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擦主题读写
世间充满摩擦,不仅物体之间存在摩擦,国家间、种族间、邻里间、同学间等都会出现一些摩擦。有摩擦是正常现象,我们应正确看待。摩擦对人们的生活有利有弊,当行走时,摩擦是阻力也是助力;当然,有些摩擦有百害而无一利,最终没有赢家。我们要仔细辨别,区别对待,趋利避害,有时要减少摩擦,有时要增大摩擦。有些摩擦有助于增进了解,从摩擦走向磨合的例子不胜枚举。有些摩擦是客观存在的,有些则是人为制造的。要慎重对待摩擦,妥善处理摩擦,用智慧化解摩擦,从摩擦中寻求共赢。
你想和她作对到何时 袁恒雷 她在13岁那年开始变得叛逆,敢直视母亲的眼睛,敢迎向她扇来的巴掌。 做她母亲的人,显然一愣,手掌举起来,呆呆地停在半空。她头一歪,斜睨了母亲一眼,然后丢下仍在发愣的她,头也不回地走了。她有着打了胜仗的雀跃,她终于不怕母亲了。
在她的记忆里,流淌着太多对母亲的惧怕,这惧怕里甚至带着不解与嗔怪。父亲与母亲关系也不好,母亲实在太过强势,在家里说一不二。在挨母亲打的时候,父亲不敢拦阻,只在事后领着她出去玩,给她买玩具,买好吃的,安慰她说,母亲也是为她好。 为她好什么呢?为她好怎么还下手打她,还打得那么疼!她不过是打碎了一个盘子,不过是忘交了一次作业,不过是不小心将笔尖划到了裙子上,不过是多玩了一会儿……母亲统统不管三七二十一,非打即骂。她常常弄不明白,在学校对别的孩子慈眉善目的母亲,为何回到家跟变了一个人似的,母亲对自己的这些近乎严苛的行为就是爱吗?
那个时候,她就想着自己快点长大,早一点离开这个她不想多待一天的家。她15岁这年,已经出落得很标致了,已经和母亲一样高了。那晚,母亲回家有点晚,进入她房间的时候,她正在写心情日记,慌乱中,她急忙把日记本塞进抽屉里。母亲说:“拿出来,有什么我不能看的。” “不给,这是我的个人隐私。”母亲听到这句话,身体一晃——这句话她怎么听着这么耳熟。她本来又想扬起手打她,可这次她抬不起来了,她看着眼前已颇有少女风姿的女儿,眼神写满自信与挑衅,她颓然地说了一句:“你长大了!”然后退出了房间。
第二天放学,她迟迟不回家,在外面和同学瞎逛,直逛到夜色阑珊,直逛到父亲在街角把她搜到,领回了家。她一路上想着母亲暴跳的模样,想着她会如何修理自己,但那天,母亲没有动手——她很平静地坐在沙发里看电视,只说了一句:“回来了,饭菜在锅里热着呢!”然后不语。 倒是平时木讷、寡言的父亲很是生气,一路上说他和母亲担心得要命,叫她以后一定早点回家,女生晚上在外面很危险。
母亲这两次对她的态度很和缓,不仅没收住她叛逆的心,反而让尝到甜头的她愈发叛逆——她之前实在是压抑得太久了。母亲越不让她做的事情,她越要坚持做。她经常逃课,和社会上一些不三不四的小青年混在一起。有一次母亲把她找回,阴沉着脸对她说:“你很能干啊,我只供你到18岁,以后的路你自己走!” 她心里不屑地一笑:自己走就自己走,有什么大不了的。她对前途很有信心,她觉得有这帮哥们姐妹,混口饭吃很容易。于是,她更多地出现在他们的活动中。小青年们不知哪里弄来的钱,他们一起吃喝玩乐,廉价的青春,被他们恣意挥霍!
