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的民族危机与社会危机日益加深,千百年来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不安地躁动起来,希望建立一个自己的理想天国;统治者面对内忧外患也急了,开始了自强求富,意在中兴自存;新兴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更急了,担心亡国灭种,主张改弦更张发展资本主义。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 22 讲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一、 记薄 1 、经济体制改革 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Advertisements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第五节 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 授课人:肖节长 长沙市田家炳实验中学.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中国近现代史 中国近现代史 主讲:王晓凤 老师 任课单位:孟津县平乐高中 时间: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战争到五四运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
第五、六单元 中国近现代的先进思想.
日落紫禁城 1.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探索.
第二节 洋务运动的兴衰.
清朝政局变动和洋务运动 一 二 三 四 退出.
第9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中国现代化的发展历程 现代化理论与高考 导学提纲 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历程 未来50年的现代化展望及思考.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各派探索救国道路一览表
19世纪60年代——20世纪初 近代化的探索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开端 技术 制度 思想.
《马关条约》的内容有哪些? 给中国社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19世纪末,中华民族面临着怎样的严重危机?.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自主创业.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教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彩教案”课题组 三峡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太平天国运动.
欢迎各位领导莅临晋公庙中学 传经送宝、指导教学!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八年级上册课件 第7课 维新变法运动.
维新派 东莞市光明中学·常长岭.
把书读薄 高考五大高频考点专题整合 专题四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明确高考动向 形成知识体系 做到触类旁通.
   导言 几千年来,农民一直是中国人的主体.农民问题一直是中国社会的突出问题,至今依然如此。在封建社会曾发生过无数次农民起义,而在近代,农民起义也随着时代变迁呈现出新的特点。这就是——太平天国运动。
第十九章 经济全球化和国家经济安全 第一节 经济全球化 第二节 国家经济安全 第三节 经济全球化趋势.
第9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社科部 李慧.
太平天国运动.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第 8 课 美国经济的发展.
新课标人教版课件系列 《高中历史》 选修1.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课标要求: 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递交《入党申请书》后的思考 主讲:杨苏 教授
八国联军侵华.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严州中学(新) 谢余泉 第九单元 戊 戌 变 法.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第 二 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第 二 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随着资本—帝国主义入侵,中国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日益加深,社会各阶级都面临着同一个问题: 怎么办.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艰难起步 第 6 课 近代工业的兴起.
戊戌变法 历史选修二复习课.
欢迎指导!圣诞快乐! 执教者:蒋海兵.
在许多中国人看来,洋人都是没有文化的野蛮人。他们吃牛奶,吃了不能消化就胶结在肚子里,必须吃大黄喝茶水才能化解,连最穷的洋人也要在胸前挂一小口袋大黄,时常去舐舐闻闻,而大黄和茶叶只咱中国有。另外,也许因为许多洋人不肯向中国官员下跪,于是便认定洋人的腿弯不了,倒下就站不起来。
水平一(1~2年级) 四菜一汤.
第2讲 太平天国运动及辛亥革命.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论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一 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二.
新课标人教版课件系列 《高中历史》 必修2.
第三篇 组织工作.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探索.
第一章 商品 第一节 价值创造 第二节 价值量 第三节 价值函数及其性质 第四节 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与利己利他经济人假设.
                                                                                                                                                                
第三讲 对国家出路的探索.
第一节 旅游规划的意义和种类 第二节 旅游规划的内容 第三节 旅游规划的编制 第四节 旅游景区规划
第13课 辛亥革命 兴县中学 赵小鹏.
政 治 文 明 历 程 专题三 近代中国政治文明 主讲人:李素云.
责任与使命 2014级人文萃英班向湘蜀 39套论文答辩模板
西藏 Tibet.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 不忘初心 继续前进.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 不忘初心 继续前进.
新中国成立以后,历史上的邪教、帮会经人民政府的打击,退出了历史 舞台。
Science technology network.
第22课 引领时代的思考 ——欧洲启蒙运动.
TEM8人文知识 ——英语国家概况部分讲解 上外贤达学院 昌兰华.
“中国梦”要“热宣传”更需“冷思考”.
责任与使命 2014级人文萃英班向湘蜀 39套论文答辩模板
教师职业道德 主讲:王兰英 课件制作:林彬(湖北教育学院).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Sssss.
Science technology network.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随着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的民族危机与社会危机日益加深,千百年来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不安地躁动起来,希望建立一个自己的理想天国;统治者面对内忧外患也急了,开始了自强求富,意在中兴自存;新兴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更急了,担心亡国灭种,主张改弦更张发展资本主义。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第二节 洋务运动的兴衰 第三节 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夭折 本章重点: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第二节 洋务运动的兴衰 第三节 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夭折 本章重点: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失败的原因、教训? 洋务运动的性质、失败的原因、教训? 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失败的原因、教训?

