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 辩 人: 姜 源 专 业: 动物医学 指导教师: 潘 树 德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鸡败血支原 (又称慢性呼吸道病).  1 、临诊:病鸡以喘气、咳嗽、窦部肿 胀、鼻涕和呼吸罗音为特征。  2 、病原:鸡败血支原体,革兰氏染色 呈弱阴性,用姬姆萨梁染色法着色较好, 一般呈球杆状,常用消毒药能将它杀死。
Advertisements

肝脏谷丙转氨酶活力测定. 一、实验目的 掌握谷丙转氨酶的测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 谷丙转氨酶作用于丙氨酸及 α- 酮戊二酸,生成谷氨酸与丙 酮酸。丙酮酸与 2.4- 二硝基苯肼作用,生成二硝基苯腙,此 物在碱性溶液呈红棕色,与经同样处理的标准丙酮酸比色, 求得丙酮酸的生成量以表示酶的活性。
猪病防治 子宫内膜炎的症状. 学习目标 1. 掌握急性子宫内膜炎的症状。 2. 掌握慢性子宫内膜炎的症状。
分子生物学部分开发实验 植物遗传亲缘关系研究.
H7N9禽流感生存手册 不恐惧 不信谣 不大意.
鸡的支原体感染 — 慢性呼吸道病(CRD) 概述 病原 流行病学 临床症状 病理变化 诊 断 防治措施.
皮肤性病学 Dermatovenereology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皮肤性病科.
食品分析 实验.
实验性质:综合 实验类别:本科基础实验 实验学时:4 实验教师:陈兴都
实验四 病原性球菌的检验 病原性球菌,又称化脓性球菌,根据革兰染色性的不同,分为两类: G+球菌: 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链球菌等。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
三种中国南海红树林内生真菌 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
第八章 病原学诊断 细菌学诊断 病毒学诊断 真菌学诊断.
肺结核.
我们为什么需要接种不同的疫苗 第十五章 健康的生活 主讲人:郑岑 北京市密云区密云三中.
葡萄糖 合成 肌糖元 第六节 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 一、糖类代谢 1、来源:主要是淀粉,另有少量蔗糖、乳糖等。
实验材料 1.肠道致病菌的鉴定: 玻片每人2张; 革兰染液; 沙门菌属多价O血清(1套/班); 双糖铁培养基(2支/组,18支/室);
实验二 细菌的培养与生化反应 【目的要求】 1.熟悉细菌培养的原理、方法,结果观察和实际用途。
实 验 五  肠杆菌科检验(一) 西安医学院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教研室.
医学微生物学 实验四.
碘量法应用与实例:维生素C含量测定.
PCR检测HBV DNA 滁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谢瑞玉.
学校常见出疹性疾病的鉴别诊断及治疗 厦门市中小学卫生保健所 陈雪琳
第十次实验 抗生素抗菌谱及微生物的耐药性的测定
糖尿病流行病学.
第十五章 糖类化合物习题解答 1. (1) (2) (3) (4) (6) (5) CH2OH HOCH2 CH2OH HO H H HO
食物中主要成分的检验.
食物中主要营养成分的检验 上海市第二初级中学 王颖. 食物中主要营养成分的检验 上海市第二初级中学 王颖.
食物中主要营养物质的鉴定 汪岱华 黄耀佳 张雯婧
1、环境中直接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做 。它可以分为 和 两类 。
禽病防治 多病因性呼吸道病.
第三十四章 抗病原微生物药物概论 [概述] 1. 抗病原微生物药:指对病原微生物具有抑制或杀灭作用,用于防治感染性疾病的一类化疗药物。包括抗生素和人工合成抗菌药。 2. 病原微生物:细菌、螺旋体、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真菌、病毒等 。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
专题3 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 课题1 菊花的组织培养.
特异性免疫过程 临朐城关街道城关中学连华.
第一节 儿科学的范围和任务.
第31章 其他病毒 人乳头瘤病毒 Human Pagilloma Virus.
第 二 十 二 章 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HIV阳性母亲所生儿童 免疫程序说明 无法确定是否感染HIV的儿童
宫颈刮片脱落细胞 检查结果分析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妇产科 宋 磊.
第14章 支原体 Mycoplasma 病原教研室.
                                                                                                                                                                
