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米巴 Amoeba 自生:Naegleria sp. 共栖:Entamoeba coli 寄生:Entamoeba histolytica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1 06/06 e 2007 年全球艾滋病流行情况 数据摘要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和世界卫生组织 2007 年 12 月 数据来自《 2008 年全球艾滋病疫情报告》,全文(英文)可以从联 合国艾滋病规划署网站 获得
Advertisements

第二十一章 免疫缺陷病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IDD). 免疫缺陷病 (Immunodeficiency diseade,IDD) : 由免疫系统中任何一个成分在发生、发 育和成熟过程中的缺失或功能不全而导致免 疫功能障碍所引起的疾病。 免疫缺陷病分为 : 先天性 /
00003-E-1 – December 2005 《 2005 年艾滋病流行最新报告》部分数据摘要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和世界卫生组织 2005 年 11 月 21 日 报告全文(英文)可以从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网站 获得
 病因及发病机制 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病因 上胃肠道疾病 门脉高压引起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上胃肠道邻近器官或组织的疾病 全身性疾病.
急性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一 病因 1 阑尾管腔阻塞 2 细菌入侵 3 其它 二 病理类型 1 、 急性单纯性阑尾炎 2 、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 3 、 坏疽性及穿孔性阑尾炎 4 、 阑尾周围脓肿.
医 学 原 虫 medical protozoa. 原虫的生物学地位 属原生动物亚界( Protozoa) 属原生动物亚界( Protozoa) – 单细胞真核生物 – 单细胞真核生物(与细菌的区别) – 形态学结构类似于高等动物的一 个细胞 – 生理学上具备多细胞动物的一切 生理功能.
医学昆虫的间接危害. 医学昆虫对人类健康的危害 一、医学昆虫对人类的直接危害方式 一、医学昆虫对人类的直接危害方式 1. 吸血、骚扰: 如蚊、蝇 2. 毒害: 如蜈蚣、隐翅虫 二、间接危害 二、间接危害(传播病原体) 3. 寄生: 如疥螨、蝇幼虫 4. 过敏反应: 如尘螨.
传染病及其预防. 几种常见的病原体 HIV 立体模式图 蛔虫卵和蛔虫 几种常见的病原体 几种常见的疾病 水痘.
第二十四章 其他病毒 第一节 狂犬病病毒 rabies virus 一、生物学性状 1. 根据表面糖蛋白 G 的不同可分为 4 个血清 型。 2. 抵抗力不强,易被强酸、碱、乙醚灭活。
医学节肢动物 (medical arthropod) 第一节 概 论 一、概念 : 是指与医学有关即危害人畜健康的节肢动物。 二、分类: 分蛛形纲、昆虫纲、甲壳纲、唇足纲、倍足纲。 三、节肢动物的危害: 1. 直接危害 (1) 骚扰和吸血: 蚊、白蛉、臭虫、虱、蜱等都 能 叮刺吸血,造成骚扰,影响工作和睡眠。
Medical Arthropods 医学节肢动物 医学节肢动物 (Medical Entomology)
医学昆虫概论. 医学昆虫概论 凡能通过骚扰、叮咬、吸血、毒害、寄生 及传播病原体等方式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类节肢 医学节肢动物 动物, 称为 “ 医学节肢动物 ” ( medical arthropoda ), 医学昆虫 又称 “ 医学昆虫 ” ( medical insects ) 医学节肢动物学 (
鞭毛虫 Department of Human Parasitology, School of Medicine, Shandong University 周怀瑜.
实验四 原虫 I 溶组织内阿米巴 Entamoeba histolytica 兰氏贾第鞭毛虫 Giadia lambia 阴道毛滴虫 Trichomonas vaginalis 杜氏利什曼原虫 Leishmania donovani 刚地弓形虫 Toxoplasma gondii.
医 学 原 虫医 学 原 虫. 教学目的 1 、掌握溶组织内阿米巴、间日疟原虫 形态生活史、致病。 2 、熟悉阴道毛滴虫、蓝氏贾第鞭毛虫、 弓形虫的形态、生活史、致病。
猪病防治 子宫内膜炎的症状. 学习目标 1. 掌握急性子宫内膜炎的症状。 2. 掌握慢性子宫内膜炎的症状。