但没过多久就出事了。那天,她跟着这群人一起在街头滋事,打伤了人,他们被警察当场逮捕,被抓进了警局。母亲很快出现在她的视线里,但此时的母亲,没有了一点往日的强势,她的霸气全换成了谦卑的姿态,说尽了好话,求得办案民警从轻处理。她远远地看着,这成长的蜕变,于她和母亲而言,感觉是那么疼痛! 她终于被母亲保释回家了。她想,母亲这次说什么也饶不了她,而且她想,这次是母亲救了她,她任打任骂,不会顶嘴了。但回家之后,只见父亲做好了一桌的饭菜,母亲一个劲儿地给她夹菜,她温热的目光让她既陌生又温暖,她很想看,却又不敢看,只一个劲儿地往嘴里扒饭。
第二天,父亲告诉她,母亲哭了半宿。父亲问她:“你到底还要和你母亲作对到什么时候啊?以前她确实对你太严了,可这次你把她吓个半死,你要是有个三长两短,她恐怕也活不久了!” 她呆呆地听着,听着窗外四月的潺潺溪水,听着花朵初绽的声响。她的心,终于为母亲而疼了!她又被父母送回了学校,安静地坐了下来。虽然耽误了整整半年,可她很聪颖,成绩扶摇直上。
摩擦与认同 顾洪浦 古人云:“道不同,不相为谋。”也就是说没有共同志向的人,不值得与他共同谋事。如若不然,则容易出现摩擦。但我认为,思想上的差异并不仅仅会产生摩擦,在心灵的某一角落,一定还潜藏着认同的因子。摩擦与认同,并不是完全相斥的关系,有时候也是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
有时,摩擦是为了让别人认同自己,接受自己的主张。每个人都有维护自己利益的私心,都有自己的人生哲学,很多情况下都会觉得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在遇到不同的思想观点时,总会无意识地与别人摩擦、碰撞,好让别人站在自己这一边,其实是想得到别人的认同。奥运会冠军孙杨在训练期间与教练的摩擦,很大程度上就是想得到教练对自己的认同。或许摩擦这种方式并不容易被理解,但摩擦确实反映出人们渴望被认同的思想。
有时,认同是摩擦无果后的妥协。这种认同是迫不得已的,这种认同只是表面上的附和,并没有真正的认同之意。如果一味妥协,自己永远无法得到别人认同,只能活在别人的影子之下。清末,经过几番交锋,清政府敌不过坚船利炮的列强,于是不得不向西方列强妥协,签订了诸多不平等条约,丧权辱国,被天下人嗤笑。清政府的认同就是被逼无奈之举,是不对等摩擦后的投降。巴金小说《家》中,觉新在与封建家族的摩擦中一味妥协,结果错失了自己的爱情,伤害了兄弟间的亲情,受尽了内心的折磨。这样的认同,只会让自己在现实中迷了路,无法做回真正的自己。摩擦会在
某种催化剂下发生化学反应,能够转化成主动认同。随着摩擦的深化,思想认识也在发展变化,这种认识可能成为催化剂,促使摩擦化为主动认同。叛逆期的青少年常常与父母发生摩擦,在经历了一些事之后,年轻人会体会到父母的爱,从而主动认同父母。抗战初期,蒋介石奉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国共两党意识到联合共产党反对日本侵略者的重要性,从而认同了共产党的力量,从此中华儿女共御外侮,才夺得抗战的胜利。
既然选择直面摩擦,就要勇敢地抬起自己的头颅;既然知道摩擦不可避免,就要谦卑地听取别人的意见。弄清摩擦与认同的关系,让自己的心不固步自封,也不随波逐流。
