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上皮组织 第二节 结缔组织 第三节 肌肉组织 第四节 神经组织 第一篇 第二章 基本组织 第一节 上皮组织 第二节 结缔组织 第三节 肌肉组织 第四节 神经组织
第二节 结缔组织 教学内容 一、固有结缔组织 教学内容 二、软骨组织 (一)疏松结缔组织 (二)致密结缔组织 (三)脂肪组织 (四)网状组织 第二节 结缔组织 教学内容 一、固有结缔组织 (一)疏松结缔组织 1.细胞(7种) 2.纤维(3种) 3.基质 (二)致密结缔组织 1.规则~ 2.不规则~ 3.弹性组织 (三)脂肪组织 (四)网状组织 教学内容 二、软骨组织 (一)软骨组织的构成 软骨细胞 基质、纤维 (二)软骨的类型 1.透明软骨 2.纤维软骨 3.弹性软骨 (三)软骨膜
学习要求: 1.熟悉★疏松结缔组织的特点、各成分(细胞、纤维和基质)的形态和功能。 2.掌握★★血液的组成及血浆、血清的概念,血细胞的分类和正常值及意义;熟悉★血细胞的形态特点、功能。 3.了解结缔组织的一般结构特点、分类和功能;致密结缔组织、脂肪组织、网状组织的结构特点、分布和功能;软骨组织的微细结构及软骨的分类;骨组织的微细结构及骨密质、骨松质的结构特点。
第二节 结缔组织 connective tissue 概述 1、组成 由细胞和大量细胞间质构成 2、特点 (1)细胞少,散在间质中,无极性, 但种类多; (2)细胞间质多(包括:基质和纤维 组织液); 基质多样性:液态、凝胶态、固态; (3)组织中血管、神经末梢丰富
第二节 结缔组织 3、分类 一、固有结缔组织★胶态 二、软骨组织固态 三、骨组织固态坚硬 结缔组织 四、血液★★液态 (广义/狭义) 第二节 结缔组织 3、分类 4、功能 连接、支持、营养、保护、防御、修复等 5、分布 广泛分布于人体各处 6、起源 胚胎期的间充质(间充质细胞和基质) 一、固有结缔组织★胶态 二、软骨组织固态 三、骨组织固态坚硬 四、血液★★液态 结缔组织 (广义/狭义) 特殊 结缔组织
一、固有结缔组织 狭义的结缔组织仅指固有结缔组织 其基质呈胶态,细胞和纤维散布其中 分类(根据细胞类型和数量,及纤维种类和含量不同) (一)疏松结缔组织★★ (二)致密结缔组织 (三)脂肪组织 (四)网状组织 四 了 解 固有结缔组织
(一)疏松结缔组织 ★ 特点 细胞种类多量少,细胞间质中大量无定形基质,而纤维少且排列散乱、疏松 图 分布 (一)疏松结缔组织 ★ 特点 细胞种类多量少,细胞间质中大量无定形基质,而纤维少且排列散乱、疏松 图 分布 广泛存在于器官、组织、细胞之间结构疏松的组织 功能 支持、连接、营养、防御、保护和修复等
疏松结缔组织(模式图)
疏松结缔组织(撕片HE) 疏松结缔组织(切片HE)
组成 (一)疏松结缔组织 ★ 成纤维细胞 巨噬细胞 浆细胞 肥大细胞 脂肪细胞 1.细胞 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 胶原纤维 (为主) 弹性纤维 (一)疏松结缔组织 ★ 成纤维细胞 巨噬细胞 浆细胞 肥大细胞 脂肪细胞 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 1.细胞 组成 胶原纤维 (为主) 弹性纤维 网状纤维 2.纤维 细胞间质 蛋白多糖 糖蛋白 组织液 3.基质
1、细胞 (1)成纤维细胞(纤维母细胞)★ 最主要细胞 1、细胞 (1)成纤维细胞(纤维母细胞)★ 最主要细胞 形态:胞体大,扁平多突,胞质弱嗜碱性, 核大卵圆形、染色淡,核仁明显 分布:常紧贴胶原纤维分布 功能: 能分泌多种蛋白,构成结缔组织的纤维和基质 具有较强再生修复能力 最主要的细胞 还需aa
纤维母细胞处于静止状态时称纤维细胞, 胞体小呈长梭形,胞浆弱嗜酸性,胞核小而细长,染色深。在组织修复和再生时能转变为纤维母细胞,并形成基质和纤维。
(2)巨噬细胞(来源单核细胞,又称组织细胞)★ 形态多样:圆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形 结构:LM 核小、圆形/肾形,着色深;胞质丰富、嗜酸性 功能:1.体内吞噬能力最强的细胞 免疫细胞 防御作用 变形运动(组织游走) 吞噬功能(防御功能) 2.参与免疫应答:抗原提呈 3.分泌功能:合成分泌生物活性物质
