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脂相关性心血管剩留风险控制 (2012中国专家共识)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 郭治彬 教授.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何謂高血脂 血脂異常與健康 息息相關 體重的控制 飲食的控制 適度的運動 高血脂 的高危險群 血液中所含的脂肪簡稱血脂,主要包含膽 固醇、三酸甘油脂、脂肪酸、磷脂質等 等 … 當血脂的濃度過高、超過正常時,就 稱為高血脂。
Advertisements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二院 张春玉.  糖尿病  冠心病  高血压  痛风  甲状腺结节  心理健康.
防治高血脂 Edited by Z.Ban 配樂 : 鴿子 手動播放 整理 :tung 高血脂就是 血液中膽固醇或三酸甘油脂 過高。 高血脂的人不痛不癢,沒有 異常感覺, 這才是最糟糕的。 所以說它是 “ 血液中的隱形殺手 ” !
12.7 脂肪食物與健康 我的膽固醇偏高, 不宜吃這些快餐食 物啊! 爺爺,我想集齊 這套玩具啊!不 如進去吃吧! 為甚麼膽固醇偏高的人 不宜吃過多快餐食物?
动脉粥样硬化症 郝才运. 定义:动脉粥样硬化是多种原因导致动 脉管壁增厚变硬,失去弹性和管腔缩小, 而引起的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的疾病。 发病概况:心脑血管病年平均病死率: 60 年代是 36 / 10 万人口; 2000 年是 236 / 10 万人口,每年约有 300 万人死于心 血管病,占全部死亡率首位。找冠心病.
糖尿病血脂管理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苏 青. 血脂管理的重要性 2013 CDS 指南之血脂管理 2015 ADA 指南之血脂管理 内 容.
莊曜聰 醫師 高血壓與高血脂. 92 年國人十大死因排行榜及每日死亡人數 NO.2 腦血管疾病 ( 每 42 分 22 秒有 1 人死亡 ) 34 人 / 日 NO.3 心臟疾病 ( 每 44 分 36 秒有 1 人死亡 ) 32 人 / 日 NO.4 糖尿病 ( 每 52 分 30 秒有 1 人死亡.
代谢综合症的诊断和治疗 华西医院内分泌科 黄慧. 简史 1988 年 Reaven 将肥胖症、 2 型糖尿病 (或 IGT )、脂代谢异常、高血压、高胰 岛素血症发生在同一病人身上的现象 , 称为 “ X 综合症 ” 。
血脂异常的危害及防治方法. 内 容 血脂及脂代谢异常 1 血脂异常治疗原则及治疗方法 2 3 病例讨论 小结 4.
脂蛋白的分类 乳糜微粒 ( CM ) 极低密度脂蛋白( VLDL ) 中间密度脂蛋白( IDL ) 低密度脂蛋白 ( LDL ) 高密度脂蛋白 ( HDL ) Lp ( a ) 这 5 种脂蛋白的密度依次增加,颗粒依次变小。 CM 和 VLDL 以甘油三酯为主,亦称富含甘油三 酯的脂蛋白。
对糖尿病人的心血管疾病的 早期预防: 通过晚期预防来治疗还是评 估个人的风险? 第一部分 Professor John S Yudkin Professor of Medicine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Norwegian Postgraduate Course in.
零食的危害 三、吃零食的危害 同学们正处于长身体的特殊时期, 对能量和各种营养素的需要量比成 年人相对要多,吃零食,虽然满足 了 " 嘴 " 的要求,但到吃饭时却吃不 下去了,造成主次颠倒,影响食欲, 妨碍消化系统功能,结果损害了身 体健康。 第一、经常吃零食,会破坏正常的 饮食制度,打乱胃肠消化活动的规.
糖尿病心血管病变危险因素:内皮功能障碍 NO等舒血管物质的产生减少、生物活性降低 胰岛素抵抗 高血糖 FFA  内皮细胞、平滑肌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 解 读.
LDL-C目标水平(mg/dL) ≥2RF:<130 冠心病:≤100
ACS他汀治疗---获益盲区与突破 陆国平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
高血脂 一、了解高血脂 二、造成高血脂的原因 三、如何科学降血脂 四、配方.
调脂指南与实践的热点讨论 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顼志敏 Xu Zhimin.
《全科医学科诊疗常规》系统培训 ---高脂血症社区管理适宜技术培训
第26章 抗动脉粥样硬化药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 AS) 药物发展史 血脂代谢: 血脂:血浆中所含脂类的总称,包括
