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萃取法.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五节 函数的微分 一、微分的定义 二、微分的几何意义 三、基本初等函数的微分公式与微分运算 法则 四、微分形式不变性 五、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六、小结.
Advertisements

2.8 函数的微分 1 微分的定义 2 微分的几何意义 3 微分公式与微分运算法则 4 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2.5 函数的微分 一、问题的提出 二、微分的定义 三、可微的条件 四、微分的几何意义 五、微分的求法 六、小结.
全微分 教学目的:全微分的有关概念和意义 教学重点:全微分的计算和应用 教学难点:全微分应用于近似计算.
中药提取物的制备.
影响药物吸收的生理因素.
碰撞 两物体互相接触时间极短而互作用力较大
第十章 家用化学品和化妆品卫生 环境卫生学教研室 2000年11月2日.
液--液萃取技术.
三种中国南海红树林内生真菌 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
界面聚合方法制备 反渗透膜的研究报告 报告人:许家友 导师:王志.
动物细胞工程 儋州市一中 金兆娜.
3.5.2 过氧化物交联 缩合交联的优点: 缩合交联的缺点: 如何来制备高强度的硅橡胶? 如:管材,垫圈。 基胶流动性好;易于封装,密封。
液液萃取.
天然药物化学 溶剂提取法 通化市卫生学校 李瑛.
碘量法应用与实例:维生素C含量测定.
药 物 分 析 实 验 实验三 典型化学药的特殊杂质 和相关物质检查.
中药注射剂 中药制剂学教研室 刘 莉
溶剂萃取 在生物产品中的应用 马 肃 黄云雁 杨 絮 王利凤.
18 溶剂萃取.
膜蒸馏技术 报 告 人: 申 龙 导 师: 高 瑞 昶.
第一章 商品 第一节 价值创造 第二节 价值量 第三节 价值函数及其性质 第四节 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与利己利他经济人假设.
知识点编号:ZYKC 萃取的工业应用.
1.2 传质分离过程的分类和特征 几种物质混合在一起的过程是自发的,混乱 度或熵增加的过程。
ACD/ChemSketch软件在有机化学教学中的简单应用
龙湾中学 李晓勇 学习目标: 能根据所给溶液写出单一溶液、混合溶液中的电荷守恒关系式。
第十一章 反胶束萃取和浊点萃取.
龙湾中学 李晓勇 学习目标: 能写出单一溶液、混合溶液中的质子守恒关系式。
萃取 Solvent Extraction.
第三节 Gas Transport in the blood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培养基、试剂的配制及 细菌纯化培养.
§7.4 波的产生 1.机械波(Mechanical wave): 机械振动在介质中传播过程叫机械波。1 2 举例:水波;声波.
第8章 静电场 图为1930年E.O.劳伦斯制成的世界上第一台回旋加速器.
电导法测定水溶性表面活性剂临界胶束浓度 ─Critical Micelle Concentration of Soluble Surfactant Determined by Conductometric Method.
基准物质(p382,表1) 1. 组成与化学式相符(H2C2O4·2H2O、NaCl ); 2. 纯度>99.9%; 3. 稳定(Na2CO3、CaCO3、Na2C2O4等) 4. 参与反应时没有副反应.
化工原理多媒体课件 淮阴工学院 生命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
强酸(碱)溶液 一元弱酸(碱)溶液 多元弱酸(碱)溶液 两性物质 混合酸碱溶液 各种体系[H+]浓度的计算
第五章 相平衡 (第二部分).
过程自发变化的判据 能否用下列判据来判断? DU≤0 或 DH≤0 DS≥0.
第二十二章 曲面积分 §1 第一型曲面积分 §2 第二型曲面积分 §3 高斯公式与斯托克斯公式.
复分解法制备硝酸钾.
3.8.1 代数法计算终点误差 终点误差公式和终点误差图及其应用 3.8 酸碱滴定的终点误差
实验 二、配合平衡的移动 Cu 2+ + NH3 Cu(NH3)4 HCl Na2S Zn EDTA NH3 深蓝色消失
气相色谱自动进样器 型 号:AOC-20i 国 别:日本 单价(万元):5.8.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 童建成.
药物的跨膜转运.
问1:四大基本反应类型有哪些?定义? 问2:你能分别举两例吗? 问3:你能说说四大基本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类别吗?
超越自然还是带来毁灭 “人造生命”令全世界不安
实验四 蛋白质呈色反应、沉淀反应 等电点测定
你有过呕吐的经历吗? 你感到胃液是什么味道的?
中式烹调技艺 第八章.
第十一章 配合物结构 §11.1 配合物的空间构型 §11.2 配合物的化学键理论.
§6.7 子空间的直和 一、直和的定义 二、直和的判定 三、多个子空间的直和.
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嘉兴市秀洲现代实验学校 沈丹英.
四、标准加入法 (Q=0) 序 号 测定液浓度 c c c 测定液体积 V V V 标液浓度 cS cS cS
第五节 缓冲溶液pH值的计算 两种物质的性质 浓度 pH值 共轭酸碱对间的质子传递平衡 可用通式表示如下: HB+H2O ⇌ H3O++B-
一 测定气体分子速率分布的实验 实验装置 金属蒸汽 显示屏 狭缝 接抽气泵.
课程网址: 课程网址:
第18 讲 配合物:晶体场理论.
第四章 多组分系统 (第三部分).
守恒法巧解金属与硝酸反应的计算题.
过氧化氢含量的测定.
活度系数γ=1,离子积Kw、任意n元酸HnA第m级电离常数Kam、分析浓度CHnA已知且为真值的情况下酸的水溶液[H+]近似计算的误差分析
表面活性剂的应用 阿衣帕夏 喀什地区卫生学校.
φ=c1cosωt+c2sinωt=Asin(ωt+θ).
高浓度二氧化硫尾气的回收和净化 一、利用SO2生产硫酸 SO2+1/2O2 钒催化剂 SO3 SO3+H2O H2SO4 二、工艺
本底对汞原子第一激发能测量的影响 钱振宇
§2.高斯定理(Gauss theorem) 一.电通量(electric flux) 1.定义:通过电场中某一个面的电力线条数。
第三节 水溶液的酸碱性及pH计算 一、水的质子自递反应 水的质子自递反应: 水分子是一种两性物质,它既可 给出质子,又可接受质子。于是在水
如加入 A- 适当过量至浓度为 cA,可使平衡向左移动。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四章 萃取法