(2)巨噬细胞 变形运动(组织内游走,趋化性) 吞噬功能(防御作用) 巨噬细胞(含吞噬物)
参与免疫应答:抗原提呈 巨噬细胞吞噬处理抗原过程示意图
(3)浆细胞 ★ 形态:卵圆形,胞质嗜碱性,近核侧有浅染区 核圆、偏位,核染色质粗大呈车轮状分布; 来源:B淋巴细胞 (3)浆细胞 ★ 形态:卵圆形,胞质嗜碱性,近核侧有浅染区 核圆、偏位,核染色质粗大呈车轮状分布; 分布:主要位于病原微生物易于侵入的部位(消 化、呼吸道)及慢性炎症部位。 功能:合成分泌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 Ig) 即抗体;参与体液免疫
(4)肥大细胞 ★ 形态:圆或卵圆形,核小色深, 胞质内充满粗大的嗜碱性颗粒(异染性,水溶性) (4)肥大细胞 ★ 形态:圆或卵圆形,核小色深, 胞质内充满粗大的嗜碱性颗粒(异染性,水溶性) 功能:颗粒中含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组胺、肝素)与过敏反应有关 异染性:颗粒染色后所显示的颜色与燃料颜色不同。如甲苯胺蓝染色时呈紫红色 水溶性:在常规的HE染色中颗粒被水溶解而无法与其他细胞区别。 LM:甲苯胺蓝染色 呈紫红色
功能:颗粒中含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与过敏反应有关。 (4)肥大细胞(mast cell) 功能:颗粒中含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与过敏反应有关。 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的活性物质及其作用 肝素: 局部抗凝血作用 组胺: 使非血管平滑肌持续痉挛, 引起支气管哮喘、胃肠道腹泻、腹痛 白三烯: 扩张Cap、使Cap和微静脉通透性增加, 造成局部水肿 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吸引嗜酸性粒细胞向该处聚集
IgE 抗原 肥大细胞 脱颗粒 释放活性物质 颗粒中 (组胺、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肝素) 胞质中 白三烯 (全身性) 过敏性休克 (全身性) 过敏性休克 皮肤 荨麻疹 呼吸道 哮喘,过敏性鼻炎 胃肠道 恶心、呕吐、 腹痛、腹泻 脱颗粒 释放活性物质 颗粒中 (组胺、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肝素) 胞质中 白三烯
(5)脂肪细胞(fat cell) 形态: 功能:合成和贮存脂肪 (6)未分化间充质细胞 细胞大,球形,胞质内含巨大的脂肪滴,在HE切片中呈空泡状 扁圆形核和少量胞质被挤压至细胞边缘 功能:合成和贮存脂肪 合成 贮存 脂肪 参与代谢 (6)未分化间充质细胞 保留分化潜能的原始干细胞,可分化为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
2、纤维 (1)胶原纤维 数量最多 物理特性:新鲜时白色,韧性大,抗拉力强 形态: LM:较粗,HE染色呈粉红带状, 波浪状走行,有分支 2、纤维 (1)胶原纤维 数量最多 物理特性:新鲜时白色,韧性大,抗拉力强 形态: LM:较粗,HE染色呈粉红带状, 波浪状走行,有分支 EM:胶原原纤维,有横纹 化学成分:Ⅰ型胶原蛋白 胶原蛋白 胶原原纤维 胶原纤维 Collagenous fibril
EM LM 疏松结缔组织(撕片HE)
(2)弹性纤维(elastic fiber) 少 物理特性:新鲜时黄色,弹性大,韧性差 形态: LM:较细,HE染色呈浅粉红色, 折光率强 ,直线走行、有分支 化学成分:弹性蛋白(elastin)
LM 疏松结缔组织(撕片HE) 弹性蛋白Elastin
(3)网状纤维(reticular fiber) 很少 形态: LM:细短,多分支; HE染色不易着色,嗜银性 EM:胶原原纤维,有横纹 化学成分: Ⅲ型胶原蛋白 分布:网状组织(造血器官、淋巴组织、肝内)
网状纤维(淋巴结)光镜图 (镀银染色)
3、基质(ground substance) 特点:胶状、黏稠 主要成分:蛋白多糖 proteoglycan 水 基质孔隙中有组织液(Tissue fluid) 组织液生成和回流 在毛细血管的动脉端血浆成分渗出进入基质生成组织液→→组织液与细胞进行物质交换→→在毛细血管静脉端大部分组织液回流入血 粘多糖 透明质酸 分子筛
