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先期.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月经过多. 诊断要点 症状妇科检查其他检查 妇科检查 盆腔检查一般无明显异常,或子宫体稍增大 盆腔检查一般无明显异常,或子宫体稍增大.
Advertisements

第四章 虚证. 虚证的概念 是对人体正气虚弱所致 各种临床表现的病理概括。 分 类 气 血 阳 阴 治 法 虚者补之.
On. 处 方 来 源处 方 来 源 牛黄上清丸处方源 于明代著名医家李 梴编撰的《医学入 门》,后经历代加 减化裁在原方的基 础上优化而成。
仙方活命饮 组 成 二花三钱( 9g ) 防风一钱( 3g ) 白芷一钱( 3g ) 赤芍一钱( 3g ) 当归一钱( 3g ) 乳香一钱( 3g ) 没药一钱( 3g ) 皂刺一钱( 3g ) 穿山甲一钱( 3g ) 贝母一钱( 3g ) 花粉一钱( 3g ) 陈皮三钱( 9g ) 甘草一钱(
中医学 第八版 第四章 内科常见病证. 不 寐 【概念】不寐,即失眠,是指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 病证。主要由于机体阴阳不调,气血失和,使心神不安所 致。 【病因病机】 1. 心脾两虚 2. 阴虚火旺 3. 心虚胆怯 4. 情志所伤 5. 痰热扰心.
1 第四节 补阴药 1 .含义: 补阴,治疗阴虚证的药物,称为补阴药。 2. 性能特点:多甘寒,归肺胃肝肾心经。 3 .功效:补阴(滋阴、养阴、益阴)。 4 .主治:阴虚证。 5 .使用注意: 多甘寒滋腻,脾胃虚弱、痰湿内阻、腹满便溏 者不宜使用。
常用中成药 张雪亮 中国中医科学院. 常用中成药 “ 汤者荡也 ” 、 “ 丸者缓也 ” 。 中成药的剂型种类很多,常用的传统 剂型有丸、散、膏、丹、酒、露、锭 等,先带剂型有片剂、针剂、冲剂、 糖浆、胶囊、橡皮膏等。 中成药:对证又对病,效果才会好.
中医教研室 王明越 辨 证辨 证 辨 证辨 证. 辨 证 第二部分 脏腑辨证 脏腑辨证,是根据脏腑的生理 功能、病理表现,对疾病证候 进行分析归纳,借以推究病机, 判断病位、病性、正邪盛衰状 况的一种辨证方法。
经行发热. 一、概 述 (一)定义: 概念:每值经期或经行前后,出现以发热为主的病证,称 “ 经 行发热 ” 。
月经不调 主要内容 概述 病因病机 辨证论治 按语 概述 定义  广义 ---- 泛指一切月经病  狭义 ---- 指月经的周期、经色、经量、经质出 现异常改变,并伴有其他症状。 本节课主要以月经周期的异常作为本病 的主要特征介绍。
郁证 主要表现:精神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 痛, 或精神恍惚,易怒喜哭, 或咽中如有物梗塞。 神经衰弱、癔症、焦虑症等
内伤发热.
第六节 脏腑兼病辨证.
理血剂 概念:凡以理血药为主组成,具有活血化瘀或止 血作用,治疗瘀血和出血证的方剂,统称 理血剂。 立法依据: “血实者直决之”
普通高等教育 “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第十一章 产后病 第八节 产后恶露不绝 教师:张勤华 曙光医院妇科教研室.
痛经 目的要求 1·掌握痛经的定义、辩证要点及辨证论治。 2·掌握痛经的应急处理。 3·熟悉痛经的病因病机。
经断前后诸证.
胎动不安(早期先兆流产)诊疗方案 东平县中医院妇产科—闫密桃.
月 经 过 少.
月经病.
教学目标 第八章 妇科疾病的病因病机 熟悉:中医寒、热、湿邪的 性质和致病特点;肾 肝脾功能失常导致妇 科疾病的主要机制。
普通高等教育 “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崩 漏.
顺一堂整理 2013年8月 真诚祝愿痛经的姐妹们早日摆脱痛经的折磨
经期间出血.
“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院校规划教材
产后恶露不绝.
痛 经 概述 痛经又称“经行腹痛”,是指女性在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周期性的小腹疼痛等为主要症状一种临床表现;多见于未婚的青年女性 。
月经先后无定期.
第七节 辨脏腑兼病证候.
妊娠小便不通.
第三节 补血药.
普通高等教育 “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第四节 围绝经期综合征 教学目标 了解: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病因 病理及鉴别诊断。 熟悉:围绝经期综合征的诊断。 掌握:围绝经期综合征的预防
汗 证 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内科教研室.
王 付 制 作.
崩 漏.
补益药与补益剂.
堕胎、小产.
第三节 脏腑病机 一、五脏病机 二、六腑病机 三、奇恒之腑病机.
傅青主女科 调经篇用药心得.
经 前 期 综 合 征 1、熟悉经前期综合征的定义、诊断、辨证 要点及辨证论治 2、了解经前期综合征的病因病机及西医病因、发病机制。
月 经 病 (概 述) 第一临床医学院妇科教研室 许丽绵
痛 经 广州中医药大学妇科教研室 梁菁.
安神剂 【概念】   凡以安神药为主组成,具有安神定志作用,治疗神志不安疾患的方剂,称为安神剂。.
崩 漏.
下篇:内科病证 第八节 不寐 第八节 不寐 返回目录.
经行感冒.
第四节 清热凉血药 1.含义:凡以清热凉血主要功效,治疗营分、血分热证的药物,称为清热凉血药。
月经不调.
便秘.
气血同病辩证.
安 神 剂.
失眠 第五节 失眠 失眠是由于情志、饮食内伤,病后及年迈,禀赋不足,心虚胆怯等病因,引起心神失养或心神不安,从而导致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以及不能消除疲劳、恢复体力与精力,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寐,重则彻夜不寐。 失眠是临床常见病证之一,虽不属于危重疾病,但常妨碍人们正常生活、工作、学习和健康,并能加重或诱发心悸、胸痹、眩晕、头痛、中风病等病证。顽固性的失眠,给病人带来长期的痛苦,甚至形成对安眠药物的依赖,而长期服用安眠药物又可引起医
四、肝与胆病辨证 中医诊断教研室 修宗昌.
病 案 李某,女,30岁,2003年12月2日初诊。 主诉:月经周期提前5个月。
崩漏.
第四节 胎漏、胎动不安 广州中医药大学妇科教研室 卢如玲.
乳衄.
第三节 脾与胃病辨证 概述: 脾的生理、病理 1、脾主运化,主升清 2、脾主统血 3、主肌肉四肢 4、开窍于口,其华在唇
理气剂 概念: 凡以理气药物为主组成,具有行气或 降气的作用,以治疗气滞或气逆病证 的方剂,统称为理气剂。 立法依据:
胃阴亏虚.
下篇:内科病证 第二十一节 消 渴 消 渴 返回目录.
外科趣记 . 刘英娇整理.
消 食 剂.
经间期出血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 妇科 齐聪.
辨 证 论 治 阎 秀 菊.
易××,女,12周岁,1975年3月2日初诊。 主诉:近三月来月经过频过多,时间延长。2月28日月经来潮,势如泉涌。昨天曾服凉血止血中药,药后流血更多(一天用卫生纸一包多,并用很多棉花),不能坐立。经色鲜红夹有血块,腹微痛,汗多,疲乏,腰痠,自觉烦热口干,小便微黄。面色苍白,精神不振,舌淡红略胖,苔薄白润,脉细滑略弦。
国家精品课程中医妇科学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科 ——刘丽.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月经先期