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1、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原因) 2、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发展过程 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1、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原因) 2、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发展过程 二、农民战争的意义和局限 1、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历史意义 2、失败的原因与教训

1、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 ⑴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地主阶级对农民阶级残酷的剥削和压迫,这和以往农民战争爆发的原因是相同的。 ⑵鸦片战争后,巨额的战费与赔款的转嫁,银贵钱贱的压榨,赋税徭役的重担,官府衙门的贪索,以及大批农民的丧失土地,大量游民的失业流亡,这一切,使中国社会固有的封建主义和农民大众的矛盾空前激化了。 ⑶广西地瘠民穷,自然灾害严重,清政府统治相对薄弱。

2、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发展过程 拜上帝教 金田起义 定都天京 天京变乱 在中外势力镇压下败亡 重建领导核心

洪秀全与拜上帝教 洪秀全(1814-1864),广东花县人。家里拥有少量土地,勉强糊口,是个典型的中国农民家庭。幼年入塾受到传统的儒家教育。从16岁起开始考举人,但四次均未考上,深感怀才不遇,由此对科举制度和清王朝统治产生愤懑情绪。 1843年5月,洪秀全认真阅读了宣传基督教的小册子《劝世良言》,深信他本人就是拯救中国,使中国“回到敬拜真神上帝之路”的救世主,于是,说服好友同乡李敬芳、冯云山、洪仁玕等人信奉上帝,并根据“只拜上帝,不敬邪神”的信条,把各自村塾中的孔子牌位除去,从此走上了叛逆道路。 广州市花都区新华镇大布村官禄布,是洪秀全成长、耕读之地。

清道光三十年十二月初十(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宣布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金田起义 金田村全景 金田起义油画 清道光三十年十二月初十(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宣布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永安建制、封王

定都天京、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者多分,人寡者寡分,杂以九等。如一家六人,分三人好田,分三人丑田,好丑各一半。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凡天下田,丰荒相通,此处荒,则移彼丰处,以赈此荒处,彼处荒,则移此丰处,以赈彼荒处。务使天下共享天父上主皇上帝大福,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 ——《天朝田亩制度》

《天朝田亩制度》所提出的平分土地方案,是农民阶级对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否定。它反映了当时广大贫苦农民强烈地反对地主阶级残酷剥削的要求,以及获得土地、追求平等平均的理想社会的渴望。 然而,《天朝田亩制度》要在小生产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和平均一切社会财富,以求人人平等,是农民的绝对平均主义思想,具有违反社会发展规律的落后性。它还规定天王的高度集权,官员的世袭制等,都表现了明显的封建的等级关系。 因此,《天朝田亩制度》既具有革命性,又具有封建落后性,这个矛盾是由农民小生产者的经济地位决定的。太平天国领袖们绘制的平分土地和社会经济生活的图案,实际上是不可能实现的。

天京变乱(1856年9月)——太平天国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①原因:领导者被胜利冲昏头脑,腐朽思想滋长,内部矛盾尖锐。 ②过程:诸王混战;石达开出走,大渡河全军覆没。 ③影响:元气大伤 ,几乎是“朝中无将”,“国中无人” ;洪秀全被迫起用年轻将领。 天王府

重建领导核心 ⑴新领导核心:陈玉成、李秀成、洪仁玕 ⑵洪仁玕提出《资政新篇》 李秀成,太平天国后期主要将领之一,广西藤县人,1851年,参加太平军。

洪仁玕想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改革,以挽救太平天国。政治上,主张“以法治国”、舆论监督和直接选举政府官员,即提出了初步的民主法制思想;经济上,它鼓励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提倡保险事业;文化思想上,它反对迷信,提倡新式教育;外交上,它主张自由往来、平等互利。幻想通过这套方案来建设一个“新天、新地、新世界”。