第一节 溶剂萃取法 广义的溶剂萃取法(solvent extraction)包括液-固萃取和液-液萃取: 液-固萃取又称浸取、浸提 第一节 溶剂萃取法 广义的溶剂萃取法(solvent extraction)包括液-固萃取和液-液萃取: 液-固萃取又称浸取、浸提 液-液萃取指用一种溶剂将物质从另一种溶剂(如发酵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

溶剂萃取法优点: ①操作可连续化,速度快,生产周期短; ②对热敏物质破坏少; ③采用多级萃取时,溶质浓缩倍数大、纯化度高。 缺点: 由于有机溶剂使用量大,对设备和安全要求高,需要各项防火防爆等措施。

一、基本概念 (一)萃取与反萃取 被提取的溶液称为料液,其中欲提取的物质称溶质,而用以进行萃取的溶剂称为萃取剂(extractant) 达到萃取平衡后,大部分溶质转移到萃取剂中,这种含有溶质的萃取剂溶液称为萃取液,而被萃取出溶质以后的料液称为萃余液。

萃取一般指用有机溶剂将物质从水相转移到有机相的过程。 反萃取(stripping或back extraction)是将萃取液与反萃取剂(一般为水溶液)相接触,使某种被萃入有机相的溶质转入水相的过程,可看作是萃取的逆过程。

(二)、分配定律 能斯特分配定律:在一定温度、一定压力下,某一溶质在互不相溶的两种溶剂间分配时,达到平衡后,在两相中的活度之比为一常数。如果是稀溶液,可以用浓度代替活度,即: K 称为分配系数

应用分配定律时,须符合下列条件: ①必须是稀溶液,即适用于接近理想溶液的萃取体系; ②溶质对溶剂的互溶度没有影响; ③溶质在两相中必须是同一分子形式,即不发生缔合或解离。

在萃取过程中,溶质在两相的分子形式常常并不相同,仍然采用类似分配定律的公式作为基本公式。这时候溶质在萃取相和萃余相中的浓度,实际上是以各种化学形式进行分配的溶质总浓度,它们的比值以分配比(distribution ratio)表示:

