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二 讲.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2.6 节点电压法. 2.6 节点电压法 目的与要求 1.会对三节点电路用节点电压法分析 2.掌握弥尔曼定理.
Advertisements

第二章(1) 电路基本分析方法 本章内容: 1. 网络图论初步 2. 支路(电流)法 3. 网孔(回路)电流法 4. 节点(改进)电压法.
第2章 电路分析方法 2-1 基本概念 2-2 常用方法 2-3 几个定理 2-4 电路分析 网络、串联、并联、电源
第5章 直流电阻性电路的分析与计算 5.1电阻的串联、并联和混联 5.2电阻的Y形连接与Δ 连接的等效互换 5.3支路电流法
1.9 支路电流法 上节课我们给大家讲了基尔霍夫定律,有了这个基础,再结合我们以前学过的欧姆定律和电阻串并联的特点,复杂电路基本上就可以求解了。当然求解复杂电路的方法很多,我们本节只给大家介绍一种最基本的方法——支路电流法。
第三章 线性网络的一般分析方法 本章重点: 回路电流法 节点电压法.
2017/4/10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 主编 李中发 制作 李中发 2003年7月.
第三章线性电阻电路的一般分析法 3.1 基尔霍夫定律的独立方程 3.2 支路分析法 3.3 节点分析法 3.4 网孔分析法和回路分析法
3.3 节点电压法 一、节点电压法 在具有n个节点的电路(模型)中,可以选其中一个节点作为参考点,其余(n-1)个节点的电位,称为节点电压。
电工基础 ——支路电流法.
第2章 电路的分析方法 2.1 电源两种模型及其等效变换 2.2 基本定律 2.3 支路电流法 2.4 节点电压法 2.5 叠加原理
第二章 电阻电路分析 要求 能够区分简单电路和复杂电路 熟练掌握简单电路的分析方法, 熟悉复杂电路的网络方程分析法.
介休市职业中学 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 项目3 分析直流电路.
第2章 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 2.1 支路电流法 2.2 回路电流法 2.3 节点电位法.
1.8 支路电流法 什么是支路电流法 支路电流法的推导 应用支路电流法的步骤 支路电流法的应用举例.
第四节 节点分析法 一、节点方程及其一般形式 节点分析法:以节点电压为待求量列写方程。 R6 节点数 n = 4 R4 R5 R3 R1
电工电子技术 电子电路教研室.
项目二 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 (时间:6次课,12学时).
第二章 直流电阻性电路的分析 2.1电阻的串联、并联和混联电路 2.2电阻的星形、三角形连接及其等效变换
合肥市职教中心 李劲松.
第二章 电路分析方法 龚淑秋 制作.
第2章 电路分析方法 习题课.
第3章 电阻电路的一般分析 重点 熟练掌握电路方程的列写方法: 支路电流法 回路电流法 节点电压法.
第2章 电路的分析方法 2.1 电阻串并联联接的等效变换 2.2 电阻星型联结与三角型联结的等效变换 2.3 电压源与电流源及其等效变换
电工基础 ——支路电流法.
第二章 直流电路 §2-1 串联电路 §2-2 并联电路 §2-3 混联电路 §2-4 直流电桥 §2-5 基尔霍夫定律 §2-6 叠加原理 §2-7 电压源与电流源的等效变换 §2-8 戴维南定理.
主 编:李 文 王庆良 副主编:孙全江 韦 宇 主 审:于昆伦
支路电流法.
第二章 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和定理(上) 第一节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 第二节 星形电阻联结和三角形联结的等效
第二章 电路的分析方法 2.1 支路电流法 支路电流法是分析电路最基本的方法。这种方法把电路中各支路的电流作为变量,直接应用基尔霍夫的电流定律和电压定律列方程,然后联立求解,得出各支路的电流值。 图示电路有三条支路,设三条支路的电流分别为: 、 、 节点的电流方程 : 节点a: 节点b: 这两个方程不独立,保留一个。
任务二 尔霍夫定律及支路电流法 主讲:XXXXX 电工基础.
2.4 节 点 电 压 法 (Nodal Analysis) 节点法是为了减少方程个数、简便手工计算过程的又一类改进方法。
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 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课程群 傅扬烈 学期 淮海工学院 计算机工程学院 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课程群.
第2章 直流电阻电路的分析计算.
第二章 电路的分析方法.
基本电路理论 第三章 线性定常电阻性网络的一般分析方法 上海交通大学本科学位课程 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2004年7月.