P52 第七章 鞭毛虫 鞭毛虫flagellate, 以鞭毛为运动细胞器。寄生于消化道、泌尿道、血液及组织。常见的有十余种:
抗阿米巴病药.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传染病学教研室
(infectious desease and parasitosis)
阿米巴病.
肠阿米巴病 概述 病原学 流行病学 发病机理及病理解剖 临床表现 并发症 实验室检查 诊断及鉴别诊断 治疗 预防.
临床寄生虫学和寄生虫学检验 Clinical parasitology And laboratory
Medical Arthropods 医学节肢动物 (Medical Entomology).
皮肤性病学 Dermatovenereology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皮肤性病科.
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 白血病的概述与分型 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 王宇.
再生障碍性贫血(AA) 西医内科学教研室.
新疆医科大学一附院传染病教研室 希尔娜依.阿不都黑力力 副教授
传染病.
病理学.
小组成员 郭方圆 熊良琼 彭 潇 杨谢丽 马瑞丽 张 璐
肺结核.
葡萄糖 合成 肌糖元 第六节 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 一、糖类代谢 1、来源:主要是淀粉,另有少量蔗糖、乳糖等。
消化系统疾病 第四节 肝硬化.
二、骨髓和血细胞发生(概述) 出生前造血器官 卵黄囊 肝 脾 骨髓 出生后造血器官 骨髓 ——红、粒、单、血小板 淋巴器官 ——淋巴细胞
常见致病寄生虫.
肝 脓 肿 广州中医药大学 第一临床医学院外科 丘 勇超.
医学寄生虫总论 (三).
原虫 Protozoa 山东大学寄生虫学教研室 周怀瑜.
第3节 身体的防卫.
学校常见出疹性疾病的鉴别诊断及治疗 厦门市中小学卫生保健所 陈雪琳
糖尿病流行病学.
第九章 玻璃体病 菏泽医专眼科学教研室 董桂玲.
刚地弓形虫和杜氏利什曼原虫 TOXOPLASMA GONDII AND LEISHMANIA DONOVANI
绦虫纲概述 (Class Cestoda) 绦虫 (cestode) 或称带虫 (tapeworm), 属于扁形动物门的绦虫纲
阿 米 巴 病 amoebiasis amebiasis 主 讲 倪 武 讲 师.
医学原虫概论.
1、这个过程要经过哪几个阶段? 2、这个过程中有哪些细胞参与? 这些细胞分别行使什么样的功能? 3、抗体又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呢?
刚才看过的影片里面的蚂蚁 和这些动物有什么不同?.
恙虫病 中山三院 高志良.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
特异性免疫过程 临朐城关街道城关中学连华.
杜氏利什曼原虫 Leishmania donovani
杜氏利什曼原虫(Leishmania donovani)
第31章 其他病毒 人乳头瘤病毒 Human Pagilloma Virus.
第 二 十 二 章 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疟疾基础知识 中国援加纳医疗队.
第四节 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1. 良性肿瘤 (1) 局部压迫和阻塞:消化道、肺、脑 (2) 继发改变:溃疡、出血、感染 (3) 分泌激素:
人体寄生虫学 Human Parasitology
第四节 寄生虫病的特点 1. 寄生虫感染与带虫者: 感染阶段: 寄生虫感染 : 带虫者: 寄生虫病 : 2. 慢性感染与隐性感染 慢性感染
第二十章 虫媒病毒 arbovirus 共同特点 (1)直径20~60nm。单股RNA。20面体立 体对称。有包膜,表面有血凝素。
第十四节 溶组织内阿米巴 一、原虫概论 原虫特点: 单细胞真核动物 体积微小 构造简单 能独立完成生命活动的全部生理功能.
Department of Microbiology and Parasitology, SSMU
第三部分 补体及C反应蛋白测定 一、总补体活性的测定(溶血实验):
囊虫病 Cysticercosis.
第六篇 医学原虫 Medical Protozoa
防蚊灭蚊.
钩虫与旋毛虫.
BAFF在活动性SLE患者T细胞中的表达: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阿米巴 Amoeba 自生:Naegleria sp. 共栖:Entamoeba coli 寄生:Entamoeba histolytica Acanthamoeba sp. 共栖:Entamoeba coli 寄生:Entamoeba histolytica