影响药物吸收的生理因素.
从FDA解除他汀肝脏监测的报告 再看他汀安全性
他汀药物的肾脏保护作用和机制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心血管中心 李虹伟.
4S:一个糖尿病患者亚群总死亡率降低 生存率 糖尿病患者,辛伐他汀 糖尿病患者,安慰剂 非糖尿病患者,辛伐他汀 非糖尿病患者,安慰剂
Department of pharmacology
第二十三章 若干疾病的体育锻炼 第一节 运动与高血脂症 第二节 运动与高血压 第三节 运动与糖尿病
防治高血压的非药物措施 措施 目标 收缩压下降范围 6条 1.减重 减少热量,膳食平衡,增加运动,BMI保持20-24kg/m2
脑卒中的预防 汉中市疾病预防疾控中心 慢性病防制科
糖尿病伴血脂异常患者的 社区治疗策略.
药 理 学 Pharmacology 药理教研室.
血脂异常及药物治疗现状 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心血管病医院 范洪亮 教授.
HMG-CoA还原酶抑制药.
国家级精品课 药物化学 沈阳药科大学药物化学教研室.
国家级精品课 药物化学 沈阳药科大学药物化学教研室.
APA抑郁症治疗实践指南 APA(美国精神病学会)抑郁症治疗实践指南 此指南2010年5月批准,于2010年10月正式出版
2011 ESC/EAS血脂异常管理指南 ---亮点与精髓
Antiatherosclerotic Drugs
降血脂在脑卒中防治中的作用及前景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 神经内科 徐运.
高血脂与心血管病的防控 宜兴市疾控中心 健 康 教 育 所 周 茜.
血清(浆)脂类及脂蛋白测定 ——董雷鸣.
规范化调脂治疗 —2007中国成人血脂异常治疗指南解读
血 脂 异常 (dyslipidemia) 内科教研室.
使用他汀预防缺血性卒中 常见问题 王春雪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 北京市脑血管病抢救治疗中心
规范使用阿司匹林 武警吉林总队医院 杨春梅.
从指南到实践 ASCVD胆固醇管理新策略 讲者:王海昌 医院: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
2009 血脂领域重点评说 赵水平 湘雅二院.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Coronary atherosclerosis heart disease 沈阳医学院奉天医院 张曼
高血脂的治疗 文化传播网
强化降糖与心血管受益之世纪之争 ——ACCORD/ADVANCE之困惑.
14 高脂血症與    心臟病患者     的運動處方 作者:方進隆.
血脂异常和脂蛋白异常血症 -bing - -治疗 中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内分泌科 赵玉岩 THANK YOU.
常见的病例分析 ----舒降之病例荟萃分享.
防治高血脂 鸽子.
4S:一个糖尿病患者亚群总死亡率降低 生存率 糖尿病患者,辛伐他汀 糖尿病患者,安慰剂 非糖尿病患者,辛伐他汀 非糖尿病患者,安慰剂
吸烟与心血管疾病.
糖尿病流行病学.
评估达力士软膏的长期有效性、安全性和耐受性
神经内科—血脂篇 仅供内部使用.
武警医学院附属医院 心内科 武警部队心血管病研究所 李玉明
关注胆固醇,唱响他汀主旋律 领跑健康中国!
中国药物GCP检查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认证管理中心         李见明         北京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认证管理中心.
FSD-C10 一个极有希望的药物 汇报人:李艳花 生物化学教研室.
疏通血管,保持生命航道的畅通 张世峰 2008年3月 整理 2013年4月修稿 2013年9月21日.
骨质疏松症的遗传学研究(part 2) Hong-Wen Deng, Ph.D. Osteoporosis Research Center
危险因素综合控制,防治心血管疾病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孙宁玲
急性冠脉病症的病理机制 Nathan Wong.
BAFF在活动性SLE患者T细胞中的表达:
稳定“冠心病” 阿托伐他汀更多更强降低心血管事件.
MTOR典型案例征集大赛 标题: 医院: 科室: 姓名: 邮箱: 2015 年 月 日.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血脂相关性心血管剩留风险控制 (2012中国专家共识)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 郭治彬 教授