光学谐振腔的损耗.
移植 Transplantation 戴朝六 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外科.
数 控 技 术 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
培养基、试剂的配制及 细菌纯化培养.
病原学- 乙型肝炎病毒(HBV) 双股DNA病毒 三种病毒颗粒 小球型和管型颗粒,直径22nm, 由HBsAg组成
胚胎原位杂交检测基因的时空表达模式.
第二节 免疫球蛋白的类型 双重特性: 抗体活性 免疫原性(抗原物质).
第三部分 补体及C反应蛋白测定 一、总补体活性的测定(溶血实验):
超越自然还是带来毁灭 “人造生命”令全世界不安
Home Work 现代科学中的化学键能及其广泛应用 罗渝然(Yu-Ran Luo)
代谢组学技术及应用新策略简介 代谢组学平台 刘慧颖.
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 细胞冻存复苏技术 与细胞计数 徐志浩 遗传与基因工程教研室 院系楼西侧一楼 2016年.
陕西省陕建二中 单 糖 授课人:庄 懿.
第五节 缓冲溶液pH值的计算 两种物质的性质 浓度 pH值 共轭酸碱对间的质子传递平衡 可用通式表示如下: HB+H2O ⇌ H3O++B-
蔬菜农药含量的快速检测 康宁科技实验小学 一(2)班 | 顾思仪 |
第五章 微生物感染的检查方法 与防治原则 潘建平 教授 浙江大学医学院.
Chapter 1 Morphological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prokaryotic
实验二 细菌分离培养与生化鉴定 李立伟
第三节 随机区组设计的方差分析 随机区组设计资料的总平方和可以分解为三项: (10.10).
过氧化氢含量的测定.
遗传病的分析3 培养细胞的染色体制备.
基因信息的传递.
BAFF在活动性SLE患者T细胞中的表达:
博士学位论文答辩 欢迎广大师生莅临指导! 论文题目:乳酸链球菌素治疗奶牛隐性乳房炎的研究
本底对汞原子第一激发能测量的影响 钱振宇
细胞分裂 有丝分裂.
病理生理学教研室 细胞信号通路检测(一) 总蛋白提取.
本ppt来自:千教网(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答 辩 人: 姜 源 专 业: 动物医学 指导教师: 潘 树 德 ○四届学士论文答辩 沈阳地区鸡霉形体的分离鉴定 答 辩 人: 姜 源 专 业: 动物医学 指导教师: 潘 树 德

目 录 摘 要 前 言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致 谢

← 摘 要   鸡败血霉形体(MG)可引起家禽慢性呼吸道病(CRD),是当前影响禽类生产的常见疾病之一。其特征性的症状是呼吸啰音、咳嗽、气管炎、气囊炎、流眼泪等。鸡败血霉形体发病率高,虽然引起的死亡率较低,但由于引起胴体的降级、饲料利用率降低以及造成幼雏的淘汰率上升、成年母鸡的产蛋率下降和医疗费用的额外增加等,往往给养禽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本研究对沈阳地区两个鸡场的6只病鸡取样进行了霉形体的分离;通过培养特性、生化特性及血清学特性鉴定,分离出鸡败血霉形体四株;命名为SY1株、SY2株、SY3株、SY4株。

←   并且对分离出的菌株进行了药敏试验检测,结果为4个鸡霉形体菌株对土霉素、四环素、链霉素、氯林可霉素、和氯霉素呈高度敏感,对青霉素和先锋霉素有抵抗力。   由本次研究结果来看鸡败血霉形体在沈阳地区有着一定的感染率,所以应该引起大家的重视,建立完善的检测体系并采取综合性的防治措施,减少本病造成的损失,最终达到净化本病的目的。