Entamoeba histolytica 溶组织内阿米巴 Entamoeba histolytica

概 述 全球分布,约有10%人口感染(溶组织内阿米巴和迪斯巴阿米巴),90%为无症状者。 病人5千万,年死亡4-10万人 寄生结肠,引起肠内、肠外阿米巴病

形态 Morphology 滋养体 trophozoite 10-60m 内外质明显,运动活跃 组织中分离时内含红细胞 为运动、摄食、繁殖、致病阶段

●溶组织内阿米巴的生活周期中有滋养体(trophozoit) 和包囊(cyst)二种形态 病原学 ●溶组织内阿米巴的生活周期中有滋养体(trophozoit) 和包囊(cyst)二种形态 滋养体 在肠腔内下移,由于肠内环境的改变,如水份被吸收等,滋养体逐渐停止活动,虫体团缩,并分泌出一层较硬的外壁 包 囊

包囊期 cyst 未成熟包囊:单或双核 成熟包囊:4 nuclei cyst 质内有拟染色体(chromatoid body) 糖原泡(glycogen vacuole) 成熟包囊:4 nuclei cyst infective stage

阿米巴包囊

包囊在体外具有较强的抵抗力 大便中可存活2周以上 在水中可存活5周 能耐受常用化学消毒剂 不耐热,加热50℃几分钟即死亡

结肠内阿米巴(共栖) 滋养体:20~50m,活动迟缓;内外质 不分明,内含细菌、淀粉粒等 包囊: 10~30m ,内含4~8核

Cyst of E.coli and E.histolytica

生活史 (人际传播型) 四核包囊 滋养体 包囊 侵犯性滋养体 (二分裂增殖) 侵入肠壁组织 血液系统 大肠溃疡 体外 肝肺脑等(脓肿) 痢疾 经口到达小肠 滋养体 (二分裂增殖) 大肠 侵入肠壁组织 包囊 侵犯性滋养体 血液系统 大肠溃疡 体外 肝肺脑等(脓肿) 痢疾 污染水源、食物,昆虫机械行传播

滋养体播散 肝liver(肝门静脉) 肺lungs(横膈胸腔) 脑brain(血行脑静脉)

致病 Pathogenesis 致病因素 Pathogenic factor 毒力 Virulence 种株 Species: E.histolytica (pathogenic species) E.dispar (non-pathogenic species) 宿主免疫状态 Immunity of host 体内菌群 Bacteria flora

致病机制 接触性杀伤机制 粘附-260kDa凝集素介导吸附于宿主细胞 杀伤-穿孔素在宿主细胞上形成孔状破坏 溶噬-半胱氨酸蛋白酶溶解宿主组织  杀伤-穿孔素在宿主细胞上形成孔状破坏 溶噬-半胱氨酸蛋白酶溶解宿主组织

病理变化 部位:回盲部、结肠粘膜 典型原发病灶(肠粘膜): 烧瓶样溃疡 flask-like ulcer 继发病灶(肝/肺/脑): 阿米巴脓肿 ameobic abscess

临床类型 clinical types 肠道阿米巴病(intestinal amoebiasis): 阿米巴痢疾(amoebic dysentery) 肠外阿米巴病(extraintestinal amoebiasis): 阿米巴脓肿 (ameobic abscess)

肠道阿米巴病 侵犯部位: 盲肠及升结肠 肠壁溃疡的特点:呈烧瓶样(flask-shaped ulcer)

与细菌性痢疾比较具有以下特点: 起病缓、热度低、痛泻轻、果酱便

阿米巴痢疾与细菌性痢疾鉴别 阿米巴痢疾 细菌性痢疾 全身症状 轻微,低热,毒血症少见 较重,多有高热,毒血症明显 阿米巴痢疾 细菌性痢疾 全身症状 轻微,低热,毒血症少见 较重,多有高热,毒血症明显 腹痛腹泻 轻,每天腹泻数次或十余次 较重,每天腹泻十余次或数十次 里急后重 轻或无 显著 压痛部位 右下腹为主 左下腹为主 大便眼观 有粪质,伴有粘液、血,呈暗红 粪质少或无,脓、粘液与鲜血混合,呈 色或果酱样,有腐腥臭 鲜红或红色胶冻状,无粪臭

肠外阿米巴病 阿米巴肝脓肿的临床特征: 长期不规则发热、全身性消耗、肝脏肿大压痛及白细胞增多。易引起胸部并发症。

阿米巴肝脓肿 发病原理及病理解剖 肠壁组织内滋养体 侵袭 经血流 门脉系统 肝 脏 直接侵犯 经淋巴系统

脓肿病理: 中央为一大片坏死区,脓液为液化的肝组织,呈巧克力酱样

An Entamoeba histolytic-infected liver has many yellow abscesses on a hyperemic background

Amoebic brain abscess

诊断 1、生理盐水直接涂片法 2、碘液染色法 3、包囊浓集法 4、活组织检查 5、免疫学检查 查急性病人,滋养体 送检材料时要注意3点 (1)粪便要新鲜,取脓血粘液部分检查 (2)冬天要保温,速送速检 (3)盛器要洁净,无尿无药物无消毒液,以免杀灭滋养体。 1、生理盐水直接涂片法 2、碘液染色法 3、包囊浓集法 4、活组织检查 (1)硫酸锌浓集法 (2)汞碘醛离心沉淀法 5、免疫学检查 用乙状结肠镜或纤维结肠镜取材

诊断-阿米巴肝脓肿 病史、血常规检查 免疫试验 影像学检查 腹腔镜检查 肝穿刺

肝穿刺引流 典型的脓液呈棕褐色,无臭,镜检白细胞不多,可确立诊断。有时可在脓液中找到阿米巴滋养体。

脓 液 含有溶解和坏死的肝细胞、红、白细胞、脂肪、夏科-莱登结晶及残余组织。 约1/3病例可在脓液中找到滋养体,但从未发现包囊。

流 行 (一)分布 全世界,估计10%的人口感染阿米巴病,全球约5亿人感染。欧美高发人群主要为男性同性恋者和旅游者。性传播疾病。我国感染人数约396.98万。主要流行于农村。夏秋季发病较多。青壮年较多,男性多于女性。

