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奶业发展形势与有关政策 农业部畜牧业司 王俊勋 2013年5月31日
世界奶业发展概况 1 我国奶业发展形势与特点 2 提 纲 生鲜乳质量安全管理 3 4 奶业发展展望 奶业扶持政策 5
一、世界奶业发展概况 人类食用奶类已有上千年历史 2011年全球人均奶类消费105kg 奶类是人们摄入动物蛋白质重要来源。 3
(一)世界奶业生产和消费情况 1、世界奶类产量 2011年,世界奶类总产量为7.27亿吨,比1995年增长了34.6%。 从品种看,牛奶6.07亿吨,占83.4%;水牛奶0.93亿吨,占12.8%;山羊奶1586万吨,占2.2%;绵羊奶926万吨,占1.3%;骆驼奶226万吨,占0.3%。 7.27 亿吨 7.19 7.0 6.5 5.8 5.4 数据来源:FAO
主要国家奶牛存栏和牛奶产量 牛奶产量(万吨) 奶牛存栏(万头) 美国 8902 920 印度 5250 4490 中国 3693 1230 巴西 3209 2323 俄罗斯 3139 814 水牛奶(万吨) 奶水牛(万头) 印度 6235 3713 巴基斯坦 2296 1186
2、世界乳制品的消费情况(人均占有量) 欧盟 美国 加拿大 阿根廷 日本 韩国 台湾 人均消费 290 275 246 215 59.2 61.7 38.5 (公斤/人)
3、我国奶业在世界奶业中地位 2011年,我国奶类产量3810.7万吨,牛奶产量3656万吨,分别占世界的5.2%和6.1%。2012年,全国牛奶产量3744万吨。 我国奶类产量在2006年上升为世界第三,仅次于印度和美国,之后一直保持。 2011年,我国奶牛存栏1440万头,全球奶牛存栏2.53亿头(不包括奶水牛5900万头),我国约占5.7%。 2012年,世界奶粉产量830万吨,我国奶粉产量136.5万吨,约占世界的16.4%。世界奶粉贸易量为403万吨,我国进口奶粉66.9万吨(其中大包原料粉57.8万吨,婴幼儿配方奶粉9.1万吨),奶粉进口量占世界的16.6%。
(二)奶牛养殖模式 1、规模集约化 2、低成本放牧式 3、农户散养式 8
1.规模集约化 北美和欧洲模式 高单产 高投入 高效益 存栏在减少 单产在增加 质量在提高 9
主要国家奶牛场数和平均规模 国家 牧场数(万个) 平均规模(头) 新西兰 1.17 376 澳大利亚 0.79 220 美国 6 172 加拿大 1.47 71 荷兰 2.23 64 日本 2.44 63 韩国 0.77 59 德国 10.22 40 中国 231(奶农户数)
美国 1961-2010,奶牛存栏下降了47%;单产提高了1.9倍,总产量提高了56%。 下降47% 数据来源:FAO USDA OCED
增加56% 提高1.9倍
加拿大 1961-2011年,50年间奶牛存栏从298.7万头减少到96.6万头,减少了202.1万头,67.6%。奶产量从832.7万吨增加到840万吨,增加7.3万吨,增长0.88%。
澳大利亚 下降49.4% 增加48.7%
二、我国奶业发展形势与特点 1、奶业生产 2、乳制品生产与消费 3、乳制品进口
全国畜产品产量(1990-2012) 2012年,肉、蛋、奶产量分别为8384万吨、2861万吨、3870万吨(行业预计数),分别比1990年增长1.9倍、2.6倍、7.1倍。
2012年,肉蛋奶人均占有量分别为61.9公斤、21.1公斤、 28.6公斤,分别比1990年增长1.5倍、2倍、5.8倍。 肉蛋奶消费(1990-2012) 2012年,肉蛋奶人均占有量分别为61.9公斤、21.1公斤、 28.6公斤,分别比1990年增长1.5倍、2倍、5.8倍。
奶牛存栏量迅速增加 以1990年奶牛存栏为基础,到2001年实现“翻一番”,用了11年时间,到2005年“翻两番”,用了4年时间。2011年底,全国奶牛存栏1440.2万头,比1990年增加了4.6倍。
牛奶产量迅速增加
奶牛单产大幅增加 根据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测算,2011年奶牛单产水平达到5400公斤,比2000年提高了91%。
美国、印度、法国和中国奶产量 1979-1983 过3千万吨 1984-1988 过4千万吨 1989 | 1993 1994 | 1997 1998 2001 2002 2004 2005 2007 2008 2010 1992--2003年 2004--2010年 2000 2003 2006 2007至今