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汤勺哪有不碰锅沿的? 牙齿常咬舌头,但它们仍然是好朋友。 (德国) 谁家没有个碟大碗小、磕着碰着的。 我们踏上了光滑的冰面,没有摩擦,因此在某种意义上是理想的,但我们也正因此而无法前行。我们要前行,所以我们需要摩擦。回到粗糙的地面上来吧!(维特根斯坦)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写作导引 文题提供了几则俗语、名言,多则材料要异中求同,这几则材料的共同的话题是“摩擦”,近义词有“碰撞”“矛盾”“对抗”“交锋”“对立”等。深刻认识“摩擦”是写作的前提。从物理学角度来看,有接触就会产生摩擦,摩擦存在于物体与物体、人与物体之间;从人类社会来看,人与人,个人与集体、集团和集团、国家与国家之间也都存在摩擦;从类别上看,有空气摩擦、职场摩擦、肌体摩擦、语言摩擦、观念摩擦、情感摩擦、贸易摩擦等;从辩证的角度来看,摩擦有利也有弊,是阻力也是动力,摩擦也要适度,摩擦也有内外、大小之分,有时要增加摩擦,有时则要减少摩擦;从摩擦的原因来看,有的是出于利益,有的是缺少沟通。可以联系近来频发的医患摩擦、师生摩擦等来写作。
记叙文要突出“我”,写好个人的体验。可以写自己与父母之间的摩擦,自己与老师之间的摩擦,自己与同学之间的摩擦等。当然,在不违背“真实”的基础上,也可以虚构生活,甚至可以写想象作文——没有摩擦的世界。要有摩擦的故事情节,要写清楚摩擦过程和结果,要给人启发。 议论文要找个好的由头,选择恰当的论据,要提炼出有价值的观点,能联系实际展开辨证说理。
误区指津 1.把“摩擦”当一个筐,将战争、矛盾、竞争等都说成是摩擦,将与摩擦不相 关的例子都强行贴上摩擦的标签; 2. 任意拔高摩擦的作用,空话、套话连篇; 3. 用例陈旧,没有新鲜论据。
素材链接 1.美国监听盟友,引起摩擦 基于“揭秘者”斯诺登的爆料,欧洲媒体近日曝光美国国家安全局对欧洲公民电话实施监听。法国和西班牙媒体先后报道,从2012年12月至2013年1月,美国国家安全局对法国公民的7030万个电话通过进行了录音,监控逾6千万次西班牙境内电话通话。有消息称美国国家安全局对德国总理默克尔的手机进行监听,并在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等欧洲国家广泛开展监听行动。默克尔因此致电奥巴马表示抗议,要求其对这一事件作出彻底解释。欧盟领导人近日也发表声明称,美国监听盟友所导致的对美国的不信任有可能对国际反恐斗争产生不利影响。
2.李克强亲自化解中欧最大贸易摩擦 2012年,欧盟对中国光伏产品开展“双反(反倾销,反补贴)”调查。而从2013年6月6号起,中国光伏产品最大的出口市场——欧盟决定对中国产品征收平均11.8%的临时反倾销税,更为严苛的是,两个月时间如果谈不拢,将征收高达47.6%的反倾销税。 解决中欧光伏产品贸易摩擦问题一下子摆在了中国新一届政府新任总理李克强的案头上。接近50%的惩罚性关税一旦征收,意味着中国将彻底退出欧盟市场。这决定着中国150多家光伏企业在欧洲市场的命运,以及40万中国工人的就业。
担任总理仅两个月的李克强,首次出访选择的欧洲两个国家便是瑞士和德国。不论走到欧洲的哪一个国家,李总理都数次提及光伏案,并且利用多个场合展开连串斡旋。最终,通过磋商合作化解了摩擦,握手言和。
3.言语不通引发职场摩擦 2012年11月,深圳黛丽斯一名女主管在车间向员工交代完一批新货的加工规定后,又改口说应该使用另外一种加工方法,因为这位女主管讲的是广东话,其中一名女员工随便说了一句“听不懂”,引来双方言语上的争执……结果引发了400余人停工。最终,事件的平息以公司给每人补发1000元“奖金”和这位女员工协议离职为代价。
一类文 别说我已尽力 倪晶晶 当我的脚迈进这个家门的时候,她拒绝的眼神告诉我,我永远都不可能走进她的世界,我永远都不可能取代她那死去的母亲在她心目中的位置。
她坚毅而又冷漠的目光不禁使我打了个寒颤,我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但我不想放弃,我要用我的全力,用我爱的温暖融化她心中那块坚冰。 每天,我早早起床,洗衣做饭,为她挤好牙膏,打好洗脸水。然而,她总是拒绝接受我为她做的一切。她冷漠的表情告诉我:我不需要你为我做这些,你永远都不可能代替我妈妈。
