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产业内贸易理论 5.2 技术差距论 5.3产品生命周期论 5.4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認識食品標示 東吳大學衛生保健組製作.
Advertisements

校第六届“新天瑞”杯创业计划大奖赛 赛前培训
信号与系统 第三章 傅里叶变换 东北大学 2017/2/27.
第八章 互换的运用.
赵春明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颞下颌关节常见病.
致理科技大學保險金融管理系 實習月開幕暨頒獎典禮
赵春明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第九章 金融资本 第一节 借贷资本和利息 第二节 货币需求与供给 第三节 股份资本 第四节 保险业资本 第五节 金融衍生产品.
第二章 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理论.
自主创业.
圆的一般方程 (x-a)2 +(y-b)2=r2 x2+y2+Dx+Ey+F=0 Ax2+Bxy+Cy2+Dx+Ey+ F=0.
第 四 章 新贸易理论 第一节 产业内贸易理论 第二节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結腸直腸腫瘤的認知.
經歷復活的愛 約翰福音廿一1-23.
第十九章 经济全球化和国家经济安全 第一节 经济全球化 第二节 国家经济安全 第三节 经济全球化趋势.
证券投资技术分析.
郭詩韻老師 (浸信會呂明才小學音樂科科主任)
第 8 课 美国经济的发展.
知识模块一 供求理论 主讲人:程春梅(博士、教授) 单 位:辽宁工业大学.
淄博信息工程学校 ZIBOIT&ENGINEERING VOCATONAL SHCOOL 02 认识虚拟局域网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
二综防火设计分析.
第二章 工程经济分析的基本要素 教师:武科 副教授.
个人金融产品营销与业务创新 中国民生银行零售银行部 成都.
走势分析.
第四章 国际货币体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2. 戰後的經濟重建與復興 A. 經濟重建的步驟與措施 1.
通货紧缩 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管理工程系 李文鹏
好好學習 標點符號 (一) 保良局朱正賢小學上午校.
每周交易策略 交易部.
第三篇 组织工作.
第一章 商品 第一节 价值创造 第二节 价值量 第三节 价值函数及其性质 第四节 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与利己利他经济人假设.
                                                                                                                                                                
4. 聯合國在解決國際衝突中扮演的角色 C. 聯合國解決國際衝突的個案研究.
新陸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發行 第十九章 稅捐稽徵法 稅務法規-理論與應用 楊葉承、宋秀玲編著 稅捐稽徵程序.
第一节 旅游规划的意义和种类 第二节 旅游规划的内容 第三节 旅游规划的编制 第四节 旅游景区规划
民法第四章:權利主體 法人 楊智傑.
第 3 章 基本概念.
第一章 绪论 本章内容:国际商法的概念和范围 国际商法的产生与发展 国际商法的渊源 国际商法的主体.
-51- 关于巴西 About Brazil 巴西与中国 BRAZIL & CHINA 1.
第三章 国际分工㈡ 学习目标 理解、掌握国际分工理论.
第十章 方差分析.
K1 3.3 《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联系》 第2课 工业联系和转移、集聚.
四年級 中 文 科.
我们能给贫穷者什么希望.
第4章 非线性规划 4.5 约束最优化方法 2019/4/6 山东大学 软件学院.
C语言程序设计 主讲教师:陆幼利.
聖誕禮物 歌羅西書 2:6-7.
4.3.4 范围经济 合成效应 内部市场 减少经营风险 扩大发展空间.
如何利用电子资源 张秋霞
企业文化内涵体系 持续循环 企业标志 品牌力:…… 服务力:…… 品牌力/服务力 潜规则是…… 1、品质 2、战略 1、价值 2、绩效
Science technology network.
第十一章 配合物结构 §11.1 配合物的空间构型 §11.2 配合物的化学键理论.
第三章 国际分工理论 第一节 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说 第二节 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说 第三节 赫克歇尔——俄林的生产要素禀赋说
第4课时 绝对值.
第六章 汇率理论与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 姜宁川.
海报题目 简介: 介绍此项仿真工作的目标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可以添加合适的图片。
导 言 经济学的基本问题 经济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需求和供给.
依撒意亞先知書 第一依撒意亞 公元前 740 – 700 (1 – 39 章) 天主是宇宙主宰,揀選以民立約,可惜他們犯罪遭
第三节 随机区组设计的方差分析 随机区组设计资料的总平方和可以分解为三项: (10.10).
HULUO Finance and Economics College
第7章 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与国际贸易 7.1 规模经济理论 7.2 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 7.3 不完全竞争与国际贸易.
金融支持精准扶贫 基于激励机制的一个设计 李鑫 刘乾坤 中国人民银行绵阳市中心支行.
我们关注的是…… © 2009 Citicsf. All rights reserved.. 我们关注的是…… © 2009 Citicsf. All rights reserved.
国 际 法 第 一 讲 主讲人: 兰州大学法学院李晓静.
香港城市大学 导师: 布礼文教授( Dr. L M Po ) 学生: 徐叙远 ( Xu Xuyuan )
經文 : 創世紀一章1~2,26~28 創世紀二章7,三章6~9 主講 : 周淑慧牧師
2019/9/19 互联网产业、立法与网规 张钦坤 腾讯法务部.
Sssss.
Science technology network.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5.1 产业内贸易理论 5.2 技术差距论 5.3产品生命周期论 5.4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第5章 当代国际贸易理论 5.1 产业内贸易理论 5.2 技术差距论 5.3产品生命周期论 5.4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产业内贸易理论 5.1.1 产业内贸易的概念 5.1.2产业内贸易的理论解释 5.1.3.对产业内贸易理论的评价