一、背 景 但在他汀治疗有效降低LDL-C 后, 仍有大量心血管疾病病人发生各类缺血性心血管事件。 其背后的原因到底为何? 一、背 景 近10 多年来, 在大量大样本临床研究提供的证据基础上,血脂异常特别是高TC血症的防治得到了显著的加强和提高。LDL-C在AS 进展中的作用已得到充分认识,在AS和冠心病的防治中,其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由此,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得到了大幅降低。 但在他汀治疗有效降低LDL-C 后, 仍有大量心血管疾病病人发生各类缺血性心血管事件。 其背后的原因到底为何?

在对其背后的原因探求的过程中发现, 在这些发生心血管事件的人群中的共同特征: LDL-C 和TG升高、HDL-C降低或sLDL升高,称为“致AS性血脂异常”,伴发疾病多为2 型糖尿病、肥胖、代谢综合征等。 基于此发现,国际医学界提出了“心血管剩留风险”的概念,指出致AS性血脂异常是导致心血管剩留风险的主要原因。

研究发现,仅关注LDL-C 降低并不能解决与低HDL-C 和高TG 相关的心血管剩留风险,对心血管剩留风险进行干预和管理有望进一步降低心血管事件。 为提高国内广大临床医生对“心血管剩留风险”的重视,以及推动临床实践中对其的规范化管理,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循证医学评论专家组,于2012年5月制定并颁布“血脂相关性心血管剩留风险控制中国专家共识”文件,执笔专家瑞金医院陆国平教授

二、概 念 (1)、大血管事件风险: (2)、微血管事件风险: (3)、广义心血管事件剩留风险: 指心肌梗死、脑卒中及心血管死亡风险。 指糖尿病肾病、视网膜病变及周围神经病变等风险。 (3)、广义心血管事件剩留风险: 指目前循证为指导的治疗后(包括治疗确立的危险因素如不健康生活方式、血脂异常、高血压、高血糖和肥胖,以及新的危险因素),仍然发生的大血管、微血管事件风险。 (4)、狭义心血管事件剩留风险: 指目前循证为指导的治疗后,仍然发生的与血脂异常有关的大血管、微血管事件风险。

三、“血脂相关性剩留风险”存在的证据 高TC血症是AS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近年来,一系列大型临床试验证实,他汀类药物通过降低LDL-C,以及抗炎、保护内皮等作用,显著降低了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在心血管疾病的一级和二级预防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临床试验的结果同样显示,在使用他汀类药物的患者中,即使LDL-C达标,心血管剩留风险仍然较高。

1、胆固醇治疗试验(Cholesterol Treatment Trial,CTT)汇萃分析显示:(包括25个他汀研究,155,613名患者。此次分析的25个他汀研究既有安慰剂对照研究,又有活性药物对照) (1)LDL-C每降低1mmol/L,冠脉事件可减少23%(相对发生率),但仍有77%(相对发生率)的冠脉事件剩留风险。 (2)不论治疗组或对照组,糖尿病患者主要血管事件发生率均显著高于非糖尿病患者,且糖尿病患者的高心血管剩留风险更为突出 。 (3)他汀对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微血管事件的作用有限。

2、治疗新靶点研究(Treating to New Targets,TNT)显示: 与LDL-C降至101mg/dl组比较, 阿托伐他汀80mg/d治疗,LDL-C降至77mg/dl组,其冠脉事件进一步降低22% (相对发生率),但仍有78%(相对发生率)的冠脉事件剩留风险。就绝对发生率而言,冠脉事件由10.9%降至8.7%,但仍剩留8.7%的冠脉事件发生风险。这表明即使强化他汀治疗,冠脉事件剩留风险仍较高。

3、Steno-2研究 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全面强化干预,包括口服降糖药物、抗高血压药物、降脂药物及饮食和生活方式改变,平均随访13.3年,与常规治疗组比较: (1)其心血管事件降低53%(相对百分率),但仍有47%(相对百分率)的心血管事件剩留风险,且25%发生肾病,55%周围神经病变进展,51%视网膜病变进展; (2)强化治疗策略未能防止患者微血管病变发生或进展,2型糖尿病患者微血管风险同样是巨大挑战

四、“血脂相关性剩留风险”与“致AS性血脂异常” 血脂异常的心血管危险除了与LDL-C相关之外,还与高TG水平,以及低HDL-C相关。这种特征的血脂异常被称为“致AS性血脂异常”,是他汀类药物降低LDL-C后,心血管剩留风险中的重要因素。

