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群落的动态 生物群落的动态(dynamics)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即群落的内部动态(包括季节变化与年际间变化)、群落的演替和地球上生物群落的进化。 一、生物群落的内部动态 1,波动(fluctuation) 群落的波动多数是由群落所在地区气候条件的不规则变动引起的,其特点是群落区系成分的相对稳定性,群落数量特征变化的不定性以及变化的可逆性。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2 和 5 的倍数的特征 运动热身 怎样找一个数的倍数? 从小到大写出 2 的倍数( 10 个): 写出 5 的倍数( 6 个) 2 , 4 , 6 , 8 , 10 , 12 , 14 , 16 , 18 , 20 5 , 10 , 15 , 20 , 25 , 30.
Advertisements

一、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及其解法 二、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的简单应用 三、 小结及作业 §6.2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
第五节 函数的微分 一、微分的定义 二、微分的几何意义 三、基本初等函数的微分公式与微分运算 法则 四、微分形式不变性 五、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六、小结.
2.8 函数的微分 1 微分的定义 2 微分的几何意义 3 微分公式与微分运算法则 4 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2.5 函数的微分 一、问题的提出 二、微分的定义 三、可微的条件 四、微分的几何意义 五、微分的求法 六、小结.
第十二章 生态演替 Succession 内容 演替的概念 森林植物群落的形成过程 演替原因、演替模式、演替速度 演替顶极的概念及理论
第三节 群落的结构 ks5u精品课件.
第三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
§3.4 空间直线的方程.
3.4 空间直线的方程.
《解析几何》 乐山师范学院 0 引言 §1 二次曲线与直线的相关位置.
第五章 二次型. 第五章 二次型 知识点1---二次型及其矩阵表示 二次型的基本概念 1. 线性变换与合同矩阵 2.
22.3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 探究1:有一人患了流感,经过两轮传染后共有121人患了流感,每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人传染了几个人? 吉水三中王鹏.
郑庆寰 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金融系 密西根大学中国信息研究中心 2015年2月20日
丰富的图形世界(2).
植物生态学 Plant Ecology 生命科学学院.
10 群落的分类与排序 10.1群落分类 10.2 群落排序 小结 主要概念 思考题 群落分类的两种观点
第四章 群落生态学.
1、环境中直接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做 。它可以分为 和 两类 。
物流战略方案类型 (1)按服务项目划分 准时货运集散战略、快速货运集散战略、整车货运集散战略、成组货运集散战略、专项货运集散战略、国际货运集散战略等 (2)按发展方向划分 物流服务导向战略、市场需求导向战略、专业技术导向战略、规模经营导向战略、资源优化导向战略、实时响应导向战略等.
生态系统 I 生物群落 II 功能结构.
阶段评估检测(一) 阶段评估检测(二) 阶段评估检测(三) 阶段评估检测(四) 阶段评估检测(五) 阶段评估检测(六)
2-7、函数的微分 教学要求 教学要点.
第三篇 组织工作.
第一章 商品 第一节 价值创造 第二节 价值量 第三节 价值函数及其性质 第四节 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与利己利他经济人假设.
第二章 生物群落.
9 群落的动态 9.1 生物群落的内部动态 9.2 生物群落的演替 小结 主要概念 思考题.
第9章 群落的动态 生物群落(dynamics)的动态包括3方面的内容 群落的内部动态(包括季节变化与年际间变化) 群落的演替
                                                                                                                                                                
