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界因素对细菌的影响 病原生物学教研室.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主讲:刘小明 猪场常用消毒药的使用 猪生产教案 防腐消毒药的作用机理  使菌体蛋白凝固或变性  改变菌体胞浆膜的通透性  毒害或干扰细菌生命必需的酶系统 防腐消毒药的种类很多,其抗菌作用机理也 不相同,目前认为主要有下列三种:
Advertisements

手工加工全框眼镜技术 前调整确定加工基准制作模板割边 磨边磨安全角 (抛光) 装配 后调整检测.
融资融券业务的保证金与保证金比例 光大证券 · 信用业务管理总部 2015 年 12 月 ★融资融券业务投资者教育活动材料★
道家養生保健長壽藥膳 藥膳應用原則: 天人相應,道法自然 藥膳有兩個職能: 一是保健增壽,一是治療疾病。 ◎ 黃蕙棻.
第二节 脉搏的评估及异 常时的护理. 教学目标  1 、解释有关名词  2 、说出脉搏、呼吸的正常值  3 、叙述脉搏、呼吸的测量方法;识别脉搏、 呼吸的异常变化  4 、叙述测量脉搏、呼吸的注意事项  5 、正确记录脉搏、呼吸,做到认真负责,实 事求是。
第三章 消毒与灭菌 教学目的: 掌握常见消毒药品;熟练掌握消毒、灭 菌技术; 教学重点: 消毒、灭菌技术.
船舶精通急救课程之 第五章消毒与灭菌.
抗菌药物概论Introduction to antibacterial drugs
项目四、腻子的施工  一、准备工作  二、安全与卫生  三、板件表面的处理  四、准备腻子  五、刮腻子  六、腻子的干燥  七、腻子的打磨  结束.
第四章 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
第三十六章 抗菌药物概论 [概述] 1. 抗病原微生物药:指对病原微生物具有抑制或杀灭作用,用于防治感染性疾病的一类化疗药物。包括抗生素和人工合成抗菌药。 研究内容:药物、病原体、宿主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包括①药物对病原体的抗菌作用、机制及毒副作用;②耐药性产生及其机制;③宿主对药物的药动学过程。
第3章 消毒、灭菌与兽医微生物 实验室的生物安全
冷 热 疗 法.
個人理財規劃 第八章 投資規劃.
保育员工作职责.
开天门 梅州市中医医院 郑雪辉.
小儿斜颈的诊断与治疗.
Part 1 微生物的生长 Part 2 环境条件对微生物的影响 Part 3 微生物的控制.
抗菌药物概论 牡丹江医学院药理教研室.
第二节 细菌的生理 细菌的代谢特点: 细菌的代谢活动十分活跃且多样化, 细菌生长速度极为迅速。.
中式面点技艺 长春市商业职业技术学校 王成贵 中式面点技艺 长春市商业职业技术学校 授课教师: 王 成 贵.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第二节 清洁、消毒和灭菌.
消防安全知识讲座 ---校园防火与逃生 保卫科.
实验三 外界因素对细菌的影响 第三周.
微生物实验F 外界因素对细菌的影响 常见病原性球菌检查程序.
三种中国南海红树林内生真菌 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
消毒灭菌.
第七章 微生物的生长与控制.
任务二 常用的防腐消毒药 防腐消毒药.
Chap5 微生物的生长与控制 §2 对微生物的控制 常用概念 物理方法 化学方法 §1 微生物的生长 群体生长规律 培养方法 测定方法.
第四十四章  抗真菌药及抗病毒药 Antifungal and antiviral drugs 制作:田汉文.
第三章 儿童少年、女子及 中老年的体育卫生 第一节 儿童少年的体育卫生
繪本變作有聲書.
第七章 细菌耐药性检测 第一节 临床常用抗菌药物 第二节 抗菌药物体外敏感性试验 第三节 细菌耐药性与产生机制 第四节 细菌耐药性检测方法
学生学业水平诊断与提升策略探究 平阳中学 周秀丽.
方舟® 氧氟沙星胶囊 ——产品介绍 陕西方舟制药有限公司.
征服火灾是全社会的事业,它需要科技的进步,需要消防监督,也需要消防科学知识的普及和提高。通过各类的消防安全培训,从而使人们更好的掌握消防常识和了解消防法规,提高消防安全意识,提高自防自救能力,使我们的生产和生活远离火灾的侵袭。
欢迎您.
消 毒 控 制 技 术 襄 阳 市 疾 控 中 心 张 延 斌 2010年12月9日.
接种技术与环境的消毒 主讲:XXXXX 平菇栽培技术.
细胞工程 Cell Engineering 细胞工程 细胞工程 细胞工程 细胞工程 细胞工程 细胞工程 Cell Engineering
第20章 日常生活中的生物技术 第二节食品保存 高丽.
足球運動情報蒐集與分析 趙榮瑞 教授.
细菌的耐药性.
第三章 消毒与灭菌 消毒(disinfection) 灭菌(sterilization) 防腐(antisepsis)
講師:賴玉珊 心理師 證照:諮商心理師(諮心字第001495號) 學歷:國立台南大學諮商與輔導研究所 畢 現任:長榮大學諮商中心專任心理師
二、汽化和液化.
第二十七章 抗菌药概论 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机能学教研室.
复习: 一、细胞膜的成分 1、脂质 2、蛋白质 3、糖类 二、生物膜的功能: 1、界膜 2、控制物质的进出 3、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
香菸、酒、檳榔的危害 蘇材龍 葉修銘 陳建宏 江嘉祥 吳嘉駿
第三十三章 抗菌药物概论.
第六章 细菌的耐药性 Bacterial drug resistance
第1节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人体的组织细胞每时每刻都需要营养物质和氧,并不断产生二氧化碳、尿素等废物。这些物质在人体内运输主要依靠 系统。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由 、 和 组成。 血液循环 血管 心脏 血液.
餐飲實務操作之衛生安全 君悅大飯店 食品安全顧問 謝佑良.
第三十四章 抗病原微生物药物概论 [概述] 1. 抗病原微生物药:指对病原微生物具有抑制或杀灭作用,用于防治感染性疾病的一类化疗药物。包括抗生素和人工合成抗菌药。 2. 病原微生物:细菌、螺旋体、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真菌、病毒等 。
第3节 以水为主要传热介质 的烹调方法.
第三章 消毒与灭菌.
第一章 汽车的解体与清洗 第一节 汽车解体工艺 一、零件的拆卸原则 1、拆卸前应熟悉被拆总成的结构
抗菌药物概论 Consideration of Antimicrobial agent
抗生素的作用机理.
Cleaning Disinfection Sterilization
超越自然还是带来毁灭 “人造生命”令全世界不安
評分標準.
四、胞液中NADH的氧化 1. -磷酸甘油穿梭作用: 存在脑和骨骼中.
抗微生物药物概论 Hu Weiwei (General considerations of antimicrobial agents)
LOGO 第三十二章 抗菌药物概述.
STEP 2 风险题 STEP.
第四节 病源菌的耐药性问题 一、病源菌耐药性的现状
化学治疗药物 Pharmacology.
病理生理学教研室 细胞信号通路检测(一) 总蛋白提取.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外界因素对细菌的影响 病原生物学教研室

