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Spleen Meridian of Foot-Taiyin, SP)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足太阴脾经 (the Spleen Meridian of Foot-Taiyin, SP)  经脉循行  病候  腧穴.
Advertisements

第三章 经络针灸 中医学教研室 2 经络腧穴总论 起源与发展: 腧穴理论的形成要早于经络理 论的形成。 砭石 → 针刺 火(温热) → 灸.
足 阳 明 胃 经足 阳 明 胃 经 The Stomach Meridian of Foot-yangming , ST 阳面 阳经向下降 下肢阳面 从头走足 下肢外侧前缘.
第三章 足阳明经络与腧穴 第一节 足阳明经络 足阳明胃经在鼻旁与手阳明大肠经衔接 在足大趾与足太阴脾经相接 联系的脏腑器官有 鼻,目,上齿,口唇,喉咙和乳房,属胃,络 脾.
任脉 (the Ren Meridian, RN) 循行 功能 病候 腧穴. 任脉循行 《素问 · 骨空论》: 任脉者,起于中极之 下,以上毛际,循腹 里,上关元,至咽喉, 上颐循面入目。 《难经 · 二十八难》: 任脉者,起于中极之 下,以上毛际,循腹 里,上关元、至咽喉.
任 脉 Ren Meridian. 目的要求 1 .熟悉《素问》《难经》任脉循行的原 文。熟悉经脉病候。掌握腧穴的定位和起 止穴。 2 、掌握重点腧穴的主治。掌握天突、廉 泉的刺灸方法。 3 、熟悉非重点腧穴定位和主治。熟悉腧 穴的刺灸方法。 4 、了解腧穴的命名、局部解剖。
足 少阴 肾经 Kidney Meridian of Foot-Shaoyin, KI. (一)经脉循行 体表:起于小趾下,斜走足心, 循内踝,沿下肢内侧后缘上行, 经胸腹第一侧线,止于锁骨下。 体内:属肾,络膀胱,贯肝入肺, 循咽挟舌。支脉从肺联络心脏, 流注胸中,与手厥阴心包经相 接。
经络概述 经络是指经脉和络脉,是人体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内外, 贯串上下打的通路 经脉 --- 经络系统中的主干。 经:有路径的含义,贯通上下,沟通内外 络脉 --- 经脉别出的分支。络 有网络之意,较经脉细小,纵横交错, 遍布全身.
胃 痛 针灸学内科病证 针灸学内科病证. 一、概 念 针灸学内科病证 — 胃痛 3 胃 痛 胃痛, 又称胃脘痛, 是指上腹胃脘反复发作性疼 痛为主的症状。因其疼痛部位近心窝部, 又称 作 “ 心痛 ” 、 “ 胃心痛 ” 等。本病与 “ 真心痛 ” 有本质 不同,临床上应加以区别。多见于急慢性胃炎,
手太阴经脉循行图示 中焦 络大肠 沿胃口 上膈 属肺 出腋下 上肢内侧前沿 列缺 鱼 鱼际 大拇指桡侧端(少商) 食指内侧(商阳) 该经脉循行所联络的脏腑器官 : 肺 、大肠、胃、 膈、咽喉、气道 主要病候: 咳嗽、气喘、少气不足以吸、咳血、伤风、 胸部胀满、咽喉肿痛、缺盆部、和手臂内侧前缘痛、肩.
1 四、足太阴脾经 (一)经脉循行 释 :( 1 )白肉际:又称赤白肉际。手足两侧 阴 阳面的分界处。 释 :( 1 )白肉际:又称赤白肉际。手足两侧 阴 阳面的分界处。 ( 2 )核骨:第一趾骨小头的头部突起。 ( 2 )核骨:第一趾骨小头的头部突起。 ( 3 )踹: 指腓肠肌。 ( 3 )踹:
足太阴脾经 The Spleen Meridian of Foot-Taiyin (SP). 目的要求 1 、背诵经脉循行的原文,掌握经脉病候。 掌握 21 个穴位的标准代号、定位和起止 穴位。掌握重点穴位的主治作用。 2 、熟悉其它穴位的主治及 21 个穴位的刺灸 方法。熟悉络脉的循行及病候。 3.
足阳明胃经. 足阳明胃经( 45 穴) (一)主治概要: ① 胃肠病:食欲不振、胃痛、呕吐、 噎膈、腹胀、泄泻、便秘等 ② 头面五官病:目赤痛痒、目翳、眼 睑润动等 ③ 神志病:癫狂等 ④ 热病 ⑤ 经脉循行部位的其它病证:下肢痿 痹、转筋等.
常 用 经 外 奇 穴.
针灸基础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医科 刘 悦.
The Lung Meridian of Hand-taiyin
Lung meridian of hand taiyin
The Lung Meridian of Hand-taiyin
常用中医护理技术.
第一章 手太阴经络与腧穴 第一节 手太阴经络 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为十二经脉气血流注的始发经, 在食指与手阳明大肠经相接。 联系的脏腑器官有
针灸学内科病证 胃 痛.
针灸学 中医教研室.
问 题 引 入 1.观察自己的上下肢,比较上肢肌肉和下肢 肌肉有何不同。 2.运动自己的下肢肌,看看这些肌肉收缩可 以引起哪些运动。
中国传统康复技术光盘 中国传统 康复技术.