清政府与西方势力联合起来进行镇压,是太平天国起义失败的重要原因。 湘军的领导核心 李鸿章的淮军

华尔(1831-1862),美国人,洋枪队“常胜军”首领。 洋枪队“常胜军”的一支炮队

失败的标志——1864年天京陷落 1864年7月19日,湘军攻破天京城, 太平天国起义终归失败。

二、农民战争的意义与局限 1、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历史意义: 沉重地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加速了清王朝的衰败。 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拒绝承认不平等条约,严禁鸦片贸易。 提出了反映农民土地要求的纲领《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2、太平天国起义失败的原因与教训: 经验教训: ◆首先是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 ——无法克服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提不出完整的、切实可行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 ——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自身腐败现象的滋长,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 ◆其次是宗教的消极作用。 ◆不能正确对待儒学。 ◆对西方资本主义侵略者缺乏理性的认识。 ◆中外势力的联合镇压也是太平天国失败的重要原因。 经验教训: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潜力,但自身不能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胜利的重任。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完成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第二节 洋务运动的兴衰 一、洋务事业的兴办 性质、指导思想、 代表人物、主要内容、过程 二、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其失败 历史作用 失败原因

洋务运动的性质: 洋务运动是清王朝在内外交困的形势下以引进西方的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为主要内容,以富国强兵为目的的一场“自救”运动。作为一场自救运动,它体现了清政府应付历史变局的一种抉择。 总理衙门官员在议事

鸦片战争前,清政府认为同外国关系仅是“理藩而已,无所谓外交也”。俄国使臣来华,沿例由理藩院接待,其他各国均由礼部接待办理。 鸦片战争后,由两广总督专办与欧美国家的交涉,特加钦差大臣头衔,称“五口通商大臣”。《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相继签订后,各国在华设使馆、驻使节。他们为控制清政府,不愿意以“蛮夷”的身份同带有封建社会衙门习气的清政府的外交机构“理藩院”打交道,同时认为地方总督无权处理涉外事务,多次要求建立专门机构。   1860年11月,英法联军依约从北京撤走,使恭亲王爱新觉罗·奕大喜过望,在奏折中说:“该夷并不利我土地人民,犹可以信义笼络,驯服其性,自图振兴”,劝咸丰帝“尽可放心”回銮。1861年1月,奕再上《统筹洋务全局酌拟章程六条》,请求建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以有效地办理洋务和外交事务。1861年1月20日得到咸丰帝批准。

指导思想: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洋务派代表人物: 中央:奕、文祥

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 “外须和戎,内须变法”

过程与内容:19世纪60~90年代 天津 福州 天津机器局 福州船政局 江南制造总局 上海 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和训练新式军队(前期的重点):“自强”

兴办近代民用企业(后期的重点):“求富” 开平煤矿 上海轮船招商局 汉阳铁厂 兴办近代民用企业(后期的重点):“求富”

1872年李鸿章创办上海轮船招商局,图为上海总办事处。

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创办的著名新学堂 创办时间 学堂名称 类别 1862 京师同文馆 外语 1863 上海广方言馆 1866 福州船政学堂 军事 1880 天津水师学堂 1885 天津武备学堂 1876 福州电气学塾 科技 天津电报学堂

1862年为了培养翻译及外交人才,在北京设立同文馆。

派遣留学生: 詹天佑 1872年派遣的中国首批留美学生 严复

二、洋务运动的历史意义及其失败 洋务运动有什么历史意义?

洋务运动的历史意义: 第一,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洋务运动,是中国现代化的最早启动,实现了中国从手工业制造转入机器生产的起步,使中国迈出了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第一步。 1895年从英国进口的梳棉机 江南制造总局炮厂的机器房

第二,洋务派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的思想, 等于承认西学确有超越于中学的地方,动摇了传统价值观的绝对、唯一的权威地位。在其早期对于冲破封建顽固派的阻挠,引进西方自然科学,促进中国工业、军事的近代化和新式教育的产生发挥过积极作用。 1898年印行的《劝学篇》书影 张之洞(1837-1909 )

第三,洋务运动为中国现代化的发展提供了管理经验和人才储备,对此后中国的现代化运动起着重要作用。在洋务运动中锻炼和培养出来的科技人才、技术工人,为稍后现代民族资本的发生准备了一定的条件。 1905年在北京南口举行的京张铁路通车典礼

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第三节 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夭折 一、戊戌维新运动 背景、过程 二、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意义、失败原因、经验教训

戊戌维新运动的历史背景: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为维新变法运动提供了阶级基础。 甲午战争的失败,震撼了中国朝野,知识分子感受到了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他们为民族忧患意识驱使,向西方寻求“器物”之外的“技”,打破了传统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路,动摇了“中学为体”的价值观。于是,一部分资产阶级和进步的知识分子,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的要求,并形成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社会思潮。