第2章 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 本章重点 首 页 引言 2.1 电路的等效变换 2.2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 2.3
第一章 电路基本分析方法 本章内容: 1. 电路和电路模型 2. 电压电流及其参考方向 3. 电路元件 4. 基尔霍夫定律
习题1.1: 一个四端元件的端子分别标为1、2、3、4。已知U12 =5V,U23 =-3V,U43 =6V。 (1)求U41 ;
第2章 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 本章重点 首 页 引言 2.1 电路的等效变换 2.2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 2.3
第2章 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
1-16 电路如图所示。已知i4=1A,求各元件电压和吸收功率,并校验功率平衡。
3.7叠加定理 回顾:网孔法 = 解的形式:.
3.3 支路法 总共方程数 2 b 1、概述 若电路有 b 条支路,n 个节点 求各支路的电压、电流。共2b个未知数
电路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主讲 申春 吉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计算机电路基础(1) 课程简介.
第二章(2) 电路定理 主要内容: 1. 迭加定理和线性定理 2. 替代定理 3. 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 4. 最大功率传输定理
大 连 水 产 学 院 电工教研室.
第2章 电路的等效变换 第一节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 第二节 电阻的星形连接与三角形连接的等效变换 第三节 两种实际电源模型的等效变换
第二章(2) 电路定理 主要内容: 1. 迭加定理和线性定理 2. 替代定理 3. 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 4. 最大功率传输定理
第二章(2) 电路定理 主要内容: 1. 迭加定理和线性定理 2. 替代定理 3. 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 4. 最大功率传输定理
第2章 电路的分析方法 2.1 电阻串并联联接的等效变换 2.2 电阻星型联结与三角型联结的等效变换 2.3 电压源与电流源及其等效变换
电工电子技术网络课件 (80学时) 西南石油大学电工电子学教研室.
第一章 电路基本分析方法 本章内容: 1. 电路和电路模型 2. 电压电流及其参考方向 3. 电路元件 4. 基尔霍夫定律
第一章 电路基本分析方法 本章内容: 1. 电路和电路模型 2. 电压电流及其参考方向 3. 电路元件 4. 基尔霍夫定律
第一章 电路基本分析方法 本章内容: 1. 电路和电路模型 2. 电压电流及其参考方向 3. 电路元件 4. 基尔霍夫定律
第十七章 第4节 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 wl com.
第二章(1) 电路基本分析方法 本章内容: 1. 网络图论初步 2. 支路(电流)法 3. 网孔(回路)电流法 4. 节点(改进)电压法.
第三章:恒定电流 第4节 串联电路与并联电路.
xt4-1 circuit data 元件 支路 开始 终止 控制 元 件 元 件 类型 编号 结点 结点 支路 数 值 数 值 V R R
第三章 线性网络的一般分析方法 第一节 支路电流法 第二节 网孔电流法 第三节 节点电压法.
1.5电路的线图 回顾: + U1 - I1 - U4 + - U2 + I2 n · I4 I3 + U3 -
回顾: 支路法 若电路有 b 条支路,n 个节点 求各支路的电压、电流。共2b个未知数 可列方程数 KCL: n-1
6-1 求题图6-1所示双口网络的电阻参数和电导参数。
第一章 基尔霍夫定律及电路元件 1 电流、电压及其参考方向 主要电路变量:电流i、电压u、电荷q、磁链ψ。 一、电流
实验一、 基尔霍夫定律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与说明 即 Σi=0 1.验证基尔霍夫定律; 2.加深对参考方向的理解;
电路原理教程 (远程教学课件) 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实验二 基尔霍夫定律 510实验室 韩春玲.
复习: 欧姆定律: 1. 内容: 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 表达式: 3. 变形公式:
2.5.3 功率三角形与功率因数 1.瞬时功率.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 二 讲