前 言 ← 霉形体是一类缺乏细胞壁的原核微生物,在分类上属于软皮纲,在具有自体繁殖能力和合成自身大分子的微生物中,体积最小,构造也最简单。  霉形体是一类缺乏细胞壁的原核微生物,在分类上属于软皮纲,在具有自体繁殖能力和合成自身大分子的微生物中,体积最小,构造也最简单。  禽霉形体感染(Avian Mycoplasmosis)是由霉形体引起禽类感染发病的一类疾病的总称,主要指鸡败血霉形体(M.gallisepticum, MG)、火鸡霉形体(M.meleagridis,MM)、滑液霉形体(M.synoviae, MS)和依阿华霉形体(M.iowae, MI)等引起的一类疾病,这类疾病中,尤其是鸡败血霉形体感染常引起较严重的呼吸道疾病,对家禽生产有较大的危害,因而受到世界养禽业的普遍重视。

←   鸡败血霉形体(又称为鸡毒支原体)可引起家禽慢性呼吸道病(Chronic respiratory disease of poultry, CRD),是当前影响禽类生产的常见疾病之一。本病流行于世界各国,给养禽业带来的损失,往往是无法估量的。发病鸡表现为呼吸道症状,临床症状通常慢性病程长。人工感染的潜伏期4~21天,自然感染可能更长。其特征性的症状是呼吸啰音、咳嗽、气管炎、气囊炎、流眼泪等。病初先流浆性或黏性鼻液,打喷嚏,鼻孔周围和颈部羽毛常被玷污。炎症蔓延到下呼吸道,发生咳嗽,呼吸困难,气管啰音,食欲不振,生长停顿,逐渐消瘦。后期,如果鼻腔和眶下窦蓄积渗出物,则引起眼睑肿胀,眼部突出如肿瘤状,内有干酪样物,使一侧或两侧眼睛受压而发生萎缩,严重时可造成失明。

←  病鸡和隐性感染鸡是本病的传染源,经蛋传染常是此病代代相传的主要原因,在感染公鸡的精液中,也发现病原体的存在,因此配种也可能发生感染。本病在鸡群内传播速度慢,受感染的鸡可终生带菌,并可经带菌飞沫,尘埃和人员及设备传播。各种日龄的禽类均可感染,但以雏禽发病最严重。全年各季均可发生,但以寒冬及早春最为严重。本病在老疫区和老病场(舍)常呈隐性经过。病愈康复鸡虽然具有一定的免疫力,但体内仍带菌,在鸡群中继续散播病原。

←   如与大肠杆菌混合感染时,可见纤维素性心包炎和肝周炎。有的关节发生炎症变化,触之有波动感,腿无力,行走困难。在火鸡除气囊炎外,主要造成传染性窦炎(Infectious Sinusistis)。鸡败血霉形体发病率高,虽然引起的死亡率较低,但由于引起胴体的降级、饲料利用率降低以及造成幼雏的淘汰率上升、成年母鸡的产蛋率下降和医疗费用的额外增加等,往往给养禽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  影响鸡败血霉形体感染流行的因素,除鸡败血霉形体自身的致病性外,鸡的年龄也是重要因素,鸡对霉形体流行感染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加强。混合感染对鸡败血霉形体感染也有相当大的影响,即使是致病力弱的鸡败血霉形体感染,也常会因为接种传染性支气管炎、新城疫等疫苗而爆发临诊的霉形体病。能促使鸡败血霉形体感染加剧的病毒除以上二者因素外,还有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禽腺病毒、甲型流感病毒和呼肠孤病毒以及引起免疫抑制的病毒,如马立克病毒、传染性法氏囊病毒等。上述病原的合并感染,会使呼吸道病变明显加重,即所谓的协同作用。而且生产中也有感染鸡败血霉形体后激发热射病造成大批死亡和严重经济损失的报道。

←  鸡败血霉形体的致病作用可能与其产生的神经氨酸苷酶、过氧化氢、溶血素、溶菌酶或外毒素有关,鸡败血霉形体以其小泡状体经过宿主细胞的叶酸受体吸附于上皮细胞上并侵入固有层,上述物质使上皮细胞纤毛停止活动、脱落,上皮细胞逐渐退化死亡,上皮细胞脱落,组织出现炎症反应,抗原性发生变化甚至出现自身免疫反应。不同的霉形体对细胞组织的趋向性也不尽相同。霉形体感染鸡的呼吸道后,主要破坏其气管的纤毛,使之部分或全部脱落,导致排斥异物和自体气管黏膜分泌物的功能部分或全部丧失,使得进入呼吸道的异物及气管黏膜产生的分泌物无法向上排出而沉降到细支气管末端和肺泡中,逐渐使部分肺小叶发生病变,多数发病的肺小叶融合到一起,造成部分区域肺组织肉变、硬变、和坏死,使肺脏功能失调,出现呼吸困难。

