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教学建议.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Date: File:SSP2_07C.1 SIMATIC S7 Siemens AG All rights reserved. Information and Training Center Knowledge for Automation 检测逻辑错误 ??
Advertisements

目录 Catalog 中苏简介 交易中心优势 组织架构 企业文化 股东介绍 成立背景 战略合作 江苏三分离模式 介绍 总部基地 / 仓储 物流园 领导、嘉宾 寄语 政府批文 发展战备分布 图 目 录目 录.
一、動 機 二、目 的 三、器 材 四、方 法 五、結 果 六、心 得. 暑假媽媽帶我和旅行團一起去加拿大的洛磯山脈玩,回 來之後我一直無法忘懷洛磯山脈的那美麗風景,所以 我決定把它寫成報告,來與大家分享我美好的經驗。 希望把我的報告來與大家分享,也希望以後如果同學要 去加拿大玩時,也可以參考我的報告。
摩門教 耶穌回答說:你們要謹慎,免得 有人迷惑你們。因為將來有好些 人冒我的名來,說:我是基督, 並且要迷惑許多人。 ( 太 24:4~5)
師範學院院務會議 Center of Student Counseling Office of Student Affairs 學務處學生輔導中心 學院心理師介紹.
病案管理在医院统计中的作用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余晓红
解放思想与继续深化改革开放 ——深圳崛起的经验与启示
第一章 立体构成概述 学习目标 1. 掌握构成与立体构成的概念 2. 掌握立体构成的基本要素 3. 了解立体构成的源起 技能要点
第六章 电子商务物流管理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商学院.
2009年創業諮詢輔導服務計畫 微型創業鳳凰 主辦單位:行政院勞工委員會 執行單位:中華民國中小企業協會.
商業實務期末報告 銀行業 林佩儀 林彥伶 曾雪玲 古竺艷.
TJ ESH Health Center Mar. 09, 2005
歡 迎 光 臨.
财务结账 业务场景概览 Scenario Explorer 业务场景描述
Topic:公民投票 系別:電機系 班級:一A 組別:第二組 指導老師:李銘義教授
台南陽光電城特色 一、盡力應用到台南的陽光 二、應用範圍包括能源、產業、交通、教育及災害防救等功能 三、充分利用可設置的公共建築及民間場所
生命教育与安全教育的省思 山东师范大学 张茂聪 教授 博士生导师.
13 尋找完美的打擊器 張立群 競技運動系 103學年度.
五大湖.
公司电子商务系统 建设分析.
——招聘职位说明.
Your logo 聊聊互联网保险——以平安为例 by覃丽
漂亮寶貝月子養生坊 U.S.A. Cutebaby & Mom’s Care Center
BEIJING fireproof center
臺北資訊園區暨停車場BOT案例分享 臺北市政府 財政局 報告人:科長 丁翰杰 100年7月18日.
電子病歷交換釋疑 EEC=E.M.R(電子病歷) Exchange Center
China Organizational Name Administration Center
臺南市億載國小 103年度客語生活學校督導訪視簡報 億載國小教務處製作
李安 機一2 33 賴承賦.
学习中心业务管理.
DSP技术与应用 任课老师: 龚 伦 峰 联系电话: 地址:
南独秀 安徽工程大学 市场营销专业.
台灣經濟奇蹟 -從景氣分析中是否再度出現 王騰坤 博士.
中大新华学院巡回拓展训练— 项目方案 以学习者为中心 · 在体验中学习 · 在学习中改变
AutoCAD实用教程 第11章 AutoCAD 设计中心 进入本章学习.
蔡一郎 國家高速網路與計算中心 National Center for High-performance Computing
京沪铁路是中国一条从北京通往上海的铁路,于1968年建成,全长1462千米。原分为北中南三段。北段为京山铁路的北京至天津段,建于1897年至1900年。中段从天津到江苏南京的浦口,称为津蒲铁路,于1908年动工,1912年建成。南段从上海到江苏南京,称为沪宁铁路,于1905年动工,1908年建成。在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通车后,两条铁路接轨,并改名为京沪铁路。京沪铁路连接了中国最大的两座城市,沿途大都为沿海经济发达地带,因此成为中国目前最繁忙的铁路干线之一,并正在筹建高速铁路和客运专线,以缓解运输压力。
国际度假村方案 品道营销策划有限公司.
Wang - Xī - Zhī.
可借鉴案例分析 中国·深圳中原地产惠州分公司.
適用於105學年度入學學生 外語學分修課規定 語言教學中心 Center of Language Education.
思迅软件成功客户案例集-商锐9(2013) 2011公司简介.
紀律、專業、服務 - 國泰產險 前言 承保機構、要保單位及保險期間 保險內容 公司簡介 為何要選擇我們? 內容大綱 公司概況及財務評等
译林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 Unit3 Holiday fun Places of interests 扬州市汶河小学 秦明.
創校校監 任澤民神父.
105年 台達電子能源課程 第三堂課 除舊佈新 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
网络学术创新环境 2008年3月 浙江大学网络与信息中心
『四四角角,穩篤篤!』 四度空間靈性牧會與教會成長 右昌長老教會 陳見岳牧師.
北印之旅(三) 琥珀城 Amber Castle
NCTU─TSMC Center 2015 專題研究競賽辦法
虛擬何時有效 創新的組織之道.
電子商務報告 請同學將一個網站進行分析,分析其面臨困境及可突破的方向。
複 活 的 大 廈 在2011年9·11事件12年後,在被恐怖分子襲擊倒塌的原世貿中心舊址上,“世界貿易中心一號樓”(1 World Trade Center ,原名“自由塔”-Freedom Tower)拔地而起。大樓設計高度1776英尺(541.3米),象徵美國通過【獨立宣言】的1776年,屋頂高417米,與原世貿中心北塔等高。大樓造價近40億美元。
紐西蘭(New Zealand) 紐西蘭.
NPO財報閱讀與管理 - 給非財會背景的管理人
歡 迎 臺中市教師專業學習社群運作暨申辦研討會 107 學年度 中 蒞 臨 臺 市 校長及教師專業發展中心 WELCOME
就业管理政策及系统使用指南 (2017年学生版) 北京大学学生就业中心
萬事互相效力 2014年4月20日.
通关无纸化系统简介 中国电子口岸数据中心上海分中心
CH12-物流中心.
7. 組織市場與組織 購買行為 授課老師:游淑萍 老師.
綜合活動領域 100課綱_微調 報告人  趙友隆
第6章 分析組織購買行為 授課老師:請自填.
基隆市107學年度精進教學計畫 學校層級計畫說明
版權所有 禁止以任何形式複製.
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 維園六四集會 人數點算 簡報會.
破繭而出的閱讀 平林國小圖書室.
藝術與創作教材教法 點點.
敬拜 讚美 04/15/ /25/13.
美國 作者:6年3班.黃姵綺 美國白宮.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教学建议

关于阅读教学的教学建议 阅读内容的特点 三大板块: 范文阅读:示范、训练、引导 名著导读:兴趣、整体、涵养 专题阅读:综合、探究、体验

教学时,要特别注意教材立足整体、追求综合效应的特点,努力体现每个单元范文阅读精读、略读和诵读三类不同课型的教学特点,分别采取合理的策略处理教材,充分发挥每个合成单元的综合效应。

范文阅读三个层次: 精读:文本细读、重点训练、应用、得法 略读:自主、感悟、引导、开放 诵读:少讲不讲,自由地读

《卖白菜》教学设计 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实验学校 任 娇 《卖白菜》教学设计 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实验学校 任 娇 Ⅰ设计思想 小说是纯文学体裁,是叙事的艺术,是作家经验世界和情感世界的形象载体。莫言先生在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颁奖典礼上的演讲中提到和母亲有关的五件事中的其中一件,这样写道:我最后悔的一件事,就是跟着母亲去卖白菜,有意无意地多算了一位买白菜的老人一毛钱。算完钱我就去了学校。当我放学回家时,看到很少流泪的母亲泪流满面。母亲并没有骂我,只是轻轻地说:“儿子,你让娘丢了脸。”本文就是作者根据这段生活经历艺术再加工的产物。它不同于一般的记叙文,在阅读时也应注重带领学生感知作者再现的经验世界,体悟深藏于文本中的构建的精神世界,还要细品作者所展示的语言智慧。