一、产业内贸易的概念 产业内贸易和产业间贸易 产业间贸易(Inter-industry trade) :贸易发生在具有完全不同类型的要素禀赋的国家之间,两国相互出口属于不同产业部门生产的商品,如发展中国家用初级产品去交换发达国家的工业制成品。 产业内贸易(Intra-industry trade):两国相互进口和出口属于同一部门或类别的产品,这种贸易以各国在同一部门内生产的专业化分工为基础,一般发生在要素禀赋相似的工业发达国家之间。

SECTION 0- FOOD AND LIVE ANIMALS 同一产业: 如按SITC SECTION 0- FOOD AND LIVE ANIMALS Division 01- Meat and meat preparations 011- Meat of bovine animals, fresh, chilled, or frozen 011.1- Meat of bovine animals, fresh or chilled 011.11- Meat of bovine animals, fresh or chilled, with bone in 011.12- Meat of bovine animals, fresh or chilled, boneless 统计上——按SITC至少前三位数相同 概念上——要素投入相近,产品在用途上可以相互替代

产业内贸易指数 产业内贸易指数是表示产业内贸易在贸易中所占的比重,可以用该指数来测定产业内贸易的发展程度。 产业内贸易指数=1- 产业内贸易指数最高为1,最低为0,不会出现负数。当某一产业的进口和出口相等,即X=M时,产业内贸易为1;当某一产业只有进口没有出口或只有出口没有进口时,产业内贸易为0,即没有产业内贸易。

二、产业内贸易的理论解释 产品差异论 同质产品是指性质完全一致因而能够完全相互替代的产品,如同样的水果、砖等。 差异产品是指从实物形态上看,产品的品质、性能、造型、设计、规格、商标及包装等方面的差异,如不同型号的电视机、不同功能的化妆品等。 产业间贸易大多发生在同质产品之间,产业内贸易大多发生在差异化产品之间。 国际产品的差异性是产业内贸易发生的基础,这些主要体现在产品的水平差异、技术差异和垂直差异等三方面

规模经济论 20世纪70年代,格雷和戴维斯等人对发达国家之间的产业内贸易进行了实证研究,从中发现,产业内贸易主要发生在要素禀赋相似的国家,产生的原因是规模经济和产品差异之间的相互作用。 内部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 :一般情况下,内部规模经济的实现依赖于一个产业或行业内的厂商自身规模的扩大和产出的增加。 外部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 :外部规模经济主要来源于行业内企业数量的增加所引起的产业规模的扩大。在外部规模经济下,由外部经济所带来的成本优势,能使该国成为商品出口国。

偏好相似论 : 基本假设 一种产品的国内需求是其能够出口的前提,生产的必要条件是存在对其产品的有效需求。 一国的需求由其“代表性消费者”的需求倾向决定。影响一个国家需求结构的最主要的因素是平均收入水平。 世界不同地方的消费者如果收入水平相同,则其偏好也相同,即需求的重叠部分越大,这样,一国生产很容易与另一国的需求相适应,两国之间开展贸易的可能性就越大,贸易量也越大。

YUS Yc 人均收入 商品等级 H G D F C E 图5-1 偏好相似模型

三、对产业内贸易理论的评价 产业内贸易理论的积极意义 产业内贸易理论是对传统贸易理论的批判,其假定更符合实际。 该理论不仅从供给方面进行了论述,而且从需求方面分析和论证了部分国际贸易现象产生的原因以及贸易格局的变化,说明了需求因素和供给因素一样是制约国际贸易的重要因素,这实际上是将李嘉图理论中贸易利益等于国家利益的隐含假设转化为供给者与需求者均可受益的假设。 规模经济是当代经济重要的内容,它是各国都在追求的利益,而且将规模经济的利益作为产业内贸易利益的来源,这样的分析较为符合实际。

产业内贸易理论的不足之处 虽然在政策建议上,该理论赞同动态化,但它使用的仍然是静态分析的方法,这一点与传统贸易理论是一样的。 似乎只能解释现实中的部分贸易现象而不能解释全部的贸易现象。这是贸易理论的通病。 对产业内贸易发生的原因还应该从其他的角度予以说明。