诊断要点 症状 妇科检查 其他检查

症状 月经周期提前7天以上,15天以内,连续发生2个周期或以上。

妇科检查:一般无异常的盆腔体征 其他检查:基础体温测定,或取子宫内膜做病理学检查,有助于诊断

鉴别诊断 与经间期出血相鉴别(见经间期出血节)

辨证论治 月经先期的主要病机是气虚冲任不固和血热血海不宁。治疗原则重在调经止血,针对病机,或补或清,达到恢复月经周期之目的。

一、血热证 阳盛实热证 肝郁血热证 阴虚内热证

阳盛实热证

主要证候 经行提前,经血量多,色红紫,质稠。身热面赤,口渴喜冷饮,心胸烦闷,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脉滑数。

证候分析 邪热内伏冲任,下扰血海,迫血妄行,致经水先期而行,经行量多;血为热灼,伤阴耗津,则经色红紫而质粘稠;内热外散则身热面赤,邪热扰心则心胸烦闷,热邪伤津则口干喜冷饮,便秘,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脉滑数为热盛于里之象。

治法 清热凉血 养阴调经

方药 清经散(《傅青主女科》) 丹皮 地骨皮 白芍 大熟地 青蒿 白茯苓 黄柏

方药分析 方中以丹皮、黄柏清热降火凉血;辅以青蒿、地骨皮清泄血中伏热;熟地、白芍滋阴养血,茯苓行水泄热,引热邪从小便而解。全方清热降火,凉血养阴,使热去而不伤阴血,血安而经自调。

若时值经期,经血量多,则去茯苓,酌加地榆、槐花以凉血止血;若血热夹瘀,经血有块者,选加三七、蒲黄、茜草以祛瘀止血。

肝郁血热型

主要证候 经行先期,经量或多或少,经色紫红,质稠有小块。经前乳房、胸胁、少腹胀满疼痛,抑郁或烦躁,口苦咽干。舌红,苔薄黄。脉弦数。

证候分析 肝郁化热,热扰冲任,迫血妄行,则经行先期;肝郁疏泄失调,经量多少不定;热灼阴血,则经色紫红,质稠。肝气郁结,则抑郁或心烦,胸胁、乳房、少腹满痛;肝经郁火,火热熏灼,则口苦咽干。舌红苔黄,脉弦数为肝经郁热之象。