很多教师认为小说教学并不难把握,只要抓住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展开即可。但是殊不知这样面面俱到的细致讲析让许多蜚声中外的优秀小说变得味同嚼蜡。小说教学应避免模式化,避免贴标签,应抓住小说文本的个性特征来寻找最佳切入点进行有个性的课堂教学,应在赏析文本的同时不着痕迹的引导学生品味语言。

本文的主旨并不难理解,表现的就是坚强的母亲奉行诚信的高贵品质。如果将课堂立足点置于“诚信”上,会大大抹杀了小说的感染力。这不是一个普通家庭普通人的诚信,这是一个极其贫困的家庭,极其坚强的母亲展现出来的诚信。所以我将课堂研读点置于“坚强”,逐层分析母亲的坚强:倔强的坚强、温情的坚强到隐忍的坚强,中间穿插着赏析家境的贫寒,就是这样一个坚强的母亲,最后流泪了,这样的设计更能凸显这篇小说的动人之处。让学生感受到那年的冬天是彻骨的寒,家境是彻骨的穷,母亲是那么坚强,却因丢失了诚信而坍塌了精神世界。

Ⅱ教学分析 本文是苏教版新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往事依依主题的一篇课文,选自莫言的文集《小说的气味》。《卖白菜》的主题是讲诚信,但是它的内容很丰富,将贫苦、坚强和诚信夹杂在一起。其背景是贫穷是困难,开篇就讲1967年冬天,那是一个特殊的年代,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那段历史。全文几乎没有提过一次贫苦,只写炕上的麦草,抽屉里的破布头烂线团,写一百零四棵白菜卖了一百零一颗,现在剩下的三棵也要卖了,写“我黑黢黢的手背上那些已经溃烂的冻疮”,写闻着白菜味都能想象包出来的饺子的鲜美,却没能吃上一口,“贫苦”便氤氲全篇,挥之不散,绕梁不绝了。再这样的背景下写母亲的坚强,不是单一的倔强的坚强,坚强中带着温情,对生活的欣喜,对儿子的温暖;坚强中带着隐忍,包容。

作者写“困难”不仅仅是为了展示困难,而是为了缅怀苦难,作者写坚强,不仅仅是为了歌颂单一坚强,而是告诉我们:在深重的苦难也无法剥夺永恒的坚强,永恒的人性美、诗意美。《卖白菜》便在苦难的背景下将人性的坚强呈现出一种温情和隐忍。小说的主旨不停留于此,在尽情展示贫苦与坚强的同时,它更深入的挖掘人类的共同信奉的美好品质:诚信。如此坚强的母亲在诚信这个精神支柱坍塌的时候,她流泪了。这才是小说最动人、最摄人心魄之处。也是最应该带领学生领略之处。

教学目标 : 能结合全文,理清小说的主要情节。 能通过品读“坚强”,体会坚强的多重内涵。 结合小说的结尾,理解文章的主旨。 教学重难点: 通过赏析、对比阅读、比较分析等方式体会“坚强”的多重内涵。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流程: 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要走近一位作家:莫言。他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的中国本土作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华人作家。也是中国文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者。 他在颁奖典礼上讲到:我此刻最想念的人,我的母亲,你们永远无法看到了。我获奖后,很多人分享了我的光荣,但我的母亲却无法分享了。他还回忆了好几件和母亲有关的事。今天我们在他的小说中,也将认识一位母亲,去品读发生在1967年的那个卖白菜的故事。

一、聚焦“坚强” 1.作者是如何评价文中的母亲?(齐读28节:这是我看到坚强的母亲第一次流泪,至今想起,心中依然沉痛。) 明确:坚强。(追问:你认为一位什么样的母亲可以称之为“坚强”的母亲。)(板书:坚强。)

二、、品味“坚强” 自读文章1-9节,作者写了和母亲有关的什么事?你读到了一个怎样的 母亲? 母亲决定卖白菜。 情节一:母亲苦着脸,心事重重地在屋子里走来走去,时而揭开炕席的一角,掀动几下铺炕的麦草,时而拉开那张老桌子的抽屉,扒拉几下破布头烂线团。母亲叹息着,并不时把目光抬高,瞥一眼那三棵吊在墙上的白菜。最后,母亲的目光锁定在白菜上,端详着,终于下了决心似的,叫着我的乳名,说: “社斗,去找个篓子来吧……”

抓住了母亲的神态(苦着脸、心事重重、叹息、端详)、动作(走来走去、揭开、掀动、拉开、扒拉)表现心理活动,母亲从犹豫不决到为了生活无可奈何,最后痛下决心。家中除了麦草就是破布头烂线团,并无值钱之物了,虽没正面描写家中的贫穷,但足见家庭极度贫困,生活异常窘迫,在这样的情况下,母亲苦心思索,最终决定卖白菜,更衬托了母亲的坚强。

情节二: “可是,您答应过,这是我们留着过年的……”话没说完,我的眼泪就涌了出来。 母亲的眼睛湿漉漉的,但她没有哭,她有些恼怒地说: “这么大的汉子了,动不动就抹眼泪,像什么样子?!” “我们种了一百零四棵白菜,卖了一百零一棵,只剩下这三棵了……说好了留着过年的,说好了留着过年包饺子的……”我哽咽着说。 母亲靠近我,掀起衣襟,擦去了我脸上的泪水,我把脸伏在母亲的胸前,委屈地抽噎着。我感到母亲用粗糙的大手抚摸着我的头,我嗅到了她衣襟上那股揉烂了的白菜叶子的气味。

母亲和我形成对比,母亲为了维持生计,走投无路,不得不卖掉仅有的三棵白菜,而我不懂事,想到过年吃不到饺子,辛辛苦苦种的一百零四棵白菜,最终一个都不剩,忍不住眼泪“涌出来”,想到吃饺子的愿望破灭言语“哽咽”。这样的生活是何等的悲苦。母亲虽心疼儿子,但也实在没有办法,唯有鼓励孩子要坚强。足见母亲内心的坚强。 小结:面对极其贫苦的生活,积极面对;面对孩子的不懂事,鼓励劝勉,这样的母亲是坚强的、坚韧的!如果要给这个坚强一个定义,这可谓是倔强的坚强。

四、细赏“坚强” 1.再读10-11节,作为一位坚强的母亲,在那艰难的岁月,为了承担起家庭的重担,不得不表现出异于常人的倔强。那么,在对待“我”时,她又是怎样的呢?(小组合作) 情节一:母亲知道了真相后,赶紧将它周围的土换了,才使它死里逃生。后来,它尽管还是小,但卷得十分饱满,收获时母亲拍打着它感慨地对我说:“你看看它,你看看它……”在那一瞬间,母亲的脸上洋溢着珍贵的欣喜表情,仿佛拍打着一个经历磨难长大成人的孩子。 这一段描写表现了白菜成长的不易,母子二人种白菜不辞辛劳,同时也在白菜身上倾注了丰富的感情。体味“……”的含义,这省略号可以想象出母亲激动得无以言表的情状,在母亲眼中,每个白菜都是她抚育长大的孩子。

从这一节对白菜成长波折的描写中,不仅看得出母亲劳动经验丰富,勤劳能干,更看得出母亲对白菜、对“我”的呵护。一棵植物的成长,也能让母亲欣喜,即使在这样的贫寒的家境中,母亲依然有一颗童心,一颗对生活乐观、因美好而感动的心。

情节二: (“我”把白菜滚落在地,) 母亲在我头上打了一巴掌,我知道闯了大祸,站在篓边,哭着说:“我不是故意的,我真的不是故意的……”母亲将那棵白菜放进篓子,原本是十分生气的样子,但也许是看到我哭得真诚,也许是看到了我黑黢黢的手背上那些已经溃烂到冻疮,母亲的脸色缓和了,没有打我也没有再骂我,只是用一种让我感到温暖的腔调说:“不中用,把饭吃到哪里去了?”然后母亲就蹲下身,将背篓的木棍搭上肩,我在后面帮扶着,让她站直了身体。

对比阅读: 母亲在我脸上打了一巴掌,我知道我闯了祸,站在篓边,说:“我不是故意的。”母亲将那棵白菜放进篓子,原本是十分生气样子,但也许是还看到我哭了,也许是看到了我受伤的冻疮,母亲的脸色缓和了,没有打我也没有在骂我,之时说:“不中用,把饭吃到哪里去了?”然后母亲就背起背篓。 不同处一:头上打了一巴掌,并非脸上。可见母亲既心疼白菜,又怜爱我。如果打的是脸,将母亲表现的过于凶悍,只有严,没有慈。与下一处母亲说的话,“不中用,把饭吃到哪里去了?”相照应。母亲的话语中也带着对儿子的教育,这样的贫寒家庭,你更应该中用。