←   对于本病的治疗,曾有多种抗生素用来治疗鸡败血霉形体感染,其中最为有效的应为四环素类、泰妙灵和泰乐菌素。鸡败血霉形体对以下几种抗生素敏感:链霉素、土霉素、红霉素、炭霉素、螺旋霉素、泰乐菌素、林可霉素和壮观霉素。但据报道,鸡败血霉形体的某些菌株对链霉素、红霉素、螺旋霉素和泰乐菌素有很强的抵抗力。由于本病经常诱发或继发多种细菌性疾病,造成混合感染,所以最好选用广谱抗菌的药物。抗生素治疗并不能阻止鸡败血霉形体感染的发生,使用抗生素仅能减缓该病的临床症状。一般来说,母鸡开产时或产蛋高峰时最易发生鸡败血霉形体感染,若在这段时间内给予预防性的抗生素可以非常有效地减少产蛋量的损失。

←   此外,还可以通过接种鸡败血霉形体弱毒菌苗或灭活菌苗以及建立鸡败血霉形体阴性鸡群等方式达到本病的预防和净化,由于本病的发生有明显的诱因,因此预防工作显得更为重要。在预防工作中,首要的是对各种病毒疾病要做好预防接种工作。其次是加强饲养管理精心地管好鸡群,夏天做好防暑降温,冬天做好防寒保暖。一年四季都要做好鸡舍的通风,给鸡创造一个较好的生存条件。该病一旦发生,重要的是去除发病诱因,改善环境。这样有利于减少疾病发生,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如果有其他的病毒性疾病发生,则以控制病毒性疾病为主。为了防止本病的继发感染可适当地投药加以控制。

←  本病呈世界性分布,在我国也普遍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美国、日本、前苏联、法国、英国等国家,先后成立了专门的机构开展本病的研究。我国对本病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随着养鸡业的发展,对其危害也日愈重视。冀锡霖等(1982),对我国20个省市进行血清学调查表明,阳性率达80%,可见其流行范围之广。据调查,我国鸡的鸡血霉形体的感染阳性率在50%~80%.  近几年来,MG感染在沈阳地区流行病中占有很高的比例,经流行病学调查为平均33%,可见其危害日益严重。为此我们进行了鸡败血霉形体的分离鉴定,以便为沈阳及辽宁省地区的防治和净化提供科学的依据,使养禽业得到更好的发展。

1 实验材料 ← 1.1 病料 来自沈阳新城子区两个个体养鸡场的6只5月龄病鸡。 1.2 PPLO霉形体培养基 PPLO肉汤70ml,马血清(未灭活)20ml,25%酵母浸出汁10ml,1%醋酸铊2.5ml,青霉素(101IU/ml)0.2ml,用1mol/L NaOH调PH至7.6~7.8。将21g PPLO肉汤(无结晶紫)悬于10000ml去离子水中,按需要分装后121℃高压蒸汽灭菌15分钟,4℃或室温保存备用。配置琼脂培养基时,用70ml PPLO琼脂代替70ml PPLO肉汤,琼脂融化后冷却到50℃,再加入其它经预热到50℃的其它成分中,混匀,倒平皿,每个平皿倒入琼脂约铺满底部的4/5面积,轻轻转动平皿以铺满整个底部,晃动时注意不要产生气泡。 另使用霉形体干燥培养基,卫生部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批号:040101。

← 1.3 鸡败血霉形体标准抗原、阳性血清 1.4 糖发酵培养基 1.5 精氨酸培养基 1.6 四唑氮培养基 均购于中国兽药监察所。 在PPLO培养基中加1%葡萄糖或其它糖,1N的NaOH调PH值7.8,用于培养发酵糖类的霉形体。 1.5 精氨酸培养基 在PPLO培养基中加入0.25% L-精氨酸,用1N的HCL调PH 7.2,用于培养水解精氨酸的霉形体。 1.6 四唑氮培养基 在PPLO培养基中不加酚红,加0.02%四唑氮,用1N的NaOH调PH 7.6。