经外奇穴 头颈部腧穴 背部腧穴 上肢部腧穴 下肢部腧穴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宋海英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中医教研室
足太阳膀胱经.
足太阳膀胱经 (The Bladder Meridian of Foot-Taiyang,BL)
第十二章 足厥阴经络与腧穴 第一节 足厥阴经络 足厥阴肝经在足大趾甲后与足少阳胆经衔接, 在肺中与手太阴肺经相接。 联系的脏腑器官有
第八章 足少阴经络与腧穴 第一节 足少阴经络 足少阴肾经在足小趾与足太阳膀胱经衔接, 在胸中与手厥阴心包经相接。 联系的脏腑器官有
The Kidney Meridian of Foot-shaoyin and Acupoints
经外奇穴.
奇 穴.
高血压病中医适宜技术 北京交通大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第十六章 奇经八脉-任脉 主讲人 :熊 俊 Lecturer:Jun Xiong Ren meridian 《经络腧穴学》本科教学
一、经络学说概论 ▲经络学说-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 络 学 河北中医学院 解剖教研室.
中医 经络养生.
上篇 经络与腧穴 第一章 经络总论.
膝关节置换的解剖因素 纪斌平 山西华晋骨科医院.
一.手太阴肺经(11穴) 起穴:中府→上肢内侧前缘→止穴:少商。 本经名穴:列缺。 第三节 十四经穴 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云门(LU2)
足厥阴肝经.
足少阳胆经.
The Stomach Meridian of Foot-yangming
足厥阴肝经 (The Liver Meridian of Foot-Jueyin, LR)
足少阳胆经 (The Gallbladder Meridian of Foot-Shaoyang, GB)
任 脉 Ren Meridian.
解剖学实验 实验三 下肢骨及其连接.
3、前臂骨连结 包括: (1)桡尺近侧关节 (2)前臂骨间膜 (3)桡尺远侧关节 运动:旋前、旋后 前臂和手的韧带 肱骨 前臂骨间膜 桡尺近
足厥阴肝经.
第四节 经 外 奇 穴 康复医学系老服教研室 罗清平.
痛 经.
足阳明胃经 (The Stomatch Meridian of Foot-Yangming, ST)
十方泰和经络治疗初级班讲义 5. 手少阴心经 第四讲 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
三、足阳明胃经 (一)经脉循行 体表:起于鼻翼旁,上行眼眶下缘,折回下行口角,在下颌角前分成两支,一支上额角,另一支下沿颈前外下行缺盆,循乳中,夹脐旁两寸,经下肢前缘下行,止于足次趾外侧端。胫部支脉从膝下三寸至中趾外侧,跗部支脉从足背至大趾内侧端,与足太阴脾经相接。 体内:属胃,络脾。入上齿龈。
手阳明大肠经.
手厥阴心包经.
TDS检测穴位 解 说 手 册 北京人人健康预防保健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制.
项目九 手厥阴经络与腧穴 Pericardium Meridian of Hand-Jueyin, PC.
奇经八脉是指十二经脉之外“别道奇行”的八条经脉,包括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阳蹻脉、阴蹻脉、阳维脉、阴维脉。
手厥阴 Hand Jueyin.
第十章 针灸学基础 广州医学院 刘义海、潘俊辉 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
第五章 经络学说 Theory of The Meridians
Points of Bladder Meridian of Foot—Taiyang,BL.
手阳明大肠经 (一)经脉循行 体表:从食指桡侧端沿上肢外侧前缘上行,经肩颈上颜面,在人中沟交叉到对侧,在鼻翼旁与足阳明胃经相接。
手阳明大肠经.
第三章 经络腧穴各论 第一节 十二经脉 一、手太阴肺经 (一)经脉循行 释:1.胃口:胃之上口。 2.肺系:与肺连接的气管喉咙等组织。
中医学经络部分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医科 李 桐.
临床杂谈 About Clinical Practice
经络概念及运用 Concept and Utility of Meridian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The Spleen Meridian of Foot-Taiyin, SP) 四、足太阴脾经 (The Spleen Meridian of Foot-Taiyin, SP) 2013.11.20 乔云英