跳过

第1章 直流电路 本章教学要求 1. 掌握电路模型的概念,深刻理解电压与电流参考方向的意义; 第1章 直流电路 本章教学要求 1. 掌握电路模型的概念,深刻理解电压与电流参考方向的意义; 2. 理解电路的有载工作、开路与短路状态,理解电功率和额定值的意义; 3. 熟练掌握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 4. 熟练掌握支路电流法; 5. 掌握电压源、电流源的概念及相互转换; 6. 熟练掌握叠加定理和戴维宁定理; 跳过

本次课教学要求 1、掌握电压源、电流源的概念及相互转换,学会运用电压源-电流源互换的方法简化电路分析过程。 2、掌握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学会写节点电流方程; 3、掌握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学会写回路电压方程; 4、掌握用支路电流法求解电路的基本原则。 重点 1、电压源、电流源的概念及相互转换; 2、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和电压定律 难点 运用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列回路电压方程。

1.3 电压源与电流源及其等效变换 一、电压源 I + 电压源是由电动势E or (US)和内阻 R0 串联的电源的电路模型。 - US U 1.3 电压源与电流源及其等效变换 I 一、电压源 R0 + - US U – RL 电压源是由电动势E or (US)和内阻 R0 串联的电源的电路模型。 I U 电压源模型 理想电压源 U0=US 由上图电路可得: U = US – IR0 电压源 若 R0 = 0 O 理想电压源 : U  US 若 R0<< RL ,U  US , 可近似认为是理想电压源。 电压源的外特性

理想电压源(恒压源) I US + _ U 外特性曲线 I U US O RL 特点: (1) 内阻R0 = 0 (2) 输出电压是一定值,恒等于电动势。 对直流电压,有 U  US。 (3) 恒压源中的电流由外电路决定。 例: 设 US= 10 V,接上RL 后,恒压源对外输出电流。 当 RL= 1  时, U = 10 V,I = 10A 当 RL = 10  时, U = 10 V,I = 1A 电压恒定,电 流随负载变化

二、电流源 I 电流源是由电流 IS 和内阻 R0 并联的电源的电路模型。 + R0 U RL IS - U U0=ISR0 电流源模型 理想电流源 U0=ISR0 电流源 由上图电路可得: O IS 电流源的外特性 若 R0 =  理想电流源 : I  IS 若 R0 >>RL ,I  IS ,可近似认为是理想电流源。

设 IS = 10 A,接上RL 后,恒流源对外输出电流。 当 RL= 1  时, I = 10A ,U = 10 V 理想电流源(恒流源) I IS U + _ U RL I O IS 外特性曲线 特点: (1) 内阻R0 =  ; (2) 输出电流是一定值,恒等于电流 IS ; (3) 恒流源两端的电压 U 由外电路决定。 例: 设 IS = 10 A,接上RL 后,恒流源对外输出电流。 当 RL= 1  时, I = 10A ,U = 10 V 当 RL = 10  时, I = 10A ,U = 100V 电流恒定,电压随负载变化。

三、理想源的串联和并联: (1) 串联: a.电压源串连 n个电压源的串联可用一个电压源等效代替,且等效电压源的大小等于n个电压源的代数和。 (1) 串联: a.电压源串连 n个电压源的串联可用一个电压源等效代替,且等效电压源的大小等于n个电压源的代数和。 + – uS1 uS2 uSn 1 2 + – uS 1 2 uS = uS1 + uS2 + ……. + uSn