每次心中都会隐隐作痛,但我总告诉自己别放弃,总有一天她会接受我的。 从她爸爸那儿我知道她学习成绩平平,于是我就想从提高她的成绩入手。我总是在她不知情的情况下与老师交流,了解她在校的学习生活,讨教如何辅导她学习。每天晚上,我都陪她在灯下学习,帮她分析错误的原因,指出她学习方法上的不足。我帮她买了学习资料,要求她每天完成规定的内容。我以为这样做,她就会有进步,就会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进而从中感受到我对她的爱。然而,事与愿违,她的成绩不但没有进步,反而直线下滑。高二期末考试居然掉到班级40名。
一天中午,我实在无法克制心中的压抑,与她大吵了一架。“我已尽力了,失败了不能怨我!“她丢下这句话就倔强地走开了,留下我在空空的房子里哭泣,我也尽力了。 晚上,下起了大雨,我忍着内心的痛带着伞到学校去接她。 放学了,学校的大门缓缓地向两边打开。我随着送伞接孩子的家长向教学楼迎过去,站在角落里等她下楼。她来了,熟悉的紫色裙子,但她没有看见我,挤进了同学的伞下,我不想喊她,慢慢地跟在后面。
“玲玲,学习尽力就行了,不要整天愁眉不展的!” “我那位后妈比我亲妈还看得紧,成天关心我的成绩,她苦我也苦!” “难道她不知道弹簧被压得越紧,就越想要反弹吗?” “我只是应付着,根本不想尽全力。” …… 那一刻,我告诉自己:别说我已尽力。我还没有真正了解她的内心。
点评: 文章的“匠心”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视角独特,让人耳目一新。一般来说,学生都是从自己的视角写自己的生活,这位学生却独辟蹊径,以一个后妈的视角写家长与子女之间的摩擦。
二是主题深刻,耐人寻味。初看本文,误以为是写后妈与女儿的隔阂;再看,文章还表现了父母过分的关爱给孩子带来的伤害。文章能从母女两人的角度体现主题。后妈自认为为女儿的学习已经尽了力,在听了女儿的心里话后,才知道“别说我已尽力”,自己还要去了解女儿的内心感受。女儿玲玲被后妈过分地关心学习,感到压力大,起了抵触情绪,借口“我已尽力”来搪塞,实际上并没有尽到全力。读完本文,我们会意识到:过度的爱也许是一种伤害,做父母的有时会好心办坏事!
二类文 多想回到从前 黄倩奇 班会,调座位。刚把桌椅挪到新位置,头一转,看见一张熟悉的脸,很礼貌的微笑,很陌生的熟悉。 我们又是同桌了。坐在你身旁,耳侧是你均匀的呼吸,忘记了所有的吵闹声,安静了整个世界。可是,我们还会像以前那样不顾形象地嬉笑吗?
七个月之前,我们是同桌。那时我们一起为小高考而奋斗,重重叠叠的试卷塞满了试卷夹。你的成绩一直比我优秀,我也一直把你当作自己的对手,尽管很努力,却从未能超过你。某天,老师发批改过的作业,你看了看自己的试卷,又看了一眼我的分数,习惯性地笑着说:“嘿嘿,又比你高哦!”或许听过太多你这样的话,心里再也盛不下了,便想发泄。我冷冷地对你说:“很了不起啊!”你被我反常的态度吓了一跳,愣在那里。之后好几天,我们都没有说过一句话。那是我们第一次有了摩擦,刺眼的火花在黑暗里滋滋作响,可是谁都没有注意到它的存在。
五个月之前,我们还能一起吃饭。可是这次之后,我们之间的关系变得忽冷忽热。终于,你问我:“你喜欢我吗?”而我却说了自己自以为不会后悔的话:“其实不怎么喜欢。”那一刻,所有的声音都归于沉寂,时光似乎被冻结。你安静地陪我从食堂走到教室,然后安静地坐在那写作业,可我似乎听到了泪水滴答的声音,被放大回响在我耳旁。摩擦的火星瞬间变成了烈火,灼烧着心房,留下一片片伤疤。