小结:固有结缔组织比较 组织 基质状态 主要纤维 主要细胞 分布 疏松结缔组织 胶状 三种纤维 多种细胞 细胞、组织、器官之间 致密结缔组织 胶原、弹性纤维多而密 成纤维细胞 腱、韧带、真皮、被膜 脂肪组织 脂肪细胞 浅筋膜、网膜、系膜 网状组织 网状纤维 网状细胞 骨髓、脾、淋巴结 (为血细胞发生和淋巴细胞发育提供微环境)
(二)致密结缔组织(dense connective tissue) 特点: (1)以纤维成分为主,纤维粗大,排列紧密 (2)细胞的种类和数量均较少 分类 不规则致密结缔组织 eg: 真皮,硬脑膜,巩膜等 根据纤维排列是否规则 规则致密结缔组织 eg: 肌腱,韧带
单向平行排列的胶原纤维束 →成纤维细胞(腱细胞) 单向平行排列的胶原纤维束 →成纤维细胞(腱细胞) 规则致密结缔组织(肌腱)光镜图
多向密集交织的胶原纤维束 →成纤维细胞 不规则致密结缔组织(皮肤真皮)光镜图
(三)脂肪组织(adipose tissue) 以脂肪细胞为主要成分的结缔组织 分布:皮下、网膜、系膜和肾脂肪囊 功能:贮存脂肪、支持、保护和维持体温
脂肪组织:由大量脂肪细胞聚集而成,被少量疏松结缔组织分隔成小叶 疏松结缔组织分隔 脂肪小叶
(四)网状组织 (reticular tissue) 分布:在造血器官和淋巴组织 功能:构成造血组织和淋巴组织的基本成分,为血细胞发生和淋巴细胞发育提供微环境。 网状细胞: 星型多突,核大、浅,核仁明显, 胞质嗜碱性 网状纤维: 由网状细胞产生,交织成网 基质: 淋巴液 结构 网状细胞有突起相互连接并与纤维交织成网
网状组织模式图
网状细胞(淋巴结髓质) ► 网状细胞 → 淋巴细胞 网状细胞(淋巴结髓质) ► 网状细胞 → 淋巴细胞 互为支架
网状纤维(淋巴结髓质) ► 网状纤维 → 网状细胞核 网状纤维(淋巴结髓质) ► 网状纤维 → 网状细胞核
二.软骨组织和软骨
软骨(由软骨组织及其周围的软骨膜构成) 软骨组织是特化的具有支持作用的结缔组织
软骨(由软骨组织及其周围的软骨膜构成的器官) 软骨组织是特化的具有支持作用的结缔组织 软骨细胞 细胞间质 软骨组织 软骨膜 结缔组织膜 含血管神经
组织内无血管和神经,营养来自软骨膜的血管渗出 软骨基质(半固体凝胶状) 纤维(胶原、弹性纤维) 软骨组织(由软骨细胞和细胞间质组成) 结构 软骨细胞(唯一细胞类型) 细胞间质 特点 组织内无血管和神经,营养来自软骨膜的血管渗出 软骨细胞特点 1.软骨细胞包埋于基质内形成的软骨陷窝内; 同一软骨陷窝内细胞来自同一细胞,称同源细胞群 2.靠近软骨周围的细胞较幼稚,扁、小、单个 靠近软骨中央的细胞较成熟,大、圆、成群 3.功能:合成、分泌软骨基质和纤维 软骨基质(半固体凝胶状) 纤维(胶原、弹性纤维)
软骨光镜图 P 软骨膜 Cb成软骨细胞 M 软骨基质 Cc软骨陷窝内的软骨细胞 N 软骨细胞核 L 软骨细胞内的脂滴
软骨膜: 结构: 薄层结缔组织膜 外层:致密,保护作用 内层:疏松,血管和骨原细胞 营养、生长和修复作用 功能:保护、营养软骨组织; 在软骨的生长、修复中起重要作用。
软骨的分类:(根据软骨基质中纤维成分不同) 透明软骨 (少量胶原原纤维) 弹性软骨 (大量弹性纤维) 纤维软骨 (大量胶原纤维束) 分布鼻、喉、气管、关节软骨、肋软骨 分布:椎间盘、耻骨联合、关节盘 分布: 耳廓、会厌
软骨 小结 1.组成: 软骨组织 软骨膜 (结缔组织膜) 2.分类:根据软骨基质中纤维成分不同 3. 功能:支持、保护和缓冲 软骨细胞 透明软骨 胶原原纤维+基质 弹性软骨 弹性纤维+基质 纤维软骨 软骨细胞和基质少,胶原纤维束多 3. 功能:支持、保护和缓冲 软骨细胞 软骨基质 纤维 外层:致密,保护作用 内层:疏松,血管和骨原细胞 营养、生长和修复作用
透明软骨低倍 分布鼻、喉、气管、关节软骨、肋软骨
弹性软骨 耳壳 弹性纤维染色 分布: 耳廓、会厌
纤维软骨 低倍 分布: 椎间盘、耻骨联合、关节盘
第二节 结缔组织 教学内容 三、骨组织 教学内容 四、血液 (一)骨组织组成 (二)长骨的结构 (三)骨的发生(自学) (一)血液的组成 第二节 结缔组织 教学内容 三、骨组织 (一)骨组织组成 1.骨基质 2.骨组织的细胞 骨细胞 (二)长骨的结构 骨松质 骨密质 骨膜 骨髓 (三)骨的发生(自学) 教学内容 四、血液 (一)血液的组成 (二)血细胞 1.红细胞 2.白细胞 3.血小板 (三)骨髓和血细胞发生(自学)
