慧力  领导力中的相辅相生人生法则和处事之则又可以分为:警惕物极必反和善守柔弱之道。 道家的管理之道与 领导力中的智慧力 “大成若缺,大盈若冲,大直若屈,大巧若拙 大辩若讷。” (《老子》22章) 后来的苏轼加了“大勇若怯,大智若愚”二句。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老子》40章)  领导力中的相辅相生人生法则和处事之则又可以分为:警惕物极必反和善守柔弱之道。

道家的管理之道与 领导力中的智慧力  物极必反:  柔弱之道: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老子》22章) 道家的管理之道与 领导力中的智慧力  物极必反: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老子》22章)  柔弱之道: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老子》78章)

道家的管理之道与 领导力中的智慧力 三、道家管理思想 的现代意义 1、道家智慧的世界意义 道家的管理之道与 领导力中的智慧力 三、道家管理思想 的现代意义 1、道家智慧的世界意义 以张绪通博士( 《道学的管理要旨》,1992)为代表的新道家在美国的影响日渐增大。[The  great Tao university ] 美国的里根总统曾在1987年的国情咨文中曾经大力推崇老子“治大国若烹小鲜” (《老子》60章)的思想,一时传为美谈。

道家的管理之道与 领导力中的智慧力 西方管理学称赞其为“看不见的领导”、“轻松的领导”。 道家的管理之道与 领导力中的智慧力 其实,推崇自然思想,拥有“无为而治”的管理艺术,是极高明的管理境界。(殿学军教授,《管理新论——无为管理学》,1997)。 西方管理学称赞其为“看不见的领导”、“轻松的领导”。

道家的管理之道与 领导力中的智慧力 2、道家学说的现实意义 道家的管理之道与 领导力中的智慧力 2、道家学说的现实意义 我们也许可以称道家智慧是竞争时代的人生智慧。道家以“自然”为核心原则的智慧是人格修养应坚持的最重要的原则之一。  严子陵: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 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 这是新道家认为的企业家人格的两大特征:人格的独立,心性的自由。

分论之三: 佛教文化与 领导力中的信仰力

佛教文化与 信仰的力量 一、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创立于古代印度 ( 前566——486),其创始人为乔达摩·悉加多,相传他在菩提树下悟道。 佛教文化与 信仰的力量 一、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创立于古代印度 ( 前566——486),其创始人为乔达摩·悉加多,相传他在菩提树下悟道。 2.中国化过程 : 汉时传入——白马寺——隋唐时发展至宗派林立:法相宗、律宗、密宗、天台宗(止观)、禅宗(顿悟)、净土宗(念佛)以及藏传佛教——喇嘛教等。

佛教文化与 信仰的力量 1.基本教义 二、佛教的基本教义与内蕴的管理智慧 (1)四大皆空: “空即色,色即空。”这里的“空”是无常之谓。 佛教文化与 信仰的力量 二、佛教的基本教义与内蕴的管理智慧 1.基本教义 (1)四大皆空: “空即色,色即空。”这里的“空”是无常之谓。 “ 外四空”:地、水、风、火 。 “内四空”:钱财、权位、家室、子女。

佛教文化与 信仰的力量 因此,佛门主张“空观大千世界”(慧能)。 有“佛书”之誉的《红楼梦》中“好了歌”唱的就是空观这四大物事。 佛教文化与 信仰的力量 因此,佛门主张“空观大千世界”(慧能)。 有“佛书”之誉的《红楼梦》中“好了歌”唱的就是空观这四大物事。 而且,佛教以“空观”教义为本。  这是领导力中指向自身的信仰力: 空的力量。

佛教文化与 信仰的力量 (2)四圣谛: 苦谛: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盛阴苦等八苦。 佛教文化与 信仰的力量 (2)四圣谛: 苦谛: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盛阴苦等八苦。 集谛又称因谛:贪、嗔、痴“人生三毒”。 灭谛:断弃、离欲、灭没、寂静。 道谛: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等八正道。

佛教文化与 信仰的力量 所以,佛教讲述了“人生苦海无边”的事实,但是,它更给出了“回头是岸”的路径: 佛教文化与 信仰的力量 所以,佛教讲述了“人生苦海无边”的事实,但是,它更给出了“回头是岸”的路径: “心无挂碍,故无烦恼”(《般若心经》)。  这是领导力中指向自身的信仰力: 灭的力量。

佛教文化与 信仰的力量 (3)普渡众生: 众生是缘和惜缘的思想: 佛教文化与 信仰的力量 (3)普渡众生: 众生是缘和惜缘的思想: 佛祖曾以”一滴水怎样才能不干涸”问弟子,从而阐明众生因缘的道理。佛祖甚至有以身饲虎的典故。 观音的宏愿:“只要人世间尚有苦难,就誓不成佛。” 地藏王的宏愿:“众生渡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 这是领导力中指向自身的信仰力: 缘的力量。