1、致AS血脂异常的作用机制 致AS血脂异常以TG和小而密的LDL升高及HDL-C下降为特征,高TG是致AS性血脂异常病理生理机制中的核心因素。 高TG血症致AS可能与sLDL增多、VLDL残粒增加、乳糜微粒残粒增加以及HDL-C降低,凝血纤溶系统改变等因素有关。 当TG>1.70mmol/L时,具有较强致AS作用的sLDL水平升高;而大颗粒HDL含量减少,具有抗AS作用的HDL成熟代谢过程受阻。 sLDL难被LDL受体识别,经正常途径清除不充分,且sLDL易被氧化成具有内皮毒性的oxLDL,优先被巨噬细胞吞噬变为泡沫细胞,构成动脉粥样的脂质条纹和斑块的脂质核心。因此,如果循环中的LDL主要由小而密颗粒组成,冠心病的风险就会升高。

高TG血症的本质是体内sLDL增加、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残粒和/或乳糜微粒残粒增加。 斯坦福5城市项目(The Stanford Five City Project)是一项评估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社区健康教育的长期研究。应用梯度凝胶电泳测定LDL颗粒直径。结果发现,CHD患者的LDL颗粒直径比非CHD患者的小,随着LDL颗粒直径减小,CHD患者人数逐渐增加。LDL颗粒直径是CHD风险的有效监测因子。

TG增高与糖尿病患者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病风险之间也存在密切关系。 研究表明,TG增高可能是视网膜硬性渗出和黄斑病变、增生性视网膜病变的重要致病因素,且视网膜病变严重程度与TG水平呈正相关。 TG和富含TG的VLDL可促进白蛋白尿进展,高TG与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微量白蛋白尿(MAU)和大量白蛋白尿的风险独立相关,TG/HDL-C比值升高与MAU进展独立相关。 高TG与自主神经病变也显著相关。

2、致AS血脂异常的临床证据 (1)、胆固醇和复发事件(Cholesterol And Recurrent Events,CARE)和普伐他汀对缺血性疾病的长期干预(Long-term Intervention with Pravastatin in Ischemic Disease,LIPID)研究显示,高TG是他汀治疗病人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提示高TG是心血管剩留风险的重要因素之一。 (2)、PROVE IT-TIMI22研究显示,即使他汀治疗使LDL-C得到最佳控制(<1.8mmol/L,70mg/dl),高TG(≥2.26mmol/L,200mg/dl)的患者发生主要心血管事件的风险仍较TG<2.26mmol/L的患者增加27%。因此,他汀时代的病人仍剩留较高心血管事件风险,TG水平升高是其重要因素之一。

(3)、甘油三酯与冠心病风险的荟萃分析显示:根据TG水平将患者分为低、中、高三组,其中高甘油三酯水平组较低甘油三酯水平组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增高,其危险比为1.72。 (4)、“ 治疗达标研究”(Treating to New Targets,TNT)显示,强化他汀治疗,仅能使心血管风险进一步降低22%,在LDL-C水平<70mg/dl的患者中,HDL-C水平≥55mg/dL者与HDL-C水平<37mg/dL者相比,其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减少39%,提示血HDL-C水平可能也是与血脂异常相关的大血管事件剩留风险的重要因素之一。

(5)、在日本进行的有近50,000名患者参加,用常规剂量辛伐他汀治疗随访6年的研究结果表明: CHD事件与HDL-C水平呈负相关,他汀类药物治疗不能降低因低HDL-C带来的CHD危险,而且这一发现在其他大规模他汀试验中也得到证实。

(6)、 ACCORD血脂研究发现,单用他汀治疗组中,合并高TG低HDL-C(TG≥204mg/dl,HDL-C≤34mg/dl)的患者主要终点事件的发生率为17.32%,而其他患者的主要终点事件的发生率仅为10.11%。 (7)、PROCAM研究事后分析发现,当LDL-C<100mg/dl时,低HDL-C和/或高TG(HDL-C<45mg/dl,TG>150mg/dl)患者的心梗风险明显增加。

高TG(>150mg/dl或1.7mmol/l)很普遍,影响着50%既往有心血管疾病的成人患者。 3、致动脉粥样硬化血脂异常的流行病学 高TG(>150mg/dl或1.7mmol/l)很普遍,影响着50%既往有心血管疾病的成人患者。 在美国,大约2/3接受他汀类药物治疗控制LDL-C水平的冠心病(或冠心病等危症)患者伴有低HDL-C水平(男性<40 mg/dl或1.0mmol/l ,女性<50 mg/dl或1.3mmol/l),即使LDL-C≤ 70 mg/dL,这一现象仍然非常普遍。 中国上海的一项研究表明:冠脉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和冠心病患者低HDL-C水平的患病率是38.81%,