不同处二:闯了大祸、哭着说,连续两次说我不是故意的,而且还强调“真的”。可见我摔掉一个白菜这是一件多么严重的事,即一个白菜对于我们家而言有多么重要的意义。也许一个摔坏的白菜卖不出价钱,我就年关都会难过。这可见在那个冬天天气是多么冷,篓子一摔蜡条就断了,家境是多么贫,一个白菜的跌落就是一件大祸。让人不免感慨一个家庭竟然贫困到这样的地步。

不同处三:母亲对我端详,看我哭得真诚,看到黑黢黢的手背上那些已经溃烂的冻疮。可见母亲对儿子打量的仔细,儿子的恐慌,儿子的寒冷,家境的贫寒母亲都看在眼里,但是无力改变。这样一位坚强的母亲唯有脸色缓和,腔调温暖来给儿子温暖和勉励,勉励儿子要中用,要坚强。

小结:在运白菜途中,我们了解到这样一位母亲,不仅坚强,在生活中依然保有乐观,纯真,慈爱、温暖的一面。如果让我们给坚强加一个修饰词,我们可以说这是一种温暖的坚强!

深化“坚强” 从决定卖白菜到运白菜到集市上的情节,我们认识了一位始终保有坚强品质,但又不乏温情的母亲。请读12-24节,看看在面对一位买白菜老太太时,母亲和儿子又有什么不同的对待方式?你更认可谁呢?

一)面对老太太嫌白菜卷的不紧: 母亲用忧伤的声音说:“大婶子啊,这样的白菜您还嫌卷得不紧,那您就到市上去看看吧,看看哪里还能找到卷得更紧的吧。” 我忍不住冒出来一句话:“再紧就成石头蛋子了!” 母亲转头批评我:“小小孩儿,说话没大没小的!” 区别: 母亲说话有称呼,还用“您”;“我”说话没称呼!可见母亲的客气有礼。“我”的莽撞无礼。 母亲话语结尾带着“吧”的语气词,并且标点是句号。表现出一种商量的口气,也透露出无奈和忧伤。“我”说的话结尾是感叹号,斩钉截铁,没有商量的口气。更多的是愤怒之情,也带有挖苦之意。

(二)面对老太太撕菜帮子的举动: 我十分恼火,便刺她:“别撕了,你撕了让我们怎么卖?!” “大婶子,别撕了,放到这时候的白菜,老棒子脱了五六层,成了核了。”母亲劝说着她。 区别: 态度不同:“我”恼火;母亲依然苦口婆心的劝说。(可以让学生想象母亲劝说时的表情。) 称呼:“我”依然没有称呼,母亲在老太太嫌弃白菜卷的不紧的、拽断白菜根的,也就是践踏自己的劳动成功的时候,依然客气有礼,以理劝说。 句式不同:“我”说话是反义疑问句,近乎质问!母亲陈述句,别撕了,近乎哀求。

小结:面对母子俩的不同表现,一定有一部分同学支持文中的儿子,因为老太太的表现实在太过挑剔、吝啬、精明,不尊重他人劳动成果,甚至践踏他人自尊。她完全无法体会在种白菜时母子俩付出的辛劳,也无法理解母子俩对白菜深厚的感觉,甚至完全想象不到一个十二岁的孩子,在种白菜时就期待着过年能吃上饺子,到看着白菜都能想象到包成饺子后味道的鲜美,却始终不能吃上一口的辛酸。可以说老太太对贫苦的“乡下母子”没有半点同情心,虽然她自己可能也出自贫苦家庭,但是对同样贫苦甚至比她更贫苦的人没有半点怜悯之情。(重点赏析:老太太“用细而沙哑的嗓音问”、“揭开”、“翻动”、“拽”、“戳”、“瞥着嘴”等,再到“撕扯”的动作和对“我”的教训。)所以儿子的举动也是情理之中的。

儿子的举动越合乎情理,母亲的举动就越令人钦佩。也许母亲的隐忍是出于不敢得罪老太太这个买主,长期逆来顺受惯了,但更多的是的宽容、大度,坚毅、隐忍,一种内心的强大!如果再要给母亲的坚强下个定义的话,那就是隐忍的坚强!

慨叹“泪水” 如此坚强的一位母亲,竟然流泪了,是什么原因让她流泪了? 明确:因为“我”多算了老太太一角钱,丢失了做人的诚信。面对经济的贫困,生活的窘迫,母亲都能坚强面对。在这期间,她不忘教育儿子,善待生命,但是面对儿子的不诚信,强大的母亲的精神世界坍塌了,她第一次流泪。

文本细读举例 1.思考开头的五个省略号? “社斗,去找个篓子来吧……” “娘,”我悲伤地问:“您要把它们……” “今天是大集。”母亲沉重地说。 “可是,您答应过的,这是我们留着过年的……” “我们种了一百零四棵白菜,卖了一百零一棵,只剩下这三棵了……说好了留着过年的,说好了留着过年包饺子的……” 能否将省略号的内容全部补写出来?作者为什么不写?为什么母子之间的对话要这样吞吞吐吐?在此,省略号的作用都一样吗? 这就是语言的表现力,小说化的表达!记叙类文章,实话实说是基础,实话巧说是能力!这就是在研究语言,学习语言!标点符号也有表现力!

2.再思考中间、结尾处的几处省略号? “你看看它,你看看它……” “我不是故意的,我真的不是故意的……” (她终于将数好的钱交到母亲的手里。母亲也一张张地点…… 3.再思考:为什么卖菜过程中的对话,一个字都不省?

《在阿加西斯教授的实验室里》 (实录概述) 一、导入新课(略) 请大家说说在科学课上让你印象最深的一次经历? 今天我们也来观察一节科学课,看看这节课能够给你留下哪些深刻的回忆?

二、初识“好课” 请完成下列填空: (谁)在阿加西斯教授的实验室里 (干什么) “我”如何评价这堂课? 导入简洁,入题快!但也在把学生往自己的圈子里“引”的嫌疑?

三、走进“好课” 那作者是否在一开始就认为这一节最好的课呢? (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这节课上,“我”经历了哪些情绪的变化?为什么? (希望……失望……无可奈何……惊讶——) 如何表现“无可奈何”的心情?无可奈何的心情说明了什么?

不过十分钟……半小时过去了,一个小时过去了,又一个小时……这条鱼让人越来越讨厌,我提起它看,一条苍白的死鱼;从背面看,往下看,朝上看,从侧面看,都一样。 我怀着无可奈何的心情继续观察那条鱼……一直数到自己也觉得荒唐……我惊讶地发现……

学生:读、找、分析个中韵味;教师:无可奈何说明,我们在研究、学习的过程中,如果态度不端正,那就不可能有新的收获。)关注表现情绪变化的词语,让学生反复品读,体会;这是学生的语言活动;教师相机点拨,恰到好处。细致、充分、深入!但,仅仅围绕“情绪变化”来分析,似乎还是“隔”了一层!

四、品味“好课” 我在阿加西斯教授的实验室里学到了什么?(小组讨论) 结尾:(学生读)教授的话 读18段 从哪些词语中可以看出我对这堂课的高度评价? 千金难买 不能丢弃 财富 深远 获得的发现与“规律”有什么关系?

五、仿照示例,结合本文和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一句科学箴言(形容规谏劝诫的话)。(教师出示示例,学生仿写;40分钟。) 学生: A在做任何事的时候都要有好的态度和耐心。 B观察不在于高昂的器材,全在于用心。 C要善于从各方面各角度去分析某样事物。 D观察对于科学研究,就像阳光对于人一样重要。 E科学的道路是没有尽头的,只有在科学的道路上不断探索,才能得到更多。

F科学的成功是一半的观察加一半的思考。 G科学是很奇妙的东西,在了解他之前是很枯燥的,可是你只有拥有好的心态,才能战胜它,并给你带来巨大财富。 H科学的发现需要一双会发现的眼镜,一双勤劳的手,和一个会思考的大脑。 I仅仅是观察,你只能看到一个图像,但当观察再配上思考,你会发现整个世界。

教师: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科学是永无止境的。科学是一个永恒之谜,科学是爱迪生头脑当中的一连串的发明,科学是牛顿在沉思是砸向他的苹果,科学是阿基米德在澡盆中的恍然大悟,科学是居里夫人在实验室中的无数次失败,其实揭开科学研究的神秘面纱,我们就会发现,无论是观察、思考、比较、实验,只要我们掌握了其中的一点、一点、又一点,我们就向科学迈进了一步、一步、又一步!