← 1.7 药敏纸片 1.8 仪器设备 青霉素、庆大霉素、土霉素、红霉素、四环素、新霉素、链霉素、氯林可霉素、卡那霉素、 氯霉素、先锋霉素。 青霉素、庆大霉素、土霉素、红霉素、四环素、新霉素、链霉素、氯林可霉素、卡那霉素、 氯霉素、先锋霉素。 上海依华医学科技有限公司 生产批号为:20030404 1.8 仪器设备 J0107托盘天平 浙江省岱山县教学仪器厂 JC303-4电热恒温培养箱 上海嘉程仪器厂 2001 3 显微镜 JNOEC XS-212-201 004126 ZDX-35BⅠ型座式自动电热压力蒸汽灭菌器 上海申安医疗器械厂 油电二用恒温培养箱 公私合营国光医疗器械厂 1963 8 30

2 实验方法 ← 2.1 霉形体的初步分离和鉴定 2.1.1 分离物的纯化 2.1.2 分离物的L型菌培养试验 无菌操作取鸡的喉头渗出物和气管、气囊、肺等部位的组织,剪碎后,加入装有液体培养基的试管中,置37ºC培养,液体培养基每天观察培养液变色情况和混浊度,有杂菌生长者弃去,无变化者每隔2天盲传一代。 2.1.1 分离物的纯化 将变色后的液体培养基接种到固体培养基中,待菌落生长后挑选单个菌落再接种到液体培养基中,连续重复3次,以取得纯培养物。 2.1.2 分离物的L型菌培养试验 将纯分离物在不加青霉素和醋酸铊的液体培养基中连传5代,最后接种到固体培养基中,观察菌落形态,以此排除L型细菌。

← 2.1.3 分离物的形态观察 2.2 分离物的生化特性测定 2.2.1 糖发酵试验 2.2.2精氨酸水解试验 取纯培养物涂于载玻片上,姬姆萨染色,显微镜下观察菌体形态。 2.2 分离物的生化特性测定 2.2.1 糖发酵试验 在液体培养基各加1%葡萄糖、麦芽糖、甘露醇、蔗糖和乳糖,37ºC培养,当接种管颜色由红变为黄,不接种管不变时为阳性。 2.2.2精氨酸水解试验 在液体培养基中加0.25% L-精氨酸,37ºC培养。当接种管培养基的颜色由浅红色变为紫红色,不接种管不变色时为阳性。

← 2.2.3 四唑氮还原试验 2.2.4 NAD需要试验 2.2.5 固醇需要试验 在液体培养基中不加酚红,加0.02%四唑氮,37ºC培养。当接种管培养基的颜色变为砖红色。不接种管不变色时为阳性。 2.2.4 NAD需要试验 试验组(不加NAD)菌落生长不良,对照组(加NAD)菌落生长良好时为阳性。 2.2.5 固醇需要试验 液体培养基中不加血清成份,葡萄糖培养基调PH为7.6,同时设原培养基为对照,按1:10的量接种分离菌株,37ºC培养,当PH发生变化时,再次接种于该培养基2-3代后,试验组培养液颜色不再变化,而对照株仍有变化时为阳性。

← 2.3 分离菌株的血清学鉴定 2.3.1 平板凝集试验 2.3.2 试管凝集试验 用分离株48小时培养物以4000rpm 离心30分钟,弃上清,用生理盐水按100倍稀释菌株,作为抗原液。滴两滴抗原于载玻片上(1滴作对照),再加1滴1:5稀释的MG抗血清充分混匀后判定结果,液滴中出现明显的粗大颗粒者为阳性。 2.3.2 试管凝集试验 将抗血清用生理盐水作二倍比稀释,分别加入等量分离株抗原。37ºC作用2小时,4ºC冰箱过夜,观察结果。

← 2.3.3 HI试验 所用抗原同上,采用β-微量法进行。其术式见表1。 *用稀释棒将第1孔内0.025毫升稀释液与0.025毫升被检血清混合均匀后,吸出0.025毫升放入第2孔中,如此作倍比稀释,直到第10孔,最后从第10孔吸出0.025毫升弃去。这样表中每孔内的血清液,除第1孔外,其余各孔中的0.025毫升均来自它的前一孔内。