中国冠心病患者中,糖尿病患病率高,2005年对52家医院的3513例冠心病患者的调查发现,冠心病住院患者中,糖尿病及糖代谢异常患病率为76 中国冠心病患者中,糖尿病患病率高,2005年对52家医院的3513例冠心病患者的调查发现,冠心病住院患者中,糖尿病及糖代谢异常患病率为76.9%。 以糖尿病,高TG血症,低HDL血症为组合的代谢综合征明显增加了冠心病的发病风险。 因此,结合剩留风险现状与我国人群特点,在使用他汀类药物降低LDL-C的同时,也应充分重视对其他血脂谱异常,如高TG血症,低HDL-C水平为特征的致动脉粥样硬化性血脂异常的干预。

五、干预血脂相关心血管事件剩留风险的获益证据 已有的获益证据多来自于亚组分析的结果,不同药物治疗临床获益不一。 多项临床试验亚组或事后分析提示,贝特类药物单药或联合他汀治疗可能显著降低TG升高和/或低HDL-c患者大血管与微血管事件风险。

(1)苯扎贝特干预研究(BIP)研究表明: 应用苯扎贝特治疗心肌梗死和心绞痛患者,随访6.2年,结果显示:苯扎贝特组与安慰剂组两组的心梗和猝死率并无显著差异;TG<200mg/dL的苯扎贝特组与安慰剂组两组的心梗和猝死发生率也无显著差异;但TG≥200 mg/dL患者中,苯扎贝特组的心梗及猝死率较安慰剂组显著下降39.5%。

(2)FIELD研究结果显示: 非诺贝特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总的心血管事件下降率为11%,其中低HDL-C组事件发生率下降14%,高TG组事件发生率下降23%,而低HDL-C及高TG患者事件发生率下降了27%(P=0.005),

(3)ACCORD研究 名副其实的干预与血脂异常有关的心血管事件剩留风险的获益证据来自“控制糖尿病患者心血管风险行动”(Action to Control Cardiovascular Risk in Diabetes,ACCORD)研究的亚组分析结果: 与单独应用辛伐他汀20mg-40mg/d比较,非诺贝特联合他汀可降低伴有TG升高与HDL-C降低的糖尿病患者(TG ≥204 mg/dL and HDL-C ≤34 mg/dL)主要心血管事件31%。

(4)近期荟萃分析显示: 贝特类药物治疗在7389例高TG患者中,血管事件下降了25%, 15303例低HDL-C患者血管事件下降16%, 除大血管风险外,FIELD和ACCORD研究均发现,非诺贝特单用或联用他汀治疗都可以显著降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减缓糖尿病肾病进展。

研究对象 贝特种类 主要终点 研究时间(年) 主要终点结果(P值) 亚组分析 主要终点亚组结果(P值) 研究名称 研究对象 贝特种类 主要终点 研究时间(年) 主要终点结果(P值) 亚组分析 主要终点亚组结果(P值) HHS 非HDL-C>5.2mmol/L 吉非贝齐 心梗/心脏猝死 5.0 -3.4%(0.02) TG>2.3 mmol/L,LDL-C/HDL-C>5 -71%(0.005) BIP 冠心病 苯扎贝特 非致死性心梗/冠心病死亡 6.2 -7.3%(0.24) TG≥2.3 mmol/L -39.5%(0.02) VA-HIT 冠心病,HDL-C≤1.0 mmol/L 1.8 -22%(0.06) 糖尿病 -32%(0.004) FIELD 2型糖尿病 非诺贝特 -11%(0.16) TG≥2.3 mmol/L,HDL-C≤1.1 mmol/L -27%(0.005) ACCORD 2型糖尿病 心血管病 或者≥2个心血管危险因子,他汀治疗基础上 非致死性心梗/非致死性中风/心血管病死亡 4.7 -0.8%(0., 32) TG≥2.3 mmol/L,HDL-C≤0.9 mmol/L -31%(0.03)