三.骨组织和骨
骨组织 (Osseous tissue) 是一种坚硬的结缔组织 由数种细胞和大量钙化的细胞间质(骨基质)组成 (一)骨组织的结构 有机成分 无机成分(骨盐) 细胞间质(骨基质) 骨细胞 骨原细胞 成骨细胞 破骨细胞 细胞
基质 (蛋白多糖、骨钙蛋白、骨桥蛋白、骨粘连蛋白 、钙结合蛋白) 1.骨基质:钙化的细胞间质 胶原纤维 有机成分 化学组成 35% 基质 (蛋白多糖、骨钙蛋白、骨桥蛋白、骨粘连蛋白 、钙结合蛋白) 无机成分:羟磷灰石结晶(骨盐) 65% 结构呈板层状——骨板:大量骨胶原纤维平行排列,借骨基质粘合,并有钙盐沉积,形成的薄板状结构。成层排列的骨板犹如胶合板,相邻骨板的纤维相互垂直。 骨板间或骨板内存在一些扁圆形小腔,称骨陷窝,内有骨细胞 周围放射状小管,称骨小管 是人体内最坚硬的结缔组织,骨组织既是构成人体各骨的主要成分,也是人体重要的钙、磷的储存库。
骨细胞单个分散于骨板内或骨板间,胞体较小呈扁椭圆形,位于骨陷窝内,胞体伸出很多细小突起。
胞体位于骨陷窝(bone lacuna)中, 突起伸于骨小管(bone canaliculi)中 形状:胞体扁圆形,多突起;胞质弱嗜碱 2.骨组织的数种细胞 (1)骨细胞(osteocyte) 位置:分散在骨板内或骨板间 胞体位于骨陷窝(bone lacuna)中, 突起伸于骨小管(bone canaliculi)中 形状:胞体扁圆形,多突起;胞质弱嗜碱 性,突起之间有缝隙连接 由大量钙化的细胞间质和骨原细胞、成骨细胞、骨细胞、破骨细胞组成。
骨细胞图 骨细胞单个分散于骨板内或骨板间,胞体较小呈扁椭圆形,位于骨陷窝内,胞体伸出很多细小突起。
(2)骨原细胞:干细胞,可分化为成骨细胞 (3)成骨细胞:可合成分泌骨基质中的有机成分(称为类骨质),被类骨质包埋后即成为骨细胞 (4)破骨细胞:多核巨细胞,来源于单核细胞。有溶解和吸收骨基质的作用
骨是一种器官 骨按形态分类: 长骨 扁骨 短骨 不规则骨 扁 骨 长 骨 短 骨 不 规 则 骨
骨是一种器官 教材P87 骨按形态分类:长骨、扁骨、短骨、不规则骨 长骨的结构:由骨干、骨骺、骨膜、关节软骨及血管、神经等构成。
长 骨 扁 短 不 规 则 骨骺 骨干 骨骺
(二)长骨的结构 骨干 骨膜 骨质(骨密质) 骨髓 骨骺 骨膜 骨质(骨松质) 关节软骨
骨是一种器官 骨的构造:骨质、骨膜、骨髓 骨密质 骨松质 骨质 由骨组织构成,按结构特点分为 骨膜 结缔组织膜,表面有血管和神经等 骨质 由骨组织构成,按结构特点分为 骨密质 骨松质 骨膜 结缔组织膜,表面有血管和神经等 骨髓 充填于骨髓腔和骨松质内,分红骨髓与黄骨髓
长骨的结构 骨干 主要由骨密质构成,内部有少量骨松质形成的骨小梁 骨骺 主要由骨松质构成,表面覆盖薄层骨密质,与骨干的骨密质延续 骨组织 骨干 主要由骨密质构成,内部有少量骨松质形成的骨小梁 骨骺 主要由骨松质构成,表面覆盖薄层骨密质,与骨干的骨密质延续 骨松质 spongy bone 骨密质 compact bone 骨板 骨组织
图 长骨的结构
结构: 由大量针状或片状骨小梁交织而成,为多孔隙的网架结构,孔隙内充满红骨髓。 长骨的结构 1.骨松质spongy bone 分布: 长骨的骨骺和骨干的内侧 结构: 由大量针状或片状骨小梁交织而成,为多孔隙的网架结构,孔隙内充满红骨髓。 骨小梁由排列不规则的骨板和骨细胞构成
长骨的结构 2.骨密质compact bone 分布:长骨的骨干和骨骺的表层 结构:由排列紧密有序的骨板组成 骨板分为三种类型:环骨板、骨单位和间骨板 环骨板:指环绕骨干内、外表面排列的骨板。①外环骨板:厚,较整齐地环绕骨干排列;②内环骨板:薄。 骨单位:又称哈弗斯系统,长柱状结构,由10~20层呈同心圆排列的筒状骨板构成;其中心为中央管,内有小血管、神经及少量结缔组织。它是骨密质的主要结构单位。 间骨板:形状不规则,是骨生长和改建过程中未被吸收的残留骨板。
骨磨片示骨单位、中央管、间骨板
骨单位:又称哈弗斯系统 内、外环骨板间 长柱状结构 中央管 同心圆骨板 ①骨陷窝 ②中央管③骨小管
长骨的结构 3.骨膜 骨外膜:(periosteum) 包绕在骨的外表面 骨膜 骨内膜:(endosteum) 骨髓腔、骨小梁和中央管内表面 内层:富含血管、神经、骨原细胞(成骨)
四.血液和血细胞 ★★