← 2.3.4 生长抑制试验 将生长良好的液体培养物0.1ml接种于固体培养基中,使其均匀铺于培养基表面,待接种物被培养基吸收已后,将预先浸有0.02ml阳性血清的滤纸片置于接种区中心,同时设不加阳性血清的滤纸片作对照,37ºC培养48小时,观察结果。抑菌环直径2mm以上者为阳性。 2.4 霉形体的药敏试验 将生长良好的液体培养物0.1ml接种于固体培养基上铺匀,置37ºC 30~40分钟,使表面多余水分蒸发,将药敏纸片放在中心,于密闭的培养罐中37ºC培养,同时设培养物对照和培养基对照。当培养物对照在100倍光镜下出现适度大小的菌落时,测定抑菌圈直径大小。 抑菌圈越大,说明该菌对此药越敏感;若无抑菌圈,则说明该菌对此药不敏感或有耐药性。因此,判定结果时,可按抑菌圈直径大小来作为判定敏感度高低的标准。抑菌圈直径大于15毫米为高敏,直径在10~15为毫米中敏,直径小于10毫米为低敏,无抑菌圈为不敏感。

3 实验结果 ← 3.1 霉形体分离培养结果 初次分离时直接接种于液体培养基中的病料培养1周未见生长,后盲传3代后见有生长(酚红变黄),生长者接种于固体培养基中,可见霉形体疑似菌落生长。在不加青霉素和醋酸铊的液体培养基中连传5代再接种于固体培养基中,仍可见霉形体典型菌落(油煎蛋菌落),经培养,排除了细菌的L型。选取来自5只鸡(分离率者)体内典型菌落各1个,作为菌株,命名为SY1、SY2、SY3、SY4、SY5. 3.2 形态观察 姬姆萨染色后光镜下可见菌体大多呈球点状,有的排列成链球状,菌体被染成紫色。

← 3.3 分离物生化特性试验结果 见表2. 从表2结果可以看出,SY1、SY2、SY4、SY5初步定为鸡败血霉形体。

← 3.4 霉形体的血清学试验结果 3.4.1 霉形体的平板凝集试验结果 本次实验共分离到5个霉形体菌株,经生化试验已经确定SY3不是鸡败血霉形体菌株,故只对SY1、SY2、SY4、SY5进行血清学平板凝集、经试管凝集、血凝抑制、生长抑制试验,结果表明SY1、SY2、SY4、SY5株进一步确认为鸡败血霉形体。 3.4.1 霉形体的平板凝集试验结果 在血清凝集反应中,MG抗血清能使分离株SY1、SY2、SY4、SY5发生凝集,2分钟内形成明显的粗大颗粒,而SY3未见反应。

← 3.4.2 霉形体的试管凝集试验结果 见表3.

← 3.4.3 霉形体的红细胞凝集抑制试验(HI)结果 见表4.

← 3.4.4 生长抑制试验结果 37ºC培养48h后,测定各分离株抑菌环直径大小如下,见表5.

← 3.5 霉形体的药敏试验结果 本试验所用的11种药敏片对鸡败血霉形体SY1、SY2、SY4、SY5菌株的作用结果,详见表6. 由表6可知,4个霉形体菌株对土霉素、四环素、链霉素、氯林可霉素、和氯霉素呈高度敏感(抑菌直径大于15mm);对庆大霉素、红霉素和卡那霉素呈中度敏感(抑菌直径为10~15mm)和低度敏感(抑菌直径小于10mm);对青霉素和先锋霉素有抵抗力。