本课是问题驱动,还是问题控制? 应该教会学生如何用严谨的语言来陈述事实,还是让学生学习仿句练习?学习“观察”的知识?本文究竟应该“仿”什么? 让学生学会用严谨、得体的语言陈述现象与事实,是不是属于科学的一部分?

文言文和古代诗词教学建议 以“探究.练习”为例:苏教版语文初中教材的练习题设置,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在题型上有了新的突破,增添了体现探究性的题型。 “探究·练习”是教材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于编者来说,通过练习系统来展示自己的意图,有时候还需要通过习题对选文的意蕴加以阐释,在语文知识方面加以补充或贯通。对于学生来说,通过课后练习的要求,明白学习本课需要掌握的重点和难点,并且在解答和思考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拓展自己的知识视野。对于教师来说,在课前备课时,把“探究·练习”组织在教学实践之中;在教学过程之中,依据“探究·练习”的要求,来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评估课堂教学的效果;在获得反馈信息后,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实现教学目标。

文言文和古代诗词的“探究·练习”,所设置的类型多种多样,富于变化。常见的题型有以下几种: 1、背诵 入选教材的古代诗文都是传统名篇,篇幅短小,便于记诵。因此,要求学生背诵课文是理所当然的。小时候记熟了,可能终生不会忘记。积累多了,就能融会贯通。“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是老师鼓励学生背书时常说的话。背诵是语文练习中不可或缺的题型。

2、理解 学习不能只是简单重复的、机械的记忆,更好的记忆是在理解的基础上逐步加深。只有理解了作品的含义,具备一定的鉴赏力,才能受到高尚情操和趣味的熏陶,在优秀文化的潜移默化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形成独立的人格。 今人阅读古代诗文,主要障碍来自语言的古今差异以及用典等修辞方式。针对词语的练习,常见的方式有解释和翻译。 “解释词语”、“给加点的字注音,解释其意义”之类练习,有助于学生对文言常用词语的理解和记忆。

翻译是将一种语言形式转变为另一种语言形式。在此过程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准确性也提高了。 解释和翻译的词句,重点选择意义古今变化的词、活用的词、常用虚词、特殊句式、蕴含哲理的名句和段落。这样的练习,多数课文都有,以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和实译能力。

3、分析 分析是将材料分解为它的构成部分,确定各部分的相互联系以及局部与整体之间的联系。分析是理解的延伸,也是品评和创造的基础。例如: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描写山水美景,只有68个字,但结构相当完整,是一篇言简意赅的“微作文”。编者就此篇设置一道练习:“试将这篇短文分为若干层次,说说层次之间的联系。”通过结构分析,弄清了文章的内在联系,学生便有了注意章法的意识,这对提高写作水平是大有裨益的。

《礼记》一则,编者设置一道练习:“文章论述‘教’与‘学’的相互关系,为什么开头从‘嘉肴’谈起?”此题也是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结构。文章开头从“嘉肴”谈起,用意不在于谈论“嘉肴”,而是为了用“嘉肴”类比“至道”,然后引出下文对教与学的关系的论述。好的食物,吃了才知道味道有多美;同样的道理,好的理论,学了才知道好在哪儿。教育别人,也是学习的过程。这种论证方法叫类比推理。类比产生联想,推理由浅入深,使抽象的道理变得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具有更强的说服力。

对作品内在含义的分析,言外之意的分析,在习题中也是常见的,难度也是比较大的,对于提高学生文学欣赏水平,也是很“给力”的。例如: 杜牧《泊秦淮》,编者设置一道练习:“《泊秦淮》这首诗表面上是斥责歌女,其实是在借题发挥。你认为作者的真实用意是什么?”此类习题,在作品中或许找不到现成的答案,解答者必须把作者的为人与时代背景、创作意图结合起来分析,才能得出切近的结论。

4、举例 给出一个概念或信息,要求学生必须在课文中(有时要求在课文之外)选择或者举出一个乃至几个例子。例如: 《论语》十二章,编者设置一道练习:“这里所选的《论语》十二章,不少是谈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你认为哪几句话对你最有启发?”另一道练习:“颜回好学不倦,精神充实,所以孔子多次称赞他。请你从《论语》中(也可以通过网络搜索)再抄录一些孔子对颜回的评论,和同学们相互交流。”这两道习题都是举例类的。 举例需要思考和比较,促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并且将相关的知识联系起来,形成一个知识链,而不是孤立的知识点。

5、比较 将两个以上的人或事物加以比较,同中求异,这种练习可以考察学生对信息的组织、筛选能力。例如: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有一道习题:“三首咏月诗词,写于不同时代,都表达了思念之情。你喜欢哪一首?为什么?”此题引导学生对相似事物加以比较,之后才能表达自己的感情倾向。“为什么”的提问,则是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解释、说明自己喜欢哪一首诗词的原因。假如不说原因,随便说自己喜欢哪一首,作用就降低了。

编者既可以拿不同的文章来让学生比较,也可以拿不同的词语或者对词语的不同解释来让学生比较。例如: 杜甫《春望》诗有一道习题:“‘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两句,一般解释为:花鸟本是娱人之物,但因为感时恨别,诗人见了反而落泪惊心。另一种解释是: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亦惊心。对这两种说法,你怎么看?”这道练习不但能让学生加深对诗意的理解,也让学生明白了一个道理:对古代作品的解释不是只有一种答案,大家可以各抒己见。就此题而言,两种说法都讲得通。按第一种说法,诗人因为感时伤怀,加之思念家人,面对花香鸟语的春景,不但无心赏玩,反而泪落心惊。按第二种说法,诗人把花鸟作为一种人格化的象征,似乎花也和人一样因感时而迸出了泪珠(花上的露珠),鸟也如人一样因恨别而惊恐地鸣叫。考虑到这首诗的主旨是忧乱伤春,把“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的主语理解为作者自己,更加自然,更加符合作者当时的心理,因此,选择第一种说法的人较多。

6、启示 “启示类”习题一般以“启示”一词为题眼,以“××给我们什么启示”为设问,要求学生根据课文,思考有关信息对今人的借鉴意义。与“启示”近似的词还有“启发”、“启迪”、“感悟”、“感受”等等。此类练习旨在培养和考查学生分析材料、提炼观点和学以致用的能力。

例如: 纪昀《河中石兽》,编者设置一道习题:“对河中石兽的下落,为什么老河兵的判断是正确的?从这则故事中,你得到怎样的启示? 文天祥《过零丁洋》诗,编者设置一道习题:“‘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两句震撼人心的千古名言,使我们对伟大的民族英雄文天祥肃然起敬。谈谈你读了《过零丁洋》一诗后的感受。”

“启示类”习题开放度较高,没有固定的答案。只要不脱离课文,言之成理,应当允许学生有不同的看法。老师引导学生解答此类习题时,要针对设问,从课文中分析、提炼有关的知识和道理,然后再推论出我们现在应该怎么办。经常做这类练习,学生运用课本知识解答问题、整合要点的能力提高了,其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也就提高了。

7、品评 此类练习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品味经典,揣摩意境,发表议论,探究性是很强的。一篇优秀的、流传千载的文学作品,不但闪耀着思想的光华,而且其语言艺术也是非常精妙的。阅读传统名篇,不但能培养审美情趣,也能感受到不同语言风格的魅力,逐步掌握语言运用的规律和修辞的方法。

品评既可以着眼于全篇,也可以着眼于局部;既可以着眼于表现方法,也可以着眼于语言、结构。因为品评必须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发表自己的见解,作出客观的、恰当的评价,而且提倡独到的见解,带有学术研究的性质,所以是一次要求较高的学习研讨活动。这类练习,有时要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进行。