? iS = iS1 = iS2 = ……… = isn b. 电流源的串联 只有大小相等、方向相同的电流源才允许串联,其等效电流源等于其中任一电流源的电流(大小、方向)。 2 iS 1 iS = iS1 = iS2 = ……… = isn

c. 电压源和电流源的串连 任 一元件与电流源串联对外电路来说,就等效于这个电流源,串联元件对外电路不起作用。 i 1 i 1 + + uS iS 1 2 + – u i iS 1 2 + – u i + uS - 任 一元件与电流源串联对外电路来说,就等效于这个电流源,串联元件对外电路不起作用。

(2) 并联: iS = iS1 + iS2 + ……… + iSn a.电流源的并联: (2) 并联: a.电流源的并联: n个电流源的并联可用一个电流源等效代替,且等效电流源的大小等于n个电流源的代数和。 iS 1 2 iS1 iS2 iSn 1 2 iS = iS1 + iS2 + ……… + iSn

? b. 电压源的并联 uS1 uS2 uSn + – 1 2 uS + – 1 2 只有大小相等、方向相同的电压源才允许并联,其等效电压源等于其中任一电压源的电压(大小、方向)。 uS = uS1 = uS2 = …….. =uSn

c、电压源与电流源并联: iS uS + – 1 2 u i uS + 1 2 – u i 任一电流源与电压源并联对外电路来说,就等效于这个电压源,并联元件对外电路不起作用。

例1: 求下列各电路的等效电源 a + - 2V 5V U b 2 (c)  (b) 5A 3 (a) – 解: + – a b U 本例有“等效”的概念

四、电压源与电流源的等效变换 I RL R0 + – US U 电压源 RL R0 U IS I + – 电流源 由图a: b 由图a: U = US- IR0 由图b: U = ISR0 – IR0 等效变换条件: US = ISR0 结论:

注意事项 ① 电压源和电流源的等效关系只对外电路而言, 对电源内部则是不等效的。 例:当RL=  时,电压源的内阻 R0 中不损耗功率, 而电流源的内阻 R0 中则损耗功率。 ② 等效变换时,两电源的参考方向要一一对应。 R0 + – US a b IS R0 – + US a b IS ③ 理想电压源与理想电流源之间无等效关系。 ④ 任何一个电动势 US 和某个电阻 R 串联的电路, 都可化为一个电流为 IS 和这个电阻并联的电路。

将下图中的电压源等效为电流源, 并求两种情况下负载的 I、U、P. 例2 解: I = 6/3 = 2A U = 2V P = 2*2 = 4W 解得 等效为 仍然有 I = 2A U = 2V P = 4W 求图示电路的开路电压与短路电流。 例3

试用电压源与电流源等效变换的方法 例3: 计算2电阻中的电流。 解: 由图(d)可得 2A 3 1 2 2V + – I 6 (b) 6V 3 + – 12V 2A 6 1 2 I (a) 解: 4A 2 2V + – I (c) – 8V + 2 2V I (d) 由图(d)可得 归纳如下: 1、电压源和电流源在分析外电路时可以实现等效变换; 2、变换的条件是: 3、 Us=IsRo Is=Us/Ro 归 纳

试用电压源与电流源等效变换的方法计算图示 电路中1 电阻中的电流。 例4: 试用电压源与电流源等效变换的方法计算图示 电路中1 电阻中的电流。 2  + - 6V 4V I 2A 3  4  6  1 解:统一电源形式 2A 3 6 I 4 2 1 1A I 4 2 1 1A 4A

解: I 4 2 1 1A 4A 1 I 4 2 1A 8V + - I 4 1 1A 2A I 2 1 3A

(c) 例5: 电路如图。U1=10V,IS=2A,R1=1Ω, R2=2Ω,R3=5 Ω ,R=1 Ω。(1) 求电阻R中的电流I;(2)计算理想电压源U1中的电流IU1和理想电流源IS两端的电压UIS;(3)分析功率平衡。 IR1 I R1 R IS R3 + _ IU1 +_ UIS U R2 U1 a b (a) a I R1 R IS +_ U1 b (b) a I R IS b I1 R1 (c) 对I无影响 对I无影响 解: (1)由电源的性质及电源的等效变换可得:

+ _ UIS U U1 理想电压源中的电流 理想电流源两端的电压 IR1 I R1 R IS R3 + _ IU1 +_ UIS U R2 U1 a b (a) (2)由图(a)可得: 理想电压源中的电流 理想电流源两端的电压

(3)由计算可知,本例中理想电压源与理想电流源 都是电源,发出的功率分别是: 各个电阻所消耗的功率分别是: 两者平衡: (60+20)W=(36+16+8+20)W 80W=80W

1.4 基尔霍夫定律 几个基本概念 I1 I2 b a + - E2 R2 R3 R1 E1 3 I3 2 1 参考电位点(参考节点) 支路(Branch):电路中的每一个分支。 一条支路流过一个电流,称为支路电流。 节点(Node):三条或三条以上支路的联接点。 回路(Loop):由支路组成的闭合路径。 网孔(Mesh):内部不含支路的回路。 独立节点数:总节点数-1;独立回路数:网孔数。

例:电桥电路 d 支路:ab、bc、ca、… (共6条) E – + G R3 R4 R1 R2 I2 I4 IG I1 I3 I 支路:ab、bc、ca、… (共6条) 节点:a、 b、c、d (共4个) 回路:abda、abca、 adbca … (共7 个) 网孔:abd、 abc、bcd (共3 个)

一、基尔霍夫第一定律(KCL) 1、基氏电流定律(KCL)的描述 在任一瞬间,流向任一节点的电流之和等于流出该节点的电流之和。 即: I入= I出 I1 I2 I3 b a + - E2 R2 R3 R1 E1 或: I= 0 对节点 a: I1+I2 = I3 或 I1+I2–I3= 0 另一表述:  实质: 电流连续性的体现。 在集总电路中,任何时刻,对任一节点,所有支路电流的代数和 恒等于零: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反映了电路中任一节点处各支路电流间相互制约的关系。 i1 i2 i3 i4 假如规定:i 流出节点为正 + 流入节点为负 -

电流定律可以推广应用于包围部分电路的任一假设的闭合面。 2、KCL的推广 电流定律可以推广应用于包围部分电路的任一假设的闭合面。 I =? 例: 广义节点 A B C IA IB IC 2 + _ I 5 1 6V 12V I = 0 IA + IB + IC = 0

a d b c E – R3 R4 R1 R2 I2 I4 I6 I1 I3 I 电桥电路的节点电流方程 对于节点a + R3 R4 R1 R2 I2 I4 I6 I1 I3 I 电桥电路的节点电流方程 对于节点a I1 = I2 + I6 或 I1-I2 -I6 = 0 对于节点b I3 + I6 = I4 或 I3-I4 + I6 = 0 对于节点c I2 + I4 = I 或 I2 + I4 - I = 0 对于节点d I = I1 + I3 或 I - I1 - I3 = 0

二、基尔霍夫第二定律(KVL) 1、基氏电压定律(KVL)的描述 在任一瞬间,从回路中任一点出发,沿回路循行一周,则在这个方向上电位升之和等于电位降之和。 在任一瞬间,沿任一回路循行方向,回路中各段电压的代数和恒等于零。 即:  U = 0 I1 I2 I3 b a + - E2 R2 R3 R1 E1 对回路1: E1 = I1 R1 +I3 R3 或 I1 R1 +I3 R3 –E1 = 0 1 2 对回路2: I2 R2+I3 R3=E2 或 I2 R2+I3 R3 –E2 = 0 基尔霍夫电压定律(KVL) 反映了电路中任一回路中各段电压间相互制约的关系。

如果规定电位降取正号,则电位升就取负号。 2、注意事项 1)列方程前标注回路循行方向; 2)应用  U = 0列方程时,项前符号的确定: 如果规定电位降取正号,则电位升就取负号。 3) 开口电压可按回路中的一段支路电压处理。 E1 UBE E + B – R1 E2 R2 I2 _ 对回路1: 电位升 = 电位降 E2 =UBE + I2R2 1 注意:开口回路又叫广义回路  U = 0 I2R2 – E2 + UBE = 0