第一节 旅游规划的意义和种类 第二节 旅游规划的内容 第三节 旅游规划的编制 第四节 旅游景区规划
强连通分量 无向图 1、任意两顶点连通称该图为连通图 2、否则将其中的极大连通子图称为连通分量 A D C B E 有向图
基于全方位视觉的多人体运动检测跟踪 利用全方位摄像机获取360˚ 的环境信息,在室内对多个人体目标进行实时运动检测。
第一单元 初识C程序与C程序开发平台搭建 ---观其大略
Online job scheduling in Distributed Machine Learning Clusters
§7.4 波的产生 1.机械波(Mechanical wave): 机械振动在介质中传播过程叫机械波。1 2 举例:水波;声波.
整合思维导图的初中英语教学设计 主讲人:卢璐.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比例 比例的意义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生态系统I 生物群落 系统结构破缺与功能强化.
第8章 静电场 图为1930年E.O.劳伦斯制成的世界上第一台回旋加速器.
2.1.2 空间中直线与直线 之间的位置关系.
第三章 辐射 学习单元2 太阳辐射.
宁波市高校慕课联盟课程 与 进行交互 Linux 系统管理.
SOA – Experiment 2: Query Classification Web Service
解决变化问题的自底向上 流程建模方法 严志民 徐玮.
C语言程序设计 主讲教师:陆幼利.
生态系统I 生物群落.
一、驻波的产生 1、现象.
药物的跨膜转运.
WPT MRC. WPT MRC 由题目引出的几个问题 1.做MRC-WPT的多了,与其他文章的区别是什么? 2.Charging Control的手段是什么? 3.Power Reigon是什么东西?
超越自然还是带来毁灭 “人造生命”令全世界不安
第一节 土地利用对生态系统的干扰与生态重建.
成绩是怎么算出来的? 16级第一学期半期考试成绩 班级 姓名 语文 数学 英语 政治 历史 地理 物理 化学 生物 总分 1 张三1 115
相关与回归 非确定关系 在宏观上存在关系,但并未精确到可以用函数关系来表达。青少年身高与年龄,体重与体表面积 非确定关系:
基于高中生物学理性思维培养的实践性课例开发
氧化还原反应.
1.设A和B是集合,证明:A=B当且仅当A∩B=A∪B
多层循环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Dim i As Integer, j As Integer
中国适应气候变化影响风险评估专家研讨会 ACCC Workshop: Climate Change Impact and Risk Assessments 内蒙古 Inner Mongolia.
HULUO Finance and Economics College
Ec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ESA)
Timing & charge yield of Surface and Bulk event
基于列存储的RDF数据管理 朱敏
第三章 从概率分布函数的抽样 (Sampling from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 Functions)
Volterra-Lotka方程 1925年, A. Lotka(美)和V. Volterra(意)给出了第一个两物种间的捕食模型。
本底对汞原子第一激发能测量的影响 钱振宇
第四章 UNIX文件系统.
插入排序的正确性证明 以及各种改进方法.
位似.
《偏微分方程》第一章 绪论 第一章 绪论 1.1.
Sssss.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九章 群落的动态 生物群落的动态(dynamics)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即群落的内部动态(包括季节变化与年际间变化)、群落的演替和地球上生物群落的进化。 一、生物群落的内部动态 1,波动(fluctuation) 群落的波动多数是由群落所在地区气候条件的不规则变动引起的,其特点是群落区系成分的相对稳定性,群落数量特征变化的不定性以及变化的可逆性。 2,波动的类型 不明显波动 摆动性波动 偏途性波动 不同的生物群落具有不同的波动性特点。一般说来,木本植物占优势的群落较草本植物稳定一些;常绿木本群落要比夏绿木本群落稳定一些。在一个群落内部,许多定性特征(如种类组成、种间关系、分层现象等)较定量特征(如密度、盖度、生物量等)稳定一些;成熟的群落较之发育中的群落稳定。

二、生物群落的演替 1,群落演替的概念 植物群落的演替(succession)是指在植物群落发展变化过程中,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一个阶段接着一个阶段,一个群落代替另一个群落的自然演变现象。 原生裸地(primary bare area) 次生裸地(secondary bare area) 原生演替(primary succession) 次生演替(secondary succession) 2,群落的形成条件 迁移(migration) 定居(ecesis) 竞争(competition)

(2)按照引起演替的主导因素划分的演替类型 2,演替的类型 (1)按照演替发生的时间进程可以分为: 快速演替 长期演替 世纪演替 (2)按照引起演替的主导因素划分的演替类型 群落发生演替(群落发生) 内因生态演替或内因动态演替 外因生态演替或外因动态演替 (3)按照基质的性质划分的演替类型 水生基质演替系列 旱生基质演替系列 (4)按群落代谢特征来划分有自养性演替和异养性演替 自养性演替 异养性演替

3,演替系列 (5)我国植物生态学家刘慎谔教授(1959)对演替的划分 时间演替 空间演替 植被类型发生演替 生物群落的演替过程,从植物的定居开始,到形成稳定的植物群 落为止,这个过程叫做演替系列。演替系列中的每一个明显的步骤, 称其为演替阶段或演替时期。 (1)水生演替系列(hydrosere) 自由漂浮植物阶段 沉水植物阶段 浮叶根生植物阶段 直立水生阶段 湿生草本植物阶段 木本植物阶段

4,控制演替的几种主要因素 (2)旱生演替系列( Xerosere) 地衣植物群落阶段 苔藓植物阶段 草本植物群落阶段 灌木群落阶段 乔木群落阶段 4,控制演替的几种主要因素 环境不断变化 植物繁殖体的散布 植物之间直接或间接的相互作用 在群落的种类组成中,新的植物分类单位不断发生。 人类活动的影响

5,演替方向 进展演替(progressive succession) 逆行演替(regressive succession)。 进展演替是指随着演替的进行,生物群落的结构和种 类成分由简单到复杂;群落对环境的利用由不充分到充分 利用;群落生产力由低到逐步增高;群落逐渐发展为中生 化;生物群落对外界环境的改造逐渐强烈。 逆行演替(regressive succession)。 逆行演替的进程则与进展演替相反,它导致生物群落结构简单化;不能充分利用环境;生产力逐渐下降;不能充分利用地面;群落旱生化;对外界环境的改造轻微。

六、演替过程的理论模型 在群落演替研究过程中,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 1,经典的演替观 经典的演替观有两个基本点: 每一演替阶段的群落明显不同于下一阶段的群落; 前一阶段群落中物种的活动促进了下一阶段物种的建立。 不同意经典演替观的证据为: 在对一些自然群落演替研究中并未证实这两个基本点。 许多演替早期物种抑制后来物种的发展。 2,个体论演替观 初始物种组成决定着群落演替后来的优势种 。 当代的演替观强调个体生活史特征,物种对策,以种群为中心,和各种干扰对演替的作用。究竟演替的途径是单向性的,还是多途径的?初始物种组成对后来物种的作用如何?演替的机制如何?这些是当代演替观的活跃领域。