(三)、萃取因素 萃取因素也称萃取比,其定义为被萃取溶质进入萃取相的总量与该溶质在萃余相中总量之比。通常以E表示。若以Vl和V2分别表示萃取相和萃余相的体积,M1和M2分别表示溶质在萃取相和萃余相中的平衡浓度。萃取因素(E)为:

(四)、分离因素 料液中的溶质并非是单一的组分,除了所需产物(A)外,还存在有杂质(B)。分离因素(separation factor),常用表示,其定义为:在同一萃取体系内两种溶质在同样条件下分配系数的比值

二、溶剂萃取法的基本原理 抗生素在不同的pH条件下,可以有不同的化学状态,其分配系数亦有差别,若适度改变pH,可将抗生素自水相转入有机相,或从有机相再转入水相,这样反复萃取,可以达到浓缩和提纯的目的

三、萃取方法和理论收率的计算 (一)单级萃取

萃取因素E为 式中 VF——料液体积;Vs——萃取剂的体积;C1——溶质在萃取液的浓度; C2——溶质在萃余相的浓度;K——表观分配系数; m——浓缩倍数

萃余率: 理论收率:

例如: 洁霉素在20℃和pH10.0时表观分配系数(丁醇/水)为18。用等量的丁醇萃取料液中的洁霉素,计算可得理论收率 若改用1/3体积丁醇萃取, 理论收率:

(二)多级错流萃取

萃余率: 理论收率

红霉素在pH 9. 8时的分配系数(醋酸丁酯/水)为44

多级逆流萃取

n级萃取后,萃余率为: 理论收率为

青霉素在0℃和pH2.5时的分配系数(醋酸丁酯/水)为35,若用1/4体积的醋酸丁酯进行二级逆流萃取, 则: n2,理论收率

若改为二级错流萃取,第一级用1/4体积的醋酸丁酯,第二级用1/10体积的醋酸丁酯,则

第二节 影响溶剂萃取的因素 一、乳化和破乳化 (一)乳状液的形成和稳定条件 乳化剂多为表面活性剂。分子结构特点:一般是由亲油基和亲水基两部分组成的,即一端为亲水基团或极性部分 ,另一端为疏水性基团或非极性部分(烃链) 。

乳化剂使乳状液稳定与以下因素有关: (1)界面膜形成 (2)界面电荷的影响 (3)介质黏度

每一种表面活性剂都有亲水和疏水基团,两种基团的强度的相对关系称为HLB值(hydrophile-lipophile balance)。完全不亲水(HLB=0)和完全亲水(HLB=20)的两种极限乳化剂作为标准,其它表面活性剂的HLB值就处于这两种极限值之间。

(二)、影响乳状液类型的因素 1.相体积的影响 假定分散相为大小均匀的圆球,按紧密地堆积,圆球体积占总体积的74%。如水的体积占总体积小于26%时,只能形成W/O型乳状液;大于74%时,只能形成O/W型乳状液。 2.乳化剂分子空间构型的影响 截面积小的一头指向分散相,截面积大的一头指向分散介质,所以一价金属皂形成O/W型乳状液,而二价金属皂形成W/O型乳状液,

3.界面张力的影响 乳化剂聚集于界面形成薄膜,若两相界面张力不等,则使膜弯曲,其凹面一侧为界面张力较高的相,高界面张力这侧的液体易形成内相。 4.容器壁性质的影响 亲水性强的容器易得O/W型乳状液,亲油性强的容器易形成W/O型乳状液。

(三)、乳状液的破坏 1、加入表面活性剂 2、离心 3、加电解质 4、加热 5、吸附法破乳 6、高压电破乳 7、稀释法

(四)、常用的去乳化剂 1.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1)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1231) [CH3(CH2)10CH2(CH3)3N+]Br — (2)溴代十五烷吡啶(PPB)

2.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如亚油酸钠、十二烷基磺酸钠、石油磺酸钠等 3.其他破乳剂 如用溴代四烷基吡啶作去乳化剂,因其既易溶于水,又易溶于醋酸丁酯中,既能破坏W/O型,也能破坏O/W型乳状液,比PPB破乳完全,用量为0.03%~0.05%。它能降低青霉素提取时随废液的损失,提高收率。

二、pH的影响 1、pH影响弱酸或弱碱性药物的分配系数 2、pH也影响药物的稳定性 例:用醋酸丁酯提取苄基青霉素,在0℃、pH2.5时测得K表=30,KP=10-2.75,可求得