例如: 《木兰诗》有一道习题:“诗的最后用双兔作比喻,是不是很有趣?想想看,这样结尾有什么好处?”编者首先给学生一个暗示:诗的结尾用双兔作比喻是很有趣的。但只用“有趣”二字来评价并不够,还要体会用双兔作比喻的好处。学生的思维围绕“好处”二字展开,揣摩雌兔和雄兔的意象所指。意象是作者想象创造的产物,蕴含其中的是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妙处。首先要明确,兔子是是人的化身。兔子趴着时,雌雄的表现不同(雄兔的脚时常扑腾,雌兔的眼睛时常眯着),能够辨别;而当兔子一起奔跑时,就难以分辨其性别了。

人也是一样,在日常生活中,男女性别特征明显;而身着戎装在战场厮杀时,要分出男女就很困难。其次要思考,作者为什么用这样一个比喻来结束全诗?上文说伙伴看到木兰是女郎,都很惊讶:一起相处了十几年,怎么就没有看出她是女的呢?读者也会产生同样的疑问。因此,木兰也好,作者也好,都要做出一个合情合理的解释。用比喻解答是巧妙风趣的,富有智慧的。用雄兔雌兔来比喻男女,恰是民歌的特点。这一巧妙的比喻,为全诗增色,有如锦上添花。

《卖炭翁》有一道习题:“卖炭翁遭到宫使掠夺之后,在回家的路上会想到些什么?以后的日子怎么过?白居易为什么没有写?”末一问涉及文学创作的整体构思和材料的取舍。白居易重在描写卖炭翁烧炭、卖炭的艰辛过程,揭露宫使强抢木炭的霸道。没有写卖炭翁的归程,这是诗人的高明之处。诗人把卖炭翁的未来作为悬念留给读者,让读者去推测、遐想,这样更能体现文学作品的魅力。

8、运用 语文课不但重视学生的理解能力,也重视表达能力。这里的表达,包括书面和口头,让学生把把已经掌握的知识和方法,运用到自己的言谈或写作中去,运用到社会实践中去。例如: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有一道习题:“在中秋传统佳节,赏月吟诗别有情趣。邀请你的家人或朋友举办一个中秋赏月晚会。一边播放《月光曲》《二泉映月》等乐曲,一边诵读中秋咏月诗词;如有兴趣,可以自己做诗。”要求学生在咏月诗词了然于胸的情况下,学有余力,兴之所至,依据真实的情景进行文学创作,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有一道习题:“用现代汉语把课文改写为记叙文。”很显然,改写与翻译有本质的区别。翻译的基础是读懂原文,改写则是文学创作活动。此题要求学生将知识转化,展开合理的想象,敢于超越前人,进行艺术形象的再创造。

以“说说看”、“讨论”为题眼的习题,也属于“运用”的范畴。例如: 《孟子》三则有一道习题:“分组讨论以下话题:‘舍生取义’的观点在当今社会是否过时?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大丈夫?你赞成‘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观点吗?” 此类习题要求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学会借题发挥,在规定的时间内向听众阐述自己的想法。对于学生的发言,老师既要鼓励,也要循例点评,找亮点,挑毛病,补资料,谈观点,告诉他们这样的问题还可以怎么回答。

《郑人买履》教学过程概述 一、课堂导入:猜谜语。 二、诵读课文,识记字音,培养语感: 三、介绍文言文翻译的五种方法:留、替、调、补、删。 四、再次诵读,注意看注释,了解作者韩非子及其思想观点。 五、对照注释,口头逐句翻译,积累文言词汇。 六、再读文章,检测反馈。学生个别回答,再展示全部译文。 七、分组讨论探究,揭示寓意。 八、练习巩固(投影演示重点字词句)。 九、介绍《韩非子》中的其他寓言故事。 十、先背诵课文,后检测。

这是学生第一次全面地接触文言文,应该怎样让学生迈好文言文学习的第一步,为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语文的听说读写,“思”是总开关!(洪宗礼) 1.降低难度,深文浅教,让学生理解、亲近文言文? 应试思维,机械训练,立竿见影?

2.课程意识,课标要求,编写理念 不顾课程,没有目标,照抄照搬? 不求系统,不求面面俱到,不脱离语言运用。

3.如何感悟,如何运用,新旧衔接? 简单灌输,死记硬背,只管应试,不问实效 4.君子爱分,取之有道;道术统一,是为有效。

关于语法教学问题 众所周知,语法在中学语文课程设置中的地位经历过过山车式的起伏。最受重视的时候,根据1956年《初级中学汉语教学大纲(草案)》编订的初级中学《汉语》课本由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挂帅,张志公先生主编,六册课本中半数是语法,另有一编词汇、一编修辞也是教学语法的题内之意。这套教材所秉承的“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在其后几十年中都是中学语文教学语法的标杆。1984年“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改订成为“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但是语法知识看起来依然不仅繁琐复杂,而且难堪大用,以至于从1992年人教版的初中语文教材实施后,“淡化语法”之风渐起而日盛,语法教学终被打入冷宫。然而,语文教学毕竟无法回避语法,组词造句要用,阅读课文要用,中考高考会考。一线教师从教学实际出发也屡屡发出质疑“淡化”的呼声。怎么办?回头路肯定走不通,向前走路又在何方?

中学语法知识的理论依据 当今理论语言学的两大主流思想是形式主义与功能主义。形式主义学派有很多研究范式,以乔姆斯基的生成语法最为著名。他们追求语言描写的形式化、公式化、数学化、形式逻辑化,自有其科学研究的价值,但是难以应用为教学语法。功能主义学派把语言作为交际工具的功能视为基础。

功能主义语法 功能主义语法的核心理念,就是重视语言运用,简称“语用”。使用语言的过程也是不断做出语言选择的过程,这种选择发生在语言系统的每个层次上,包括语音、词汇、句法和语义等等。语用可以被看作是对这些选择的机制和理据所做的研究,语言运用的方法,即语用法,是研究的切入口。

社会交际需要运用语言 功能主义语言学把语言看成一种社会现象,并以语言在人类社会中的功能来解释各种语言现象,包括语音、语义、语法等各个层面以及儿童的语言习得和发展等。功能主义认为语言的构造部件和方式也是在交际中为适应表达和理解的需要而形成的。

语义是语言结构的基石 具体到语法,功能主义者认为:语法由交际的需要而产生,语言结构来源于语言使用的环境及其功能。语法只是语言系统的一个层面,跟其他层面密不可分,语义才是语言结构的基石。举一个具体的例子。句式变换,这也是教学语法重视的训练项目,一般认为属于句法问题。但是,正如吕叔湘先生曾指出的,不少句式变化其实跟词义搭配有关,不如说是词汇的使用问题:“我不喜欢吃米饭”可以换成“米饭我不喜欢吃”,但是“我不喜欢踢足球”就不宜换成“足球我不喜欢踢”。所以,无论是在研究还是在教学中,语言的各个层面都应该打通,不能割裂开来,讲语法而不讲意义。

语用研究的基础是语境 语言研究的中心问题,是通过语境与功能来解释形式,即语言的使用环境与言者的交际目的、用意等功能因素对语言结构所起的决定性作用。离开语言所在的具体语境中的运用根本就无所谓语言的能力。

对语境,应作最广义的理解,不仅指言语语境,即上下文,也包括非言语语境,即言语行为所处的客观情景和言者、听者的主观意图、理解、认知心理状态及其所具有的一切背景认识。任何语言的运用都处于特定语境中,因此语用研究不能脱离语境。

语法,在某种意义上是在特定语境中选用何种语言形式之法。我们交际的目的常常不是为了获得话语的字面意义,而是话语的言外之意。不考虑语境,显然就无法获得言外之意,交际也就失败了。

语境因素不仅对话语意义产生影响,在语法结构的核心部分和语法体系构建中也发挥重要作用。判断一个句子能说不能说,很多时候必须放在一定的语境中。比如,通常说形容词不能单独充当谓语,要加上程度副词,而这个程度副词的程度意义其实也已磨损。“我好”通常不说,要说“我很好”。可是,如果回答“你和他比谁好”这个问题的时候,却只能答“我好”却不能说“我很好”。

因此,功能主义的语言研究重视使用实际交际中的篇章语料,比如我们都知道动词中有很多可以带宾语的及物动词,它们常常被视为典型的动词;世界上很多语言也都被视为“主谓宾”语言。但是根据对多种语言(包括汉语)的真实语料的调查所获得的数据显示,实际口语交际中占优势的句法结构不是“主谓宾”而是“主谓”,这个现象深深影响了各种语言的句法结构。

语言运用造就语法 一种语言的语法,是语言在长期演化的过程中不断语用适应过程的结果,即语言的使用不断适应于交际的需要,进而通过语言使用者集体的力量达成契约。不过,由于交际发生在具体的场合,说话人为了表达特定的意图,实现特定的交际目的,使语用选择具有非常规性。新创的变异形式往往是语言变化的开始。

每年暑假,媒体都会报道一些备受争议的中考高考作文,焦点之一就是某些新异表达的正误。每年也都会涌现出一批新词热词,往往其中也有一些饱受非议。从语用造就语法的观点来看,如果这样的语言形式能够传达作者的心意,达成有效交际的目的,为什么我们不能把它看成一种创新呢?建国初被批判过的“恢复疲劳”,现在不早就成为在正常不过的通行说法了吗?