消毒:指杀死病原微生物,但不包括芽胞。 灭菌:是指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包括 繁殖体和芽胞。 无菌:物品中没有活的微生物存在。   消毒与灭菌 消毒:指杀死病原微生物,但不包括芽胞。 灭菌:是指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包括 繁殖体和芽胞。 无菌:物品中没有活的微生物存在。 防腐:是指防止或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 消毒剂:高浓度 防腐剂:低浓度

消毒、灭菌的方法一般可分为: 热力灭菌法 辐射杀菌法 物理学方法 滤过除菌法 超声波杀菌法 干燥和低温抑菌法等 化学方法

一 物理消毒灭菌法 分类:干热灭菌法 湿热灭菌法 1 干热灭菌法 A 焚烧: B 烧灼: C 干烤:160°~180℃,2h 一 物理消毒灭菌法 (一) 热力灭菌法 分类:干热灭菌法 湿热灭菌法  1 干热灭菌法 A 焚烧: B 烧灼: C 干烤:160°~180℃,2h D 红外线灭菌:

2.湿热灭菌法 100℃,15-30min,37℃过夜(3次) E 高压蒸气灭菌法: 15磅(121.3℃),15-30min  2.湿热灭菌法 A 巴氏消毒法: 61.1-62.8℃,30 min 71.7℃,15-30sec B 煮沸消毒法: 100℃,5min -10min C 流通蒸气消毒法: 100℃,15-30min D 间歇蒸汽灭菌法: 100℃,15-30min,37℃过夜(3次) E 高压蒸气灭菌法: 15磅(121.3℃),15-30min

湿热与干热灭菌效果的比较 热型 温度(℃)时间 布层内的温度(℃)灭菌效果 (h) 20层 40层 100层 热型 温度(℃)时间 布层内的温度(℃)灭菌效果 (h) 20层 40层 100层 湿热 90-105.3 3 101 101 101.5 完 全 干热 130-140 4 86 72 70.5 不 完 全

湿热比干热灭菌好的原因: 凝固变性 成水释放潜热,迅速提高被灭菌物 体的温度 1 细菌蛋白质在有水的情况下易于 2 湿热穿透力强 3 湿热蒸气有潜热存在,水蒸气凝固 成水释放潜热,迅速提高被灭菌物 体的温度

(二)光线与射线的消毒作用 机理:损坏DNA构型->细菌死亡或变异 特点:穿透力弱 机制:干扰DNA的合成;破坏细胞膜;  1 日光与紫外线  机理:损坏DNA构型->细菌死亡或变异 特点:穿透力弱 2 电离辐射:包括X射线和γ射线 机制:干扰DNA的合成;破坏细胞膜; 产生过氧化氢等 特点:穿透力强,不升高温度