3,Connell和Slatyer的演替模型 促进模型 物种替代是由于先来物种改变了环境条件,使它不利 于自身生存,而促进了后来其他物种的繁荣,因此物种替 代有顺序性、可预测性和具方向性。 抑制模型 Egler认为演替具有很强的异源性,因为任何一个地 点的演替都取决于哪些植物种首先到达那里。植物种的取 代不一定是有序的,每一个种都试图排挤和压制任何新来 的定居者,使演替带有较强的个体性。演替并不一定总是 朝着顶极群落的方向发展,所以演替的详细途径是难以预 测的。 该学说认为演替通常是由个体较小,生长较快,寿命 较短的种发展为个体较大,生长较慢,寿命较长的种。显 然,这种替代过程是种间的,而不是群落间的,因而演替 系列是连续的而不是离散的。

忍耐模型 该模型介于促进模型和抑制模型之间。认为:早期演替物种先锋种的存在并不重要,任何种都可以开始演替。植物替代伴随着环境资源的递减,较能忍受有限资源的物种将会取代其他种。演替就是靠这些种的侵入和原来定居物种的逐渐减少而进行的,主要决定于初始条件。

演替中的先锋物种最先出现,它们具有生长快,种子 产量大,有较高的扩散能力等特点。这类易扩散和移植的 三类模型的共同点是 : 演替中的先锋物种最先出现,它们具有生长快,种子 产量大,有较高的扩散能力等特点。这类易扩散和移植的 物种一般对相互遮荫和根间竞争的环境是不易适应的,所 以在三种模型中,早期进入物种都是比较易于被挤掉的。 上述三种模型的区别表明 重要的是演替的机制,即物种替代的机制,是促进? 抑制?还是现存物种对替代影响不大?而演替机制决定 于物种间的竞争能力。 除上述三种模型外,还有以下几种演替模型: 1,适应对策演替理论(Adapting strategy theory) R—对策种,适应于临时性资源丰富的环境;C—对策种,生存于资源一直处于丰富状态下的生境中,竞争力强,称为竞争种;S—对策种,适用于资源贫瘠的生境,忍耐恶劣环境的能力强,叫做耐胁迫种。Grime(1988)提出,R—C—S对策模型反映了某一地点某一时刻存在的植被是胁迫强度、干扰和竞争之间平衡的结果。该学说认为,次生演替过程中的物种对策格局是有规律的,是可以预测的。一般情况下,先锋种为R—对策,演替中期的多为C—对策,而顶级群落中的种则多为S—对策种。

2,资源比率理论(Resource ratio hypothesis) 该理论认为,一个种在限制性资源比率为某一值时表现为强竞 争者,而当限制性资源比率改变时,因为种的竞争能力不同,组成 群落的植物种也随之改变。因此,演替是通过资源的变化而引起竞 争关系变化而实现的。 3,等级演替理论(Hierarchical succession theory) 该理论包含有三个层次; 第一是演替的一般性原因。即裸地的可利用性,物种对裸地利用能力的差异,物种对不同裸地的适应能力; 第二是将以上的基本原因分解为不同的生态过程,比如裸地可利用性决定于干扰的频率和程度,种对裸地的利用能力决定于种的繁殖体生产力、传播能力、萌发和生长能力等; 第三个层次是最详细的机制水平,包括立地——种的因素和行为及其相互作用,这些相互作用是演替的本质。

七、演替顶级学说 演替顶极(climax)是指每一个演替系列都是由先锋阶段开始,经过不同的演替阶段,到达中生状态的最终演替阶段。 1,单元顶极论(monoclimax hypothesis) Clements认为,在任何一个地区内,一般的演替系列的终点决定于该地区的气候性质,主要表现在顶极群落的优势种,能够很好地适应于地区的气候条件,这样的群落称之为气候顶极群落。 在同一气候区内,无论演替初期的条件多么不同,植被总是趋向于减轻极端情况而朝向顶极方向发展,从而使得生境适合于更多的植物生长。 2,多元顶极论(polyclimax theory) 多元顶极论由英国的A.G.Tansley于1954年提出。该学说认为:如果一个群落在某种生境中基本稳定,能自行繁殖并结束它的演替过程,就可看作顶极群落。在一个气候区域内,群落演替的最终结果,不一定都汇集于一个共同的气候顶极终点。

3,顶极-格局假说(climax-pattern hypothesis) 该理论认为,在任何一个区域内,环境因子都是连续不断地变化的。随着环境梯度的变化,各种类型的顶极群落,如气候顶极、土壤顶极、地形顶极、火烧顶极等,不是截然呈离散状态,而是连续变化的,因而形成连续的顶极类型,构成一个顶极群落连续变化的格局。在这个格局中,分布最广泛且通常位于格局中心的顶极群落,叫做优势顶极(prevailing climax),它是最能反 映该地区气候特征的顶极群落,相当于单元顶极论的气候顶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