4 讨论 ← 4.1关于鸡败血霉形体的培养 鸡败血霉形体是一种介于病毒和细菌之间的微生物,没有细胞壁,故对青霉素有抵抗力,有三层细胞膜,比较脆弱。45ºC 30分钟或50ºC 15分钟即可将其杀死。37ºC 4天,室温6天或冰箱中32~60天,即失去活力。又因其对营养需要比较苛刻,所以鸡败血霉形体需要一个非常复杂的培养基,其中通常加有10~15%的灭活猪、禽或马血清,几种类型的液体或固体培养基可供禽源霉形体生长,可根据不同用途最终选择而定。鸡败血霉形体可用无细胞培养基,也可接种鸡胚或组织培养物(鸡肾细胞和鸡气管培养物)进行分离。目前,已经研制出多种培养基用于鸡败血霉形体的分离,如Hagflick培养基,FM-4培养基和PPLO培养基等,这一类的培养基一般成分复杂,有多种配方,它们均含有蛋白水解液,浸出液,血清或血清成分及酵母因子,葡萄糖和细菌抑制因子,其中血清提供固醇和脂肪,葡萄糖提供能量,酚红便于观察PH变化,青霉素和醋酸铊控制细菌和霉菌的污染。本次实验使用PPLO培养基为基础进行的分离培养。

← 鸡败血霉形体在液体、半固体和固体培养基中均能生长,以接种前的PH为7.8的液体培养基中,37~38ºC培养最为合适。由于鸡败血霉形体在生长过程中,能够利用培养基中的葡萄糖产酸,接种24~48h后培养基的PH即下降到7以下,培养好的液体培养物只呈轻度浑浊;在半固体培养基上作穿刺培养,鸡败血霉形体首先沿穿刺线呈刷状放射性生长,逐渐延伸到整个培养基,如果将培养液接种到40ºC以下尚未凝固的半固体培养基中并摇匀,则可以在培养基中长出针尖大小散在的灰白色菌落;在固体培养基上,可以长出细小的菌落,老的菌落较大,可以用肉眼观察,一般情况下只有用放大镜或低倍显微镜下观察。

← 在显微镜下可见到边缘光滑、半透明、中间部分致密,外周疏松的行似“煎蛋”的菌落,直径0.2~0.3mm。而且由于临近的菌落容易融合,特征性菌落常沿划线处边嵴出现。该种微生物用姬姆萨、瑞氏染色效果良好,革兰氏染色为弱阴性,发陈旧的瑞氏染色液,4~10ºC过夜,效果更好。在高倍显微镜下,它通常呈球形,直径大小约250~500nm。在电镜下观察,其表现形态也不一致,大多数呈球形,部分呈丝状。 病原体的分离培养是最早应用于诊断鸡败血霉形体感染的方法,但从田间分类鸡败血霉形体非常困难,而且工作量大,耗费时间长,不适合于生产上的快速诊断和监测。

← 4.2 关于生化试验 霉形体的基因组小,生物合成和代谢能力有限,细胞中的主要成分需要由外界摄取,营养需求高。主要的营养成分有:胆固醇和脂肪酸,核酸前体(嘌呤、嘧啶碱基),能量来源(葡萄糖,精氨酸,尿素等)以及DNA、核黄素、血清等生长因子。鸡败血霉形体发酵葡萄糖和麦芽糖,产酸不产气,不发酵乳糖,卫矛醇或水杨甙,很少发酵蔗糖,对半乳糖、果糖、覃糖及甘露醇的发酵结果不定。不水解精氨酸、磷酸酶活性阴性。可以还原四唑氮(变红)和四唑蓝(变蓝)。本实验选择性的进行了用于鉴别霉形体的四唑氮还原试验、NAD需要试验和固醇需要试验,结果证明SY1株、SY2株、SY3株、SY4株、SY5株均为霉形体;并且根据鸡败血霉形体自己的糖发酵特点和不水解精氨酸的特性进行了糖发酵试验和精氨酸水解试验,用于鸡败血霉形体和其它霉形体的鉴别,结果证明SY1株、SY2株、SY4株、SY5株符合鸡败血霉形体的生化特性,判定其为鸡败血霉形体。