奶业生产集中度 中国奶牛存栏量分布状况 中国牛奶产量分布状况 2011年,13个省奶牛存栏1203万头,占全国的83.5%;牛奶产量3214万吨,占87.9%;奶类产量3331万吨,占87.4%。 奶业生产集中度 头/万公顷 吨/万公顷 中国奶牛存栏量分布状况 中国牛奶产量分布状况 数据来源:2010年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奶牛养殖规模化程度提高 2008年以前, 100头以上奶牛规模养殖比例为11%-15%; 2008年以后,规模化养殖加快推进,2012年100头以上奶牛规模养殖比例为35%,比2008年提高15.5个百分点。 养殖规模 2002 2004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1---4头 44.8% 47.1% 42.8% 41.1% 32.4% 28.2% 26.4% 24.0% 5头以上 55.2% 53.0% 57.2% 58.9% 67.6% 71.8% 73.6% 76.0% 20头以上 25.9% 25.2% 28.8% 31.5% 36.1% 42.4% 46.5% 51.1% 100头以上 11.9% 11.2% 13.1% 15.8% 19.5% 23.1% 30.6% 32.9% 35% 200头以上 8.3% 7.7% 9.3% 12.0% 15.5% 22.9% 26.5% 28.4% 500头以上 5.5% 4.9% 5.6% 7.6% 10.1% 16.0% 19.4% 20.8% 1000头以上 2.9% 2.7% 3.0% 4.0% 10.5% 12.1%
乳制品产量增长 2012年,全国乳制品产量2545.2万吨,同比增加6.6%,比2000年增加了10.7倍。其中,液态奶2146.6万吨,同比增加4.2%;干乳制品398.6万吨,同比22%(其中奶粉136.5万吨,同比减少1.4%)。 数据来源:《 2011年中国奶业统计资料》
乳制品消费较快增长 2012年,城镇居民人均乳制品消费支出额为253.57 元,比2000年增加2.7倍。2011年,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生鲜乳消费量分别为21.34公斤和11.16公斤,分别比2001年增长27.3%和3.3倍。 全国居民奶类消费 (折合生鲜乳) 城镇居民 农村居民 奶粉 鲜乳品 酸奶 折合 生鲜乳 乳制品 2001 7.92 0.50 11.90 1.36 16.76 1.20 2.58 2005 15.59 0.52 17.92 3.23 24.79 2.86 8.66 2010 15.38 0.45 13.98 3.67 20.80 3.55 10.03 2011 16.25 0.53 13.70 21.34 5.16 11.16
乳制品进口快速增长 2012年全国进口乳制品114.6万吨,同比增长26.5% ,比2000年增长4.2倍。其中奶粉57.3万吨,占进口量的50%,是第一大进口乳品。2012年国产奶粉136.5万吨,进口奶粉量相当于国产粉的42.2%。 (万吨)
三、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管 监管机构 乳品监管机构 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 生鲜乳监测机构 农业部乳制品质量监督监测中心 农业、卫生、食药、质检等部门 生鲜乳监测机构 农业部乳制品质量监督监测中心 省级监测中心,参与单位33家
生鲜乳质量安全的法规 食品安全法 乳制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 奶牛养殖 生鲜乳收购 乳制品加工
1、体制机制:强化食品安全监管,处理质量安全突发事件,监管责权统一。 2、机构建设: 2010年2月6日,国务院关于设立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的通知(国发〔2010〕6号)
3、法制建设: 2008年10月9日,温家宝总理签署国务院令第536号,发布《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 2009年2月28日,胡锦涛签署主席令第九号,发布《食品安全法》 各有关部委都出台了相应的部门规章。