治法 疏肝解郁 清热调经

方药 丹栀逍遥散(《内科摘要》) 柴胡 丹皮 栀子 当归 白芍 白术 茯苓 炙甘草 煨姜 薄荷

方药分析 方用柴胡疏肝解郁,丹皮、栀子助柴胡清泻肝经郁热,当归、白芍和营养血,柔肝调经,白术、茯苓、炙甘草、煨姜健脾和胃,薄荷疏肝。全方疏肝健脾,解郁清热,郁解热清则月经自调。

若经行量多,则去当归,选加地榆、牡蛎、槐花以凉血止血;若肝郁夹胃火,口干舌燥,则去煨姜,加天花粉、知母养阴生津;经行夹血块,加郁金、卷柏以化瘀活血;经行胸胁乳房胀痛较重者,加王不留行、枳实、川楝子以疏肝散结

阴虚内热型

主要证候 经行提前,经血量少,经色红赤质稠。形体瘦弱,潮热颧红,咽干唇燥,五心烦热。舌体瘦红,少苔。脉细数。

证候分析 素体阴虚,或久病耗血伤阴,阴虚生内热,热扰冲任,冲任不固,经行先期;阴亏血少,经血量不多。虚热煎熬,则经血色红、质稠。阴亏血乏,肌肤失养则形体瘦弱;虚火上浮则潮热颧红,虚火上扰则五心烦热,咽干唇燥。舌红少苔,脉细数均为阴虚内热之象 。

治法 滋阴清热 养血调经

方药 两地汤(《傅青主女科》) 生地 地骨皮 玄参 白芍 阿胶 麦冬

方药分析 方中以生地滋阴清热凉血,地骨皮清泻阴分伏热,玄参、麦冬、阿胶滋阴补血,白芍养血敛阴。全方重在滋阴养血,水足而火自平,水火互济而无偏颇则经行如期。

若经血量多加旱莲草、女贞子以滋阴止血;经行量少加制首乌、枸杞以养血调经,五心烦热选加白薇、生龟板、银柴胡以滋阴清热。

二、气虚型

主要证候 经行提前,经血量多,色淡,质清稀。神疲乏力,倦怠嗜卧,气短懒言,或脘腹胀满,食少纳呆,小腹空坠,便溏。舌淡红,苔薄白。脉缓弱。

证候分析 脾虚中气不足,统摄无权,冲任不固,故月经先期而行,量多。脾虚化源不足,气虚火衰,血失温煦,则经血色淡质稀;脾虚中气不振,则神疲乏力,倦怠嗜卧,气短懒言,小腹空坠;脾虚失运,饮食不化,则食后院腹胀满,食少纳呆便溏。舌淡苔薄,脉缓弱均为气虚血亏之象。

治法 健脾益气 摄血调经

方药 补中益气汤(《脾胃论》) 人参 黄芪 白术 当归 陈皮 升麻 柴胡 炙甘草

方药分析 方中以黄芪、人参补气固摄;白术、炙甘草补中健脾;当归补血调经,陈皮理气;柴胡、升麻升举清阳,助参、芪益气升阳。全方共奏补益中气,健脾摄血之功,使月经按时有信。

若经血量多而经色偏红者,加仙鹤草、棕榈炭收涩止血;若量多而色淡者,加艾叶炭、炮姜炭以温经固涩;若脾虚及肾,腰腹冷痛,小便频数者,加益智仁、杜仲、菟丝子以补肾涩精;若心脾两虚,心悸失眠者,去柴胡、升麻,加炒枣仁、远志、大枣以宁心安神;若小腹隐痛者,加白芍配甘草以缓急止痛;若大便溏薄者,加赤石脂、石榴皮、乌梅以固涩止泻。

案 例

余××,女,22岁,未婚,1962年8月4日初诊。 月经约20天一次,已有3月。末次月经于昨天来潮,量一般,头晕纳差,舌苔淡黄,根垢边刺,脉象细弦。病由气血不足,冲任失调所致,治以补气养血,兼调冲任。

处方 党参6g, 白术6 g, 山药9 g, 扁豆9g, 炙甘草3g, 橘皮3 g, 木香3g, 白芍9g, 枸杞子9 g, 3剂,水煎服。

案例分析 此证由于素体脾虚,气不摄血,冲任不固,故月经先期。血去较多,则阴血亦伤。治法当以补气固摄为主,兼顾养血,佐以行气醒脾。使气血渐复,冲任得固,则月经自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