血液 Blood 是在心血管内循环流动的红色液体,是一种液态的结缔组织 人体血液总量约4000-5000毫升,占体重7%-8%。 特点: 一定的黏稠性 保持相对恒定的比重、酸碱度、渗透压和化学成分
(一)血液的组成 全血 分层 血浆 白细胞,血小板 红细胞 加抗凝剂 血液 血细胞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血浆 (细胞间质) 水 90% 水 90% 血浆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原) 酶,糖,维生素, 激素,无机盐及代谢产物等 55% 45% 4000-5000ml 体重的7-8% 细胞形态数量比例恒定 血检意义
血液的组成
血浆与血清 血浆(相当于细胞间质) 是全血中除了血细胞以外的成分,内有大量纤维蛋白原及凝血因子 血清(相当于基质) 血液自然凝固时,溶解状态的纤维蛋白原转变为不溶解的纤维蛋白,形成凝血块,血块静置后析出的淡黄色清明液体 ,即血清 血清+纤维蛋白原及凝血因子 = 血浆 4000-5000ml 体重的7-8% 细胞形态数量比例恒定 血检意义
(二)血细胞 正常情况下,人体血细胞的形态、数量、比例等相对恒定 常采用Wright 或Giemsa 染色的血涂片观察血细胞的形态。 血细胞形态、数量、比例和血红蛋白含量的测定称为血象。 教材P299
1.红细胞(erythrocyte, red blood cell, RBC) 形态:直径7-8.5μm,成熟红细胞呈双凹圆盘状,侧面看呈哑铃状,中央较薄,周缘较厚. 无细胞核,无细胞器,胞质内充满血红蛋白(Hb) 红细胞寿命 120天 数量恒定
1.红细胞(erythrocyte, red blood cell, RBC) 功能:HB有结合、运输O2和CO2 功能(因和CO的结合力比和氧大1000倍,故易引起CO中毒) 特点: 1、有一定的弹性和可塑性 2、细胞膜是一种半透膜 3、细胞膜具有特殊的ABO血型抗原,构成人类ABO血型系统。 寿命:120天(衰老的细胞被肝、脾、骨髓的巨噬细胞吞噬清除) 红细胞的膜是半透膜,是胞质的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相等,保持水平衡。当血浆渗透压过高,红细胞内的析出,引起细胞脱水和皱缩;反之,渗透压高低,过多水分进入红细胞,引起细胞水肿甚至破裂,导致HB逸出,这种红细胞结构破坏引起HB逸出的现象是溶血。 红细胞寿命 120天 数量恒定
1.红细胞(erythrocyte, red blood cell, RBC) RBC 女性 (3.5~4.5)×1012/L 血红蛋白 男性 120~150g/L Hb 女性 110~130g/L ①贫血:红细胞<3×1012/L或血红蛋白<100g/L。 ②溶血:血浆渗透压下降,水分大量进入细胞,细胞膜破裂,血红蛋白逸出。残留的膜囊称血影。
网织红细胞(胞质内有核糖体) 外周血中少量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称网织红细胞(reticulocyte),它占红细胞总数的(0.5-1.5%) 网织:新生儿多,内有核糖体 能合成血红蛋白 镰刀状细胞贫血(sickle-cell anemia)是最早被认识的一种分子病。这种疾病在非洲的某些地区十分流行,它是由于遗传基因突变导致血红蛋白分子中氨基酸残基被更换所曹成的。镰刀状细胞贫血病最清楚地反映出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在决定它的二、三、四级结构及其生物功能方面的重大作用。患有这种疾病患者的血红蛋白含量仅为正常人的一半,红细胞数目也是正常人的一半左右,且红细胞的形态也不正常,除有非常大量的未成熟红细胞之外,还有很多长而薄,成新月状或镰刀状的红细胞。当红细胞脱氧时,这种镰刀状细胞明显增加。 是一种致死性疾病 外周血中少量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称网织红细胞(reticulocyte),它占红细胞总数的(0.5-1.5%) 它反映骨髓生成红细胞的能力,可作为临床某些血液病的诊断和疗效判断的指标之一。