(5)AIM-HIGH研究(干预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对总体健康结果的影响 )是另一个干预与血脂异常有关的心血管事件剩留风险的终点研究。 该研究入选3,414名确诊的心、脑血管和外周动脉疾病伴有致动脉粥样硬化血脂异常(HDL-C 男性<40mg/dl, 女性<50mg/dl;TG 150mg-400mg/dl)患者,对比缓释烟酸和辛伐他汀40mg-80mg/d联合应用与单用辛伐他汀相比对心血管终点事件的影响。 2011年AHA发布的结果显示:联合治疗组的缓释烟酸对脂质谱产生了预期效果(升高HDL-C水平20%,同时降低甘油三酯水平约25%,两组LDL-C均小于70mg/dl),然而这一结果未对两组的心血管终点事件造成显著影响,其心血管终点事件分别为16.4%和16.2%。这一结果似乎表明干预与血脂异常(低HDL-C,高TG)有关的心血管事件剩留风险没有获益。但实际上单独使用他汀的对照组HDL-C 也升高(9.8%);且两组94%患者入选前已用他汀,他汀用药史大于1年的占76%,大于5年的占40%,所以很难在两组之间看到差异

(6)冠状动脉药物计划研究(The Coronary Drug Project,CDP)是迄今唯一一项关于烟酸单药治疗的随机对照试验。结果显示,速释烟酸(3 g/d)治疗可使男性心肌梗死后患者5年冠心病死亡或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发生率降低14%;随访15年时全因死亡率降低11%,冠心病死亡率下降12%

降TG剂量的长链ω-3脂肪酸(EPA/DHA)加入地中海饮食或联合小剂量他汀可减少主要冠状动脉事件和心源性猝死。 阿托伐他汀与Omega-3 EE90降低糖尿病患者风险析因研究(Atorvastatin in Factorial with Omega-3 EE90 Risk Reduction in Diabetes,AFORRD)未能证实ω-3脂肪酸(2 g/d)联合他汀能够降低糖尿病患者心血管风险 。

六、血脂相关性心血管剩留风险的干预 当患者经过目前循证为指导的治疗后,包括治疗确立的危险因素如不健康生活方式、高血压、高血糖和肥胖,LDL-c水平也已达标,但仍有TG增高(≥2.26mmol/L) 和/或HDL-c降低(<1.04mmol/l),提示患者存在血脂相关的心血管剩留风险,应给予恰当的干预措施。尤其对于已有冠心病、糖尿病或代谢综合征的患者,应更加积极地治疗血脂异常。

(一)、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 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是干预心血管风险的基础措施,无论患者是否接受药物治疗,都必须坚持控制饮食以及改善生活方式的治疗。

体重指数(BMI)≥24 kg/m2为超重,BMI≥28 kg/m2为肥胖,应力争达到BMI正常化,或1年内使体重降低至少10%以上。 1、控制体重 体重指数(BMI)≥24 kg/m2为超重,BMI≥28 kg/m2为肥胖,应力争达到BMI正常化,或1年内使体重降低至少10%以上。 2、合理饮食合理 通过控制饮食总热量、限制碳水化合物与脂肪摄入、增加膳食纤维比例,以及多不饱和脂肪酸摄入,可降低TG水平,提高HDL-C水平。 3、限制饮酒 少量饮酒可提高HDL-C水平,但大量饮酒可导致TG升高,增加高血压风险,因此TG严重升高者应立即戒酒。无饮酒习惯者不提倡饮酒,有饮酒习惯者应将每日酒精摄入量控制在30g(男性)与20g(女性)以下。 4、有氧运动 有氧运动除了减轻体重的作用之外,还能独立于体重下降之外降低TG,升高HDL-C。建议每日进行至少3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每周至少5次,包括快走、骑车、登楼梯等运动方式。超重/肥胖者应进一步增加运动量。 5、戒烟 吸烟可显著降低HDL-C水平,升高TG水平。此外,吸烟还会通过其他机制增加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应当积极劝导患者戒烟。

(二)、药物治疗 1、降TC/降TC及兼降TG 2、主要降TG,兼降TC (1) HMG-CoA 还原酶抑制剂(他汀类):抑制胆固醇的合成 (2)胆固醇吸收抑制剂(依折麦布): (3)胆酸螯合物(树脂):阻止肠肝胆汁酸循环 (4)脂质抗氧化剂(普罗布考):抑制ApoB和LDL合成,促进LDL分解 2、主要降TG,兼降TC (1)贝特类:激活脂蛋白脂酶,促进TG水解 (2)烟酸及其衍生物:抗脂肪分解 (3)多烯脂肪酸类(ω-3脂肪酸):通过调节VLDL和乳糜微粒代谢降低血清TG水平