← 4.3 关于血清学试验 血清学方法是临床诊断鸡败血霉形体最普遍应用的方法。血清学试验阳性者,结合病例和典型症状,就可以在霉形体分离和鉴定之前做出初步诊断。用于鸡败血霉形体检测的血清学试验很多,但都不同程度地缺乏特异性和敏感性。因此,他们更适合于鸡群普查,而不适合于个体检测。 平板凝集试验(SPA)是一种快速、简便的方法,主要检测血清中的IgM。鸡在感染鸡败血霉形体后,其血清中一周内便可以检测到平板凝集抗体,而血凝抑制抗体出现稍晚一些,一般需要20天才能检测到。平板凝集抗体出现早,持续的时间也长,感染鸡至少280天还能检测到。血凝抑制抗体出现得晚一些,但一般认为,它的持续时间也比前者长。SPA试验能检测IgM,具有结果清楚、易观察、操作简便、快速敏感、重复性好等优点,感染鸡可在感染后7~10天就表现阳性反应,是应用最广泛的群体检测方法之一。而且经种鸡传递的母源抗体也可以通过血清平板凝集试验检测到。

← 虽然具有由于试验条件的差异以及生产抗原方法的不同而导致的判定结果存在明显差异的缺点,但因其快速简便,依然被作为检验方法之一。为了减少假阳性反应的出现,试验时一定要用无污染、没冻结过的新鲜血清,血样不应溶血。而且可以用HI试验证实其特异性。与平板凝集试验相比,试管凝集试验受外界因素影响小,无非特异性反应,结果准确,但操作较复杂繁琐、反应慢、成本高。血凝抑制试验(HI)用于检测血清中的抗体效价和诊断本病病原。测定抗体效价的血凝抑制试验,是目前最可靠的检测鸡败血霉形体的感染的方法,主要检测血清中的IgG,具有很高的特异性。常被用来判断其他方法的检测结果。HI具有特异、准确的优点,可以进一步证实SPA的检测结果,但其敏感性较差,低于平板凝集试验,一般鸡感染3周以后才能检出鸡和火鸡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而且HI抗原多为新鲜制备抗原,其保存要求较严格,即使是―70℃保存的抗原,也存在效价不稳定、非特异性强的问题,同时HI抗原的用量也较大,临诊上使用较少。

← 4.4 关于药敏试验 从本次试验的药敏试验结果(表6)可以看出,本次研究分离菌株普遍对氯霉素、链霉素、氯林可霉素、四环素和土霉素高度敏感,对红霉素和庆大霉素低度敏感。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可能与不同地区的不同鸡场经常使用的抗菌药物的种类、数量不同有关。大型鸡场最好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对霉形体最敏感的药物,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按照高敏纸片的浓度大小计算出家禽的药物用量,对病禽进行防治,也可两种敏感药物联合用药,以避免耐药菌株的产生因为研究报道证实长期使用抗生素可以诱导霉形体产生抗药性。抗药菌株的出现给霉形体病的防治带来了新的困难,也给疫苗污染增加了严重程度。国内鸡霉形体感染比较普遍,不能不令人想到疫苗污染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因此建议有关单位应加强对疫苗中每形体污染的检查,制造疫苗应尽量使用SPF鸡胚,以减少污染来源。

5 结论 ← 5.1 本项研究从沈阳地区两个鸡场中共分离到5株霉形体,命名为SY1株、SY2株、SY3株、SY4株、SY5株,分离率为83.3%. 5.2 这5株霉形体通过培养特性、生化特性和血清学特性鉴定,SY1株、SY2株、SY4株、SY5株为鸡败血霉形体,SY3为鸡霉形体。 5.3 这5株霉形体的形态染色特性、培养特性与血清学特性与《伯杰氏系统细菌手册》(第九版)第一卷中的标准特性一致。 5.4 由本次研究结果来看鸡败血霉形体在沈阳地区有着一定的感染率,所以应该引起大家的重视,建立完善的检测体系并采取综合性的防治措施,减少本病造成的损失,最终达到净化本病的目的。

致 谢 ←  本论文是在潘树德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在进行试验和论文撰写过程中,得到了潘老师耐心的指导和帮助。潘老师严谨的治学风范和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试验过程中还承蒙沈国顺老师和微生物实验室王老师的指导和帮助,在资料的收集整理过程中得到了王超、唐荣明等同学的鼎立帮助,在论文成文过程中感谢计算机中心孙玉丰老师提供上机环境。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同时,在此向所有关心和帮助过我的老师、同学、朋友表示感谢,向参加论文答辩和评阅的各位老师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