可按下式计算表观分配系数和水相pH的关系: 可得,当pH=4. 4时,K表=1。当pH<4 可按下式计算表观分配系数和水相pH的关系: 可得,当pH=4.4时,K表=1。当pH<4.4时,青霉素能被萃取到醋酸丁酯相中,当pH>4.4时,青霉素从醋酸丁酯相转移到水相,称为反萃取。

三、温度和萃取时间的影响 四、盐析作用的影响 高温不稳定 高温时溶剂间互溶度增大 ①由于盐析剂与水分子结合,降低了药物在水中的溶解度,使其易转入有机相; ②盐析剂降低有机溶剂在水中的溶解度;③盐析剂增大萃余相比重,有助于分相。

五、溶剂种类、用量及萃取方式 ①分配系数愈大愈好,若分配系数未知,则可根据“相似相溶”的原则,选择与药物结构相近的溶剂; ②选择分离因素大于1的溶剂; ③料液与萃取溶剂的互溶度愈小愈好;④尽量选择毒性低的溶剂。 ⑤溶剂的化学稳定性高,腐蚀性低,沸点不宜太高,挥发性要小,价格便宜,来源方便,便于回收。

如洁霉素20℃,pH10.0时,分配系数(丁醇/水)=18,根据萃取方式理论收得率的计算方法,得出:

第三节 萃取过程和溶剂回收 一、混合 1、搅拌罐 2、管式混合器

3、喷嘴式混和器 4、气流搅拌混和罐

二、液-液两相分离 离心机

三、溶液回收 (一)、单组分溶剂回收 简单蒸馏 或精馏

(二)、低浓度溶剂回收 先简单蒸馏,后精馏 精馏:塔底102℃,塔顶91℃,蒸馏物为恒沸混和物,含水量为28%-29%,超过水在醋酸丁酯中溶解度(20℃,1.4%)。

三、回收与水部分互溶并 形成恒沸混和物的溶剂 三、回收与水部分互溶并 形成恒沸混和物的溶剂 溶剂回收部分辅修班不做要求

四、回收完全互溶的混和溶剂 并不形成恒沸混和物 四、回收完全互溶的混和溶剂 并不形成恒沸混和物 如丙酮-丁醇混和溶剂,由于其沸点相差较大(丙酮沸点为56.1℃,丁醇沸点为117.4℃),采用精馏方法很易得到纯组分。如果混和溶剂要反复使用,则不需要将它们分成纯组分,只需经过蒸馏方式除去不挥发物质,然后测定混和溶剂的比例,再添加不足的溶剂使达到要求。

第四节 双水相萃取 双水相萃取技术(two-aqueous phase extraction) ,又称水溶液两相分配技术,它利用不同的高分子溶液相互混合可产生两相或多相系统,静置平衡后,分成互不相溶的两个水相,利用物质在互不相溶的两水相间分配系数的差异来进行萃取的方法,称为双水相萃取法。 特点:能保留产物的活性,操作可连续化,可纯化蛋白质2~5倍。

一、双水相的形成 如葡聚糖与聚乙二醇按一定比例与水混合,静置平衡后,分成互不相溶的两个水相,上相富含PEG,下相富含葡聚糖

二、双水相萃取的基本概念 (一)相图 相图右上部为两相区,左下部为均相区,两相与均相的分界线叫双节线。组成位于A点的系统实际上由位于C、B两点的两相所组成,BC称为系线。 当系线向下移动时,长度逐渐减小,表明两相的差别减小,当达到K点时,两相间差别消失,K点称为临界点。

(二)分配系数 影响分配系数的因素包括很多,如粒子大小、疏水性、表面电荷、粒子或大分子的构象等,这些因素微小的变化可导致分配系数较大的变化,因而双水相萃取有较好的选择性。分配系数K与溶质的浓度和相体积比无关:

三、影响双水相萃取的因素 (一)、成相高聚物的分子量 一般原则:对于给定的相系统,如果一种高聚物被低分子量的同种高聚物所代替,被萃取的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核酸、细胞粒子等,将有利于在低分子量高聚物一侧分配。 如以Dextran 500(MW 500 000)代替Dextran 40(MW 40 000),即增大下相高聚物的分子量,被萃取的低分子量物质如细胞色素C分配系数增加并不显著。然而,被萃取的大分子量物质,如过氧化氢酶的分配系数可增大到原来的6~7倍。