佛教文化与 信仰的力量 (4)因果报应: 佛祖有两大口头禅: 其一是“三世轮回是因果”,其二是“怕因不怕果”。 佛教文化与 信仰的力量 (4)因果报应: 佛祖有两大口头禅: 其一是“三世轮回是因果”,其二是“怕因不怕果”。 “欲知过去因,现在受者是;欲知未来果,现在作者是。” 果有因因有果有果有因 种甚因结甚果; 心即佛佛即心即心即佛 欲求佛先求心。  这是领导力中指向自身的信仰力: 果报的力量。

佛教文化与 信仰的力量 (5)六度修行: 其一:“布施”度悭贪——佛门主张“给予的快乐之道”:财布施、法布施、内布施。 佛教文化与 信仰的力量 (5)六度修行: 其一:“布施”度悭贪——佛门主张“给予的快乐之道”:财布施、法布施、内布施。 其二:“持戒”度毁犯——佛祖的临终叮咛:“以戒为师”;比丘戒250条,比丘尼戒348条,居士五戒;中国禅里更主张“心戒”。

佛教文化与 信仰的力量 其三:“忍辱”度嗔恨——弥勒和尚的“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笑口常开,笑世间可笑之人”。 佛教文化与 信仰的力量 其三:“忍辱”度嗔恨——弥勒和尚的“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笑口常开,笑世间可笑之人”。 其四:“精进”度懈怠——“八正道”之一就是正精进,晨钟暮鼓的激励;木鱼的象征;佛有“不可自满”的口头禅。

佛教文化与 信仰的力量 其五: “智慧”度愚痴——在佛门智慧又称般若,主要体现为一种境界或称法门;赵朴初先生(1990年)有佛门光明心、不生比较心、不动心、安心、放下执著心之五大智慧说。 其六:“禅定”度散乱——“禅”为梵文音译,意为静修之意。在禅宗以后的历史发展中对“禅”的体悟有极多的门派。譬如一指禅、茶禅等。

佛教文化与 信仰的力量 修行的力量。 茶禅:为赵州和尚所创 “小住为佳, 且吃了赵州茶去; 曰归可缓, 佛教文化与 信仰的力量 茶禅:为赵州和尚所创 “小住为佳, 且吃了赵州茶去; 曰归可缓, 试闲吟陌上花来。”(杭州龙井茶馆之对联)  这是领导力中指向自身的信仰力: 修行的力量。

佛教文化与 信仰的力量 2.佛教伦理教义中的管理智慧 (1)管理境界上的空灵之美: 佛教文化与 信仰的力量 2.佛教伦理教义中的管理智慧 (1)管理境界上的空灵之美: “空观”的管理境界——人生事业追求中的空灵之美:看空身外之物,放下执迷之心,淡泊名利;居有意无意之境界。  “风恬浪静中见人生之真境,淡味声稀处识心体之本然”。(南京鸡鸣寺)

佛教文化与 信仰的力量 (2)管理措施: 心戒说与制度约束并举。 因果说与慎行思想。 众善奉行与德性积累的修养。 由觉而悟的管理智慧。

佛教文化与 信仰的力量 三、佛教伦理文化与现时代 1.佛教在当今社会的影响 佛教的复兴。 佛教文化与 信仰的力量 三、佛教伦理文化与现时代 1.佛教在当今社会的影响 佛教的复兴。 当今中国在信仰危机的困顿中,佛门智慧成为解脱之重要法门。佛门称“大家佛教”、“人间佛教”(圆湛大师,1988年)。

佛教文化与 信仰的力量 2.“中国禅”在政界与管理层的流行 佛教文化与 信仰的力量 2.“中国禅”在政界与管理层的流行 禅学大师日本的铃木大拙及其代表作:《禅与心理分析》(与弗洛伊德主义者弗罗姆合著)对禅的推崇。 英国禅学中心约翰·克鲁克主张“以佛疗心”(1991年)称“如来疗法”。

佛教文化与 信仰的力量 佛门三帖救心药(游乾桂,1999年) : 第一帖为真空妙有, 第二帖为宇宙万有, 第三帖为观自在。 佛教文化与 信仰的力量 佛门三帖救心药(游乾桂,1999年) : 第一帖为真空妙有, 第二帖为宇宙万有, 第三帖为观自在。 现代西方社会对中国佛教教义中人生智慧的发掘已成为一种“显学”。

结束语 以儒、道、佛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伦理文化留下了极为丰富的实践理性原则。所以,我们可以而且应该从中汲取极为丰富的处世之道和管理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