他汀治疗可以使LDL-C至少降低30-40%,但TG仅降10-20%,HDL-C升高4-8%。同时,他汀治疗对小而密的LDL颗粒的改善不如贝特。 贝特类药物可以使LDL-c降低 20%,HDL-c升高5%~20%,TG降低25%~50%。 烟酸可降低LDL-c 20%,升高HDL-c 30%,降低TG35%。 ω-3脂肪酸可降低TG 25%~30%。 因此,治疗指南建议在心血管高危患者中,加用贝特类、烟酸和ω-3脂肪酸来治疗致动脉粥硬化性血脂异常,使非HDL-C达标。

ACS患者他汀治疗获益的原理 他汀* LDL-C 下降 乳糜微粒和 VLDL残余, IDL, LDL-C的下降 恢复内皮功能 维护平滑肌细胞 抗炎作用 减少血栓形成 巨噬细胞 内腔 *关于以上4项作用和作用机理, 他汀之间有显著的差异。 脂质核心 平滑肌细胞 34

他汀通过多种途径稳定/逆转斑块 稳定斑块: 降低事件 逆转斑块,减少脂质核心: 他汀治疗 抗炎症 抗氧化 减少泡沫细胞形成 不稳定斑块 前面提到: 我们使用他汀主要目的是稳定、逆转斑块,减少事件发生。而立普妥正可以通过多种途径稳定/逆转斑块。 通过抗炎症、抗氧化作用,以及通过减少泡沫细胞形成来稳定斑块,使斑块内炎性细胞减少,纤维帽增后。 通过降低LDL-C,减少脂质核心,逆转斑块。 他汀治疗 降低事件 逆转斑块,减少脂质核心: 降低LDL-C 稳定斑块 35

58项他汀临床试验:治疗组n=76,359;安慰剂组n=71,962 强化他汀治疗:时间越长,获益越大 有关他汀使用的疗程,建议长期使用。 因为胆固醇异常是代谢性疾病,所以就像血压一样,需要长期控制。 对58项他汀随机对照试验进行荟萃分析,分别计算他汀治疗1-2年,3-5年,及6年后,与不同LDL-C降低幅度对应的缺血性事件的降低幅度,结果显示: LDL-C降低幅度越大,治疗时间越长、缺血性事件减少(%)越多, 脑血管病也是如此。 58项他汀临床试验:治疗组n=76,359;安慰剂组n=71,962 Law MR. BMJ, 2003;326:1423 37

贝特类药物 贝特类药物是一种过氧化物酶增生体活化受体α(PPARα)激动剂,通过激动PPARα,刺激脂蛋白脂酶(LPL)基因的表达,增强LPL的脂解活性,从而降低血浆TG水平,并减少了CETP介导的脂质交换作用,使LDL亚型由小而致密颗粒向大而疏松颗粒转变,降低血浆sdLDL水平。 贝特类药物还可以增加Apo1和Apo2的表达,增加HDL-C水平,促进胆固醇的逆转运。

贝特类特点 特点: 降低TG 增加有保护作用的HDL-C 将小而密的LDL转变为大的更有浮力的颗粒,可有效降低LDL-C 降低餐后血糖 降低纤维蛋白原 增加抗凝剂的效力 降低血尿酸

贝特类药物对致AS性血脂异常的各个组份都具治疗作用,可以显著降低TG水平,升高HDL-C水平,并可以轻度降低LDL-C水平。 研究发现,非诺贝特可以显著降低餐后TG和富含TG的脂蛋白残粒水平45%-70%,降低氧化脂肪酸15%。此外, 贝特类药物还具有抗炎、改善内皮功能,改善胰岛素抵抗等作用。 在药效学基础上,结合多项临床试验亚组或事后分析的循证证据,贝特类药物在降低TG升高和/或低HDL-c患者的心血管剩留风险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功效,可作为剩留风险干预的首选药物。

来自美国食品药品委员会的药物安全数据显示,吉非贝齐与他汀联用比非诺贝特与他汀联用,横纹肌溶解的发生率增加了15倍,肌病的发生率增加了33倍. 在FIELD研究中,约900例同时使用他汀和非诺贝特的患者,在5年的随访中,没有横纹肌溶解症的发生。ACCORD血脂研究显示与他汀单用相比,非诺贝特联合他汀治疗时不良事件发生率没有统计学差异。