2.白细胞(WBC) 无色有核的血细胞 胞体球形,比红细胞大,能变形运动,炎症时穿过毛细血管在组织内游走 具有防御和免疫功能 类型 正常值(4.0~10)×109/L 无色有核的血细胞 胞体球形,比红细胞大,能变形运动,炎症时穿过毛细血管在组织内游走 具有防御和免疫功能 类型 中性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 有粒白细胞 有无特殊颗粒 4-10×109/L 4k-1w/ml 淋巴细胞 单核细胞 无粒白细胞
各类血细胞白细胞比较:有粒白细胞↑;无粒白细胞↓
2.1、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ic granulocyte,N) 占白细胞总数50%-70%,数量最多 形态结构: 胞核:呈蓝紫色,杆状或分叶,2~5叶(2~3叶多见),分叶越多,细胞越衰老。幼稚的呈杆状。杆状核粒细胞增多,称核左移,表明有严重感染。 胞质:胞质中含许多散在细小的淡染颗粒,Wright染色中呈紫红色 ①嗜天青颗粒(溶酶体) ②特殊颗粒(嗜中性)含碱性磷酸酶、溶菌酶、吞噬素 功能:变形运动和吞噬功能,吞噬细菌后其自身也坏死,成为脓细胞。在化脓性炎症时增多。 趋化性 变形 聚集 消化分解 越衰老 分叶越多; 严重感染。杆状(不分叶)多,核左移 脓细胞:中性粒变性坏死(在炎症时,死亡的中性粒细胞,外形多不规则,结构模糊,浆内充满粗大颗粒,核不清楚, 细胞常成团,细胞间界限不明显 )
中性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是数量最多的白细胞。其突出特点是细胞核分叶,常分2-5叶(b-d),叶间有染色质细丝相连;也有的呈杆状核(a)。一般认为,核分叶越多,细胞越衰老。中性粒细胞的另一特点为淡红色的胞质内含细小的淡紫色及淡红色颗粒。前者较大,为嗜天青颗粒,光镜下易见;后者为特殊(中性)颗粒,较小,因染色很淡而难以观察。
2.2、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ic granulocyte, E) 占白细胞总数0.5%-3% 形态结构: 胞核:分2叶, 胞质:含粗大的嗜酸性颗粒,为溶酶体,含有各种酶。 在Wright染色中呈桔红色。 功能:变形运动和较弱吞噬能力,能吞噬抗原抗体复合物,能释放组胺酶,杀灭寄生虫。(抗过敏、抗寄生虫) 在过敏性疾病和寄生虫感染时增多
嗜酸性粒细胞
血涂片 ► 嗜酸粒细胞 → 中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
2.3、嗜碱性粒细胞(basophilic granulocyte,B) 占白细胞总数<1% 形态结构: 1.胞核:分叶或S型,染色浅被颗粒掩盖; 2.胞质:含有嗜碱性颗粒(内有肝素、组胺等), 大小不等,分布不均,染成蓝紫色 功能:与肥大细胞功能相似,抗凝血、参与过敏反应 在过敏性疾病时增多
嗜碱性粒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
2.4、单核细胞(monocyte) 占白细胞总数3%-8% 形态结构: 胞体最大,呈椭圆形; 胞核:形态多样,呈肾形、马蹄形或不规则,核常偏位,染色浅; 胞质:呈弱嗜碱性,灰蓝色,含许多细小的嗜天青颗粒 功能:活跃的变形运动、吞噬功能强,参与免疫 从血管游出,转化为巨噬细胞 在慢性炎症、非化脓性炎症(结核病)、病毒感染时增多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的起源 嗜苯胺蓝颗粒 -嗜天青颗粒
单核细胞de核形态多样 肾形、马蹄形或不规则 单核细胞是体积最大的白细胞。其细胞核常偏位,呈多形性,如卵圆形、肾形(c)、马蹄形(a)、不规则形(b)等,常有折叠感(b);染色质呈疏松网状,着色较浅。胞质较多,嗜碱性,但因含大量细小的嗜天青颗粒而染成灰蓝色,颗粒含过氧化物酶
2.5、淋巴细胞(lymphocyte) 占白细胞总数20%-30% 形态结构: 呈圆形或卵圆形,大小不等(血中小淋巴细胞最多) 胞核呈圆形,核大、染色深紫蓝色; 3. 胞质少,环绕核周围呈一窄带,嗜碱性,呈天蓝色 功能:体内重要的免疫细胞 T细胞占75% 参与细胞免疫 B细胞占10-15% 参与体液免疫(分化为浆细胞产生抗体) 在慢性炎症和某些病毒感染是增多 6-7;8-10;11-16 T:细胞免疫;B:体液免疫;K&NK:直接杀伤靶细胞
淋巴细胞
淋巴细胞(小、中、大) 胞质少,核大、染色深紫蓝色