流 行因素 1、传染源的存在 3、传播途径 4、易感人群 2、包囊对外界抵抗力强 主要是慢性病人和带虫者。急性病人不是传染源 主要经口感染 ①食物 ②水 一般人均易感。

防治原则 治疗病人及带虫者 甲硝唑 :杀灭滋养体。对急性肠阿米巴病及阿米 巴肝脓肿的治愈率近100%。 二氯尼特:是目前最有效的杀包囊药物,对轻型 及带包囊者的疗效80%~90%。 水源及粪便管理 (兼顾虫媒防治,消灭苍蝇和蟑螂) 卫生宣教:饮食卫生

致病性自由生活阿米巴 在自然界的水体和泥土内存在着多种自生生活的阿米巴,有一些自生生活的阿米巴也是潜在的致病原,可以侵入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眼部和皮肤,引起严重损害或死亡。 耐格里属(Naegleria) 棘阿米巴属(Acanthamoeba)

morphology 耐格里属 棘阿米巴Trophozoite 长型可形成 棘状伪足 双鞭毛型 Cyst 圆形 类圆形

Life cycle 耐格里属 棘阿米巴属 Infection stage 滋养体 滋养体 耐格里属 棘阿米巴属 Infection stage 滋养体 滋养体 Infection way 接触水源 污染土壤/水 鼻粘膜侵入 皮肤伤口/角膜 Parasitic site 脑 脑/眼/皮肤

致病 Pathogenesis 耐格里属 棘阿米巴属 原发性阿米巴 肉芽肿性阿米巴 脑膜脑炎 脑膜脑炎,角膜炎, 耐格里属 棘阿米巴属 原发性阿米巴 肉芽肿性阿米巴 脑膜脑炎 脑膜脑炎,角膜炎, 起病急,病情重 病程长,预后 死亡率高 稍佳

致病性 由耐格里阿米巴属引起的原发性阿米巴性脑膜脑炎(primary amoebic meningo-encephalitis, PAME) ,潜伏期1~7d,表现为急性型,发病急,迅速恶化。早期以上呼吸道症状为主,伴高烧、呕吐,1~2d即出现脑水肿征象,迅速转入瘫痪、谵妄、昏迷,病人常在1w内死亡。总之,PAME病症凶险,病程短,预后差,死亡率高。多见于健康儿童与青壮年。

棘阿米巴引起肉芽肿性阿米巴性脑炎(granulomatous amebic encephalitis, GAE)呈亚急性或慢性过程,临床以占位性病变为主。潜伏期较长,脑脊液中以淋巴细胞为主。 阿米巴角膜炎(Amebic Keratitis, AK)主要由卡氏棘阿米巴引起。由于包囊耐干燥,随尘埃飘起,而经空气传播,亦可污染角膜接触镜或接触镜冲洗液,引起角膜感染。病变特点为慢性或亚急性角膜炎症和溃疡。患者眼部有异物感,畏光、流泪、视力模糊等症状,反复发作可致角膜溃疡甚至角膜穿孔。

诊断 Diagnosis 脑脊液或病灶穿刺液涂片 穿刺物培养 血清学辅诊 (可以鉴定种株)

防治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药物:两性霉素、 庆大霉素 加强水源管理 隐形眼镜注意消毒卫生

医学鞭毛虫主要种类 虫 种 寄生部位 病 名 利什曼 单核巨噬细胞系统 利什曼病 阴道毛滴虫 泌尿生殖道 滴虫性阴道炎 虫 种 寄生部位 病 名 利什曼 单核巨噬细胞系统 利什曼病 阴道毛滴虫 泌尿生殖道 滴虫性阴道炎 蓝氏贾第虫 小肠 肠贾第虫病 锥虫 血液 睡眠病/Chagas病

利什曼原虫常见虫种 杜氏利什曼 印度/中国/地中海 黑热病 婴儿利什曼 中国 皮肤利什曼病 热带利什曼 非洲/中亚/拉美 皮肤利什曼病 杜氏利什曼 印度/中国/地中海 黑热病 婴儿利什曼 中国 皮肤利什曼病 热带利什曼 非洲/中亚/拉美 皮肤利什曼病 墨西哥利什曼 南美洲 皮肤利什曼病 巴西利什曼 中南美洲 粘膜皮肤利什曼病

利什曼原虫 Leishmania 杜氏利什曼原虫 热带利什曼原虫 墨西哥利什曼原虫 巴西利什曼原虫 内脏利什曼病 ( Kala azar,黑热病)