目的要求 1.掌握本经的体表循行、脏腑属络关系及其与组织器官的联系。 2.重点掌握所讲述的常用穴位的定位方法、主治特点和操作方法。 3.熟悉经脉的病候和主治概要。 4.了解其余穴位的内容。 2013.11.20 山西中医学院针灸基础教研室

经脉循行 脾足太阴之脉,起于大指之端,循指内侧白肉际,过核骨后,上内踝前廉,上踹内,循胫骨后,交出厥阴之前,上循膝股内前廉,入腹,属脾络胃,上膈,挟咽连舌本,散舌下。 其支者,复从胃,别上膈,注心中。

经脉循行(简图) 体表:起于足大趾内侧端,沿足内侧、小腿内侧胫骨后缘上行,在内踝上8寸交到足厥阴肝经之前,上行于小腿及大腿内侧前缘,经腹部(前正中线旁开4寸)和胸部(前正中线旁开6寸)上行,止于腋下第六肋间。 体内:属脾,络胃,挟咽,连舌本,散舌下。支脉从胃上膈,注心中,与手少阴心经相接。 联系的脏腑器官有:脾、胃、心、咽、舌。 2013.11.20 山西中医学院针灸基础教研室

经脉病候 是动则病:舌本强,食则呕,胃脘痛,腹胀善噫,得后与气,则快然如衰,身体皆重。 是主脾所生病者:舌本痛,体重不能动摇,食不下,烦心,心下急痛,溏瘕泄,水闭,黄疸,不能卧,强立股膝内肿、厥,足大指不能用 (脾之大络......实则身尽痛,虚则百节皆纵。 《灵枢经脉》 2013.11.20 山西中医学院针灸基础教研室

足太阴络脉 足太阴之别,名曰公孙。去本节后一寸,别走阳明;其别者入络肠胃。 其病:厥气上逆则霍乱。实,则腹中切痛;虚,则鼓胀。取之所别也。 2013.11.20 山西中医学院针灸基础教研室

足太阴经别 足太阴之正,别上至髀,合于阳明。与别俱行,出上结于咽,贯舌本。 2013.11.20 山西中医学院针灸基础教研室

足太阴经筋 足太阴之筋,起于大指之端内侧,上结于内踝;其直者,结于膝内辅骨,上循阴股结于髀,聚于阴器。上腹,结于脐,循腹里,结于肋,散于胸中;其内者着于脊。 其病:足大指支,内踝痛,转筋痛,膝内辅骨痛,阴股引髀而痛,阴器纽痛,上引脐与两胁痛,引膺中与脊内痛。 2013.11.20 山西中医学院针灸基础教研室