小结 三种有粒白细胞 最多 50%~70% 0.5%~3% 最少 0%~0.75% 颗粒:细小淡染 核 杆状或分2-5叶 吞噬功能 小结 三种有粒白细胞 最多 50%~70% 0.5%~3% 最少 0%~0.75% 颗粒:细小淡染 核 杆状或分2-5叶 吞噬功能 颗粒:粗大 橘红色 核分2叶 抗过敏 抗寄生虫 颗粒: 大小不等紫蓝色 核S型,淡染 抗凝血 参与过敏反应
小结 二种无粒白细胞 最大 3%~8% 20%~30% 胞质淡蓝色 胞质少,天蓝色 核肾形、马蹄形、卵圆形 核大、圆形、深紫蓝色 免疫功能 小结 二种无粒白细胞 最大 3%~8% 20%~30% 胞质淡蓝色 核肾形、马蹄形、卵圆形 吞噬功能最强 胞质少,天蓝色 核大、圆形、深紫蓝色 免疫功能
3.血小板(blood platelet) 正常值 (100~300)×109/L 形态:呈双凸扁盘状,大小不一,常伸出突起,不规则 成群分布,无细胞核,有细胞器; 血涂片上,常呈多角形, 结构: 周围部分染成浅蓝色,称透明区, 中央部分有紫色颗粒,称颗粒区 功能:在止血和凝血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5w 有出血危险 1.数量低于100×109/L为血小板减少,低于50×109/L 则有出血危险; 2.来源:骨髓中巨核细胞胞质脱落下来的小块
血小板
血涂片中血小板
血液的理化性质 (一) 颜色与比重 血液中有大量的红细胞,故呈红色,全血的比重在1.050一1.060之间。 (二)不透明并有很大的粘滞牲。全血的粘滞性约为水的4—5倍。血浆的粘滞性主要取决于血浆蛋白的含量。正常人血浆的粘滞性约为水的1.6—2.4倍。
(三)血浆渗透压 血浆渗透压约为313mOsm·L-1,相当于7个大气压或708.9kPa(5330mmHg), 血浆渗透压是由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组成。 血浆中的晶体物质(主要是 NaCl)所形成的渗透压,称为晶体渗透压。晶体物质分子量小,颗粒数多,放形成的渗透压高,为299.6mOsmL-l,相当于6.7个大气压。 由血浆蛋白形成的渗透压称为胶体渗透压,血浆蛋白的分子量大,颗粒数目少,故形成的胶体渗透压甚小,不超过1.5m0sm·L-l,约相当于3.3kPa(25mmHg)。 血浆胶体渗透压虽小,但由于血浆蛋白不易透过毛细血管壁,所以血浆液体渗透压对维持血管内外水的分布起重要作用。
(四)正常人血浆的 PH值约为7.35-7.45。 补充:组织液的生成 血液中存在有多个缓冲对, 但血浆的PH值主要取决于NaHCO3/H2CO3缓冲对的比值(正常情况下此值为20/l)。 补充:组织液的生成 生成组织液的有效滤过压 = (毛细血管血压+组织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静水压)
血液的功能 一、运输功能 (一)氧的运输 氧在血液中的存在形式从肺泡气扩散人血液的氧以物理溶解与化学结合两种形式存在于血液。 A、物理溶解占血液中实际含氧量的1.5% B、化学结合:98.5%的氧则是与血红蛋白化学结合成氧合血红蛋白的形式(HbO2)运载 物理溶解是 Hb结合与释放氧中必须经过的一个环节。
血液的功能 (二)运载CO2 1.机体代谢过程中产生的 CO2,除一部分结合成碳酸氢盐作为缓冲物质(碱贮)存在于体内外,必须将多余的CO2不断的排出体外 ,否则会发生 PH改变。 2.血液中的 CO2也是以物理溶解与化学结合两种形式运载的。其中物理溶解约占6%,而以化学结合形式运输的占95%。化学结合的CO2主要是碳酸氢盐形式(占88%)和氨基甲酸血红蛋白形式(7%)。
血液的功能 (三)其它物质的运载 血液在运载气体的同时,还进行其它物质的运载,如将消化后吸收的营养物质, 如葡萄糖、氨基酸、脂肪酸、甘油以及水、盐、维生索等运送到全身各组织,供各组织细胞进行代谢或暂时贮存; 组织细胞的代谢产物,如尿酸、尿素、肌酚及其它代谢产物,运送到排泄器官(肝、肾、肠管及皮肤等处)排出体外。 血浆还将各器官代谢中产生的热量,如运动时骨骼肌产生的大量热运送至全身,使热量均匀分布于全身各处。 激素也是依靠血浆的运载而到达其作用的靶细胞,以实现对人体功能的体液调节等。
血液的功能 二、血液的调节功能 (一)内环境 (二)血液维持内环境稳态中的作用 1、维持血浆的酸碱度——缓冲作用 2、体温的调节