利什曼原虫 Leishmania 杜氏利什曼原虫 热带利什曼原虫 墨西哥利什曼原虫 巴西利什曼原虫 皮肤利什曼病 (东方疖)

利什曼原虫 Leishmania 杜氏利什曼原虫 热带利什曼原虫 墨西哥利什曼原虫 巴西利什曼原虫 皮肤利什曼病 (采胶工溃疡)

利什曼原虫 Leishmania 杜氏利什曼原虫 热带利什曼原虫 墨西哥利什曼原虫 巴西利什曼原虫 粘膜皮肤利什曼病

杜氏利什曼原虫 Leishmania donovani

形 态(1) 无鞭毛体Amastigote : 椭圆形、核圆、 动基体、 基体、根丝体 寄生部位:人体或哺乳动物单核巨噬 细胞内, 动基体、 基体、根丝体 寄生部位:人体或哺乳动物单核巨噬 细胞内, 二分裂繁殖 鞭毛根 动基体 细胞核

A Macrophage Filled With Leishmania amastigotes 无鞭毛体寄生于人和其它哺乳动物单核吞噬细胞内 细胞内充满大量的利杜体 巨噬细胞破裂,无鞭毛体游离又进入其它巨噬细胞,重复增殖

Leishmania amastigotes, bone marrow aspirate, Giemsa stain

无鞭毛体 前鞭毛体 杜氏利什曼原虫照片

形 态(2) 前鞭毛体Promastigote :梭形、核位于中央 动基体、基体、前鞭毛 寄生部位:白蛉消化道内

白蛉 (Phlebotomus sand fly ) 体小,3㎜,约为蚊子1/3,驼背状,全身密生细毛,灰黄色 鞭毛体寄生于白蛉消化道,二分裂法繁殖

生活史(life cycle)

生活史 巨噬细胞内寄生、分裂、繁殖 无鞭毛体 前鞭毛体 在人体内 在白蛉体内 白蛉胃内发育、分裂、繁殖 无鞭毛体 前鞭毛体

生活史要点  感染阶段 感染方式 寄生部位 传播媒介 保虫宿主 犬类动物 前鞭毛体, 利杜体 白蛉叮咬, 输血及器官移植 单核巨噬细胞内 保虫宿主 犬类动物 前鞭毛体, 利杜体 白蛉叮咬, 输血及器官移植 单核巨噬细胞内  白蛉

致病机理 M大量被破坏 单核巨噬细胞系统代偿增生 代谢产物变态反应 为什么利什曼原虫被宿主吞噬细胞吞噬后, 不被吞噬,反而繁殖? (1)LD分泌抗酶,使之不被消化 (2)LD表面的糖蛋白(GP63)与溶酶体的酶结合

致病 1、致病机制: ①虫体增殖,巨噬细胞大量破坏和增生,含单核巨噬器官和组织增生肿大 脾肿大——脾亢,全血C↓ 肝肿大——肝功↓,蛋白合成减少,尿排蛋白↑ 淋巴结肿大——浆细胞大量增生,血中球蛋白↑ ②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降低, 继发各种感染

致病机理 WBC 抵抗力 脾肿大 脾功亢进 全血 血小板 出血 RBC 贫血 Ⅱ型变态反应 利杜体大量繁殖 淋巴结肿大 脾肿大 脾功亢进 全血 血小板 出血 RBC 贫血 单核巨噬细胞破裂、增生 Ⅱ型变态反应 利杜体大量繁殖 淋巴结肿大 肝肿大 肝功受损 白蛋白 浆细胞 球蛋白 白/球蛋白倒置 免疫复合 物沉积 Ⅲ型变 态反应 肾功 受损 白蛋白 排出

致病性 内脏利什曼病时出现免疫功能受损,患者不仅有特异性细胞免疫的抑制,而且对其他病原生物产生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反应的能力降低,即非特异性抑制,这可能与患者体内原虫大量繁殖,产生抗原太多, 机体处于免疫无反应(anergy)状态有关。因此患者极易并发各种感染而导致死亡。

临床表现 1、长期不规则发热。 2、脾、肝、淋巴结肿大。 3、皮肤损害:皮肤色素沉着,肉芽肿结节

黑热病病人--肝脾肿大 示脾肿大 黑热病俗称“大肚子病” 12岁男孩 脾肿大 贫血 严重消瘦

皮肤型黑热病 Post kala-azar dermal leishmaniasis

皮肤黑热病

粘膜皮肤利什曼病

皮肤利什曼病

皮肤利什曼病

Cutaneous leishmaniasis of the face

免疫特点 治疗后获永久的获得性免疫(消除性免疫)

实验室诊断 <病原学> <免疫学> 血清学反应 1.诊断性穿刺:首选骨髓穿刺, 安全 2.体外培养或动物接种 穿刺部位 临床使用 原虫检出率(%) 骨髓 最常用 80- 90 淋巴结 疗效考核 46-87 肝 较少用 75 脾 较少用 90-99 2.体外培养或动物接种 <免疫学> 血清学反应