汉语是语用优先的语言 汉语句法规则少而语用要求多,句法规则也具有显明的语用意义。比如汉语的句法结构主要反映的是“参照体—目标”关系。汉语说“湖中心的亭子”,反映了从注意力从显著的参照体“湖”到附属于其中的表述对象“亭”的认知过程,而英语却说a pavilion at the center of the lake,正相反。

汉语的句法结构反映的是语用结构而不是语义关系。所以,有的句子的语义好像推敲起来越想越不对劲儿,直接对译成英语更是不通,但在汉语中却是端端正正的好句子。比如“我今年想考张老师”说的是报考张老师的研究生;“这一小段路就把我骑了一身汗”中动作“骑”和“汗”之间并无直接施受关系;“这小姑娘长得鼻子是鼻子,眼睛是眼睛”好像无意义的同义反复但其实不是。这中间都是一定的语用规则在起作用。

这些现象都是汉语语用优先的具体表现,都特别适用功能主义的解释。这样的汉语需要一种相应的理论语法及教学语法体系。

汉语教学语法也要语用优先 “淡化”论者常常批评教学语法没有用。确实,如果仅仅是告诉学生如何区分陈述、疑问和祈使句,的确离实际需要很远。改病句是语法教学和考察中常用的手段。以往看中的是语法病句,其实语用病句也值得注意。比如“一个警察离去”、“我买了三件衣服,它们都被乡镇企业生产出来”这样的组合,语义和句法上都可接受,但绝对不是合格的句子。

功能主义认为,一个人的语法知识与能力和他使用语言的体验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语法能力和人类一般的认知能力相一致。对使用中的语言记录和范畴化的结果就是被称为语法的一种认知表征。所以,语用优先的语法学习与训练也必然有助于培养一般认知能力的发展。

展望语文课的功能主义教学语法 在“淡化语法”之风初起的1992年,语法大家胡裕树先生就撰文《语法研究的三个平面——从“淡化语法教学”谈起》专门探讨过这个问题。文中指出,如果“淡化语法”是指削弱语法教学,那就是因噎废食。要提高语法教学质量,方向只能是把语法和语义、语用相结合。二十多年以后的今天,学界取得了多方面的重大进展,为探索教学语法的转型积累了相当丰富的资料。

三个“三十年” 再看中学语文教学界。在教学实践中,一线教师也纷纷提出自己对“淡化”的反思,在中国期刊网上检索“淡化语法”便可以知道继续“淡化”下去已经没有可能。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教学语法。在我国结构主义语法的草创期,学者们拿出了“暂拟系统”,用了三十年。到了结构主义语法成熟期,学者们拿出了“提要”,又过去了三十年。时至今日,我们是不是还能够拿出一套管用三十年的的中学教学语法?让我们拭目以待

修改教材对语法教学的思考和做法 我们的思考和做法是: 1.基本定位:“语用”而非“语识”。 这次教材修订根据实验区师生的要求,把课标确定的语法学习要点有机地编入了教材。 我们的思考和做法是: 1.基本定位:“语用”而非“语识”。 这就是说,语法学习不能只是为了有一定的“语识”,而是要确保“语用”。 语法研究的是组词成句(包括单句、复句、句群)的结构规则。学习语法,当首先应用于规范口头和书面的语言表达,力求通顺畅达。初中生语法学习应当能够掌握汉语言的基本结构,了解和识别常见的语病,这常见的语病又可以说是典型的语病,如种种搭配不当、主语暗中偷换、缺少中心词、句式杂糅、多个修饰语的先后排列不当等等。一般说来,从来的语法教学都很重视规范语言的表达,“改病句”就是传统的训练形式,现在仍继续采用。

语法之用,还在于将语法知识运用于文句理解。语法固然着眼于语言的形式结构,但特定的形式要求有正确的内容表达,也有助于表现特定的内容。学习语法,也应该注意一般的和特定的语言结构对于内容表达的意义,这应该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具体呈现方式 2.呈现方式:随文探究,大体有序,分散综合相结合。 (1)语法知识要点在教材中大体有序。我们认为,《课程标准》所附录的语法知识要点,即词语(实词——虚词)——短语——单句——复句之间有着一定的由前而后次第而行的组合关系,有前才有后,前后不可错乱。教科书中的语法知识呈现(及学生的掌握),必须有一定的先后顺序,我们的安排是:七上:实词;七下:虚词;八上:短语;八下:单句;九上:复句。实词、虚词、短语、单句、复句等各个大类一般都包含五六个小类,而每册教材一般都有五六个单元,因此,在一册书中,每个单元一般可安排一个小类。与大类相比,小类的出现可有一定的先后调整余地,因为某些小类的顺序并不是必然而固定不变的,譬如虚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等相互之间并没有前后推进关系,它们在同一册课文中的出现先后可根据课文语料情况而定。

1.直接关涉语法知识 《繁星》练习四:语气词 (熟读课文第三段) 《本命年的回想》练习四:名词 (诵读、查字典、校正字音) 《春》练习五:动词 (新增加) 《宇宙里有些什么》练习五:数量词 (原练习五调至四,删去原练习四关于词语的练习) 《蔚蓝的王国》练习四:形容词 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质或状态的词叫做形容词。形容词用得好可以加强表达效果。 1.试找出课文中描写下列人或事物的形容词。 大海 太阳 仙岛 小船 笑声 伙伴 2.找出下列句子中使用不恰当的形容词。 ……

《皇帝的新装》练习五:代词 (新增) 用着重号标明下面这段文字中的代词。想一想,这些代词可以分为哪几类?如果不用代词,这段文字该怎么写。 “我并不愚蠢呀!”这位官员想,“这大概是我不配有现在这样好的官职吧。这也真够滑稽,但是我决不能让人看出来。”他就把他完全没看见的布称赞了一番,同时保证说,他对这些美丽的色彩和巧妙的花纹感到很满意。“是的,那真是太美了!”他对皇帝说。

2.间接关联语法知识 《冰心诗三首》 新:先为下列诗句中的加点词各找一个同义词或近义词,再比较原词与它的不同,体会诗人用词的精妙。 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 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旧:讨论讨论:前两首诗和后两首诗在主题表达和创作风格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随文训练 (2)随文训练而非与阅读或写作隔绝。《课程标准》指出:“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帮助理解课文,可以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文知识”,“在教学中应根据语文运用的实际需要,从所遇到的具体语言实例出发进行指导和点拨。”作为语言作品的课文,其具体语言无疑符合语法规则,或在规则的基础上有一定的创造,是鲜活的语言典范,这就为随文学习语法知识提供了典型、丰富而鲜活的语料。

(3)将语法置于课文“探究·训练”题中。随文练习的具体方式是将某一语法点置于某一篇课文的“探究·练习”之中,作为其中的一道习题,该道语法题所用的练习语料全部来自课文,它兼具了课文练习与语法学习双重功能,既运用随文的语料学习语法,又在学习运用语法的同时,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还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可谓“一举三得”。

(4)在分散探究、训练的基础上理出规律性的东西。每一册另有一篇600—800字左右的语法短文,纳入“语文实践活动”的范围,引导学生对本册语法学习的共性问题进行讨论和交流,深入浅出地点拨规律性的问题。如七上“实词学习与交流”,着重对分散在各单元中的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代词等的共性特点作浅易的分析,获得三点认识:运用实词的基础是语义,语义要在语境中理解,实词的语义在变化发展;七下“虚词探究和交流”强调“要善于在比较中探究虚词的意义,在语境中领悟虚词的用法,在佳作中品味虚词的作用,才能在运用虚词时妙笔生花”;

