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难与应对 ——古诗鉴赏教学指导例说 莆田市教师进修学院 肖潮声 福建省2016届高三毕业班语文学科研讨会议资料之十二 2015-11-27 莆田五中 困难与应对 ——古诗鉴赏教学指导例说 莆田市教师进修学院 肖潮声
先解决认识问题,再解决实践问题
应对全国卷古诗阅读题,首要任务是—— 读懂
面临的困难: 一、学生层面 不能准确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 不能结合诗歌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归根到底是“读不懂”
二、教师层面 1.短期内提高学生的读诗能力相当困难 2.认为全国卷的答案太笼统,评分时不好采点
分析: 考生要在读懂、理解的基础上,揣摩使用的语言、修辞手法,品味表达的思想感情,体悟诗中的意象和营造的意境,并从整体上对诗歌进行鉴赏。 ——赵静宇、张开《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试题现存问题分析》
其实一直都在 “先读懂,再赏析,后答题。”读懂、理解是完成诗歌鉴赏试题的基础,不是现在才提出的,这个要求一直都有,我们也认同,只是福建卷分值少,被我们有意无意淡化了,现在,分值翻番,这个问题就凸显出来。
一个建议:古诗教学应像作文教学提倡下水作文 读诗应从诗本身出发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往往会出现一个问题。教师读诗不从诗本身出发,而是从资料出发;面对古诗鉴赏试题会先看答案再读诗。 一个建议:古诗教学应像作文教学提倡下水作文 那样,教师在进行古代诗歌教学前,先自己读两遍 诗(词),再去查看资料;选题、析题前先做题再 查看答案。
全国卷的设题与答案组织和福建卷有所不同。 设题有所侧重: 例(2013年福建卷) 送何遁山人归蜀 【宋】梅尧臣 春风入树绿,童稚望柴扉。 远壑杜鹃①响,前山蜀客归。 到家逢社燕,下马浣征衣。 终日自临水,应知已息机②。 (1)请简要分析首句中“绿”字的妙处。(2分) (2)三、四两联是怎样借助想象之景来抒发情感的,请简要赏析。(4分) (2014年全国新课标乙卷) 阮郎归 无名氏① 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小池寒渌欲生漪,雨晴还日西。 帘半卷,燕双归。讳愁无奈眉②。翻身整顿着残棋,沉吟应劫迟③。 (1)词上半阕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5分) (2)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6分) 显然,全国卷更强调结合诗的具体内容加以分析,对诗的理解要求更高。
析时要求紧紧围绕具体诗句展开。 答案组织有所不同: (2013年福建卷) (1)请简要分析首句中“绿”字的妙处。(2分) 【要点】“绿”字写出了春风吹绿林木的动态,表现了春风的活力,显示了春天的生机,增强了诗的韵味 (2)三、四两联是怎样借助想象之景来抒发情感的,请简要赏析。(4分) 【要点】颈联想象友人喜逢家乡的燕子,一洗征尘,表现出归家时轻松愉悦的心情。尾联进一步设想友人归家后悠闲自在的生活,寄托了对友人真诚的祝福,也暗含着诗人对超脱世俗的自由生活的向往。 (2014年全国新课标乙卷)(1)词上半阕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 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5分) 答:奠定了词的情感基调。春风吹雨,残红满地,词一开始就给人以掩抑低回之 感;接下来写风雨虽停,红日却已西沉,凄凉的氛围非但没有解除,反而又被抹 上了一层暗淡的暮色。 (2)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6分) 答: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思绪纷乱、无法排遣的愁情。是通过人物自身的动 作来表现的。回身整理残棋并想续下,借以转移愁情,可又因心事重重,以致犹 豫不决,落子迟缓。 显然,全国卷的“分析” (阐述)更侧重考查对诗的 “理解”,分 析时要求紧紧围绕具体诗句展开。
应对: 一、一线教师也要读一些相关理论书籍或文章。 阅读语文教育专家的论著、国家卷命题专家的文章,反复 研究《考试说明》《试题分析》,关注PISA考试(国际学生评 价项目)。准确把握全国卷命题理念及命题意图。 二、重视对古代诗歌的整体阅读、理解,尽量每天一首。勿停 留在类化教学上反复纠缠。 三、借用文言语法读懂古代诗歌,固然不够科学,但可以应急。 古诗含蓄、凝练,表达曲折、俭省,或引而不发,或欲说 还休,须细细体味,故古诗若直白翻译,诗味全毁。但眼下时 间紧迫,等不得慢工出细活。古诗的载体是古代汉语,借用文 言语法跨越阅读障碍,未尝不可。在此基础上,完成语言重组, 还原画面,整体把握,先大致读懂。在第二步精细阅读时,体 悟意象、意境,赏析诗技,才真正有效果。 四、在第二轮或最后冲刺阶段,重视“根据试卷上现有信息”阅 读、理解诗歌的强化训练。 五、适当关注一下“初高中衔接”“比较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