流行情况 分布:长江以北15个省市 传染源:病人及病畜 媒介:白蛉

流行 (一)分布 世界分布很广,除澳洲外,各大洲都有。 我国主要流行于长江以北16个省市 我国1958年宣布基本消灭黑热病。但近年有零星 报告。

我国黑热病的分布 人源型(平原区) 青壮年 家栖白蛉 山东 犬源型(丘陵区) <10y儿童 野栖白蛉 青海 人源型(平原区) 青壮年 家栖白蛉 山东 犬源型(丘陵区) <10y儿童 野栖白蛉 青海 自然疫源型(荒漠区) <2y幼儿 野栖白蛉 新疆 野生动物

流行 (二)因素 1、传染源 病人、病犬、野生啮齿类动物如鼠类。 2、传播媒介 我国主要为中华白蛉。 1、传染源 病人、病犬、野生啮齿类动物如鼠类。 2、传播媒介 我国主要为中华白蛉。 3、感染途径 1)人被白蛉叮咬,前鞭毛体随唾 液进入人体(主要)。 2)经输血感染或经胎盘传给婴儿。

传播媒介 家栖型:中华白蛉 长管白蛉 野栖型:硕大白蛉 吴氏白蛉

白蛉的生态特点 体型小,全身披毛,翅竖立 活动范围小,跳跃式,30m 生活史周期长 对杀虫剂敏感

防治 1、根治病人,消灭病狗,减少传染源。 2、灭蛉防蛉,切断传播途径。 特效药物――葡萄糖酸锑钠。治愈率95%以上。 锑剂无效病人,可用戊烷脒。对皮肤型效果更好。 2、灭蛉防蛉,切断传播途径。

防治成就的原因 治后获消除性免疫 有治疗特效药 白蛉生态弱点,对杀虫剂无抗性,易控制

蓝氏贾第鞭毛虫 Giardia lamblia

蓝氏贾第鞭毛(Giadia lamblia) 贾第虫引起贾第虫病,列为全世界危害人类健康的十种主要寄生虫病之一。

形态(1) 滋养体 半个梨形 腹面凹陷呈两个吸盘 泡状核1对 四对鞭毛 营二分裂繁殖

Another example of a Giardia lamblia troph Another example of a Giardia lamblia troph.  The two nuclei are easy to see in this image.  (Original image from a Japanese language site tentatively titled "Internet Atlas of Human Parasitology." 来源 http://www.biosci.ohio-state.edu/~parasite/giardia.html Another example of a Giardia lamblia troph

滋养体

形态(2) 包囊: 椭圆形 囊壁较厚 2-4个核 可见鞭毛根丝状物

生活史(人际传播型) 感染期及方式:成熟包囊 口入脱囊,形成滋养体 寄生部位:十二指肠 排离阶段:包囊及滋养体

生活史 成熟包囊是感染期 十二指肠内脱囊,形成2个滋养体 营纵二分裂法繁殖 回肠、结肠腔 包囊 一次腹泻粪便中滋养体可超过140亿个 一次正常粪便中可有包囊9亿个

G.lamblia trophozoite: life cycle. http://www.cdfound.to.it/html/

致病 1. 致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机械阻隔,营养竞争--大量虫体覆盖小肠黏膜 机械刺激—吸盘吸附作用 化学损伤—分泌产物、代谢产物毒性作用 肠内细菌的协同作用 宿主免疫状态—IgA缺乏;免疫功能低下或艾滋病患者,均易发生严重的感染

致病 2. 主要症状:腹痛、腹泻、腹胀、呕吐、发热和厌食等 典型表现:以腹泻为主的吸收不良综合征,腹泻呈水样粪便,量大、恶臭、无脓血。 若不及时治疗,多发展为慢性,表现为周期性稀便,反复发作,大便甚臭,病程可长达数年。 儿童患者可由于腹泻、脂肪泻,引起贫血等营养不良,导致生长滞缓。 虫体寄生在胆道系统,可能引起胆囊炎或胆管炎。

诊 断 粪便直接涂片法:滋养体 粪便涂片碘染色:包囊 十二指肠引流液:虫体

流 行 世界性分布, 儿童>成人 传染源:患者、带虫者 包囊抵抗力大,易污染水体 旅游者不洁饮水易被感染

防 治 预防为主:饮水卫生 治疗:甲硝唑

Trichomonas vaginalis 阴道毛滴虫 Trichomonas vaginalis

形 态 滋养体 倒梨形 具4根前鞭毛,1根后鞭毛 波动膜为运动器官 泡状核,内轴柱

生活史(人际传播型) (感染期) (寄生阶段) 滋养体 二分裂 滋养体 (阴道后穹窿) (男性泌尿道)

