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導教授:林君憶老師 報告者:江秀英 日期:2015.04.22(三) 質性研究賞析說明 【題目】重要他人對性侵害被害婦女復原歷程之 影響 【研究者】張琬婷 【刊物名稱】未出版碩士論文(2007) ,P.1~P.169 指導教授:林君憶老師 報告者:江秀英 日期:2015.04.22(三)
前言 (一)在國內性侵害的研究領域中,多半偏向對加害人層面進行探討,發展預防被害之相關策略,惟獨對遭受性侵害經驗的當事者或其家庭成員缺乏專門深度的研究,無法確切的了解遭受性侵害當事人內心最迫切的需求或恐懼。 (二)在性侵害被害者的復原歷程中,親友或其親密伴侶尤為重要,因為他們對受害者的接觸最是直接與深刻的影響,一般而言,學者將此類對受害者生命歷程有重大影響的人士稱之為「重要他人」。因家人往往是受害者復原過程中影響恢復的重大因素,所以如何讓家人成為正面的支持力量,其互動影響更是値得探討。
一、研究發問鋪陳─重要性 (一)除了政府或民間非營利組織所提供的專業幫助外,與被害人直接接觸或主要依賴的重要他人,往往是影響其日後重新面對人生最具決定性的人物。 (二)性侵害防治機構人員有終結個案輔導的一天,法律訴訟也有終結審理的一日。接下來的,便是被害人持續克服創傷的動力與決心,這時被害人生命中的重要他人若能繼續扮演合宜的支持者,將會給予被害婦女更多正向具體的幫忙。
一、研究發問鋪陳─重要性 (三)能藉由探究被害婦女的復原歷程,釐清重要他人可以為她們提供的正面影響,甚至如何避免他們不當的因應態度對被害婦女所造成的二次傷害,進而對現行性侵害防治的有關單位,提供另一個重要的思考方向,不僅針對被害婦女當事人而言,也針對許多想幫助被害當事人的重要支持力量,才能藉此撫平被害婦女的傷痛,培養其積極面對人生的動力。
一、研究發問鋪陳─理論架構 研究問題: 1.受害婦女之被害經驗對其自我觀感(Self image)產生何種影響? 2.重要他人對於受害婦女的被害事件,採取何種因應態度,又是如何與受害婦女進行互動? 3.此重要他人之反應對受害婦女之復原歷程造成何種影響? 相關理論: 本研究特別引用「創傷理論」,介紹性侵害被害女性之創傷 行為與認知情緒,並加入「家庭生態系統理論」與「家庭壓 力理論」之觀點,說明被害女性之家庭系統,可能對其復原歷程帶來的正面或負面影響,最後,進一步引述「重要他人」的相關研究,以加強對重要他人角色之重視。
二、研究設計 本研究之目的在於瞭解性侵害被害婦女的復原歷程中,其重要他人在她們被害後之因應態度與造成的影響,強調的是從受害婦女的主體經驗出發,請其回溯被害後的生命歷程,因此,研究之方法乃採可深入探訪當事人主體經驗與觀感的「質性研究」。 (一)參與者:1.研究者2.研究受訪者(經由立意抽樣的 三位性侵害被害個案,一位重要他人) (二)研究方法:跨個案分析研究法 (三)工具: 1、研究者本身:錄音、深度訪談內容之逐字稿 2、研究者與指導教授與同學之討論心得 3、相關之文獻
三、研究結果及其呈現方式─研究結果 (一)性侵害被害女性之被害事件 :了解性侵害事件的類型,可謂是了解性侵害事件對於被害人影響的首重條件,並可能從中挖掘被害女性在復原過程中,是否因被害類型的不同產生其他的阻力與困擾。 (二)被害女性遭遇性侵害後的反應 :性侵害案件之被害人至今仍對司法、醫療或社會正式之救助體系存有不信任感,深怕受到專業人員的不當處置,恐將加深性侵害所帶來的傷痛,故而選擇獨自面對被害後之創傷。 (三)被害女性遭遇性侵害後的轉變 :三位受訪者在行為與個性上的轉變皆類似於典型的重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四)性侵害事件對於被害女性之影響 :性侵害事件的確對於被害人帶來莫大的打擊與影響。