八上“短语探究和交流”既指出构成短语的词语位置不同及阅读时停顿位置不同,都会带来意义的变化,也指出即使次序和停顿都相同,意思也还可能不一样;八下“单句探究和交流”指出句子是语言的基本使用单位,要正确组织句子,需要达到三个基本要求:意思表达完整,避免累赘重复,句式清晰不杂糅,而要较好的运用句子,就需要在语序和句式上下功夫。这一系列点拨和总结,体现了编写人员的深入研究和独到思考,进一步提高了“语用”的层次。

语法概念术语应该如何使用 语法概念术语应该使用,它们应该怎样呈现于教材课文的“探究·练习”之中,怎样让学生接受呢?《课程标准》指出:“不能脱离语文运用的实际去进行‘系统’的讲授和操练,更不应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概念、定义。”据此,我们在修订教材编写中,基本不以直接下定义的方式呈现概念,而是主要采取了下列方法:

1.练习中直接亮出并使用概念,或在叙说中带出概念。例如: (1)关于名词: 有时一个事物不止有一个名称,不同的场合要求使用不同的名称。你能以课文《本命年的回想》内外的某些名词为例说明这个问题吗? “名词”这一概念术语学生早就知道,无需解释,这里没有就“名词”先下定义,而是直接使用,通俗活泼,但又实际上暗含着名词是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语这个意思;该题的讲解和训练又涉及到同一事物可以有一个或几个不同的名词,使用要适合语境的问题,这就更与口头或书面表达相关,很有实际意义了。

(2)关于偏正短语: 说话或写作时,一些词语的前面常常加上一定的修饰、限制性词语,构成偏正短语,使意思的表达更加充分、精确、严密。如单说“石梯”,还不觉其陡,课文《老山界》中用“几乎是90度的垂直的”来修饰“石梯”,可就“陡极了”;单说山峰“矗立”,还不显高峻,用“像巨人一样”来修饰“矗立”,可就森然可怖了。(下有具体练习,这里不出示,本部分下同) 这几句话在叙说中带出“偏正短语”这一概念,并非下定义,比较自如。

2.练习中由语言实际而抽象归纳出科学概念,体现一般认识规律。 例如: (1)关于主语: 课文《紫藤萝瀑布》中“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这一句,陈述的对象都是“藤萝”,即使有的分句没有写出“藤萝”这个词,但也可以补上去。我们把句子陈述的对象称为主语部分。主语部分一般出现在句子的前面部分,有时也可出现在后面部分。

这几句话由一个句子的“陈述对象”抽象归纳出什么是“主语部分”的问题,“我们把句子陈述的对象称为主语部分”近似于下定义而又不难理解;突出了语境中句子主语经常省略这一情况,兼收对知识的理解和具体运用之效;“主语部分一般出现在句子的前面部分,有时也可出现在后面部分”,有助于使学生全面认识主语的位置,提高自己遣词造句能力,丰富表达手段。

3.练习中只突出概念的部分内涵,不求全面。例如: 关于动宾短语: 不少动词能和它的支配对象组成动宾短语,如课文《背景》中写父亲再三“嘱咐茶房”、“嘱托茶房”,两个动宾短语中“嘱咐”、“嘱托”的支配对象分别是旅馆和火车“茶房”,表现父亲连连托人,希望他们陪送、照应年纪已大的“我”,对“我”无比关切。

3.练习中只突出概念的部分内涵,不求全面。例如: 关于动宾短语: 不少动词能和它的支配对象组成动宾短语,如课文《背景》中写父亲再三“嘱咐茶房”、“嘱托茶房”,两个动宾短语中“嘱咐”、“嘱托”的支配对象分别是旅馆和火车“茶房”,表现父亲连连托人,希望他们陪送、照应年纪已大的“我”,对“我”无比关切。

帮助阅读理解鉴赏 当前,人们对语法在帮助阅读理解鉴赏方面的“语用”还远不及对语法在规范语言方面的“语用”那样注意和重视,应该同时重视这两个方面。在此,主要说说我们是怎样努力探索,将语法之用引向阅读理解与鉴赏的。

帮助阅读理解鉴赏 1.帮助阅读理解鉴赏。语法研究组词成句的规则,但我们不能局限于了解词语在句中所充当的成分,而应时刻注意充当句子某一成分的词语的基本含义,把握该词语对于语句内容的意义。如果说,口头和书面语言中的词语不少也都是逻辑上的概念的话,在教师的心目中,就应该把语法与逻辑有机结合起来,注重于词语(概念)意义的把握。

下面是课文中的几个句子,试认真阅读,联系课文语境,仔细思考并回答后面的问题。 例如关于主语,我们还曾就《纪念白求恩》出过这样一道练习: 在“白求恩同志‖是加拿大共产党员”这一句中,“白求恩同志”是陈述的对象,我们把它称为句子的主语部分。说话写文章时,要考虑好用什么词作主语的问题。 下面是课文中的几个句子,试认真阅读,联系课文语境,仔细思考并回答后面的问题。 ①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做他自己的事业…… 这个句子的主语部分“一个外国人”换用为“白求恩同志”好不好?为什么?

②我们中国共产党员‖也要实践这一条路线。 这个句子的主语部分“我们中国共产党员”换用为“我们共产党员”好不好?为什么? ③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 这个句子的主语部分“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换用为“晋察冀边区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军民”好不好?为什么?

说明:该题主要着眼于透彻把握词语(概念)含义以选用恰当的主语。句①“一个外国人”换用为“白求恩同志”,不及原来好。使用“一个外国人”,与“中国人民”相对,能够突出白求恩同志不以国别为重,心系世界人民解放事业的“国际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精神。句②“我们中国共产党员”换用为“我们共产党员”,也不及原来好。有了“中国”二字,也有助于突出我们的共产党员虽身在“中国”,但也决心实践白求恩同志实践了的“列宁主义路线”。

句③“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起着修饰“军民”的作用,如果把它放在“军民”前,应该说这是通常的表述,但不够突出;而课文把它放到“军民”后,就起到了突出的作用,强调说明一个人只要受过或看过白求恩的治疗,就一定会感动,无一例外。

认清语法成分所负载的深刻含义 2.认清语法成分所负载的深刻含义。有些词语本身并无多少深义,但一旦作为句中某一成分,却显示出重要的表意功能。对于这种语法成分,我们不但要能识别它是什么,还要探究它所负载的深刻含义。在典范的作品中,句子的任一结构成分都不是随意而为,而是不可或缺的。

例如关于偏正短语,我们曾就《老山界》出了一道练习: 下面5个短语,都以“自己的”修饰、限制后面的词语,试联系所在的句子,说说这个似乎普通的修饰、限制语的不寻常意思。 ①(自己的)宗教——广西军阀禁止瑶民信仰自己的宗教。 ②(自己的)地上——汉人把他们从自己的地上赶跑了。 ③(自己的)纵队——我们已经超过自己的纵队,跑到“红星”纵队的尾巴上。 ④(自己的)队伍——自己的队伍来了,我们烧了些水给大家喝。 ⑤(自己的)命运——大概是在叹息自己的命运:为什么不到抗日的战线上去显显身手呢?