致病与诊断 阴道及泌尿道炎症 分泌物、尿液涂片镜检 培养法

流行与防治 世界性分布,女性为主 直接传播,间接传播 预防为主 治疗:甲硝唑(男女双方)

滋养体的抵抗力 便器板 30' 湿毛巾 23hr 40℃水 102hr 肥皂水 >45'

医学节肢动物 Medical Arthropods (Medical Entomology)

研究对象: 指危害人类健康的节肢动物 研究内容: 形态、生活史、生态, 与传病的关系,防制措施

节肢动物主要特征 躯体分节、左右对称,附肢分节 外骨骼由几丁质、 醌单宁蛋白质组成 开放式循环系统

与医学有关的节肢动物 危害人体健康的节肢动物分属以下5纲: 蛛形纲(Arachnida) 昆虫纲(Inasecta) 甲壳纲(Crustacea) 唇足纲(Chilopoda) 倍足纲(Diplopoda)

昆虫纲(Insecta) 虫体分头、胸、腹3部。头部有触角1对,胸部有足3对。 能传播疾病或引起疾病的有蚊、蝇、白蛉、蚤、虱、臭虫、蟑螂等。 中华按蚊 Anopheles sinensis

昆 虫 纲

蛛形纲(Arachnida) 虫体分头胸和腹两部或头胸腹愈合成躯体, 有足4对,无触角。 有蜱、螨、蜘蛛和蝎子等。 螨蜱 蝎子 Scorpion

甲壳纲(Crustacea) 虫体分头胸部和腹部,有触角2对,步足5对, 大多数种类水生,有些是蠕虫的中间宿主。 蝲蛄 石蟹

唇足纲(Chilopoda) 虫体窄长,腹背扁,多节,由头及若干形状相似的体节组成,多为10节。 头部有触角1对,每一体节各有足1对。第一体节有1对毒爪,螫人时,毒腺排出有毒物质伤害人体,如蜈蚣。 蜈蚣 Centipede(百脚)

倍足纲(Diplopoda) 体呈长管形,多节,由头及若干形状相似的体节组成。 头部有触角1对,除第一体节外,每节有足2对 所分泌的物质常引起皮肤过敏,如马陆。 马陆 Millipede

唇足纲与倍足纲

蛛形纲和昆虫纲的比较 蛛形纲 昆虫纲 躯体头胸腹融合 分头胸腹三部 无触角 有触角 成虫四对足 成虫三对足 无翅 有翅 蛛形纲 昆虫纲 躯体头胸腹融合 分头胸腹三部 颚体(假头)为口器 口器分刺吸式等 无触角 有触角 成虫四对足 成虫三对足 无翅 有翅

医学节肢动物的危害 直接危害:虫源性疾患 骚扰-吸血(蚊) 螫刺-毒素(蜱) 过敏反应(尘螨) 寄生致病(蠕形螨)

医学节肢动物的危害 间接危害:传播虫媒病 生物性传播: 病原体数量/形态改变 机械性传播: 病原体数量与形态不变 如蝇传播痢疾、伤寒、霍乱等 生物性传播: 病原体数量/形态改变 发育式:库蚊—丝虫病 繁殖式:伊蚊—登革热 发育繁殖式:按蚊—疟疾 经卵传递式:恙螨—恙虫病 机械性传播: 病原体数量与形态不变 如蝇传播痢疾、伤寒、霍乱等 方式

医学节肢动物的防制 防制方法:环境治理、物理防制、化学防制、 生物防制、遗传防制、法规防制 综合防制:任何单一的防制方法均不能有效 解决问题

昆 虫 纲 成虫形态特点: 胸部:三节构成,每节各有足一对,胸背面有1-2对翅or无翅 医学节肢动物中数量最多,最重要的一纲 分头、胸、腹;有三对足 头部:(1)触角、触须、眼各一对 (2)口器: 刺吸式—蚊 舐吸式—蝇 咀嚼式—蟑螂 胸部:三节构成,每节各有足一对,胸背面有1-2对翅or无翅 腹部:分节,最后数节转变为外生殖器

生活史(变态 metamorphosis) 幼虫发育为成虫需经过外形,结构,生理功能,生活习性和本能的一系列变化。 全变态:卵幼虫蛹成虫(蚊/蝇) 半变态:卵若虫成虫(虱) 蜱螨变态:卵幼虫若虫成虫

昆虫纲 重要虫媒 - 蚊 病名 病原体 传播方式 疟疾 原虫 发育繁殖 丝虫病 蠕虫 发育 登革热 病毒 繁殖 乙脑 病毒 繁殖

蚊(Mosquitos) 危害: 骚扰、传播虫媒病 生活史: 全变态 生态:雌蚊吸血传病,刺吸式口器 主要蚊属: 按蚊(Anopheles ) 库蚊(Culex ) 伊蚊(Aedes)