血液的功能 三、血液的保护和防御功能 通过吞噬及免疫反应,实现对机体的保护防御功能,抵抗外来微生物对机体的损害。 吞噬细胞包括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 免疫细胞是指淋巴细胞 血液中血小板的主要功能是促进生理止血和加速凝血
(三)骨髓和血细胞的发生 1.造血器官- 骨髓的结构 2.造血干细胞和造血祖细胞 出生后人体主要的造血器官是红骨髓 网状组织 造血组织 网状组织 各发育阶段的造血细胞 巨噬细胞 间充质细胞 脂肪细胞 血窦 成人 红—黄 仅在 扁骨、不规则骨、长骨骺端的骨松质 2.造血干细胞和造血祖细胞
造血干细胞 髓性造血干细胞 淋巴性造血干细胞 红细胞系 造血祖细胞 巨核细胞系造血祖细胞 B细胞 T细胞 原红细胞 原粒细胞 原单核细胞 粒细胞-巨噬细胞系造血祖细胞 巨核细胞系造血祖细胞 B细胞 T细胞 原红细胞 原粒细胞 原单核细胞 原巨核细胞 幼红细胞(早中晚) 幼巨核细胞 造血干细胞 存在于红骨髓、脾和淋巴结 造血祖细胞 由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来,形成分化方向确定的干细胞。又称定向干细胞 早幼粒细胞 幼单核细胞 网织红细胞 巨核细胞 红细胞 B N E 单核细胞 血小板
结缔组织小结 疏松结缔组织 致密结缔组织 脂肪组织 网状组织 胶态 固有结缔组织★ 半固态 软骨组织 结缔组织 固态 骨组织 液态 血液★★ 胶态 固有结缔组织★ 半固态 软骨组织 固态 骨组织 液态 血液★★ 透明软骨 弹性软骨 纤维软骨 结缔组织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血细胞 血浆 (细胞间质)
小结:各类结缔组织比较 组织 基质状态 主要纤维 主要细胞 分布 疏松结缔组织 致密结缔组织 脂肪组织 网状组织 纤维软骨 弹性软骨 固有结缔组织 疏松结缔组织 胶状 三种纤维 多种细胞 细胞、组织、器官之间 致密结缔组织 胶原、弹性纤维多而密 成纤维细胞 腱、韧带、真皮、被膜 脂肪组织 脂肪细胞 浅筋膜、网膜、系膜 网状组织 网状纤维 网状细胞 骨髓、脾、淋巴结 软骨组织 纤维软骨 固态,水分少 胶原纤维 软骨细胞 耻骨联合、椎间盘 弹性软骨 弹性纤维 耳廓、会厌 透明软骨 胶原原纤维 气管、关节软骨,肋软骨 骨组织 固态 坚硬 骨细胞 骨骼 血液 液态 纤维蛋白原 三种血细胞 心、血管
细胞核的染色质排列成车轮状,能产生抗体(免疫球蛋白)的细胞是 A.脂肪细胞 B.巨噬细胞 C.浆细胞 D.成纤维细胞 不符合骨骼肌纤维的结构特点的是 A.细胞核数目多 B.有横纹 C.有闰盘 D.有肌原纤维 细胞间质中的纤维不包括 A.胶原纤维 B.弹性纤维 C.肌原纤维 D.网状纤维 能合成蛋白质、纤维和基质的细胞是 A.肥大细胞 B.巨噬细胞 C.浆细胞 D.成纤维细胞 产生抗体,参与免疫反应的细胞是 A.巨噬细胞 B.肥大细胞 C.浆细胞 D.成纤维细胞 结缔组织中的纤维不包括是 A.胶原纤维 B.肌原纤维 C.弹性纤维 D.网状纤维 下列白细胞中数目最多的白细胞是 A.中性粒细胞 B.淋巴细胞 C.单核细胞 D.嗜酸粒细胞 下列白细胞中占20-40%的白细胞是 A.中性粒细胞 B.淋巴细胞 C.单核细胞 D.嗜酸粒细胞 是一个完整细胞的纤维是 A.胶原纤维 B.肌原纤维 C.神经原纤维 D.肌纤维 参与氧化分解、产生能量的细胞器是 A.染色体 B.线粒体 C.内质网 D.内网器 有参与凝血止血功能的血细胞是 A.中性粒细胞 B.嗜碱粒细胞 C.淋巴细胞 D.血小板
双项选择题 有关上皮组织的说法错误的是 A.细胞多、间质少 B.血管神经丰富 C.有基底面和游离面 D.有吸收和收缩功能 有活跃的变形运动和强大的吞噬能力的细胞是 A.单核细胞 B.中性粒细胞 C.淋巴细胞 D.嗜酸粒细胞 具有抗凝血和参与过敏反应的细胞是 A.血小板 B.嗜酸粒细胞 C.嗜硷粒细胞 D.肥大细胞 参与免疫反应的细胞有 A.成纤维细胞 B.巨噬细胞 C.浆细胞 D.脂肪细胞 细胞内有组织胺等物质,参与过敏反应的是 A.成纤维细胞 B.肥大细胞 C.嗜酸粒细胞 D.嗜碱粒细胞 有关成熟红细胞的说法正确的是 A.细胞呈圆球形 B.有丰富的细胞器 C.无细胞核 D.有血红蛋白 正常成熟红细胞内无 A.细胞核 B.细胞质 C.细胞器 D.血红蛋白
结缔组织 结束!