吉非贝齐与非诺贝特在安全性上的差异,可能与药物代谢的相互作用的差异有关: 他汀类药物主要通过肝脏P450酶(CYP3A4,CYP2C9和CYP2C8)代谢,并有部分通过葡萄糖醛酸化转移酶1A1和1A3代谢。 研究发现,吉非贝齐也通过相同的葡萄糖醛酸化转移酶代谢,造成竞争性抑制。 非诺贝特主要通过葡萄糖醛酸化转移酶1A9和2B7代谢。 药代动力学研究发现,他汀与吉非贝齐合用时,血药峰浓度增加1.8-2.8倍,而非诺贝特对他汀的药物代谢没有明显影响。因此,在各个指南中均建议贝特与他汀联用时,首先非诺贝特。

联合使用贝特及他汀时,可午餐服用贝特,晚上服用他汀,以避免两者血药浓度同时达峰。 治疗期间轻度的转氨酶升高(<3×ULN)和无症状的轻度CK升高不需停药。 如AST或ALT>3×ULN,应暂停给药,停药后仍需每周复查肝功能直至恢复正常。 治疗期间应询问患者有无肌痛、肌压痛、肌无力、乏力和发热等症状,血CK升高超过5×ULN应停药。 用药期间如有其它可能引起肌溶解的急性或严重情况,如败血症、创伤、大手术、低血压和抽搐等,应暂停给药。

2、烟酸 烟酸类药物属于B族维生素,其降脂机制: (1)抑制脂肪组织中的脂解和减少肝脏中VLDL合成和分泌 (2)烟酸还可加强LPL活性,加速TG水解,并显著升高HDL-C水平. 烟酸最常见不良反应为皮肤潮红。若与他汀联用,需要定期监测肝功能和血CK水平以及随访患者的不适症状。缓释型制剂的不良反应轻,易耐受。 烟酸可能降低胰岛素敏感性而升高血糖,并新发糖尿病风险。 其他报告的不良反应包括升高肝酶、尿酸和/或痛风发作。

ω-3脂肪酸主要包括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己烯酸(DHA),两者为深海鱼油的主要成分。 3、脂肪酸 ω-3脂肪酸主要包括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己烯酸(DHA),两者为深海鱼油的主要成分。 ω-3脂肪酸通过调节VLDL和乳糜微粒代谢降低血清TG水平,并有轻度升高HDL-C水平的作用。其效果与使用的剂量及基础TG水平有关。当血TG正常时该药几乎没有降脂作用,若血TG>2.26mmol/L,应用ω-3脂肪酸(4g/d)治疗可使TG降低30%。 ω-3脂肪酸可与贝特类或他汀类合用。该药不良反应较少,耐受性良好,常见副反应为为恶心,腹胀等轻微消化道反应。

降脂治疗新趋势 ——从强化降脂走向全面调脂 降脂治疗新趋势 ——从强化降脂走向全面调脂 §降低LDL-C是调脂治疗的首要目标 降低LDL-C治疗显著降低了不同水平的总胆固醇水平 显著降低了心血管危险人群的冠心病发病率和死亡率 §降低LDL-C不是调脂治疗的唯一目标 降低LDL-C仅使非致死性MI和死亡减少30% 使用他汀的患者仍可再发冠脉事件 §全面调脂策略 降低LDL-C、TG、LP(a) + 升高HDL-C 46

1. 血脂相关性心血管剩留风险:又称为狭义的心血管剩留风险,是指目前循证为指导的治疗后与血脂异常相关的的大血管、微血管事件风险。 心血管剩留风险与血脂谱相关控制的共识要点 1. 血脂相关性心血管剩留风险:又称为狭义的心血管剩留风险,是指目前循证为指导的治疗后与血脂异常相关的的大血管、微血管事件风险。 2. 致AS性血脂异常(TG≥2.3mmol/L, , HDL-C≤1.04mmol/L)是血脂相关性心血管剩留风险的主要因素。 3. 致AS性血脂异常的作用机制可能与TG升高,sLDL增多、VLDL残粒和乳糜微粒残粒增加,以及HDL-C降低等因素有关。 4. 血脂相关性心血管剩留风险的干预: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应作为治疗的基础。 5. 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及其高危人群,LDL-C达标后,若TG≥2.26 mmol/L和/或HDL-c <1.04 mmol/L,应启动药物治疗,治疗目标为非HDL-C达标(LDL-c+0.78mmol/L) (非HDL-C=TC-HDL-C,代表了LDL-C、 IDL-C、VLDL-C之和),或简单地评估,即TG≤200mg/dl 。 6. 基于安全性考虑,贝特类与他汀类药物联用时,首选非诺贝特。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