4、政策支持: 2008年11月7日,国办发(2008)22号,发布《奶业整顿与振兴规划纲要》。明确了各项扶持奶业发展的政策。
四、奶业发展展望 1、育种: (1)遗传育种三项基础工作:生产性能测定、种公牛后以测定和良种登记,建立了相应的基础数据库。 (2)种公牛站建设:一是抓数量。提高准入门槛,种公牛站从1990年的55个减少到现在的43个,种公牛由不到1000增加到4200多头。种公牛自主培育能力显著增强。二是抓质量。每年进行种公牛质量评定,开展良种登记,提高种公牛遗传品质和改良效果。 (3)制定并实施《中国奶牛群体遗传改良计划(2008-2020)》。到2020年中国荷斯坦牛品种登记工作覆盖到全国,奶牛生产性能测定规模不断扩大,全国青年公牛联合后裔测定稳步推进,优秀种公牛冷冻精液全面普及和推广,奶业优势区域成母牛年平均产奶量达7000公斤,其他地区奶牛每个世代的单产提高500公斤,奶牛遗传改良技术逐步与国际接轨,奠定奶业发展的优良种源基础。
2、饲养管理 (1)饲草料:青贮技术、优质苜蓿 (2)TMR饲喂、机械挤奶 (3)修蹄、犊牛岛、乳房炎防治 (4)规模养殖:养殖小区和牧场
3、奶牛生产技术推广和人员培训 畜牧技术推广机构: 奶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负责制, 形成 首席专家、岗位专家和试验站的架构。 行业协会:中国奶业协会
五、奶业发展支持政策 1、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场)建设 支持奶牛养殖小区(场)改扩建,对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挤奶贮奶设施建设、粪污处理、检测仪器购置等给予投资补助。 2008--2012年共投入22亿元,累计补助3002个奶牛养殖场(小区)。 2012年,100头以上规模比例为35%,较2008年的19.5%增长15.5个百分点。 2013年项目增至10亿元。
2、奶牛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 在全国奶牛优势区域中,选择合格奶牛规模场(小区),通过创建活动的示范带动,提高奶牛养殖水平,引导奶农生产方式转变。 2010年5月启动全国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创建奶牛标准化示范场(小区)482个。
3、奶站机械设备购置补贴 自2009年起,对奶站设备购置(挤奶机、储奶罐和运输奶罐)进行补贴。 补贴比例总体上为购机金额的30%,单个机械补贴不超过12万元。 2009-212年,中央财政投入5.56 亿元,补贴挤奶机15647 台,补贴贮奶罐和冷藏罐 6484 台。
4、奶牛良种补贴 2005-2012年,奶牛良种补贴资金,共计14.95亿元,改良奶牛5176.5万头(次)。全国奶牛平均单产从4吨提高到5.4吨,提高了35%。 2005年,国家在黑龙江、内蒙古、河北和山西4省区开展试点。2008年推广至全国31个省(区、市),实现了荷斯坦奶牛的全覆盖。
5、奶牛生产性能测定补贴 2008-2012年共投入1亿元,累计测定奶牛178.6万头(次)。 2008-2012年,有560个奶牛场持续参加生产性能测定,数据显示,参测奶牛日均产奶量由22.14千克增加到24.83千克,乳蛋白率由3.26%增加到3.28%,体细胞数由66.1万减低到42.1万个/毫升。
6、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 2012-2015年,农业部和财政部实施“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中央财政每年安排5.25亿元,对生产优质苜蓿予以扶持。 2012年,在苜蓿优势产区和奶牛主产区,重点在东北、华北、西北3大区域。2012年,在河北、天津、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陕西、甘肃、宁夏、新疆等10个省(区、市)扶持建设50万亩高产优质苜蓿示范片区。 金皇后 阿尔冈金
2017/4/8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