技术差距论 5.2.1 技术差距论的起源 5.2.2技术差距论的基本假设及其内容 5.2.3技术差距论的贸易模型

一、技术差距论的起源 1961年10月,美国经济学家迈克尔·V·波斯纳在他的著名论文《国际贸易与技术变化》中,通过研究发达国家之间工业制成品的贸易结构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关于国际间的“技术差距”决定国际贸易结构和商品流向的贸易理论。

二、技术差距论的基本假设及其内容 基本假设 基本内容 最初的技术进步必须建立在存在于某国经济中的一系列制度性内生变量(Systematic and Endogenous variables)的基础之上。 技术成果的国际传递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难以顺利进行。 基本内容 波斯纳认为,假如A国发生的技术革新和发明创造,使A国相对于B国说来,在一定的时期内,在某一特定的工业制成品的生产上,享有一定程度的比较成本优势,正是这种比较成本优势决定着A、B两国间的贸易结构和商品流向。而且,这种比较成本优势将保持下去,直到由之引发的B国的同类技术革新和发明创造导致对A国新产品的成功仿制,或A国的发明者通过技术转让的形式将其技术专利或生产特许权让渡给B国,因而此种技术差距不复存在时为止。

三、技术差距论的贸易模型 与模型相关的概念 消费者需求时滞(Consumers’ Demand Lag) 生产者反应时滞(Producers’ Response Lag) 掌握时滞(Mastery Lag) 模仿时滞(Imitation Lag)

技术差距论的贸易模型 T t3 t2 t0 t1 A国 A国的生产 A国的出口,B国的进口 模仿时滞 A国的进口,B国的出口 反应时滞 掌握时滞 需求时滞 A国 B国 图5-2 技术差距论贸易模型

产品生命周期论 5.3.1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假设 5.3.2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内容 5.3.3对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评价

一、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假设 国与国之间的信息传递受到限制; 生产函数是可变的,而且当生产达到一定水平后会产生规模经济; 产品在不同的生命周期阶段所表现的要素密集特点是各不相同的; 不同收入水平的国家在需求和消费结构上是有差异的。

二、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内容 产品的生命周期划分为四个阶段:即新生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 t5 t4 t3 Ⅲ t2 t1 创新国; 模仿国:其他发达国家; 模仿国:发展中国家 进口 出口 时期 II Ⅳ 图5-3 产品生命周期模型 I

表5-1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中各国的贸易流向 阶段 创新国 模仿国—其他发达国家 模仿国—发展中国家 I 0-t1 国内销售,无出口 无生产,无进口 II t1-t2 生产增加,出口增加 无生产,进口增加 III t2–t3 生产减少,出口减少 生产增加,进口减少 Ⅳ t3-t4 出口减少 出口增加 进口增加 t4-t5 无生产,完全进口 t5以后 完全进口,进口减少

三、对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评价 考虑了生产要素密集性质的动态变化、贸易国比较利益的动态转移,以及进口需求的动态变化,对落后国家利用直接投资和劳动力成本的优势发展制造业生产,实现优势产业的转移,具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首次将对外直接投资与国际贸易、产品生命周期纳入同一个分析框架,同时将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有效地结合起来,因此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局限性在于:难以说明当贸易双方各种要素禀赋(包括技术)不存在差异或差异较小的情况下,如何进行贸易的问题;无法解释对于大部分发生在美国、欧盟和日本等发达国家产业内的双向投资行为,也无法解释跨国公司全球生产体系建立以后遍及全球的投资行为。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5.4.1国家竞争优势理论要旨 5.4.2国家竞争优势的钻石模型 5.4.3国家竞争优势的发展阶段 5.4.4对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的评价

一、国家竞争优势理论要旨 波特国家竞争优势理论(Theory of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s)指出:一国国内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同该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成正比;如果本国市场上有关企业的产品需求大于国内市场,则拥有规模经济优势,有利于该国建立该产业的国家竞争优势;如果本国消费者需求层次高,则对相关产业取得国际竞争优势有利;如果本国的消费者向其他国家的需求攀比,本国产业及时调整产业结构,而且改进产品的能力强,则有利于该国竞争力的提高。

二、国家竞争优势的钻石模型 企业战略、 结构与竞争 要素条件 相关及 支持产业 需求状况 机遇 政府 图5-4 国家竞争优势的钻石模型

三、国家竞争优势的发展阶段 要素驱动(Factor-driven)阶段 投资驱动(Investment-driven)阶段 创新驱动(Innovation-driven)阶段 财富驱动(Wealth-driven)阶段

四、对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的评价 波特提出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超越了传统理论对国家优势地位的认识,首先从多角度、多层次地阐明了国家竞争优势的确切内涵,指出国家竞争优势形成的根本点在于竞争,在于优势产业的确定,而这些是由四个主要因素和两个辅助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这一理论对于解释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国际贸易新格局、新现象具有很大说服力,对于一国提高国际竞争力,取得和保持竞争优势有重大的借鉴意义。 波特的理论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它过于强调企业和市场的作用,而低估了政府的作用。在波特看来,一个国家要具备竞争优势,主要依赖于企业的创新,政府的作用只是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是辅助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