(二)成相聚合物浓度 ——界面张力 一般来说,双水相萃取时,如果相系统组成位于临界点附近,则蛋白质等大分子的分配系数接近于1。高聚物浓度增加,系统组成偏离临界点,蛋白质的分配系数也偏离1,即K>1或K<1

(三)、电化学分配 ——盐类的影响 盐对带电大分子的分配影响很大。各种盐的分配系数存在着微小的差异,产生了相间电位。由于蛋白质等大分子在水溶液中常带有电荷,相间电位造成的静电力能影响所有带电大分子和带电细胞粒子在两相中的分配。例如,DNA萃取时,离子组分微小的变化可使DNA从一相几乎完全转移到另一相。

(四)、疏水效应 选择适当的盐组成,相系统的电位差可以消失。排除了电化学效应后,决定分配系数的其它因素,如粒子的表面疏水性能即可占主要地位。成相高聚物的末端偶联上疏水性基团后,疏水效应会更加明显,此时,如果被分配的蛋白质具有疏水性的表面,则它的分配系数会发生改变。

(五)、温度及其它因素 温度的影响是间接的,它主要影响相的高聚物组成,只有当相系统组成位于临界点附近时,温度对分配系数才具有较明显的作用。 pH对酶的分配系数也有很大关系,特别是在系统中含有磷酸盐时,如图4-18所示。由于pH的变化会影响磷酸盐是一氢化物还是二氢化物磷酸盐的存在,而一氢化物磷酸盐对界面电位有明显的影响。

Dextran、FiColl、淀粉、纤维素等高聚物具有光学活性,它们应该可以辨别分子的D、L型。因此,对映体分子在上述高聚物相系统中具有不同的分配特征。同样,一种蛋白质对D或L型能选择性地结合而富集于一相中,可将此用于手性分配。例如,在含血清白蛋白的相系统中,D、L型色氨酸可获得分离。

四、双水相萃取的应用 双水相系统平衡时间短,含水量高,界面张力低,为生物活性物质提供了温和的分离环境。它还具备操作简便、经济省时、易于放大。据报道,系统可从10ml直接放大到1m3规模(105倍),而各种试验参数均可按比例放大,产物收率并不降低。

例如PEG-Dextran系统特别适用于从细胞匀浆液中除去核酸和细胞碎片。系统中加入0 例如PEG-Dextran系统特别适用于从细胞匀浆液中除去核酸和细胞碎片。系统中加入0.1mol/L NaCl可使核酸和细胞碎片转移到下相(Dextran相),产物胞内酶位于上相,分配系数为0.1~1.0。选择适当的盐组分,经一步或多步萃取,可获得满意的分离效果。如果NaCl浓度增大到2~5mol/L,几乎所有的蛋白质、酶都转移到上相,下相富含核酸。

五、双水相萃取技术的发展 (一)、廉价双水相体系的开发 (二)、双水相亲和分配 (三)、液体离子交换剂 ( liquid ion exchanger) 如用PEG6000-(H2PO4)4来分离纯化干扰素时,其分配系数可高达170,而杂蛋白的分配系数只有0.04。β值为4250,这是一般方法所不能达到的。

第五节 反胶束萃取 反胶束(reversed micelle),也称反胶团或反微团,是表面活性剂分散在连续的有机相中自发形成的纳米尺度的一种聚集体。

一、基本原理 表面活性剂溶于非极性溶剂中,并使其浓度超过临界胶束浓度,便会在有机溶剂内形成聚集体,非极性基团在外,极性基团则排列在内,形成一个极性核,此极性核具有溶解极性物质的能力。当含有此种反胶束的有机溶剂与蛋白质的水溶液接触后,蛋白质及其他亲水性物质能够溶于极性核内部的水中,由于周围的水层和极性基团的保护,蛋白质不与有机溶剂接触,从而不会造成失活。

二、反胶束体系 在反胶束萃取的早期研究中多用季胺盐,目前用得最多的是AOT,其化学名为丁二酸乙基己基酯-磺酸钠。

三、反胶束萃取过程 反胶束选择性分离目标蛋白质包括两个过程:萃取过程(forward extraction)和反萃取过程(backward extraction)。 萃取过程:目标蛋白质从主体溶液转移至反胶束溶液中的过程; 反萃取过程:目标蛋白质从反胶束溶液中转移至第二水相(或以固体的形式游离出来)的过程。这些过程可连续操作,反胶束可在两套系统中循环。

反胶束相 混合器1 分离器1 混合器2 分离器2 进料 前萃取 后萃取 出料

四、影响因素 表面活性剂的种类 早期用一种表面活性剂,现在混合体系的研究较多 水相pH值 决定蛋白质表面带电基团的离子化状态,与表面活性剂的头部基团有相互作用.