腧穴 本经共21穴:起于隐白止于大包。 2013.11.20 山西中医学院针灸基础教研室

足部5穴 以趾甲角、第 l跖趾关节、第1跖骨、内踝等为标志 隐白 在足大趾末节内侧,距趾甲角0.1寸 大都 在足内侧缘,当足大趾本节(第 l跖趾关节)前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 太白 在足内侧缘,当足大趾本节(第 l跖趾关节)后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 公孙 在足内侧缘,当第1跖骨基底的前下方 商丘 在足内踝前下方凹陷中,当舟骨结节与内踝尖连线中点处 2013.11.20 山西中医学院针灸基础教研室

隐白 SP1 (井穴) 【定位】在足大趾末节内侧,距趾甲角0.1寸。 【功效】调经统血,疏肝和胃,镇静安神. 【主治】 1.多用于血证:如月经过多,崩漏,吐 血,衄血,尿血,便血。 2.癫狂,多梦,惊风,昏厥。 3.腹胀,泄泻。 【操作】 浅刺0.1~0.2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 可灸。 2013.11.20 山西中医学院针灸基础教研室

太白 SP3 (输穴;原穴) 【定位】在足内侧缘,当足大趾本节(第一跖趾关节)后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 【功效】健脾化湿,理气和胃。 【主治】 1.胃痛,腹胀,腹痛,肠鸣,呕 吐,泄泻等消化系疾病。 2.体重节痛,足痛,足肿,痿证。 【操作】直刺0.3~0.5寸;可灸。 2013.11.20 山西中医学院针灸基础教研室

公孙 SP4 (络穴;八脉交会穴,通冲脉) 【定位】在足内侧缘,当第一跖骨基底部的前下方。 【功效】健脾化湿,和胃宁神。 【主治】1.胃肠道疾病:胃痛,呕吐,食不化,腹痛,肠鸣腹胀,泄泻,痢疾。 2.心痛、胸闷。 【操作】直刺0.5~0.8寸;可灸。 2013.11.20 山西中医学院针灸基础教研室

小腿4穴,以内踝尖、胫骨内侧缘为取穴标志。 三阴交 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漏谷 在小腿内侧,当内踝尖与阴陵泉的连线上,内踝上6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地机 在小腿内侧,当内踝尖与阴陵泉的连线上,阴陵泉下3寸 阴陵泉 在小腿内侧,当胫骨内侧踝后下方凹陷处 2013.11.20 山西中医学院针灸基础教研室

三阴交 SP6 (足太阴、少阴、厥阴经交会穴) 【功效】健脾和胃,补益肝肾,调经止带。 【主治】 1.脾胃疾患:肠鸣腹胀,泄泻,饮食不化。 2.妇产科疾患:月经不调,带下病,经闭, 崩漏,产后血晕,恶露不行,痛经。 3.前阴病:遗精,阳痿,不孕,难产,滞 产,疝气,小便不利,遗尿,水肿。 4.失眠、高血压。 5.皮肤病。 6.下肢痿痹。 【操作】 直刺0.5~1寸;可灸。(孕妇禁针刺) 2013.11.20 山西中医学院针灸基础教研室

配伍应用 ①配关元,归来治疗月经不调,痛经; ②配中极、阴陵泉治疗小便不利,遗尿; ③配天枢,中脘,足三里治疗腹胀,肠鸣,泄泻; ④配内关,神门治疗失眠. 2013.11.20 山西中医学院针灸基础教研室

地机(郄穴) 功能:健脾,调血. 主治: ①本脏腑病:腹胀,腹痛,泄泻,水肿,小便不利。 ②月经不调,痛经,男子遗精。地机治疗实证痛经,能达到即刻止痛的效果。 ③腰痛,下肢痿痹。 操作:直刺1.0-1.5寸。 2013.11.20 山西中医学院针灸基础教研室

阴陵泉 SP9 (合穴) 【定位】在小腿内侧,当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 。 【功效】健脾利湿,舒筋活络. 【主治】 1.腹胀,水肿,黄疸,泄泻,小便不 利或失禁。 2.阴茎痛,遗精,妇人阴痛、带下。 3.膝关节痛。 【操作】直刺1.0~1.5寸;可灸。 2013.11.20 山西中医学院针灸基础教研室

