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二十七章 抗菌药概论 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机能学教研室.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二十七章 抗菌药概论 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机能学教研室."—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二十七章 抗菌药概论 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机能学教研室

2 化学治疗药:用于体内抗微生物、抗寄生虫、抗肿瘤细胞的药物,简称化疗药。
抗微生物药: 能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的药物 抗 菌 药 抗 生 素 人工合成抗菌药 抗真菌药 抗病毒药 化学治疗药:用于体内抗微生物、抗寄生虫、抗肿瘤细胞的药物,简称化疗药。

3 机体、药物、病原体三者之间的关系 机体 病原体 药物 药动学 致病力 防治和不良反应 抑制或杀灭 耐药性

4 第一节 常用术语 1.抗生素(antibiotics)
是某些生物(如真菌、放线菌、细菌等)在代谢过程中产 生的,具有抑制或杀灭其它微生物作用的化学物质。 天 然 品:直接从微生物培养液中提取的 半合成品:保留主核,人工改变其侧链后所得的抗生素 2.抗菌谱:指药物的抗菌范围,临床选药的基础。 窄谱抗菌药,如异烟肼 广谱抗菌药,如四环素类抗生素

5 3.抗菌活性 指抗菌药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的能力。 最低抑菌浓度(MIC):能够抑制培养基内细菌生长 的最低浓度 最低杀菌浓度(MBC):能够杀灭培养基内细菌的 的最低浓度 4、抑菌药和杀菌药 抑菌药:能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的药物 杀菌药:不仅能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且具有杀灭作 用

6 5.化疗指数(chemotherapeutic index,CI)
CI(TI)= LD50/ ED50或LD5/ ED95 通常化疗指数愈大,毒性愈小,临床应用价值愈高。 但化疗指数高的抗菌药物并非绝对安全,如化疗指数较大、 毒性较小的青霉素,仍有发生过敏性休克的危险。 6.抗生素后效应(post antibiotic effect,PAE) 是指撤药后,血药浓度低于最低抑菌浓度或被消除之后,仍然存在的抗微生物效应。 后效应长的药物,给药时间可延长,且疗效不减。

7 第二节 抗菌药作用机制 抗菌药主要是通过干扰病原体的生化代谢过程,从而影响其结构与功能,致使其失去生长繁殖的能力,呈现抑菌和杀菌作用。

8 细菌结构与抗菌药作用部位示意图

9 1. 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万古霉素类 2.影响细菌胞浆膜的通透性 多粘菌素、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咪脞类抗真菌药等 3.抑制菌体蛋白质合成 氨基甙类 、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氯霉素、林可霉素类等 4. 影响细菌核酸代谢 氟喹诺酮类、齐多夫定、更昔洛韦等 5.影响细菌叶酸代谢 磺胺类、甲氧苄啶

10 第三节 细菌耐药性 耐药性(resistance): 耐药性产生的机制:
第三节 细菌耐药性 耐药性(resistance): 又称抗药性,是指病原体与药物反复接触后,病原体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降低甚至消失的现象。 耐药性产生的机制: ①产生灭活酶 ②降低细菌胞浆膜的通透性 ③细菌改变药物作用的靶位蛋白 ④细菌改变自身代谢途径

11 第四节 抗菌药的合理应用 (一)根据适应证选药 (二)治疗方案个体化 (三)尽量避免局部用药 (四)控制预防用药 (五)联合用药
第四节 抗菌药的合理应用 临床必须正确选用抗菌药物,使患者冒最小的风险,获得最大的治疗效益。 (一)根据适应证选药 (二)治疗方案个体化 (三)尽量避免局部用药 (四)控制预防用药 (五)联合用药 (六)防止二重感染 (七)制定适宜的用药方案 (八)树立综合治疗观念

12 预防应用仅限于临床实践证明确实有效的少数情况:
1、预防肠道手术后的多种需、厌氧菌感染 2、复杂的外伤需行截肢术时,可用青霉素防止气性坏疽的 发生 3、青霉素或氨苄西林可用于一些心脏病患者进行口腔、尿 路、心脏手术之前 4、苄星青霉素或普鲁卡因青霉素常用于防止风湿热发作 5、接触过流脑、结核病、白喉患者而又无免疫力者可采用 相应药物预防接触性感染。对不明原因的发热或病毒性 感染,一般不宜应用抗菌药。

13 1、联合用药的目的 提高疗效,降低毒性反应, 延迟或减少耐药性 的发生 2、联合用药的效果 抗菌药按其作用性质可分为四类 各类药物联合应用的效果主要为五种

14 ②Ⅱ类:静止期杀菌药,如氨基糖苷类、多粘菌素类; ③Ⅲ类:速效抑菌药,如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氯霉素; ④Ⅳ类:慢效抑菌药,如磺胺类。
①Ⅰ类:繁殖期杀菌药,如青霉素类、 头孢菌素 类; ②Ⅱ类:静止期杀菌药,如氨基糖苷类、多粘菌素类; ③Ⅲ类:速效抑菌药,如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氯霉素; ④Ⅳ类:慢效抑菌药,如磺胺类。

15 (1)Ⅰ+Ⅱ: 增强作用 (2) Ⅲ+Ⅳ: 相加作用 (3)Ⅰ+Ⅲ: 拮抗作用,不宜联用 (4)Ⅱ+Ⅲ: 增强或相加,不产生拮抗。 (5)Ⅰ+Ⅳ: 各自发挥作用,无相关作用 联合用药一般应限于二种联合,最多不宜超过三种抗菌药。联合应用时, 各药应尽可能分开使用,以免相互产生理化性配伍禁忌。

16 3、联合用药的指征 (1)病因未明的严重感染 (2)单一抗菌药物不易控制的混合感染或严重感染, 如肠球菌所致的心内膜炎。
(3)抗菌药物不易渗入部位的感染,如脑膜炎。 (4)长期应用细菌易产生耐药性的慢性感染,如结核病。 (5)为增强疗效或减少不良反应的必要联合等。

17 思考题 1、抗菌药与杀菌药有何不同? 2、何谓抗生素后效应?其对抗生素的作用持续 时间有何影响? 3、细菌产生耐药性的机制如何?
4、理想的化学治疗药物有哪些基本要求?


Download ppt "第二十七章 抗菌药概论 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机能学教研室."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