成蚊形态

雌雄蚊触角

成蚊口器

蚊的生活史 卵 幼虫 蛹 雌雄成蚊 (孵化) (化蛹) (生殖营养环) (羽化) 雌蚊吸血 (群舞) (交配) 雄蚊死亡

三属蚊生活史

生 态 (一)孳生地 按蚊—清大水体(塘、湖、稻田) 库蚊—污水体 (污水坑) 伊蚊—清小水体(容器型)

生 态 (二)栖息地 家 栖 性:嗜人按蚊、致倦库蚊 半家栖性:中华按蚊 野 栖 性:白纹伊蚊 (三)食性 成蚊基本食物:植物叶汁、花蜜 家 栖 性:嗜人按蚊、致倦库蚊 半家栖性:中华按蚊 野 栖 性:白纹伊蚊 (三)食性 成蚊基本食物:植物叶汁、花蜜 雌蚊需吸血才能产卵 雄蚊不需吸血→口器退化→不能吸血

吸血对象:随蚊种而不同—传病能力亦异 偏 嗜 人 血:与传病关系最大 偏嗜家畜血 兼食人和动物血:可在人--动物间传病 吸血时间:大多在夜间 伊蚊--白天

(四)季节消长 蚊的种群数量随季节的变迁而变化 —与蚊传疾病流行的季节性有关 (五)越冬 1.条件:气温<10℃ 2.地点:温暖、潮湿、不通风处 3.形式:多样,但大多以成蚊越冬 (六)寿命 雄蚊:1 - 3周 雌蚊:1 - 2月,越冬雌蚊寿命长达数月

蚊的防制 打早,打小,打了 防蚊孳生 药物灭蚊(抗药性) 生物灭蚊

蝇(Flies) 一.分类: 蛆症蝇 吸血蝇 非吸血蝇 二.生活史:全变态 卵→幼虫(蛆) →蛹→成蝇 发育周期:7-8天

生态 1. 孳生地: 粪便、垃圾、腐败动植物 2.食性:①食性杂 ②边吃—边吐—边拉—边爬—边刷 3.活动与栖息: 白天—活动; 夜间—栖息 飞行能力较强,能借助交通工具远距离扩散

与传病有关的结构和习性 结构 习性 全身披毛 杂食性 舐吸式口器 边吃边吐 肥大的唇瓣 边吃边拉 爪间垫粘毛 不断擦身

危 害 1、寄生:幼虫寄生—蝇蛆症 2、生物性传病:采采蝇—锥虫病 3、机械性传病: 肠道传染病—阿米巴痢疾 呼吸道传染病—TB 眼传染病—沙眼

重要虫媒:蚤、虱、白蛉 病名 病原体 传播方式 蚤 鼠疫 杆菌 繁殖 虱 流行性 立克次体 繁殖 斑疹伤寒 白蛉 黑热病 原虫 发育繁殖

阴 虱 蚤 体 虱 人头虱

虱寄生在睫毛上

蛛形纲 蜱(ticks) 螨(mites) 体大,无毛 小,披毛 表皮革质 表皮膜质 颚体有口下板 无口下板

硬蜱 软蜱

蠕形螨 恙螨

重要虫媒:蜱、螨 病名 病原体 传播方式 森林脑炎 病毒 经卵传递 莱姆氏病 螺旋体 经卵传递 蜱 恙螨 恙虫病 立克次体 经卵传递 病名 病原体 传播方式 森林脑炎 病毒 经卵传递 莱姆氏病 螺旋体 经卵传递 恙螨 恙虫病 立克次体 经卵传递 革螨 流行性 病毒 繁殖 出血热 软硬 蜱

蜱生活史 卵 幼虫 若虫 成虫 孳生地:荒漠,草地,森林 (吸血) (吸血) (吸血)

蜱与传病 自然疫源性疾病 森林脑炎(病毒) 斑疹伤寒(立克次体) 蜱媒回归热(螺旋体) 鼠疫(细菌) 各期吸血传病 经变态经卵传递

疥 螨 虫体小,足短,体表多鳞状皮棘 口器能啮食角层组织,皮内形成隧道 专性寄生表皮内致疥疮(丘疹水泡) 多见于指缝手腕,肘窝,阴部,腋下

恙螨生活史 卵 幼虫 若虫 成虫 自 生(草丛) 刺吸宿主组织液

恙螨传病特点 仅幼虫传病-恙虫病 肾综合症出血热 经变态经卵传递 隔代传病

蠕 形 螨 细长似蠕虫状 寄生部位:面部、鼻翼沟的 毛囊、皮脂内 致病:脂溢性皮炎、痤疮、 酒糟鼻

蜱、螨的防制 个人防护为主,穿五紧衣 清除杂草,喷洒杀虫剂 灭鼠、防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