戊戌维新运动的兴起与发展: 康有为(1858-1927年),字广厦,号长素,广东南海县人,出身官僚家庭,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1879年后,他游历了香港、上海等地,目睹资本主义文明,阅读了一些西学的书籍,逐渐认识到西方资本主义制度比中国日益衰败的专制要优越,不能再用旧时代看待“蛮夷”的眼光去衡量它们了,渐渐地产生了要求改变现状的革新思想。 康有为故居-广东南海市丹灶镇苏村 康有为铜像

康有为在广州万木草堂着力引伸和附会孔子的学说,作为维新的理论依据。其中《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对维新运动影响最深。 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

1895年康有为在京发起“公车上书”。 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

展开斗争:强学会被封禁,但维新运动继续发展。 组织强学会——政治团体形成 《万国公报》(后改名为《中外纪闻》) 创办报刊 《时务报》 《国闻报》 展开斗争:强学会被封禁,但维新运动继续发展。

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 ◆要不要维新变法; ◆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提倡西学。

这场维新与守旧的论战,是作为新经济力量和政治力量代表的资产阶级第一次向封建思想文化提出挑战,形成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高涨。

昙花一现的百日维新: 6月11日,光绪帝发布《明定国是诏》,变法正式开始,直到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共103天,史称百日维新。 童年的光绪在骑马 光绪帝与珍妃 瑾妃

6月16日,光绪帝召见康有为,商讨变法具体步骤和措施。光绪帝根据康有为等人的建议,在百日维新期间颁布了几十道新政诏令。

百日维新期间颁布的几十道新政诏令,包括经济、军事、文教、政治等各个方面。

戊戌变法时设立的京师大学堂 京师大学堂旧址 京师大学堂门额

这些措施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资产阶级文化思想的传播,受到维新派和地主阶级开明人士的欢迎。 1903年京师大学堂重要教职员合影 京师大学堂的洋教习

变法运动危及了守旧分子的利益,遭到了他们的抵制和反对。在各省,除湖南巡抚陈宝箴外,其他督抚都未能推行新政。 湖南巡抚陈宝箴(1831—1900),江西修水人。

变法开始后,住在颐和园的慈禧太后就着手部署,极力控制局势。6月15日,慈禧迫令光绪一天中连下三道上谕。 第一,免去翁同龢的军机大臣及其他一切职务,驱逐回籍,以孤立光绪。 第二,新授任的二品以上官员,必须到慈禧太后前谢恩,这是为了防止光绪破格用人。 第三,任命荣禄署理直隶总督,统领北洋三军,即董福祥的甘军、聂士成的武毅军和袁世凯的新建陆军,把持了军队权力。此后慈禧静观事态发展,伺机而动。

9月21日,慈禧太后宣布临朝训政,并下令拿办康有为及其弟康广仁,幽囚光绪帝于南海瀛台。9月28日,谭嗣同与林旭、杨深秀、刘光第、杨锐、康广仁,被斩于菜市口,称“戊戌六君子”,变法失败。新政除京师大学堂外,全部被废除。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二、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失败原因和教训 意义: 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它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和扩大资产阶级政治权力,符合近代中国发展的历史趋势,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运动。 它传播了资产阶级新文化、新思想,批判封建主义旧文化、旧思想,又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推动了人们思想的解放。

失败原因: 首先,维新运动缺乏阶级基础。当时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还没有形成为一个独立的社会阶级,这使维新运动未能获得深厚的阶级基础,运动来得快,消逝得也快。 其次,弱小的维新派得不到同盟者和群众支持。维新运动便局限于具有资产阶级思想倾向的知识分子的狭小圈子里,改革不为大多数人所理解和支持。相反,反对改革的言行在当时有着很深厚的社会基础。

第三,维新思想理论上的不成熟。由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弱小,维新派实际上是由向资产阶级转化的知识分子和部分倾向改革的官僚组成。他们的思想理论还不能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表现在形式上陈旧、学术上武断、方法上激进。 容闳 梁启超 郑观应 康有为 王韬

第四,维新派组织上不成熟。康有为书生气太重,缺乏政治素养,没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在政治经验这一点上维新派远逊于洋务派,除了宣传外,其他工作做得很少,一旦厄运临头,便束手无策。当时社会舆论对维新派很轻视。 维新派的最高领导光绪皇帝权力极为有限,无法领导变法运动。

维新派爱国的赤诚、救国的迫切无疑为后人所敬仰,但其失败却使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再次受挫,中国又一次失去了现代化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