温度 提高温度可使反胶束排斥水,起浓缩作用 离子强度 降低带电蛋白与反胶束极性基团的相互作用,并导致高离子强度下反胶束颗粒变小 亲和反胶束萃取 导入亲合配基,提高萃取率和选择性

五、应用举例 (一)蛋白质类药物 如蛋白酶、脂肪酶等 (二)、氨基酸 亲水性不同,疏水氨基酸主要在反胶束界面;亲水性氨基酸在反胶束内部极性水中 (三)、抗生素 如胆甾醇-D-丙氨酰胺-D-丙氨酸酯 (四)、核酸

第六节 超临界流体萃取法 超临界流体(supercritical fluid ,简称SCF)萃取技术,又称压力流体萃取、超临界气体萃取、临界溶剂萃取等,是利用处于临界压力和临界温度以上的一些溶剂流体所具有特异增加物质溶解能力来进行分离纯化的技术。

一、基本原理 流体的密度接近于液体的密度,粘度接近于气体;在临界点附近,超临界流体的溶解度对温度和压力的变化非常敏感; 当气体物质处于其临界温度(Tc)和临界压力(Pc)以上时,不会凝缩为液体,只是密度增大,具有许多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质: 流体的密度接近于液体的密度,粘度接近于气体;在临界点附近,超临界流体的溶解度对温度和压力的变化非常敏感;

利用CO2作为萃取剂主要有以下优点: (1) 二氧化碳超临界温度(Tc=31 利用CO2作为萃取剂主要有以下优点: (1) 二氧化碳超临界温度(Tc=31.06℃)是所有溶剂中最接近室温的,可以在35~40℃的条件下进行提取,防止热敏性物质的变质和挥发性物质的逸散。 (2)在CO2气体笼罩下进行萃取,萃取过程中不发生化学反应;又由于完全隔绝了空气中的氧,因此,萃取物不会因氧化或化学变化而变质。

(3)由于CO2无味、无臭、无毒、不可燃、价格便宜、纯度高、容易获得,使用相对安全。

二、影响超临界流体萃取的因素 (一)压力的影响 压力增加,绝大多数化合物溶解度都急剧上升。

根据萃取压力的变化,可分为3类基本应用: 一是高压区的全萃取,高压时,SCF的溶解能力强,可最大限度地溶解大部分组分; 二是低压临界区的脱臭,在临界点附近,仅能提取易溶解的组分,或除去有害成分; 三是中压区的选择萃取,在高低压区之间,可根据物料萃取的要求,选择适宜压力进行有效萃取。

(二)温度的影响 一个是温度对流体密度的影响,随温度升高,CO2流体密度降低,导致其溶剂化效应下降,对物质的溶解度也下降;

(三)、助溶剂 当在CO2流体中加入少量第二溶剂,可以大大提高其对原来溶解度很小的溶质的溶解能力,这种第二组分溶剂称为辅助溶剂(entrainer),又称助溶剂。 从经验上看,加入极性助溶剂对提高极性成分的溶解度有帮助,对非极性溶质作用不大;相反,非极性助溶剂对极性和非极性溶质都有增加溶解度的效能。

(四)、物料性质的影响 物料的粒度影响 细物料可增加传质效果,但过细增加流动阻力 细胞破壁 水分 含水量过高时,形成 连续性水膜,影响传 质过程

三、超临界萃取的流程

四、在生物制药领域的应用 ⑴ 具有广泛的适应性: ⑵ 萃取效率高,过程易于调节: ⑶ 分离工艺流程简单: ⑷ 有些分离过程可在接近室温下完成 ⑸ 分离过程必须在高压下进行,设备及工艺技术要求高,投资比较大,普及应用较为困难。

(一)、提取生物活性物质 植物中提取有效成分,如黄酮、色素等 (二)、超临界流体萃取除杂 去除农药残留等 (三)、超临界流体结晶技术 快速膨胀法:快速降压,物质析出 抗溶剂法:加入超临界流体,降低物质的溶解度,使之从液体中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