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热力学课件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动力工程系 工程热物理教研室制作 2005年5月.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2.5 函数的微分 一、问题的提出 二、微分的定义 三、可微的条件 四、微分的几何意义 五、微分的求法 六、小结.
Advertisements

第六章 蒸馏、蒸发(浓 缩)与干燥.
第十四章 第1节 热 机 陡山河中学 易海军.
第四章 热力学基本定律及其应用 本章计划学时:12 本章重点: 稳定流动过程及其热力学原理 理论基础: 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 研究内容:
第六章 蒸汽动力循环与制冷循环 6.1蒸汽动力循环 6.2节流膨胀与作外功的绝热膨胀 6.3制冷循环 6.4深冷循环(气体液化循环)
碰撞 两物体互相接触时间极短而互作用力较大
碰撞分类 一般情况碰撞 1 完全弹性碰撞 动量和机械能均守恒 2 非弹性碰撞 动量守恒,机械能不守恒.
第一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第一章 基本概念 练习题 1.1填空题 (1)热力系统不受外界影响是指系统与外界间没有( )的交换。
工程热力学课件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动力工程系 工程热物理教研室制作 2005年5月.
概述 四冲程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发动机的总体构造 发动机的主要性能指标与特性 内燃机名称及型号编制规则
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内能利用的两种方法:加热和做功.
第三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First law of thermodynamics) (火力发电厂外貌)
多媒体教学课件 华北电力大学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工程热力学 - 理论篇II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教研室 蒯大秋.
Second Law of Thermodynamics
青春期男生女生交往.
《高等数学》(理学) 常数项级数的概念 袁安锋
能及其应用 初三物理 主讲教师:胡展翅.
金属学与热处理 主讲: 杨慧.
第九章 电动汽车技术 第一节 动力蓄电池电动汽车 一、动力蓄电池电动汽车的基本结构.
第一章 液压传动系统的基本组成 蓄能器 1 功用 (1)辅助动力源,短时大量供油 特点: 采用蓄能器辅助供油,可以减小泵的流量,电机的功率,降低系统的温升。
第四章 热力学第二定律.
第7章 廉洁行政与行政监督 主讲:张等菊.
{范例8.8} 卡诺循环图 为了提高热机的效率,1824年法国青年工程师卡诺从理论上研究了一种理想循环:卡诺循环。这就是只与两个恒温热源交换热量,不存在漏气和其他热耗散的循环。 如图所示,理想气体准静态卡诺循环在p-V图上是两条等温线和两条绝热线所围成的封闭曲线。理想气体由状态a出发,先经过温度为T1的等温膨胀过程a→b,再经过绝热膨胀过程b→c,然后经过温度为T2的等温压缩过程c→d,最后经过绝热压缩过程d→a,气体回到初始状态。
工程热力学课件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动力工程系 工程热物理教研室制作 2005年5月.
船舶柴油机的发展 柴油机的历史 现代船用柴油机发展的特点是控制与操纵自动化。
《家用电器技术基础与维修技术》 第四章 分体式空调器 第一节 分体式空调器的组成与工作原理 一、分体式空调器的组成
热力学基础 热力学第一定律 内能 功 热量.
第十章 动 力 循 环.
第五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5.1 热力学过程 §5.2 功 §5.3 热量 §5.4 热力学第一定律 §5.5 热容量 焓
Chapter 9 Vapor Power Cycle 蒸汽动力循环
第九章 气体动力循环 Gas power cycles 9-1 分析动力循环的一般方法 9-2 活塞式内燃机实际循环的简化
第四章 气体和蒸汽的基本热力过程 4-1 理想气体的可逆多变过程 4-2 定容过程 4-3 定压过程 4-4 定温过程 4-5 绝热过程
第八章 压气机的热力过程 Processes in Compressor 8-1 概述 8-2 单级活塞式压气机工作原理和理论耗功量
§3.7 热力学基本方程及麦克斯韦关系式 热力学状态函数 H, A, G 组合辅助函数 U, H → 能量计算
第二章 理想气体的性质 Chapter 2. Properties of Ideal Gas
总复习 (Overall Review).
第十一章 制冷循环 Refrigeration cycle 11-1 概述 11-2 压缩气体制冷循环 11-3 压缩蒸气制冷循环
第六章 流动系统的热力学原理及应用.
First Law of Thermodynamics
§2循环过程(cyclic process) 卡诺循环(Carnot cycle)
09年下半年课题讨论 ----自由活塞式内燃机启动过程研究
九年级上册人教版物理 第十四章 内能的利用 专题三 热学的综合计算 1.
第8章 静电场 图为1930年E.O.劳伦斯制成的世界上第一台回旋加速器.
汽车构造 第四讲 主讲教师:冯原               学时:48.
CEEE Principles and Equipments of Refrigeration Hang GUO
实验4 三相交流电路.
第五章 热力学基础.
推進系統.
第四章 热力学基础 物理学. 本章概述 一、什么是热学? 研究物质处于热状态下有关性质和规律的物理学分支学科。 二、研究方法
准静态过程 功 热量.
航空发动机 ---现代工业“皇冠上的明珠”
一 测定气体分子速率分布的实验 实验装置 金属蒸汽 显示屏 狭缝 接抽气泵.
第三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利用DSC进行比热容的测定 比 热 容 测 量 案 例 2010.02 TA No.036 热分析・粘弹性测量定 ・何为比热容
第二章 均匀物质的热力学性质 基本热力学函数 麦氏关系及应用 气体节流和绝热膨胀.
5.3 热力学第二定律 5.3.1热力学第二定律 1.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开尔文表述(1851年)
第二章 理想气体的热力性质.
热力学验证统计物理学,统计物理学揭示热力学本质
核能发电技术 主讲:韩奎华 山东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应用 --理想气体等容过程、定容摩尔热容 --理想气体等压过程 、定压摩尔热容.
12.4热机与社会发展.
§3 热力学第二定律 (second law of thermodynamics)
§3.1 热力学第二定律 热力学第一定律要求:在一切热力学过程中,能量一定守恒。 但是,满足能量守恒的过程是否一定都能实现?
2.2 热力学 内能 功 热量 内能 热力学系统内所有分子热运动的能量(分子的平动、转动与振动的能量)和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势能。不包括系统整体的机械能。 内能是状态量 理想气体的内能是温度的单值函数.
插入排序的正确性证明 以及各种改进方法.
题解: P120 5——8 V3=100m/S Ρ=1.29×10-3g/cm3 P3-P2=1000Pa.
题解: P120 5——8 V3=100m/S Ρ=1.29×10-3g/cm3 P3-P2=1000Pa.
第十四章 内能的利用 第2节 热机的效率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课堂小结 随堂训练.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工程热力学课件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动力工程系 工程热物理教研室制作 2005年5月