举例 a d b c E – R3 R4 R1 R2 I2 I4 I6 I1 I3 I 应用  U = 0列方程 对网孔abda: + R3 R4 R1 R2 I2 I4 I6 I1 I3 I 应用  U = 0列方程 对网孔abda: I6 R6 – I3 R3 +I1 R1 = 0 R6 对网孔acba: I2 R2 – I4 R4 – I6 R6 = 0 对网孔bcdb: I4 R4 + I3 R3 –E = 0 对回路 adbca,沿逆时针方向循行: – I1 R1 + I3 R3 + I4 R4 – I2 R2 = 0 对回路 cadc,沿逆时针方向循行: – I2 R2 – I1 R1 + E = 0

1.5 支路电流法 R I U - = + 一、电路方程的独立性 支路电流法:以支路电流为未知量、应用基尔霍夫 定律(KCL、KVL)列方程组求解电路的方法。 一、电路方程的独立性 基尔霍夫电压方程: 基尔霍夫电流方程: a I1 I2 U2 + - R1 R3 R2 _ I3 #1 #2 #3 b U1 #1 #2 #3 2 1 3 R I U - = + 节点a: 具体表述: 节点b: 支路电流法: 一个有n个节点、b条支路的电路,以支路电流作未知变量,对n-1个节点列出KCL方程,对b -(n-1)个回路列出KVL方程。求解b 个未知量,即支路电流法 简单电路——可以用串并联、欧姆定律求解的(或:只有一个回路或经化简后成为一个回路的) 复杂电路——不可以用串并联、欧姆定律求解的(或:不能化简后成为一个回路的有分支的电路) 独立方程只有 1 个 独立方程只有 2 个

二、解题步骤 1、用箭头任意标出各支路电流的参考方向。 2、根据KCL列出(n-1)个独立节电电流方程。 结论 设:电路中有n个节点,b个支路 独立的节点电流方程有 (n -1) 个 独立的回路电压方程有 (b -n+1)个 则: 二、解题步骤 1、用箭头任意标出各支路电流的参考方向。 2、根据KCL列出(n-1)个独立节电电流方程。 3、用箭头任意标出各网孔的绕行方向。 具体表述: 4、根据KVL列出(b-( n-1 ))个独立回路电压方程。 支路电流法: 一个有n个节点、b条支路的电路,以支路电流作未知变量,对n-1个节点列出KCL方程,对b -(n-1)个回路列出KVL方程。求解b 个未知量,即支路电流法 简单电路——可以用串并联、欧姆定律求解的(或:只有一个回路或经化简后成为一个回路的) 复杂电路——不可以用串并联、欧姆定律求解的(或:不能化简后成为一个回路的有分支的电路) 5、联立各方程解方程组,求出各支路电流。

三、举例 对于下图所示电路 支路数: b=3 节电数:n =2 回路数 = 3 单孔回路(网孔)=2 回路数 = 3 单孔回路(网孔)=2 若用支路电流法求各支路电流应列出三个方程 对节电 a: b a + - E2 R2 R3 R1 E1 I1 I3 I2 I1+I2–I3=0 对网孔1: 3 2 I1 R1 +I3 R3=E1 1 对网孔2: I2 R2+I3 R3=E2

: a I - I + I = : b I - I - I = : c I - I - I = 例 电路如图,求解各支路电流。 ?条支路,?个未知电流数 6 5 要列5个方程 解: 列写3个节点电流方程: 有4个节点 d + _ b c R5 R4 R2 R6 a I3s I1 I2 I4 I5 I6 : a 1 I 2 - I 3 + S I = Ux : b 2 I 4 - I 5 - I = : c 4 I 6 - I 3 - S I = 联 立 求 解 R1 列写回路电压方程: U1 注意 避免列写含恒流源的回路方程!

课外作业 P.21~22 1-7, 1-9 1-12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