三个月之前,我们已经很长时间不说话。手机中没了你的消息通知,QQ空间里也没有你的访问记录,似乎像不曾认识一样生活在各自的世界里。你不再和我说每天的心情,我也不和你聊身边的趣事,突然间生活像是缺了一块。孤单的感觉让这个暑假变得冗长难耐。 一个月之前,我犹豫了很长时间,下定决心跟你道歉。“要不一起上学吧?之前的事,很对不起。”我凝视着手机屏幕,计算着时间,1分钟后,有了你的消息提示。你说:“我还是会做你朋友,可是也许不能够像以前那样和你玩闹了。”虽然有点难过,可是还是很高兴你能这样对我说,至少还能和你说话。
现在,你坐在我的身旁,安静地看着书,就像以前那样。熟悉的场景,熟悉的面孔,却用陌生的方式相处。或许之前心中那场大火太猛,烧坏了我们心与心之间的桥梁。突然很后悔,如果当初我不那么冲动,是不是一切都不会发生了呢? 耳侧依然只有你的呼吸声,占满了我整个心房。
点评: 文章叙写了同学之间的摩擦,摩擦虽然不大,但留下的伤痕难以消弭,作者期盼两人能够再回到从前。文章采用倒叙的写法,感情真挚,真实感人。开篇写“现在”两个人又坐到了一起,然后回忆“七个月之前”“五个月之前”“三个月之前”“一个月之前”发生的事情,最后又回到“现在”。时间脉络清楚,事件完整。倒叙手法的运用为文章增色不少。文中对摩擦前二人的亲密关系介绍得不够,不能形成亲疏巨变的起伏。再添加一些“我”或“你”的心理描写,如渴望友谊的心里独白会更好。
三类文 摩擦带来进步 孙海兆 人们常常认为生活中不应该有摩擦,都尽量避免摩擦,而我认为我们需要摩擦,有摩擦才能有进步。 我们都知道生活中不可缺少物理摩擦,如果没有摩擦的话,我们的生活将无法继续。车辆不能在路上行驶,体育运动不能进行,甚至连牙刷都会有困难。物理摩擦在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那么人与人之间的摩擦也是不可或缺的。
有句俗话说得好:“不打不相识。”人与人之间有了摩擦才会对对方的印象更加深刻。在我们周围常常可以看到两个人一开始闹得很不愉快,而在时间的长河里反而成了彼此最重要的朋友。正如上世纪NBA的伯德 与约翰逊,两人从一进联盟便有了摩擦,相互比拼,对抗了十几年,到最后退役的时候,成了惺惺相惜的好友。所以说,我们不必去刻意回避生活中存在的摩擦,摩擦带来的不一定都是坏的。
当我们与周围的人有了摩擦,不要意气用事,不要试图用蛮力让对方屈服,应该将怒气转化为自己努力奋斗的动力。我们在生活工作中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难免会有这样那样的摩擦。有些人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有些摩擦之后试图用暴力去解决,其实那样做不利于事情的解决,反而会加深彼此的矛盾。我们应当思考如何提高自己的能力,比对方做得更好,让对方从心底里佩服我们。所以说,有了摩擦之后,关键在于我们处理摩擦的态度。
当我们面对摩擦,不要去回避,2008年奥运会,刘翔正是由于外界的压力太大,他无法承受那样的摩擦,选择了放弃,结果引来很多人争议,自己的各种广告合同也被解除。所以说,我们在面对摩擦的时候,不能够后退,应该想办法去解决它。 让我们接受摩擦,并在种种的摩擦中共同进步吧!
点评: 开篇亮出自己的观点,提出“有摩擦才能有所进步”,照应标题,总领全文。 思路清晰。文章从物理现象说起,再说到人与人之间的摩擦,指出“人与人之间有了摩擦才会对对方的印象更加深刻”。然后,从怎么办的角度展开论述。最后,发出号召,回扣文题,总结全文。 缺点也很明显:一是用例不当,说刘翔放弃比赛,是“无法承受摩擦”,很牵强;二是说理不够充分,没有将“摩擦带来进步”的道理阐述完整;三是语言罗嗦,词汇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