第十章 气体的动力循环  -- Gas power cycles

动力循环研究目的和分类 动力循环:工质连续不断地将从高温热源取得的热量的一部分转换成对外的净功 研究目的:合理安排循环,提高热效率 气体动力循环:内燃机 空气为主的燃气 按工质 按理想气体处理 蒸汽动力循环:外燃机 水蒸气等 实际气体

§10–1 分析动力循环的一般方法 一.分析动力循环的目的 在热力学基本定律的基础上分析循环能量转化的 经济性,寻求提高经济性的方向及途径。 §10–1 分析动力循环的一般方法 一.分析动力循环的目的 在热力学基本定律的基础上分析循环能量转化的  经济性,寻求提高经济性的方向及途径。 二.分析动力循环的一般步骤 抽象、简化 1)实际循环(复杂不可逆) 可逆理论循环 分析可逆循环 影响经济性的主要因素和可能改进途径 指导改善 实际循环 2)分析实际循环与理论循环的偏离程度,找出实际  损失的部位、大小、原因及改进办法。

三.分析动力循环的方法 以第一定律为基础,以能 1)第一定律分析法 量的数量守恒为立足点。 综合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 2)第二定律分析法 以第一定律为基础,以能  量的数量守恒为立足点。 综合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  从能量的数量和质量分析。 2)第二定律分析法 作功能力损失 熵分析法 熵产 火用效率 火用分析法 火用损

3) 内部热效率(internal thermal efficiency )i ——不可逆过程中实际作功量和循环加热量之比。 其中 相对内部效率(internal engine efficiency) 反映内部摩擦引起的损失 与实际循环相当的内可逆循环的热效率 相对热效率(relative thermal efficiency), 反映该内部可逆循环因与高、低温热源 存在温差(外部不可逆)而造成的损失 与实际循环相当的卡诺循环热效率

气体动力循环分类 活塞式 汽车,摩托,小型轮船 按结构 叶轮式 航空,大型轮船,移动电站 汽油机 小型汽车,摩托 柴油机 中、大型汽车,火车,轮船 移动电站 按燃料 煤油机 航空 按点燃方式: 点燃式,压燃式 按冲程数: 二冲程,四冲程

一.活塞式内燃机(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简介 分类:  按燃料:煤气机(gas engine)、汽油机(gasoline engine; petrol engine)、柴油机(diesel engine) 按点火方式:点燃式(spark ignition engine)、压燃式  (compression ignition engine)  按冲程:二冲程(two-stroke )、四冲程(four-stroke )