主要用于粉碎细胞,提取细胞组分或制备抗原等 (三)滤过除菌法 用滤菌器除去液体及空气中的细菌 用于不耐热的血清、毒素、抗生素 (四)超声波的消毒作用 可裂解细菌,尤其对G+更敏感 主要用于粉碎细胞,提取细胞组分或制备抗原等

二 化学消毒灭菌法: 机制: ① 使菌体蛋白质变性或凝固 ② 破坏或改变蛋白质与核酸功能基团 ③ 改变细胞壁的通透性

消毒剂的主要种类、浓度及用途 作用:菌体蛋白凝固;损伤细胞膜; 灭活酶类 浓度:石炭酸为3%- 5%、来苏儿为2% 1 酚类: 作用:菌体蛋白凝固;损伤细胞膜; 灭活酶类 浓度:石炭酸为3%- 5%、来苏儿为2% 用途:地面、器具表面和皮肤的消毒 2 醇类 : 作用机制:使菌体蛋白变性与凝固; 干扰细菌代谢 浓度:乙醇70%-75% 用途:用于皮肤的消毒和体温计等的 浸泡

3 重金属盐类: 使细菌发生变性和沉淀;酶活性丧失 (1)2%红汞:皮肤、粘膜和小创伤 (2)0.05-0.01%升汞:非金属器皿 4 氧化剂: 氧化作用;使蛋白质变性 (1)0.1%高锰酸钾:皮肤、尿道、水果 (2)3%过氧化氢:创伤、皮肤粘膜 (3)2%-2.5%碘酒:皮肤消毒 (4)0.2ppm-0.5ppm氯:饮水和游泳池 (5)10%-20%漂白粉:地面、厕所等

损伤细胞膜;灭活氧化酶等酶的活性;蛋白质沉淀 5 表面活性剂: 损伤细胞膜;灭活氧化酶等酶的活性;蛋白质沉淀 (1)0.05%-0.1%新洁尔灭:皮肤粘膜、手术器械 (2) 0.05%-0.1%杜灭芬:伤口冲洗,金属器械、塑料、橡皮类 6 烷化剂: 使菌体蛋白和核酸的烷基化 (1)10%甲醛:物品表面、空气 (2)2%戊二醛: 精密仪器、内窥镜等 缺点:有一定的毒性

1 病人的排泄物:等量的20%漂白粉、5%石炭酸或2%来苏儿、搅拌均匀,作用2小时 二 消毒剂的应用 1 病人的排泄物:等量的20%漂白粉、5%石炭酸或2%来苏儿、搅拌均匀,作用2小时 2 皮肤:2.5%碘酒、70%酒精、2%红汞 3 粘膜:1%硝酸银、3%过氧化氢、0.1% 高锰酸钾等 4 饮水: 氯气、漂白粉 5 厕所:生石灰 6 空气:甲醛熏蒸 7 手:2%来苏儿、2%碘酊、70%酒精

影响消毒灭菌的因素 消毒剂的性质、浓度与作用时间 微生物的种类与数量 温度 酸碱度 有机物

一、药物种类及作用机制 (一)抗菌药物的种类 抗菌药物的作用与细菌的耐 药性 一、药物种类及作用机制 (一)抗菌药物的种类 1 β-内酰胺类: 2 大环内酯类: 3 氨基糖苷类: 4 四环素类: 5 人工合成的抗菌药: 6 其他:

1 影响细胞壁的合成 2 影响细胞膜的功能 3 影响蛋白质的合成 4 影响核酸的代谢 (二)抗菌药物作用的机制 1 影响细胞壁的合成 2 影响细胞膜的功能 3 影响蛋白质的合成 4 影响核酸的代谢

二 细菌的耐药性 程度以该药对微生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表示。治疗浓度大于MIC为敏感,反之则为耐药。 (一)细菌产生的耐药性机制 1 产生灭活抗菌药物的钝化酶 2 细菌改变了药物作用的靶部位 3 胞膜通透性改变

(二)耐药性的基因控制 1 基因突变导致耐药性的产生 特点:在染色体;单一耐药;稳定 1 基因突变导致耐药性的产生 特点:在染色体;单一耐药;稳定 2 R质粒决定的耐药性 特点:可从宿主菌检出R质粒;多重耐药; 不稳定;可经接合转移 3 转座子的耐药基因 染色体-染色体,染色体-质粒, 质粒-质粒

(三)抗菌药物的使用与细菌的耐药 性的关系 无直接关系,抗菌药物只起到一种选择和扩大耐药菌株的作用 (三)抗菌药物的使用与细菌的耐药 性的关系 无直接关系,抗菌药物只起到一种选择和扩大耐药菌株的作用

三 控制耐药性的策略 1 研究不受耐药机制作用的新型药物 2 根据药敏试验选择敏感药物 3 抗菌药物的“轮休” 4 R质粒消除剂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