该题的主要着眼点是修饰语(句中都是定语)的极不寻常的修饰意义。孤立地看修饰语“自己的”,再寻常不过,自身没有什么深义,但一旦作为修饰语出现,立刻身价百倍,远胜于某些艳丽的词语。①以“自己的”修饰“宗教”,表明在广西军阀的统治下,瑶民的宗教被禁止,瑶民的精神被奴役,瑶民丝毫没有宗教信仰的自由。②以“自己的”修饰“地上”,表明瑶民的土地被强占,被剥夺,瑶民被赶出了自己的家园。③④以“自己的”修饰“纵队”和“队伍”,表明“我们”对所属纵队和队伍的亲近和热爱。⑤以“自己的”修饰“命运”,表明军阀士兵身不由己,难以实现抗日愿望。一篇文章而连用5个“自己的”作为修饰语,绝非语言贫乏无味,而是极为独到深刻。

写作教学建议 洪宗礼主编的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各有系列,但两者又是紧密结合的。洪宗礼认为:阅读和写作是语文教学的两翼,两者相互为用,相辅相成。在洪氏教材中,阅读训练和写作训练,始终有机相融,达到了1+1>2的效果。

苏教版实验教科书,依据2011年版新《课标》的精神,同时结合对试教区教学实验调研中师生和专家的反馈意见,有针对性地作了精心细致的修改,写作教学部分属于调整、修改相对较大的板块。

一、编排体系作了一定调整,使其更臻完善。 教材的写作教学,原分两段:七、八年级为一段,设计了24个写作知识点,安排了24篇写作指导短文,力图做到以读导写,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基本的写作能力。九年级为第二段,呈现方式有所变化:没有设置写作指导短文,编写了若干巩固性、拓展性的作文训练题,把它们融入“综合学习与探究”之中,写作训练虽说分量未减,但形式上似有弱化。

这次修订,九年级上册新增了6个写作训练点,安排了6篇写作指导短文;同样,九年级下册也新增了6个写作训练点,安排了6篇写作指导短文。这样,全套教材的写作训练点由原先的24个扩展为36个。这样的改动,是以36个写作知识点,全面、完整地覆盖了《语文课程标准》所提出的七-九年级写作教学的八项目标和内容,九年级的写作教学得到了应有的加强。

修改作文训练题,注入一池活水 二、对全套教材的作文训练题,逐题重新进行审视、评估,力求使写作题的设计达到“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述,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的《课标》要求。“中国探月工程”,“食品安全”,“低碳生活”,“中国各地人均预期寿命比较”,这些社会热点问题编成写作训练题,融入了学生的写作训练。它们题材新颖,设计别致,成为亮点。删去了一些内容已显陈旧,训练价值不大的旧题;保留了大部分经教学实践考验,为师生喜爱、颇具训练价值的好题目,使全套教材的写作训练系统,成为一池活水。

三、全面对照检查2011年版新《课标》的新要求,认真加以落实。新《课标》强调学生写作“表达力求有创意”。这次修订,在九年级上学期第三单元,增设了“有创意地表达自己的见解”这一新的写作点,新写的写作知识短文,结合该单元季羡林的《成功》一文,自然而又巧妙阐述了如何有创意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并出了几道写作训练题让学生练习。

再例如,“非连续文本”这一概念在语文教学中出现属于新事物。七(上)教材中新增了“从图表中获取信息”的专题。我们考虑,在写作教学部分也要引进它、加强它。在七年级、八年级四册教材中,均有运用“非连性文本”进行写作训练的题目。七(上)第五单元“把话说明白”写作训练点,要求学生观察“中国探月”图标,写一段文字,介绍探月工程图标图案的构成和寓意;七(下)第三单元“有序地说明事物”写作训练点,设计了一幅环形示意图,安排了六个要素,要求学生看图揭示出六者之间的关系,说说怎样才能保证奶制品的安全。这些作文题的出现,有助于学生对“非连续性文本”的理解,提高了他们对“非连续文本”运用的能力。

七年级上册教材的写作教学建议 七年级上册编排了6个教学单元,每单元中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进行同步训练。该册教材安排了课内作文选作题16题,课外练笔3题,修改文章练习1次。 七年级上册写作训练系统,具有以下特点。 一、起步训练,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 进入初中学习阶段,学生将接受较为系统的写作训练。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起步训练,不贪图见效快,更无捷径可走,要讲求规范、扎实。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尤为重要。

从七(上)安排的6个写作知识点中,可以发现,编者强调的是“把话讲明白”;把文章写得“短小、紧凑、实在”,一、二百字、二、三百字均可;写文章要有真情实感;“感”从生活中来,要到生活中去找“米”,等等,这些都是学生必须遵循的基本的写作规矩,是学生在写作之路上前行的良好习惯。好的写作习惯不是一天养成的,需要一个长期的培养训练过程;但开始时有一个正确的起步,尤其重要。所以在七年级上学期的写作教学中,应该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作为教学重点。

以读导写,读写结合 二、抓住读与写的“相通点”,坚持以读导写,读写结合,用好写作指导短文。 以读导写,是本套教材写作教学的最鲜明的特色。运用以读导写的方法,必须善于找准导写点。所谓导写点,即阅读课文中客观存在的写作技法和学生必须学习运用这一写作技法的结合点。每个单元的写作知识短文均揭示了本单元读与写的“相通点”,即写作的“导写点”。

以第一单元写作的训练点“有感而发”为例,短文指出“巴金对繁星进行了无数次的观察,获得繁星是母亲和朋友的亲切感受,才产生写作《繁星》的激情;赵丽宏阅读了大量的文学作品,进行了大量的文学创作,对文学有了深刻而真切的体会,才写出《为你打开一扇门》”。这段阐述明确地告知学生,写文章必须“有感而发”,而“感”是从生活中来,因而要关注生活,用“心”感受生活。这便是本单元的导写点。通过写作知识短文的点化引导,又通过具体的写作实践,读与写就自然地结合起来。这就好比学生手中得到了一支“箭”,通过学习领悟,再通过写作实践,把这支“箭”射出去。

三、多写“自己”,写好“自己”,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述。 学生初学写作,最大的困难是什么?据调查,500名学生中,竟有43%认为写作最大的障碍是“没有可写的材料”另有48%的学生,也常为此苦恼。 写作训练,首先要帮助学生解决看到作文题无话可说,无材料可写的困难。解决这一难题,编者的“切入口”是让学生多写自己,写自己的生活。 叶圣陶先生在《文心》中说:“作文是生活,而不是生活的点缀”,“作文同吃饭、说话、做工一样,是生活中间缺少不了的事情。生活中间包含许多项目,作文也是一个”。

七(上)课内作文选作题共有16题,其中就有7道训练题是让学生写自己,写自己的生活的。诸如:“我来到新学校的感受”,“我在学校生活、家庭生活中难忘的那一次(笑了、哭了,真后悔、真尴尬……)”,“在家中找‘米’(写家人、写家中的故事……)”,“我的某个爱好、某种特长、良好习惯、与众不同的个性等等”,“我对生活中‘美的瞬间’的观察……

这些作文题,写的是学生自己的生活,包括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是学生写作的有源之水,有本之木。其中有的作文题,比较新颖别致,有趣味性和启发性,看到题目,能引起他们的写作欲望,诱发起他们的写作兴趣,学生是能够也乐意从自己熟悉的生活中摄取写作素材进行写作的。

《他》(初一) 他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像黑色中带点白的宝石放在眼里,黑黑的头发,高高的鼻子。说话时总爱翘起嘴巴,既可爱又调皮。每次上作文课的时候,他都不注意听讲,还和老师顶嘴、接话,弄得同学们哈哈大笑。老师说他是活佛转世。他是一个开朗、快活,脸色红润、身体结实的矮胖子,挺着个很高的大肚子。最喜欢的消遣非属大吃、大喝、大可。他那一脸隆起的肥肉中,生着一双小眼睛,活像面团团被调皮的孩子嵌上了两个小煤球。他只有短而粗的鼻子,鼻孔微微向上掀着,有点挑衅调皮的味道。他最大的特点是那两只奇怪的招风耳。如遇风沙,准能用它将眼睛遮蔽起来。他的身体很壮实,一双小胳膊胖得又白又结实,像小棒槌似的。他常举起小拳头,做出拳击的姿势。还有一双短短胖胖的大腿,穿着肥大的裤子,活像两个直立的圆枕头。

1.研究学生,因人而宜,随作而定 2.排列有序,训练无序,主次自定 3.私人订制,精巧细小,过程介入

一些做法 1.每天900秒(有感而发;说真话,抒真情) 由放到收,由散到精,贵在坚持,贵在激励,形式多样,评价

2.听音乐讲故事、看视频/图画讲故事(想象) 《四季》 维瓦尔第 《天鹅》 圣桑 《伏尔塔瓦河》 斯美塔那 《叽叽喳喳波尔卡》约翰施特劳斯 《鸭子拌嘴》 《老虎磨牙》 《二泉映月》

3.读书摘抄漂流 4.古诗文改写 题都城南庄 唐 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叙事集中、矫正平铺直叙)

绝句(南宋)吴潜 编茅为屋竹为椽,屋上青山屋下泉。 半掩柴门人不见,老牛将犊傍篱眠。 (描写集中、选点精巧)

天净沙·春 (元)白朴 春山暖日和风,阑干楼阁帘栊,杨柳秋千院中。 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 天净沙•秋 (元)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