三、研究結果及其呈現方式─研究結果 (五)重要他人對於性侵害被害事件之反應 :重要他人的因應態度始終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尤其當被害女性面臨來自他們的負面回應時,所承受的傷痛更不下於性侵害事件的本身,而此種二次傷害卻無時無刻地充斥著其生活週遭,冷不防地侵蝕著被害女性的復原決心。 (六)重要他人對於被害女性復原歷程之影響 :重要他人對於性侵害被害女性之因應態度,直接或間接地影響了被害女性在復原過程中的順利與否。從三位受訪者的陳述資料中明顯發現,重要他人的負面因應態度確實為她們帶來了一連串的負面影響,雖然影響程度及範圍不均,但已在其復原的過程中形成阻礙。
三、研究結果及其呈現方式─研究結果 (七)被害女性復原之要素 :被害女性之復原過程中,除了從各種角度予以協助之外,尊重其本身的內心需求與個人觀感或許才是真正能夠幫助其順利復原的首重要件;「重要他人」的功能如何適切發揮,自是關係著被害女性得否順利復原的要素之ㄧ。
四、討論與建議 一、研究者之省思: (一)研究者與諮商者的角色衝突 :被害女性往往因為訪談問題的需要,必須再度憶及不堪的被害事件,十分容易因此而觸發情緒。此時研究者雖必須立於中立客觀的角度來進行訪談,卻每每因為如此而陷入角色的掙扎,不知是否應該介入表示慰問,或者盡量保持中立的研究態度。 (二)對於受訪者之後續追蹤 :研究者自我期許在訪談結束後,必須持續對受訪者進行追蹤與慰問,使其了解研究者的焦點始終圍繞在「被害女性」之主體,從未將其視為研究工具已矣。 (三)性侵害復原歷程的複雜與困難 :在被害者嘗試復原的過程中,充滿著太多的艱辛與阻礙,而這種複雜的情緒非有類似經驗者根本無法體會。
四、討論與建議 二、建議 : (一)將「重要他人」列入輔導處遇之範疇 (二)教育的重要性 (三)研擬被害女性之長期輔導計畫 (四)尊重被害女性之需求 (五)對於大眾傳媒的控制管理 (六)增列性侵害防治單位之人力編制與預算 (七)警政、司法、醫療人員的專業訓練 (八)司法程序對於性侵害被害人之權益保護 (九)性侵害防治之宣導 (十)破除性侵害迷思
優缺點與個人啟發 (一)本研究的結果對未來研究的助力: 目前國內針對性侵害被害人之重要他人研究之文獻較少,而本研究對於「重要他人對於性侵害被害事件之反應」及「重要他人對於被害女性復原歷程之影響」皆有其明顯相關性之呈現,故對於個人未來「亂倫被害人之重要他人團體經驗之分析研究」有更值得研究的意義。 (二)本研究研究限制對個人未來研究的提醒: 研究樣本的收集不易及訪談方式的限制的部份,因個人 曾服務於家暴防治中心之性侵害個案工作,故取樣管道 較為容易,且會以團體觀察記錄取代個別訪談的方式蒐 集資料及分析。
優缺點與個人啟發 (三)創傷評估的呈現較少: 性侵害研究中創傷議題甚為重要,故個人未來之研究可補充呈現「創傷評估量表」或「替代性創傷評估」、「憂鬱量表」等量化結果,以評估(驗證)處遇介入之影響為何。 (四)本研究所提出之建議不易落實執行: 本研究之抽取樣本較少,故受訪者所呈現的自我觀感經 驗較偏向為個別化,不易有代表性,故應增加受訪樣本 ,才能呈現更有說服力的研究結果,並依循此結果研擬 相關細部之工作策略或建議方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