穴位主治鉴别表 穴 位 共 性 特 性 三阴交 健 脾 和 胃 偏于补益肝肾,调经止带。治疗月经不调,阳痿,遗精。 阴陵泉 穴 位 共 性 特 性 三阴交 健 脾 和 胃 偏于补益肝肾,调经止带。治疗月经不调,阳痿,遗精。 阴陵泉 偏于通利下焦,利湿。治疗小便不利,水肿。 2013.11.20 山西中医学院针灸基础教研室

血海 SP10 【定位】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 【功效】活血,祛风,除湿. 【主治】1.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崩漏。 2.皮肤湿疹,瘾疹,丹毒,皮肤瘙痒。 【操作】直刺0.8~1寸;可灸。 2013.11.20 山西中医学院针灸基础教研室

腹部5穴 腹部5穴。多在前正中线旁开4寸。 冲门 在腹股沟外侧,距耻骨联合上缘中点3.5寸,当髂外动脉搏动处的外侧 冲门 在腹股沟外侧,距耻骨联合上缘中点3.5寸,当髂外动脉搏动处的外侧 府舍 在下腹部,当脐中下4寸,冲 门上方0.7寸,距前正中线4寸 腹结 在下腹部,大横下1.3寸,距前正中线4寸 大横 在腹中部,平脐旁开4寸 腹哀 在上腹部,当脐中上3寸,距前正中线4寸 2013.11.20 山西中医学院针灸基础教研室

胸部穴 胸部穴,多在前正中线旁开6寸,以肋间隙为标志。 食窦 在胸外侧部,当第5肋间隙,距前正中线6寸 食窦 在胸外侧部,当第5肋间隙,距前正中线6寸 天溪 在胸外侧部,当第4肋间隙,距前正中线6寸 胸乡 在胸外侧部,当第3肋间隙,距前正中线6寸 周荣 在胸外侧部,当第2肋间隙,距前正中线6寸 大包 在侧胸部,腋中线上,当第6肋间隙处 2013.11.20 山西中医学院针灸基础教研室

大包SP21(脾之大络) 【功效】宽胸理气,调和气血 【主治】 ①咳喘,胸胁痛 ②全身疼痛,四肢无力 【操作】斜刺或平刺 0.5~0 . 8寸。 2013.11.20 山西中医学院针灸基础教研室

小结 经脉循行 体表:起于足大趾内侧端,沿足内侧、小腿内侧胫骨后缘上行,在内踝上8寸交到足厥阴肝经之前,上行于小腿及大腿内侧前缘,经腹部(前正中线旁开4寸)和胸部(前正中线旁开6寸)上行,止于腋下第六肋间。 体内:属脾,络胃,挟咽,连舌本,散舌下。支脉从胃上膈,注心中,与手少阴心经相接。 联系的脏腑器官有:脾、胃、心及咽、舌。 2013.11.20 山西中医学院针灸基础教研室

取穴要点 足大趾内侧趾甲角旁0.1寸取隐白。 足大趾本节(第一跖趾关节)后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取太白。 第一跖骨基底部前下方取公孙。 内踝尖上3寸取三阴交。 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取阴陵泉。 髌底内端上2寸取血海。 2013.11.20 山西中医学院针灸基础教研室

主治要点 脾胃病: 腹胀,腹痛,泄泻,便秘,肠鸣,胃脘痛。 前阴病: 月经不调,崩漏,小便不利,遗尿,遗精。 经脉病: 下肢痿痹,脚气。 特殊作用: 隐白治崩漏、神志病。 三阴交治难产。 血海治皮肤病。 2013.11.20 山西中医学院针灸基础教研室

操作要点 胸部各穴深部为心、肺,故不能直刺及深刺; 腹部穴位深部为肠,针刺达到一定深度后,要求少提插,以免伤及肠道 。 隐白穴艾灸或点刺出血。 三阴交穴孕妇禁针刺。 2013.11.20 山西中医学院针灸基础教研室

复习思考题 简述足太阴脾经的经脉循行。 足太阴脾经与哪些脏腑器官相联系? 指出下列腧穴的定位及主治:隐白、公孙、三阴交、阴陵泉、血海。 2013.11.20 山西中医学院针灸基础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