活塞式内燃机循环特点:开式循环(open cycle); 燃烧、传热、排气、膨胀、压缩均为不可逆;各环节中工质质量、成分稍有变化。  

二、平均有效压力-- mean effective pressure

§10–3 活塞式内燃机循环的简化 四冲程柴油机工作原理 废气 空气、油 压缩, 喷油燃烧 吸气 排气 膨胀作功

四冲程高速柴油机工作过程 p V 3 0—1 吸空气 1—2’ 多变压缩 2 一般n=1.34~1.37 2’ p2’=3~5MPa t2’=600~800℃ 柴油自燃t=335℃ p0 2’ 喷柴油 1 2 开始燃烧 2—3 迅速燃烧,近似 V p↑5~9MPa

四冲程高速柴油机工作过程 3 4 3—4 边喷油,边膨胀 p 近似 膨胀 p 2 t4可达1700~1800℃ 2’ 4 停止喷柴油 5 近似 膨胀 p 2 t4可达1700~1800℃ 2’ 4 停止喷柴油 5 4—5 多变膨胀 1’ p0 p5=0.3~0.5MPa 1 t5500℃ V 5—1’ 开阀排气, 降压 V 1’—0 活塞推排气,完成循环

四冲程高速柴油机的理想化 4 3 1. 工质 p 定比热理想气体 2 工质数量不变 2’ P-V图p-v图 5 1. 工质 p 定比热理想气体 2 工质数量不变 2’ P-V图p-v图 5 2. 0-1和1’ -0抵消 1’ p0 开口闭口循环 1 3. 燃烧外界加热 4. 排气向外界放热 V 5. 多变绝热 6. 不可逆可逆

理想混合加热循环(萨巴德循环) 分析循环吸热量,放热量,热效率和功量 p T s 4 3 4 3 2 5 2 5 1 1 v

§10–3 活塞式内燃机的理想循环 一.混合加热理想循环(dual combustion cycle) 1.p-v图及T-s图 §10–3 活塞式内燃机的理想循环 一.混合加热理想循环(dual combustion cycle)  1.p-v图及T-s图 12 等熵压缩;23 等容吸热;  34 定压吸热;45 等熵膨胀;  51 定容放热 特性参数: 压缩比—compression ratio 定容增压比—pressure ratio 定压预胀比 — cutoff ratio

理想混合加热循环的计算 吸热量 T s 4 3 5 放热量(取绝对值) 2 1 热效率

或: 循环热效率

求 两式相除,考虑到 把T2、T3、T4和T5代入

归纳:a.吸热前压缩气体,提高平均吸热温度是提高热 效率的重要措施,是卡诺循环,第二定律对实际循环的指导。 讨论: 归纳:a.吸热前压缩气体,提高平均吸热温度是提高热 效率的重要措施,是卡诺循环,第二定律对实际循环的指导。  b.利用T-s图分析循环较方便。  c.同时考虑q1和q2或T1m和T2m平均。

二.定压加热理想循环—Diesel cycle 22

讨论: C) 重负荷(,q1  )时 内部热效率下降,除 外还有因温度上升而使 ,造成热效率下降 23

三.定容加热理想循环—Otto cycle 24

25

讨论: C) 重负荷(q1  )时内部热效率下降,因温度上升使 ,造成热效率下降 26

§10–4 活塞式内燃机各种理想循环的热力学比较 ①压缩比相同、放热量相同

②最高压力相同、最高温度相同

③ 和 相同 1 2 3v 4v 3m 3p T s 4p 4m 平均温度法

§10-5 燃气轮机装置循环 30

31

特点:  1.开式循环(open cycle),工质流动  2.运转平稳,连续输出功  3.启动快,达满负荷快  4.压气机消耗了燃气轮机产生功率  的绝大部分,但重量功率比  (specific weight of engine)仍较大 用途:飞机、舰船的动力载荷机组,电站峰荷机组(peak-load set),和蒸汽机组组成联合循环等。

一、定压加热燃气轮机循环 布雷登循环 Brayton cycle 燃气轮机装置循环的四个过程: ①绝热压缩过程(压气机); 闭式燃气轮机装置 燃气轮机装置循环的四个过程: ①绝热压缩过程(压气机); ②定压加热过程(燃烧室、加热器); ③绝热膨胀过程(燃气轮机、气轮机); ④定压放热过程(大气、冷却器)。

勃雷登循环图示 p v T s 3 3 2 4 2 4 1 1

勃雷登循环的计算 吸热量: T s 3 4 放热量: 2 1 热效率:

勃雷登循环热效率的计算 热效率: T s 3 4 2 1 热效率表达式似乎与卡诺循环一样

勃雷登循环热效率的计算 热效率: T s 3 4 2 1 定义: 压比

勃雷登循环净功的计算 T s 3 4 2 1 定义: 循环增温比

对净功的影响 T s 3 3’ 4 2 当 不变 4’ 1 不变 但T3 受材料耐热限制

对净功的影响 T s 当 不变 太小 太大 存在最佳 ,使 最大

最佳增压比 (w净)的求解 T s 令 最大循环净功

§10–6 燃气轮机装置定压加热实际循环 一.定压加热的实际循环 1-2 不可逆绝热压缩; 2-3 定压吸热; 3-4 不可逆绝热膨胀; §10–6 燃气轮机装置定压加热实际循环 一.定压加热的实际循环  1-2 不可逆绝热压缩;  2-3 定压吸热;  3-4 不可逆绝热膨胀;  4-1 定压放热。 42

二.压气机绝热效率(adiabatic compressor efficiency) ηCS 和燃气轮机相对内效率(adiabatic turbine efficiency)ηT 43

三. 燃气轮机装置的内部热效率  (internal thermal efficiency)ηi 

增大τ是提高燃气轮机装置性能(wnet,ηi)的方向。 讨论: 增大τ是提高燃气轮机装置性能(wnet,ηi)的方向。 46

例:某燃气轮机装置定压加热循环,循环增压比π=7,增温比τ=4,压气机吸入空气压力p1=0 例:某燃气轮机装置定压加热循环,循环增压比π=7,增温比τ=4,压气机吸入空气压力p1=0.8MPa,t1=17°c。压气机绝热效率ηcs=0.90,燃机轮机相对内效率ηT=0.92,若空气取定比热,其cp=1.03kJ/kg·K,Rg=0.287 kJ/kg·K,κ=1.3863。试求: 1)装置内部热效率 ηi,循环吸热量q1和放热量q2; 2)压气机及燃气轮机中的不可逆损失; 3)装置每一循环的可用能损失。

1)

sf=0 2)压气机内空气

燃气轮机内 Sf=0

3)

§10–7 提高燃气轮机装置热效率的热力学措施 一.回热—regeneration  讨论 52

2)极限回热

3)回热度—regenerator effectiveness 注意:π达一定值,回热不能进行 4)实际循环的回热 54

分级压缩,中间冷却—multistage compression and intervening cooling 55

二. 分级压缩,中间冷却 回热基础上 采用分级压缩,中间冷却后ηt?  循环12341: 循环12341 循环1567341: 循环67256 循环67256: 回热基础上分级压缩中间冷却

三.回热基础上分级膨胀,中间加热 循环12389101 =循环127101-循环37983 若无回热 若回热 循环12389101  =循环127101-循环37983 若无回热 若回热  循环12389101与循环12341  比较T1m上升,T2m下降   58

注意:  当分级压缩中间冷却;分级膨胀中间再热,级数趋向无穷多时,定压加热理想循环趋于概括性卡诺循环。  

求1)循环热效率,2)若采用极限回热,求循环热效率 例:一燃气轮机装置实际循环,压气机入口空气参数为100 kPa,22°c,出口参数为600kPa,燃气轮机入口温度为800°c。压气机绝热效率ηcs=0.85。气体绝热流经燃气轮机过程中熵产为0.098kJ/kg·k。工质可视为理想气体,且燃气性质近似空气,κ=1.4,cp=1.03kJ/kg·k,Rg=0.287 kJ/kg·k 求1)循环热效率,2)若采用极限回热,求循环热效率

解:1)

所以,循环效率 极限回热后

气体动力循环热效率分析归纳:  基础: 方法:  在T-s图上叠加、拆分等;  在T-s图上与同温限卡诺循环比较;  利用ηt=f(x,y,z···)的数学特性。

§10–8 喷气发动机(jet engine)简介 定压燃烧喷气式发动机的理论循环及实际循环与  燃气轮机装置定压加热循环相同。

思 考 题 1 总结由热机工作循环抽象为理想的热力循环的基本方法。 2 提高热机循环热效率的基本途径是什么?为此可采取什么基本措施? 思 考 题 1 总结由热机工作循环抽象为理想的热力循环的基本方法。 2 提高热机循环热效率的基本途径是什么?为此可采取什么基本措施? 3 燃气轮机装置实际循环的τ 、ηt及ηc一定时,随着增压比的提高,循环热效率有一个极大值,试利用T-s图分析出现极大值的原因。 4 回热循环的燃气轮机装置的τ及μ一定时,随着增压比的提高,回热循环的热效率有一个极大值,试利用T-s图分析出现极大值的原因。 5 当燃气轮机装置循环采用多级压缩中间冷却及多级膨胀中间再热时,如不同时采用回热措施会出现什么情况?对热效率有什么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